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49岁为什么是个劫妇呢(49岁为什么是个劫)

49岁为什么是个劫妇呢(49岁为什么是个劫)

“49岁到50岁是一道坎,带走无数人”:有些关,跨不过就输了

01

有人说过,人生就是由一道又一道的关卡所组成,当中的艰难和险阻,往往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对于没钱人来说,他们需要面临“贫穷”的关卡。如果他们改变不了贫穷的命运,那他们的结果,无外乎是卑微一生罢了。

对于病重的人来说,他们需要面临“健康”的关卡。如果他们无法让身体恢复,那他们的结果,无外乎是中道而别罢了。

对于焦虑到极致的人来说,他们需要面临“心态”的关卡。如果他们无法调整心态,那他们的结果,无外乎是逐渐崩溃而已。

人这一生,说到底就是凭借“熬”这种精神品性,继续撑下去,直到我们看得见“光明”的那一天。

尤其是中年人,没有“熬”下去的性格,相信他们的生活,将不会过得太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到中年不得已”。没有任何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

所有的选择,所有的美好,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对于普通人来说,熬不过49岁到50岁这道坎,人生就真的没有出路了。

02

49岁,不是一个好的时间段。

我们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还未到49岁,就离开的人,逐渐增多。特别是在今时今日,有太多身体不好的中年人,连50岁都没有达到,就走了。

也许,他们都会后悔,是自己的“错误”,埋葬了自己的往后余生。

比如说喜欢“用命换钱”的人,总认为自己拼命工作,就能赚取到更多的钱财,拥有更好的生活。这,就给他们的人生埋下隐患了。

有一位正在创业的老板,在48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他临走前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有好好陪一陪家人,所以他遗憾而终。

据说,他走之前,跟家人讲了这么一番话:“年轻的时候不明白,总认为自己能撑得住。现在晚了,撑不住了,最惭愧的就是不能陪伴你们继续生活了。”

无论你是打工人,还是大老板,如果不懂得保重身体,那他们终究会有“倒霉”的那一天。霉运一来,你再有钱也没有用。

就像那些猝死的打工人,就像上文这位老板,到头来都是一场空。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你不懂得尊重身体,身体也就不会尊重你。

到了49岁,最要紧的,并非是透支生命赚钱,而是学会保养自己的身体,好好陪伴家人,不要让自己有太多的缺憾。

03

有些关,跨不过去就输了。

在49岁到50岁这段时间,我们会遇到这么三个关卡。

第一关:心态和身体的问题。

很多人都觉得,只要身体健康就好,心态是否健康不重要。但我要说的是,心态健康,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健康。而心态不健康,那我们的身体就肯定不会长久。

现阶段,有太多的中年人,心态一团糟,身体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当中。如此,他们的往后余生,不仅会疾病多发,还会阴暗连连,越活越痛苦。

第二关:劳逸结合的问题。

生活中,不仅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算计,还存在愈发恶性化的内卷现象。就是这种内卷,让中年人都做不到劳逸结合,只能走向了极端。

做人,还是不要过分极端比较好。人没了,伤心的,并非是你的老板,而是你的家人。为了长久的人生着想,我们需要劳逸结合,调好生物钟。

第三关:钱财花费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无法避免“钱财”的问题。可以说,我们一辈子都为了钱财而奋斗。有些人不要性命,也希望多赚一些钱。这,不能怪他们。

到了50岁,在对待钱财这件事上,我们不妨保持一个态度,能赚多少,就赚多少,但要适可而止,同时也要保持低欲望,少奢侈,多存钱。这,才是正道。

04

人到中年,要有一定的做人智慧。

要想“安稳”过关,那我们该怎么做比较好呢?有这么四点,少惹事儿,少高调,多锻炼,多存钱。

普通人,为什么会在中年期活得痛苦?就是因为他们太喜欢惹事儿了。不是这里多管闲事,就是那里得罪了别人,反正弄得生活不得安宁。

有这么一句话:“人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每个人都只会管自己家的事儿,又有谁会管别人家的事儿呢?你不管别人,同时也低调一点。如此,又有谁会针对你,甚至成为你的敌人呢?

当你身边没有敌人,也没有仇人的时候,那你会活得比较轻松。在这个时候,闷声发大财,好好赚钱,多多存钱。相信你的晚年,不会差到哪里去。

赚钱的同时,也要多加锻炼,尽量让身体衰退的速度减慢,那你跟同龄人相比,就一个天,一个地,胜人一筹了。

别害怕人生的关卡,那是命运赋予我们的考验,目的就是让我们改变生活的态度。

文/舒山有鹿

一个男人,中年以后最大的“难关”,是49岁和59岁这两年

#头条创作挑战赛#

01

曾仕强教授说过,男人最怕“9”。到了跟“9”有关的岁数,就该小心了,一般都会遇到大问题。

男人为什么怕“9”呢?从年龄来看,跟“9”有关的年岁,都是一道台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预示着一段旧人生的结束,也预示着一段新人生的开始。

就拿49岁来说,40岁到49岁这段时间,是50岁之前的旧人生。而过了五十岁,一切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处于这当中的49岁,不就成为一个转折点了吗?

越是“转折点”,其实就越难过。转得好,自然安稳无忧,顺利过关。而转得不好,也许就比较艰难,日子很难过了。

特别是对于常年劳碌的男人来说,他们的身体素质,说实话,那是不太好的,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病痛。一旦在49岁遇到什么问题,就会引发连锁效应,让矛盾一连串地爆发。

为什么女人不怕跟“9”有关的年龄段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分工不一样,所承担的责任不一样,那“9”就不会影响到她们了。

男人到了中年,最大的难关,通常是49岁和59岁这两年。

02

49岁,是奔五前的一道坎。

有人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人生就像是一座山,早年是山脚,中年是山腰,晚年是山顶。无论是在山脚,还是在山腰,亦或是在山顶,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

比如说49岁,就是人们处于山腰的一个困难。处在不上不下的位置当中,前,看不到山顶;后,看不到山底。反正前也不是,后也不是,让人左右为难。

有点钱的中年人还好,至少还能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缓解生活的压力,再慢慢地思考应对中年危机的对策。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年人都有点钱财。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他们手停口停,根本没有选择生活的余地,那他们就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只希望自己的坚持,能够换来未来的收获。

不幸的是,有些人透支了身体,让健康出现了大问题,那他们就只能倒霉了。

首先,在大病面前,不是所有人都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其次,哪怕真的有充足的经济实力,也不见得每个人都能顺利过关。

有很多身家过亿的有钱人,在50岁前后就走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早年的透支,只会换来中年的恶果,这是再有钱的人也无法避免的。

03

59岁,是人生的大关。

如果说49岁这道坎跟钱财和健康有关,那59岁这道大关,就跟全方面的问题有关。可以说,59岁比49岁还要难过。

曾仕强教授说过,有很多人到了59岁,就过不去了,比如说关羽,胜利了一辈子,谁知道在59岁那年就兵败身死了。比如说刘备,59岁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有很多人的运气,都在59岁那年,逐渐变差。哪怕是先前能力不错的人,到了59岁依旧要倒霉,除非是上天眷顾的幸运之子。

为什么到了59岁,运气会变差呢?因为命运是公平的,不可能让人一直好下去。更何况,年轻人也需要生存,那老年人的运气,就会转移到年轻人身上。

同时,家庭矛盾和生活矛盾都会层出不穷,所有的问题都会一次性出现。因为59岁这个年纪,处于“半退休”的状态当中,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有些人是单位的职工,退休后连职位都没了,那他们就会面临“人走茶凉”的结果,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

谁都无法改变“年岁增长”的命运。在岁月面前,每个人都在劫难逃。

04

男人到了49岁和59岁,最好要有这些准备。

准备一:提前给自己准备一笔存款。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钱财是最重要的。男人活得好不好,生活质量到底高不高,都要看手中的存款。

有存款的男人,基本有生活的底气,也有选择的余地,不需要仰人鼻息来做人。而没有存款的男人,基本就只能凄凄惨惨,活得卑微了。

准备二:尽量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

所有“劝人透支”的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人之福气,那是有限度的,如果提前透支了,那未来的福运,不就变成霉运了吗?

男人,之所以要劳逸结合,就是为了能够活得长久一点。赢在当下,未必是胜利者。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

准备三:心态平静,顺其自然。

处于山腰当中,如果我们的心态急躁了,那就会遇到无数的问题,甚至磕磕绊绊,逐渐倒霉。反之,如果我们的心态平静,也许生活就变得更顺。

唯有“顺”着自然来做人,自然才会让我们活得更“顺”,人与自然之间,都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

文/舒山有鹿

印度崛起为啥永远失败?甘地、尼赫鲁、莫迪通通没辙

视频请见下面链接:

印度崛起为啥永远失败?甘地、尼赫鲁、莫迪通通没辙!

印度的疫情和博士预测的一样出现转机了,可惜是往坏了转。继新冠肺炎、毛霉菌病后,又出现了杀伤力更大的白真菌病(白色链球菌)和黄真菌病。

印度媒体6月报道,北方邦(加兹阿巴德市)一名59岁的男律师,得了新冠后又被发现感染了黑真菌(毛霉菌病)、白真菌和黄真菌,不久后因器官衰竭死亡。

医生也觉得奇怪,说黄真菌通常只出现在爬行动物中,在人体内发现还是第一次。至于感染原因,除了免疫力下降,也和当地气候湿热、环境脏乱差有关。而且就在同一家医院里,还有另一个感染者,下颌已经被切了一半,能不能保住命还不好说。

印度果然不同寻常,居然能让病毒打破物种隔离?借用一句网友评论,再不控制,留给印度的颜色不多了!

顶着现代国家的名号,印度表现出的却是二流封建社会的组织力!印度老百姓为啥不觉醒?

直到我看到了一则社会新闻,说最近在印度北方邦的一场婚礼上,新娘因为心脏衰竭猝死了。两家人紧急商量后一致同意,反正钱花了干脆让新娘妹妹嫁给“准姐夫”。结果就是姐姐停尸隔壁,妹妹举办婚礼?

博士突然就觉悟了,无论是“战五渣”的抗疫水平,还是封建买卖的替嫁婚姻,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人性扭曲或者道德沦丧。印度的一切问题都在指向公知曾经污蔑我们的三个字——“定体问”!(一定是体制问题)

可印度历史上就不配有几个“天降猛男”,带领人民走向“觉醒年代”吗?

你别说,印度真就有几个影响国运的人物,比如甘地、尼赫鲁,还有正处在风口浪尖的莫迪。

1、他们是如何改造印度的,又怎么把印度带沟里去了?

2、关于“印度崛起”,他们为啥不是失败就是正在失败?

3、印度的崛起真是被疫情中断的吗?

本期《甘地、尼赫鲁、莫迪:谁都不是印度的“龙傲天”》将为你讲述,印度是怎么以“准王者”身份开局,却一次次与崛起失之交臂的?

一、甘地:被反噬的圣雄

1948年1月30日下午5时,圣雄甘地来到了新德里的一处会场。一个伪装成信徒的激进分子挤到甘地面前行礼,口中说着:“圣父,你好!”。却突然从口袋里抽出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

倒在血泊中的甘地,一边喃喃低语:“罗摩神啊”,一边以手加额宽恕凶手,然后闭上了眼睛。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0.2-1948.1.30),尊称圣雄,印度国父,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

他一生主张以“非暴力”方式争取民族独立,最后却死于印度教极端分子高德西的枪下,“罪名”是“纵容印度分裂”(印巴分治)。

甘地究竟是圣雄还是作秀者?

非暴力不合作为啥能在印度成功?

甘地是缔造印度,还是把印度禁锢在了一条扭曲畸形的道路上?

博士带你复盘甘地的人生找答案!

甘地的前半生走的是拼爹路线。他爸是一个不差钱的土邦首相,甘地13岁结婚,18岁就被送到了英国学法律。

拿着爸爸的钱,甘很放飞自我,曾经无视印度教的禁忌吃肉,还曾对特殊服务行业做过广泛而深刻的了解。

在英国镀金后,甘地先回了印度,后来去了英国的另一个殖民地南非。

南非的生活改变了甘地的人生。据说甘地有一次坐火车时买了高等座,可英国乘务员要他去“下等人”的车厢,甘地说我是大英认证的律师,但对方却表示可你是个印度人,最后甘地被连人带行李扔下了火车……

甘地觉醒了,他意识到获得尊严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印度摆脱英国的统治。

1915年,46岁的甘地回到了印度。脱下了西装,穿上了印度土布,甘地加入了本土精英聚集的国大党,以一个没有世俗欲望,只为印度谋幸福的形象出现。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一名接受过英国教育的印度人,甘地表现出了一种类似皈依者狂热的情节,他提出印度应参战帮英国获胜,以忠诚换取英国的放手。

对此英国人表示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同时出台了一部《罗拉特法》,镇压一切民族解放运动。

1919年印度爆发阿姆利则惨案,殖民军队向抗议人群开枪,打死了1000多人。

群情激奋之际,甘地推出了非暴力不合作主张,包括:

印度不脱离英国,而是成为英国自治领;

拒绝暴力,通过罢工、罢课、罢市、抗税等方式,让英国人震撼、害怕,最后离开印度。

英国人震不震撼不知道,但博士震撼了!更让人震撼的是,这个主张得到了印度上下的认同:

先是国大党的精英表示,我从没见过如此清新脱俗的要价方式,但我喜欢。

然后是印度的底层大众表示,我终于找到专属我的反抗方式了。

这究竟是为啥?

先说国大党,1885年由英国派往印度的文官休谟退休后建立,最初只是想让印度人刷刷存在感。成员主要是权贵阶层,比如地主、商人,是个山头林立的精英政党。

这批权贵既被殖民剥削,也参与利益分配,你说他们是“印奸”那有点过,但你说他们是英国的“工具人”也不是不行。这批人要说有啥永恒的追求,那必然是利益!

他们的算盘是这么打的。现在底层对殖民者的愤怒盖不住了,而大英却一天不如一天,这时殖民当局还想让我们听话?

印度可是我们印度人的印度!

得加钱!

他们一方面利用底层的愤怒向英国人叫板,另一方面他们不会让民众意识到他们是殖民者的同盟。毕竟真让你们摧毁了现有体系,他们以后怎么躺着赚钱?

所以每当抗议升级成真刀真枪,精英们就会谴责暴力,这就叫斗争的格局要打开,但底线得拿捏住。

所以非暴力不合作就是他们最好的叫价手段!

那印度的大众为啥也挺甘地!理由也简单,甘地是唯一能把印度人团结起来的“神”!

印度长期处于分裂,有近二百个民族、使用人数过百万的语言有33种,宗教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耆那教等等。人群之间代代隔离,仿佛生活在平行时空,仅有的交流就是一言不合彼此拔刀。

这样一个散装的社会,想找一个共同点太难。而甘地杂糅各家宗教的“非暴力”主张就很适合。一方面他呼吁不同宗教要团结,另一方面他关心穷人生活,这就回应了最广泛底层大众的渴望。

所以1920s-1930s,甘地先后领导印度人以土布抵抗英国纺织品,自己煮盐对抗英国的食盐专营。甘地被抓了放,放了又抓,威望却一天比一天高,成为印度人心中的“圣雄”,甚至可以通过绝食来制止教派间的冲突。

终于二战结束了,日不落帝国被打残,殖民地国家在新任扛把子美国的怂恿下纷纷要求独立。印度作为大英王冠上的明珠,闹腾的最欢。

英国绅士们一看生意不划算了,那我走?

但走之前,得搅和一下!

1947年6月,印度末代总督蒙巴顿宣布英属印度将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悲剧开启!大量民众因强制迁移沦为难民,屠杀频频爆发,至少有50万人死亡。用非暴力主张独立的印度,出现了空前的暴力。而这次分治留下的克什米尔争端,至今仍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间冲突的导火索。

英国这个外敌走了,印度的团结瞬间灰飞烟灭。印度教极端主义分子认为,甘地纵容了印度分裂,于是刺杀了圣雄。

杀手高德西的三枪,击穿的不仅是甘地的身体,还有印度精英们试图忽略宗教,只以“印度公民这个身份”塑造“国族认同”的梦想。

其实平心而论,国族认同这种史诗级别的任务,本就不是甘地一人能搞定的。

不信看我们自己,从公元前5世纪孔子创立儒学,到西汉罢黜百家,将儒学纳入帝国的统治体系,再到12世纪的宋代,士大夫将儒学尊奉为“道统”。

从诞生到成为一个主流价值观,儒学经历了1600年、数代王朝、无数文化精英的推广,直到今天仍影响着我们。

同样的问题到了印度能例外吗?甘地已经做了他能做的,可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进程。甘地注定和印度无数个不知道真假的神一样,让人崇拜,却不能让人觉醒。因为印度在国族认同这条道上不多不少也就晚了2000多年。

二、尼赫鲁:被桎梏的变革者

如果说甘地是精神国父,那尼赫鲁就是真正为印度现代化打下基础的人,他亲手为印度攒了一个“准王者”的开局,也亲手终结了印度的崛起。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1889.11.14—1964.5.26.),印度开国总理,国大党领袖。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的倡导者。

1947年,尼赫鲁在演讲中自豪的宣布:“今天全世界都认识到未来的亚洲将决定于印度的未来,印度将成为亚洲的轴心。”

这段现在看来有点飘的发言,放在当时其实非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英国殖民印度190年,从这块土地上攫取了无数财富,也留下了5.5万公里铁路、钢产量135万吨每年的工业能力和600万产业工人。

对比同时期的我们,你会发现,当时他们真没“印吹斯听”。

1949年对比

印度

中国

铁路(万公里)

5.5

2.1

钢产量(万吨)

135

15.8

发电量(亿千瓦时)

49

43

汽车(辆)

22000

100

不仅如此,印度因为处于关键位置,还被美苏两国争相拉拢,吃香的不行,加上尼赫鲁倡导的不结盟运动,1950s的印度隐隐有了第三世界领袖的光环。

可尼赫鲁非常清楚,看似完美的开局隐藏着雷,稍不小心就会把印度的未来炸成渣渣。为此,他必须要做三件事:

1.构建国族认同,用共同价值观凝聚人心;

2.从土邦收回权力,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

3.推进工业化,向现代化国家转型;

所谓凝聚人心就是要多数人跟你走。甘地已经用自己的死证明,在印度统合所有信仰难比登天,对此无神论者尼赫鲁选择推进世俗化。

当时印度文盲率80%,人均寿命37岁,信仰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吃饭。所以尼赫鲁决定效仿苏联推行土地改革。

可问题来了,当时印度5%的大地主掌握了40%的土地,土改就是向他们开刀!

你还记得,国大党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吗?

没错,地主!

人群占比

拥有土地占比

大地主(5%)

40%

地主(10%)

54%

农户(70%)

20%

而尼赫鲁本人呢,出身最高种姓婆罗门,祖父担任过德里市长,父亲就职于最高法院,日常坐拥庄园,家里仆人成群,是地主中的地主!

他自小接受英式教育,读的是哈罗公学、三一学院,和牛顿、丘吉尔是校友。如果甘地是县城富二代的信仰升华,那尼赫鲁的人生就是顶级富二代的权力游戏。

现在你让尼赫鲁和国大党为了印度的未来,拿刀捅自己,搞笑呢!

而且很多人还忽略了一个事实,当年英国人走的时候,南亚次大陆上,除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还有562个王公土邦,占了印度面积的40%,人口有8千万,他们享有独立地位,可以选择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知道,他们大多加入了印度,但尼赫鲁为了吸引他们可是许诺了极大的自治空间的。

你猜,这些国中之国、自称一家的土邦王公们会不会交出自己的土地?

所以印度主导的土地改革一开始就是不彻底的,当局只能花费67亿卢比赎买出1.73亿英亩土地分给农民,同时通过限制最高租金等方式限制土地兼并。

结果就是,地主们不仅可以保留土地,还能优先享受国家的资金和技术补贴。到了1980s,印度大地主仍然拥有全国49%的土地,而61%的农户只有8%的耕地。

土地改革改了个寂寞,基本相当于没改……

而土地改革的失败连带影响了工业化。

印度在殖民地时期的工业是按英国的需求建立的,让你种茶就种茶,让你开纺织厂就开厂,缺点是门类不全,也没有整体规划。尼赫鲁为了发展工业全面复制了苏联模式,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五年计划,但很快就遇到了瓶颈,因为开厂需要的土地还是地主的私产,想要的工人还在为吃饭问题被土地绑架。

所谓一步落下,步步跟不上,印度的工业化也开始向畸形的方向一路跑偏。

而同一时期的我们,农民已经通过土地改革分到土地,新中国的第一批工人已经从田间地头走进了厂矿车间,一套虽然粗糙但全面的工业体系正在建立中。

世界的参差就这么拉开了。

尼赫鲁的内心是着急的,内政一团糟,能刷分的就只有战争了。

作为英国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尼赫鲁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某些思维,总想在“大印度联邦”这个议题上做点文章。面对停滞不前的改革,他需要一场振奋人心的胜利提升威望,突破阻碍改革的守旧势力。

然后时间线就走到了命运般的1962年。

这一年发生了一场一方极其嚣张,一方极其疑惑的冲突。

嚣张的那一方,区区一个炮兵营,遭遇一个因迷路而临时组成的四人战斗小组,非但不投降还敢还击。

疑惑的那一方,想了十天十夜也没明白为啥被挑衅。

战报传来时,新德里全城准备跑路。

尼赫鲁心理崩溃,19个月后郁郁而终。

他心心念念的国族认同、中央集权、国家工业化三件大事儿,全干成了烂尾工程。

天之骄子尼赫鲁,没能清除掉禁锢印度走向新生的枷锁,因为他自己就是枷锁的一部分!

而印度自此从第三世界“领袖”沦落成苏联和美国的公共小弟,崛起之路戛然而止。

三.莫迪:精英政治终结者

2019年5月23日,莫迪成为印度有史以来第一位赢得连任的低种姓总理。印度人民党在人民院500多个席位中获得超过300席位,取得空前胜利!

纳伦德拉·达摩达尔达斯·莫迪(1950.9.17)

1982年,获得古吉拉特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

1985年,加入印度人民党。

2001年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

2014年出任总理。

2019年成功连任。

莫迪出身草根,父亲是火车站的茶水小贩。和甘地、尼赫鲁这些海归精英不同,莫迪从个人经历到政治主张都有非常明显的本土色彩。他的出现意味着印度人民不想再听国大党的精英们整天说空话不干事儿。

事实也证明了,在国族认同、中央集权、工业化三个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问题上,莫迪交出了不同的答卷。

首先,莫迪一开始就只想建立一个印度教的印度。历史已经证明,甘地的主张实现不了,唯一能团结印度的最大公约数,是85%的人信仰的印度教。这也是人民党,以及人民党背后的印度国民服务志愿团(rss)一贯的宗旨。

可凡是有利就有弊,团结了85%,剩下的15%就要被边缘化,控制不好就是冲突。往远了说当年刺杀甘地的高德西就曾经是rss的成员,往近了说2002年古吉拉特邦就发生过教派冲突,59名印度教徒因火车起火身亡,伊斯兰教徒被认为是幕后操纵者遭到血腥报复,而当时担任这个邦首席部长的就是莫迪。

莫迪老仙的铁腕也体现在收归地方权力上,他在古吉拉特邦当部长时就是个经济建设小能手,以投资基建、对外开放而闻名。

当了总理后更是大招频出,从轰轰烈烈的废钞令到厕所革命,表面上是打击黑钱、改善环境,实际上是要统一财税制度,将行政力量下探到农村基层。

这怎么看都有点废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的意思。问题是这都是2000年前我们政哥玩儿过的,莫迪现在才干?算了,咱们就算他虽迟但到吧。

从数据来看,莫迪的改革确实取得了成效,2014-2016年GDP保持7%以上的增长。

年份

印度GDP年度增长率

2019

4.18%

2018

6.12%

2017

7.04%

2016

8.26%

2015

8.0%

2014

7.41%

2013

6.39%

2012

5.46%

2011

5.24%

2010

8.5%

2009

7.86%

但问题很快出现,2017年开始印度GDP增速下滑。海外资本被最初的政策红利吸引进来后才发现,印度那根深蒂固的腐败、差劲的基础设施和低素质的劳动人口。

但这是莫迪一个人、两个任期能解决的吗?

不能!

既然不能,就不能怪资本去找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市场了。

所以印度的危机在疫情之前就已经来了!疫情只是屋漏偏遇连夜雨里的那阵雨,根本原因还是印度这个屋子本来就是漏的!

印度2020年GDP2.62万亿美元 ,全球排名第六;却有7500万人口因疫情返贫(每天收入2美元以下)

印度号称医药大国,但每年有42万人死于结核病、60万人死于腹泻;新冠的死亡人数“才”33万。

有人说民国是少数人的盛世,多数人的灾年,我看这句话也适合印度。

再说一遍,博士说这些不是为了嘲笑印度,只是意识到印度就是我们曾经可能成为的样子!

而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印度,是因为100年(1921年建党)前,以嘉兴红船为起点,面对国家危亡,中国人没信什么非暴力不合作,反而是无数先烈以无量之头颅,无量之鲜血,换来中国的重启。

他们中有出身显贵的天之骄子,也有学识渊博的惊世奇才,却都不惜背叛自己的阶级,放弃了财富荣誉甚至生命,只为找到一条救亡图存之路。

曾经将地中海拥为内海的罗马帝国湮灭了

曾经扼守丝绸之路的奥斯曼帝国,在一战的炮火中轰塌了;

曾经写出摩诃婆罗多史诗的印度成了昂撒文明的跟班儿……

只有华夏民族,因为有他们,像《觉醒年代》里陈独秀说的那样,挖掉了旧社会腐朽之根基,开创了新时代之风潮,为我5000年之文明抢到最后一个和世界接轨的机会……

也正是有他们,我们才免于沉沦,反而有机会警醒,悬崖之上、深渊之旁,印度就是最可悲的“前浪”……

全文完,感谢阅读。

原创不易,还请顺手点个赞吧~

更多内容尽在“不良博士”公号,欢迎关注。

参考资料:

1、印度59岁新冠患者同时感染黑白黄真菌,因毒血症身亡 HHJ

2、印度毛霉菌病例激增,新冠药物和工业氧气或是诱因 肖恩

3、印度出现更致命真菌感染! 齐旭

4、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将从21日起为全国民众免费提供新冠疫苗 屈功泽

5、“退出印度”运动与甘地非暴力理想的破灭 林承节

6、论甘地的非暴力抵抗运动 彭树智

7、论印度土地改革的成败和影响 殷永林

8、尼赫鲁的工业化战略与拉奥的经济改革评析 赵鸣岐等

9、尼赫鲁·甘地家族执政时期印度的供给侧改革 徐策

10、论英迪拉甘地与印度政治现代化 韩云林

11、印度莫迪政府土地改革失败启示 王爱民等

12、印度土地改革的政治意义 刘学成

13、十万农民封首都:莫迪为什么不惜“与民为敌”? 毛克疾

人生“最危险”的时间,是49岁到59岁这十年,带走无数人

01

古人有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这人世间,有不少灾祸是不能预料的。这一刻有可能特别安全,也许下一刻便危机将至,又有谁能未卜先知呢?

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世事无常”。有常的一切,无法给人造成什么影响。唯有无常,才显得特别可怕。

四十岁前,也许我们感觉不到什么无常。四十岁后,这无常之事儿就特别多了。

身边的工友,走的走,没的没,就跟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一样。每年的同学聚会,到场的人越来越少,不是他们不想来,而是他们没有机会来了。

关注新闻的人都知道,不仅年轻人会有猝死的情况,就连老江湖的中年人,也有可能倒在岗位上。为了赚钱,而葬送了往后余生。

02

现代人的不幸,往往从中年开始。

人到中年,活得连狗都不如。生活压力大就算了,就连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吃药比吃饭还多,去医院就跟按时上班一样。

有一个干体力活的工人,原本身体就不好,但他依旧不肯休息,小病也不去看。过了几年,小病成大病,治了几天就走了。

这类干体力活的打工人,以男性居多。他们觉得,只要我前半生付出了,后半生就能有所收获,享受到福气。事实上,这不过是自己骗自己罢了。

辛劳命的人,不论是早年,还是中年,或者是晚年,都不会活得轻松幸福。这个时候,如果他们还跟干电池一样,迟早连养老金都领不到。

这想一想,不是别人亏了,是他们自己亏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所以说,到了中年,普通人还是要理智点做人,别怀有侥幸的心理,不然熬不到老。

03

人生最危险的时间,是49岁到59岁这十年。

有一位国学大师说过,到了中年,每走一步都是大自然的考验。这考验过得去,那就暂时幸运了。而过不去,就没有机会了。

曾仕强教授也说过,临近49岁或者59岁,过节就是“过劫”。今年的劫难度过了,那你就有机会过今年的节日。过不了,也是命中有此一劫。

为什么这49岁和59岁,会如此危险呢?因为这两个年龄,都属于青黄不接的过渡期。49岁是50岁前的一道坎,59岁是60岁前的一道坎。

跟我们走楼梯是一样的,还未走到5楼,或者离5楼还远,那我们会感觉到特别轻松。等愈发靠近5楼了,或者还差最后一步了,这时撑不住的人会特别多。

就跟某位富豪所说的一样,昨天很残酷,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却很美好,但无数人都倒在了明天的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越是在即将上岸的过渡期,人们发生意外的几率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大劫在前,薄命者亡”。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04

在49岁到59岁这十年,你会遇到这3个问题。

首先,突如其来的疾病越来越多,跟死神的距离越来越近。

过了49岁,有些人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抑或是脑子迷迷糊糊的,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太好。如此,他们的生命生机,将会走下坡路,容易油尽灯枯。

其次,横祸在前,无常将至,能不能熬过去,要看命了。

有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身体特别好,上个月还看到他在小区跑步锻炼,这个月突然遭遇意外,魂归黄土。能躲过去的,叫虚惊一场。躲不过去的,叫大限将至。

第三,受到内外压力的影响,心态逐渐崩溃,走了极端。

外在的压力,无外乎就是失业和赚不到钱的问题。而内在的压力,多半是家庭矛盾,婚姻矛盾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集体出现,普通人多半无法化解,走向崩溃。

05

面对压力极大,无常颇多的中年期,到底该如何生活呢?最好的做法,其实就八个字:适可而止,随遇而安。

适可而止,就是希望人们不走极端。能赚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生活,别总是跟别人攀比,也别总是逼迫自己,差不多就行了。

至于工作什么的,尽力去做就好,也不要太过于拼命。要知道,人没了,老板可以无情地再找一个打工人。最可怜的,还是打工人的亲人们。

为了亲人着想,也为了家庭着想,“劳逸结合”地过日子,才是真相。

随遇而安,就是希望人们能够做到顺其自然。没必要胡思乱想,也没必要太过于忧愁,半糊涂半精明去过日子,你会感觉到更幸福。

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天要人活,我们就尽力生活。天要人走,我们也无怨无悔。至少,对得起天理良心,就无憾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