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化元钥—论十二月庚金
十二月庚金
十二月寒气太重,丑為湿泥,愈冻愈寒,先用丙火解冻,次取丁火煆金,甲木亦不可少。(丑月庚金寒气太重。首取丙火暖局配以甲木疏土助丙生丁。)
叁冬庚金,不离丙丁,丑月虽土旺用事,然丑為湿泥,冰结池塘,非用丙火,不能解冻,次用丁甲,与十一月之理同。
丙丁两透,再加甲木,大富大贵,有丙无丁甲,富大贵小,有丁甲无丙者,有能秀才,不富自贵,癸透便是常人,但有衣禄耳,有丙丁无甲者,白手成家,异途显职,刀笔达时,丙火调候,所以取富,丁火煆庚,所以取贵,叁冬庚金,一理共推,以丙甲丁全為上格,癸水出干,困丙损用,与无丙不同,无丙者清贫,有丙而為癸所困,不失衣禄,同上十一月,宜参阅之。(丑月庚金,丙丁甲配合得宜则富贵双全,不喜癸水透干伤及用神丙火)
或支成金局,无火,僧道贫贱之人,盖巳中丙火会丑成金,故為下格,如丁甲丙俱无,即支成金局,亦无用之人。
支成金局,更不能无丙丁為用,巳酉丑会成金局,叁支之中,金气会同,分外专一,巳中丙火,依然存在,非不可用,(参阅癸水四月节,)但丙火仅為调候,支成金局,庚金转弱為强,须用丁火煆金,仅巳宫一点丙火,力量微薄,虽有如无,若有丁火出干,巳即為根,运行南方,巳中一点丙火,即是元机暗藏,不可以其无而忽之。(丑月庚金若支成金局则依然喜丙丁暖局为用,若无一样为常人)
癸丑,乙丑,庚辰,戊寅。
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寅时。
严几道命,好在戊寅时,寅宫暗藏丙甲,文名播於四海,得天爵之贵。(庚金生于丑月土湿水寒,地支又一片丑辰。必定是一路坎坷多磨难,千金马难遇伯乐。幸时柱戊土坐寅木,戊癸合绊而解其湿。戊为印星坐寅为马星,思想开阔,利于文化行业但难免奔波求财。壬戌运,水荡淤泥金出于泥吉,戊申,己酉,土重埋金恐怕蹉跎。)
庚金命理分析
庚金是五行的一种,它的气质最为刚强,必须经过火的锻炼,才能铸成大器了。但是火的根本存在于木中,而金是否能成器,关键在木,因为木是火的母星,木又是庚金的喜神;如果只见火而不见木,这火就是浮游无根之火,而金也成了顽钝无用之金,怎么会成器呀。明白了这个道理,不仅可以评品庚金的价值,连人事的旺衰,也可以判断了。现在以以下具体命例研习庚金的特点。
乾造: 庚午 大运 2——12 戊子
丁亥 13——22 己丑
庚午 23——32 庚寅 命宫 戊子
辛巳 33——42 辛卯
43——52 壬辰
53——62 癸巳
63——72 甲午
日主为庚金,出生于小雪节以后,庚金不但性质刚强,而且具有沉稳寒冷之气,况且年干是庚金,时干是辛金,时支中暗藏的金又来辅助日主庚金的气势,金如此之多,其气质必定更加刚强,其性格必定更加冷酷,如果仅仅依靠月柱丁火发挥作用,绝对不足以炼金驱寒。所幸的是,亥在提纲月柱上,内中暗藏着甲木,借木生火,以增加火的势力,而增加火的势力又可以炼金驱寒。但是,木数量不多,火势力不大,虽然有炼金之功,却没有成为钟鼎之类的大器,反映到生活中就是:要求科举功名,家庭富有,却办不到。只有专心致志办企业经商,走发财之路,才能在人前扬眉吐气。但是经商时只有不辞劳苦,合法经营,保持低调,莫与同行争高低,才能在商界暂露头角切记切记。
运势:二十八岁以前,子运相冲,丑运入墓库,庚运犯比肩,这些都是命运多舛的象征。二十九岁以后,寅运5年生意顺利,顺风顺水事业小成。辛运5年生意低落,卯运5年又见好,后来行5年土运,耗泄破财,这就像花到了早春时节,枝叶虽然繁茂,仍然避免不了风雨飘摇之憾。53岁行癸巳运身体不好,熬过这十年,一交甲运身体更不好,估计寿有67——72,关键看这期间流年。
一生得意的地方在东南,东方,贵在固本。至于命中比肩、劫财同时出现,告诉我们命主处世应当灵活应变,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以期收比劫之功;不然官司,破财不断。“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这个意思。
年柱地支在远处刑冲妻宫,所以妻易被克,如果能娶木命并且年纪较小的女子为妻,夫妻却能和谐。时为子宫,七杀带长生,应当子女众多,但亥又在远处冲击巳,使子宫受伤,导致孩子生育多而能成人的少。最后能得到一两个男孩。
“夏至三庚便入伏”,一庚是几天?今年哪天入伏,热不热呢?
导语:“夏至三庚便入伏”,一庚是几天?今年哪天入伏,热不热呢?
“火炎逢六月,金伏过三庚”,夏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它是我国最早测定的节气之一,过了这天太阳直射点就不再往北走了,而是开始走回头路了。
夏至时节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很多人听过“冬九九”,很少听过“夏九九”。其实,“夏九九”就是从夏至这一天开始数的,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用来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夏九九”的歌谣是这么唱的:“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从上面的歌谣中我们能够看出来,从夏至开始,一直到立秋后十多天,天气都是很炎热的。
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那么,什么是“庚日”,一庚日是几天呢?下面具体了解一下!
古人记日子不像我们现在用公历,只要看上面的那个大的阿拉伯数字就知道今年是公历几月几号了。古人是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俩俩配对来记日子。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有的年、月、日、时辰都可以用一个天干加一个地支来表示,做成图表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从上面这个图表中我们更够看到,在60个干支组合中有6个带“庚”的日子,分别是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
那么,一庚是多少天呢?我们可以结合上面这个表数一下,从庚午到庚辰是10天,从庚辰到庚寅也是10天。因此,10天就会有一个庚日。
古人为什么选择庚日来入伏呢?一种说法是和古代人们祭祀有关,因为,伏天太热了,古代的卫生条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天一热就容易生病。而古代的认知又有限,就采取祭祀的方法来祈祷大家不生病和快点好起来。
祭祀就要有祭品,而古人又比较看重五行的说法,杀祭品要用“金”来杀,而庚属金,就用庚金来杀。所以,就要选择一个“金”强的日子,庚日来杀。
上古时期的祭品和我们现在不一样,主要用狗当祭品,也就是在古书上经常能够看到的“伏祭”。这个“伏”字我们能够看到是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犬字,就是杀狗。
还有一种说法和五行有关,伏天就是指金气伏藏之日,金畏火,故三伏皆庚日。怎么理解呢?秋属金,夏属火,火又克金。因此,金气很怕火,要在最热的那些天藏起来,也就我们说的伏。
那么,为什么选第三个庚日入伏呢?文章开头已经说了,“火炎逢六月,金伏过三庚”,就是要等到“未月”。未月和农历六月上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区别就是“未月”不是从初一开始,是以小暑节气交节的那天为开始。
至于为什么要等到“未月”呢?听老辈人讲,天气太热了,一般的庚日扛不住,就要选“补强金”或者把金藏起来。而在五行中,土能生金,也就能藏金。所以,要选择一个土的月份。
从五行中来看,辰、戌、丑、未这四个月都属土。所以,等到六月份就是等到过小暑。
从夏至到小暑只有15天时间,一庚有10天,两个就有20天,不能确保到“未月”。所以,就选择第三个庚日入伏,这样能够确保在“未月”里开始。
2023年哪天入伏?对于哪天入伏,不是看天气热不热来决定的,而是要记住7个字,就是“夏至三庚便入伏”,意思是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那一天。
整个三伏天,从夏至后第3个更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按民间的说法就是“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只要记住这个方法一数,就能把三伏天数出来。
初伏比较简单,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了,末伏也不难,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这天开始。但,中伏就相对要难一些了,假如立夏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如果立夏到立秋之前有5个庚日,中伏就是20天。
就拿今年来说,今年夏至是6月21日,从这天开始数,数到是7月11日这天是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所以,这天便入伏了。
10天后,也就是7月21日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辰”,是中伏的开端。但是我们往后数10天发现还没有到立秋,不符合“秋后一庚数末伏”的规律。所以,只能延长一个庚日。这样一来,从夏至开始到立秋之间一共有5个庚日,中伏就是20天。
也就是说,从7月11日开始,过了30天,8月10日这天才开始数末伏,再往后数10天就出伏了,这天是8月19日。
所以,今年三伏天的时间表分别是:
初伏:07月11日-07月20日 10天;
中伏:07月21日-08月09日 20天;
末伏:08月10日-08月19日 10天。
今年三伏天热不热呢?古人总结的经验是,“夏至无雨三伏热”,意思是说,夏至这天如果没下雨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三伏天可能就会很热。
所以,今年三伏天热不热,按古人的方法,就看夏至这天下不下雨了!
夏至马上就要到了,伏天也就不远了,您认为今年夏天会很热吗?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
#夏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