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八字日柱查询免费(八字日柱查询)

八字日柱查询免费(八字日柱查询)

教你快速八字排盘(年柱,月柱,日柱,时柱)的秘诀

排年柱

排四柱是推命的第一步, 即由命主出生之年月日时排出其四柱. 由于四柱是由八个干支组成, 因此也叫排八字. 下面分别说明年月日时其四柱排法.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农历的干支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如某人1998年正月初三生, 由于98年交立春是正月初八8时53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97年之丁丑,而非98年之戊寅.

排月柱

月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我们现在用的农历也叫夏历, 是建寅月的, 即每年正月为寅月, 二月为卯月,直到十二月为丑月.月柱中的地支每年固定不变, 从寅月开始, 到丑月结束.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从立春到惊蛰 从惊蛰到清明 从清明到立夏 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从芒种到小暑 从小暑到立秋 从立秋到白露 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丑月

从寒露到立冬 从立冬到大雪 从大雪到小寒 从小寒到立春

节令的含义:

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 天气将回暖, 万物将更新, 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

二月惊蛰: 春雷开始轰鸣,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 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 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 气温升高. 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

三月清明: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 草木萌动, 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

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 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 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

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 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 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 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 炎热逼人, 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

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 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

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 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

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 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

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 寒冷的冬天开始, 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 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 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

十二月小寒: 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 会有霜冻, 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

月柱中每月的天干有所不同, 虽不像地支那样固定, 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参看以下年上起月表.

年上起月表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冬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腊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此表查法是, 凡甲年己年(年柱天干为甲或己), 正月为丙寅, 二月为丁卯,余类推.如1998年为戊寅年, 三月是丙辰月. 2000年为庚辰年, 八月为丁酉月.

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 也称为\"五虎遁\":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年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土,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 甲寅之上好追求.

口诀用法: 凡甲年己年, 一月天干为丙, 二月天干为丁, 压余类推. 

排日柱

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 我国干支记日从未间断. 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记日法.

  日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 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 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

日柱, 在命学上是以晚上子时开始顺时针到亥时, 十二个时辰为一天, 每一个时辰占两个钟点. 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 即晚上的十一点.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 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 这一点请特别留意,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排时柱

时柱, 用农历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 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 23点 --凌晨1 点前 丑时: 1 点 --凌晨3 点前

寅时: 3 点 --凌晨5 点前 卯时: 5 点 --凌晨7 点前

辰时: 7 点 --上午9 点前 巳时: 9 点 --上午11点前

午时: 11点 --上午13点前 未时: 13点 --上午15点前

申时: 15点 --上午17点前 酉时: 17点 --上午19点前

戌时: 19点 --晚上21点前 亥时: 21点 --晚上23点前

古人将一日等分为十二时辰, 即:

夜半者子也, 鸡鸣者丑也, 平旦者寅也, 日出者卯也,

食时者辰也, 隅中者巳也, 日中者午也, 日佚者未也,

哺时者申也, 日入者酉也, 黄昏者戌也, 人定者亥也.

时柱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 而天干却不同, 可查下面日上起时表:

日上起时表

时/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 也称\"五鼠遁\":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

上表和口诀的用法与年上起月法类似. 如丙申日卯时的天干是辛, 即辛卯时.

日柱的简单计算方法

各位同修都知道,年柱、月柱和时柱的推算比较容易,日柱推算起来比较繁琐,小时候看到祖父给人算命时,用手指掐一下就可以准确推算命主的四柱,感觉非常神奇,当时就问他原理,但他说起来容易,我做到就很难,因为背口诀就非常吃力,除了得六十甲子非常熟练,没有长时间训练很难快速掐算,这就是传统算命的流星赶月方法。当然,“五虎遁”与“五鼠遁”推算月柱与时柱就非常简单,“五虎遁”与“五鼠遁”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错位排列而已,今天就不在这里介绍了。这里用数学方法介绍一种简单的推算方法给大家。

公式一、【(年数-1)X5+(年数-1)÷4+当年当天数】÷60=177+余数

余数=a

公式二、a÷10=商+余数

余数=b=天干序数

公式三、a÷12=商+余数

余数=b=地支序数

如:求2012年3月5日的日柱

代入公式一,【(2012-1)X5+(2012-1)÷4+63】÷60=177+2

因为2012年1月份31天,2月份29天,3月份计5天,一共65天

代入公式二,2小于10,2+10=12 12÷10=1余2,2为天干乙序数。

代入公式三,2小于12,2+12=14 14÷12=1余2,2为地支丑序数。

故2012年3月5日的日柱为乙丑日。

天干地支配六十甲子图

注:1、年数为阳历,

2、计算(年数-1)÷4若有小数,取整数即可,

3、天干序数:为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

4、地支序数为: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

酉=10,戌=11,亥=12.

天干地支序列图

小白一看就会排八字

排八字万年历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市面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万年历,我们购买时应该挑选那种有精确交接时间 ( 精确到分 ) 的那种,尽量减少八字排错的可能性。

一、排年柱

排年柱时需要注意:不管你是生在阴历十二月还是正月,年柱干支都是根

据‘立春’来定的,如果你是生在十二月的立春节之后,那年柱就是下一年的

干支,就拿 76 年来说,阴历十二月十七交立春节,如果你生在十二月十八,

表面看是属龙,实际应该是属蛇,年柱为丁巳而不是丙辰。如果是生在正月立

春前,表面看是本年的属相,但因为还没交节,所以还是上一年的属相(干支),

如生在 76 年正月初四,因是在立春节前所生,所以应该是属兔而不是属龙,

年柱干支为乙卯而不是丙辰。下面举例说明:

例:2006年正月初七生人,2006年立春是正月初七7:25分,命主如果是7:

25 分以后出生,则属于本年立春后生人,年柱为本年的丙戌;如果是 7:25 分

以前所生,则属于立春前生人,其年柱为上一年的干支乙酉。

例:2004 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生人,2004 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l:34 分是立春

的交界点,如果在二十六日 1:34 分以前出生的人则年柱为当年的干支甲申,

在 1:34 分以后 ( 剩余的几天廿七、廿八、廿九三十 ) 出生的人则都属于下一

年的干支乙酉。

二、排月柱

不管是哪一年,每个月的月支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习惯把月支叫做月建。

排月柱必须注意的是:命理学上月的交接点是以“节”为准,而不是以每月的

初一为起始点,例如正月建寅,是从立春时起,至晾蛰节前为止,二月建卯,

是从惊蛰起至清明节前为止……故首先须知十二月建的节气是什么。为了便于

记忆二十四节气,特列歌诀如下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

夏满芒夏两暑连 (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秋处露秋寒霜降 (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冬雪雪冬小大寒 (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十二月建:

正月建寅——由立春经雨水至惊蛰节前

二月建卯——由惊蛰经春分至清明节前

三月建辰——由清明经谷雨至立夏节前

四月建巳——由立夏经小满至芒种节前

五月建午——由芒种经夏至至小暑节前

六月建未——由小暑经大暑至立秋节前

七月建申——由立秋经处暑至白露节前

八月建酉——由白露经秋分至寒露节前

九月建戌——由寒露经霜降至立冬节前

十月建亥——由立冬经小雪至大雪节前

十一月建子——由大雪经冬至至小寒节前

十二月建丑——由小寒经大寒至立春节前

排月柱不管有没有闰月,只论节不论气,都是从立春至惊蛰为正月,从惊

蛰至清明为二月,余类推。

月柱的天干是根据年柱的天干来推的,其歌诀如下: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

丁壬壬寅顺行流 若问戊癸何方发 甲寅之上好追求

歌诀的意思是:凡逢甲或己之年,正月起丙寅、二月丁卯、三月戊辰……

顺排,乙或庚之年,正月起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起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壬

寅;戊或癸之年正月起甲寅、二月乙卯、三月丙辰……依此顺推。现在的万年

历都标有月柱的干支,在查的时候别把“节”弄错就行了。为了方便大家查询,

特列表如下: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冬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腊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上表查法: 凡甲年己年(年柱天干为甲或己), 正月为丙寅, 二月为丁卯,

余类推。如1998年为戊寅年, 三月是丙辰月。 2000年为庚辰年, 八月为丁酉月。

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 , 也称为 \" 五虎遁 \":

甲己之年丙作首 , 乙庚之年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土 ,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 , 甲寅之上好追求

口诀用法 :

凡甲年己年 , 一月天干为丙 , 二月天干为丁 , 压余类推。

三、排日柱

排日柱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查万年历。你是哪天出生对照万年历查出来就行

了,例如 2006 年正月初一,查万年历对应初一的干支是戊午,那么日柱就是

戊午,余类推。

四、排时柱: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共计

二十四个小时,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子时 : 23 点 -- 凌晨 1 点前;丑时 : 1 点 -- 凌晨 3 点前;

寅时 : 3 点 -- 凌晨 5 点前;卯时 : 5 点 -- 凌晨 7 点前;

辰时 : 7 点 -- 上午 9 点前;巳时 : 9 点 -- 上午 11 点前;

午时 : 11 点 -- 上午 13 点前;未时 : 13 点 -- 上午 15 点前;

申时 : 15 点 -- 上午 17 点前;酉时 : 17 点 -- 上午 19 点前;

戌时 : 19 点 -- 晚上 21 点前;亥时 : 21 点 -- 晚上 23 点前;

古人将一日等分为十二时辰, 即:夜半者子也, 鸡鸣者丑也, 平旦者寅也,

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 隅中者巳也, 日中者午也, 日佚者未也,哺时者申也,

日入者酉也 , 黄昏者戌也 , 人定者亥也。

时柱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 , 而天干却不同 , 可查下面日上起时表 :

时 / 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 , 也称 \" 五鼠遁 \":

甲己还加甲 ,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 壬子是真途。

上表和口诀的用法与年上起月法类似。 如丙申日卯时的天干是辛, 即辛卯时。

排八字时应该考虑到地域时差的问题,以地方时为准,而不是以北京时为

准,因为古人在创立这门学问时根本就没有北京时间。

中国古代人物众生象(1)

1、串铃卖药

卖 药小贩或行医看病的先生使用的响器。北京人叫其为“虎撑子”或“镯子”因像妇女所带手镯。此铃是以带有圆孔的熟铁片翻卷打成的圆环,比镯子略小,环内装几位铁制小圆珠,外面留有一条缝。郎中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伸入铁铃的中间的大孔内,用大指轻轻一托,手臂弯到比肩稍高再摇动,小圆珠发出一连串的铃声,随 走随摇。卖药者身背药箱,肩搭褡裢,右手举一幌子,左手摇铃。听到铃声或看到幌子,就知道卖药行医的来了。

2、高跷会

3、卖蝈蝈

4、跑旱船

5、娶亲通信

6、指甲草染指甲

7、耍火流星

耍者以绳子一根,两头拴铁丝笼,内盛炭火,名曰“火流星”。耍时,两手弄绳、飞旋,铁丝笼内炭火,上下飞舞,火花飞溅,形似流星。耍火流星或双手飞舞,或倒地翻滚,或凌空盘旋,有“二龙戏珠”、“飘洋过海”、“背流星”等名称。

8、翻跟头

桌子上面放一板凳,板凳上面再仰放一板凳,将头放在板凳腿上,

两脚也放在另一头的板凳腿上,然后翻身 。

9、拾粪

也就是掏厕所的,身背木桶手拿木把铁勺,晚上时还会拿一三面用纸一面玻璃的诸葛灯。

10、卖玻璃镜:

溶化后的碎玻璃作成薄片用纸镶好,上面画上图案出售

11、拉冰床:

北京冬天的冰,给人增添了不少乐趣,同时也给人增加了一种便利,这便是冰嬉与冰床。冰嬉是古代冰上运动。 努尔哈赤举兵反明时,在关外拥有一支善于滑冰并配有冰橇、装备精良的作战部队。以后在清宫的御林军中的健锐营也有一支编制为1600人的冰上部队。冰嬉是满族人的习俗。清代皇王们对于冰嬉十分重视,每年还要举行大典,亲临检阅。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乾隆时期内廷供奉所画的《冰嬉图》。

民间的冰床是以木材制成床形,长五尺余,宽约三尺,可同时乘坐三四人。在木床与冰面的结合处以铁条镶嵌,以减少床的摩擦。冰床的主人在前牵绳以拉拖床体,借冰之力使拖床在冰上滑行,故又名拖床。由于惯性和速度的原因,牵绳急行数步之后,床主飞身跃坐床沿,此时冰床仍行走如飞。乘者心旷神怡,目爽气顺,家资富 有的子弟,还将几张冰床甚至十几张冰床绞连在一起,置酒案于拖床上,饮酒赏景,由多人牵引,驰走如飞,其乐在陶然之中。冰床还可做为交通工具,拉冰床的绳子是骆驼毛拧成的,以防冻手。拉冰床的鞋与众不同,是皮向内毛朝外的一种特制的棉鞋。

12、 蘸羊油蚀:

将羊油烧化,将油浇在灯芯上制成蜡烛,分八支一斤十支一斤不等,颜色分红白两色。

13、攒香簸米:

设高桌一张用簸箕内盛米香茶等数盅站于桌上,打金斗而下而所盛之物一粒不撒。

14、卖雪花酪:

冰激凌出现之前,我国有类似的冷食品,就是雪花酪。

明 清时,北京出现了雪花酪的雏形;是用刨床,将天然冰刨出冰屑,再用果酪(果子干)、红果酪及浓酸梅汤浇入,在木桶或瓷盆内,用棍搅拌。然后盛入盅内,半饮 半嚼。其名称传说不一,有的说叫“冰果酪”,有的说叫“雪茶”。说“雪茶”的人说,宫里忌讳“雪”字与“血”同音,中间加了一个“花”字,成了“雪花茶”。“雪花酪”大概就是“雪花茶”变来的。何时变的?不清楚。雪花酪食之较冰激凌爽口,但制作全凭人力,是很中国的冷食。北京的天桥,天津的老三不管、鸟市都有制售的

15、 卖槟榔:

叫卖槟榔糕的,槟榔为生津液助消化的中药。槟榔糕的制法是在熬糖时放入切成薄片

的槟榔,然后制作成小块出售。售卖者背着盛有槟榔糕的木制匣子,并带着一个布口袋。

买时可收现钱,也可用妇女梳落的长发换取,其布袋即装头发用的。

售者的吆喝为“乱头发换槟榔糕!“

16、吹糖人儿:

在北京走 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糖耗子是最便宜简单的糖人儿,吹糖人儿的小贩从用布盖着的小铁锅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放在手上揉成长条,然后放在木模子里,一吹,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打开木模一看,竟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猴拉稀”就稍稍复杂些了,这是用手把糖 稀捏制成一个小猴,立在一根小苇子杆上,底下是一个小糖碗,碗中放着一点稀糖糊糊,用一个耳挖勺大小的小糖勺舀着吃。

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所以北京人常以“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气”来讽刺爱说大话、吹牛皮的人。吹糖人儿的小贩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糖稀,这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成本虽低,而获利甚微,所以又有“吹糖人儿的盖大楼——熬着吧”一语,用来形容事情实现很不易,从中也道出了昔日北京小商贩和民间艺人生活的艰苦。

据 说吹糖人儿的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制糖人的糖稀还有一种香味,所以吹糖人的小贩都以“香印”作为叫卖声。到了宋朝,赵匡胤作了皇帝,“印”、 “胤”同音,而封建时代,为了避讳,吹糖人儿只好以打小铜锣来代替吆喝。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打铜锣就成了吹糖人儿这个行业的标志。

17、织席:

将芦苇用线绳结成席,盖房时将其盖在檩上,上面再用泥覆盖。

18、卖琉璃喇叭:

琉 璃喇叭是庙会或春节期间在厂甸卖的玩具。琉璃即玻璃。喇叭有两种:一种是小孩玩的,约一尺多长;另一种是成人玩的,长约三尺。同时出售的还有一种用极薄的玻璃烧制,状似葫芦的玩具,名曰“响葫芦”,北京又管它叫“倒掖气”、“扑扑噔儿”。所谓“倒掖气”是必须用呼吸的方法吹出声音;“扑扑噔儿”则是象声, 因它全靠前面的玻璃来回震动,发出“扑噔、扑噔”的响声。

19、耍耗子:

耍 耗子的人背着个小木箱,箱内装着已驯练好的小白鼠。沿街吹锁呐。他身后跟的孩子较少,因为他平时不在街上演出,而是由主雇讲价钱,叫到家内去演。演出时,将木箱上的木架支起来,仿佛是马戏团高空演出木架的微缩品,有绳梯、吊杠等。每只小白鼠都会一两套诸如爬梯、钻圈、走独木桥等本领。

20、吞刀

21、卖豌豆糕

把豌豆连皮焖烂,擦成软泥,堆成坨子,再走街串巷卖给儿童的,则称“豌豆糕”。卖豌豆糕的,一般有三种工具:一是手敲的大锣,用以招徕儿童;二是豌豆糕要成型,需要有模子;三是两根或三根大铁钉(其中一根钉子帽儿下缠有两三扣细铁丝)。

小孩子买豌豆糕,不叫买,而叫“抽豌豆糕”。因为买时,先要抽小贩手中紧握的钉子。抽赢了可得两块;不然只给一块豌豆糕。

22、 耍双石头

23、卖仙鹤灯

用断香或庵观庙寺之残香,水浸令烂,捣和每料一斤。用樟脑二两,松香末一两,再捣烂和做成圆锭。每锭寸半长,如手指粗,一头平,一头圆,用针由平头处刺六七孔,约深寸二三分,不可刺得对穿,然后放入玻璃灯内,其烟自从嘴管而出,若灯芯一条,即可将火点其烟上,火即燃于烟际,离灯嘴半寸许。少顷,烟渐浓自能将火推开,极浓时能推火离嘴二三寸远,且超过其火光越亮,直至香锭烧烬,然后火始灭也。

24、收拾锡器

肩背口袋内装铁锉钳子等工具,

手拿竹杆上拴灯台茶壶等器到住户门前吆喝,为人收拾锡器。

25、摇车

26、卖估衣

北京有估衣行,天桥一带有估衣铺、各庙会有估衣摊。所谓估衣,即七八成新的旧衣服,刚做好还没穿的衣服卖到估衣行也得按估衣算,俗称“下剪子为估衣”。

估衣的成色很杂,上至绫罗绸缎,下至粗细棉布,款式能够隔朝接代,相差半个世纪,而且新旧程度也很难辨认。因此从当时社会人们的消费水平看,干这行确实有利可图。

估 衣行的经营方式很特殊,以吆唤做宣传。伙计们每天照例把所有的货物逐件的折腾一遍,每拿起一件,都要吆唤出价码来:“这个吆唤卖,里面三新的大夹袄,就五吊八!”于是找来无数围观的行人.卖估衣讲究暗码儿和行话,谓之“暗坎儿”,也叫做“笔”,什么“老浑笔”、“柳字笔”、“桃字笔”、“番字笔”,直到 “杓字笔”,就是由一至十的数码。伙计们把一件估衣抖开先要翻过底襟瞧瞧码儿,然后马上进行心算,才能吆唤出来。

27、 舍冰水

三伏天官宦之家在门前搭一席棚,放一木桶内盛凉水,上面放块大冰,

上挂黄布四块写\"皇恩浩荡\",如果是民间施舍就写\"普结良缘\"。

28、雨水泡

类似如今小孩玩的吹肥皂泡,只不过是在连阴天时用雨水加松香调成的液体,

玩时用竹片做成圆圈沾着雨水向空中撒去,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甚至是美丽。

29、顶宝塔碗

30、乞 丐

31、贩骡马

32、架双拐

33、 耍 碗

34、烙煎饼

用小米黄豆加水磨成糊,将其倒在饼铛上,用竹扒摊成薄饼即成。

35、 卖春联

36、瞧香

瞧香的,即“巫婆”。北京人很少称巫婆而称瞧香的。由于昔日迷信成风,对于疾病成因及治疗法缺乏起码的知识,因此才使不少人,尤其是妇女们将治病的希望寄托于神灵,于是这种瞧香的便出现了。

一般是有病人家将瞧香的请至家中,先要以上好的方式进行招待,然后要照她的嘱咐设上香案摆上供品,她先磕头,接着她便胡言乱语装神弄鬼起来。这时主人家也要下跪向神许愿,最后瞧香的取点香灰充作仙药,让病人服下治病。

37、耍坛子

38、打蛋雀

是一种训化表演。表演者将用骨做成的小丸往上抛出二三丈高,

小鸟用嘴接住又连打三个。

39 卖吊炉烧饼

其人用泥炉一个,内烧劈柴,铁链挂在梁间,以白面做成烧饼,上粘芝麻,

放在泥炉之下铁盘内,少刻竟熟,名曰吊炉烧饼。

40、 卖鲜花

41、 卖白薯

42、 送报

送报的多为山东人在京开设报房,所有外省奏折及谕旨都由内阁发到报房,

报房印刷后发到各官宅。

北 京瞽目人,在清初以前,也归“教坊司”所辖,而又单称“太仆院”,据传说有铁印一颗,铁马竿(杖)十三根,后雍正间裁除乐籍,瞽人也同时没了系属。至于传说:雍正帝因未登大宝前,传瞽人作乐未到,于是后来取消,这乃是齐东野语,不足置信。据说当初的太仆院,即在今大佛寺街瞽人会馆,未知确否?北京瞽人,数目虽不太多,却分了四五处聚会。

第一年代久远的要算大佛寺的“公益堂”,大佛寺街谁也知是因街西头有一大佛寺而命名,实东首亦有一庙,先亦称大佛寺,传说尚有“尉迟敬德督修大佛寺”的碑文。此庙在康熙年中,即归瞽人所有,改祀乐卜先圣。此庙正门,巳不可见,第一汽车行即庙的正门前殿,后殿尚住瞽人,由旁开小门出入,此庙所住瞽人约十余人,即称公益堂的便是。

第 二即为乃兹府路南三皇庙内的“务本堂”,为曲艺人才荟萃之处,此庙系在清道光年间由瞽人购置,此堂所属瞽人,有二三十人,翟少平、王秀卿即住庙内,王宪臣、张松山、曹雨亭、刘荩臣亦归此堂瞽友,不过因北新桥九顶庙弹套瞽人,声誉向在一般瞽人之上,百年来为王公府第所公认(前清时代一提九顶庙瞽人即为人特 别重视),所以张松山等由其师父在世时,即相沿居住九顶庙,保持荣誉,终未迁徙,但也算是务本堂的会聚(王宪臣住名画家李雨林姻丈花园。

第三是东裱褙胡同东口的“信义堂”,也是一处瞽人会所住处以 上三处,凡北京内城的瞽人,都分别各隶一堂。不过最近西城,又立有一处“天成永和堂”,是为西城瞽人会所。北京外城的瞽人,有所谓“五会”,不过没有一定会所,临时召集,临时觅地罢了。瞽人所住庙宇,除个人在他庙租赁居住者外,皆为前辈瞽人集资所购公产,全称“三皇庙”。

瞽 人所祀先卜先乐,计为五位,即天皇、地皇、人皇、旷祖(师旷)、朔祖(东方朔)。瞽人所学,不外“弹唱”、“卜算”两点,却多一半是全通,单学一点的很少,不过因某点专长,而专用某点便了。瞽人学艺,须有三位师父,第一是“业师”,即启蒙的师父,学弹唱基本功夫,卜算的《流年赶》、《开流书》,学成以 后,好坏程度虽不可知,总以能拉出马竿去挣饭吃,即为业师所赐。第二是“保师”,保师固然是应负保证责任,保证业师必须尽心教授,保证徒儿必须学成供养业师,但除此之外,更须负“保徒”问业之责,不仅仅是一个保证人而已。 第三是“代师”,即瞽人从业师学成以后,如欲深造某项技能, 则须拜代师,所谓“拜 门学某”的便是。

瞽目人的技能,除有特殊习艺以外,大部只分“算命”、“唱曲”两种。瞽目人算命,只有“六爻卦”、“推八字”两种:

六 爻卦以数的奇偶,占阴阳的推动,和有目人的蓍草周易相似,只要记清***卦的泰否,内外卦的配合,六爻的阴阳消息,便能应付一切,所以较比容易一些。占八 字就太难了,谁也知道八字的四柱,由年上起月,只要记住“甲乙之年丙作首”的歌诀,就可以推出;日上起时,只要记得“甲乙还加甲”的歌诀便可以推出,至于某日是什么日干,那年有什么节气,交节时刻,有目人是须得翻《万年历》才能知道的,绝没有简捷方法。

但 是瞽目人那能去翻书?所以瞽目人学推八字,首先要《开流书》,学《流年赶》,至少要背熟一百年的历书,一百年内的月建大小、二十四节气日子、交节时刻,都要知道的。不过瞽目人有个巧妙方法,只要记清每年正月初一日的日干,那一天立春,什么时刻,便可以推出一年的日干,也可以推出二十四节气,都是死盘子的。 一年的大小建,以固定的字,编成歌诀,只记小建,加一天便是大建,例如:“正月寅山虎雷豹”,“正月观灯请会茶”,“正茶见秀明”,除去重字所有“正月寅山虎雷豹观灯请会茶见秀明”十五字,以任何一字都可以代表正月小建,每年七个小建,岂不是一句七言就可包括吗!虽然是巧妙方法死盘子,一百年也很难记,有 目人谁也背不过来的。

至于我生、生我、我克、克我、比肩,以及正印、偏印、伤官、食神、正官、偏官,那就容易多了。以外灵机变化,地域感气等分别,就要看推八字的学识经验,又不止瞽目人为然了。唱曲是瞽目人的主要技能,瞽目人唱曲,大半都会弹弦子,所唱歌曲大别为“细活”、“大路活”。

44、 卖小鞋

四乡之人做大小小孩鞋数双,在花市或土地庙设地摊出售。

45、卖糖瓜糖饼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祭灶王爷。

46、 卖凉粉

前挑一盘上放碗筷作料等物,后面的桶里放着凉粉,凉粉用铜片旋成细

47、 耍钹

表演者多为戏班中人,扮作道姑模样,在殿中完毕后耍手中铜钹,

但见铜钹上下翻飞精彩异常 。

48、做潮烟

京中烟铺交款烟叶制成方块,用铁刨子制成丝叫做潮烟。

49、练皮条子

用木棍三根绑一架子,上拴皮条两根,用手拉着表演各种动作。

50、 卖豆腐

51、 卖鞋垫嬗垫

52、技勇石

清代考选武童用物,私家练武亦用之.此图表现的是考试中的一个场景.清代武举考试分四个等级进行。

一: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

二: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

三: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

四: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

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三名世称为“鼎甲”,获“赐武堤及第”资格。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了。

53、 打铁

铁 匠身板好,手艺巧,干活的姿态也好看,乒乒乓乓一阵,一件件精美的铁器便告完成了,放进冷水里一激,坚硬无比。有的铁匠还在铁件上打上自己的印记,这活儿便更叫绝了。歌谣曰:叮叮当、叮叮当、打铁的匠人拉风箱,通红的铁块锤子夯,火星子一迸明晃晃,犁铧子一晌打六张,马掌子一晌打一箱。小锤点,大锤夯,噗 哧一个火星子,烧了大姐的花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