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灵签:明天不一定会更好,但明天一定会到来
观音灵签 第四十一签
【签诗】
无限好言君记取 却为认贼将作子
莫贪眼下有些甜 更虑他年前样看
【智慧】
此签有“贪多必失”之意,奉劝当事人凡事要懂得节制。对于目前所拥有的,应知好好珍惜谨慎运用。牢牢把持身心,勿让欲望无止尽的扩大,否则纵有金山银山,转眼也会成空。不要妄想把全部的东西都想要占为己有,不属于自己的物事,不必强求。
【典故】董卓郿坞藏金
董卓(?—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董卓为了寻欢作乐,在离长安二百多里的地方,建了一个城堡,称作郿坞。城墙修得又高又厚,把从百姓那里搜刮得来的金银财宝和粮食都贮藏在那里,单是粮食,就足够三十年吃的。
司徒王允决心除之而后快,拉拢董卓的义子吕布作为内应。初平三年(192年),汉献帝生了一场大病痊愈,准备在未央宫会见大臣。此时董卓刚从郿坞回到长安,为了提防暗算在朝服里面穿上铁甲,乘车进宫的大路两旁派卫兵密密麻麻排成一条夹道,还叫吕布带着长矛在身后护卫。
经过如此周密安排,董卓认为万无一失了。但是他哪里知道王允和吕布早已定下了除掉他的对策。吕布约了几个心腹勇士扮作卫士混在队伍里,专门在宫门口守着。
董卓的座车一进宫门,就有人拿起戟向董卓的胸口刺去,但是戟扎在了胸前铁甲上刺不进去,董卓用胳膊一挡,被戟刺伤了手臂。他忍着痛跳下车叫着说:“吕布在哪儿?”吕布从车后站出来高声宣布说:“奉皇上诏书,讨伐贼臣董卓!”董卓见他的干儿子背叛了他,就骂着说:“狗奴才,你敢……”他的话还没说完,吕布已经举起长矛,一下子戳穿了董卓的喉头。兵士们拥了上去,把董卓的头砍了下来。权倾一时的董卓,尚未享尽郿坞的奢华,就命丧黄泉了。
观音灵签 第五十签
【签诗】
五湖四海任君行 高挂帆蓬自在撑
若得顺风随即至 满船宝贝喜层层
【智慧】
此签有“友善关怀”之意,提醒当事人要互助互动。即使本身事情再多再忙,也不能忽略家人与朋友。透过本身发自内心的真挚,旁人必能感受到善意。这种内心的真实感受,胜过外在的一切有形物质。凡事由本身做起,借由诚恳的表达与关心,使自己与他人之间情谊升温,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之势。
【典故】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1371年?- 1433年?)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
郑和成为下西洋的正使太监,有多重原因。郑和具备军事才能,并且得到朱棣的信任。在朱棣决策下西洋时,郑和正当壮年,身材魁伟,朱棣曾询问袁忠彻以郑和率军出使是否合适,袁忠彻认为合适。此外,郑和兼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背景,也被认为有利于其顺利完成下西洋的使命。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展开下西洋的壮举。船队有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往后二十八年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打通了中国和东南亚、印度洋、阿拉伯地区的海上交通,拜访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二、三十个国家,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相互了解。这是人类航海史上,相当璀璨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