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钟离成道解签第一签(钟离成道解签)

钟离成道解签第一签(钟离成道解签)

民间多传说汉钟离为汉朝大将,原型为何却非汉代人?

明 赵麒 《汉钟离像》

汉钟离像(芙蓉石)

壁画《汉钟离度吕洞宾》

  八仙中的钟离权,民间多传说为汉朝大将,所以常称之为“汉钟离”。但汉代史籍并无此人的记载,有关钟离权的传说至五代、宋初才出现,因可靠的史料不多,这位大仙的出身履历至今仍然是个谜。

  钟离权出身将门

  父征北匈奴有功

  早在元代,八仙的故事已被搬上舞台,舞台上的八仙,形象生动,装扮奇异,每位神仙都有一件法宝(俗称“暗八仙”)。作为八仙核心成员之一的钟离权,其形象特征是头梳髽髻(发髻梳在头顶两旁),髯过于腹,大眼睛,红脸膛,手执扇子,袒胸露乳,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还时不时用扇子拍打几下大肚皮,以示悠闲。

  据宋代《宣和书谱》记载,钟离权曾写过一幅字,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因此后人又称他为“汉钟离”。但一些人不知道“汉钟离”三字的出处,还以为他姓“汉”,名“钟离”。其实,“钟离”才是他的姓,“权”才是他的名。另一些人则把“汉钟离”三字理解成汉代一个姓钟离的人,并据此编造出他的出身履历。称他是后汉燕台人,原名权,后改名觉,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云房先生。他出身将门,父亲叫钟离章,因北征匈奴有功,被封为燕台侯。他还有一个哥哥,叫钟离简,官至中郎将。

  钟离权对仕途心灰 跪求高人度世之方

  把钟离权的出身履历说得煞有介事的,大部分是《列仙全传》、《历代神仙通鉴》之类的道书,这些道书极尽吹嘘之能事,把钟离权说成是天神下凡。如《历代神仙通鉴》说,钟离权生于四月十五日,当他将要诞生时,有一巨人突然降临,自称是上古的黄神氏,应当托生于此,说罢便大踏步走入卧房,只见卧房里异光数丈如烈火熊熊,接着,一个神奇的婴儿降生了。他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一连六天不声不响,不哭不吃,直到第七天,才突然跳起来,大叫道:“身游紫府,名书玉京!”当场雷倒众人。

  《列仙全传》则说,钟离权一出生就像三岁小孩一样大,生得顶圆额广,耳厚眉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唇脸如丹,一看就是福相。据说这位将门虎子自幼就能掂量出一件东西的轻重,好像手里有一个“权”(古代的秤砣),他的父亲便给他取名叫钟离权。长大后身长八尺,俊目美髯,进入仕途没多久就当了谏议大夫。后来羌人造反,他的哥哥钟离简举荐他当大将,天子见他相貌不凡,奇才神勇,便让他挂帅西征。不料被权臣梁冀所忌,“发羸卒二万”随他西征。结果钟离权的部队刚到前线,就被羌人乘夜劫营,败得一塌糊涂,钟离权落荒而逃,在深山密林中迷失了道路。

  打了败仗,已无法向朝廷交待,加上又迷了路,钟离权不免四顾茫然。正当他彷徨之际,一个“蓬头拂额,体挂草结之衣”的胡僧出现在他面前,胡僧领着他走了几里,见到一座庄院,说道:“此东华先生成道处,将军可以歇息矣。”说罢揖别而去。钟离权不敢惊动庄主,呆呆地站在门外。过了一会,听见院中有人说:“此必碧眼胡人饶舌也!”只见一个老人披着白鹿裘,扶着青藜杖,打开门高声道:“来者非汉大将军钟离权耶?汝何不寄宿山僧之所?”钟离权闻言大惊,知道老者是异人。因已对仕途心灰意冷,便生出尘之念,跪求老者授予度世之方。老者见他态度诚恳,便把长真诀、金丹火候、青龙剑法传授给他 。学成后,钟离权告辞出门,回顾庄院时,却什么也没见到。显然,这个老者就是胡僧所说的“东华先生”。

  明清著作称其为汉代人毫无依据

  后来,钟离权入华山修道,号“和谷子”。随后东游泰山,遇到华阳茅真人把太乙刀圭、火符之诀传授给他,修成后号“正阳真人”。又入崆峒山谒见太上老君,老君赐号“云房”。经老君推荐,玉皇大帝封他为“太极左宫真人”,钟离权从此正式名列仙班。故事编到这里,本应收尾了,但编者不肯就此打住。《历代神仙通鉴》说钟离权得道后或隐或现,在魏晋时重操旧业,当了大将,镇守代郡,化名“金重见”,金重二字合起来就是繁体的“钟”字。虽然其名字暗示他还是以前的钟离权,其形象却和东汉时完全不一样了,本来俊目美髯的他,变成了髽髻袒腹,龙睛虬髯,赤面伟体,还经常手摇棕扇,神态自若。

  《集说诠真》则说,钟离权在晋代是杀虎斩蛟勇士周处的副将,在一次战斗中打了败仗,逃入终南山修道,遇到东华先生等五位真人,最终得道归隐。到唐朝时又现身,自称“天下都散汉”,度化了吕洞宾。

  《列仙全传》、《历代神仙通鉴》、《集说诠真》等是明清时期的著作,这些书说钟离权是汉代人毫无历史依据。史书中东汉只有钟离京、钟离意父子,且为文臣,不可能是钟离章和钟离权的原型。关于钟离权的传说,到五代、宋初才出现。《宣和书谱》卷十九称:“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宋史·陈抟传》称:“陈尧咨谒(陈)抟,有髽髻道人先在坐。尧咨私问抟,抟曰:‘钟离子也。’”陈抟乃五代、宋初著名道士,道教隐仙派的传人,髽髻道人钟离子能成为他的座上客,应该也是个高道,而且与后世所传八仙中的钟离权有几分相似。《宋史·王老志传》记载:“有丐者自言钟离先生,以丹授老志,服之而狂,遂弃妻子去。”根据上述记载,可以确定钟离权的原型是五代、北宋之际的钟离先生。

  钟离权十试吕洞宾

  到了元代,有关钟离权的传说渐多,元马致远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有云:“汉钟离现掌着群仙录。”全真道则奉钟离权为“五祖”之一,上承东华帝君,下启吕洞宾。钟离权如何度化吕洞宾?至明代又出现了种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钟离权十试吕洞宾”。

  传说唐代会昌年间,吕洞宾两举进士不第,时年四十六岁。一天,他在长安酒肆喝闷酒,见一青衣白袍羽士在墙壁上题诗,吕洞宾见他状貌奇古,诗意飘逸,便拱手作揖,再拜延坐,问他姓名。羽士说:“吾云房先生也,居在终南鹤岭。子能从游乎?”吕洞宾没有答应。到了晚上,二人一同留宿在酒肆中。钟离权下厨做饭,吕洞宾却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至晚年忽然重罪加身,万贯家产被没收,妻离子散,被流放到岭南,孑然一身,穷苦憔悴,独自立马风雪中发抖,正在叹息之际,忽然梦醒,当时饭还没熟。钟离权笑吟道:“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洞宾惊道:“先生知我梦耶?”钟离权道:“子适来之梦,升沉万态,荣悴千端,五十年间一瞬耳。得不足喜,丧何足悲。世有大觉,而后知人世一大梦也。”吕洞宾闻言感悟,表示愿拜钟离权为师,求度世之术。钟离权说:“子骨节尚未完,欲求度世,须更数世可也。”说罢翩然别去,吕洞宾随即弃儒归隐。

  吕洞宾归隐后,钟离权怕他道心不坚,便设局十试吕洞宾,结果吕洞宾全部过关。第一试:吕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他心无悔恨,只厚备葬具而已。片刻之间,死者皆起,无恙;第二试:吕洞宾卖货于市,与买家讲好价钱,但买家赖账,只付了一半,吕洞宾不与他争执;第三试:吕洞宾初一出门,遇到乞丐求施舍,便把钱物给他。但乞丐索求无度,还破口大骂,吕洞宾始终笑容不改;第四试:吕洞宾牧羊山中,忽遇猛虎奔逐群羊,吕洞宾毫不畏惧,掩护群羊下山,独挡猛虎,猛虎随即离去;第五试:吕洞宾居山中草舍读书,有一美女自言迷路求宿,不仅百般调戏他,还夜逼同寝,吕洞宾不为所动;第六试:吕洞宾一日外出,归家后发现所有财物被偷,于是躬耕自给,忽见锄下有数十片黄金,迅速掩埋,一无所取;第七试:吕洞宾买铜器回家,发现全是金做的,即访卖主还之;第八试:有疯道士卖药,称服者立死,再世得道,无人敢买。吕洞宾把药买了,服下后安然无恙;第九试:吕洞宾坐船过河,至中流忽波涛汹涌,众皆危惧,唯吕洞宾端坐不动;第十试:吕洞宾独坐一室,忽见鬼魅无数,言宿世有仇,前来索命,吕洞宾即起寻刀,欲自尽偿命。忽闻空中一叱声,鬼魅皆消失,一人抚掌大笑而下,原来是钟离权。钟离权对吕洞宾的表现非常满意,便把他带到鹤岭,把所有上真秘诀都传授给他。

  这个故事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在民间流传甚广,明清时期的小说、戏剧等都常以此为题材演绎钟吕神话。文/图 钟葵 来源:广州日报

八月初七,恭祝南宗二祖杏林翠玄真人石泰祖师成道

石真人,讳泰,字得之,号杏林,道号翠玄子(源于《龙虎经》:雄阳翠玄水,雌阴者黄金。)南宗二祖,道教尊为“杏林翠玄真人”、“紫虚继派慕义怀仁真君”、“卓荦豁达天尊”、“还丹后命天尊”等,居珈瑞开悟府。北宋末南宋初常州(今属江苏)道士。石祖曾以缝纫为业,自称“素慕真宗,遍游胜境,参传正法,愿以济世为心”。师从张伯端真人学习金丹大道,后救济贫弱,传道于薛道光真人。

石祖认为“学仙甚易而人自难,脱尘不难而人未易”。

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仙逝,世寿一百三十七岁。后至元朝,北派传人赵友钦真人于芝山村肆遇石泰真人得受南派正传。与紫阳少府天台起派真君广慈立极天尊张祖、紫贤演派珈璃开悟真君还丹复命天尊薛祖、紫泥昭异随光普度真君修为无碍天尊陈祖、紫清殿派神霄辅元真君五雷演法天尊白祖,合称“五祖蒇道天尊”。

南五祖

南五祖为北宋时期,道教金丹派“南宗”或“紫阳派”尊奉的五位为重要人物,当中包括张伯端真人、石泰真人、薛式真人、陈楠真人及白玉蟾祖师。而因怹们多数在南方活动,所以称为“南五祖”。

相传张伯端真人在成都夜游天回寺遇到至人,授张伯端真人金丹火候药物诀,因此修炼得道。怹将此诀传给石泰真人,石泰真人又传给薛式真人、薛式真人传陈楠真人、陈楠真人传白玉蟾祖师。 “南五祖”再加上张伯端真人的弟子刘永年真人和白玉蟾祖师的弟子彭鹤林真人,则被奉为“南七真”。

传说及著述

祖师性仁慈,喜以医药济人,不受酬报。惟愿植一杏树,岁久,树竟成林,人因号之曰石杏林。石祖常行医救人,不图报答,只要求受治者种植杏树一枝,时旧遂成林。现在陕西宝鸡扶风还有以杏林为名的村镇,相传千年之前石祖曾在此处赠衣施药。至今,沧海桑田杏林已经成为庄稼地和农业梯田,但是当地仍然流传着石祖在此地赠衣施药的传说。

张伯真人端曾得罪凤洲太守,被坐黥窜,途中会大雪,于酒肆偶遇石泰,由于石泰与真人凤州太守是故人,所以终得赦免,因此授石泰真人丹诀。石泰真人苦志修炼,及至金液交结,圣胎圆成,始作《还原篇》八十一章。

又:石泰,字得之,号翠玄子。常州(今属江苏) 人。天性仁慈,经常以医药救人,而且不受酬报。只愿病愈栽一杏树,年月久了,杏树成林,人们因此称怹为石杏林。后来遇到张伯端真人,得以传授金丹大道。当初张伯端真人受口诀于青城丈人,师曾经告诉怹说:“来日一旦遇到为你开缰解锁的人,你就应当把金丹口诀传授给他,其他的人都不要传。”张伯端真人得道之后,开始曾经普传道法,以求弘扬,跟怹学习的有好几百人。但都是为了治病才来,病愈之后仍去追逐名利。张伯端真人没有遇到一个中意门徒,而且三次传授非道之人,三遭天谴。于是发誓不敢妄传。

后来,张伯端真人因为得罪凤州太守,而被发配。路过邯州境内之时,正逢天下大雪,张伯端真人与押解者同在村肆饮酒。正好石泰真人来此,相邀同饮。石泰真人因而就问张伯端真人的案情,张伯端真人告诉怹这是一桩冤案,并且详述案情经过。石泰真人非常同情怹,说:“ 州太守是我的老相识了。”答应帮怹疏通。于是去见州太守,告知冤情,竟然获得赦免。张伯端真人认为石泰真人有德,而且应验海蟾师当日之言。于是将其所得金丹秘诀,倾囊传给石泰真人。

吾国医学,上承歧黄,与仙道本同出一源。杏林师既精于医,复得受《金液还丹妙口诀》,于是潜修密炼,较之他人,自然事半而功倍。后当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秋,道成尸解。寿一百三十七岁。留颂一首云:“雷破泥丸穴,真象驾火龙,不知谁下手,打破太虚空。”过了两年,又有人在罗浮山见到石泰真人,证明怹已成仙。曾作《还源篇》,行于世。是为南宗第二祖。

圈顿按:自古授道有三等:一曰神授:如魏夫人之感降真灵,传《黄庭经》是也。一曰仙授:如谌姆之传许旌阳真人,钟离祖师之试吕纯阳真人是也。一曰师授:如王重阳祖师之传七真,张紫阳真人之传杏林是也。

考当曰紫阳真人虽得传海蟾真人之道,只以功修尚浅,未能具足神通。以其有身,故每膺灾难,邠州之役,真类囚徒。若非杏林师,夙植慧根,别具只眼,孰能识明师于缰锁之下哉?寻师求师,谈何容易!

还源篇

附:《还源篇》 篇首有石泰真人短序,谓昔年于驿中遇张伯端真人,所受内丹功法要诀十分简单,“以简易之语,不过半句,其证验之效,只在片时。”然实行结果十分成功,“金液交结,圣胎圆成。”遂作此篇五绝共八十一章,以授后学,使其早得真传。

其诗串述内丹原理及药物、炉鼎、火候、沐浴、脱胎等内丹法要,大旨皆本于张伯端,可看作南宗丹法之大纲。其说以人身铅汞为丹药,认为此为古仙得道之妙诀,诗云“吕承钟口诀,葛授郑心传,总没闲言语,都采只汞铅。”说明内丹无非以神气结为玄珠,而“药产非干肾 ,神居不在心”,唯藏于玄关一窍之中,能知神气穴,然后以神归穴内,丹道自然成”讲究下手之法以制伏心猿意马为先,诗云:“意马归神室,心猿守洞房,精神魂魄意,化作紫金霜。”

【南五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明真正道,行化南天。九皇降迹于天台,一脉浚通于刘祖。采琼花之仙异,著悟真之丹书。道付杏林,不日还元之编集。法通鸡足,俞琰丹髓之书成。真人挺出惠州,信地悟超神俊。刀圭入口,神化无方。施雷雨于掌中,甦生民于世外。德彰南海,获琼玉之英标。道遍遐荒,饫法言之灵妙。龙虎罗浮之迹,武夷玉隆之书。过化多方,真文备著。为神仙之首冠,集前代之范模。誓愿弘深,慈悲仁圣祖师。悟真紫阳真人,杏林翠玄真人。道光紫贤真人,泥丸翠虚真人。琼管紫清真人,五祖藏道天尊。

【杏林真人石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仙缘宿就,道骨天成。一生之侠烈,诺重千金。片刻之感通,肱如三折。以脱缰解网之侠,变黄冠羽士之风。恩丈收为高弟,心传秘泄口中。还元继悟真而作,稷下随缨络而芳。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紫虚继派,慕义怀仁真君,卓荦豁达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