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命夫人”的等级、封号和权利有哪些?
“诰”即封诰,也叫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命”即命妇,也就是皇家命令敕封的妇人。所谓“诰命”,就是指皇家对官员家属(妻子或母亲)的封敕。因为夫妻一体,母以子贵,诰命的一等为夫人,所以在生活语汇中,一般把“诰命”称为诰命夫人。
1、关于诰命夫人的等级和封号
作为一种封敕制度,“诰命”始于唐代。唐宋时期,一等诰命称为“国夫人”。比如武则天当政后,封母亲杨氏为“荣国夫人”,封姐姐武顺为“韩国夫人”;杨玉环身为贵妃,她的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她的三姐被封为“虢国夫人”,她的八姐被封为“秦国夫人”;等,都是一等诰命夫人。
诰命的等级和封号各朝代有所不同。到明清时期,该项制度基本定型。诰命夫人的等级和封号如下:
(1)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夫人”。
(2)三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淑人”。
(3)四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是“恭人”。
(4)五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是“宜人”。
(5)六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是“安人”。
(6)七品及以下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孺人”。
(7)没品没封叫娘子。
每个品级都包括正、副两个档次品级。
实际生活中,一般居民百姓人家,给母亲立碑祭祀,常用“孺人”词语,就是使用命妇的封诰称谓,一般意思是表示尊敬,也有自己溢美之意。
看《红楼梦》。秦可卿死了,她丈夫贾蓉捐了个五品官。按理说,秦可卿五品诰命应该是“宜人”称谓,但秦可卿的灵牌上写的是“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自己给自己提了一级。贾蓉那个官是“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一般人也搞不清他的品级。
再看《金瓶梅》。李瓶儿死后,写灵牌时,西门庆要写“诏封锦衣西门恭人李氏柩”十一字,伯爵再三不肯,说:“见有正室夫人在,如何使得!”讲了半日,去了“恭”字,改了“室人”。西门庆的职务是“金吾卫衣左所千户”,正五品。对应的命妇也应该是“宜人”,用“恭人”拔高了。再者,李瓶儿是妾,没有命妇的资格,所以用“室人”。
2、关于诰命夫人的权利
(1)命妇的身份
诰命夫人是纳入国家编制管理的人员,是公家人,身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公务员。
诰命夫人有品级,但没有职务;有工资俸禄,但没有职权实权。
(2)命妇的特权
命妇有两项特权:一是能够入宫参加皇室庆典;二是诰命夫人如果犯了事,普通的官员是不能进行审判定罪,必须有专门机构查处,报经皇上定夺。
《红楼梦》中,史老太君带着贾府一帮女眷进宫,都是命妇。
(3)命妇的证书
命妇是有证书的。一般操作是:先由翰林院撰拟文字,再由中书科缮写,经内阁诰敕房核对无误后,加盖御宝颁发。
不同等级的命妇,证书的轴数、图案等也各有不同。
(4)诰命的收回和撤销
命妇改嫁的,诰命封敕收回。命妇有违法乱纪行为的,诰命封敕撤销。
(5)命妇的敕封范围
命妇一般是与官员有法定婚姻关系的正妻,也可以是官员的母亲。官员的偏房、侧室、妾等,没有诰命的资格。
(6)命妇的穿戴
命妇是有制式服饰的。命妇的等级不同,穿着也有要求。命妇有专用的冠,非常气派,招人羡慕嫉妒恨。
(7)命妇的封敕
不是所有官员的妻子都是命妇。有品级的官员的妻子,有德行有操守,或者官员有特定功劳和贡献等的,必须上报朝廷,经过封敕,才是命妇。
传统社会是男权社会,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不能参与和处置社会事务。在特定社会形态下,母以子贵,妇以夫荣。所以,诰命是对成功女性和成功男性的一种肯定和褒扬,但更多地是个人精神层面和家庭声誉层面的一种荣誉和荣耀。
“诰命夫人”的等级、封号和权利有哪些?
“诰”即封诰,也叫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命”即命妇,也就是皇家命令敕封的妇人。所谓“诰命”,就是指皇家对官员家属(妻子或母亲)的封敕。因为夫妻一体,母以子贵,诰命的一等为夫人,所以在生活语汇中,一般把“诰命”称为诰命夫人。
1、关于诰命夫人的等级和封号
作为一种封敕制度,“诰命”始于唐代。唐宋时期,一等诰命称为“国夫人”。比如武则天当政后,封母亲杨氏为“荣国夫人”,封姐姐武顺为“韩国夫人”;杨玉环身为贵妃,她的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她的三姐被封为“虢国夫人”,她的八姐被封为“秦国夫人”;等,都是一等诰命夫人。
诰命的等级和封号各朝代有所不同。到明清时期,该项制度基本定型。诰命夫人的等级和封号如下:
(1)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夫人”。
(2)三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淑人”。
(3)四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是“恭人”。
(4)五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是“宜人”。
(5)六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是“安人”。
(6)七品及以下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孺人”。
(7)没品没封叫娘子。
每个品级都包括正、副两个档次品级。
实际生活中,一般居民百姓人家,给母亲立碑祭祀,常用“孺人”词语,就是使用命妇的封诰称谓,一般意思是表示尊敬,也有自己溢美之意。
看《红楼梦》。秦可卿死了,她丈夫贾蓉捐了个五品官。按理说,秦可卿五品诰命应该是“宜人”称谓,但秦可卿的灵牌上写的是“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自己给自己提了一级。贾蓉那个官是“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一般人也搞不清他的品级。
再看《金瓶梅》。李瓶儿死后,写灵牌时,西门庆要写“诏封锦衣西门恭人李氏柩”十一字,伯爵再三不肯,说:“见有正室夫人在,如何使得!”讲了半日,去了“恭”字,改了“室人”。西门庆的职务是“金吾卫衣左所千户”,正五品。对应的命妇也应该是“宜人”,用“恭人”拔高了。再者,李瓶儿是妾,没有命妇的资格,所以用“室人”。
2、关于诰命夫人的权利
(1)命妇的身份
诰命夫人是纳入国家编制管理的人员,是公家人,身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公务员。
诰命夫人有品级,但没有职务;有工资俸禄,但没有职权实权。
(2)命妇的特权
命妇有两项特权:一是能够入宫参加皇室庆典;二是诰命夫人如果犯了事,普通的官员是不能进行审判定罪,必须有专门机构查处,报经皇上定夺。
《红楼梦》中,史老太君带着贾府一帮女眷进宫,都是命妇。
(3)命妇的证书
命妇是有证书的。一般操作是:先由翰林院撰拟文字,再由中书科缮写,经内阁诰敕房核对无误后,加盖御宝颁发。
不同等级的命妇,证书的轴数、图案等也各有不同。
(4)诰命的收回和撤销
命妇改嫁的,诰命封敕收回。命妇有违法乱纪行为的,诰命封敕撤销。
(5)命妇的敕封范围
命妇一般是与官员有法定婚姻关系的正妻,也可以是官员的母亲。官员的偏房、侧室、妾等,没有诰命的资格。
(6)命妇的穿戴
命妇是有制式服饰的。命妇的等级不同,穿着也有要求。命妇有专用的冠,非常气派,招人羡慕嫉妒恨。
(7)命妇的封敕
不是所有官员的妻子都是命妇。有品级的官员的妻子,有德行有操守,或者官员有特定功劳和贡献等的,必须上报朝廷,经过封敕,才是命妇。
传统社会是男权社会,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不能参与和处置社会事务。在特定社会形态下,母以子贵,妇以夫荣。所以,诰命是对成功女性和成功男性的一种肯定和褒扬,但更多地是个人精神层面和家庭声誉层面的一种荣誉和荣耀。
《儒林外史》:三种婚姻追求,折射出三种人生
清代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这是一部以古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故事为主线的讽刺小说,书中对婚姻的描述多达十多处,婚姻里众生百相,不同的婚姻观念造就了不同的婚姻生活,书中描写的婚姻可以归类为三种,三种不同的婚姻追求,折射出三种不同的人生走向,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婚姻的一些真谛。
01 功利型婚姻希望丈夫考取功名的鲁小姐鲁小姐和蘧公孙的婚姻本是郎才女貌的结合,蘧公孙少年名士,风度翩翩,鲁小姐貌美如花,才情横溢,如此才子佳人,在婚姻里本应琴瑟和鸣,令人艳羡。
无奈鲁小姐对功名利禄却过于醉心追求,虽作为女子,但是由于他爹没有儿子,从小把鲁小姐当男儿养,让其熟读四书五经,写科举八股之文,在他爹的耳濡目染下,鲁小姐认为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才是人生最高追求。
鲁小姐身为女子,纵有一身才华,却也无法参加科举应试,考取功名,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丈夫蘧公孙身上,期望丈夫能考取功名,自己也能封诰(古时候对有功官员家庭女性的封名)。
鲁小姐想着蘧公孙“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个少年进士”,怀着这样的功利心思,鲁小姐满心期待的走进婚姻,新婚燕尔,鲁小姐却发现丈夫对她房间满架的文章并不在意,甚至还邀请她一起读诗集,鲁小姐曾经可是对人家送来的诗词歌赋,都不正眼相瞧过。她一心只读“大家之文,历科程墨,各省宗师考卷”,如今丈夫此等表现,鲁小姐便再也忍不住,在新婚燕尔就写下“身修而后家齐”字样,让丈夫蘧公孙据此做文,期望他上进,求取功名。
只可惜蘧公孙却对求取功名不感兴趣,一心只想做个淡泊古雅之人,对鲁小姐的出题只是付之一笑,还说此等是俗事,自己并不耐烦做。得知丈夫不想考取功名,对做官无兴趣,鲁小姐因此愁眉泪眼,长吁短叹。并狠狠的说道:“我以为他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举人、进士,谁想到他竟然什么都不是,岂不误我终身”。鲁小姐的母亲劝慰她看开点,毕竟蘧公孙也算是少年名士,鲁小姐却很痛心地说道:“自古及今,几曾看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做个名士的?” 面对如此丈夫,鲁小姐从满心的期待到恨铁不成钢的失望。
鲁小姐对“不上进”的蘧公孙自然也就没有好脸色,本应郎才女貌,伉俪情深的小夫妻俩,却因为鲁小姐对功名的追究,让夫妻关系一度“啾啾唧唧”。
鲁小姐希望丈夫考取功名,自己也能封诰,怀着这样的心思,面对“不上进”的丈夫,便想尽办法,逼着丈夫读书做文,这样的婚姻,又谈何幸福可言?
2.以婚姻为跳板的匡超人
匡超人父亲临终前对匡超人说道:
“功名到府是身外之物,德行是最要紧的,不要因为今后日子过的顺利下,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力见识,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匡超人父亲临终前的敦敦教诲,本意是希望他为人和善,德行高尚,未曾想匡超人今后的道路却跟父亲的期许相反。他贪图富贵,见利忘义,为了自己的功名,竟然以婚姻为跳板,攀高结贵。
《儒林外史》中,初登场的匡超人,为人孝顺,敦厚老实,勤奋刻苦,这样一个自带光芒的人,定是会受很多人的青睐吧 ,果不其然,他的一生遇到很多贵人,靠着这些贵人相助,他的命运逐渐获得逆袭。
考取秀才后的匡超发现了一条获取功名富贵的捷径,他结识权贵,唯利是图,通过跟他人的相处获得最大化利益。当他人无法再提供给自己利益的时候,他可以无情的翻脸不认人,这样精于算计的匡超人,不仅仅算计身边的朋友,就连枕边人,也在他的算计之中。婚姻于他而言,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跳板。
匡超人娶过两次妻子,他的两次婚姻都是入赘,毫无疑问,这两次婚姻,女方家境都比他好,所以他才愿意入赘为婿,像匡超人这般精于算计的之人,为了贪图富贵功名,区区入赘又算得了什么?
匡超人的第一任妻子是在抚院大门衙门当差的郑老爹的女儿。郑氏虽算不上官家小姐,但是家境殷实,外貌也肯定不差,匡超人秀才身份,“见新娘端端正正好个相貌,心下欢喜”。这样的一桩婚姻,男才女貌,倒也和谐。婚后,郑氏诞下女儿,匡超人的日子也算过得惬意安然。
此时,他的仕途又迎来了转机,他考取了贡生,准备进京,他坚持让妻子回老家乡下,郑氏再三再四不肯去乡下,哭喊吵闹了好几次,匡超人也顾不得妻子肯不肯,托人把房子卖了,郑氏不得不回乡下。匡超人进京,当初赏识他的官员李给谏问他是否取妻,匡超人想着岳父身份低微,便谎称未曾取亲,于是李给谏便介绍了自己的外甥女辛小姐给匡超人,匡超人想着对方也是富家小姐,便一口应允了下来,完全把自己乡下的妻子抛诸脑后了。
为了贪图富贵功名,匡超人隐瞒结婚事实,停妻再娶,把婚姻当做了人生逆袭的跳板,这样的行为确实让人不耻。这样的充满算计的婚姻,注定是不会美满长久的。
3.官夫人梦碎的王太太
王太太也是可怜之人,一心想做太太,做官夫人,经历三次婚姻波折,官夫人美梦破碎,最终疯疯癫癫。
王太太的第一次婚姻在她17岁时候,父亲死后,喝酒赌钱的哥哥把她卖给了有钱人家做妾,她是个自命不凡之人,有又点姿色,肯定是不愿意做人家的妾,便让人家喊他“太太”,被人家的正妻知道了,打了一顿嘴巴子,赶了出来。
第二次婚姻嫁给了年长的候选州同王三胖子,做了真正的“太太”,不到一年,王三胖子就死了,他的儿子便带了家人上门逼迫王太太交出王三胖子的钱财,最终闹到县衙,也算是分得了一些财产,此后,就一人独住了七八年。
王太太的第三次婚姻,是媒人说的媒,说给了戏班子的管班鲍延玺,媒人骗王太太对方是个武举人,不久就会当官,家里又开着店面,有很多田地。王太太一听对方这条件,有权还有钱,便满心答应,想着嫁过去,也就是官太太了,嫁过去之后,得知鲍延玺并不是什么武举人,家里也没有店面,他只是戏班子的管班,王太太“怒气攻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牙关要紧,不省人事”,王太太最终得了失心疯。
通过婚姻来来获取名利财富,这样的婚姻肯定不会长久,对财富的追求,有时候会蒙蔽了人的双眼,平白招人欺骗,最终不过是镜花水月,黄粱一梦罢了。
很多时候,即将走进婚姻中的我们也曾像王太太那般,期许通过婚姻可以获得富贵荣华一生,而走进婚姻后的我们又会像鲁小姐般,期待丈夫能有出息,有作为,但是却往往忽略了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如果咄咄逼人的去逼迫丈夫,埋怨丈夫,这样的婚姻充满了抱怨和责骂,又怎么能携手到白头呢?归根结底,如果一开始就抱着功利心走进婚姻,这样的婚姻往往不会幸福美满,也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推敲。
02相互理解型婚姻1.相互理解支持的杜少卿夫妇
好的婚姻应该是互相懂得,互相扶持,携手同行这一生。
杜少卿有着良好的出生,世家子弟,他的祖父是中过状元的,他的父亲也曾经做过赣州府知府,到了杜少卿这一代,也是个秀才,家里有一些祖上留下的田地,一万银子家私,杜少卿广交好友,一生乐善好施,只要有求于他的人,都会给予帮助,到最后钱财散尽。
杜少卿的妻子自是支持丈夫的,否则也不会在杜少卿向她讲述没有路费时候,妻子只是微微一笑,并无过多的责备话语,朝廷叫杜少卿去做官,杜少卿装病不去,面对这样的杜少卿,妻子也只是好奇问一句为何不愿意去做官,杜少卿告诉妻子相比做官,自己更愿意看花吃酒,快意人生的生活,妻子便不再相问,更无半句劝说之言,妻子理解并支持杜少卿的所作所为,这份理解,何其难得。
杜少卿也是尊重妻子的,在当时的社会下,女子抛头露面本就遭人诟病,但是杜少卿却携手妻子同游清凉山,惹来众人侧目,对此,杜少卿却毫不在意,友人季苇萧不理解杜少卿的做法,问他“镇日同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嫂子看花饮酒也绝扫兴”,季苇萧建议他可以娶一位年轻貌美,又有才情的佳人,这样看花饮酒,才是人生乐事。
杜少卿却掷地有声的说到:
今虽老而丑,无固即见其姣且好也。
杜少卿对妻子的这种尊重,在当时那个男子可以妻妾成群的年代看来,真的是很难能可贵了。他们的婚姻也是相敬如宾,一团和气。
2. 互相懂得的庄绍光夫妇
书中描写庄绍光夫妻的篇幅极少,但却写了好几次夫妻之间的对话,他们的每次对话,都会相互莞尔一笑,这样的细节描写,就能深深的感受到二人之间那种互相懂得的默契感。
皇帝有意让庄绍光为官,庄绍光却回绝了,回到家中,笑着说自己回家了,他的娘子便也笑着准备酒菜,并没有半句的询问,因为她懂自己的丈夫,肯定是不愿意受官场的束缚的,因为懂得,所以无需多言。
庄绍光不堪乡绅的拜访叨扰,便和他娘子连夜搬到元武湖,笑着对她娘子说:“你看这些湖光山色都是我们的了”,他和娘子在湖上相互依偎,念诗予她听,念到有趣之处还会彼此大笑。这样神仙眷侣般的日子,实在让人羡慕。
庄绍光夫妇,他们互相懂得,相互陪伴,二人隐居湖上,日子过得惬意安然。
在婚姻里,若能像杜少卿,庄绍光夫妻般互相理解,互相懂得,这样的婚姻 便能琴瑟和鸣,幸福美满。
03自立自强型婚姻1.沈琼枝独立自强的婚姻观
沈琼枝是书中唯一有姓名的女子,书中详细描述了沈琼枝结婚时候的情形,她遇到事情后表现出来的冷静而主见,独立自强的处事原则让人心生佩服。
沈琼枝的婚姻是父亲做主,父亲把他许配给了盐商宋为富,父亲把沈琼枝送到宋府时候,宋府却只说把新娘抬进去,这样的情形,沈琼枝大概看明白自己不是正室。
她不动声色,照常上轿进了宋府,到了大厅,却义正言辞的说自己不是来做妾的,要求宋为富拿出婚书。宋为富躲着不肯相见,沈琼枝倒也不气恼,好吃好喝在宋府住了几日:
这样极幽的所在,料想彼人也不会鉴赏,且让我在此消遣几天。
沈琼枝在宋府待了几天,不见消息,就想着自行离开,于是便拿了金银珠宝,穿了七条裙子,打扮成老妈子的模样,从后门走了。沈琼枝到了南京,靠着卖文刺绣来养活自己。
虽然沈琼枝的婚姻是父亲做的主,但是她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居然是以妾的身份嫁过去,她自己却是坚决不愿意做妾的,她不屈服于命运,敢于和命运抗争,自立自强,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儒林外史》三种不同的婚姻观念,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结果,婚姻的真谛是什么?无关功名,无关财富,走进婚姻里的两人若能互相懂得,互相支持,这样的婚姻才能走的长远。在婚姻中,既要相互支持,也要保存自己独立的个性,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便是婚姻中的最好模样罢。
雍正皇帝干涉宠臣的家事,提拔这位大臣只因他儿子优秀
1
有一次雍亲王回辽东祭祀祖陵,路过锦州时,因为天降大雨,途中就住在尹泰的家里。
尹泰是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年间做过国子监祭酒,此时在家养病。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尹继善,当时参加了北京地区的科举考试,中了举人,这次也认识了雍亲王。
不久以后,尹继善去参加北京的会试,原本想在考试之前拜访雍亲王,但雍亲王已经做了皇帝,此后尹继善顺利考中进士,不知道是否有一些特定的原因。
满族一向注重骑射,翰墨文章不是他们的长项,当然也有旗人弟子在科举考试当中胜出,但许多人的官阶不会做到很高。
做为新科进士,尹继善和大家一起拜见皇帝,雍正皇帝称赞尹继善大器。雍正皇帝刚刚登基,当然要任用自己的亲信。那以后,尹泰被召到北京任职,后来做到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尹继善也开始了快速升迁的官宦生涯,先做了几年的翰林编修,雍正六年被派到江苏任职,雍正九年署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政,都是肥缺,此时他才三十岁。雍正十一年,调任云贵广西总督。
2
有一则轶事不知真假。尹继善的生母姓徐,江宁人,是尹泰的小妾。尹泰的家法很严厉,尹继善虽然贵为两江总督,深受雍正皇帝信赖,他的生母徐氏在家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每有正式的宴席,只能做为小妾站在一旁,小心伺候。
尹继善调任云贵总督,行前拜见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对他说:“你的身世我清楚,你的嫡母受封,亲生母亲却没有受封,我这就下旨。”
尹泰收到皇帝的旨意,以为尹继善在背后搞小动作,瞒着自己给母亲徐氏请求封诰,想用圣旨压制自己这个当父亲的。所以尹泰气得大骂,举起手杖就打,把尹继善的官帽都打掉了。徐夫人跪地为儿子求情,他才住手。
第二天,一群太监和宫女突然来到尹府,宫女们把徐夫人扶出来,仔细梳妆更衣。许多受过封诰的八旗贵夫人赶到尹府来,围着徐夫人庆贺。随后内阁大学士捧着雍正皇帝的圣旨来到,对着尹泰和徐夫人宣读。
圣旨敕封徐夫人为一品夫人,又很不客气地告诉尹泰:没有徐夫人,他就不会有尹继善这样出色的儿子,也不会被任命为内阁大学士。
然后众人趁热打铁,让徐夫人端坐下来,太监们扶着尹泰给她行礼。徐夫人不敢接受,却被宫女们紧紧按住。大家又为夫妻举行合卺之礼,摆宴唱戏,为徐夫人正名。
3
乾隆皇帝和父亲一样器重尹继善。满族官员以科举进身的人并不多见,乾隆皇帝就曾经说过:“我朝百余年来,满洲科目中惟鄂尔泰与尹继善为真知学者。”
乾隆初期,尹继善做了一段刑部尚书,父亲去世后出任川陕总督,不久母亲又去世。乾隆八年他再署两江总督,协理河务。乾隆十三年,出任川陕总督。乾隆十六年再次调任两江总督,这一次任职的时间最长。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南巡,此时尹继善已经七十岁,被召回京城,做了上书房总师傅,乾隆三十六年去世。
尹继善有一位姓张的小妾,生下一个女儿,后来嫁给了皇子。如此一来,尹继善和乾隆皇帝成了儿女亲家,张氏也被封为一品夫人。尹继善谢恩,对皇帝提起当年先帝敕封徐夫人的往事,乾隆皇帝第一次听说此事,认为两代人的命运相似,这是尹家的家运好。
尹继善出身于富贵之家,自己位高权重,一生仕途坦荡,过了一辈子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在饮食上很挑剔,各方面的要求非常精致。
担任两江总督时,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收集各位官绅家里的菜单,评点其中菜肴的优劣。他有一个好参谋,就是清代美食家袁枚。一般是由袁枚前往各家去品尝,那一段日子里,袁枚每天都是醉饱而归,大饱口福,然后把自己中意的菜肴记录下来,交给尹继善。
然后,尹继善和袁枚一起评点各家菜肴,这让袁枚长了许多见识。后来他在《随园食单》中记录的一些菜单,应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发现。
于左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