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对马岛(对马)

对马岛(对马)

反击快准狠!英国插手台海后,中方代表力挺阿根廷,支持收回马岛

据台媒报道,台“数位发展部”负责人唐凤日前窜访英国,除了参加伦敦科技周活动,唐凤还参访了英国国会,并与英国官员举行了会谈,包括英国上议院副议长塞维尔勋爵,英国国务大臣图根哈特。

这是严重的挑衅行为,英国政府和台当局都脱不开干系。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其他国家不能与台当局开展任何官方往来,不能违反一中原则,而英国政府允许台湾地区人员窜访并安排官员与其会见。

英国政府这是摆明了要与大陆对着干,对此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共识,也是中英建交的政治基础,中方敦促英方恪守一中原则。

台“数位发展部”负责人唐凤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不断插手台湾问题,支持岛内“台独”分子,中国大陆都会予以反制,中国驻英国使馆在最后正告英国政府,称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行径都必将受到中方有力反击。

中方反击一直都是说到做到,6月20日,联合国举行公开会议,审议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会上做出发言,亮明了中方在马岛问题上的立场,对英国反将一军。

耿爽表示,马岛问题是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支持阿根廷对马岛主权的正当诉求,主张根据《联合国宪章》,通过和平谈判化解领土争端。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

马岛位于南大西洋,英国和阿根廷都主张对该岛拥有主权,但从地理上来看,马岛距离阿根廷只有600公里,距离英国却有13000公里。根据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判定,马岛属于阿根廷领海范围内的岛屿。

但在历史上,欧洲国家对美洲发动了大规模入侵,当时美洲还以印第安人为主,但他们无法欧洲人抗衡。欧洲国家在美洲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殖民地,最开始马岛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英国当地也在岛上建设了一些前哨基地,后来虽然撤出该岛,但并没有放弃对其主权要求。而随着阿根廷脱离西班牙独立,马岛也被划入了阿根廷的版图。

马岛位置

对此英国仍然不甘心,后来又通过各种手段将马岛占为己有,阿根廷官员被驱逐出岛,英国还向马岛派遣了总督。阿根廷也奋力抗争,多次在国际社会上要求英国归还马岛。

双方于上世纪80年代爆发了马岛战争,战争持续了74天,最终以阿根廷战败告终,战争造成英国 258人阵亡、阿根廷 649人阵亡。英国方面虽然赢了,但是并没有那么光彩,相反还暴露出很多问题。

耿爽在联合国表示,英国作为马岛问题的当事方,应当避免采取可能加剧紧张对立的举措,与阿根廷重启对话谈判,找到和平、公正、持久的解决办法。

阿根廷

阿根廷仍然没有放弃收回马岛,而且还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此前美洲国家组织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支持阿根廷对马岛主权主张,称英国在这些岛屿的存在是“殖民主义残余”。

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已经过时,自从二战结束后,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老牌殖民帝国都走向瓦解,昔日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这是大势所趋。

英国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意思是太阳无论何时都不会在其领土上落下的帝国,当时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能够维持这么庞大的殖民地,跟英国的实力是分不开的。

英国首相苏纳克

后来英国失去这些殖民地,也跟实力衰落有关,两次世界大战掏空了英国的国力,并且在战后还欠了一屁股债,不得不将世界霸主的宝座让给美国,从马岛战争就能看出,英国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而英国还想维持“日不落帝国”的荣光,拒绝归还马岛。但英国这次面对的不只是阿根廷,还有世界上广大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国家。

这场一边倒的战役 证明了大口径主炮才是海战的主宰

1905年爆发的对马海战是海战史上为数不多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损失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

日本仅以损失3艘鱼雷艇的代价赢得了胜利,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几艘军舰逃回到了海参崴基地。

对马海战不仅让当时远东海军力量格局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还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此役充分证明了马汉的学说,即战列舰在海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也充分说明了只有大口径主炮才是海战的主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战列舰采用不同口径的主炮,在射击时弹道和射速会有很大不同,弹着点观测和火力控制也不能实现统一,因此命中率受到很大影响。

这种情况在日俄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日俄双方参战的主力舰即使能够齐射,炮弹散布也较大。为了抢占T字头,日军舰队竟冒险主动暴露在俄舰射程之内。

据日本军官回忆,俄军火炮根本无法命中日舰。俄军舰队战败除了战术运用失当和士气低落外,舰炮命中率过低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日军能够取胜一方面是因为火炮射速更高且炮术能力更强,另一方面也有运气因素。

实际上,双方舰艇火炮的种类构成和布置方式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对马海战的这一教训为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西方各国舰船设计师们开始对“全巨炮”战列舰进行探索。

1903年,意大利设计师库尼贝蒂在《理想型战列舰方案》中首次阐述了全装重型战列舰的概念,提出了统一主炮的战列舰。

他主张增加大口径主炮数量,通过集中控制火炮齐射对目标区域的火力覆盖达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随着火控系统从概念转向实用,上述主张成为可能。

1904年,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约翰•费舍尔牵头组成了一个委员会,提出一个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方案: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使用10门统一型号的305毫米口径主炮。

这就是海军历史上著名的“无畏”级战列舰,该级舰取消了过去战列舰普遍装备的二级主炮,仅保留了用于防御轻型舰艇的副炮。

在英国造出“无畏”号前后,一些国家也建造了航速、吨位上类似“无畏”号的战列舰,但是由于没有采用统一口径的主炮,因此不能称作无畏舰,只能归类到前无畏舰的行列。

可以说,对马海战既是前无畏舰的巅峰之战,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无畏舰革命性的设计成为现代战列舰的始祖,它的出现确立了世界各海军强国战列舰设计的基本模式。

由此,此类战列舰被统一称为“无畏舰”。“无畏”号战列舰一经问世,使当时各国海军现役的战列舰立即变得陈旧过时。但这一新舰种的出现,也给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提供了可能,由此引发了列强之间的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此后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各国竞相发展这种“全装重火炮”概念的无畏舰,大炮巨舰也由此走向了辉煌!

对马海战

1905年,日俄两国在对马海峡进行了一场海战,由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对阵俄国海军中将罗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史称“对马海战”。

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由波罗的海舰队拼凑而成,从波罗的海出发,前往远东作战。日本联合舰队则以逸待劳,作好充分迎战准备。

海战当天,海面上起了浓雾,全部漆成灰蓝色的日本军舰使俄军难以辨认,俄舰黑色舰身上鲜黄色涂漆的烟囱则成为明显的目标。大雾还使双方产生一种距离尚远的错觉,日本舰队在完成敌前大回头以后与俄国舰队的距离比原来预计的近,其炮击的命中率大大提高,俄国舰队则错失了炮击的最佳时机。这一“错过”使胜利的天平向日本倾斜。

日本舰队在战前训练中消耗了超过一半的弹药,这样的付出使他们在作战中几乎“百发百中”。日本舰队还灵活地实施了“丁字战法”“七段战法”。

这次海战俄日双方损失较为悬殊。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毁,日方则仅损失3艘鱼雷艇。

(陈伟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