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湘润命理教材自学顺序
自打《三命通会》后,我对购买命理古籍注释、杂说慎重,看古书是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的、看杂说是需要丰富的实务经验的。我的17本梁湘润命理书都是现代白话文的,当做自学教材。
和所有的自学者一样,刚开始一堆书真是无从下手,我现在看了大约15本,总算可以理一下思路了。
按经验,17本书的内容不必先看,先看初版时间与序言。可知:
梁先生是1964年开始教授命理学的,目前公认最基础的教材《子平基础概要》初版于1988年、《女命详解》初版于1983年。在此之前是《大流年批导法》初版于1978年、《大流年判例》初版于1979年。。。。。这些足以说明梁出书是没有长期规划的,在后来一些书的序言中作者始终把《概要》、《女命》作为入门、初级教材。
对于命理的教授,梁表述不同,但实质意思是一样的。先是基础规则、统计定位、女命;然后格局、调侯。。。。。(见《子平教材讲义(第一级次)》序言,初版于1999年);第一第二阶段的刑冲合会、十神六亲、女命、格局、日主、调侯,第三第四阶段的面向实务,大运、流年、流月。。。。。(见《子平教材讲义(第二级次)》序言,初版于2010年)。
对于命理理论,梁指出“我对解释八字理论,在文字上大抵是以《八字实务精选》、《子平教材讲义》(第一、二级次)为临界点,超越了这两本作品的内容,只有在口述的范围,尚未形成书本形式。”(见《女命通会》序言)
我的自学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出知识面的广度,务必了解常识;第二阶段突出知识面的深度,注意相互关系;第三阶段突出知识的实务运用,高度重视流年。
初级教材:《概要》、《女命》、《讲义》(一、二)
中级教材:《刑冲合会》、《神煞探原》、《余氏用神》、《沈氏用神》、《子平秘要》、《大流年批导法》、《用神喜忌大辞渊》、《禄命五行密码》、《八字实务精选》。
要点:《刑冲合会》、《神煞探原》、《余氏用神》、《沈氏用神》都是辞典一类的工具书,只要学会如何使用就可以了。《子平秘要》、《大流年批导法》的内容在第三阶段教材中有,前者说明了格局调侯关系、后者则是初步探讨了流年批命模式。《八字实务精选》建议早读、反复读。《用神喜忌大辞渊》说白了就是命理历史兼命理名著导读、《禄命五行密码》则是一本命理哲理内容,可以对接五行原理。
高级教材:《子平母法总则》、《流年法典》、《大流年判例》、《细批终身详解》 要点:实务学习重点是《子平母法总则》、《流年法典》两书,其中的表式命例规则是很驳杂的,不大好记忆,却是江湖秘诀;《大流年判例》、《细批终身详解》就是案例书,要反复读。
困扰近现代八字命理界三大几大难题
一、月令用神的取法:
《渊海子平》云:“子平一法,专以日干为主,而取提纲所用之物为命,次及年日时支以表其端。凡格用月令提纲,勿于旁求年日时为格。” 《神峰通考》云:“以日为主本,而取提纲为用。次及年月日时为实,逢官看财,逢财看杀,逢杀看印,逢印看官。”《子平真诠》云:“八字用神,专求月令。以日干配月令地支,而生克不同,格局分焉。”
古人的这些话在论到用神时,无一不强调专求月令,都一致以月令取用定格。当月令只有一个藏干时,取用神就很容易,而在月令有几个藏干时,取用神就有些犯难。留谁弃谁,这是要精论细论的,意见也有几种:取月令司事之神、或取月支本气藏干、或取月令透干与会合之神,其中哪种用神才是真正可以作用的呢?
笔者认为,月令透干与会合之神的取用方法最为可信,因为它既合情合理,又经得起大量命例的论证。从情理上说,月令为日元之家宅,父母兄弟皆在其中,故为父母兄弟宫,透干者就是能代表整个家庭的家长,或者说地支就像一个单位,透干者就是该单位的法人代表。
家长是维系整个家庭的核心人物,透干的用神便是维系整个八字格局的核心之神。若月支藏干均不透露,则似群龙无首,一盘散沙。譬如汉献帝,虽然世袭了刘家皇统,生来就有权位,属于“月令司事之神”,但却被丞相曹操挟之以令诸侯,这曹操便成了“月令透干”的执政者,而汉献帝则是个“本气藏干不出”的儿皇帝。
再看命例:辛弃疾 生于1140年农历5月11日卯时,命式为:庚申 辛巳 甲申 丁卯。命主生于立夏后28天,为戊土偏财司事。如果用偏财取用定格,那么就会因重重官杀而破格,命主就毫无功名可言。即便成格,也无法根据偏财格推断出命主是一位文武奇才,至少看不出命主是一位冲锋陷阵的飞虎军帅臣。但若我们看透干,则一望而知为伤杀齐透的武贵之命,伤官多才艺,所以他能写出豪情飞扬慷慨激昂的壮美诗词。
男命王某,生于1963年6月初8卯时,命式为:癸卯 己未 壬申 癸卯。壬水生在未月,本气藏干为官。卯未合,伤官克官,那么此命当不贫则夭。然而,现实中的命主却是某银行部门负责人,科级干部。可见,用神并非本气藏干官星,此命亥卯合而为伤,以申金制之,格成伤官配印,只可惜大运不是西行,否则就贵不止科级了。
女命钱某,生于1985年冬月22日未时,命式为:乙丑 戊子 丙午乙未。命主生日处于下旬之中。可知月令司事和本气藏干都是癸水官星。但子丑一合,伤官克官,坏了用神,若是用神不变,命主恐怕活不到现在。然而,命主身体健康,学业顺遂,大学毕业后在县中医院工作。原因就是月令用神发生了变化,子丑合而为伤,去官就食,构成了伤官喜比格。
二、日主强弱的判断:
第一种观点:认为日主要旺强。《继善篇》云:“日主最宜健旺。”《五言独步》云:“日主要刚强,名利方有气。”江湖命师有口诀云:“男命不嫌身旺,女命不嫌身弱。”
第二种观点:认为日主要中和。《命理约言》云:“凡日主最贵中和,自然吉多凶少,日主太强太弱,自然吉少凶多。”《崖泉男命赋》云:“日主旺而财官衰,运遇财官发福;财官旺而日主弱,运行生旺驰名。”《妖祥赋》云:“身弱喜逢身旺运,身强最爱官杀乡。”
第三种观点:基本不论日主旺衰,只以格局的成败高低论命。《渊海子平》云:“凡看子平之数,逢官看财,逢财看杀,逢杀看印,逢印看官……”这里通篇不论身旺看什么,身弱看什么,而是只在官与财、财与杀、杀与印、印与官等用、相神之间互看。
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才是可以采信的。首先,从理论上说,假如日主要健旺或中和才是好命,那么,从财格、从儿格、从杀格、化气格、井栏格、倒冲格等格局的日主就都不符合条件,还有曲直、从革、炎上、润下、稼穑等专旺格,以及木火通明、水木清华、金水相涵、火土相资、土金毓秀等从强格,这些格局的日主也都不是中和的,然而这些格局的命主照样大富大贵,可见这日主要健旺或中和的说法至少没有普适性。
除了外格,内格是否就都一律要求日元健旺或中和呢?其实也不然。把日元当作命主身体,说只有身强才能担财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这话乍听似合常理,可仔细推敲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回事儿。退一万步说,即便日元能代表命主的身体,也没有身弱就必穷的道理,须知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啊,遥想诸葛当年,羽扇纶巾笑谈间,强虏灰飞烟灭!
请看实例:翁方纲命:癸丑 辛酉 甲子 甲戌。日元甲木失令,又在四柱无根,身弱无疑。但命主于己未运20岁壬申年科场连捷,会试、殿试通穿而过,官任翰林院庶吉士。32岁甲申年提督广东学政。后来官至礼部侍郎、内格学士。上述升职的几个年头,日元在大运也未到“气旺方”,为何衰弱不堪的日主还能飙升于仕路呢?原因就是有印能化官生身,所以才说“逢官看印”,而不是说逢官看身!
还有明朝阁老朱国祚命:己未 癸酉 甲子 乙丑;礼部尚书张升命:壬戌 癸丑 丁亥 庚子;两广提督邓廷赞命:庚戌 甲申 甲子 甲戌;大学士方从哲命:壬戌 己酉 甲子 辛未;等等,这些无一不是“财官满目,日主衰弱”或“杀重身轻,用食而身不能当”的八字,并都不是从化格,可是一个个的命主都能负荷起沉重的财官,出人头地啊。
可见,所谓“身弱不能担财官”的说法是不可采信的。事实证明:官杀虽多,只要有印化或食制,便能或富或贵,与日元旺衰没有直接关系。
官杀如此,财星呢?道理也一样,是财星与比劫或印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财星与日主的关系。因为财是用神,用神多了就要比劫裁减,而比劫与日元为同一五行,故给人一种身健才能担财的错觉。因为子平取用定格不是围绕日主而是围绕月令而论的,用神能不能作用,全靠相神,而不是日主!
三、八字调侯的判断:
八字要不要调候,时下所有的命师都说要调。但在《渊海子平》、《三命通汇》和《神峰通考》等子平经典里,却均没有专门论述八字调候的章节,可见子平论命不讲调候的。
到了明末清初余春台编辑的《穷通宝鉴》(又名《拦江网》),则将调候之说推到了极致,不论春夏秋冬,月月都讲调候。故现代命学界老前辈梁湘润先生,按十天干逐月找出了120组“调候用神”。梁老强调在诸多用神里,“要以调候用神为第一用神”。
细观《穷通宝鉴》取用定格之法,实乃未得子平取格之大旨。如论三春丙火云:“正月丙火,三阳开泰,火气渐炎,取壬为尊,庚金佐之。壬庚两透,科甲定然。”这里一不论月令司事之神,二不论月令本气藏干,三不论月令用神变化,直接取壬水为用,并以庚金生壬水,理由只有一个,为了调候!
又如论三冬己土云:“三冬己土,湿泥寒冻,非丙暖不生。取丙为尊,甲木参酌。戊土癸水不用。惟初冬壬旺,取戊制之,余皆用丙丁。但丁不能解冻除寒,不能大济。”这里不仅不取月令的壬癸财星为用,反而要“取戊制之”,很显然,这与《子平真诠》的“八字用神,专求月令”的取用方法是背道而驰的,是非子平的东西。
例如,魏一恭命:壬子 壬子 辛卯 辛卯。特标准的冻水生木的伤官生财格吧?可是命主是进士出身的山东布政使和广西布政使,一方诸侯,不贵吗?
范应期命:丁亥 辛亥 辛亥 辛卯。一样的冻水生木,按《穷通宝鉴》的说法,“丁火不能解冻除寒”,属于不贵之命。但命主于38岁乙丑年高中状元后,累官至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代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不贵吗?
再看庄际昌命:戊寅丁巳 甲戌甲戌。夏木伤官生财格,无水调候,但命主于41岁己未年三元及第,高中状元。这还“不甚秀”吗?《穷通宝鉴》说:“巳月甲木退气,丙火司权,先癸后丁……或癸丁与庚齐透天干,此命可言科甲……若全无点水,又无庚金丁火,一派丙戊,无用之人也。”然而此命恰恰全无点水调候,也无庚金透干,却大魁天下!
刘某人命:丁卯 丙午 甲戌 戊辰。一样的夏木伤官生财格,一样的无水调候,而命主是名牌大学生,东方运中发财千万。
王某人命:丙寅 甲午 甲戌 戊辰。同样属于火土伤官生财格,无水调候,可命主也是个老牌大学生,担任过县警察局局长。戊戌运发财四千万。
实例证明:不管是《穷通宝鉴》拿调候作用神也好,还是《子平真诠》拿调候做配料也罢,其实都没有必要。要知道非洲的热水河里也有鱼类生存,南极的寒冰之下仍然有动物活动,没有水火调候的八字只要格正局清,命主一样会富富贵贵的。子平他老人家当初就没有调候一说,算命不也算得很准吗?
纪念梁湘润——论梁湘润命理著作思想
梁湘润,出生于1930年,上海人,祖籍广东中山,数度担任台湾星相协会理事长,是中华命理学界公认的五术理论家和教育家。
梁湘润五术治学,尤其偏爱命理学。1978年,梁先生出版第一本命理著作《命学大辞渊》,开始其系统化的命理研究和教育之路。至今为止,累计出版了约50本命理书籍。
命理学有象(十神、神煞、甲木参天)、数(逢七为克、三角为三合)、理(年柱不论命主钱财,但凭父母)等多个理论渊源,以干支、五行、阴阳等为工具论。汉代禄命兴起至今,命理学经历了神煞法、纳音法、古典子平、近代子平等多个阶段。
梁湘润出生之际,就传统命理学来看,是属于近代子平法的衰微期,所谓三百年礼乐不相沿袭,与古典子平相比,出现了“凡命必有用神”、“首看日主强弱”现象。
1949年之后是我国社会、文化上的巨变时期,港台命理以两江派、闽粤派为主形成了命理新风气,80年代初则“象法”兴起。80年代中,大陆易学重新萌发生机,眼下很多60岁左右的“名家”、“大师”,实际上都是从那时开始学五术的。
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没有出现命理教学、实务断层,但是在市场经济、在商言商的氛围下,命理研究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表现为命理历史、古籍、学理研究匮乏,鲜有人问津。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地域文化发展出来的各种传统命理规则,其作用、出处和应用迷失了、模糊了。
传统上,命理人物有名家和隐士两大类。前者如子平真诠的沈孝瞻,后者如金不换大运的作者无名氏。梁湘润一生治学命理,著作等身,生徒满园,可谓名家。
命理人物分书房派和江湖派。对梁湘润,业界众说纷纭。港台因为弟子众多,以江湖派论之。大陆则习惯以书房派定义。
梁湘润治学、实务命理40余年,因为协会理事长之故,结交各路人士,对江湖实战套路、打法尤其熟练。
梁湘润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其命理著作除了实务教学类为其个人观点,其余著作尽可能保留原著作、原时代的思想。因此造成了很多人的疑问,比如梁湘润著作中有很多格局定义、用神定义、干支喜忌,等等。实际上都是历史上各家资料的收集、整理。
梁湘润命理著作,有四条主线。一是实务教学,比如《子平母法总则》、《流年法典》、《大流年判例》、《细批终身详解》等;二是古籍注释,比如《五行大义今注》、《滴天髓今注》、《穷通宝鉴今注》、《宰公要诀》等;三是学理阐述,比如《禄命五行密码》、《用神喜忌大辞渊》、《诀法今论》等;四是历史阐述,比如《命略本纪》、《禄命法千年沿革史》。
梁湘润命理著作,是他求学、治学心路历程的记载,不同市面的教材,存在着散乱、重复的现象,后期的著作有变更前期著作观点的地方。
梁湘润命理著作的主要特点:
一、 明确的规则
梁湘润命理著作的首要特点,是规则确定、稳定。判断命理规则成立与否必须具备解释和预测两个功能。
命理规则对应吉凶必须稳定,否则容易陷入解释容易预测难的境地。
二、 浓厚的历史意识
梁湘润命理著作有浓厚的历史意识。命理学,只学习明清以来的“格局”、“用神”、“强弱”理论,是十分片面的。
梁湘润虽未曾受过正规的史学教育,但具有过人以史育人的本领。他的著作特色,是历史穿插于理论、案例中,探求命理规则历史发展的真相,然后再对当下的命理现象作客观的评价和回应。
三、 诚实的态度
梁湘润著作选用命例,都是经过鉴别和分析的,没有时下流行的编造命例情况。他治学严谨,对于研究中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原原本本记录,不予以贸然创新解释,比如宋代水土同生旺、明代至今火土同生旺的转变原因。
梁湘润著作对命理的贡献:
一、溯流探源。
梁湘润对命理历史做了全面的研究与阐释,指出富贵与家计小谈两类人的社会现实深刻影响了命理思想、规则发展,形成了经、诀两套系统。
深入研究日主、格局与用神关系,区分了格与局,厘清了月令换禄求格到天透地藏成格的流变,阐明了用神沿革,使得很多身陷日主强弱、全局用神泥淖的命理爱好者豁然开朗。
深入研究诀法,从鬼谷要诀中析出30组双合规则,通过研究林开诀,系统阐释了三合三会真义。通过研究日时关系,提炼了子平母法总则、日时诀,整理明清巾湘,提炼了十神定位法。
二、薪火传承
梁湘润使用贴近现代的语言,把命理古籍以及传统实务规则进行了整理。我们知道,《三命通会》中出现的很多命理古籍,现在都散失了,目前保留下来的那些典籍由于语言环境不同,后学者很难分辨良莠,区分重点,往往把古文当做教条,这一点在《滴天髓》、《子平真诠》、《穷通宝鉴》上尤其明显。梁湘润除了注释,选取可为今用的规则,还加以点评,告知问题的由来。
两岸开放以来,梁先生多次赴大陆,与很多江湖人士交流,虚心求教,梳理出了很多的实务规则并公开成书出版,分享心得。
梁湘润预言40年后,在2050年左右,中华命理始有新阶段。现在是历史变革期,百家争鸣。
笔者认为,梁湘润此生与命理宿愿深厚,必是乘愿而来,满愿而去的。
仅以此文纪念师公梁湘润。
近百年来中国命理学研究述评
( 程 佩 张其凡 暨南大学 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提 要: 命理学的现代研究始于民国肇始,至今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这期间,命理学逐渐走出神秘主义,完成了由 古代至现代的转型,并走向学术化。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对命理学进行多方位系统深入的研究。虽然近百年来的命理学研究硕果累累,但也暴露出后继乏人、研究不够全面深入等问题。
一、近百年来中国命理学研究回顾
命理术是术数的一种。它是中国古代发展起来的以一个人的出生时间为依据,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推命方法,描写并预 测个人命运的术数。对命理术及其文化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命理学。命理学的现代研究始于民国肇始,故其研究史不过百年。其间,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民国时期) 是对古代命理文献的整理与诠释以及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的编写;
第二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 是引入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论;
第三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命理学者开始从文化、社会、历史、哲学等多角度对命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总体来看, 三个阶段的研究虽时有交错重复,但基本上还是按照上述三个阶段特征来展开进行的。命理学也逐渐走出神秘主义,完成了由古代至现代的转型,并走向学术化。
第一阶段: 通论性著作的出现和命理文献的重新整理
———
命理学开始走向通俗化和学术化
从 1916 年袁树珊编写《命理探原》算起,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命理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第一
个转型期,这也可看做是命理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民国以前,江湖派和书房派长期处于分流状态,难以互通有无。至晚清时,命理术的发展处于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民国建立后,江湖派和书房派渐有合流之势。民国以前,命理书籍或体例不精、文字芜杂,或浅陋繁复、晦涩难懂。这给它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袁树珊( 1881—1968) 对此类书籍评价道:
“……然其中有起例而无议论者,有议论而无起例者,有失之繁芜,而不精确者,有失之简略,而不赅博者,非惟初学难以入门,即久于此道者,亦多不明其奥义。”《序》为了使民国的命理学能够走向大众和科学,一些知识分子或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命理术士开始将古代晦涩难懂的命理文献逐一整理,并按照西方教材的编排方式,写 出命理学通论性著作或讲义。个别著作,甚至已经开始引用西方最新的科研成果来解释传统命理概念。命理学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走向通俗化和学术化。首先是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的出现。
袁树珊编著的《命理探原》原版于 1916 年,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最早的一部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该书将古代命理文献镶嵌于纲领之中,夹叙夹议,既言之有据,又便利初学,一改过去命理书籍晦涩玄妙之风。
1935 年韦千里( 1911—1988) 出版的《千里命稿》和随后的《韦氏命学讲义》,均是以西方教材形式编写而成的讲义。《千里命稿》先论天干地支,后论五行、六亲以及格局分类。该书语言精练,通俗易懂,为后世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编写之范本。
徐乐吾 ( 1886—1948) 在 1938 年完成的《子平粹言》是该时期又一本重要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该书对用神、格局等命学核心问题阐述详尽。在书中,作者条理清晰地阐明了选取用神的五种方法和判定格局高低的六条标准。这些方法和标准,成为后世学人断命之准绳。该书的第六编古法论命部分,是今人研究唐宋古 法时期命理术的重要参考文献。作者认为命理学古法时期的唐李虚中术源自五星术,“唐李虚中就五星之术而变其法,去星盘而专用年月日时,以年为主,推算禄命”,“子平源于五星,而古法论命,为子平与五星间之过渡”。《子平粹言》是命理术在新的转型与整合时期的最重要的代表作。
潘子端( 1902— 1990) 1937 年出版的《命学新义》也是这一时期值得关注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该书第一部分“水花集”首次将西方现代心理学分析引入传统命理学中。潘子端借鉴了当时西方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 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的性格类型学说,将其八种性格类型说直接与命理术之八格对应起来。
这种全新的阐释,开现代命理学科学理论研究之先河。
其次是对古代命理文献的整理和诠释。
民国伊始,袁树珊、徐乐吾等命学大师皆意识到古代命理文献对现代人的学习和研究造成很大障碍,实有必要早做整理和诠释。这一时期,徐乐吾曾先后评注多部命理学经典,包括《子平真诠评注》、《滴天髓徵义》、《滴天髓补注》、《造化元钥评注》、《穷通宝鉴评注》。这一时期整理、诠释出的古籍还有潘子端的《滴天髓新注》,袁树珊校、李雨田校补的《滴天髓阐微》,韦千里校的《精选命理约言》以及他和尤达人校的《神峰通考命理正宗》。命理文献的重新整理和诠释,为命理学的规范、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事实证明,由徐乐吾、韦千里等校注的命学古籍,在之后的数十年间,逐渐成为后人学习掌握古代命理学理论知识之必读经典。故其校释之功,不可小觑。
第二阶段: 实证和计量研究之风盛行
———
现代科学思想及方法论的引入
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是命理学研究的第二个时期。由于政治及意识形态等原因的影响,命理学在中国大陆一度销 声匿迹,但在港台地区,命理学的研究仍在有力地向前推进。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是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论被逐渐引入命理学,尤其在台湾,实证和计量研究之风盛行命理学界。
20 世纪 60 年代初,台湾教师吴俊民( 1917—) 出版的《命理新论》是一本概论性质的命理学讲义。该书首次提出实证的研究方法,开中国命理学界实证研究之风。该书的许多思想及方法颇具创新性,如提出八字年柱必须从冬至点开始更换,一改千百年来年柱以立春点更换的惯例。对于吴俊民的这一大胆变革,后人一直争论不断。高源、范良光、吴怀云、司莹居士、了无居士、陆致极等术士及学者皆有回应,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吴俊民还改进了陈果夫( 1892—1951) 的八字先天体格检查表,将人八字地支所藏干与天干一同标记到表内,结合五 行四时旺衰状况,分析其强弱分布,进而判断该人先天疾病,并注重实证的检验。
《命理新论》堪称首部探讨健康命理研究 的著作。后来赵季青的《八字与健康》、钟义明的《现代命理与中医》( 武陵出版社,1993 年) 、陆致极的《又一种“基因”的探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年) 均是以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命理医学理论准确与否,足见吴俊民对后来者影响之巨。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台湾新一代命理术士和学者希望以计量研究的方法使命理学研究更加科学化、精确化。70 年代陈品宏在《预言命律正解》( 大成出版社,1986 年) 中提出“实律说”,首次将计量研究引入命理学; 80 年代,何建忠在其著作 《八字心理推命学》( 希代书版有限公司,1985 年) 中,自创一套阴阳计分法,规定了八字干支中的阴阳气含数,以此来选取“中用神”; 吴怀云在《命理点睛》( 希代书版有限公司,1986 年) 中提出一套计算五行力量强弱的公式。但遗憾的是,无论是陈品 宏的实律数,何建忠的阴阳气含数计算,还是吴怀云的五行力量强弱的计算公式,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其计算的出 发点的数据来源是自由心证或由梦而得,并非科学意义上的数据。这也使得之后的计算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其实,无论上述几人再做出多少次试验和计算,其付出很可能都将是劳而无获。个中缘由,或如陆致极( 1949—) 先生所言: “……八字命理学推理的主要手段是象,象本身是模糊的,是不确定的,因此,如何能期待它得到完全精确的结论呢?”现代科学思想 及方法论的引入,为古代命理学添加了更多的现代因素,也为其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但是,由于命理学本身理论系统的制约,这些尝试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是民国时期的徐乐 吾、方重审、潘子端,还是台湾新一代的命理术士及部分命理学者,他们均希望命理学能够早日摆脱迷信的桎梏而走向科学与理性,但时至今日,他们的这一目标也未能实现。原因何在? 张明喜先生对术数性质的认识或许有助于我们今天去理解命理学不能立于科学之林的原因: “……( 术数) 蕴涵着一定的原 始形态的科学因素和一定的科学思路,甚至还可以从其中的某些思想指向分离出一些新的科学领域,但就其现有的基本的性质特征和文化风貌来说,我们只能说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复合而成的产物,为一门极想进入科学的殿堂,却又终于徘徊于科学的殿堂之外的伪学。”
这一时期的台湾命理学界的另一代表人物当属梁湘润 。60 年代至今,梁湘润先后完成命理著作 30 余部。 他不仅校释了大量命理古籍,而且尝试对子平古法等命理术早期推命方法进行探讨。其代表作有《李虚中命书》( 武陵出版 社,1985 年) 、《大流年判例》( 金刚出版有限公司,1986 年) 、《滴天髓、子平真诠今注》( 行卯出版社,2000 年) 、《命略本纪》 ( 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2000 年) 、《神煞探原》( 行卯出版社, 2003 年) 等。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台湾出现的命理学通论性作品不胜 枚举,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陈品宏的《命理奥义》( 金刚出版有 限公司,1986 年) 、了无居士的《八字的世界》( 河畔出版社, 1992 年) 、钟 义 民 的《现代命理实用集》( 武 陵 出 版 社,1993年) 、陈柏谕的《专论女性八字学》( 益群书店,1995 年) 和《四 柱八字阐微与实务》( 益群书店,1997 年) 、梁湘润的《子平基础概要》( 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2000 年) 等。总体来看,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由于体例统一,内容雷同,偶有创新也多为个人体验,难以上升至学术高度,故此类作品虽数量庞大,至今畅销不衰,但于学术研究已价值不大。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中国大陆出现的周易热与气功热,也促使了八字命理术在中国大陆的复苏。80 年代末,洪丕谟、姜玉珍夫妇合著的《中国古代算命术》( 上海三联书店,2006 年再版) 是中国大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第一本命理学著作。该书在中国大陆再版多次,而且在今天看来,也是一部学术质量较高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
杨景磐的《玉照定真经白话例题解》(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年) 也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古典命理文献评注作品,该书也是至今罕有的专门讲解古法时期命理术的著作。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出现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还有: 邵伟华的《周易与预测学》( 明报出版社,1995 年再
版) 、《四柱预测学》( 明报出版社,1993 年再版) ,陈园的《四柱预测学释疑》( 明报出版社,1993 年再版) ,郭耀宗的《四柱命理预测学》(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年) 。总体来说,大陆的这些通论性作品的质量水平远不及台湾的同类作品,且从事研究的命理术士和学者人数也远少于台湾。
第三阶段: 多学科、多角度、宏观研究方兴未艾
———
当代命理学研究特点
相对于命理学近百年的研究成果而言,命理学者从文化、 社会、历史、哲学等角度对命理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历史就要短 得多。无论是港台、大陆、还是海外,以多方位视角对命理学进行研究,都是近二十年的事情。这种多方位、宏观的研究视角在将命理学研究领入更高层次的学术领域的同时,也避免了实证主义和计量研究将命理学带入死胡同的尴尬。
最早以这种宏观视野对命理学进行研究的人是美国华裔学者陆致极。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陆致极先生先后出版《八 字命理新论》( 益群书店,1996 年) 、《八字与中国智慧》( 《八字历史81命理新论》增订版,益群书店,1998 年) 。在上述书中,作者创新性地指出八字命造结构含有以日主和月支为主而形成的两个网络结构,并讨论了八字命理学所包含的中庸思想、平衡哲学以及辩证智慧。进入 21 世纪,陆致极先生又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写出了《中国命理学史论》,该书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从历史文化角度论述命理学的通史性著作,因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书将传统命理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加以研究,用现代的观念和语言,探讨了传统命理学发展的历史,探寻和揭示传统命理学发展的历史文化原因。作者首次提出一个成熟的命理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个人主体性意识的觉醒; 二是秦汉以来定型的中国封建的农业社会大结构; 三是世俗化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上盛行。
在该书中,作者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勾勒出八字命理发展的逻辑进程、基本意象和分析方法。作者还认为,传统命理学作为中国漫长的封建农业社会的产物,随着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将不可避免地丧失其描写和预测的能力。它目前正面临着一 场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的挑战。如果命理学的研究和命理术的改进无法出现重大突破的话,那么,消亡将是其不可避免的命运。~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命理学研究开始呈现出蓬勃之势。早在陆致极写作《中国命理学史论》之前,中国大陆的何丽野教授就已经完成了《八字易象与哲学思维》一书。该书从八字易象的组成结构、八字易象的哲学思想以及它 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何丽野教授注重八字“象”的研究,指出八字易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形而上学思维到辩证思维,最后再到系统思维的变化过程。“本书多发前人之所未发,填补了八字易象之哲学思想研究的空白。”作者还首次指出,八字命理术是从京房易中衍生出来的术数。 它对宋明理学的本体论和人性论思想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该书还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剖析命理学,认为八字命理术中的 “六亲”、“十神”等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封建社会里的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何丽野教授的上述这些观 点,无论是哲学领域的还是社会学领域的,均具有独到之处。
除了上面提到的何丽野教授,清华大学的刘国忠教授 ( 1969—) 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博士毕业论文 《五行大义研究》是国内唯一研究《五行大义》的专著。《五行大义》一书虽不是命理学著作,但该书保存了众多先秦至六朝时期的阴阳、五行思想材料,是我们研究古代阴阳五行思想的一部入门之作。以阴阳五行为推命基础的命理术多以此书为其理论源泉,故其研究成果客观上对唐宋命理学研究起到促进作用。刘国忠教授的《五行大义研究》,对《五行大义》的版本源流、《五行大义》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以及海内外对它的研究现 状都做了详尽的论述。
2009 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是刘国忠教授几年来研究成果的又一次汇总。该书的主体部分是对唐宋时期命理文献的讨论和整理。其所集文章涉及广泛,包括中国古代术数研究现状、《五行大义》研究、《五行精纪》研究、徐子平事迹考述以及对多篇宋代命理文献的考辨。该书的下篇“资料篇”中,作者参照宋代命理文献《五行精纪》等著作,整理出《李虚中命书》、《直道歌》、《五行要论》等一批宋代命理文献。唐宋时期命理文献荒芜杂乱,命理学历史扑朔迷离。这一时期的许多问题,诸如李虚中术的产生过程、徐子平事迹及其子平术的渊源、唐宋命理文献的考释等,在此之前都还没有人给予充分的关注,更不要说深入的研究。刘国忠教授第一次广泛的回应了上述学术问题,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因此,我们可以说,《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不仅是本世纪以来,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出版的有关唐宋时期命理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著作。它的出 版,为后人研究唐宋命理学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学者中研究领域涉及命理学的还有张荣明、黄正建、林立平、赵益、董向慧等。张荣明在《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章“命理术起源及形成的考证”中,详细考释了古代命理术的许多基础,诸如五行生克、四时五行盛衰、五行寄生十二宫、干支配五行等的产生过程。在判断出这些小系统的诞生时间后,作者方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中寻找记录古代命理术的蛛丝马迹。其论证过程层层递进,富有逻辑性。
黄正建在《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一书中,列举出敦煌文书中禄命术类文书 22 件。其中部分晚唐五代宋初之文书已涉及到干支知识、推禄法、推驿马法、五行刑、冲、合、害法等命理术的基础知识。这些文书虽然提供的信息有限,但对于唐宋命理术的研究不无益处,值得学人们的注意。
林立平在《神秘的术数: 中国算命术研究与批判》一书的第六章“命学典籍评述”中,详细点评了十几本有影响的古代命理学文献; 在第八章 “算命术的产生与发展”中,作者论证出命理术产生于汉代的结论。赵益则从新、旧《唐志》及《隋志》等古典术数文献的对比研究中考释命理术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董向慧博士所著的《中国人的命理信仰》,该书视角新颖,是一部社会思想史著作,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中国人的命理信仰。值得一提的是,董向慧博士还曾撰文首次披露了载有古代徐子平、徐大升事迹的重要文献《濯缨亭笔记》和宋代子平术重要文献《子平三命通变渊源》,这为后人研究子平术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早在 2009 年,刘国忠教授曾撰文《徐子平相关事迹辨证》,判定徐子平的事迹及地位的传说皆属子虚乌有,指出这些传说 本身是一个“层累地造成”的学术谎言。之后董向慧博士在新发现的史料的基础上,特刊文《徐子平与“子平术”考证——— 兼与刘国忠先生商榷》回应刘国忠教授的论点,认为古代关于子平术传承的传说是可靠的,只是它隐秘相传的历史,使很多学者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这也是笔者目前仅见的国内两篇专门探讨子平术早期产生发展历史的重要论文。
二、研究的不足及其原因
命理学的学术史已近百年。本世纪以来,中国命理学研究更呈现出喜人的成就。部分著作开始从社会、历史、文化、哲学 等多方位角度来审视中国古代命理学。这为今后命理学的研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存在的不足与严重问题。首先是目前从事命理学研究的学者数量极为有限。总体来看,命理学研究长期由两大主流人士把持,一是受现代文明影响的命理术士,二是长期从事命理学研究的学者。前者可看作江湖派之延续,后者则是现代之书房派。两种人士时而交错,其研究亦有所互补,但总的来讲还是有一定区分领域。
术士之研究重在介绍命理术( 主要是明清时期子平术) 之推命方法以及近代以来对其理论的一些改进和应用成 果,即主要限于术的研究; 学者之研究旨在考证命理术之产生、 发展演进之历史,以及命理学所涵盖的哲学、社会学等知识。 二者相较,显然前者的贡献较为有限。命理学的发展主要还是 依赖命理学者的研究。
但是,以近二十年学术史的回顾来讲, 真正提到的专门研究命理学的学者不过十位,且其中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目前已远离命理学研究工作。命理学研究人数过少及后继乏人的状况十分明显。
其次,这些学者虽然为命理学的发展做出许多开拓性贡献,但其研究成果还不能视为非常充分,不少领域的探讨只能 算是浅尝辄止,如在李虚中术的产生过程、唐宋时期命理术的分析、子平术的产生及早期发展状况、早期命理文献的整理与校释等方面,目前来看还非常薄弱。
最后,当前命理学与其它术数的合作研究还很不够,命理学之研究应放在整个术数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命理术属于中国古代众多术数的一种。它虽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与众多 术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举例来说,早期命理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就吸收了不少星占学与择吉术的内容。宋代出现的子平术也吸收了当时盛行的火珠林法的六亲配置法则等内容。 研究命理学之学者,如果不对古代其他术数有大体的了解,恐怕难以深入其研究。当然,这就要求学者们具备精深的术数知识以及宏观的学术视野。可是我们几辈学人由于历史、文化、 政治等原因并不具备这些素质。甚至可以说,当前的大多数学者,对于术数知识一无所知。这对今后命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无疑是个巨大的障碍。
总体来讲,中国命理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点在中国大陆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学术界对包括命理学在内的术 数学缺乏研究,这种状况自 20 世纪以来便一直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一是自五四以来我们对中国古代阴阳五 行思想给予的批判与否定。梁启超认为,“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 《阴阳五行说之来历》) 。近代以来, 随着人们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文化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渐被国人所抛弃; 二是建国以来我们反对封建迷信,禁止社会上各种算命活动,这种视算命为落后封建迷信的观念至今对人们影响很大。虽然今天我们并没有禁止命理学的研究,但不少学者还是对其有偏见。一些想做命理学研究的学者也怕被扣上搞封建迷信的帽子。况且在今天的学术界,研究命理学的学者很难申请到科研基金,其研究成果也难以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我们今天对命理学研究的缺失。
纪念梁湘润——论梁湘润命理著作思想
梁湘润,出生于1930年,上海人,祖籍广东中山,数度担任台湾星相协会理事长,是中华命理学界公认的五术理论家和教育家。
梁湘润五术治学,尤其偏爱命理学。1978年,梁先生出版第一本命理著作《命学大辞渊》,开始其系统化的命理研究和教育之路。至今为止,累计出版了约50本命理书籍。
命理学有象(十神、神煞、甲木参天)、数(逢七为克、三角为三合)、理(年柱不论命主钱财,但凭父母)等多个理论渊源,以干支、五行、阴阳等为工具论。汉代禄命兴起至今,命理学经历了神煞法、纳音法、古典子平、近代子平等多个阶段。
梁湘润出生之际,就传统命理学来看,是属于近代子平法的衰微期,所谓三百年礼乐不相沿袭,与古典子平相比,出现了“凡命必有用神”、“首看日主强弱”现象。
1949年之后是我国社会、文化上的巨变时期,港台命理以两江派、闽粤派为主形成了命理新风气,80年代初则“象法”兴起。80年代中,大陆易学重新萌发生机,眼下很多60岁左右的“名家”、“大师”,实际上都是从那时开始学五术的。
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没有出现命理教学、实务断层,但是在市场经济、在商言商的氛围下,命理研究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表现为命理历史、古籍、学理研究匮乏,鲜有人问津。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地域文化发展出来的各种传统命理规则,其作用、出处和应用迷失了、模糊了。
传统上,命理人物有名家和隐士两大类。前者如子平真诠的沈孝瞻,后者如金不换大运的作者无名氏。梁湘润一生治学命理,著作等身,生徒满园,可谓名家。
命理人物分书房派和江湖派。对梁湘润,业界众说纷纭。港台因为弟子众多,以江湖派论之。大陆则习惯以书房派定义。
梁湘润治学、实务命理40余年,因为协会理事长之故,结交各路人士,对江湖实战套路、打法尤其熟练。
梁湘润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其命理著作除了实务教学类为其个人观点,其余著作尽可能保留原著作、原时代的思想。因此造成了很多人的疑问,比如梁湘润著作中有很多格局定义、用神定义、干支喜忌,等等。实际上都是历史上各家资料的收集、整理。
梁湘润命理著作,有四条主线。一是实务教学,比如《子平母法总则》、《流年法典》、《大流年判例》、《细批终身详解》等;二是古籍注释,比如《五行大义今注》、《滴天髓今注》、《穷通宝鉴今注》、《宰公要诀》等;三是学理阐述,比如《禄命五行密码》、《用神喜忌大辞渊》、《诀法今论》等;四是历史阐述,比如《命略本纪》、《禄命法千年沿革史》。
梁湘润命理著作,是他求学、治学心路历程的记载,不同市面的教材,存在着散乱、重复的现象,后期的著作有变更前期著作观点的地方。
梁湘润命理著作的主要特点:
一、 明确的规则
梁湘润命理著作的首要特点,是规则确定、稳定。判断命理规则成立与否必须具备解释和预测两个功能。
命理规则对应吉凶必须稳定,否则容易陷入解释容易预测难的境地。
二、 浓厚的历史意识
梁湘润命理著作有浓厚的历史意识。命理学,只学习明清以来的“格局”、“用神”、“强弱”理论,是十分片面的。
梁湘润虽未曾受过正规的史学教育,但具有过人以史育人的本领。他的著作特色,是历史穿插于理论、案例中,探求命理规则历史发展的真相,然后再对当下的命理现象作客观的评价和回应。
三、 诚实的态度
梁湘润著作选用命例,都是经过鉴别和分析的,没有时下流行的编造命例情况。他治学严谨,对于研究中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原原本本记录,不予以贸然创新解释,比如宋代水土同生旺、明代至今火土同生旺的转变原因。
梁湘润著作对命理的贡献:
一、溯流探源。
梁湘润对命理历史做了全面的研究与阐释,指出富贵与家计小谈两类人的社会现实深刻影响了命理思想、规则发展,形成了经、诀两套系统。
深入研究日主、格局与用神关系,区分了格与局,厘清了月令换禄求格到天透地藏成格的流变,阐明了用神沿革,使得很多身陷日主强弱、全局用神泥淖的命理爱好者豁然开朗。
深入研究诀法,从鬼谷要诀中析出30组双合规则,通过研究林开诀,系统阐释了三合三会真义。通过研究日时关系,提炼了子平母法总则、日时诀,整理明清巾湘,提炼了十神定位法。
二、薪火传承
梁湘润使用贴近现代的语言,把命理古籍以及传统实务规则进行了整理。我们知道,《三命通会》中出现的很多命理古籍,现在都散失了,目前保留下来的那些典籍由于语言环境不同,后学者很难分辨良莠,区分重点,往往把古文当做教条,这一点在《滴天髓》、《子平真诠》、《穷通宝鉴》上尤其明显。梁湘润除了注释,选取可为今用的规则,还加以点评,告知问题的由来。
两岸开放以来,梁先生多次赴大陆,与很多江湖人士交流,虚心求教,梳理出了很多的实务规则并公开成书出版,分享心得。
梁湘润预言40年后,在2050年左右,中华命理始有新阶段。现在是历史变革期,百家争鸣。
笔者认为,梁湘润此生与命理宿愿深厚,必是乘愿而来,满愿而去的。
仅以此文纪念师公梁湘润。
“多视角”论命(转载)
“多视角”论命
《细批终身详解》学习笔记(部分)
何重建
按:
《细批终身详解》是梁湘润老师于1988年时撰写的一本命理学重要著作,共702页,内容极为丰富,是指导命理实战的一本重要工具书,书中公布了大量实务论命的规则,表格。如什么是“休废格局”,什么是“弱不堪扶”,“六法冲克”怎么看,并用了大量实际案例来说明。这本书中特别介绍了“多视角论命”的具体做法。这一段时间以来,发现某些同道对此基本一无所知,也许其中也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对“多视角论命”提出不同、甚至反对意见。
现特将自己学习《细批终身详解》的笔记----梁师是如何论述“多视角论命”的部分公布,以正视听。现在传播渠道畅通,想掩盖什么恐怕是徒劳的。
需要指出的是,“多视角论命”,不是梁师的发明,更不是我的发明,古代命理经典早就对各个“视角”,如五行、干支、神煞、格局、大运、流年等等,分门别类做过详细介绍。而且我真想不通,某些人为什么要如此卖力地反对呢?如果真有朋友要反对“多视角论命”,先去反对《五行精纪》《三命通会》吧----明代的万育吾先生,南宋的廖中先生,拜托!你们怎么把命理学搞得如此复杂,怎么会弄出那么多系统来。。。。。。当然,这是一句玩笑的话。
但,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与有些朋友的认知不在一个层面上,今后是无法进行交流的。
之前,我以为“多视角论命”如此简单明了的道理,只要看过《三命通会》等古籍的朋友都会清楚,怎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分歧呢?现在看来,是我小看两岸禄命文化交流多年的隔绝了,确有为数不少的朋友没有看过梁师的《细批终身详解》这本书。
笔记的小标题是我所加,文字是梁师的原话,后面括弧内标明是页数。
广角多层面
“细批终身”,是“广角多层面”的推论。
倒底要用多少规则,完全归属不定论的范围。可以采用一、两项,可以采三、五种。若以平均性的推理取舍,但谨守“用神、格局、刑冲、神煞”四项主流,就可以许为入式。(P12)
由于命学系统不一,简批细批,有各的推理主旨。在清代之时,这些差异,并不会有什么议论发生,因为那个年代,读书识字的人比较少,每人又能都习惯于自己的生活圈中。
然而,现代的教育极为普遍,论命已经难以仅仅只以一种系统而推论了。诸如调候、格局、日主强弱、六亲、神煞、纳音、冲刑、关煞、星盘等,尚有一些属于“似经非经”的“统计形式”。诸如子年卯时,申月寅时,这一类的不须要任何调候、格局等的推理,也有它可观的吉凶答案。
更有以“统计”建立于推理上,而又不是可关述推理的“统计吉凶”。诸如“两丙两庚俱寿促,两壬两辛两父母”;春分卯时,秋分酉时,骨肉分离。。。。。。 这些文不见宗师之口的“统计”,却是是显然不可不留意之文句。(P12—16)
大运批导依据
批一组干支的大运喜忌,在思考衡量的过程,绝不比看一个八字的喜忌,来得轻松简易。批大运的深度,与衡量八字本身之深度,二者是成一种绝对“正比”。八字上看得出“多元次”的喜忌,批大运就可以兼顾“多元次”的层次。
故此,批“大运”是属于“多元次”的融会艺术。
如此,试问批大运倒底要引用多少种“经论”依据呢?
一、调候;
二、刑冲;
三、墓库;
四、十干败亡;
五、通关;
六、强弱;
七、金不换大运;
八、格局;
九、特殊,是指一种不常见的规则,譬如:
“转角运”,丑运交寅,辰运交巳,未运交申;戌运交亥;
甲申,交癸未;甲寅,交癸丑。(P406—408)
“简批流年”的主要依据:
一、四角方阵、全流刑冲合会;
二、“格局”喜忌、犯旺、克破;
三、“四生、四库、四旺”之会集;
四、拱、夹冲合;
五、“调候喜忌”;(P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