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多学少成的命怎么破(多学少成)

多学少成的命怎么破(多学少成)

仪式感满满,古人的秋天也太讲究了吧!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 释绍昙

《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秋风起,秋意凉

不知不觉已到仲秋时节

提到秋天

你会想到哪些元素

是红如烟霞的枫叶

还是飘香的美食

其实早在古代

秋天就被人们视为“宝藏”季节

古人们的秋日

也过得颇有乐趣

不妨跟着文旅君的脚步

一同了解秋天里

古人们的趣味“秋”事吧!

古人秋日的庆祝仪式

迎秋

早在先秦

官方就已经设立“秋日庆祝仪式”

周代是由周天子

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

到西郊迎秋

西汉官方的迎秋程序十分隆重

穿什么衣服、奏什么曲、跳什么舞

都有严格的标准

唐宋开始

迎秋仪式出现变革

由官方的“独乐乐”

到民间齐迎的“众乐乐”

民间的迎秋仪式

类似于现在的集市

皇帝出行图

秋狩

秋狩是秋天出游的好选择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描写的就是他秋天狩猎的场景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清代皇帝每年秋天也会去

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

古人秋狩

秋社

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

吴自枚在《梦粱录·八月》写

“秋社日,朝廷及州县差官祭社稷于坛

盖春祈而秋报也。”

按照民间的习俗

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

农民们都要立社

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秋社场景

古人秋日的户外活动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

交通便利

想去哪里都可以

可从前车马慢、资源少

古人又是怎么玩转秋天的呢

赏花

与春暖时节的百花争艳不同

秋季赏花别有一番雅致

微风摇枝

落英缤纷、残红满地

仿若置身于仙境

使人忘却周遭烦扰

沉醉于自然之中

观红

提起秋天

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

便是火红的枫叶

在万物褪色的时节

“火红”的存在

像是昭示着生命的强大力量

层林浸染的壮观景象

也令古人不愿错过

登高

在古人眼中

登高不仅能强壮体魄

更是一赏秋色、吟诗对饮的

绝佳机会

仲秋时节,秋游登高

放纸鸢,佩茱萸

携亲朋好友,望远抒怀

上至皇帝,下到黎民

都十分重视登高活动

古人秋日的吃喝讲究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鲁川粤苏闽浙湘徽

煎炒蒸炸溜煮炖焖

食材也是多种多样

而最有秋天特色的几种食材

你知道吗?

螃蟹

秋天是螃蟹最为肥美的时候

蟹肉晶莹,蟹黄细腻

一年最肥是秋蟹

中国食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周

在两千八百年的食蟹史中

食蟹似乎成了一件大有讲究的雅事

早在明代

能工巧匠便制造出了

包含锤、镦、钳、铲、匙、叉、刮、针

八种食蟹工具,即为“蟹八件”

精巧的吃蟹工具

鲈鱼

鲈鱼可以说是秋季

最有代表性的鱼

这不止是因为它在秋天成熟

肉质鲜嫩可口

还因为它背后充满诗意的典故

莼鲈之思

西晋时的吴地人张翰在外做官

仕途显赫

但他却因为秋风乍起

想起了家乡的鲈鱼

于是辞官归乡

回到千里之外的江南

虽然可能不仅仅是因为想吃鲈鱼

但也足以可见

鲈鱼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桂花

如果用一种香来代表秋天

那一定是“桂花香”

桂花清香远溢,沁人心脾

尤其是仲秋时节

丛桂怒放,晚风吹拂,把酒赏桂

秋桂的金黄与月亮相得益彰

令人心情舒爽

桂花除了观赏

还能做成美食

桂花茶、桂花酒、桂花糕、桂花藕粉

......

无一不是将这浓郁花香

由嗅觉转化为味觉的完美造物

风雅又浪漫

看完这些

不由得感叹

古人的秋季真是

既贴近自然又丰富多彩

如今秋日的美好

依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我们也应该多和古人学习

走出室外

一起去享受这

秋日的大好时光吧

西安文旅之声综合整理自

未央正当时

来源: 西安旅游信息咨询指南

大调研,我们在行动丨白山黑水,正把振兴的故事娓娓道来……

【大调研,我们在行动】白山黑水,正把振兴的故事娓娓道来……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调研

编者按

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黑龙江考察,再次为振兴东北把脉问诊。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七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考察调研,可见对这块富饶的大地希望之殷、关心之切。东北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发有为、拼搏进取,不断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东北大地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本报调研组日前来到白山黑水,走进城市乡村,探寻东北三省的突围之路、振兴之策、发展之势,讲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故事。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中国“雄鸡”版图的鸡冠,东北三省醒来了。

在大庆,十几万台“抽油机”又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精神抖擞地投入新一天的工作;

在长春,身披“虹韵紫”的亚运动车组,仿佛炫酷动感的少年,在晨光中以加速度奔向使命所在;

在沈阳,浑南会客厅迎来第一位客人尼卡,这位在当地生活了20多年的俄罗斯商人,款款走向柜台……

一幅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画卷,在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一、振兴进行时·辽宁篇

曾经,辽宁被国人亲切地称为“辽老大”。细究起来,大约原因有二:

一是这里有大产业,诞生过新中国工业史上1000多个第一:第一炉钢水、第一台机床、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战斗机……很长时间,辽宁的工业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前列,辽宁人民从里到外透着自豪;二是辽宁人天性旷达豪放,骨子里透着幽默,能担事,有兄长之风。

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辽老大”失落了。一大批重装企业步履维艰,GDP增速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为一句流行语,老百姓戏称“越干越出溜”。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辽宁人民奋然而起,出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世界级冶金新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建设12个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扶持壮大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辽宁省GDP同比增长5.6%,自2014年以来增速首次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一)长子风采:改革与蝶变之美

“到铁西,看看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模样。”这句当年的流行语,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适用。

沈阳市铁西区曾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工业重镇。曾经,这里厂房稠密、烟囱林立,沈阳鼓风机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一批金灿灿的名字,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然而,20世纪末,铁西却历经了一场“生死考验”:国有企业90%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3万产业工人下岗……涅槃之变也由此开始:“东搬西建”,把240多家工厂从城里搬到市郊的新区。这一搬,不仅换来了城市的天蓝水清,也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告诉记者:“铁西区的成功转型,使企业活了、城市美了、百姓笑了,这几年有近22万人的净流入,铁西正起势腾飞。”

改革,是大方向;改革,也会有阵痛。

2019年,以生产鼓风机起家的沈鼓集团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刀切下去,毫不犹豫:原班子成员全部辞去市管干部身份,过去的“企业领导”变成“职业经理人”,所有中层管理干部重新竞聘,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国家战略投资者,关键岗位员工持股。

改革使这家国企老字号焕发生机。如今的沈鼓,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在西气东输、石油炼化、核电等重大工程领域,接连突破“卡脖子”技术。

亲历者说——沈鼓集团董事会秘书金娜:我全程参与了企业混改。集团拿出9.35%股份让员工持股,劳动效率提升35.8%。相比改革之前的2019年,沈鼓利润总额增长了9倍,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了15倍。

走进鞍山钢铁厂,就走进了中国钢铁史。高耸入云的烟囱、连绵交叠的高架管廊、一栋栋老厂房,都在诉说着它曾创造过的奇迹——生产的钢轨足以绕地球赤道20圈。但现在的鞍钢,已不是过去烟尘弥漫的样子。这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钢铁巨子换羽重生。

换羽,因为改革。鞍钢涅槃,既有大手笔的兼并重组,与一度负债90%的本钢集团重组整合,大大提升了实力,粗钢年产能达6300万吨,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也有生产一线的变革,通过数字赋能走向“智慧钢铁”。

记者在鞍钢智慧炼铁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高炉群的炉火正熊熊燃烧。过去“猫”在高炉边操作室工作的炉长们,此刻正通过远程监控,了解本高炉的温度、流量等各项生产指标。

亲历者说——鞍钢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聂振勇:近年来,鞍钢累计投资64.5亿元,以数据赋能,为场景赋智。这个智慧炼铁中心,将分布在厂区内的28个操作室、104个控制系统全部整合到数控大厅,成为全球最大的铁前一体化智慧炼铁中心。

(二)新亮点:“两个机器人”的启示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三省的谆谆嘱托。在辽宁采访,“两个机器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是机器人中的“大力士”,在沈阳新松公司。

23年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一批业务骨干,“下海”创办了一家以已故老所长蒋新松院士名字命名的企业——新松机器人公司。今天,新松公司已成为国内行业龙头,拥有4000多名研发人员,旗下的多系列上百种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智能装备、医疗服务等多种场景。

在企业现场,身披“中国红”的机器人举重若轻,大负载时能完成细至微米的点焊作业;身着黄色“工服”的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稳稳托举与精准装配一气呵成。这些高大帅气的“大力士”站在一起,动作协调、整齐划一,自有一种律动的美。据了解,北京冬奥会导演组张艺谋团队就是看到这一场景激发了创作灵感,在平昌冬奥会奉献了精彩的“北京8分钟”,赢得世界喝彩。

亲历者说——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张进: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必须走自主研发、市场化发展的路子。我们已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1300余项。我们还在沈阳建立了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超过500家。

另一个是机器人中的“小清新”,在大连蒂艾斯科技公司。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中的尖端科技,通过精确记录人体生物数据,一颦一笑,栩栩如生。

辽东湾畔的金普新区,海风习习。蒂艾斯科技公司研发中心,游人如织。1000多年前的“李白”“杜甫”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在这里与前来参观研习的家长学生们一起对诗吟诵,感知盛唐诗歌的魅力,其乐融融。

亲历者说——蒂艾斯科技总裁李博阳:我们在大连已深耕10年,拥有100余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国际领先的仿生皮肤制造技术,在软件硬件协同上握有核心技术,是全球首家具备量产能力的仿生机器人企业。

(三)“一枚印章”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

筑得安心巢,方有凤凰栖。

创新创业活力的迸发,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浑南城市会客厅便是一个“窗口”。

所谓“城市会客厅”,就是沈阳市浑南区的涉企行政审批大厅。企业注册的所有事项,都在这里一站式办理:只进一扇门,只用一枚章,办成所有事。大厅中央,一张小圆桌上的玻璃罩内,封存着25枚曾经的审批用章。办事区域内,40多个开放式窗口,正接待着前来办事的商户。

亲历者说——浑南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审批业务监督科科长王秀玲:现在,一枚印章管住了700多项审批,办事时限压缩了90%以上,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我们审批局由原来的实权部门,变成了只管办事的服务部门。

一组数据很具说服力:今年上半年,浑南区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405家,累计注册的同类企业达3000多家,由此可见沈阳营商环境之变。

在沈阳,华晨宝马的生产线上,不同色彩、不同款型的宝马流水般涌来,不到60秒就下线一辆新车,全球每3辆宝马就有1辆出自沈阳。老工业之城积聚新动能,华晨宝马向“新”而生,正加紧布局新能源车,其沈阳研发中心二期19个新实验室,17个专门用于测试新能源车,2022年在中国市场交付的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91.6%。

亲历者说——华晨宝马总裁戴鹤轩:老工业基地完备的生产体系、务实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宝马在中国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所在。沈阳已成为宝马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新车83万辆;落户沈阳20年来,累计生产宝马500万辆。

从沈阳驱车东行40分钟,便到抚顺。这里曾经是中国的“四大煤都”之一,共和国的功劳簿上镌刻着其巨大的历史贡献:累计产煤10亿吨。现在,这里的煤资源几近枯竭,正谋求经济转型,聚拢新的经济业态。

位于抚顺东南郊的精细化工产业园,集聚了2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新经济业态企业,其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制造相关企业近10家,覆盖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大行业板块,左邻右舍成为上下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百亿元。

亲历者说——抚顺东科公司总工程师徐仕睿:东科主攻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研发生产,已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实现专利成果转化20余亿元。我们搭上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车,发展势头很好。

(四)振兴突围中的人才方阵

伴随着站台轻快的提示音,“兴沈英才号”专列缓缓驶入沈阳站。今年5月的一天,来自北大、清华、浙大等知名高校和海外的1309位博士齐聚沈阳,经过深入洽谈,其中400多位博士“孔雀东北飞”。

这是辽宁大力度引进人才的一个场景。同时,辽宁的114所高校、1600余家科研机构的人才潜力也正被激发。

东北大学是国家级“双一流”大学,久负盛名,是东北的人才高地,也是很多学子实现理想的学术殿堂。

今年59岁的冯夏庭,在东北大学度过本硕博连读的学子生涯,毕业后赴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成长为国际岩石力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受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感召,2016年在他学术生涯鼎盛时期毅然回到母校,任副校长、校长,并当选院士,致力于打造保障国家资源能源战略安全的“国之重器”——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

亲历者说——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付俊:东大学子都有助力东北振兴的一腔热血。冯校长积极推动学校与一批高科技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培养未来智慧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近两年,我们组建了未来技术学院,打造“沈阳-东大前沿交叉创新港”,让东大真正成为东北振兴的人才蓄水池。

在辽宁大学这所省属“双一流”高校,“校长让贤”的故事成为人才引进的一段佳话。

2022年8月,学校从北京大学引进了经济学家余淼杰教授。余淼杰是全球经管类前1%高引论文经济学者,他的到来让时任辽大党委副书记、校长潘一山如获至宝。潘一山主动向省委组织部提出,将校长的位置让贤于余淼杰。3个月后,潘一山由辽大党委副书记接任书记,与校长余淼杰携手走上助力东北振兴的新征程。

亲历者说——辽宁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副处长李闯:潘书记高风亮节,余校长也没有辜负辽大师生的厚望,他们不仅引领学校应用经济学科迈上新的台阶,还引来了一批高端人才,其中,各学科领军人才30余人,国内外教授、博士244人。

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老牌工科院校,近些年来,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成果可圈可点。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两位既是学术“大咖”又是成果转化“大拿”的学科带头人。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理践身材不高,说话中气十足,一看就是不服输的“小老头”。他指着那些形似毛毛虫的机器人说:“它们是给深埋于地下的输油、输气管道做‘体检’的,我们研发的长输管道智能检测系统,打破了西方垄断,使检测费用大幅降低,只有国外标价的1/8。”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王德喜是个帅气的70后,他在干中学、学中干,由一个中专生成长为博士生导师,带着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百人科研团队,取得节能环保装备专利70多项。他说:“我们的成果大多成功进行了市场转化,在污染气体防治等方面形成了产业,年产值上亿元。”

亲历者说——沈阳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贾玉明:我们鼓励学科带头人以高科技企业领办者的双重身份创业,更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推出“黄金股”制度,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权属等一揽子问题。这一举措,已累计为各方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

结束辽宁的采访,调研组坐上高铁继续北上。窗外的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我们感到,这片热土上的创业激情正不断迸发。今日之辽宁,犹如这高铁,正自信地向前奔跑。

二、振兴进行时·吉林篇

吉林省在东北,居于承上启下之地,亦有得天独厚之利。

这里缘边近海、山水相间,良畴沃野、气候相宜,省会长春有“塞外春城”的美誉。优渥的自然禀赋、丰厚的生活积淀,成就了吉林人爽利敞亮的性格,心中有格局,做事不含糊,使吉林人广受赞誉。

正是因为有这股爽利劲儿,吉林人谈到自己的不足直言不讳:一城独大,主要产业集中在长春;一业独大,长期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一企独大,一汽在产业发展中“一骑绝尘”……

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方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吉林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吉林人民意气风发,提出振兴突围的务实之策——围绕汽车、农产品、冰雪与生态三大优势资源布局3个万亿级大产业,着力打造医疗健康、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若干千亿级规模产业,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过去5年,吉林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万亿、1.2万亿、1.3万亿三个台阶;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成绩亮眼。

(一)长子风采:不倦的奔跑者

谈吉林振兴,无论如何绕不开中国一汽。

曾几何时,满大街跑的都是外国品牌车。新时代为一汽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不断改进中,既有颜值气质又有内涵担当的红旗品牌,在中国的道路上越来越抢眼。

但一汽人并不就此满足。汽车本就是“追风”的行业,一汽要在新的赛道上超车突围。

在一汽科技创新基地,红旗新能源新款车格外吸睛:高能电池、高效电驱、智慧补能和智驾安全底盘,时尚大气、动感十足。今日的新红旗,又一次惊艳世界。

亲历者说——一汽研发总院代理副院长、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周时莹:当下,世界汽车业正处于转型期,一汽要通过创新创造实现突围。这几年,一汽重磅投入、潜心研发新能源车,建立了自己的智能网联技术架构,掌握了车辆“网络系统”和“控制大脑”等核心技术。今年上半年,红旗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282%。

高铁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催生了“特种兵式通勤”“特种兵式旅游”等生活新方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你们坐的高铁列车有40%出自中车长客股份公司。

走进中车长客动车组调试车间,数组即将出厂的列车像长龙一般静卧在轨道上等待检测。从最早的绿皮火车,到城市地铁,再到驰骋中国大地的高铁列车,中车长客始终是中国速度的弄潮儿,在轮轨关系、碰撞吸能、振动噪音等十几项基础研究上实现重大突破。中国高铁一直在提速。

亲历者说——中车长客高级工程师刘俊阳:在我国高铁发展进程中,北京冬奥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是个里程碑:仿生学“鹰隼”车头、自动驾驶+智能应急走行、北斗卫星导航+千兆以太网等,都是全新的技术应用。这次为杭州亚运会量身定制的动车组,不仅在绿色智能方面又进了一步,外观设计也更加用心。瞧,这线条、这色调,还有这些运动卡通,多漂亮啊!

(二)新亮点:创新花开香满园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同样是吉林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

在无际的蓝色海面上,在高高的群山之巅,在浩瀚的戈壁沙漠,长达百米的风力发电叶片正不倦旋转。但你知道吗?这些“巨人之臂”的强劲肌肉,源于吉林化纤集团的自主创新产品——大丝束碳纤维。

在吉林化纤碳化车间,长达400多米的生产线仿佛巨型蜘蛛正“吐丝纳线”:一束束提炼于石油中的白色原丝经过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等工序,被加工为俗称“新材料之王”的黑色碳丝,粗细只有头发丝的七八分之一,但抗拉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

亲历者说——吉林化纤“黄大年式研发团队”成员陈海军:我们是一家有60多年化纤生产经验的老牌国企,以前日子过得还不错,后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只能向创新要出路。成功研发碳纤维让我们绝处逢生,产品成为航天航空、高端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首选材料。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纤维、人造丝等生产基地,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10.3亿元。

在长春东北一隅,新建起一个制氢加氢一体化站,为6条线路的氢能大巴提供加氢服务。这个一体化站虽不起眼,但它是“氢动吉林”小荷的尖尖一角。

氢能源凭借其零污染、能量高、资源足、用途广等优点,成为世界能源“新贵”。正是看中其潜在的成长空间,吉林将其作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点睛之笔,提出构建“白城-长春-延边”氢能走廊,打造千亿级规模氢能产业。

目前,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吉林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正在组建,落地白城的洮南尧景电解水制氢项目和大安风光氢氨一体化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亲历者说——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邹晓新:吉林的风光电资源丰富,有研究力量和产业链基础,实施“氢动吉林”战略的条件较好。吉林大学在电解水制氢方面拥有多项成果,正积极推动落地转化。

高校科研机构是人才库,企业是创新创业的大平台,如何让这两家携手共进?吉林的做法是,政府搭一座桥,让科研人员与企业双向奔赴,产生1+1>2的效应。

今年2月,一则《关于开展吉林省企业“科创专员”申报工作的通知》引发热议,报名踊跃。很快,来自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42所高校科研机构的236名科技专家,成为省内一批科技企业的“科创专员”。

亲历者说——吉林省科技厅副厅长李道恒:“科创专员”入驻企业,在短期内能帮助企业解决研发攻关的紧迫问题,从长期看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第一批“科创专员”到岗后,带动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58个,转化科技成果151项,建立企业与高校联合创新平台16个。

(三)妙手绘成文旅新风景

在省委开调研座谈会,文旅厅副厅长金振林的发言满怀激情:“我们要用5年时间,打造万亿文旅大产业,使之成为吉林经济振兴的一大支柱!”

万亿文旅,底气从何而来?

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1.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近2000亿元。“吉林文旅大戏在下半年冰天雪地时,全年旅游收入可达5000亿元,5年内有望翻一番。”金振林说。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吉林文旅的一张闪亮名片。成立78年来,长影累计创作拍摄译制各类影片近4000部,见证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轫、进步、繁荣、变迁,用银幕故事伴随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

走进老厂区的长影旧址博物馆,犹如打开了时光通道,那些经典影片的光影音画,激活了人们久远的青春记忆。沉浸式展览,凭口碑出了圈。

亲历者说——长影集团董事长庄严:长影经历了一个艰难时期,现在又重焕生机。一方面,我们主动适应市场,推出一系列“长影出品”,长春“电影之都”风采犹在;另一方面,我们着力打造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世纪城等旅游新地标,让长影的红色基因成为吉林文旅品牌的特别亮色。

正值夏季,松花湖畔60万平方米山地草甸蔚为花海,一座座帐篷散落其间,游人悠闲而坐,享受着避暑游玩的惬意。这是“清爽吉林·22℃的夏天”的风景。

而吉林文旅另一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是,“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云海与雾凇环绕的松花湖滑雪场,拥有总长41公里的37条优质雪道,滑雪面积175公顷,足以容纳万人滑雪。每到雪季,世界各地滑雪专业运动员和爱好者们云集于此,酣畅飞驰在皑皑白雪之上。

亲历者说——吉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卫东:冰雪产业为吉林发展带来了巨大拉动力。吉林省有4地入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其中我们吉林市就有两家。上一个雪季,我们的松花湖、北大湖两个滑雪度假地共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3亿元。

从吉林市往东南,驱车3个多小时,我们来到白山市抚松县。这里原是国家木材采伐基地,全面禁采后,又经近十年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抚松逐渐恢复往日模样。同样还是靠山吃山,过去“吃”的是木材,今天“吃”的是风景。

抚松县露水河镇位于这片原始森林深处。这里是多个矿泉水高端品牌水源涵养地,数百年的红松、曲柳、椴树遮天蔽日。几年前,有驴友意外发现一大片宛如童话世界的白桦林,忍不住发到网上,引得《人世间》剧组来此取景。该剧爆火后,又吸引无数游人来此体验温情与浪漫。

亲历者说——白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由志强:从林场伐木到绿色发展,白山一直在探索转型发展之路。除文旅产业,人参、灵芝、蜂蜜等林下经济,也都为白山带来绿色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在这里得到生动诠释。

(四)倾情呵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一望无际的松嫩平原,两江冲积、风雨谐时,造就了这广袤的黑土地,“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

黑土地是大自然的丰厚赐予。每三四百年才能积淀1厘米厚的黑土,可见何其珍贵,因此有耕地中“大熊猫”的美誉。呵护好这方稀有的宝地,确保其绵延不竭、造福子孙,是吉林人民之责,也是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

8月初,四平市梨树县梨树镇,大片的苞米地里,穗穗个大粒满,仓箱可期。这里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产量高、品质好、口感清甜软糯。此时,正是鲜食玉米上市之际,乡村的直播达人们在田间地头架起设备,将新鲜玉米送往城市餐桌。

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是另一番景象。由于人们急于求粮、极限索取,黑土地“病”了,庄稼“瘦”了。在农业科研人员指导下,梨树县从梨树镇高家村一块225亩“破皮黄”发轫,用十几年时间探索出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秸秆覆盖、机械种植、轮替休耕、规模经营。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梨树县考察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亲历者说——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我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倍感振奋。现在,最大的变化是,大家的黑土地保护意识增强了、保护目标明确了,梨树模式已走向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达3280多万亩,粮食产量正向年产千亿斤迈进。这让大家体会到,只有土地“高兴”了,农民才有好收成。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吉林市永吉县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沛,位于世界“黄金水稻带”。过去这里阡陌纵横、耕地零碎,“黄金水稻带”产不出金子般的粮食。经过持续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这里已形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的现代化农田体系,广大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千年传统农耕方式,迈进了机械化、数字化农耕的崭新时代。

亲历者说——永吉县万昌镇镇长周洪亮: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智慧农业,既是水稻品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护黑土地永续发展的根本之计。咱们的村子陆续建设了田间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互联网+精准农业”模式。现在,干农业是个快乐的事业,种地是个幸福的职业。

居中的吉林,也是色彩绚烂的吉林。“红旗”招展,白山绵绵,绿意无限,金谷满地。朝气蓬勃的吉林,创业干事的热情如此高昂,振兴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三、振兴进行时·黑龙江篇

夜幕降临,哈尔滨华灯绽放,诗意和浪漫如约而至。

在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人们或漫步低语,或翩然舞动,或深情歌唱,尽情享受着这夏夜的美好;在别具风情的中央大街,古典范的建筑、文艺范的路灯、沧桑感的“面包石”路面、写实风的雕塑群,保留着老街余韵,摩肩接踵的游客吃着马迭尔冰棍儿,品咂着岁月的味道……

哈尔滨的夏夜之美,让我们感受到黑龙江人的可爱,时尚浪漫、“美商”很高;还有人说,黑龙江人“最东北”,身上带着豪气、虎气、英雄气。但英雄也有气短的时候,经济总量偏低,经济增速偏慢,人口呈下降之势,这是黑龙江的振兴之痛。

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方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黑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黑龙江人民鼓足干劲,向经济建设聚焦发力,打发展组合拳,提出农业振兴、产业振兴等“八个振兴”行动计划,打造数字经济、冰雪经济等“四个新引擎”,布局一批千亿产业群,守护好“绿色长城”,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GDP同比增长4.7%,增速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

(一)长子风采:永远挺直的脊梁

共和国之初,在“中国贫油论”甚嚣尘上之时,大庆这个特大油田的发现和开采,是一个世界奇迹;而连续60多年稳产高产、累计奉献原油突破25亿吨,则是另一个世界奇迹。

连续几十年的开采,大庆油田不得不直面储采失衡、开发难度增大、自然递减加快等世界性采油难题。从自喷采油到石头缝里“挤”油,高科技加持让今天的大庆油田仍保持着原油稳产3000万吨的世界级大油田水平。

亲历者说——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蕊:我们的工作就是和石头“较劲”,通过研发推广水驱、化学驱、气驱、微生物采油等多种驱油技术,提高石油采收率。现在,勘探已经发现,大庆的页岩油储量超过12亿吨,有这些技术和资源储备,大庆油田一定会成为一家“百年老店”。

前不久,央视纪录片《鹤舞长江》,让人们见识了白鹤滩水电站的非凡气势,也认识了哈电集团电机公司。该公司承担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全部8台机组研制任务,占发电机组总数的半壁江山。

大国工程催生了大国重器,我国大力发展水电水利事业,为这家装备制造企业迅速攀上世界巅峰创造了难得机遇。电机公司承担三峡70万千瓦水电机组研发任务,从与国外合作到甩掉“洋拐棍”独立研发,率先攻克了“水轮机高部分负荷压力脉动”这个世界性难题。2007年,电机公司又向水电行业技术“无人区”——百万千瓦机组发起挑战。历经15年艰难攻关,2021年6月,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白鹤滩水电站成功投产发电。

亲历者说——哈电集团首席专家、电机公司副总工程师覃大清:在哈电集团流行这么一句话:“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电机公司这个“大熔炉”锻造了一支刻苦钻研、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的科研铁军,我们信念坚定: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位于齐齐哈尔市的中国一重,被誉为“大国重器的锻造者”,中国一重人自称“超级铁匠”。

抡起万余吨“大锤”,把千余摄氏度高温的钢锭,锤打成各种形状、尺寸不一的产品,是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车间工人的日常工作。看上去还是“打铁”,但锻造领域的核心技术始终在快速发展演进,中国一重的万吨自由锻造、热连轧、冷连轧等技术始终是行业翘楚,为我国工业装备制造提供不可或缺的强大支撑。

亲历者说——大国工匠、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刘伯鸣:我们是“铁匠”,打铁就要自身硬,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是硬道理。这些年,我们团队先后攻克百余项重大产品锻造工艺难关,特别是完成三代核电31项超大、超难产品锻造任务,打破了核电关键锻件依赖进口的局面。

(二)新亮点:新的经济引擎蓄势待发

在培育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也是黑龙江的战略举措。

在哈尔滨新区,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崭新的楼宇、厂房比肩而立,一个个创新企业相继落地。

加强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东北振兴谋划的金点子。在新区率先亮相的深哈产业园,就是深圳、哈尔滨南北互动的落地之作。

“双城”合力共建产业园,要打造的不只是一个物理上的空间,而是要着力推动“深圳经验”转化为“哈尔滨实践”。产业园建设启动4年多来,一次次创造着“深哈速度”:两天一层楼、两年崛起一座产业新城。本着“能复制皆复制,宜创新即创新”的原则,产业园已累计“带土移植”深圳先进经验126项,累计注册企业602家。

亲历者说——哈尔滨同创普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我是哈尔滨人,先在宁波创业,公司研发的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已进入全球领先行列。两年前,我决定回哈投资建设龙江学子创业园。哈尔滨新区事无巨细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使我们得以全身心投入科技创新,今年年底即可投入量产,年产值预计超过20亿元。

“外引”和“内生”,是黑龙江省培育新经济产业的两大路径。在哈尔滨新区的哈工大卫星产业基地,聚集了一批专注于小卫星研制的青年才俊。作为百年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有航天第一校“尖兵”之誉,深耕卫星研制近30年,在小卫星和通信工程领域形成了特有优势。工大卫星就是由哈工大培育孵化出来的一家商业航天公司。

工大卫星一成立即表现抢眼,已成功将两颗卫星送上太空:“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4试验卫星和“龙江三号”通信试验卫星。公司拥有一支年轻的百人研发团队,具备通、导、遥卫星整星设计、批量化制造及在轨交付能力。眼下,公司正为百余颗商业卫星研制任务忙碌着。

亲历者说——工大卫星董事长陈健:我们推出的柔性化卫星平台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卫星研制过程中迭代速度慢、研制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瓶颈问题。未来,公司将加快实现巨型星座卫星制造产能,牵引带动卫星制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三)小兴安岭深处,“两山”理念正开枝散叶

盛夏时节,位于小兴安岭深处的伊春是个好去处。这里,“天然空调”24小时开启,“天然氧吧”全天候供应。

如今的伊春这般美好,得益于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和林区生态保护。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建设需要大量木材,大小兴安岭全面开发,一伐就是60多年。新时代,大小兴安岭走上停伐转型之路。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调研时曾关切地询问: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

循着这“林区三问”,我们走进伊春的青山绿水间,去寻觅最新答案。

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素有“森林生态博物馆”美誉,拥有小兴安岭保存最完整的植物群落。在炎炎夏日,伴着习习凉风,穿行在参天的红松、曲柳、云杉、枫桦之间,不时与松鼠、紫貂、苍鹭、鸳鸯邂逅,好不畅快!

亲历者说——伊春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讲解员毕海娇:我爷爷是喊着号子伐木的林业工人,父亲先是做机械化伐木工,停伐后变成护林员。对森林心怀感恩的林业人,打心底里赞同停伐。我们都深深体会到,守护这片森林,就是守护我们更美好的生活。

伊春是“红松故乡”,全世界的红松60%在中国,中国的红松半数以上在伊春。林区不伐木,林下找出路。培育红松果材兼用林,是当地向林下要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亲历者说——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林下经济种苗繁育基地负责人王立新:普通红松苗需育苗4年才可上山造林,我们运用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把育苗周期缩短至2年零2个月,成活率达95%以上,今年育苗将达590万株;天然红松至少需要40年才可结果,我们采取顶芽劈接的技术,对4年苗进行嫁接,10年便可结果,12年达到丰产,使松塔成为当地职工和百姓的“致富果”。我们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将从森林里取走的再还给森林。

距溪水国家森林公园不远,一座座风格别致的东北民居院落,菜香四溢,笑语不断。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调研时,曾走进退休工人刘养顺家,坐在小院木桌旁的长条凳上,与工友们唠家常、话发展。如今,这里已经变成溪水农家院一条街。

亲历者说——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退休工人刘养顺:我干了几十年伐木工,没想到如今吃上“生态饭”。现在,林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农家院由我们1家发展到近30家,家家生意红火。大家伙儿都说:“是总书记帮咱致了富,咱们心里永远念着这份情。”

(四)在黑土地上,感知“压舱石”的分量

龙江熟,天下足。到了北大荒,看到辽阔的黑土地上,那一眼望不到边、平展如绿毯的千万亩水稻正抽穗灌浆、丰收在望,方知何为“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全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2022年,北大荒粮食总产量451.3亿斤,占全省的29.1%。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助力龙江振兴,北大荒的角色都举足轻重。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北大荒的命脉所在。垦丰种业是北大荒垦区的唯一供种主体,2023年,垦丰供应垦区种子共计14.96万吨,占垦区三大作物播种面积的93.8%,基本实现全覆盖。

中国粮装上“中国芯”,经历了一个艰难而不凡的过程。垦丰种业水稻研究院的专家们,对此体会颇深。

亲历者说——垦丰种业首席育种专家、水稻研究院院长徐希德:水稻研究院组建10年了,先后培育出20多个优质水稻品种,特别是长粒香型“龙垦2021”,平均亩产1200-1300斤;我们的“垦川香”高端优质米,完全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大米相媲美,一箸米、满口香。

“要看北大荒,请到建三江。”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拥有耕地上千万亩,是北大荒这个现代农业航母编队的旗舰,也是现代大农业的样板。

万亩水稻,长在田里、管在网上。稻田之上,几乎看不到劳作的农民,只有无人机时而掠过。在七星农场的智慧农业农机中心,借助遥感卫星,鼠标一点,田间地头场景一览无余,土壤墒情、秧苗长势、病虫害迹象尽收眼底,智慧农业让沃野厚土给予更加丰厚的回报。

建三江的农业智慧不仅体现在数字化上,更体现在社会化服务上:通过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办法,把北大荒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模式复制到更广阔的农村,促进小农户深度融入现代化大农业。

建三江还把水稻种出“花”来。“神笔马良”绘出喜获丰收的巨型稻田画,观光小火车把游客带进万亩稻海,农文旅成为新风景;“认养一亩田,好米吃一年”,订制农业越来越火,北大荒的粮食让越来越多的人心心念念。

亲历者说——建三江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卫华: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已连续13年稳居全国第一,北大荒贡献了总产量的近三成。北大荒自身也实现了粮食总产量的19连丰。保证中国饭碗装中国粮,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北大荒人是有底气的。

“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调研组看到,一个沃野千里、风景如画的大美龙江,一个肩负粮食稳产保供重任的龙江,一个振兴突围中的龙江,正在走向诗与远方。

四、振兴六问:黑土地上的回响

东北如何突围、走出一条全面振兴之路,是调研贯穿始终的话题,相关专家学者、各领域有识之士提出很多真知灼见。我们梳理出“振兴六问”,回答见仁见智。

一问:能否走出“老工业基地转型难”的怪圈?有观点认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已进入“拐点”。

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采访中,有学者把东北与国外一些老工业基地相比较。比如,德国鲁尔、巴西圣保罗还在资源枯竭、传统产业委顿中苦苦脱困,而美国底特律、英国伯明翰已经宣布破产了……

专家们普遍认为,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东北资源条件好,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制度性优势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东北大学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表示,今年一季度东北三省GDP增速跑赢全国,吉林以8.2%位列全国第一,辽宁和黑龙江则是2014年以来的首次。这是三省全面发力、厚积薄发的结果。李凯说:“我由此判断,东北已经走出了最困难时期,在经济上实现了标志性转折。”

二问:能否实现三省携手并进?专家建议,加强协调联动,做到三省“一盘棋”。

采访中大家提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地区迅速形成发展优势,特别是在重工业领域大放异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央层面的统一谋划、统一调度,三省协调配合顺畅,大踏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万军认为,发挥东北的区位优势,三省的合作联动必不可少。希望中央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对东北三省各领域政策规划的对接协调,建议设立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支持跨省区重大项目建设。

吉林大学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昊表示,要把东北全面振兴这盘棋下活,就必须深化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东北地区同步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三问:能否实现振兴蹄疾步稳?专家呼吁,进一步发挥东北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的产业优势。

成功的元首外交为东北全面振兴带来了福音。去年12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今年3月,由华锦集团、沙特阿美、盘锦鑫诚共同出资、总投资837亿元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在辽宁盘锦开工建设。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魏枫表示,东北振兴一方面要激发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产业基础好,承接国家级装备制造、能源化工产业大项目的优势得天独厚,希望有关方面予以更多倾斜。

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梁謇表示,国家对东部地区综合实验区实施“双15%”税收优惠政策,在西部地区实施鼓励类产业减税政策,对地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北地区有7个自贸区片区、8个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3个国家级高新区,建议设立相关政策惠及区,赋予更多优惠政策,更好吸引创新创业企业落户东北。

四问:能否保持对外开放的良好势头?专家建言,把国家向北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一些。

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最亮眼的是进出口增长迅猛,整体增速高出全国2.4个百分点。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苏屹表示,向北开放、打开海路,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东北三省有多个口岸,但资源分散,要进一步完善对外进出口贸易布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借鉴我向东盟开放的经验,不断扩大朋友圈,一起走得更远更好。

五问:能否逆转人才外流的被动局面?专家表示,要多措并举形成聚才引智“强磁场”。

人才外流是调研中大家讨论较多的话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六普”到“七普”的十年间,东北三省共流失人口1100多万。辩证地看,这是国家发展活力旺盛、人们就业生活选择多元的体现,但人才流失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东北振兴发展。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教授姜健力、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马野驰等谈到,要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坚持外引、内育并举,构建东北人才高地。一是完善高端和紧缺人才津贴制度,注重招引顶尖科学家,打造人才第一方阵;二是挖掘东北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潜力,让更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科研人才、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激活本地人才“一池春水”。三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聚才引才作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推动东北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六问:能否克服“小富即安”的心态?各方共识:要以思想观念新突破,激发全面振兴新活力。

调研中不少同志谈到,优渥的自然禀赋、深厚的工业基础,是东北的发展优势,也容易伴生靠天收、躺着赢的“小富即安”心态。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表示,锻长板、补短板,首先要从思想观念入手。思想观念跟不上,优势潜力难发挥,发展的步伐踩不准;思想观念不转变,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的短板也难补齐。

辽宁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赵治山认为,打破“小富即安”的思维定式,重在完善制度性设计,鼓励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让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都有一股谋大局干大事、强国有我的劲头,一股创新为荣、苦干为乐的劲头,一股惟有奋斗不负青春、不负时代的劲头,形成黑土地上万马奔腾、争创一流的生动局面。

此次调研采访,我们遇上东北一个特别热的夏天。炽热的风掠过黑土地,与这片沃土上人们的火热情怀相映衬。

东北振兴,一部奏响了20年的交响曲,已然进入了新时代的全新乐章。那千回百折中的荡气回肠,那笃定前行中的雄浑壮阔,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永波与记者交流时感叹:“大东北终于支棱起来了!”这无意间的一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当下东北全面振兴的模样。

离开东北,我们仍在心底不断回望那片热土。白山黑水间,工业长子的不倦身影,产业园创新创业的火热场景,风吹稻浪预示的丰收景象,大秧歌中流淌的欢乐与祥和……这一幕幕时常浮现在记者眼前。

东北全面振兴,一条闯关夺隘的突围之路;

东北全面振兴,一段风光无限的创业旅程;

东北全面振兴,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之卷。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已经在路上。(作者:本报调研组,调研组成员:赵建国、陈劲松、章正、姚亚奇、刘平安、刘勇、吴琳、任爽、赵洪波、张士英)

来源:光明日报

生肖兔:诸事不顺?财运不佳?五个方法让你快速远离不吉!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生活中总会有起伏,有时我们会经历糟糕的时期,但关键是如何面对并克服这些挑战。针对生肖兔的朋友们,若感到诸事不顺、财运低迷,不妨尝试以下五个方法,为自己打开新的机遇之门,收获幸福与成功的果实。记住,逆境是成长的机遇,只要我们有信心,持之以恒,就能走出困境,远离不顺的阴影。一起来看看这五个方法吧!

一、打扫家里,营造良好的氛围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一个舒适整洁的家环境对于改变不顺利的运势至关重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净整洁,摆放一些鲜花或绿植,让空气流通,为自己创造一个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这样做不仅能净化身心,也能带来积极的能量,为未来的机遇铺就道路。

二、多和朋友社交,拓展人脉

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基石之一。与朋友们多进行交流和聚会,参加社交活动,拓展人脉圈子。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进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的商机和合作伙伴,从而改变财运低迷的局面。

三、多笑笑少抱怨,保持积极心态

笑容是人们最美丽的装饰,也是化解压力和困境的良药。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抱怨。笑容能够传递快乐和自信,吸引正能量,从而改变自己的运势。同时,乐观的心态也会使你更加开放和乐于尝试新的事物,为自己创造更多机遇。

四、改变个人形象,焕发自信光彩

外在形象对于自信心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审视自己的形象是否需要改变,可以从换一个发型、更新衣着、注重仪表修养等方面入手。改变个人形象,让自己焕发自信光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自信的形象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和机会,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功。

五、静心学习,提升自我实力

知识是财富和力量的源泉。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静下心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参加培训班、读书、学习专业知识等,让自己成为更加全面和有竞争力的人。通过持续学习,你将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并能够更好地把握机遇,改变财运低迷的现状。

生肖兔的朋友们,当遇到诸事不顺、财运低迷时,不必气馁和沮丧。通过打扫家里、多社交、保持积极心态、改变个人形象以及静心学习提升自身,你将逐渐摆脱困境,走上成功的道路。记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你勇敢追求,持之以恒,幸福与成功必将属于你!

结语

在文章的结尾,我们分享了五个方法,帮助生肖兔们快速远离不顺和不佳的境遇。这些方法将为你们带来更多的好运和财富!但是,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非常期待听到你们的反馈和建议。

如果你是生肖兔,并且正在尝试这些方法,不妨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你的经验和成果。你的故事将为其他人提供启示和鼓舞,也能够促进我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同时,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或者喜欢其中的建议,真诚地邀请你给予点赞和转发。你的每一个点赞和转发都是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也能够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的信息。

让我们共同远离不顺和不佳,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记得留下你的评论、关注、点赞和转发,让我们一起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和成功!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的阅读和关注。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们,让你们摆脱困境,走向成功的道路。期待听到你们的声音,一起迈向更好的明天!

10月15日起,校外补课被正式列入违法,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加剧

#又是一年开学季#

#学生数十个电话举报学校假期补课#

我刚刚阅读了教育部最近颁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深刻感受到其以坚决果断的方式将校外补课从“违规”转变为“违法”,这标志着校外补课已经成为一种被法律严令禁止的行为。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参与违规补课的教师逐渐退出舞台,学科类培训的教育机构也日趋减少。随着《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的落地实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的目标也将得以实现。

然而,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部分家长对新政策欢欣鼓舞的同时,另一部分家长可能因此产生焦虑:中考之后有五成的学生进入高中,另外五成的学生则进入技校或选择其他道路,补课之路被切断,“弯道超车”的机会也因此消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教育焦虑该如何缓解呢?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一个朋友的独特建议:如果家长和补习班的老师假结婚,那么成为“后爸”或“后妈”的补习班老师是否就能合情合理地为其“亲生”孩子辅导功课呢?这样,补课就变成了家长们合情合法又合理的“辅导”,而补课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夫妻”间的免费馈赠。唉,为了让孩子接受补课,这一届网友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发挥出洪荒之力。

然而,且不说这种主意是否会弄巧成拙或假戏真做,单就辅导班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而言,他们未必就能独自辅导一个学生的所有科目。一个擅长辅导数学的老师,可能在语文和英语方面能力平平;而英语辅导出色的老师,可能数学又是他的一个短板。

同时嫁给多个辅导班男教师的女家长,或同时娶了多名辅导班女教师的男家长,这不仅法律不允许,也是道德伦理所不能容忍的。至于有网友提出的“让爸爸娶英语老师,妈妈嫁数学老师,语文老师留给爷爷奶奶去搞定”的说法,更是乱套了!

婚姻是神圣的,补课也不是万能的。对于那些家中有个成绩一般的孩子,家长们想要缓解焦虑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调整心态:既然大家都补不了课,那就让孩子在学校期间认真学习,用鼓励的方式为他们“鸡娃”,让孩子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力求做到“勤能补拙”,孩子能学多少算多少,多学我幸,少学我命。

再者,家长们可以陪孩子一起学习相关知识,当自己学会之后再教孩子这样就可以省掉一大笔的补课费,亲子关系也变得更和谐了要。

当然,对于这种问题,我们不能只从表面上看,还要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在教育资源不均等的情况下,家长和学生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有些家长和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补课则成为了一种争取更多机会的方式。然而,过度的补课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仅经济上压力巨大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政府、学校、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努力。

(撰稿:谭君婷)

八字日柱决定人一生的命运

甲戌日生:口快舌伶,身闲心不空,少年贫民,中年奔波,略有权职,心机谋略,多学少成,小有名声;晚景福禄延年,自珍自爱益寿;助人惹怨,妒嫉常伴随而来。女人旺夫,勤俭兴家。

青龙献艺日。临养,坐偏财,正官与伤官。

一世荣华走他乡,千般艺技样样强。

官星印星来捧上,风流多情歌舞场。

子月,书海成名。丑、未月,相刑灾,多病。寅月贵,工作好,对妻不利。申、酉月,大富。巳月名利两全。午月,富而贵。辰月,僧道清高。亥月,艺人,功名不遂。戌月,背禄逐马,鸡鸭同鸣。甲临戌,财库,富贵双全日。

甲戌得库通根身旺,坐下偏财正官、伤官,主人刚强正直,光明正大,为官清廉,但性格过于直爽,易得罪人,难免受到打击、排挤。

甲戌日出生的人性格与命运解析

甲木日元坐支戌土。戌为甲木偏财。这样,我们既可断定日主和父亲的关系密切,也可断定日主会常常不买父亲的帐。戌中尚有辛金、丁火。这样,我们还可以推断,日主出生的那天晚上,很有可能是星光满天的深秋景象。戌中辛金对甲木根气有损。因此,甲戌日出生的人,一生都要防神经受损。或者因迁徙而肝胆,四肢受灾及肠胃疾病。从五行十二宫看,甲木临戌为养地。也就是甲木经过了春天的生发,夏天的外泄,现正处于收敛回归之季。也就是《穷通宝鉴》所说的“惟敛”时期,若将此用现代汉语表示,则可用“韬光养晦”。因为戌中辛金毕竟是甲木的正气官星。辛金制甲木有情。由第4点,我们自然可以推出,甲戌日出生的男性,所娶到的妻子,多具土性,而这土得丁火正印生扶,辛金伤官耗泄。如此,既可以断定甲木日主和自己的妻子、女儿关系密切,也可以断定甲木日主能在为人处事上得妻子的规劝、约束。

甲戌日出生的女性,所得到的丈夫必然具有保守传统的正义感。和丈夫的关系密切。而且我们甚至还可以推出,日主的丈夫是经人介绍认识而结婚的,若是自己直接认识结婚的,往往还很难白头。更因为戌为火库,因此,若整个命局的干支组合特别,甲戌日出生的女性,就容易倒贴男人,甚至养小白脸。甲戌日出生的人,无论男女,都擅于储蓄财物,为人朴实,不张扬。不喜欢好高骛远。但是,却要求做任何事,都要做得圆满。无论男女,都有兄弟姐妹为人养子者(或拜干爹干妈)。

甲戌日出生的人,在龙年龙月,要注意预防头痛、胃病、小便清冷,消渴,胸胁腹痛,左臂、右腿寒病。

甲戌日生:口快舌伶,身闲心不空,少年贫民,中年奔波,略有权职,心机谋略,多学少成,小有名声;晚景福禄延年,自珍自爱益寿;助人惹怨,妒嫉常伴随而来。女人旺夫,勤俭兴家。

青龙献艺日。临养,坐偏财,正官与伤官。一世荣华走他乡,千般艺技样样强。官星印星来捧上,风流多情歌舞场。

子月,书海成名。丑、未月,相刑灾,多病。寅月贵,工作好,对妻不利。申、酉月,大富。巳月名利两全。午月,富而贵。辰月,僧道清高。亥月,艺人,功名不遂。戌月,背禄逐马,鸡鸭同鸣。甲临戌,财库,富贵双全日。

甲戌得库通根身旺,坐下偏财、正官、伤官,主人刚强正直,光明正大,为官清廉,但性格过于直爽,易得罪人,难免受到打击、排挤。

乙丑牛五行属金【海内之牛】 为人慷慨,喜爱春风,见事多学少成,幼灾父母重拜,九流中人,夫妻无刑,儿女不孤,六亲少靠,女人贤良,纯和之命。换句话说乙丑年生的是海内之牛。这是一出生年份推算人的命运方法。

八字推命中的海内之牛是什么

海内之牛

乙天干配丑地支为乙丑年称为海内之牛。

海内之牛的出生命运

海内之牛的人缘一般非常的好,在一生的运势上是:早年荣禄,中年平稳,晚年享福。为人慷慨,见识渊博而且少年成就高,孝敬父母,喜欢独立的去完成事情不需要他人的帮助,意志果断、坚定、坚毅,目标力极强,广交善缘,有组织能力,但是爱计较,刻薄尖酸,喜欢自我为中心办事。

春天出生的金牛,性格上没有其他人那么坚强,在幼年的时候需要其他人的帮助,要不然容易因为意外而受到损伤,取名上需要以火、土。这样才能够让金牛坚硬起来。

夏天出生的金牛,是四时中体质最弱的以为,盛大的水对夏天的金是吉祥的,但火多了却不好。遇到金来扶持,就会使它更坚精,强壮。遇到木那就是助鬼伤身。土太厚就会埋没金的光辉,土薄些对金才有益。

秋天出生的金牛,正是得势的时候。火来修炼金,逐能成为钟鼎般的好大材,土又来滋养它生长,反而会使之带有顽浊之气;遇到水就精神愈加秀丽;遇到木就正好雕琢斧削以施威。这时得到金来相助就变得更坚强,只是要注意太过刚强就会容易折断。

冬天出生的金牛:形体寒凉品性冷癖。木如果太多就难以施展斧凿之功;水太盛就不免有使之沉没的祸患。

陈昌文:人必须要有见识,见识才能决定你能走多远。

他父亲多次发现他女儿不平凡,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阶层也有不同的人。不同的阶层,思维方式也不同。穷人与穷人之间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对于那些拥有数百万、数千万财富的人来说,他们根本不会理会那些穷人。我们之间有共同语言,你也喜欢听我讲这些事情,但穷人不喜欢听我讲这些事情。当然,有些穷人明白了这些道理后会变得富有,他们会听我讲这些事情。我去给我的亲戚们讲这些事情,但他们都很反对,父母也很反对,他们觉得我很胆大妄为。他们认为我是在自寻死路,简直是狂妄的不得了。他们认为我要大闹天宫了,但我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佛祖刚出生时,据记载,他走了一个莲花步,然后用手指着天和地说了一句话:“天下唯牛耳。”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我宁愿相信它是真的。因为我相信那些成功的人一定有不同寻常的地方。例如,我曾经在公司工作,干了几天就辞职了,干了十几天就辞职了,一年时间里我换了几十个工作。这种事情只有那些有见识的人才能做到。对于那些比较贫穷的人,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去经历不同的公司,交朋友,了解公司的运作和赚钱方式。这样的收获一年比很多人几辈子都要多。很多人一辈子只在一家公司工作过,有些人甚至只换了两次工作。他们的见识比我少,所以他们不能和我相比。马云之所以能做淘宝,是因为他在美国看到了互联网。李彦宏能做百度,是因为他在美国看到了搜索引擎。他们的见识比我们普通人多,所以他们成功了。我为什么要自己当老板?因为我见识到了当老板的好处,当老板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我为什么要做一些暴力项目?我为什么不愿意赚几十块钱或几百块钱?我为什么不愿意赚小钱?我为什么要赚小钱?我为什么不愿意赚小钱?我为什么要赚小钱?我为什么要赚小钱?我为什么要赚小钱?我为什么要赚小钱?我为什么要赚小钱?我为什么要赚小钱?我为什么要赚小钱?我为什么要赚小钱?当他有经验时,比如说我知道有做小额贷款的,一百万放出去办一下卡,然后帮银行完成了手续,然后向货贷的人索取百分之二到三的提成,轻轻松松就能赚到三万块。每天都有开单,每天都能赚到三五万。如果你想学习更多,可以参加读书会,费用为三百九十八元,高级培训的费用为九千九元。

复读十五次,高考还值得我们如此疯狂吗?

偶然看到一条消息,唐尚珺决定回去复读,再战一年。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是谁,这哥们已经参加了十五次高考了,今年还准备再考第十六次。

放到三十年前,高考个七次八次,大家都不会觉得惊讶。像央视的主持人里,有不少就复读过好几次。马云也复读过三次。这在当年实在太正常了,那时候大学文凭稀缺,读了大学就是比别人高一个头,毕业包分配。就算不分配,也到处抢着要。

当时读大学意味着切切实实的阶层上升,意味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路。这是学生们愿意赌上三四年青春,疯狂去搏的原因。放到古代,晋升的幅度更离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大把人愿意花几十年时间去考科举,考到像范进一样脑袋瓜子坏掉为止。

但这样的原因,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现在考大学其实已经不难,大学文凭也不稀缺。读大学就是多一块敲门砖而已,毕业后照样得跟人家拿木棍、拿菜刀、拿冲锋枪的去竞争。手上有块板砖确实比啥都没有要好很多,但已经没有人为你许诺和保证什么了。

所以像唐尚珺这样疯狂复读下去的人是很罕见的,他们的最大的收益其实已经不是大学本身了,考了十五年,毕业即中年,和年轻的小鲜肉比能有啥竞争力?他们最大的收益是变成了网红,有机会借助知名度来赚钱。这也算是另类的物以稀为贵了。

唐尚珺一开始参加高考的时候成绩不太好,考了四五年后终于慢慢开窍了,已经可以上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厦门大学这样的名校。不过他全部都给拒了,此时他剑走偏锋,立下旗帜要考清华,非清华不读。

遗憾的是,后面再试了十几把之后,成绩确实上不来。虽然最终没能上清华,但凭这十几年异乎寻常的坚持,当网红的资质是够了,是时候兑现收益,找个大学老老实实去读了。他报了几个师范院校,但万万想不到疫情几年后,大家一股脑都跑去报师范,结果竟把他给挤落榜了。万般无奈,只好再战一年。

我相信这真会是他的最后一次高考了。

很少有人会像他一样疯狂地高考十五次,但以考个好大学为目标,疯狂鸡娃的家长却很多。

首先说明一下啊,我并没有说鸡娃是坏事,这完全是个人选择。只不过,如果鸡娃的目标是让孩子当个考霸,上牛逼的大学,客观上相应的回报率已经下降了好多。以前上大学拿到的是块金砖,现在就算上很好的学校,也不过是多块板砖而已。

既然只是一块板砖,那就不应该让孩子为它投入全部的资源。也许我们还应该让孩子学会跑快点;让孩子抗打击能力更强一点;让孩子胆子更大一点;让孩子思路更开阔一点,万一板砖不好使我们就换个别的方法,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高考是个好制度,高考给大家一次相比公平的筛选机会,每一个条件许可的孩子,都应该努力去玩好这个游戏。但高考并不解决所有问题,高考无法引导孩子去磨练今后人生所需要的全部品质和能力。

所以我挺支持国家限制补习班的,孩子们在学习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本身已经有点超过高考的价值了。大家再疯狂地往补习班堆资源,从整体上不会再产生更多的价值,只不过是累死孩子,拖垮许多家庭而已。

韩国已经给我们示范了那是一条没意思的死胡同了,我们没必要再往上撞。

我们要鸡娃,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敦促他进步,但不应该把全部目标和精力放在考试成绩上。双减和限制补习班,不就是给大家留一点实施质素教育的空间,不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去增长其他一些重要的能力,并适当多一点放松休息吗?

几个月前,我家大宝幼儿园毕业时,幼儿园请了一位华师大退休的老教授,给我们讲幼小衔接的问题。老教授有很多新想法,她觉得人工智能进化这么快,未来孩子学习的方法肯定跟以前有巨大的不同。

她建议我们多引导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多思考规则,变成会学习的人,不要让他们把全部精力用于接受知识。因为堆知识的话,拼死拼活都拼不过人家机器狗,人类以后要混下去,还得靠自己的绝活。

她甚至认为没必要为孩子上大学的事着急,因为人口减少了,今后人人都能上大学,说不定大学要求着你去上呢。

我觉得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