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香的图解图(香的图解)

香的图解图(香的图解)

烧香祈福时,为何一定要烧三根香?每根分别代表什么?

近些年,因为教育、文化冲击以及思想观念变化等原因,烧香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很多年轻人甚至认为烧香是封建迷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虽说烧香祈福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也并不会真的能带来好运,但直接将其认定为封建迷信加以抵制,也有些矫枉过正。

现在人们不管是去寺庙道观上香,还是在家祭祖上香,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为了表达一下尊敬,求个心安,并不是真的要搞封建迷信。

虽说只是为了求个心安,但香也不能随便烧,还是有一些规矩的。

其中最首要的规矩,就是烧香一定要烧三根香,或者是三的倍数。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有疑问了,为何烧香的时候一定要点三根?每根分别代表什么?这其中的传统文化,我们不得不知。

含义众多的“三炷香”

其实在国外,佛教是不烧三炷香的,而在中国之所以烧三炷香,是受中国传统阴阳学说的影响。

在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阴阳学说中,奇为阳,偶为阴,中国人喜阳不喜阴,因此祭祖敬神都喜欢用奇数。

而在奇数里,三这个数字代表着无限,如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中国人便选择了三。

当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这个观念已经传承了千年,因此佛教烧香也就自然采用了三炷香的规矩。

至于道教,其理论本就脱胎于中国传统阴阳学说,当然也要采用三炷香的规矩了。

只不过在佛教、道教和传统习俗中,三炷香有着不同的解释。

在佛教理论中,三炷香分别叫做戒香、定香、慧香,代表着佛教的三种修行方法:修戒、修定和修慧。

所谓的修戒,对应的是佛教三害中的贪。

意思就是要戒掉人性中的贪欲、自私等,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遵从佛法的指引,不让自己放任自流,被钱权色所迷惑。

所谓的修定,对应的是佛教三害中的嗔。

意思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红尘中保持定力,不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念头所驱使,去和喧嚣的尘世对抗,获得内心的平静,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的方向、摆脱迷惑和茫然。

而所谓的修慧,对应的自然就是佛教三害中的痴。

其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在修戒、修定的基础之上去努力学习和思考,努力积累、沉淀出自己的智慧,使自己的灵魂得到洗礼。

正所谓“静能生慧”,一个没有主见、欲念横流的人是不会拥有真正智慧的。

除了戒、定、慧,佛教中烧三根香还代表供养的佛、法、僧。

第一根插在中间,代表“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根香插在右边,代表“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根香插在左侧,供养的就是僧,代表“净而不染”。

而在道教中,“三”这个数字代表着万事万物,即所谓的三生万物。

因此,道教的三炷香其实代表的就是对天地万物的敬重。

同时,道教的三炷香也代表着敬三清。

三清就是道教的三位圣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理论认为,伴随着青烟袅袅上升,人们的心愿也会随之升腾到九天之上,来到三清道尊身边聆听教诲。

此外,在道教理论中修持“三炷香”也有荡除“三业”的意思。

道教理论认为,做人要修持“三香”——即心香、身香、口香。

所谓的“心香”是指心地善良,心存善念,不生邪念和恶念,故无“心业”;

“身香”则是指做人要身正品端,纯朴善良,不做恶事和亏心事,身正而不邪,故无“身业”;

“口香”则是指积累口德,不出口伤人,不口出狂言、脏话等,口净而不脏,故无“口业”。

因为都是脱胎于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所以在烧三炷香的规矩上,道教和佛教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那就是都要将第一根香插在中间,第二根插在右侧、第三根插在左侧,顺序不可以打乱,也不可以出错。

而不同的地方在于,道教不仅可以烧三炷香,还可以烧三的倍数,比如六根、九根都是可以的。

此外,道教烧香不可以出现明火,即使出现明火,也不可以用嘴吹灭。

因为道教认为凡人用嘴吹出来的是浊气,用浊气吹灭香的明火是对神明的“不敬”。

除了佛道两教之外,在民俗中同样有烧三炷香的规矩。

民俗中的三炷香,一般代表着天、地、人。

中国人要想做成什么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此为了兼顾天、地、人,所以在烧香祭拜、祈福的时候都要烧三炷。

不过在有的地方,人们以三根香为一炷香,三炷香就是九根香。

如果是代表全家去祭拜祖先的话,一般都烧三炷也就是九根香,三根代表父辈,三根代表自己,三根代表儿孙。

如果祭拜人是单身,而且只是去祭拜父辈,那么点一炷香,也就是三根香就行。

传承五千年的烧香

烧三炷香虽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其实在一开始,没有三炷香的规矩。

烧香活动堪称是中国传承最为悠久的文化活动了,广义上的烧香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炎帝时代,距今已经超过了五千年。

所以,烧香其实既不起源于佛教,也不起源于道教,而是起源于中国原始的“祖先崇拜”,只不过后来被佛道两教发扬光大。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活着都成问题,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去想精神方面的事情了。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再需要整天为活着担忧,有了空闲时间,便开始有了精神方面的思考。

唯物主义哲学说过,物质决定意识,因此引发人们思考的便是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界的动植物们。

这些自然现象、动植物与人类的想象力一结合,人类最早的“图腾崇拜”就诞生了。

等到了五六千年前,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阶级社会开始出现,一些部落首领、伟大人物因为带领人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比如战胜了自然灾害或者打败了别的部落等,而受到人们的崇敬。

人们对于图腾的崇拜也逐渐转移到这些伟大人物身上,于是祖先崇拜就诞生了。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自然就是传说中的黄帝、炎帝、伏羲等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很多花花草草不仅可以用来填饱肚子,还能够治疗疾病,愉悦身心,驱虫避害。

于是人们便开始收集研究它们,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神农尝百草。

此后,一些人逐渐开始将带有特殊香气,闻知能够愉悦身心,驱虫避害的花花草草用于祭祀祖先,以希望这些花花草草能够为祖先“驱疫避秽”,保佑家族平安顺遂。

再后来,人们发现很多用于祭祀的花草通过晾干焚烧的方法。

不仅香气更加浓郁、持久,而且还可以解决花草生长季节的问题,随后都能够保证祭祀的需求,于是最早期的“香”便出现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香”,还不是像现在用的一根一根的圆柱形香棒,而是植物晾干后的粉末或者枝叶,最常见的香就是香蒿等天然“香料”。

根据《诗经》的记载,周文王时期人们经常“升烟以祭天”了。

焚烧的就是各种带有香气的植物,不过当时还不叫做烧香,而是称作“禋祀”。

此时虽然没有“三炷香”的说法,但根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焚香是"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意思就是人们焚香祭拜的主要是天神、人鬼和地只这三类,所以当时就已经有“三”这个规矩了。

这个时期,烧香仍主要用于祭天以及祭祀一些伟大的先祖,和宗教活动没有什么关联,而且普通老百姓也没有权利烧香。

不过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普通老百姓也烧不起。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求长生,不仅大规模招揽方士炼制丹药,还大肆开展烧香敬神活动。

只要能够和长生沾上边的神,别管大小,都要敬上一炉香。

这样一来,就彻底打破了过去烧香只是用来祭天和祭祀伟大祖先的传统。

而且,汉武帝不仅自己组织人大规模烧香敬神,而且要求手下的人烧香敬神为自己祈福。

此外,汉武帝为了更好地“金屋藏娇”,设置“椒房之宠”,还将香料用于房屋的装修上,并在屋内焚香,以营造更舒适的氛围感。

这一行为,也就打破了焚香用于祭祀的规定。

汉武帝的一系列操作,让香开始逐渐走入个人的家中。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香文化肇始于汉代。

宋代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便考证认为“焚香始于汉”。

根据经济学原理,需求决定了供给。

在汉武帝的带动下,汉代香事繁盛,人们对于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用途和样式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各种各样的香和焚香的用具也开始出现,香产业逐渐形成。

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的香炉,便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古墓出土的青铜博山炉。

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三炷香规矩的形成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传播开来,同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逐渐摆脱原始状态,发展成为真正的宗教。

两个宗教虽然在理念、教义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崇尚烧香。

在佛教理论中,香不仅仅是供品,同时还有很多象征和寓意。在很多佛教经典中,香常常和修行者持戒之德相联系。

例如在《首楞严三昧经》中,就用“香光庄严”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来功德庄严。

此外,在佛教世界的无量诸佛净土中,也有以香著称的是“众香国”、“香水海”等。

而在道教理论中,香更是神仙“神格”的标志。

香闻达十方无极世界,灵通三界,不仅是通真达灵的信物,而且往往作为神仙贵人降临、凡人升仙的先兆,因此道教修行敬神都必焚香。

不过在东汉时期,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统治者态度不明确等各种原因,佛教和道教流行程度尚不广泛,因此烧香活动影响范围仍然较小。

而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在黄巾起义的影响和张鲁政权的大力推动下,道教中的“五斗米教”开始在中国北方大规模传播开来。

到了西晋时期,著名的道家天师葛洪通过对道教进行改造,不仅使道教开始脱离原始宗教的状态,更让道教逐渐被统治阶层所接受。

到了南北朝时期,佛道两教均迎来了大发展。

道教在陶弘景、寇谦之等人的努力下,吸收了儒学和佛教的理论,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和教规,走向成熟。

在南北朝时期,道教虽然整体发展较为曲折,兴盛不如佛教。

但在北魏时期得到了拓跋氏的接受,不仅北魏宰相崔浩尊寇谦之为师,而且著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更是一度欲将道教尊为国教。

至于佛教,在南北朝时期更是兴盛至极,特别是在南朝,佛寺几乎无处不在,从杜牧的名篇“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

当时佛教在南朝的流行程度,甚至一度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

虽然中间遭遇了拓跋焘灭佛的劫难,但最终也没有阻挡佛教的大规模传播。

得益于佛道两教的大发展,烧香活动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了。

不过受限于制香技术不足及原材料较少等原因,此时的香料价格仍然较贵。

加上后来佛教再次遭遇北周武帝灭佛的影响,因此南北朝时期烧香活动仍主要流行于贵族和一些富商、士大夫之间。

直到隋唐时期,人们发现两广、海南地区同样能够出产香料,不仅香气不输西域进口的香,而且采集、运输成本更低。

于是,价格更低的“南香”逐渐取代了昂贵的“西香”,成为了主要的香品。

伴随着香品价格的降低,以及佛道两教的重新兴起,烧香活动开始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一项普遍的活动。

到了宋朝时期,伴随着儒释道三教融合,原本反对烧香的儒教也开始接受烧香的习俗,众多读书人开始加入烧香的行列。

有些人形成了不点香不读书的习惯,烧香文化自此达到了顶峰,普及全国。

烧香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也促进了制香产业的大发展,现在人们常见的圆柱形的签香开始出现,并获得了佛、道两教的青睐。

在佛、道两教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下,“三炷香”的观念开始形成,并逐渐形成规矩。

按照现代唯物主义的观点,烧香活动并不能给烧香人带来好运,除了促进香产业发展,增加香味、驱虫之外,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烧香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景,也算是一种抚慰人心的好办法。

因此只要不沉迷于烧香,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烧香上,也没必要对烧香抱有敌意。

最全的烧香图解

最全的烧香图解

一、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二、

善良香:常常诵经文,感受佛之善。不受三途苦,常行十善道。

忍耐香:忍辱波罗蜜,坚忍求正觉。时刻要警惕,莫逆众生心。

增功香:修道勤精进,一心专念佛,净业修三福,积功才累德。

刀兵香:娑婆本来苦,贪嗔痴横行。三日刀兵起,一心念观音。

增福香:斋戒得清净,六度菩萨行,修持如佛教,福慧即临门。

出行香:见人人总好,看事事皆圆。恒顺众生者,菩萨护行人。

抽丁香:一念恶因起,地狱已标名。药师佛前忏,还令得清净。

冰雹香:众生众业感,非时风雨雹。天灾时发难,念佛得消除。

催路香:有事急切催,起程心不怖。观音有灵感,念念平安路。

止行香:有恶行快止,有善行快行。三途恶道果,全由你心成。

出尘香:身在尘中坐,心恒住清凉。尘劳本来苦,念佛开心光。

天地香:礼念天中天,赞扬地藏愿。是否发大心,警惕魔捣乱。

长生香:寿相是非相,布施无住相。学佛出三界,是为长生相。

归家香:有人回家乡,离去时迷忘。回家知家好,飘泊梦一场。

消灾香:无始劫罪恶,念佛得消除。深信因果者,修持转罪业。

平安香:诸佛常护念,平安又吉祥。众善当奉行,精进坐道场。

增财香:十日进财兆,布施得福报。佛门如法求,求财财就到。

催丹香:信愿常念佛。感应佛菩萨。圆成菩提果,道人练成丹。

成材香:学佛成材喜,亲朋沾法益。劝人都念佛,共往极乐去。

公正香:待人公,做事正。分外莫做,本分行事。

凶信香:福祸唯人招,前因有后果。一声阿弥陀,灭罪十亿劫。

明心香:心性从不灭,唯在净与污。因果轮回法,心明不拔无。

疾病香:有疾临身上,宿业内外感。念佛超度之。敦伦尽本分

施舍香:不住相布施,布施一切人。舍一得万报,上报四重恩。

催供香:礼拜要真诚,供养如礼供。行普贤十愿,是则为真供。

救苦香:施人食与药,放生修福德。燃灯并造幡,当学药师佛。

增寿香:信行普贤行,渴仰求菩提。善得胜寿命,果报无人及。

亲友香:亲朋好友来,喜笑又颜开。不随俗务转,尽分不挂怀。

超生香:超脱生命事,唯有学佛道。此刻不精进,惹得愚人笑。

敬师香:师父教导我,永脱生死门。做人不忘本,常念报师恩。

二十四香谱图

七十二香谱图

烧香的讲究

如何敬佛,许多细节上都有讲究的。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是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

烧香时,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祈福还有一个仪式叫\"开光\",当然是由得道高僧来主持最好。平时开光的东西置于家中,须得初一十五净手焚香,否则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开普光,则不同,开光的物件可随身携带。供开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

把开光的物品和写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记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写)的纸用红纸或红锦囊包好,递上随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数字相关),请大师帮忙开光。言语需恭敬,否则冒犯了大师,不给你开光。

开光的过程是把所有的开光物件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赋于灵气与法力,可以带在身边保佑你了。

烧香烧三根,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

每逢重大的传统节日,总要点香祭拜,向祖宗们寻求保佑,可你们有没有发现,烧香时, 家里的长辈总要求烧三根,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和佛教有很大的关系。很早以前,佛教就在中国扎根,影响比较大,烧香一开始是人们尊敬佛陀的一种方式 ,久而久之就流传了下来。

每逢佳节 ,人们也会按惯例烧三支香 ,这三支香分别代表供养了佛、法、僧。烧香的时候,第一根插在香台的最中间,第二根插右边,第三根插左边。

寓意为燃烧自身,普照四方,提醒佛门弟子要无私奉献。

点三根香,表达了烧香者的祈求和愿望,祈求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好运和智慧 。

在古人的观念里,三这个数字代表了极大的意思,以三根香敬鬼神,也表达了自己最大的诚意。

虽然在今天看来,有点封建迷信的感觉, 但其实烧香只是人们的一种心灵寄托和释放。

「援越抗美55周年」 越南妇女阮氏香的一家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越南妇女阮氏香的一家

作者:洪明祥 杨业新

1968年3月入伍的新战士在桂林奇峰镇完成新训任务后,5月下旬入越分配到四大队(铁2师9团)汽车连的约有20名,经过半年驾驶培训又在老兵言传身教下,他们开始跟车上路,基本上能顶班执行任务了,有的兵甚至开始单独开车上路。(汽车连及团部 卫生队 工通连 通1968年3月入伍的新战士在桂林奇峰镇完成新训任务后,5月下旬入越分配到四大队(铁2师9团)汽车连的约有20名,经过半年驾驶培训又在老兵言传身教下,他们开始跟车上路,基本上能顶班执行任务了,有的兵甚至开始单独开车上路。(汽车连及团部 卫生队 工通连 通讯排 修理连等部队驻地都在谅山省芝陵县梅梢村)。

谅山市是北越的一个交通枢纽,经济活动中心,战前比较繁华,人口也不少。当地老百姓多以自行车和少量摩托车代步,特别是上午,公路上人员较多;横七竖八乱串路道,交通缺乏管理没有交警和红绿灯,老百姓更谈不上了解交通知识,战争环境下路上一片混乱不堪。

(图1:阮氏香的一子一女,手捧毛主席像)

1969年5月的一天,我们一支队四大队汽车连的几台车从同模往谅山执行任务,在快要进入谅山市的时候,一个年轻的越南姑娘骑着自行车突然横穿公路,惊得路人大声叫喊。湖北籍战士张某由于缺乏经验,来不及刹车,方向盘一打,躲过了骑车姑娘,但解放牌大卡车却冲下公路朝着一棟木板房子冲去,失控的卡车冲倒了木板房,冲垮了房后的一堆空汽油桶,把正在油桶后面炼猪油的越南(谅山市百货商店营业员)妇女阮氏香和女儿阿秋撞倒,卡车停了下来,越南母女俩被压在油桶下受了伤。

四大队(九团)卫生队接到报告后,救护车迅速赶到现场,抢救因受车祸伤害的越南母女俩。经军医检查其母亲已怀孕六个月,被撞掉了四颗门牙,六根肋骨。小姑娘名叫阿秋3岁,内出血,经手术证实为肠系膜出血。

手术后母女俩很快脱离了危险,住在卫生队治疗养伤。根据上级指示,给她们母女俩开小灶,每天由炊事班长根据翻译了解她们对饮食要求做出各种饭菜,尽量让她们满意。当时的越南处于战争时期物质很匮乏,生活艰难困苦,卫生队的伙食让她们很满意喜欢。有一次炊事班长给她们送去几个剥好的皮蛋,阿秋的母亲不敢吃,她问翻译:“这黑不溜秋的是啥东西”?翻译回答:“这是一种很好吃的蛋,中国话叫皮蛋”。她开始吃了,感觉很好吃,母女俩一天竟吃了八个。

卫生队派我每天在完成打针发药工作后,再带阮氏香的2个小孩(男孩6岁,女孩3岁),负责他们的玩耍和安全。女孩阿秋天真活泼好动一刻不停,我就带她玩泥巴跳房子打珠子(泥巴做的)开心,逗得小姑娘嘻嘻大笑;但调皮起来也被她的哭叫弄得没有办法(时年我未满17岁呵),糖果也不吃怎么哄也不管用,只好照她小屁屁打了一巴掌不轻亦不重。阿秋会唱许多越南歌曲,也会唱几首中国歌,我们常欢迎她唱歌,她很大方说唱就唱。她跟着学喊:“毛主席万岁(越语中译:毛主的莫南)!,胡主席万岁(越语中译:胡主的莫南)!”,小男孩虽然调皮好动倒是很懂事,带他没有费多大精力和周折。转眼之间阿秋的母亲怀孕已足月,在我们卫生队生产下一个女孩,分娩后卫生队派车把她们送回在谅山的家中。

(图2:阮氏香一家,肚子里还有一个)

阿秋的家在出事的第二天就由我们团驻谅山的连队派人修好了。阿秋一家回去时,大队后勤部门的领导、卫生队李增队长(已去世)给她们送行并合影留念。给阿秋家带去了200斤大米、30斤猪肉、50斤黄豆、25斤花生、10斤粉条。在当时的越南这些物质是很难获得极难搞到的,就是在 中国国内也很困难,老百姓随便也买不到。

回到家里的阿秋一家非常高兴,翻译问阿秋的母亲还有什么要求,阿秋的妈妈表示撞掉的牙齿就不镶金的了,镶瓷牙吧,另外还给买一台中国蝴蝶牌缝纫机。部队从桂林181医院调来牙科医生给阿秋的母亲镶了牙,通过外贸单位给她买了一台蝴蝶牌缝纫机。

几十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小阿秋活泼天真的身影依然存留在我们心中,如今也不知阿秋一家现在如何?算起来应该是五十多岁的年纪了。

(图3:李队长及四大队后勤负责人和阿秋一家)

(图4:一支队四大队卫生队官兵与广州军区医疗队战斗在越南合影)

作者简历:洪明祥 1948年生 1968年入伍 中共党员 主任医师 供职于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人民医院已退休

编发:心宽无界、圆圆 | 校对:心系远山

来源:新华号 无畏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