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易经》蒙卦详解
《序卦传》说:“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屯、蒙二卦相邻是有意义的。物始生之后,必处于稚小的状态。稚小的特点是童蒙未发。蒙,就是蒙昧,就是不明。不是物的本体不明,而是物由于受到什么东西的掩蔽而造成的不明。很像镜子之蒙垢,眼睛之蒙翳,若将垢和翳去掉,其本体是明的。蒙卦所强调的是如何启蒙,如何教育的问题。古人说,屯卦取建侯之义,“作之君”,蒙卦取求我之义,“作之师”,是有道理的。
从卦体看,蒙之为卦上艮下坎。艮为山为止,坎为水为险。上下合而观之,便有下有险而上不能行之象。这很像人或物之始生,稚小昏蒙。所以叫做蒙。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人或其他生物始生,处于童稚状态,蒙昧不明,仿佛它受到掩蔽。但它是能够亨的,亨也就是通,就是明。它必将得到启发,由不明变为明。亨字以下是讲发蒙的基本途径。“我”,在卦中指九二而言,九二是发蒙者。“童蒙”在卦中指六五而言,六五是蒙者。发蒙者与蒙者的关系亦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二者是问题的关键。强调“童蒙”求“我”,实质上等于说,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与《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是一致的。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是用占筮作比喻,进一步强调受教育者求教于人,要有至诚之心。“初筮告”,初指初六,初六承阳比阳,故告之。“再三渎”,再三指六三、六四,三、四乘阳不诚敬,又与九二不应,是烦琐渎乱蒙昧之人,故不告。九二刚中,是本卦主爻,是发蒙者。告除指初六外,也指六五。六五与九二正应,六五是受启发受教育的对象——童蒙。“利贞”,是说发蒙者应该守正,不可以邪道发蒙。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这是用卦象解释卦名。内卦是坎,坎为险,险则不可处。外卦是艮,艮为山为止,止则不宜前进。这种不宜处亦不宜进,不知所当为之象,具有昏蒙之义,故取名为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自此以下文字是用卦体解释卦辞。蒙与亨是相对立的概念,但是蒙之中包含有亨的意义。因为蒙不能终蒙,它归根结底要被开发,由蒙达到亨。蒙卦为什么有遇险而止同时又有以亨而行时中之象呢?是因为卦中有时中之义。时中之义,从卦位上表现出来。时中系指九二而言。九二得六五之正应,是谓时。九二又居下卦之中,是谓中。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童蒙”是六五,“我”是九二。不是九二求六五,而是六五求九二,这是因为“志应”。“志应”该怎样理解呢?应理解为二、五两爻相“应”,不是单方面的“应”。六五应于九二,“童蒙”求于“我”,这当然不成问题。但是也要看到,九二应于六五,“我”应于“童蒙”的因素也是存在的。教者虽不先求于学者,但是他必有乐教的精神和志愿,感发学者,学者方能向他求教,志应于他。没有感,何有应,“志应”必是相互的。
“初筮告,以刚中也”。表明九二是卦主。“初筮”指初六。初六贴近卦主九二,有被刚所包被发蒙之象。“初筮告”,比喻学者初次来求,抱着诚敬之心,求决其惑,教者当告而启发之。“初筮告”,谁来告呢?蒙卦四阴爻都是蒙,二阳爻是治蒙者,但上九刚而不中,只有九二刚而居中,有能力启蒙。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九二是卦主,卦主与初六、六五发生关系即包初应五,这两爻都是要告的。另外两爻六三、六四,与九二无涉,就不告。什么原因呢?六三、六四是渎乱不敬之人,故不告。渎蒙者是谁呢?是六三、六四两个蒙者。不是发蒙者九二。“蒙以养正,圣功也”。蒙需要得到养,方能保持它的天真纯正的品性。养蒙,这是圣人之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养蒙与发蒙,含义是一致的,而养蒙包含略广一些。对于蒙,最理想即最正当的作法,莫过于时其可发而发之,不可发而置之,养其本质,待其自胜。为急于发蒙而凿窍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泉出山下,出而遇险受阻,犹如人之初生,处在童稚阶段,未知所适。此昏蒙之象,故曰蒙。君子学此卦以致用,主要应该“果行育德”。一阳亨于坎中,为阴所蒙,亦如泉水,为山所蒙,不能一泻千里,故取蒙象。果行从阳之善动而出,象阳之能亨。育德从水之滋养万物而出,象阳之能亨并能发蒙以亨。泉水始出,微细迟缓,但其行果决,虽险不避。山是静止的,泉水自山下涌出,无有穷尽。君子的行动要象水之必行,果决不疑,君子之修德要象水之有本,根底深厚。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初六是阴爻,且居于下,所以这里所谓“发蒙”之“发”即是“初筮告”之“告”。“发蒙”之“蒙”,可以理解为社会下层群众。发下层群众之蒙,有利的办法是“用刑人”。“用刑人”,就是制定明确、适当的法规,晓示群众,使之有所约束,有所戒惧,不敢恣肆妄为,然后逐渐引导他们接受教化。“用说桎梏”,说同脱,桎梏是束缚手脚的刑具,假使不采取“用刑人”的办法,一开始就去掉对他们的约束,使其无所戒惧,那结果就要吝了。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九二是蒙卦动用之主爻,是治蒙之主。包,裹也。凡包或阳包阴或阴包阳皆外包内。阴与阴,阳与阳则不言包。此言包蒙,指九二以刚居中,包容承它的初六。言纳妇,据九二与六五正应言。克家,据九二本位言。九二居下位而能任上事,有子代父克治家业之象。九二如此有度量,能包蒙又能纳妇,当然可以获吉。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六三是此卦四阴爻之一,在卦中是个蒙者。四爻致蒙的原因各异。初爻因未受教育而蒙,四爻因不学习而蒙,五爻因性质未开而蒙,都有客观上的缘故,唯三爻因主观上修身不济而蒙。所以爻辞告诫治蒙者说:“勿用取女。”六三是不正之女,不要取她。怎见得六三是不正之女呢?六三阴柔,不中又不正。她作为一个女子,本应等待与她正应的上九来求她,而她却见近旁九二这个美好的男子而动心,悦而从之,未能保有其身。
六四,困蒙,吝。六四在此卦中处境最不好。它远于阳爻九二和上九,处于两阴爻之中,又无正应,没有与它亲比的阳爻来开发它,所以叫做困蒙。人处于困蒙之境,若居上位,必失道而寡助;若言学,则必孤陋而寡闻。吝,不足,这样的人是可鄙的。《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阴为虚体,得阳而实。六四应比皆无阳,故言远实。可见,
六五,童蒙,吉。六五以柔顺居尊位,又下与九二正应,本身有柔顺之德,又能任用有刚明之才的人,以此治天下之蒙,没有不成功的,所以吉。此“童蒙”一语之含义与卦辞“童蒙”,略有不同,卦辞只取蒙昧不明之义,此爻辞则取纯一未发而资于人之义。如果是个居君位的人,他便会做到以童蒙自处,纯一不发,充分信任贤明的臣下,依赖他们治理国家。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蒙卦中的两个阳爻是治蒙的。它们治蒙有不同的特点。九二刚而居中,它治蒙的范围包容广大,治蒙的办法是宽的,所以叫“包蒙”。上九刚极不中,它所治之蒙,是昏蒙至极者,它治蒙的手段是猛的,所以叫“击蒙”。击蒙最为要紧的是掌握击的分寸、界限。击蒙必不可太深太过,目的要正确,方法要得当,理由要充分,这就能起到“御寇”的作用。若相反,击之过激过猛,结果很糟,则击蒙者本身就成为寇了。“御寇”好,“为寇”不好。《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御寇”是什么意思呢?上面没有采取过于暴烈的手段,却解决了下面昏蒙至极的问题,上下都是顺当的,这就是“御寇”。
〔总论〕蒙卦是讲教育的。蒙卦所讲的教育基本思想与基本原则主要反映在卦辞中。蒙卦六爻,两阳爻是治蒙者,四阴爻是蒙者。初爻与上爻相对待,初爻用刑以发蒙,上爻用兵以击蒙。二爻与五爻相对待,二爻为治蒙之主爻,包容广大而与五爻相接;五爻为童蒙而求教于二爻。二与五两爻的关系,是典型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三爻与四爻相对待。三爻由于自身的原因而致蒙,四爻由于处境不利而困于蒙。三爻与四爻代表自暴自弃而不主动接受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