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四柱清册中的四柱是指(四柱清册)

四柱清册中的四柱是指(四柱清册)

鹤城大萧侃东北(33)东北土话—-数目~四

开场白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开‬篇‬曲‬/节‬选‬

图片来自网络——东北籍平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

格言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讯

只有民间民俗的,才是最受欢迎的——大萧

只有雅的更俗才能俗的更雅,只有俗的更雅才能雅的更俗——郭德钢

穿衣戴帽各好一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东北谚语

2003-5-黑龙江-齐齐哈尔-蛇洞山景区

宗旨

介绍东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予教于乐、予乐于教、以文会友、自娱自乐”。

东北土话—数目字

东北土话和普通话及其他方言一样,也有很多由数词组成的成语、词组、歇后语、彦语、俗语、迷语等词汇。这些词汇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鹤城大萧就把在多年采风中收集到的这类词汇解读分享给各位头条朋友。

图片来源网络——阿拉伯数字

数目字—四

【名词解释】

四:1、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图片来源网络——四

【成语词组】

1、四六不懂:

四——指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六——指六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经》)。

引️️️️申为知识低、学问寡、休养差、知道的事理少等。注:《乐经》己失传故现称五经。

图片来源网络——四书五经

3、四喜来财:

家里出现“四喜”情形,予示财运即将到来,是一个要走财运的好兆头。注:‘四喜’指的是‘堂前飞燕’、‘枯木逢春’、‘恶犬守门’、‘蜘蛛吊丝’四种喜庆情形。

图片来源网络——四喜之一蜘蛛吊丝

【迷语】

1、四四方方一座城,里边住着十万兵,二万去打仗,八万来看城——x打一字)。

网络图片——山海关

【链接】

1、四柱清册:

是中国古代一种会计结算方法,产生于唐代。主要内容为:旧管=期初余额(或上期结存);新收=本期增加额;开除=本期减少额;实在=期末余额。四柱结算的基本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清册——指的是记录会计事项的帐篷。如果把西式平衡结算法产生的时间确定在13世纪的话,那么,我国“四柱结算法”的创立和运用,比西式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好几百年,在世界会计发展史上,这一方法一度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四柱结算法”,不仅得到世界会计史学家的肯定,而且普遍受到世界会计学者和研究者的重视。

图片来自网络——珠算/清册

2、‘四大’句组:

是指由四个词组或短句组成的表示同一意思的句子组合。组句规则:一是每个句组里的四个词组或短句必须是常用或通俗易懂的词组或短句;二是每个句组里的四个词组或短句必须合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三是每个句组里的四个词组或短句必须为全素、全荤、三荤一素、三素一荤、两荤两素词组或短句组成,荤指荤嗑、荤词等词汇,素指不含“荤”的字、词、词组、短句等词汇。四大句组举例:“四大绿——青草地、西瓜皮、王八盖子、邮电局”这一句组里的四个名词词组都是人们日常所熟悉的事物,每一句指的都是绿这一颜色,前三句韵母都是拼音字母‘i’,所以读起来合仄押韵,朗朗上口,最后一句为结束句,有三句半那一半句效果,四大绿句组属于三素一荤类,青草地、西瓜皮、邮电局三个词组为素词,王八盖子为荤词。

图片来源网络——乌龟

结束语

最后,还是以鹤城大萧入驻头条的初心:“予教于乐、于乐于教、以文会友、自娱自乐”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喜欢东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的头条朋友批评指正。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会计专业知识外你需要知道的东西...(一)

“长大了当个会计吧,越老越多吃香啊。”很多朋友小时候都听家里人说过这句话,可这句话到底是谁先说的,已经无从考证了。但这个行业的根还是可寻的。在很多年轻人的认知里,会计这个职业是近百年的产物,可你知道么,其实会计在世界上诞生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德辉财税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会计发展史。

追溯我国和世界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已经有三千年历史。会计发展历尽艰难险阻,经历无数次实践和变革,从最原始的会计发展为今日比较完整的会计体系、准则、制度等,无不经历了历史沧桑、岁月风霜历练。

一、中国“会计”一词的最早出现

中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说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那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会计,已于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250年左右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初具规模,那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并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由零星核算到汇总核算在到三年大计的系统过程,这一系统过程应当真实、恰当。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二、中国古代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历程

公元1000年,中式会计在盛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并依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从公无1002年到1068年,连续三代皇帝推行会计组织体制改革,试图以此理顺中央与地方会计之关系。公元1069年,王安石以“理财”为纲进行变革,并以“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改革的总机关。公元1074年,设置“三司会计司”,以此总体考天下财赋出入,实行一州一路会计考核制度。尽管以上改革未果,然而,这些事件却在会计发展史上造成了重要影响。公元1078年至1085年,又回复到唐朝的“三省六部”体制,并重新确立了政府会计、出纳及审计的组织地位,使会计工作恢复到正常状态。上述史实表明,在11世纪,中国所进行的会计改革,在当时世界上依然具有先导性作用。

进入12世纪后,南宋的“审计院”设置,以及明朝的“都察院制度”、财物出纳印信勘合制度、黄册制度,以及继承两宋之制所实行的《会计录》编纂制度与钱粮“四柱清册”编报制度等,也依然闪烁着中式会计的历史光辉,为世界会计史研究者所肯定。宋朝采用“四柱清册”的方法。“四柱”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即现时会计术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付出和期末结存。

《宋史》云:“殊不知大国之制用,如巨商之理财”。此议揭示了公元10世纪以后,中国商业的发达及巨商在理财方面的重要影响。至明代,不仅商业与旧式金融业又有一定发展,而且手工业作坊也有了新的进步,在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过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

然而,正是从15世纪中叶起,中国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自此,文明古国的会计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过去了,而近500年左右的世界会计史,一直朝着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方向发展。

20世纪初,西方现代复式簿记传入我国,主要在海关、邮政、银行、铁路及大的工商业中使用。

三、新中国的成立后,我国陆续建立了适应国情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借鉴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基础上,继续使用复式记账法,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建立了我国会计制度。经过几十年的会计实践,形成了适应我国经济管理要求,指导我国会计实践的一系列会计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对会计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制定和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于1993年7月1日在全国实施。1997年至今,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新修订了《企业新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出台是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是中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然。

关于会计的发展史,我们就先聊到这。下一期会为大家介绍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会计大神~~!!(Ps:剧透一下,大禹不光会治水,他居然还是一名会计)~~~

大清最穷皇帝,继位时国库只剩10余万两,不及一个大户人家

雍正十三年(1735年),劳累一生的雍正帝驾崩,第四子弘历继位。雍正从康熙晚年的困境中接过大位,历经十三年的艰苦改革,让大清朝重新焕发了新气象。

康熙去世的时候,大清国库之中存银仅为八百万两,而雍正去世时,大清的国库存银为六千万两,而这个数字在乾隆朝再一次被刷新。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扒乾隆朝之后,国库的存银情况。

清代中央财政结存最高的一年,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据户部银库黄册统计,这一年的财务数据为:旧管,7466万;新收,1811万;开除,1095万;实在,8182万。

按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四个名目,合成“四柱”。四柱清册为大清传统会计法,创立于唐代,沿用至清末。用现代会计术语,四柱分别相当于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与期末结存。

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一百多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攒下八千余万两银子,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财报。谁能想想到,再过七十余年,国库里的实在银两竟比不上当初的零头。且看是如何败家的。

最大的败家子,不是别人,正是乾隆皇帝自己。在他手上,固然取得了最高的实在存银数,然而,到了嘉庆三年(1798年),只剩下一千九百万。不过二十年,六千万两银子没了。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边疆的战事,名园的兴造,外省的巡幸,诸凡所谓“盛世”必须的文治武功,处处皆要花钱。乾隆大胆施行“积极财政”,钱就是这样给造没了。

钱没了,乾隆皇帝还挺安逸,自称“十全老人”,以为旷古未有。其子嘉庆皇帝却是一点也乐不起来,只能汲取教训,稳健理财,不再追求虚头巴脑的盛世风光,在他去世的时候总算扳回一局,卸任时留下二千七百万两。

继位的道光皇帝,克承父志,崇俭去奢,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度创造了三千三百万两的佳绩,颇有恢复元气的指望。

无奈,道光帝八字不济,时运不佳,注定命不该富。陡然与国际接轨,遭遇了鸦片战争,军费及赔款花费巨大,最终导致巨亏。道光三十年(1850年),国库仅存银八百万两。

然而,到了咸丰继位的时候更惨,登基之初便与太平天国大开内战,敌占区的赋税收不上来,各地军队的费用却不能少,于是,在咸丰三年(1853年)的时候,实在这一栏填的数字是1696897两,创历史新低。

不过,最惨的是,这169万还不是真金白银,只是账面数据,经过审计,当年的库存实银只有118709两。就这么点银子,还不如民间一位富豪,和鼎盛的乾隆朝相差竟达800倍。这还让人家怎么愉快地当皇帝。当时若是有退出机制,我敢赌五毛钱,咸丰帝还真会选择辞职不干。

迫不得已之下,咸丰皇帝将紫禁城内的值钱的重金属全部熔化,即便是用来防火的大铜缸也没放过,所得全部送往前线充当军饷,这日子过得实在是紧巴巴。还好他的一生总算是熬过去了,国库多少还有些散碎银子。

到了同治、光绪时,日子就更紧巴了,各种战败、各种赔款接踵而至,大清的国库已经空了,沦落到要去各国银行贷款的境地。到了宣统时,只干了三年皇帝就退位了,连皇宫小朝廷的生活费也要民国政府施舍,为贴补家用,暗地还干一些倒卖国宝的勾当。

大清国库的明细账,说白了就是一部王朝的兴衰史,银子就是国家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