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中年丧子一辈子也走不出痛苦(中年丧子)

中年丧子一辈子也走不出痛苦(中年丧子)

夫妻中年丧子,决定领养一个孩子缓解伤痛,谁知一年半后再遭打击

两年前,苏海山的儿子突发脑出血,一切发生得太猝不及防,他慌慌张张把孩子送到医院抢救,可辗转多家医院,医生基本上都说难度太大,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几分钟的时间,从家里发生到医院,孩子再也没有醒过来。”说起儿子,苏海山的眼睛满是泪水。图为苏海山和领养的儿子锦祥。

前后一个星期左右,苏海山的儿子离世。悲痛之中,苏海山决定帮儿子捐献器官,当他颤抖着签下器官捐献书的时候,仍旧难以相信儿子是真的离开了。“一下子昏天黑地的感觉,人生走到这个地步,却突然失去自己的一块心头肉,当时都快不想活了。”苏海山流着泪说道。图为说起儿子,苏海山潸然泪下。

中年丧子这莫大的痛楚压迫着这对中年夫妻,夫妻俩仿佛顷刻间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每天想着离世的孩子,茶饭不思。亲朋好友知晓后纷纷前来劝慰两人,建议他们可以去福利院领养一名弃婴,把对自己儿子的思念和爱转到这个孩子身上。图为可爱的锦祥。

在经过再三考虑之后,苏海山夫妻俩采纳了亲戚的建议,去福利院看了一下。“正好看到当时一岁多的锦祥胖乎乎的,样子也十分可爱,于是决定领养。”苏海山说,“或许这就是缘分,一切领养手续办妥之后,我们于2020年7月给孩子上了户口,取名苏锦祥,寓意吉祥安康。”图为苏海山的妻子和儿子。

锦祥的到来重新弥合了这个破碎的家庭,苏海山和妻子对锦祥视如己出。孩子不仅给两人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也给了他们继续为孩子打拼的斗志。可偏偏造化弄人,一年后,这个刚刚聚合的家庭又一次惨遭打击。图为苏海山妻子在和儿子玩玩具。

锦祥自从来到苏海山的家,聪明伶俐,十分乖巧。可奇怪的是,孩子快三岁了还是不会说话,对声音的反应也时有时无,苏海山心里渐渐涌起了疑虑。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带锦祥去查查听力,二人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做了听力检查。图为苏海山夫妻和儿子​锦祥。

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告知苏海山,孩子患有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需要做CT和核磁检查判定是否能够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干预。同时也告知他们,如果需要孩子必须要尽早做至少一侧人工耳蜗,才不会耽误孩子语言训练,将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苏海山四处打听,得知人工耳蜗手术双侧至少要50多万,加上后期高昂的康复费用,他彻底傻眼了。图为苏海山夫妻带着孩子玩。

“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难以接受。我们领养回来的时候也没有这个意识,没有想过要给孩子做检查,这也是我们的失误。我心里也有过后悔的念头,但是既然跟孩子有缘成为父子,我就得对他的人生负责到底。我只是怕自己没有能力一直支持他,抚养他。”苏海山无奈地说。图为妻子在喂儿子吃饭。

苏海山老家在自福建省安溪县农村,原本有一儿一女和一个八十岁的老母。一家五口于十几年前漂泊至山西太原,开了一个茶叶店铺,但这几年来,生意愈发惨淡,很多同行因为经营不下去都纷纷回了老家,苏海山想坚持看一看,但勉强维持的生意也是年年亏损。加上一年前为了挽救亲生儿子他倾尽所有积蓄,一时间巨大的压力如潮水般袭来,苏海山又陷入了困境之中。图为苏海山为​儿子担忧。

“朋友也劝我说,幸好锦祥这个病是可以治疗的病,这是件好事,不是不能治疗的大病,要坚强起来。”苏海山说。小锦祥虽然耳朵听不见,话也说不了,但是十分乖巧懂事。在苏海山心情低落的时候,锦祥就会跑过来亲亲他、抱抱他,对着他微笑,苏海山看着眼前可爱的儿子,心都快化了。图为妻子在照顾儿子。

他在山西打拼这几年,贷款买了一套房子,也是他们一家五口在太原居住的唯一地方。但是这些年生意亏损,他四处借钱还房贷,欠下了50万的外债,现在房贷还剩35万。他还有个大女儿在山西上大学,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图为苏海山和​儿子锦祥。

锦祥现在手术迫在眉睫,错过最佳手术时间,之后康复可能会更加艰难,相比于同龄孩子也会落后很多。苏海山陷入重重矛盾中,眼下就算卖掉房子也凑不够孩子的手术费用和后续康复费用,更何况如果放任锦祥的耳朵不管,那孩子将一辈子都无法成为一个正常孩子。苏海山决定给孩子治,他说父子一场是缘分,但怎么治?钱在哪里?他犯难了。图为苏海山和妻子带着锦祥开心地玩耍。(文|半夏 图|家属提供)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摄影头条##图片故事#

他的诗被欧阳修称为良药,却妻亡子殇,一生凄苦

文 / 初酿

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出生于安徽宣城,古称宛陵,故又被称为宛陵先生。他与苏舜钦齐名,被时人称为“苏梅”,与欧阳修一起被称为“欧梅”,而且他的诗“开宋诗一代之面目”,他又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如此多的名号,却并未给他的人生带来什么好运,而是科场蹉跎,仕途失意,终其一生沉沦下僚,而且人到中年又妻亡子夭,凄苦余生。可谓是苦辣尝遍,甜却没有半分。

梅尧臣出生于农家,自幼家贫,但酷爱读书,很早就诗名远扬。可是十六岁参加乡试时,却名落孙山。由于家庭穷困,无力再供他读书,他只好随着叔父梅询到河南洛阳,以恩荫补任太庙斋郎,后来又历任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

因其才名,屡次有朝臣向皇帝推荐他,终于在皇祐三年,他得到宋仁宗召试,获赐同进士出身。第二年,梅尧臣以太常博士之职担任献官。

在河南任职时,梅尧臣得到当时著名诗人、西京留守钱惟演的赞赏。因钱惟演的提携,他又得以与欧阳修等当时著名文人们结交。

景祐五年,梅尧臣从浙江建德知县卸任回乡,路过饶州,时任饶州知州的好友范仲淹邀其同游庐山。临别时,范仲淹为他设宴送行,在宴席上,有人讲到了河豚。

河豚形象十分丑陋,鱼体短小,头腹肥大,遇到敌人时,就吸气膨胀如球,又被称为“吹肚鱼”、“嗔鱼”、“气泡鱼”等。然而,就这个奇丑无比的鱼,味道竟然十分鲜美,被烹制后“鲜香滑嫩,状如奶酪,甘腴之至”,雅称“西施乳”。但是,如此美味之物,却身有剧毒,如果烹制不当,“入口烂舌,入腹烂肠,人立死。”

大家越说越起劲,梅尧臣也越听越有兴致,不由得诗兴勃发,须臾间一首诗就诞生笔下: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飧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这首诗的文字并不优美,仿若一乡野村人,坐在田头侃侃而谈。但全诗文字通俗,淳朴自然,不加任何修饰,却将河豚之形、之味、之性说得形象生动,呼之欲出。欧阳修对此诗尤其推崇,称它为绝唱:“河豚常出于暮春,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此诗作于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刻而成,遂为绝唱。”

欧阳修不仅把这首诗视为千古绝唱,而且还把它当做了治病的良药。他曾在《书梅圣俞河豚鱼诗后》中写道:“予友梅圣俞于范饶州席上赋此《河豚鱼》诗,余每体中不康,诵之数过辄佳,亦屡书以示人为奇赠。”

不知道这首诗是不是有什么神奇的魔法,欧阳修每次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把这首诗大声诵读几遍,然后病就不治而愈。于是,欧阳修对这首诗就更是珍爱,甚至把它抄录下来,当成奇珍异宝赠送友人。梅尧臣也因为这首诗,被人称为“梅河豚”。

他的诗虽有如此魔力,而生活却并没有给过他半分优待。仕途不顺也就罢了,家人也一个个离他而去。常言说,“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是人生之最大悲事,而这些都让梅尧臣遇到了。

梅尧臣在二十七岁时与一位姓谢的女子结婚,婚后两个人琴瑟相携,松萝共倚。在梅尧臣的眼中,妻子就是世间最完美的女人,本以为两个人相携相偎,可以共赴白首。哪料到,天有不测风云,庆历四年夏天,梅尧臣与妻子谢氏乘船返回汴京,走到高邮三沟的时候,妻子谢氏突发急病死于船上。瘗玉埋香,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悲伤。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悼亡三首》

结婚已经十七年了,但他们仍然是相看两不厌。在梅尧臣的眼中,谢氏美丽且贤惠,世间女人无能企及。可如今,斯人已去,独对寒窗孤影,他不由得泪水涟涟。

中年丧妻,已是人间悲凉。然而,祸事从来都不会单行,妻子去世没多久,他的次子又夭折了。一时间妻死子殇,人间至痛,莫过于此。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

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

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书哀》

字字含悲,句句带泪,仿佛看到那个声泪俱下的老人,在一遍遍地追问着苍天,为什么,为什么带走了我最挚爱的妻子,又掠去我可爱的儿子。就像雨珠落在地下,须臾融入泥中,珍珠沉入海底,转瞬消逝无踪。可是赴海还可以找寻珠子,掘地三尺,总能看到水源。然而人归黄泉,就再也难觅踪迹。

就在梅尧臣踉跄着、悲怆地哭喊时,命运依然不想放过他。

他后来续娶了刁氏,又得一女,本以为可以暂时忘却悲伤,然而笑容还未全然绽放,不满半岁的女儿就又夭折了。

生汝父母喜,死汝父母伤。

我行岂有亏,汝命何不长。

鸦雏春满窠,蜂子夏满房。

毒螯与恶噪,所生遂飞扬。

理固不可诘,泣泪向苍苍。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

没人知道他心底到底有多伤心,或许,伤心这个词都已经难以形容他的心情。他忍不住自问,是不是我的德行有亏,才害得儿女命不长?梅尧臣曾在母丧期间,在家乡研读医书,常为乡邻治病;在京任职时,不登权贵之门。

纵观其一生,可以说他是难得的忠贞刚直之士,可命运就是对他如此的不公,一次次给他迎头重击。他的诗,可以是治愈别人的良药,可谁又能来愈合他破碎的心?

嘉祐五年,他在刚刚修订完《新唐书》后,不幸染病而逝,享年五十九岁。宋仁宗为了酬答他的功绩,特将他的一个儿子起用为官,这或许就是命运给他的一点点安慰吧。

儿子27年前遇害,他曾反复上访,听证会上为何又说“我放下了”?

➤27年的丧子之痛,老人为何能放下?

➤是不是赔偿到位了,才能获得被害方谅解?

➤最高检核准追诉,为何不能一核了之?

谁也没想到,听证会现场会发生如此一幕。

中途休息时,犯罪嫌疑人杨忠(化名)低着头走到吕成(化名)跟前,没有任何语言铺垫,扑通一声突然跪下。

杨忠是为自己的过错忏悔,他无法用言语表达歉意。因为自己的鲁莽,27年来,吕成一家一直笼罩在丧子的剧痛中。连线看守所,曾经的行凶者——王超(化名)也在镜头面前失声痛哭,发自内心的愧疚自责。

听证会现场异常安静,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都过去了,我原谅你们了,我祝你能早日和家人团聚。”安静的氛围被一句话打破。谁也不曾料想,这位年近80岁的耄耋老人,能说出这样的话。

这个场景也让在场的听证员们对罪与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其中一些从事法律工作的听证员表示,自己对“历史从宽、现行从严”的刑事追诉政策有了新的理解。这种理解,也促成了他们的听证意见——不追诉。

一桩27年的旧案,要不要追诉?

2019年11月27日,潜逃26年的犯罪嫌疑人王超,在吉林省长春市被公安机关抓获。

王超的归案,让一桩旧案再度浮出水面。时间回到1993年10月31日的吉林省珲春市,当天晚上8点左右,因供货问题,喝了点酒的王超带着杨忠等4人,想找黄龙水泥制板厂老板吕成说道说道。吕成和他的儿子吕江(化名)等几个工人也正巧要出去,双方在路上不期而遇。

一番争吵,借着酒劲,两伙人厮打在一起。混乱中,王超摸到了一把刀子挥刺,导致吕成重伤、吕江死亡。案发后,王超便开始了漫长的潜逃生涯。

27年来,他没敢回过家。同案犯杨忠也因主犯王超潜逃,导致犯罪事实无法查清,侦查工作就此陷入僵局。王超归案后,杨忠同日再次被珲春市公安局取保候审。

案发是在1993年,案件适用1979年刑法。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王超涉嫌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法定刑最高为无期徒刑,应适用二十年的追诉时效。在其归案之日,已经超过了追诉时效期限。

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超过追诉时效,如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是否要追诉?经过珲春市、延边州两级检察院的审查、调查,案件层报至吉林省检察院。

“起初,我们认同《报请核准追诉案件报告书》中的建议,应该对王超进行追诉。”该案承办人、吉林省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池莲花告诉记者。

谈及原因,池莲花认为主要有两点:其一,被害人吕江的父亲吕成对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态度很坚决,在犯罪嫌疑人归案之前还反复上访;其二,王超落网后并没有争取当事人谅解的考虑或要求,据珲春市检察院的调查,他的赔偿能力和赔偿意愿都不高。

一方是吕成表达的强烈追诉要求,另一方是犯罪嫌疑人缺少争取谅解的意愿和举动,这样一来,显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吉林省检察院按照报请核准追诉的程序,将该案报至最高人民检察院。

核准追诉,在办案中再现立法本意

“阅完案卷,我就感觉这个案件有做一下双方工作的可能性,争取达成谅解协议。”周惠永是最高检第一检察厅主办检察官,接到吉林省检察院核准追诉的报请后,他认为该案不能简单地一“核”了之。

刑法规定追诉时效并不是要放纵犯罪,而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有利于集中精力追诉现行犯罪,促进社会稳定。“办理核准追诉案件要严格把握核准追诉的必要性条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被害人或者家属的想法和意愿,也要考虑犯罪本身的性质和影响,努力去化解社会矛盾。”周惠永解释说。

“被害人及其家属与犯罪嫌疑人之前是老乡,关系还不错,之所以发生该案也是事出有因——生意上的纠纷。总的来说,其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的人身危险性不是很高,特别是过去的27年未再犯新罪,刑事上的可罚性已经大大降低。”周惠永向记者介绍,就案件本身而言,犯罪行为在当地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不是很大,再者,经过27年,双方都已经形成了新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秩序,一纸核准追诉的决定,或许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既要依法办案,也要做好矛盾化解和释法说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不能因为就案办案、机械办案制造社会戾气、激化矛盾。”他向记者说。

考虑到疫情防控给检察办案带来的不便,周惠永专门向院领导进行了汇报,建议前期通过电话沟通,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再上门调查走访,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建议要留出时间给办案机关,争取把纠纷化解工作做到位。“院领导很认同这个建议。”周惠永说。

为了更好地指导当地检察机关办案,周惠永列出了工作重点:一是做好核准追诉必要性审查工作;二是用好用足法律政策,争取做好群众工作;三是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向被害人及其家属解释清楚检察机关的核准追诉权。

“如果能够做通工作,获得当事人谅解,达成协议,这样办案的社会效果最好。”一连接到周惠永的几通电话后,池莲花重新开始思考。

就这样,池莲花向珲春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剑波做了一番“交代”:沟通中,要注意当事人的情绪,毕竟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要把核准追诉权的理念讲清楚,释法说理要到位;要积极做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了解检察机关的办案政策,促成和解。

“儿子都没了,我不可能原谅他”

“矛盾化解工作的困难,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李剑波向记者回忆起办案过程。

“就是因为王超他们,我的小儿子没了,还让我原谅他们,不可能!”第一次与吕成电话沟通,还没等李剑波打开话头,吕成就来了情绪,还提出了200万元的赔偿要求。

在犯罪嫌疑人这一方,情况也不乐观。王超和杨忠的赔偿能力极其有限,也就能赔个几万元。

今年三四月份,正是各地疫情防控最为吃紧的关键时期,办案也怕拖沓。“拖得时间长了,人家会认为我们是应付事。”隔三差五电话沟通,拉拉家常,换位思考,事情有了微妙的进展。

谈话中李剑波发现,吕成是一位开明的老人。“将近80岁了,但是老爷子说话办事都挺开通的。我觉得,这200万元并不是老爷子的真实想法。中年丧子,谁都不容易接受这个现实。”李剑波说。

几通电话后,李剑波发现,吕成逐渐理解检察工作。“你们检察官是为了我好。”吕成的这句话,让李剑波他们感到“有门儿”了。“起初我们还担心,万一被吕成看成‘拉偏架’,以后的工作就没法开展了。”

另一边,杨忠这方也有了进展。“不管别人怎样,我愿意赔偿损失15万元,6月30日之前,就算倾家荡产,我也会把赔偿金到交到检察院。”杨忠表示。

工作还在继续,转眼就到了6月。当月第二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各地检察机关努力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老爷子交底了——80万元。”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一番寒暄交流后,吕成向李剑波道出了“底线”。李剑波也明白,这80万元并不是随口一说,更不是漫天要价,而是参照了交通肇事赔偿的标准。

——“老爷子,您的要求不高。”

——“27年了,我愿意作出让步,也感谢检察院的领导和同志。大家认真负责地为我办事,我愿意配合工作。”

——“下一次,我们去农安县当面拜访您,您来回一趟,不容易。”

送走吕成一家人,李剑波又接待了王超的家属。

王超这边,确实很困难。潜逃期间,王超妻离子散:妻子早已改嫁,两个孩子也都排斥这个父亲。对于赔偿,他们都明确拒绝代替王超进行赔偿。“只有王超的弟弟有赔偿意愿,但赔偿能力不足。王超现在的女友虽然愿意赔偿,但并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

与前几次沟通一样,这次依然没有谈妥赔偿数额,但检察官的积极沟通确实让王超有所触动。几天后,王超的弟弟带着一份承诺书来到了检察院,亲自交到李剑波的手中。

“7月20日之前,我们会再赔偿30万元。”王超的弟弟说,“哥哥很内疚,希望这个赔偿能够弥补吕成一家。”事后李剑波才了解到,为了这笔赔偿款,王超现在的女友卖掉了唯一的房子。

王超女友已年近60岁,卖掉唯一的房子,诚意满满。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虽然45万元与80万元仍有不少差距,但吕成表示认可。

“感受到了检察官的用心,也看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努力。”最终,吕成表示50万元也可以接受。整个纠纷化解工作,表面看起来是讨价还价——钱多钱少、最终达成赔偿数额,但在李剑波看来,钱不是目的,而是方式。

“老爷子就是想找个公理,讨个说法。他想通过这个赔偿,看到犯罪嫌疑人的‘罪有应得’。而犯罪嫌疑人倾其所有进行赔偿,也是过去所作所为的报应。这个朴素观念,可以理解。”李剑波说。

“让你早日回家,是我的心愿”

这个案件能不能组织一场听证会?李剑波给珲春市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安春谊布置了一道“作业”。

“有担心,主要是双方的赔偿数额还是有差距。怕听证会上出现剑拔弩张的情况,反而会激化矛盾。但综合考虑后,我们认为,不妨让吕成听听其他人的建议,这或许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安春谊回答记者疑问时说,这也能让社会了解检察工作,避免出现“拿钱消事”的误解。

7月23日,围绕着王超、杨忠的刑事责任追诉问题,一场公开听证会在珲春市检察院举行。会前随机选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公安民警、律师等7人担任听证员。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王超以远程视频连线方式参加听证。

时隔27年后,案发那天晚上的相关人员又坐在了一起。时光荏苒,岁月给他们都留下了沧桑:吕成79岁,王超也六十有余。

“吕哥,我真的错了。这么些年,我也想过去你家里道歉,但我没有挣到钱,不好意思去。我东躲西藏,妻离子散,过得非常不好。我现在落网,突然感觉心里好受一些了,吕哥,这些年,对我确实是一种煎熬。”王超在视频中说。

杨忠则失声大哭,泣不成言。

“都过去27年了,再追究责任也于事无补。王超,让你早日能回家也是我的心愿。这事情,我放下了。”

……

“听证会上,吕成还问我,什么时候能把王超放出来?建议我们让他早点出来。”听证会现场并没有出现因赔偿数额谈不拢而发生争议,这也彻底打消了李剑波的顾虑。

听证会结束后闭门讨论时,听证员一致认为,因被害人及其家属对犯罪嫌疑人明确表示谅解,要求不再追究责任,本案引发的社会矛盾已经化解,社会影响已经消除。

第二天,一封来自珲春市检察院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建议书送往公安机关,当日,王超从看守所走出。7月29日,最高检对王超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一案,作出不予核准追诉决定。

以后,王超不用再东躲西藏;吕成一家,以德报怨,也放下了心理重负。他们,都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