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打蝙蝠有什么忌讳的吗(打蝙蝠)

打蝙蝠有什么忌讳的吗(打蝙蝠)

为什么蝙蝠不能打?蝙蝠代表了什么,为啥和珅家里有上万只蝙蝠

国内和国外的文化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在国外婚礼的主色是白色,而国内则是红色;国外认为红色是血的颜色,不吉利,而国内认为红色象征着红红火火,是吉祥;国外的龙是邪恶的,而国内的龙则是至高无上的;国外认为蝙蝠也是邪恶的,甚至吸血鬼这种邪恶的生物,就是蝙蝠,而国内的蝙蝠则象征的是“福”,被视为祥瑞。

在民间,因为蝙蝠寓意着“福”,所以如果有熊孩子打蝙蝠,就会被老人们批评。在人们眼中蝙蝠是万万不能打的。

在我们眼中,“福”是吉祥之首,我们求财、求平安、甚至求子,都是为了“福”,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必贴的一个图案就是“福”。

而且古人会将蝙蝠的图案运用到各种各样的环境中,比如说人们会将两只蝙蝠相对,这样的图案寓意着“双福”、“福上加福”;人们将蝙蝠和桂花放在一起,就是“福增贵子”的美好寓意;如果是五只蝙蝠围成一个圈,则是五福临门之意;蝙蝠在铜钱的方眼中,则表示“福在眼前”的意思;像童子将蝙蝠捉住,然后放到了花瓶中,则有着“平安福气自天来”的美好寓意。

蝙蝠除了表示“福”之外,还有着“寿”的寓意。

道家典籍中有记载“千岁蝙蝠,色白如雪……此物得而阴干服之,令人寿四万岁”,还有典籍记载蝙蝠“得而服之使人神仙”。这里所说的蝙蝠,其实是一种白色的蝙蝠,古人认为这种蝙蝠,不仅仅能够让人长寿,还能够让人成仙。当然这只是古人对成仙的一种想象,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古人将四只蝙蝠均匀排在四周,而一只蝙蝠展开翅膀落于寿字正中,表示的就是“五福捧寿”的美好寓意。五福捧寿的另一种图案就是五只蝙蝠都在一个寿字的周围,形成捧寿之状。

除了白蝙蝠有特殊的寓意之外,人们还比较追捧红蝙蝠。

在钟馗辟邪图中,就会有几只红色的蝙蝠,其实这是因为蝙蝠是夜间出行,所以人们认为它能够发现那些魑魅魍魉,所以便在钟馗图上添上了蝙蝠,其实也有“降服(蝠)”的意思在里面。

红蝙蝠还出现了万寿山寺山门内的屋顶上,那里绘着百只在白云深处飞翔的红色蝙蝠,预示着“洪福齐天”。所以,人们认为红色的蝙蝠,就是“红蝠”也就是“洪福”的意思!

恭王府是当年和珅的宅子,在恭王府中,就有各种各样的蝙蝠,据说恭王府有一万只蝙蝠的图案。无论是在走廊上,还是在壁画中,甚至和珅家的花园的水池、假山都修建成了蝙蝠的样子。而且,在恭王府的花园中,更是穿插着很多“蝠池”、“蝠厅”等等。因此,人们说恭王府也是“万福之地”。

恭王府蝠池

蝙蝠的图案以及蝙蝠所喻示的吉祥寓意,其实都是我们老祖宗千百年来流传的智慧,甚至这些寓意和图案,传达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蝙蝠这种“福”的寓意已经慢慢淡化了,甚至由于蝙蝠昼伏夜出的特性,以及他的一些生理特征,都让我们对它避之不及。

“我知道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他们贩卖手机卡、架设通讯装置,为上游诈骗团伙提供非法通讯服务,成功实施诈骗20起,诈骗金额84万余元,事后都承认——

“我知道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境外向来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地,但藏于暗处为不法分子提供实名手机卡、架设通讯装置等各种“帮助”的人却可能在我们身边。4月27日,山东省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推手”案,高新区法院经审理后,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魏明启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4万元;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被告人张天敬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2万元。

一台机器运行11个小时给报酬100元

现年30岁出头的张天敬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小县城,他小学毕业后就步入了社会。2007年,刚成年的他因犯盗窃罪被判刑十年,出狱后不久就干出了一番事业,眼瞅着日子越来越好,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的生意跌入低谷,不仅赔上了全部积蓄,还欠了近200万元的银行贷款。2020年7月下旬,张天敬在一次无意间浏览“蝙蝠”软件时,发现有一个名叫“小宝”的人发信息说:“有门路,有没有愿意一起赚钱的。”他便联系了对方并加了对方好友,也正是这个“致富门路”让他陷入深渊之中。

当张天敬询问怎么赚钱时,“小宝”称自己是做金融生意的,向外发短信。只言片语,张天敬就已经明白“小宝”所从事的是见不得人的违法勾当,而这个所谓赚钱的方法其实是做“络漫宝”生意。“络漫宝”本是为了方便公司和个人使用原号码实现免费全球漫游的新兴科技产品,因其便捷性、隐蔽性,近年来屡受境外诈骗集团的青睐。境内犯罪分子购买大量“络漫宝”设备和已经实名认证的电话卡,激活设备完成网络架构后,境外诈骗集团便可从网上登录手机App,远程操控这些设备打电话,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小宝”承诺一台机器运行11个小时给其报酬100元,这令张天敬非常心动。虽明知违法,但张天敬依旧心存一丝侥幸,认为电信网络诈骗与己无关,他要做的不过是搭建一个“络漫宝”平台供人使用,思来想去,他决定铤而走险赌上一把。

租间办公室架设“络漫宝”

按照“小宝”的安排,张天敬租了一间办公室架设“络漫宝”通讯装置,由“小宝”提供“络漫宝”盒子并出资购买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2020年7月25日,由于上家具有高度的反侦查意识,10个“络漫宝”盒子被邮寄到一个市场的快递柜中,填写的收件人姓名和电话均是假的,“小宝”则是通过电话通知张天敬去取件。当天晚上,张天敬在“小宝”的远程指导下安装好了“络漫宝”装置和路由器等硬件设备,并将上家提供的实名手机卡通过“漫话”App注册了多个账号,供诈骗分子使用。7月25日至29日,张天敬三次接收“小宝”让他人提供的手机卡若干张,其中一送卡人告诉张天敬“卡是从学生手里收来的”,并询问张天敬要这些手机卡做什么用。张天敬告诉这名送卡人说用来发信息,那人说道:“千万别是杀猪盘、境外电销的。”

几天内,张天敬在明知他人利用“络漫宝”通讯实施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仍使用上家提供的实名手机卡进行“漫话”App的注册、登录,共计注册53个账号,并以不断更换插入手机卡的方式保证“络漫宝”通讯的正常使用。

2020年7月30日,公安机关在张天敬租用的办公室内将其抓获,同日对这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立案侦查。在办公室内,有大量写有电话号码的标签纸,侦查人员对这些标签纸记录的电话号码进行整理登记,发现共有113个电话号码,将电话号码输入全国反电信诈骗公众平台进行查询,发现在2020年7月16日至29日,上游犯罪嫌疑人通过张天敬提供的“络漫宝”通讯,以注销校园贷信息、冒充淘宝客服退款等名义,实施成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5起;通过对张天敬与“小宝”的QQ聊天记录中的电话号码进行整理,梳理出129个电话号码,查询到5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这20起案件,诈骗金额达84万余元,“小宝”向张天敬支付报酬2.53万元。

出售实名手机卡800余张

根据张天敬的供述,警方又顺藤摸瓜对“络漫宝”通讯使用的手机卡来源展开调查,通过梳理QQ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信息,很快将其中一名供卡人魏明启抓捕归案。魏明启年近40岁,从事App地推业务多年,有自己的小团队。

到案后,他对自己售卖手机卡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魏明启供述,他手里有多种空白手机卡的渠道商,平时雇佣业务员以推广App为由让客户实名注册新的手机卡,对于新注册的手机卡,业务员会拿出一些礼品让客户选择是要礼品还是要手机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客户都选择要礼品,这样手机卡就被留了下来。如果客户确实不想注册App,业务员会让客户实名认证手机卡后,送给客户礼品。最后,这些地推人员将实名认证的手机卡寄给魏明启,每张可以获得20元的好处费。

当被问及客户是否会追问手机卡的去向时,魏明启说:“对于客户留下的实名卡,我们保证不欠费,三个月以后销户,客户没过问,就没必要告诉他们下一步的用途。我们办卡有两种,一种是客户没问,我们便不会主动告诉他。如果客户问,我们就说是营业厅有办卡数量的任务,办理手机卡给营业厅顶个任务。”

依靠利用小礼物收买人心的方式,魏明启获得了大量实名制手机卡,这些手机卡在他手里变成牟取暴利的工具。在他的出租房内,警方搜出多台“猫池”设备,他利用“猫池”大量“接码”完成多家注册商提供的刷单业务,随后部分卡片被他租给“试玩”公司,租金是50元一张卡,期限是半个月,最后再以160元至240元不等的价格倒卖给他人,其中他向“小宝”出售实名手机卡96张,获利2.4万余元。

另据调查,魏明启除出售实名手机卡给“小宝”外,还多次通过微信向多人出售实名手机卡779张,获利15万余元。他在接受讯问时多次提到:“我知道国家不允许买卖他人手机卡,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可尽管这样,魏明启依旧知法犯法,大肆买卖手机卡,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当中的一环,也成为“断卡行动”的重点打击对象。

精准定性,一案两罪

2020年11月,济宁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将犯罪嫌疑人张天敬、魏明启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一案移送高新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受理此案后,办案检察官对案件进行了深入研判,认为在案件定性方面不可一概而论。办案检察官认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显然张天敬符合此项罪名。虽然魏明启售卖实名手机卡很大程度上应视为为犯罪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工具,但同时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多次出售实名手机卡共计875张,非法获利17万余元,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2020年12月,高新区检察院对该案提起公诉。2021年4月27日,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魏明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利,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告人张天敬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他人的犯罪活动提供通讯帮助,非法获利,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告人魏明启、张天敬归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系坦白,当庭自愿认罪,可对其从轻处罚,依照刑法规定作出上述判决。一审宣判后,两名被告人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卢金增 崔丹丹 陈丹

来源: 检察日报

部编版语文《蝙蝠和雷达》一等奖教案(含反思),新老师更要看

【文本解读】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收获。

【学情分析】

1. 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2. 本班学生两级分化,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发言。但是有部分同学反应灵活想象力丰富。 授课要极具吸引力,分别照顾到两级各层面的学生。

【设计理念】

从教材的内容看,本文的重难点是理解蝙蝠的飞行原理以及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品味课文精炼准确的语言;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减缓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坡度,本次设计注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品读关键词句,抓住要点准确把握内容。通过三个试验的做法与结果列表,了解蝙蝠飞行的原理;再通过比较蝙蝠飞行原理与飞机雷达工作原理的示意图,理解两者间的相似之处。探讨超声波和雷达的关系,也是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集中出示“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蝙蝠就立刻改变了飞行的方向。”和“雷达通过无线发出无线电波……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让学生在品读中,寻找超声波和雷达的相似点。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捕捉,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

4.学习课文,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特点以及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自然探索的兴趣,相机培养学生思考、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蝙蝠的飞行原理以及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2、品味课文精炼准确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捕捉,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第1—3自然段,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特点。

【教学流程】

一、揭题。

1.猜谜语: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睡觉夜间操劳,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师板书:蝙蝠2.出示蝙蝠课件

简介蝙蝠: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3.出示雷达课件

同学们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雷达。师板书:雷达。

简介雷达: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4.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课题却用一个“和”字将它们联系起来,师板书“和”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蝙蝠和雷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0分)1.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新词要多读几遍,另外标出自然段。课件出示读书要求。2.学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词语。捕捉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揭开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A.抽生读词语,订正读音错误。(读到生字时,应出示生字的读音)B.全班齐读词语。C.解释“障碍物”的意思。随机板书:障碍物 (课件出示意思)D.相互提醒容易出错的字。(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红色的生字,哪些生字容易写错,请你帮同学们提醒一下。教师板书容易出错的字“揭、避、荧”学生跟着书空)E.课件出示容易写错的字,学生写字。(要求:身正,肩平,足安)过渡: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后,我想同学读课文一定也会畅通无阻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这里的填空。3.学生默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课件(6)出示:课文主要讲( )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 )在夜间探路的秘密,从中得到启发,给( )装上( ),解决了( )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三、理解蝙蝠夜间探路的原理。1.一只其貌不扬的蝙蝠究竟有何超强的本领呢?(1)抽生汇报。(2)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课件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A.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说说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抓住“夜里”区别于“白天”,“还能捕捉”说明有特异功能;“无论……从来……,即使……也能……”说明夜间飞行本领特别高超。)B.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蝙蝠吧!抽生练习说话。(蝙蝠,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飞行家。蝙蝠,要是你能开飞机就好了,乘客就不会担心有事故发生了。蝙蝠,我要是你就好了,停电的夜晚我也不用担心会被东西碰着。)C.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超,同学们应该对它产生一种什么情感?(钦佩之情)请同学们带着钦佩的感情来朗读这句话,谁来试试?教师随机表扬。2.课件出示质疑:“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着科学家的足迹,去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探索科学的奥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

4.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自然探索的兴趣,相机培养学生思考、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蝙蝠的飞行原理以及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2、品味课文精炼准确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也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并学习了前面三个自然段,【课件示】谁能回忆课文内容,完成这一道填空题呢?

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齐读)

2、围绕这个主要内容,我们提出了这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课件示问题】,这节课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带着这些问题随着科学家一起去探究发现。

二、复习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科学家的观察细致。

【课件示: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上节课从第三自然段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蝙蝠能在夜间飞行,让我们再一次把蝙蝠的灵巧读出来。

过渡: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高超本领,引起了科学家浓厚的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板书:提出问题】

2、【出示】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么?请你来读,读出你心中的疑惑。

三、学习4-6自然段,体会科学家缜密的探索过程。

1、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又是怎样来研究的呢?【板书:研究问题】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些内容?(4—6小节) 请同学们拿出预习纸,在预习时已经完成了这个表格【课件示表格】

2、展示预习时所填表格。学生发言,订正表格。

3、同位复述实验过程。

4、教师小结: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只要改变试验方式,其结果也会发生变化。在这三次试验中,作者把哪一次写得特别具体?描写第一次试验时作者具体写了什么?【出示句子】理解“横七竖八”的意思,课文指什么?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蝙蝠的表现是怎样的?跟后面两次试验结果相同吗?

师:后两次实验因为条件相同,结论也相同,只不过改变了试验方式,所以略写了,让人读来觉得十分精炼又一目了然。因此,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应该做到有详有略。

5. 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课件示句子比较】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到此科学家并没有停止研究,而是继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蝙蝠的嘴和耳朵究竟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7自然段,用“——”划出相关句子。

生读有关句子。 看PPT演示,填空。 【师画示意图】

2.师:蝙蝠飞行的秘密被科学家揭开了。那同学们想想科学家真的就只做了那三次试验吗?

3.教师小结

(1)【出示资料】:蝙蝠为什么能够在黑暗中自如地飞行呢?早在1793年,意大利的斯帕兰赞尼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对比实验。提出了在当时看似荒谬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看东西”。直到1938年,其中的奥秘才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格里菲恩揭开。他提出了“回声定位”的概念,从而解决了斯帕兰赞尼的“蝙蝠问题”。

(2)生谈感受: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然而对于这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文中并没有做具体的叙述,只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请你将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3)【出示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师:你能从这两个词感受到什么?

(4)教师小结

(5)谁能读读这句话把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读出来。 齐读

(6)教师小结:虽然文中只用一句话带过,但我们通过这两个词语,却仿佛看到了他们研究过程的艰辛与付出。可见准确用词是多么重要呀!

五、学习第8自然段。

1.师:是呀,科学家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研究,把从蝙蝠身上获得的启示【板书:获得启示】运用到了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发明了雷达,造福于人类了。请同学们默读第8自然段,看看雷达是怎样工作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2.指名学生说说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学生边说,老师边【画示意图】。

3.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的联系。

生完成课后第44页的填空题。

【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嘴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耳朵 )

4.在我们和科学家一起探究的过程中,你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吗?

六、课外延伸

师: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种从研究动物的特别功能后得到启发,发明出科学仪器、机械为人类服务的科学叫仿生学。生读书44页资料袋的内容。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会在生物的启示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