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看耳朵哪家医院最好(看耳朵)

看耳朵哪家医院最好(看耳朵)

“男看耳朵,女看嘴,一生富贵少是非”:告诉孩子,找对象之前,这句老话一定要明白

大家好,我是且读君。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句老话,就是:“男看耳朵,女看嘴,一生富贵少是非。”

这句话虽然简单,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适合我们提醒子女找对象时作为看人的技巧。

它告诉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不仅关乎感情幸福,还能影响整个人生的稳定和满足。

那么“男看耳朵,女看嘴” 是什么意思呢?

01

男看耳朵:倾听和理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男看耳朵”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想告诉男性朋友,在找对象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对方的一言一行。

耳朵是我们用来沟通和倾听的工具,通过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话语,我们可以体会其中的蕴意,以及更好地洞察他们的内心想法。

1.倾听技巧:观察对方是否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个善于倾听的伴侣更容易建立深层的情感关系。

2. 共同价值观:可以与对方探讨重要的价值观和目标,如家庭观念以及对待金钱和未来的看法。

这样能确保你们在这些关键领域有共鸣,有助于降低未来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3. 沟通模式:留意对方的沟通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即使以后生活中面临挑战和困难时,也能选择最好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

02

女看嘴:品德和真诚

那么“女看嘴”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想告诉女性朋友们,在选择伴侣时,要多多关注对方的品德和真诚与否。

1.品德:要多留意对方的品德,看看他们是否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这些都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石。

2. 真诚:如果对方愿意真诚地与你分享他的过去和对未来期望。这样的男人是值得信任的。

因为他对自己的过去没有保留,对未来也有所规划,这种信任有利于双方未来的发展。

3. 责任感: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对方是否有责任感和实现承诺的能力,谁都不喜欢没有担当的男人。这在维护家庭和生活的稳定方面非常重要。

03

结论

“男看耳朵,女看嘴”这句老话提醒我们,在选择伴侣时一定要细心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对方。

不要被外貌或瞬间的冲动所蒙蔽,而是要聚焦于对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品德等等。

一个坚实且稳定的婚姻是建立在深厚的情感、共同的目标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

婚姻是选择度过余生的伴侣,对方品德和责任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仅自己要多多留意,作为父母的也需要给一些人生建议。

因为父母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人情是非,在看人这一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阅历,能够给予子女很好的帮助。

最后愿每一位朋友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一起向未来奔赴,共同享受幸福和美满的生活!

来源:且读优选微信公众号(ID:qdyx922)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

头晕≠头昏≠眩晕,就诊科室原来差别这么大!华西专家教你区分

从前有个患者,晕得天旋地转的

大家都喊Ta去医院看看…

邻居:听说晕眩是颈椎病,你赶紧去骨科看看!

@骨科康复科:患者:又吃药又按摩,颈椎病治了几个月,这个头昏为啥还是时好时犯?医生:嗯……你确实是有点颈椎病,但现在看头昏怕不仅仅是这个原因……去神经内科排查一下吧!

@神经内科:患者:医生,我这头昏到底是啥问题呢?医生:头昏,是咋个昏法呢?患者:还能咋个昏,就是头昏嘛……医生:……那先做个头部CT和脑电图排查吧!(患者花了好几天终于做完了所有检查)医生:从片子看,没有脑梗脑出血……还是去头颈外科看看吧!

@头颈外科:患者:医生我这头老是晕,走路也走不稳,到底是咋回事嘛?医生:做了颈部彩超,血管没啥问题呀……是不是心脏的毛病,供血不足?心内科再去挂个号吧!

@心内科:患者:(逐渐暴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都做了,到底能不能给个准确诊断?医生:心脏没有大问题的嘛……实在不行,要不去看看心理科?(患者已崩溃)

瞧瞧,一个简单的“头晕”,却让患者不断跑错科室、无效治疗,活生生整成了“疑难杂症”……

这可不是搞笑段子!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戴晴晴来说,这样跑过无数“冤枉路”的患者,每次门诊她都能碰到几个。在一个“晕”字上,不少患者都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苦水要倒。

“ 你到底是头晕,是头昏,还是眩晕?这三种症状的区别可大了,提示的疾病也完全不一样!”

戴晴晴表示,很多人看病走弯路、医生诊断不准的原因,就是没有能够正确地区分和描述这三种症状,导致医生没有能够正确地get患者的病情。而在各种“晕”背后潜藏的疾病中,眩晕性疾病是最复杂的一类,也是华西医院耳鼻喉科在全国开展研究最早、治疗特色较为鲜明的领域。“没错,‘眩晕’是应该看耳鼻喉科的,一定要注意甄别。要是跑错了科室,不但无法解除患者的痛苦,还可能耽误病情,造成无法逆转的遗憾。”

头晕、头昏还是眩晕?华西专家教你这样区分!

●早上起来没睡醒,迷迷糊糊的站不稳;

●蹲久了猛地站起来,眼前一阵发花,甚至晕倒人事不知;

●坐了游乐园的过山车下来,天旋地转;……这些都是脑壳晕的嘛,还不一样?

是的,在医生看来,它们不仅是不同的症状,病因也不一样。要区分这三种症状,先抠一下这三个词的字眼:

眩晕:

顾名思义,它是以“眩”为特征的,也就是感到“天旋地转”的一种幻觉,明明身体静止不动,但你的大脑就是感觉到身体或者外界在旋转、翻滚、漂浮、升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觉?这跟我们人体内主管“平衡感”的器官——耳朵里一块叫做“前庭”的结构有关。

耳朵的结构示意图“前庭”位于红框内我们平时能站得直、走得稳、分辨得出天上地下的方向……这些大都是“前庭”的功劳,因此它一旦出毛病了,人就会感觉到头晕转向了。

头昏:

主要是持续地头脑昏昏沉沉,“不清醒”的这样一种感觉。多数是因为全身疾病(例如感冒发烧)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

头晕:

有失衡感、方向不稳定感,无视物旋转,头重脚轻、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可能与神经系统等有关。

晕厥:

昏过去啥都不晓得了,有几秒或者一段时间不省人事。

这样一看,是不是豁然开朗:头昏、头晕、眩晕之间,差别真的还是很大的。那么,这三种晕都该怎么就诊呢?眩晕,直奔耳鼻喉科,没毛病!(最好是去像华西医院这样有眩晕专科门诊的上级医院)头晕,首诊可以去神经内科。头昏,应首先排除全身性疾病(如感冒、高血压、肿瘤…)等因素。

眩晕性疾病:多属疑难杂症 部分有家族遗传倾向

眩晕一发作起来,你走不了路、坐不稳凳子、看不了书、听不清课…恶心、呕吐常常发作,面色苍白,给人“身娇体弱”的错觉…喝咖啡、喝酒,甚至大点声唱歌…一切让你神经兴奋的动作,都可能会导致眩晕加重,所以不得不拒绝朋友聚会,被人误以为是个性“高冷”…

这些,都是眩晕症患者的真实感受,不了解这类疾病的人,根本难以想像这是一种怎样痛苦的生活。

“ “眩晕性疾病的发病率其实并不低,”戴晴晴表示,眩晕已经成为耳鼻喉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症候之一,终身患病率可达25%,按症状统计,已经排在医院门诊量的第2到3位,而全国每年则大约有0.6亿人发病。”

作为全国最早对眩晕性疾病开展专科研究的医院,华西医院在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很多眩晕性疾病彻底治愈比较困难,但只要能正确诊断,就有机会改善症状、减缓疾病进程,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戴晴晴表示。

1、前庭性偏头痛

这是一种2014年才正式获得国际命名的“新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头痛或眩晕,一切引起神经兴奋性的刺激都可能导致症状加重。

在戴晴晴的诊疗经验中,这种疾病的很多患者都有家族遗传倾向,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激素水平改变,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我有患者40岁以前是表现为头痛,40岁以后表现为眩晕,曾被当作两个不同的疾病分别治疗,折腾很久才证实是同一种疾病。”她介绍,前庭性偏头痛的正确诊断是最重要的,除用药缓解症状外,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明确的生活治疗方案,消除未知的恐惧,从而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2、耳石症

耳石症是原本附着在耳石膜上的耳石因某些原因脱落,对前庭内的“半规管”结构形成刺激,从而引起的强烈眩晕。

耳石症的治疗,大多无需药物干预,只需要手法复位即可痊愈,因此它的正确诊断也是最重要的。

3、梅尼埃病

简单地说,梅尼埃病是由于耳内特定部位的异常积水,损伤了听觉和平衡系统,从而引起的听觉下降、眩晕等症状。

戴晴晴介绍,梅尼埃病对耳功能的损伤是无法逆转的,但只要早发现、早控制,就可以通过限盐排钠等治疗手段,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进展。

华西医院耳鼻喉科能为患者做什么?作为疑难杂症之一的眩晕症虽然能在患者面前“耀武扬威”,但是一遇到华西医院的专家,马上就能“变老实”。

国家队的实力:华西耳鼻咽喉科在上世纪70年代就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眩晕的临床研究,成为代表中国眩晕诊疗最高水平的医院之一。

世界级的设备:科室拥有多种与国际接轨的最新专业诊疗设备。包括多台VNG眼震电图仪,vHIT甩头试验仪,VEMP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前庭康复检测、训练台等等,都已在前庭功能检查室投入广泛使用。

一站式的诊疗:这里不仅是西部地区眩晕病人的诊疗中心,更是国家眩晕规范化诊疗的四川基地,除了疾病的日常检查、耳石症手法复位、眩晕治疗、前庭平衡康复锻炼外,还结合了影像科、神经内科等科室资源,实现眩晕疾病的一站式诊疗。

赵宇教授 耳科健康科普工作室

戴晴晴作为华西医院中青年专家的代表医生之一,继承并发扬了老一辈专家对眩晕临床研究的优良传统,对眩晕事业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现已加入赵宇教授的「诊途」耳科健康科普工作室团队,为患者的耳科健康贡献智慧与力量。

△点击图片直达医生科普工作室

赵宇教授是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擅长听力重建、人工耳蜗、人工听觉植入、耳鸣、中耳炎等领域。更多眩晕和耳科相关疾病,扫码进入,获取更多权威科普。

「诊途」是四川名医100%原创打造的全新精准寻医产品,汇集了华西医院、省医院在内的四川一流名医及其团队,全方位展示其所擅长的疾病亚专业,包括最新的医学信息、专家团们最新的坐诊动态,帮助你找对医生,找准医生。「诊途」今年将倾力打造100个名医科普工作室,邀请名医及其团队带来最权威、科学和专业的健康科普知识,所有疾病知识都将由名医团队审核发布。

文:巫山、谢宇纳 图源:123rf/医院提供

突发性耳聋年轻化,治疗必须及时

25岁的小贺在北京某科技公司边工作边备考研究生。临近考试时,又新接了一个项目,令她感到巨大的压力。连续熬了几个夜后,一天早晨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左耳听不见了。到医院就诊,她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间发生、原因不明的单侧或双侧耳听力下降。患者感觉就像突然被按下了静音键,有时还伴随着耳闷、耳胀、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突聋通常在几分钟、几小时、最多72小时之内,连续两个频率的听力损失在20个分贝以上。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耳鸣(90%);耳闷胀感(50%);眩晕或头晕(约30%);听觉过敏或重听;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

突发性耳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低频下降型,1000Hz以下频率听力下降;高频下降型,2000Hz以上频率听力下降;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听力受损更严重)。

就目前临床治疗效果看,低频下降型临床治疗效果最好,平坦下降型次之,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临床效果不佳。大约1/3~2/3的患者可能在2周内恢复部分听力。若2周内听力恢复一半的患者预后较好,2周内变化较小的患者不太可能有更大恢复。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突发性耳聋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近些年的调查显示,突聋的发病人群在逐渐年轻化。有报道显示,曾有14岁的初中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右耳被诊断为极重度听力损失。还有长时间戴耳机听英语的高中生、连续加班熬夜的29岁白领、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的35岁销售主管等突聋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李蕴介绍,“考试前、毕业前,很多学生压力大,神经处于高度紧张中,听力易在短期内下降造成突发性耳聋。此外,许多熬夜、加班或过度劳累的人群也容易患上突发性耳聋,这跟身体免疫力下降有关。”李蕴说,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国内并没有确切研究数据,但临床上明显感受到有年轻化趋势。一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充分休息后可以恢复听力,大部分患者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都可恢复听力。

突发性耳聋盯上这几类人,耳机使用不当须警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颈外科主任张孝文介绍,过去突聋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现在30岁~40岁也属于高发年龄段。张孝文提醒,这几类人易被突聋盯上:中老年人,或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经常熬夜、有睡眠障碍的人以及过度疲劳者;工作生活的环境较为嘈杂的人;口服耳毒性药物者(最常见的有庆大霉素、链霉素、红霉素、阿司匹林、呋塞米等)。而年轻人发生突聋多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长时间戴耳机、大量高脂饮食等引起的,尤其是熬夜,很容易造成内耳血管神经运动失调,引起血管痉挛,从而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引发突发性耳聋。

数据显示,近年来“突发性耳聋”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年轻人患病比例增加了三至四成。其中八成以上的患者伴有耳鸣,五成患者会出现耳朵发闷的情况,而耳机使用不当造成听力损伤的患者居多。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数据称,全球有约11亿12~35岁之间的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其中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耳机使用不当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戴着耳机听音乐,耳机声音超过85分贝,时长超过30分钟,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长期这样做,就会比正常人更提前得老年性耳聋。

李蕴曾接诊一位因长期使用耳机而导致听力受损的患者。这名患者是客服人员,工作时间戴着耳机接听电话。为了不受其他同事的干扰,耳机音量开得很大,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多。就诊时,该患者听力损失达到50分贝,相当于中等程度的听力损失。所幸经过入院治疗后,她的听力基本得到了恢复。

突聋及时治疗,多数听力保得住

张孝文表示,突聋能治,前提是要及时。内耳缺血缺氧可导致听力毛细胞死亡,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最为相关的是就诊时间,在发病初始3天内就诊,是治愈有效率最高的时间段,2周内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有研究报道,如果患者在2周内就诊,治愈率可达到50%~95%以上。发病时间越短,对于挽救内耳毛细胞损伤以及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效果越明显,听力恢复的概率越大。如果延误治疗,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永久性耳聋。

中国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认为:突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糖皮质激素和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金纳多)联用对各型突聋均有效,合理的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要好。美国突发性耳聋临床实践指南(2019)强烈反对临床医生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溶栓剂、血管扩张剂或血管活性物质。因为基于RCT研究的系统评价,弊大于利。

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头颈科李云英教授提醒,患了突发性耳聋,要以平常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首先要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其次应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波动、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睡眠,进行适当运动。同时还应避免高盐、高糖、高脂饮食,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胡萝卜等。耳轮按摩、耳周穴位按摩、鸣天鼓等方法,可刺激耳部周围的穴位,促进耳部及头颈部的血液循环,有预防和改善耳鸣、耳聋的作用。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煎水沐足,也可调整睡眠,改善耳鸣。

经常有因耳鸣前来就诊的患者会问,耳鸣是否会导致耳聋?李云英解释,耳鸣通常与听力损失、噪声暴露、压力等有关。耳鸣和耳聋不能划等号,耳鸣也不一定伴随着突发性耳聋。但耳鸣是很多耳科疾病的症状,它提示某些部位出了问题,所以有耳鸣不能置之不理,如休息后不见好转,就应当去医院检查。

做好以下7点,积极预防突聋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唐爱平强调,不少人有采耳的习惯,这是专科医生最不建议的。一旦有细菌或病原菌进入耳道,也容易造成外耳道炎症等问题。而避免突发性耳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1. 尽量减少佩戴耳机的时间,尤其是少用入耳式耳机。一天戴耳机的时间建议不超过一到两个小时,音量不要高于50分贝,晚上不要戴着耳机入睡。

2. 游泳时尽量保护好耳朵,不要让不洁的水停留在耳道内。

3.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4. 少去环境嘈杂的场所,需要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应该佩戴耳塞等防护设备。

5.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慎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6. 不要自己盲掏耳朵,力度掌握不好容易损伤耳道。

7. 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8. 当感觉自己听不清楚别人说话或耳鸣、耳闷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全媒体记者 张峥)

来源: 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