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深圳西乡北帝庙供奉的是谁(北帝庙供奉的是谁)

深圳西乡北帝庙供奉的是谁(北帝庙供奉的是谁)

天河|石牌讲古:在幽深巷陌,寻找“神明的行宫”

石牌村是广州最大的城中村之一,

据载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民俗的痕迹不会轻易消失。

徘徊在石牌村的幽深巷陌里,

不经意间你就能抓住旧时光的残影。

这一次,

小e想邀你去看看村里的两座清代木雕。

关于它们的故事,

也许连一些土生土长的石牌村民也未必知道。

建于清代的两座木雕龙亭

在石牌村找寻天后宫的位置时,你得找上了年纪的村民问路。问到年纪稍小的,表情常常跟问路者一般茫然。

也不知拐了几个弯、穿过了几条内巷,找到朝阳大街内的瑞藻家塾,天后宫就在不远处。这次要找的其中一座木雕,正是天后宫龙亭,如今就安置在瑞藻家塾内。

龙亭是以前村里举办“菩萨行乡”盛会时必需的用品,在某种意义上是“神明的行宫”。

天后宫龙亭用紫檀木制作,造于清代。龙亭形制大气,总长1.43米,宽0.9米,高2.48米。上为宫殿,下为轿台基座,浑然一体。

其上宫座、牌楼、殿堂、阁榭、护栏、屏风,尺寸比例相宜;在柱、脊、檐、窗及四周封板、裙边各处,则分别雕刻龙凤麒鳌,或花卉诗文,精美异常。在亭内屏风上,还有“嘉庆丁卯年孟冬吉旦立”(即1807年)的文字标记。

另一座玉虚宫龙亭找起来则容易得多,就安放在董氏宗祠内。

玉虚宫又称北帝庙,

建于清朝初期,

位于石牌村南面的踏槐里内。

据传,其内供奉的北帝

执掌着日月星辰的运行和四时天气的变化。

这座龙亭是酸枝木材质,由下部基座与上部的牌楼及带阁宫殿组成,总长1.5米,宽0.93米,高2.48米。

龙亭四周封板及裙边均雕刻有龙、凤、麒麟等吉祥物每根柱均雕刻盘龙,殿脊有双鳌火球,屋檐有腾龙等装饰物。

玉虚宫龙亭同样造于清代,具体年代已不可考。据北帝庙现存碑刻“重修龙亭新建八宝碑记”记载,该龙亭曾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

重修龙亭 再焕光彩

石牌村志记载,村内原有龙亭五座,目前仅存娘妈庙的天后宫龙亭及北帝庙的玉虚宫龙亭两座。

由于两座龙亭建造年代久远、缺乏维修保养,历史上曾拆卸收藏,又因保管不善,两座龙亭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有些部件已脱落、散失。到了2002年,两座龙亭得到重修,再次焕发光彩。

关于龙亭的记忆,

绕不开曾经的游神盛事。

瑞藻家塾内的文字记述了当年“菩萨行乡”的盛景。据载,昔年的每个正月十五,石牌村民将神明“请进行宫”,由八位青壮年扛抬龙亭上路,“偕众仙诸神及乡丁、武术、八音、飘色、舞狮等巡行队伍,游遍村中各主要街道”,祈愿风调雨顺。

香火缭绕依旧,旧日场景却越来越模糊。九十多岁的阿婆在娘妈庙前闲坐唠嗑,说起“菩萨行乡”,仿若上个世代的事情;头发灰白的董叔对游神的印象也有些破碎,只记得自己在小时候看过游神,整个村里都很热闹。

建国以后,石牌村“菩萨行乡”的风俗逐渐消逝,当年的游神用品如今送进了玻璃展柜,成为石牌村民俗变迁的见证。

成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北帝庙

长年香火鼎盛的娘妈庙

重焕风华的精美龙亭

变与不变都在流光中留下印迹

石牌村里还有多少老故事

小e邀你细细品

【图文记者 余颖】

【编辑 南山】

(部分参考《石牌村志》)

来源:微社区e家通石牌百姓(微信号:xxsbejtsp)

随拍深圳宝安流塘闹市有座北帝庙,庙虽小,香火却很旺盛

深圳宝安西乡流塘村有座北帝庙,座落在流塘榕树路,庙很小,但香火旺盛。北帝,即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在中国民间道教文化中,对于北帝的信仰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闹市区一座古朴的小庙,显得年代有些久远。古代将天上星辰二十八宿分为四方:方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北帝即为镇护北方的神,主司风雨。广东沿海一带靠水为生,而水从北方流来,因此既要拜赤帝(南海洪圣大王),又要拜北帝,以期水源充足,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流塘榕树路,一条小街,应该是有很多榕树而得名。信仰北帝在我国各地都相当普遍,但尤其以广东沿海一带为盛。目前,在澳门、深圳、广州等地都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北帝古庙。

深圳宝安西乡也有座北帝庙,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步行街,整个庙宇看起来非常精致,庙前还留出一块空地供节日里舞龙舞狮,在寸土寸金的深圳,非常难得。

西乡北帝庙已于2014年2月被列入深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帝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37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内奉北方真天精武玄天上帝。

长期以来为深圳本地人十分信仰崇拜北帝,素来香火鼎盛。这里每年都要举办庙会,上演木偶戏以及杂耍,成为西乡的一大文化盛事。

2016年深圳西乡北帝庙会,4月4日(农历三月三)至4月12日(共9天),在西乡公园、北帝庙广场等地。西乡北帝庙已于2014年2月被列入深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乡北帝庙三月三庙会巡游活动在西乡老街隆重举行。巡游活动再现传统庙会盛况,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活动将持续9天。

广东佛山祖庙里隐藏着四个大秘密,其中一个足以杀头,你知道吗?

佛山祖庙是去佛山旅游必须要去的一个地方。除了能够看到精美绝伦的砖雕、木雕、石雕、陶塑、灰塑之外,里面还有叶问博物馆以及醒狮表演,对了解佛山文化很有帮助。

但是,我今天要说的可不是这些,而是佛山祖庙里隐藏的几个秘密,据说,好多人都不知道呢。

从祖庙正门一直向前,走到一面红墙下,这第一个秘密就隐藏在玻璃罩下。在玻璃罩下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佛山”,还标有“贞观二年”。我们都知道,贞观二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这块来自于唐代的石碑可不简单,它可是佛山得名的见证。

佛山原来并不叫佛山,而是叫季华乡,即没山,也没佛,在佛山祖庙不远处,有一间面积只有40几平方米的小庙,这座小庙被称为“佛山初地”。小庙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山岗。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位印度和尚,在此搭建了一座茅屋,并在茅屋里供奉了三尊佛像,一边向人们传经,一边在此修行。印度和尚不知道在此地待了多久,总之,在他离开之后,并没有将佛像带走,而是留在了他的茅屋里。

时光到了唐代,季华乡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便向城外扩展,终于扩展到了和尚居住过的山岗。人们从地下挖到了那三尊佛像,这种昭示让人们认为此地必有灵气,从此,这片山岗便被称为了佛山。人们在挖到佛像的地方建了一座庙,立了一块碑,那座庙便是祖庙附近的那座庙,那块碑便是祖庙玻璃罩下的这块碑了,这块碑可是切切实实的真迹,来自于唐朝。

祖庙的第二个秘密在古戏台。祖庙被人称为北帝庙,因为里面供奉着北帝,北帝掌管着水,又被人称水帝。一来呢,是因为佛山属“火地”,是岭南重要的冶铁中心,防火很有必要,二来呢,是佛山自宋代以后便发展为以铸造为主的手工业城镇,像陶瓷、丝绸等,这些也需要防火。以前佛山的水路交通四通八达,并非现在高楼大厦林立的模样。在明清时,还是“天下四聚”(四个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之一。一座需要处处防火的城市供奉水帝便理所当然了,那么,这古戏台与水帝有什么联系呢?

古戏台又称“万福台”,搭建于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虽然现在每逢初一、十五或节假日,古戏台都会给观众表场几场粤剧,可是,要是稍微留意一下,便会发现古戏台的戏台比地面高出近2米,人们看戏得仰着头看,这是为什么呢?这便要提到粤剧了。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粤剧一开始以歌舞的形式出现,戏剧人员坐着“红船”游荡在佛山大大小小纵横的水面上唱戏。玉皇大帝看这些人一天到晚唱唱跳跳歌舞升平不务正业,便要求火神华光大帝去凡间烧毁他们的道具给于惩罚。华光大帝到凡间一看,这些粤剧人员只是在以歌舞的形式教人从善,便把所看到的情况报告给了玉皇大帝,从而保护了这些粤剧人员。因为粤剧人员的服装和道具以及船只都很怕火,而华光大帝又是火神,从此便拜了华光大帝为祖师爷,一方面带有感恩之情,另一方面也是为寻求庇佑,每年还会举行华光诞呢。

粤剧一开始唱戏并不是表演给人看,而是演给神仙看的,主要是“以谢神恩”。广东的第一家粤剧会馆叫琼花会馆,建有一座可拆卸的戏台,他们把戏台建得高一点,以便能正对着华光帝唱戏。祖庙的古戏台与琼花会馆的戏台有异曲同工之妙,高出地面2米是为了方便唱给水帝听戏。顺便提一句,祖庙屋脊上很多精美的雕塑也都是根据粤剧而来的。

祖庙的第三个秘密藏在一幅精美的木雕里,这块木雕安放在供奉着水帝的灵应祠大殿里。木雕分两层,上面一层雕着荆轲刺秦王,下面一层雕着洋人跪地求饶的场景,主要是表达佛山人民在鸦片战争之后憎恨侵略者的思想。问题就出在这幅洋人跪地求饶的场景上。

1958年,工匠对这幅牌匾进行维修,修到第二层的时候,不小心把写着“金銮殿”的纸给擦掉了,纸后竟然露出了“大明江山”四个字。一块清朝牌匾雕着“大明江山”四个字,可是赤裸裸的“反清复明”思想啊!要是当时被人发现,那雕刻牌匾的工匠可是要被砍头的,被诛九族也有可能!这块木雕表面上看是木雕,暗里可是含着未被人发现的惊涛骇浪。

祖庙的第四个秘密出在北帝的12位天兵天将身上。他们虽然身形高大,重量却只有几匹麻袋的重量,轻就轻吧,他们还个个歪着个身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要表现出神仙俯视苍生的感觉,时时盯着佛山的情况,让佛山免水灾免火灾,安平天下,可谓煞费苦心。当时制作佛像的时候,是先铸成泥模,再一层布一层漆的裹起来,最后再脱掉泥模,因此,这些佛像都是空心的,他们身上的花纹是用面粉搓上去的,再渡上一层金,因此特别怕人用手摸。

一座祖庙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秘密,现在你知道了吗?

本文作者:开心菜菜

我是开心菜菜,热爱旅行。如果你看过我的文章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欢迎留言讨论,如果你看过我的文章,重走我去过的地方,那会是我莫大的荣幸!

天河|石牌讲古:在幽深巷陌,寻找“神明的行宫”

石牌村是广州最大的城中村之一,

据载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民俗的痕迹不会轻易消失。

徘徊在石牌村的幽深巷陌里,

不经意间你就能抓住旧时光的残影。

这一次,

小e想邀你去看看村里的两座清代木雕。

关于它们的故事,

也许连一些土生土长的石牌村民也未必知道。

建于清代的两座木雕龙亭

在石牌村找寻天后宫的位置时,你得找上了年纪的村民问路。问到年纪稍小的,表情常常跟问路者一般茫然。

也不知拐了几个弯、穿过了几条内巷,找到朝阳大街内的瑞藻家塾,天后宫就在不远处。这次要找的其中一座木雕,正是天后宫龙亭,如今就安置在瑞藻家塾内。

龙亭是以前村里举办“菩萨行乡”盛会时必需的用品,在某种意义上是“神明的行宫”。

天后宫龙亭用紫檀木制作,造于清代。龙亭形制大气,总长1.43米,宽0.9米,高2.48米。上为宫殿,下为轿台基座,浑然一体。

其上宫座、牌楼、殿堂、阁榭、护栏、屏风,尺寸比例相宜;在柱、脊、檐、窗及四周封板、裙边各处,则分别雕刻龙凤麒鳌,或花卉诗文,精美异常。在亭内屏风上,还有“嘉庆丁卯年孟冬吉旦立”(即1807年)的文字标记。

另一座玉虚宫龙亭找起来则容易得多,就安放在董氏宗祠内。

玉虚宫又称北帝庙,

建于清朝初期,

位于石牌村南面的踏槐里内。

据传,其内供奉的北帝

执掌着日月星辰的运行和四时天气的变化。

这座龙亭是酸枝木材质,由下部基座与上部的牌楼及带阁宫殿组成,总长1.5米,宽0.93米,高2.48米。

龙亭四周封板及裙边均雕刻有龙、凤、麒麟等吉祥物每根柱均雕刻盘龙,殿脊有双鳌火球,屋檐有腾龙等装饰物。

玉虚宫龙亭同样造于清代,具体年代已不可考。据北帝庙现存碑刻“重修龙亭新建八宝碑记”记载,该龙亭曾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

重修龙亭 再焕光彩

石牌村志记载,村内原有龙亭五座,目前仅存娘妈庙的天后宫龙亭及北帝庙的玉虚宫龙亭两座。

由于两座龙亭建造年代久远、缺乏维修保养,历史上曾拆卸收藏,又因保管不善,两座龙亭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有些部件已脱落、散失。到了2002年,两座龙亭得到重修,再次焕发光彩。

关于龙亭的记忆,

绕不开曾经的游神盛事。

瑞藻家塾内的文字记述了当年“菩萨行乡”的盛景。据载,昔年的每个正月十五,石牌村民将神明“请进行宫”,由八位青壮年扛抬龙亭上路,“偕众仙诸神及乡丁、武术、八音、飘色、舞狮等巡行队伍,游遍村中各主要街道”,祈愿风调雨顺。

香火缭绕依旧,旧日场景却越来越模糊。九十多岁的阿婆在娘妈庙前闲坐唠嗑,说起“菩萨行乡”,仿若上个世代的事情;头发灰白的董叔对游神的印象也有些破碎,只记得自己在小时候看过游神,整个村里都很热闹。

建国以后,石牌村“菩萨行乡”的风俗逐渐消逝,当年的游神用品如今送进了玻璃展柜,成为石牌村民俗变迁的见证。

成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北帝庙

长年香火鼎盛的娘妈庙

重焕风华的精美龙亭

变与不变都在流光中留下印迹

石牌村里还有多少老故事

小e邀你细细品

【图文记者 余颖】

【编辑 南山】

(部分参考《石牌村志》)

来源:微社区e家通石牌百姓(微信号:xxsbejt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