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向立明(向立)

向立明(向立)

听闻回乡喜讯,老兵激动猝逝,湖北老家亲人不懈寻亲:盼与台湾后人团聚

“小时候,我就听说家中有位长辈解放前去了台湾。春节期间,我和66岁的父亲聊天时,他详细绘出了自曾祖父以下的四代家谱,其中唯独缺少了他伯父向培郁的信息,我能明显感受到他内心的失落。”来自湖北的向先生给头条寻人发来了他家的故事。

向培郁,生于1928年,祖籍湖北秭归,家中共八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大。

1948年,向培郁被人家骗入了军队,从此与家人分离,走上了一条南征北战的不归路。之后,由于局势的变化,向培郁随部队远赴台湾。

抵台后,向培郁定居高雄,先后成家立业,与史姓妻子育有一双儿女。尽管在台湾扎根,开始了新的生活,但向培郁对于故土的思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一直都在盼望开放回乡那一天的到来。

1987年10月15日,台湾正式宣布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来台的游子们终于可以回家了!向培郁获悉此事后,难掩激动的情绪,却因此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导致回乡梦碎。

同年,与向培郁一起来台的表兄韩启龙在回乡探亲时,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向培郁在台湾的生活情况告知给了大陆向家人,两岸亲人无不沉浸在悲痛之中。

“其实我知道长辈们一直想找到台湾的亲人,只是苦于以前家中条件有限,没有能力寻找。现在,我觉得我们晚辈有必要把这个寻亲的担子肩负过来,让海峡两岸的亲人团圆。”向先生说。

向家家谱

现在,我们将向培郁的信息整理如下,希望您能帮忙转发,如果您能提供更多有关向培郁在台湾的线索,可以发邮件给我们(xunren@toutiao.com)。头条寻人所开展的两岸寻亲服务,与台湾ETtoday新闻云作为媒体合作方一同发布,如果您家里也有亲人失散在台湾,或者您身在台湾,想帮助台湾的老兵寻找大陆亲人,也可以通过头条寻人的脸书粉丝专页(名称:頭條尋人)联系我们。

姓名:向培郁

出生日期:1928年

祖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向家湾村(旧名为蚂蝗观)

家乡亲属:父亲向思胥、母亲乔全贤;弟妹7人:向培从、向培栋、向培櫮、向培龙、向培菊、向培训、向伍云

台湾家属:妻子史小姐、女儿向立文、儿子向立仁

台湾曾经联系地址:定居高雄,疑似也曾住台南或台北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一组图带你直击贵阳市观山湖区2021年征兵体检现场

2020年12月28日,观山湖区开展2021年征兵体检活动,组织辖区4所高校238名应征大学生进行上站体检。区人武部部长田小方、政治委员向立明现场督导征兵体检工作。图为田小方现场查看征兵体检工作。

“嘴巴张合,痛不痛?\"医护人员正在认真检查应征大学生的身体情况。

“看这里,是什么?”“左”“上”......大学生应征入伍,视力检测很重要。

应征大学生在进行血压检测时,区人武部政治委员向立明现场督导体检工作。

应征体检中,身高、体重检查少不了。

应征大学生进行抽血检验。

“这是醋!”应征大学生进行嗅觉检测如实回答。

医护人员为应征大学生检查牙齿、口腔。

医护人员还为应征大学生检测心率。

每一个应征大学生体检背后,都有征兵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记者:王明元)

来源: 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

用爱为“山果”浇注人生“基肥”——记湖南省溆浦县青年教师向立华

在位于湘西群山的湖南省溆浦大地上,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7岁失去母亲、10岁失去父亲的少年,与70多岁双目失明的奶奶相依为命,自立自强,经受住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和磨难,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希望,撑起了这个破败不堪的“家”——他和奶奶的生存。

他,2016年大学毕业后,本可以选择留在城市发展,因为他的事迹感动了社会,长沙、怀化许多单位邀请他,但他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回到大山深处的母校——溆浦县油洋乡中心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他把改变苦涩的“山果”般的乡村孩子的人生命运作为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凭着坚定的信念和赤诚的教育情怀,用自己不懈努力的行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业绩。

他,就是2018年2月破格调任溆浦县三江镇善溪学校德育主任的向立华。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他怀着感恩党和政府、感恩社会的心,勇敢地挑起了油洋乡中心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的担子,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使名不见经传的油洋乡中心小学成为教育部关工委“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示范学校。教育部办公厅组织15家中央媒体专程到该校采访,以油洋乡中心小学为主会场,召开了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主题座谈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他就连续两次获全县“优秀教师”“优秀团员”荣誉称号,2017年12月荣获全国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大赛一等奖。2018年4月,他成为“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宣讲会”主席团成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为发展乡村教育摇旗呐喊。

因为爱,他扛起了家的希望

时间闪回到2000年,这一年,向立华的妈妈因意外跌落悬崖去世,仅仅7岁的他失去了母亲;2003年,向立华的父亲在自家那间破屋上整理瓦面,不慎掉落在地,伤重去世,他又失去了父亲。父母亲为他留下的只有一间破烂不堪的小木屋和年近八旬、因悲伤过度而哭瞎双眼的奶奶!

家庭的巨大变故,使10岁的向立华只觉天旋地转,眼前一片黑暗。生路在哪里?他的生路在哪里?小小年纪的他在不断地追问自己。

但是,他没有被那巨大的痛苦所打倒,他在屋前的椿树上深深地刻下了一个“生”字,生!他告诉自己:“我不仅要让自己活下去,还要让奶奶好好地活下去”。从此,他一边种地、操持家务,一边坚持上学。他和奶奶吃着“五谷杂粮”,甚至吃南瓜藤拌玉米糊艰难度日,最苦的时候,年幼的向立华靠着拾稻穗、捡红薯和邻里的接济支持生存。他的日记本上清晰地写着这么一句话:“生活再难,我不怕!我一定会创造奇迹——让奶奶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向立华一直倔强地与命运抗争,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扛起了希望!

因为爱,他升华了人生轨迹

就这样,小小的立华与生活抗争,与命运搏击……

2008年,油洋乡文化站舒毅站长在一次下乡采风中发现了向立华,他连夜奋笔疾书,通过媒体报道了向立华的励志事迹。此后,向立华自强自立、孝老爱亲的事迹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更多的爱心人士伸出了援助之手……

时任溆浦团县委书记田海峰看到关于向立华的报道后,被这个孩子不畏逆境、与命运抗争的事迹深深感动,多次到学校看望他,从精神上鼓励他积极向上,树立自信,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在各级团组织关心下,15岁的向立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009年被选为怀化市少代会代表。

在油洋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争取下,溆浦县民政局来了,解决了向立华农村生活最低保障;溆浦县委宣传部、市县关工委领导来了,他们一句句情深意切的叮嘱,点燃了小立华生活的勇气;在团县委书记田海峰同志的支持下,企业家覃小桥来了,他慷慨解囊,为向立华资助学费,直到大学毕业……

向立华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的优秀事迹感动了整个溆浦乃至怀化,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学习向立华,感恩敬亲人”主题德育活动。2008年,向立华被评为“感动溆浦十大新闻人物”;2010年,他被怀化市关工委和团市委授予“励志青少年”“十佳四好少年”荣誉称号;2010年,他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2010年9月,在省市县关工委的关怀支持下,向立华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录取为本科师范生,在因求学而离开家乡的那一刻,他对送别他的父老乡亲们说:“我一定回来当一名教师,把爱奉献给这养育我的土地。”在一师读书期间,他勤奋好学,一直担任学校学习毛泽东思想协会会长和学生社团联合会副主席。由于他好学上进,积极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团干部。2016年6月,向立华顺利完成6年学业,并荣获了“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因为爱,他执着于乡村教育

“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没有乡亲的帮助,就没有我向立华的今天。”从大山走出的向立华,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深深感恩的是党和政府把自己培养成才。

由于他在校的优异表现,长沙周边地区很多学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身边的同学、朋友也劝他留在城市发展。面对选择,向立华向往过,也犹豫过,但他始终不能忘记父老乡亲那一张张温暖的笑脸,没有忘记当初离开家乡时对家乡父老的承诺。“我要回去!我必须回去,回到养育我的大山中去!”向立华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溆浦,主动申请到自己的母校——地处湘西边远山区的油洋乡中心小学任教。

参加工作后,他把“听党话、跟党走”作为坚定不变的信念,把改变“山果”为“甜果”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向立华以校为家,把工作当事业,是个拼命三郎。”油洋乡中心小学校长严佳明说道。向立华刚参加工作便勇挑重担,主动申请担任了二年级(1)班班主任、语文教学、少先队辅导员和关工委秘书长等多项工作,还负责全校的德育、宣传等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了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他经常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工作,每天晚上都工作到12点以后才睡,有时忙到凌晨两三点,不是制作课件、批改作业,就是起草活动方案、写活动新闻通讯,周末也不例外。为此,学校校长严佳明不知道批评过他多少次:“年轻人不许加夜班到凌晨,如果不改正,下次就断掉你办公室的电!身体比工作更重要!”

向立华为了带好班,育好人,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联系家长,实施家校联动,共同引导培育学生自律自治能力。他按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理念,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和管理者,让人人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生活”。在他的带领下,班风正了,学风浓了,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养成了。

从贫寒家境中走出来的向立华对学生教育格外的注重。他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是: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他始终认为学生就是教育的延续,课堂就是教师的乐园,教育就是教师的天职,他从来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耽误学生一节课。2017年4月的一天,校长严佳明安排他去县关工委送资料,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他利用中午骑摩托车去县里。因为下午还有语文课,他在路上一直担心赶不上,不断地加油,加油!摩托车一路狂飙,过张家桥,车在飞!过麻阳水,车在飞!过桥江镇,车在飞!爬望乡坡,车还在飞!前方急转弯!万分危急时刻,车真的飞了!飞出了十余米,向立华擦伤了膝盖,摔破了头皮,满脸鲜血。他艰难地重新爬上摩托车,启动加油。尽管此时他多处受伤,但他准时走进了课堂,带着伤、忍着痛给学生上完了课。在疗伤的两个月时间里,他没有耽误一节课,没有请过一天假。

向立华说,“刚接手二(1)班时,班上有近二十个学生考不及格,每一个孩子对老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是任何一个家庭的整个希望,我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为了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向立华总是会在放学后利用课余时间免费对他们进行辅导。去年他过23岁生日的时候,正是本该休息的周六,他却选择给学生进行免费补课,学生一起度过了自己的生日,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向立华总是自费给学生买学习用品和糖果作为奖品。说向立华是孩子的老师,还不如说向立华是孩子的“爱心爸妈”。学生有烦恼了,会找向立华倾诉;下雨天学生鞋子湿了,向立华会把鞋子烘干;学生头发脏乱,他给孩子们整理;有些孩子总是隔三差五的感冒发烧,由于父母不在家,向立华总是会把他们带到医院看病治疗,给他们端水吃药。

通过他的努力,他所教班级的成绩不仅在学校、在桥江片区名列第一,而且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二(1)班也成为了全校最优秀的班级。

“我的理想就是像向老师一样当一名好老师。”在“我的理想”主题班会上,牟家怡同学说道。向立华说,听了这样的话,他感到很欣慰,证明了他的努力开始在学生们纯洁的心灵里生根发芽,但他也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深知自己离“好”还有不小的差距。

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向立华成为了油洋乡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他深感肩上的责任,也深知农村贫困孩子的不易。2016年9月一开学,向立华就开始着手贫困学生的摸底建档工作。每逢周末,无论酷暑严寒,还是风雨交加,他要么和同事们同行,要么独自一人走村串户,深入到村里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即使去年寒假和今年春节,向立华都在学生家里走访,而没有回去。他趁着学生家长回家过年的机会,完善贫困学生档案,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与贫困孩子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在忙于生计的同时,懂得怎么去关爱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向美珍是向立华重点关注的学生之一。今年12岁的向美珍以前十分开朗,成绩也很好。但去年,她妈妈突然患了癌症,尽管治疗费花了五十多万,但还是没有康复,离她而去。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后,她家债台高筑,为了还债,她的父亲不得不外出务工,家里照顾病母和弟弟的重担就落在了向美珍稚嫩的肩膀上,生活十分清苦。向美珍也变得内向起来,时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成绩不断下降。

这事让向立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此后,只要他一有空,就会到向美珍家中去,给她送点生活费,买点学习用品,也会帮她做点家务,照顾一下她的生活起居。更重要的是,经常鼓励她战胜困难,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渡过难关。因为经常看到向立华在向美珍家忙上忙下,向美珍的邻居们都为向立华伸出了大拇指。

通过摸底,向立华走访了一百多户留守儿童家庭,建立了80多名贫困生和400名留守儿童的档案。让这480枚“山果”变“甜果”成为了向立华的使命。之后,向立华又以关工委的名义向学校建议开展四个帮扶(学习帮扶、物质帮扶、情感帮扶、人生规划帮扶)。他积极争取县民政局的支持,和孩子们成立了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鼓励孩子们自立自强;建立了学农教育基地,开展吃苦体验教育,孩子们自己种菜自己吃;开展“五老牵手红领巾,共圆美丽中国梦”活动,带领孩子们拜访老红军,重走红军路,参观向警予教育基地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山里的孩子们有了笑容,有了自信,有了梦想和希望。

2017年,团中央启动了“情暖童心”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程,这让他的使命更有了方向。他和孩子们成立了“亲情连线室”“红领巾聊天吧”,孩子们定期给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打电话和视频聊天。孩子们有什么想法、困惑,都去找他倾诉。

每一个月,学校大队部都会为留守儿童举办爱心生日联欢会,这是他和孩子们最难忘的时刻。向立华这些做法得到省民政厅和市县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去年10月,省民政厅组织的“福彩潇湘,爱心童行”活动在油洋乡中心小学举办,中国社会报、湖南卫视、交通频道等媒体到学校采访报道。学校少先队工作被团县委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先进单位。

进入学校的第一天,校长严佳明拉着向立华的手说:“学校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养成教育和校园环境问题,你来了,希望你能把这两块工作作为重点抓好,抓实。”

在严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向立华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抓手,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在学校开展了“三不三别四带”(三不:管住自己的嘴,不说脏话粗话;管住自己的手,不与人打闹,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脚,在走廊楼梯间不追逐、奔跑。三别: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向不爱学习告别、向不良陋习告别。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感恩带给长辈,把文明带向社会。)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学生的养成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效,校园环境由原来的脏乱差转为净美好,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净化……

三(1)班朱依萍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捡到苹果手机一部,主动交到老师手中,四(1)班学生在校园中捡到200元现金,主动交给老师……如此等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向立华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主动当好校长参谋,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出谋划策。在他的建议下,学校先后修建了长达50多米的文化墙,制定了校徽校歌,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风。如今的油洋乡中心小学,已由原来落后的山区学校跻身全县教育教学先进行列。

宣传工作是学校对外的喉舌,他负责这项工作后,为学校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坚持编写活动新闻通讯,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学校活动多次被省市县相关媒体报道,油洋乡中心小学的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2017年教师节来临之际,省政协副主席、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亲临学校调研,慰问乡村教师,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养成教育。怀化市人大副主任、溆浦县委书记蒙汉多次到校调研指导工作,对学校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在组织的关怀下,工作不到半年的他,破格获评溆浦县2016年度先进教育工作者;2017年5月,工作一年的他,破格进入溆浦县中小学行政干部后备库;2018年2月,工作一年半的他,被破格提拔为溆浦县三江镇善溪学校德育处主任。

溆浦县三江镇善溪学校,是溆浦县最东部的地方,离县城140多里,是全县唯一没有通公路的学校,交通极为不便,生活艰苦,办公条件极差,管理难度大,不少特岗老师看到这个环境立马转身就走,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2018年3月,向立华调到这里担任德育处主任兼团委书记,县教育局领导找他谈话,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爽快地说:“没有!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遵循习总书记关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伟大教导,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能锤炼理想信念!请领导放心!”面对困难,他二话没说,立马上任。

于是,他走进了善溪学校的校园,并快速走进了善溪学校学生家长的心里。他说,无论在哪里,他都会用自己的爱努力为“山果”们浇注好人生“基肥”,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