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堂名是什么意思(堂名)

堂名是什么意思(堂名)

宗祠习俗:堂名,堂联与门联(扬州江都)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具有祖先崇拜传统的民族,为了“追远、报本”,家族都建有祠堂。宗祠作为宗族的物化标志,它表现了门第观念与宗法思想。给宗祠起堂号,人们往往根据家族先祖的德望、操行、功业、封谥、著述等来命名,彰显家世源流,藉以弘扬祖德,启迪后人。而家族祠堂堂联与各户门联的文式则相对固定,旨在昭示先贤美德,传递家族思想与行为规范,以达到鞭策后代,“数典不忘祖”的目的。

这些宗族文化的精髓,在家族的繁衍迁徙中,潜移默化,代代相传,并融合于当地的民风习俗之中。

塘头于氏家族,其先祖是明代兵部尚书于谦。于谦一生为官,清廉正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其时,徐珵力主迁都,于谦则拥立景帝接位,以访瓦剌借英宗要挟中原,并亲自带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进攻。不料,当英宗归来,竟听信谗言,以“谋逆罪”将于谦杀害。多年后于谦得以平反,谥号“忠肃”。

于谦被害后,于氏钱塘(今杭州)一族,为免株连,几经辗转,其中一支逃往苏北,在邗上的塘头落脚。塘头于氏一族先是以种田为生,后渐渐发展到出租土地、开办油坊、兴办糖坊、经营生意,直至读书育人,为官从政,成为一方名门望族。

塘头于氏宗祠以“忠肃堂”为堂号,堂联为:“五百年河南望族;二十传邗上名家”,是指于氏祖籍河南,历史上本为望族,迁徙到邗上,亦已二十余代人了。还有一副门联为:“燕翼贻谋,西湖世泽;龙光锡宠,东海名家”,是说钱塘祖先对子孙培养的恩泽,当今圣上对东海之滨于家的宠幸,使于氏俨然名盛一时,富甲一方。

于氏人家客厅的中堂两旁,还挂有一副异常醒目的对联:“创业维艰,念先祖劬劳,克勤克俭;守成不易,愿子孙黾勉,同心同德”,言及祖先创业的艰难,愿子孙牢记,保持这克勤克俭、同心同德的良好家风。

东原宗家,本宋朝名将东京留守宗泽的后裔。宗泽文武双全,抗金屡战告捷,多次上奏朝廷,要求收复失地,但却一再受到压制,最后忧愤而死,临终前仍三呼“渡河”,死后谥为“思简”,故宗氏祠堂名为“思简堂”。

宗氏兴化一族、宗臣一支后来迁到宜陵东原、谢桥长庄聚族而居,名“宗家院”,并渐成官宦之家、诗文名家,有“一门复秀,三世文名”之誉。

他们祠堂的堂联为:“出奇创倭,中原才子;矫制平贼,国家干臣。”上联是说东原宗家父祖、明代稽勋员外郎宗臣(宗泽第十六世孙),历官福建参政、提学副使,一心系于国家民族,曾以文臣而知办兵事,亲率福建军民抗击海上倭寇,病逝于任上。同时,他文学上也很有成就,是“嘉靖七子”之一,其《报刘一文书》乃《古文观止》之名篇。死后,帝赐“中原才子”牌坊于兴化。下联是说东汉宗钧,为建武初五官中郎将,先后出任上蔡令、九江太守、东海相。其所任之地盗贼敛迹,百姓安居。显宗以其能拜为尚书相,乃国之干臣。

宗家后世还曾使用一副门联:“一梅隐士工诗画;五兵尚书独清明。”上联是说明清之际的宗元鼎,自甘清贫,长年隐居东原,终年不入城市,然一生爱梅,擅长诗画。下联是说梁代尚书宗夬,勤学有才干,初仕齐,独清廉正直,迁为尚书都郎官,入梁,历太子右卫军、五兵尚书,参掌大选。

这些堂联、门联都反映了宗氏家族希望后代出世,能独善其身,知书识礼;入世,则为国为民,清正廉明。

江都徐氏,源自东海徐氏,崛起于刘宋时期。在南朝170年的进程中,东海徐氏家族出过五任宰相,四封三公,显赫一时。他们注重家族后代教育,光大家族文化,出现了徐勉、徐擒、徐陵等鸿儒与大家,徐孝祠、徐悱、徐怦、徐君蒨、徐孝克、徐伯阳等诗人与文士,跻身南朝著名文化士族之列。东汉时的徐稚乃南昌人氏,虽然家境贫困,但他才能卓异。因不满内宦当政,虽多次征召也终不为官,时称“南州高士”。江都徐氏多以此来光耀门庭,教育后代。其祠堂名“东海堂”,亦有名“南州堂”。祠堂联为“南州世泽;东海家声”,门联亦是“南州恩浩荡;东海庆长春”,或者“南州瑞气明大地;东海恩波普万家”,总是突出“南州”与“东海”。

维扬江都梁氏,祖居浙江丽水县富坡岭。其峰岭整日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乃一方风水宝地。先祖梁汝嘉,字仲谟,号赛峰,官居南京户部尚书,封为缙云侯。家族中流传“峰岭世泽”一说,其堂名为“云露堂”,堂联为“云露家声;峰岭世泽”。

据《千字文》,有“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岗”之句。因世有“阴阳二气”说,云:阴阳二气调和,则阳气蒸而为云雨,阴气凝而为霜露。四时之中,有阳气为云雨,以生万物;有阴气为霜露,以成万物,而后岁功乃成。丽水,这先祖的衣胞之地,乃出金生玉、阴阳调和之宝地,所以能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受到润泽。

江都张家,堂名为“百忍堂”,堂联是“九居世泽;百忍家声”,门联一般也是“九居世泽传名远;百忍家声播惠长”,这都源于张氏先祖张公艺的典故。

​据《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乃唐代郓州寿张(今山东东平)人氏,张良第二十六世孙。善于治家,九世同居而共财,远近称颂。一次,唐高宗封禅泰山,得知此事,专门临幸其居,问本末。张公艺请以纸笔,但书“忍”字百余以进。天子泣涕,深为感动,悟出修身、齐家与治国之道,便赐匾帛而去。张姓家族便以“百忍”为家风,教育子孙后代。

由此可见,每个家族在其根脉的传承之中,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典故,这也是一种独特的民俗现象和文化遗产。

朱毓麒(海流 漉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