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胡文光牌坊(胡文光)

胡文光牌坊(胡文光)

一场两小时的“生命通话,创造了温暖的奇迹

视频加载中...

1986年1月10日

我国第一个110报警服务台成立

至今已经33年

接警员这班岗也站了33年

33年来每一位接警员

用自己的认真和努力

陪伴着110报警服务台一起成长

马惠瑜是这千千万万个接警员中的一个缩影

他们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宗案情

你好,110

这一句亲切的话语

是一盏灯照亮黑暗

更是一束希望拯救生命

这里是江门市的智慧警务指挥中心。每天,每时,每刻,江门辖区内,所有按下110这三个数字的电话,都会直接联通这里。在这里,他们的问题和求助都被一一解决。24小时日夜轮班制,365天不间断坚守。这里没有节假日,他们的位置永不空缺。

在2019年6月,江门市公安局110报警台刚刚完成了一次升级。服务范围从蓬江和江海区变扩大到全市。这意味着,在江门市,只要在电话上按下110或120这三个数字,这里的电话铃声就会立刻响起。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江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动力。

马惠瑜,便是这批新招募接警员中的一员。她除了是一名接警员,还是一名独自抚养着三岁女儿的单亲妈妈。这一天,马惠瑜上晚班,她与别人调了班,就是为了能多点时间陪一下女儿,牵着女儿的手,接送她上下学。晚上8点钟,马惠瑜来到110指挥中心上班。

按照规定,接警员工作时间里,为避免分散注意力,手机是不允许带在身上,要锁在专门存放手机的柜子里。相比忙碌的早上,晚上报警电话会相对少一点,内容也多是寻人走失或者酒后滋事等警情。

俗话说:小小接警台,复杂大社会。接警员的工作并不是只是一个信息的传递员,她们也要学习各种知识,具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凌晨4点,是一座城市最安静的时候,人们都逐渐睡去,接警中心也正在享受着距离天亮最平静的两个小时。然而,凌晨4点也是一个人情绪最容易崩溃的时间点。

一个柔弱的女声从电话中传来。打通报警电话的是一名女子,她哭诉着说,自己已经半个月联系不上未婚夫了,而且自己正怀着9个月的身孕,下个月就要生产了。讲到未婚夫的失联,女子的语气十分沮丧。

马惠瑜敏锐地发现了女子语气中不同寻常的绝望,她一边继续按照正常的接警流程询问了相关信息,一边偷偷密切关注女子的情绪。因为没有问到更多的有用线索,马惠瑜把相关信息传达给派出所民警后,准备结束通话。谁知道,一听到“派出所”这个词,报警女子的情绪突然激动了起来。

原来,女子先前已经两次到派出所寻求帮助,但因为是成年人之间的感情纠纷,派出所民警也无能为力。屡次碰壁,女子对“派出所”这个词语表现出了极度的抗拒。听着女子越来越激动的语气,考虑到她特殊的身体状况,马惠瑜赶紧用言语安抚,但是女子并没有就此平静下来。

听到女子这句“我好想死”的瞬间,马惠瑜察觉到,报警女子的情绪已经接近崩溃边缘因为没办法看到女子的真实情况,马惠瑜只能通过对方的语气,推断她当时的情绪状态。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下来,自己要用一切办法挽救一大一小两条生命。或许是马惠瑜发自肺腑的话起到了作用,女子终于稍微冷静了下来。

此时,这场通话已经进行了十分钟。按照接警流程规定,为避免占用太多通讯资源,接警员的通话时间不能太长,在把警情派给相关派出所后,就要结束这次的通话,接听下一个报警电话。马惠瑜在确认女子情绪稳定后,挂掉了电话。

电话挂断后,马惠瑜一直放心不下,她脑海里一直是刚才电话中,那个年轻女孩子绝望的抽噎声。思索过后,马惠瑜迅速向当时值班的指挥长胡文光反应了这个情况。即使通知了相关民警,马惠瑜的心情时候还是不安稳。因为电话里女子之前一直没有透露自己的具体位置,这时马惠瑜向指挥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她想尝试着添加她的微信。马惠瑜按照女子的报警电话,申请添加女子为好友。

在成功添加微信之后,马惠瑜开始尝试着和女子交谈。在聊天对话中,女子倾述出了自己疲惫的状态。

我走不动了,太累了。

我过去陪陪你吧,告诉我你在哪里?

马惠瑜说自己愿意过去陪她,只要女子说出自己的定位。刚开始,女子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位置,甚至发出了绝望的讯息。

我现在只要爬上去,跳下来,就解脱了……

或许就是同为母亲,马惠瑜能真正理解轻生女子的心情,“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你就找到坚强的理由,那份感动只有做母亲才可以得到。”马惠瑜发出了这样的信息。这句话发过去之后,女子久久没有回复。马惠瑜的心仿佛悬在了空中。几分钟后,女子才发来一张照片。

看到照片,马惠瑜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一大半,她知道,这张图片这代表着女子的求生念头。江门不大,马惠瑜迅速判断出女子可能在中沙市场旧码头附近,并马上与附近派出所取得联系。接到110指挥中心的指令后,江南派出所民警立即出警,展开搜寻。与此同时,马惠瑜也继续在微信中开导女子,为民警争取搜寻女子的时间。凌晨5点35分左右,民警终于在旧码头河边找到了报警女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清晨的阳光开始唤醒这座城市,从接到女子电话那时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这时,轻生女子已经被安全送回家的消息也终于传来,马惠瑜如释重负。

第二天,马惠瑜这场历时两小时“生命通话”,获得了指挥中心其他人的一致赞扬。面对大家的表扬,马惠瑜笑着说当时自己并没有想那么多。

因为细腻,马惠瑜挽救了一名轻生妈妈;因为坚强,即使独自艰难抚养女儿,她也从不透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马惠瑜心里一直很内疚。但是她相信事情不会只有糟糕的一面。

对于接警员这份工作,马惠瑜并不认为自己只是在单纯地接电话。其实,接警员的工作并不容易,接警员每天都需要接几百个报警电话,很多时候,接警员还需要承受许多负面情绪。

三尺办公桌是她们挥洒自如的战场

真诚和爱心是她们最强大的武器

是谁在24 小时温暖守候

是谁在无微不至的呵护

果断决策

温柔相劝

她们是群众最贴心的人

她们就是110接警员

《南粤警视》

《你好,我是接警员》

即将播出

播出平台:广东卫视、中国网络电视台

播出时间:9月22日(周日)18:05

一场两小时的“生命通话,创造了温暖的奇迹

视频加载中...

1986年1月10日

我国第一个110报警服务台成立

至今已经33年

接警员这班岗也站了33年

33年来每一位接警员

用自己的认真和努力

陪伴着110报警服务台一起成长

马惠瑜是这千千万万个接警员中的一个缩影

他们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宗案情

你好,110

这一句亲切的话语

是一盏灯照亮黑暗

更是一束希望拯救生命

这里是江门市的智慧警务指挥中心。每天,每时,每刻,江门辖区内,所有按下110这三个数字的电话,都会直接联通这里。在这里,他们的问题和求助都被一一解决。24小时日夜轮班制,365天不间断坚守。这里没有节假日,他们的位置永不空缺。

在2019年6月,江门市公安局110报警台刚刚完成了一次升级。服务范围从蓬江和江海区变扩大到全市。这意味着,在江门市,只要在电话上按下110或120这三个数字,这里的电话铃声就会立刻响起。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江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动力。

马惠瑜,便是这批新招募接警员中的一员。她除了是一名接警员,还是一名独自抚养着三岁女儿的单亲妈妈。这一天,马惠瑜上晚班,她与别人调了班,就是为了能多点时间陪一下女儿,牵着女儿的手,接送她上下学。晚上8点钟,马惠瑜来到110指挥中心上班。

按照规定,接警员工作时间里,为避免分散注意力,手机是不允许带在身上,要锁在专门存放手机的柜子里。相比忙碌的早上,晚上报警电话会相对少一点,内容也多是寻人走失或者酒后滋事等警情。

俗话说:小小接警台,复杂大社会。接警员的工作并不是只是一个信息的传递员,她们也要学习各种知识,具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凌晨4点,是一座城市最安静的时候,人们都逐渐睡去,接警中心也正在享受着距离天亮最平静的两个小时。然而,凌晨4点也是一个人情绪最容易崩溃的时间点。

一个柔弱的女声从电话中传来。打通报警电话的是一名女子,她哭诉着说,自己已经半个月联系不上未婚夫了,而且自己正怀着9个月的身孕,下个月就要生产了。讲到未婚夫的失联,女子的语气十分沮丧。

马惠瑜敏锐地发现了女子语气中不同寻常的绝望,她一边继续按照正常的接警流程询问了相关信息,一边偷偷密切关注女子的情绪。因为没有问到更多的有用线索,马惠瑜把相关信息传达给派出所民警后,准备结束通话。谁知道,一听到“派出所”这个词,报警女子的情绪突然激动了起来。

原来,女子先前已经两次到派出所寻求帮助,但因为是成年人之间的感情纠纷,派出所民警也无能为力。屡次碰壁,女子对“派出所”这个词语表现出了极度的抗拒。听着女子越来越激动的语气,考虑到她特殊的身体状况,马惠瑜赶紧用言语安抚,但是女子并没有就此平静下来。

听到女子这句“我好想死”的瞬间,马惠瑜察觉到,报警女子的情绪已经接近崩溃边缘因为没办法看到女子的真实情况,马惠瑜只能通过对方的语气,推断她当时的情绪状态。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下来,自己要用一切办法挽救一大一小两条生命。或许是马惠瑜发自肺腑的话起到了作用,女子终于稍微冷静了下来。

此时,这场通话已经进行了十分钟。按照接警流程规定,为避免占用太多通讯资源,接警员的通话时间不能太长,在把警情派给相关派出所后,就要结束这次的通话,接听下一个报警电话。马惠瑜在确认女子情绪稳定后,挂掉了电话。

电话挂断后,马惠瑜一直放心不下,她脑海里一直是刚才电话中,那个年轻女孩子绝望的抽噎声。思索过后,马惠瑜迅速向当时值班的指挥长胡文光反应了这个情况。即使通知了相关民警,马惠瑜的心情时候还是不安稳。因为电话里女子之前一直没有透露自己的具体位置,这时马惠瑜向指挥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她想尝试着添加她的微信。马惠瑜按照女子的报警电话,申请添加女子为好友。

在成功添加微信之后,马惠瑜开始尝试着和女子交谈。在聊天对话中,女子倾述出了自己疲惫的状态。

我走不动了,太累了。

我过去陪陪你吧,告诉我你在哪里?

马惠瑜说自己愿意过去陪她,只要女子说出自己的定位。刚开始,女子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位置,甚至发出了绝望的讯息。

我现在只要爬上去,跳下来,就解脱了……

或许就是同为母亲,马惠瑜能真正理解轻生女子的心情,“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你就找到坚强的理由,那份感动只有做母亲才可以得到。”马惠瑜发出了这样的信息。这句话发过去之后,女子久久没有回复。马惠瑜的心仿佛悬在了空中。几分钟后,女子才发来一张照片。

看到照片,马惠瑜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一大半,她知道,这张图片这代表着女子的求生念头。江门不大,马惠瑜迅速判断出女子可能在中沙市场旧码头附近,并马上与附近派出所取得联系。接到110指挥中心的指令后,江南派出所民警立即出警,展开搜寻。与此同时,马惠瑜也继续在微信中开导女子,为民警争取搜寻女子的时间。凌晨5点35分左右,民警终于在旧码头河边找到了报警女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清晨的阳光开始唤醒这座城市,从接到女子电话那时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这时,轻生女子已经被安全送回家的消息也终于传来,马惠瑜如释重负。

第二天,马惠瑜这场历时两小时“生命通话”,获得了指挥中心其他人的一致赞扬。面对大家的表扬,马惠瑜笑着说当时自己并没有想那么多。

因为细腻,马惠瑜挽救了一名轻生妈妈;因为坚强,即使独自艰难抚养女儿,她也从不透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马惠瑜心里一直很内疚。但是她相信事情不会只有糟糕的一面。

对于接警员这份工作,马惠瑜并不认为自己只是在单纯地接电话。其实,接警员的工作并不容易,接警员每天都需要接几百个报警电话,很多时候,接警员还需要承受许多负面情绪。

三尺办公桌是她们挥洒自如的战场

真诚和爱心是她们最强大的武器

是谁在24 小时温暖守候

是谁在无微不至的呵护

果断决策

温柔相劝

她们是群众最贴心的人

她们就是110接警员

《南粤警视》

《你好,我是接警员》

即将播出

播出平台:广东卫视、中国网络电视台

播出时间:9月22日(周日)18:05

西递古村:好生态催生好产业 好文化带来好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十年来,共有681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日前,人民网记者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现场采访等环节,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了解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特色经验,推出“传统村落万里行”系列报道。

一位旅游主播正在景区直播。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各位网友,你们现在镜头看到的是西递村的胡文光刺史牌楼,这里是众多游客必打卡景点,也是观赏夜景的绝佳位置。”2月16日上午9点半,一位旅游主播正在某线上旅游平台的直播间里详细介绍西递的标志性建筑,她的身后则是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

这里是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也是远近闻名的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2月冬末春初,漫步于西递村,古村新风扑面而来:古朴精美的建筑文化、山清水秀的生态文化、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交相辉映,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之中。

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

从早9点至午间12点,西递村前边溪里,处处呈现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记者与迎面走来的环卫工胡师傅聊了几句,看着整洁的街巷,胡师傅的脸上多了些许笑容。他笑着说:“村里现在非常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看着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住着也心情舒畅。”

“2000年,西递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村‘两委’意识到扮靓乡村颜值为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注入新活力十分重要。”西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傲立说。

聊起现在的生活,村里的老人们滔滔不绝。人民网记者许维娜摄

“我们的村子越来越美,游客也多了,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说起村内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提升,村民胡阿姨也是受益颇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村民们环境卫生观念发生了可喜变化的背后,是该村在发展旅游业之初就深入细致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村民们发自肺腑的话,也侧面体现了西递村开展的环境整治工作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胡傲立告诉记者,为保护好环境,这些年村里没少花心思、下苦工。一方面,村里不断完善景区环卫作业质量标准、考核督查制度及管理办法开展保洁员招聘、培训、考核机制,组建了一支专业保洁队伍,制定“冲、洗、扫、拖、擦、清、运、巡”组合作业模式,实行全天候不间断保洁;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专业保洁设备,采购引进扫地车、高压冲洗车、无人垃圾打捞船等新设备,助力工作高效化,成果显著化。

胡傲立还表示,同时,西递村还积极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到环境大整治、景区大提升、文明旅游等各类志愿服务当中,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修订完善村民百分制考核制度,落实“门前五包”,垃圾上门回收,定期定点投放等相关措施。

西递村街巷整洁干净。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整修石板路、治理水污染、实行封山育林、整治村容村貌……自1986年,西递村发展旅游业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让很多当地人有目共睹。如今,西递村森林覆盖率达到86%,每年吸引近百万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以“微改造”见好见效正是西递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记者注意到,比如户外裸露的电线、水管管道等,西递景区将现有的老砖修砌成小房子的形状包裹水管等用水设施,形成统一美观、形式协调的街角巷弄。

事实上,在2021年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后,西递村就锚定“席地而坐”标准,结合文化、地形等特点持续推进“微改造、精提升”,打造良好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将西递村宜居宜业宜游的形象直抵人心。

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着力,也是切实提高村民收入、探索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

有专家表示,生态资源是“绿色宝藏”,要让“绿色宝藏”有竞争力,更要着力培育发展壮大生态产业,让“好风景”变成“好前景”。

“前些年,我果断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返乡创业。难以想象,几十年前,因为这里太穷,这个千年古村落可是父辈们最想逃离的地方。”每当有客人来访,淡园客栈主人李声涛总会欣喜地诉说着村里这几年发生的变化。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的民宿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十分抢手。虽然每一位客人都是初次相识,但是大家对于楹联、门楣、匾额、砖石等一系列徽州符号的热爱,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备受认可的获得感。”李声涛告诉记者。

淡园民宿可听风吟,闻花香。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代诗人王维笔下描写的闲适情趣,令人向往。记者了解到,1986年,西递村开创了国内乡村旅游的先河,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而不断植根壮大,先后经历了村民自办农家乐、文化人个性化改造和品牌化高端发展“三部曲”。

近年来,通过探索文化遗产在保护中活化利用“人、物、景”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西递旅游业已成为该村重要产业之一,约占村集体收入的70%,带动全村80%以上村民就业。

实现乡村振兴与传统古村落保护双赢,一直是西递村的特色。

“目前,我们注重完善各项制度,大胆改革创新,破解了民宿要素、规划和管理三方面制约,让民宿业主吃下‘定心丸’,村民宅基地入股、村集体资产入股,联合开办乡村民宿的模式日渐成熟,走出了一条将生态红利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群众福利的乡村振兴之路。”胡傲立介绍。

西递古韵之美。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黟县徽黄西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递景区门票收入按比例分配,20%作为全县文物保护基金,保底620万元另加门票收入增长部分(以2012年门票收入3441万元为基数增加门票收入)的8%用于村民分红及村集体留利(其中村民分红约80%,集体留利约20%)。

“在上缴县财政的文物保护基金中的20%和徽黄西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门票收入的1.5%作为镇政府管理经费。”上述负责人举例称,2020年,西递景区旅游门票收入1790.74万元,其中全县文物保护基金910.7万元。

如今,西递村村民从事民宿54家,商铺143家,占全村户数的46.4%。而随着旅游和民宿产业壮大发展,如今这里的老房子,为村民创造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就业岗位,实现更多人致富奔小康,更见证了他们新生活的美好。

时下的旅游需求类型已变得多元化,单纯依赖门票收入的观光游模式亟待突破。旅游业态丰富化正是近些年来,西递村发展变化的生动写照。

记者了解到,在西递村主要从事农家乐、乡村客栈、手工艺品及土特产制作、经营、销售等经营户一共260家。一年多以前,这里还聚焦“旅游+研学”,建设了农耕文化研学馆。

口碑是旅游的命脉。在西递村,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夫第的绣楼一侧,书写有“作退一步想”五个篆刻字,意为“裁直为圆、方便他人”。西递镇党建办主任郑芝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以来,西递镇深入挖掘徽州文化,将“作退一步想”理念融入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创新推出“听、理、劝、借、退、和”工作法,建设工作室、调解室1100余个,调解成功率达98.5%。

如今,“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在调解矛盾的同时还融入干部教育、家规家训、村规民约、民宿发展、高铁建设等社会治理多方面。“有句老话说,来的都是客,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没有化不了的矛盾。”郑芝燕说。(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实习生赵文璇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 人民网

镇江一批市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 涉及多名正处、副处职干部

扬子晚报网12月3日讯(记者 万凌云)3日,镇江市委组织部就一批市管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公示。记者注意到,此次公示,涉及多名正处、副处职干部。公示全文如下:

为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根据《关于市管县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的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前公示:

章壮钧,现任句容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男,1964年5月出生,汉族,江苏句容人,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0月参加工作。拟推荐为辖市区正县职干部。

聂美红,现任丹徒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女,1969年1月出生,汉族,江苏丹阳人,全日制大专学历,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正处职干部。

朱禾勤,现任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副校长。男,1962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丹阳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9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管正校职干部。

蔡萍,现任润州区副区长。女,1969年7月出生,汉族,江苏扬中人,全日制大专学历,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199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正处职干部。

徐红军,现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男,1973年7月出生,汉族,江苏镇江人,全日制大专学历,在职党校大学学历,200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10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正处职干部。

皋古和,现任丹徒区委常委、副区长。男,1975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滨海人,全日制大专学历,在职大学学历,199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12月参加工作。拟任镇江新区正处职干部。

钱建平,现任镇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镇江市公安局新区分局局长。男,1963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沭阳人,在职党校大学学历,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镇江新区正处职干部。

孙桂林,现任句容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男,1970年7月出生,汉族,江苏扬中人,全日制大专学历,在职党校大学学历,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参加工作。拟推荐为辖市区副县职干部。

陈军,现任扬中市委办公室主任。男,1963年2月出生,汉族,江苏扬中人,全日制大专学历,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9月参加工作。拟任辖市区副县职干部。

陈静,现任丹徒区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女,1980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镇江人,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200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2月参加工作。拟推荐为辖市区副县职干部。

徐玉军,现任镇江市委组织部县(市)区干部处处长。男,1970年12月出生,汉族,江西余干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辖市区副县职干部。

姚恒清,现任镇江市公安局京口分局局长、党委书记。男,1970年9月出生,汉族,江苏扬中人,在职党校大学学历,199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参加工作。拟推荐为辖市区副县职干部。

眭尔佳,现任镇江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正科职)。男,1972年8月出生,汉族,江苏镇江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在职硕士学位,199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杜剑,现任镇江新区招商中心副主任、党委委员,招商二局局长,新能源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组副书记。男,1987年4月出生,汉族,山东德州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200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

王克华,现任镇江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男,1966年3月出生,汉族,江苏宿迁人,全日制大专学历,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

卢小芳,现任镇江市政协办公室人事信访处处长。女,1975年10月出生,汉族,江苏东台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200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

凡浩,现任镇江市委办公室综合二处处长。男,1983年7月出生,汉族,江苏响水人,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200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陆敏,现任镇江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处(行政服务处)处长。女,1975年6月出生,汉族,江苏镇江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12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李志,现任镇江市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处处长。男,1974年12月出生,汉族,四川资中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在职硕士学位,199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田茂松,现任镇江市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处长。男,1971年8月出生,汉族,江苏镇江人,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200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孙文平,现任镇江市委党校中特理论教研室主任。男,1967年10月出生,汉族,江苏镇江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教授,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邵学军,现任镇江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办公室主任。男,1976年7月出生,汉族,江苏镇江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胡宗贵,现任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男,1971年8月出生,汉族,安徽庐江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在职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9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市属国有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

荆天翔,现任镇江市住建局副局长、党委委员。男,1967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丹阳人,在职大学学历,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市属国有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益斌,现任丹徒区副区长。男,1969年1月出生,汉族,江苏金坛人,全日制大专学历,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市属国有企业总经理。

胡文辉,现任镇江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党委委员。男,1969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丹阳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在职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9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市属国有企业总经理。

翟德智,现任京口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男,1971年5月出生,汉族,江苏句容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199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市属国有企业总经理。

刘永希,现任扬中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男,1970年10月出生,汉族,湖南湘乡人,全日制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在职硕士学位,200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市属高职院校纪委书记。

吴盛祥,现任镇江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处长。男,1970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镇江人,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199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管事业单位副职(试用期一年)。

王建祥,现任句容市农委党委书记、主任。男,1963年5月出生,汉族,江苏句容人,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2月参加工作。拟任市管事业单位纪委书记(试用期一年)。

公示时间为:2017年12月4日至12月8日。对公示对象有何反映,请于公示期间与市委组织部联系。联系电话:0511-12380;联系地址:镇江市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镇江市委组织部(邮编:212000)。 编辑:王育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