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垃圾围村”调查:布碎垃圾曾堆积如山,持久战还在继续
近期以来,南都“记者帮”接到市民反映,海珠区多个制衣城中村有大量布碎垃圾长期堆积,已严重影响村内道路通行,也存在消防和卫生隐患。3月中旬,南都记者曾对此现象进行报道,辖区部门表示正在加紧协调处理。报道后的一个多月里,南都记者又陆续收到数个投诉电话:有的村子至今未处理好布碎垃圾堆积问题,希望记者帮关注。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走访中,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落实新《固废法》中关于工业固体废物(布碎)的处置安排,海珠区多个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百日攻坚”等系列工作,及时处置偷排布碎行为,引导私人制衣厂养成付费处置布碎的习惯,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制衣厂数量庞大、经营者观点难以统一等原因,职能部门的“攻坚”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多个制衣村布碎垃圾堆积异味、堵路引发市民投诉今年3月,南都记者在海珠区桥南新街、后滘村、土华村等地走访时,看到大量布碎垃圾被打包成袋堆积在制衣村街头巷尾,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将道路占据,行人车辆踩着满街碎布通行。据村里居民描述,这些布碎垃圾都是村中制衣厂丢弃的。广州的三四月天气潮湿闷热,碎布长期堆积后变得潮湿发臭,引来苍蝇蚊子,对周边居民影响很大。
今年3月,南都记者走访时的场景。
刘女士(化名)家在海珠,小区与后滘村仅一墙之隔。今年春节过后,她发现村里把布碎垃圾集中堆到西大街村口,清理速度比堆积速度慢很多,作为邻居她大受影响。“打开窗就能闻到异味,苍蝇虫子都往楼上飞,低头一看就是一大堆布碎垃圾。”刘女士向记者描述近期生活日常,“不知道这些制衣厂怎么了,一直这样也不合适吧。”夏天就要到来,看着楼下的垃圾堆她有点不敢想象。
后滘村后滘西大街的布碎垃圾集中点。(报料人供图)
在龙潭村帮工的张先生,工作、生活都被围绕的布碎垃圾影响,对此颇有微词。“环卫工人说布碎不归他们管了,路边堆得越来越多,很臭。我还担心有消防隐患,路人要是扔个烟头进去就危险了。”他为此多次投诉12345,但清理的进度并不直观。
3月下旬,记者在海珠区桥南新街与大塘村再次走访。相比半个月前,桥南新街的布碎处理情况已好很多,街道上基本没有大量堆积布碎。但与之相近的大塘村情况却不乐观,元龙大街沿街仍有很多布碎。大塘村内,一家卤味餐饮店门口堆积着数十包布碎,混杂着生活垃圾,带来很多苍蝇和异味。“都是附近工厂半夜偷偷丢出来的。”店主告诉记者,“没有人来处理,很影响生意,本来一天能卖一千多,现在只能卖三四百。”
在土华村,记者刚下公交车站,就看到一旁巷口堆积着数十包布碎,宽敞的华泰路边也随处有布碎包裹堆积。
海珠区土华村内,缺少监控的内巷仍然有偷排布碎的情况。
起因:布碎不再纳入生活垃圾回收在南都此前的报道中,海珠区南洲街道办环监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布碎属于工业固体废物垃圾,今年2月开始,原来的垃圾处理终端不再接收布碎,按照垃圾分类相关规定,需要有特定处理资质的场所接收。
这一说法与记者在大塘村的走访得到印证。记者在大塘村走访时注意到,街巷内张贴有《江海街道办事处关于处理辖内工业固废(布碎)的通知》。通知落款时间为2021年3月6日,对辖区内工商经营户、出租屋业主和社员群众、居住人员分别提出了工业布碎的分类工作要求。通知还特别强调,根据“谁产生、谁付费,多生产、多付费”原则,产废单位需在3月19日前向有资质的固废处置企业购买服务并签订处置合同。
通知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广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海珠区工业固废(布碎)专项处理实施方案》的要求,江海街将对未做好布碎分类、规范合法排放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签订处置合同,意味着制衣厂要向处置企业支付布碎处理费,对于多年来都是“一扔了之”的制衣厂来说,新增一笔开支、接受新的垃圾分类理念,都需要消化的时间。
作坊型制衣小厂在海珠区的制衣村里占比很高。
制衣厂老板:有人赞同交费有人观望“对于收费处理布碎,我是赞同的。”制衣厂老板老赵(化名)告诉记者,他在大塘村经营制衣厂已有10年,手下有二三十个工人,“但是只有人来发过一次传单,具体怎么操作,我们都还搞不明白。”他所说的传单,是江海街在海珠区推荐下引进的固废处置企业所发放的宣传单,上面印有企业的对接小程序二维码、收费标准以及客服电话。
老赵认为,光发宣传单没有用,村里或街道应该组织制衣厂老板集中学习了解布碎收费处理事宜,“等老板们主动做事是等不来的。”
也有对收费处理工作不理解的制衣厂。一位制衣厂老板告诉记者:“扔个垃圾还要给钱?算下来每个月给多千把块,感觉不太能接受。”记者走访多个制衣厂,对于收费处理布碎一事,老板们普遍关心的是收费定价以及谁来出这笔钱。有的人觉得目前费用太高,有的人希望官方予以补贴或与村社共同承担。目前,不少制衣厂老板仍处在观望中。
记者在大塘村走访了5-6家制衣厂,负责人均表示自家的布碎能够回收处理,暂不需要找处置企业。在大塘村内,记者了解到制衣厂半夜偷扔布碎、违规倾倒布碎的情况并不少见。
4月中旬,海珠区另一个制衣村——龙潭村的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上级反复强调不让他们碰路边的布碎垃圾,“我们只处理生活垃圾,不参与布碎固废的收集。现在多数厂家会买袋子处理布碎,但还是有偷偷扔的,都是半夜三点以后扔在路边。”
工作人员:“罚谁都下不了手”“目前还在推进制衣厂和处置企业的签约工作。”大塘村属地江海街环监所工作人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江海街辖内共有一千多家制衣厂,截至4月2日已签约大概两百家,“起初大家都不太理解,我们每天都会用‘扫楼’的方式去劝说制衣厂签约登记,购买布碎处置服务。海珠区也成立了环保、商务、城管等多部门组成的专门小组,每周都过来联合上门督导。\"
他告诉记者,江海街从去年12月就开始引进处置企业,鼓励大家找企业处理布碎。村内布碎堆积过多无人清理时,基本由村社出资兜底处理,“有的制衣厂不花钱处理,会半夜偷排。辖区里最高峰时候布碎日产量有20吨,村社兜底不是长久之计。”
在强化宣传工作之外,江海街还在加强对偷倒行为的取证工作,通过实际证据来制止偷倒布碎,严重的依法处罚,每一步都做到“以理服人”。但实际上,“开罚单”的决定并不好做。知情人士向记者分析:“制衣厂都是小本经营,罚谁都下不了手。工厂之间也会抱团谋生,措施太强硬,容易引发副作用。”
处置企业:各村处置办法各有不同通过老赵手中的宣传单,南都记者联系上一家布碎垃圾处置企业——广州钰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海珠华洲街土华村,公司负责人曹先生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
曹先生告诉记者,作为海珠区推荐引进的有资质的处置企业之一,他们正在为华洲街和江海街的制衣厂提供服务。“目前布碎的处置定价是385元每吨,可以按千克重量计费。还有专用的袋子1.9元一个,上门收取或者自送过来,费用也有区别。”曹先生表示,各家处置企业的收费细则和处理方式并不统一,定价都是遵循市场价格,“我们给每家制衣厂建立台账,通过数据统计区域布碎垃圾的产生情况。”
一家布碎处置企业的中转场上,堆积如山的布碎垃圾。
记者从华洲街道办了解到,截至4月初,全街制衣厂布碎处理协议签约率已达到38.5%;规范排放布碎500余间。目前华洲街辖区内日产生工业布碎约40吨,存在制衣厂分布广、监控难度大的问题,并且不少制衣厂存在观望和抵触的情绪,甚至有挑衅乱排、偷排现象。
为解决剩余未处理布碎,华洲街道办一方面督促村社加快落实布碎签约和规范排放,另一边开启“百日攻坚”整治活动,由执法队牵头,组织环保中队、安监中队和出管中心等部门组建综合整治队伍,每日下午针对问题难点、黑点进行综合执法,巩固宣传成效。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除了“逐户计费”的布碎处置方式,也有地方采用相对笼统的方案:把布碎处置费用摊到厂房租金里,再由村社集中处置整个片区的布碎垃圾,这样制衣厂的抵触情绪没那么大。
检察公益诉讼介入监督布碎垃圾长期困扰市民,也引起了海珠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关注。据了解,今年以来,海珠区检察院通过走访发现涉布碎线索20余条,经调查后立案12件,向相关行政部门和街道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7份,督促立即整改8000余吨。除了关注市民切身感受,海珠区检察院还特别关注了布碎垃圾对河涌、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的影响。目前,检察院立案涉及区域已实现布碎日产日清。
海珠检察院公益诉讼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会跟进更具体的布碎排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在各个环节加大监督力度。也将开展一些下沉宣讲,引导制衣厂经营者强化法律意识,自觉按照固废法要求,规范布碎排放。”
“百日攻坚”之后偷排情况仍有存在无论是各街道的“百日攻坚”,还是制衣厂老板们的“围观等待”,或是处置企业的“稳步签约”,各方对于布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几乎有一个共识:这是一场持久战。
经过南都记者近一个月的观察走访,各个街道的“百日攻坚”已经取得初步成效。4月16日,龙潭村的张先生称,布碎垃圾已减少9成,但不时还有少量出现。4月19日,记者走访桥南新街,发现大路上已不见布碎,仅有少量堆积在两侧巷道;在土华村,道路两旁已没有布碎堆积,村内张贴有“禁倒垃圾”的警告,但和龙潭村一样,缺少监控的偏僻巷道依然有布碎偷排现象。
记者分别于3月底(上图)4月中旬(下图)走访大塘村,一些被布碎垃圾堵占的道路得到清理。
4月19日,龙潭村垃圾收集点设置有禁止堆放布碎垃圾的告示。
也有成效不明显的地方,市民依然受到影响。4月19日,大塘村内,被偷排布碎困扰的卤味店依旧被困扰,“上星期刚清理一次,马上又被堆满了,生意都没法做”;后滘村隔壁小区的刘女士则在21日向记者发来两张照片:“前两天情况刚有好转,这两天又恢复了。”照片上,后滘西大街几乎一半道路被收集的布碎垃圾占用,空中看下去目测有数百吨。
在大塘村内,布碎偷排的情况依然困扰着市民。
自海珠区今年1月份制定全区工业固废(布碎)专项处理工作实施方案以来,各街道都在努力推进布碎垃圾处置,辖区有关部门也在积极配合,这是记者走访中看到的客观情况;但部分制衣厂仍在偷排,布碎堆积仍在影响市民生活,这也是记者看到的情况。
需要明确的是,实行垃圾分类、落实工业固废(布碎)处理,是一场不回头的生态环境自救之路,希望这场“持久战”能尽快落下帷幕,还市民一个卫生安全的生活环境。
采写 南都记者 魏志鑫
实习生 麦紫薇 张馨逸 温泳珊
广州公安再通报:男子售卖香水不含迷药成分!记者探访事发地
4月16日下午,广州公安在官方微博再度发布消息,对网传市内有不法分子假借售卖香水下迷药(点击阅读)的调查结果进行通报。当天上午,南都记者也实地走访了多位受访者遇到“推销香水/化妆品”的天河南商圈。
警方通报:男子售卖香水未检验出迷药成分广州公安通报称,近日广州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在市内一些商圈发现有男子兜售化妆品,与网传的“不法分子假借售卖香水下迷药”事件相似。经调查,报警人及网民反映的情况与事实不符,警方近期未接报过有受侵害事主的相关警情和案件。
其中,4月15日14时30分许,天河警方根据群众报警,在正佳广场抓获一名涉嫌向路人兜售仿冒品牌香水及化妆品的男子范某(男,29岁,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经警方调查,范某供述其兜售的仿冒品牌香水、化妆品系从批发市场购买,并曾到市内多个商场进行随机兜售。经实验室检验,该批香水、化妆品中未含麻醉剂、致幻剂、兴奋剂、镇静剂等成分,同时技术人员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人体侦查实验,未发现身体异常。经走访调查,未接报有声称被侵害或身体不适的事主。
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走访:
沿路商家称确曾有人兜售香水在4月15日的采访中,女大学生小梅、白领小赵都向记者反映自己曾在天河南商圈被陌生男子推销香水和化妆品。16日上午,两名南都女记者分头走访天河南商圈,在天河城、正佳广场等室内外区域活动,虽然遇到不少发传单、做美容的促销人员,但均未遇到有人上前推销香水。
在小梅称遇到矮胖光头男子推销的路段,南都记者向沿路几名商家求证。一家文具店的女店主告诉记者,确实有人在附近推销香水。“去年开始就出现,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男性,提一个塑料袋,手里拿一盒包装好的香水或者化妆品,站在店门口问我要不要买。”女店主回忆,“来了好几次,每次人都不一样,没有时间规律,但都是我一个人看店的时候会来。”出于警惕心理,她每次都会将对方打发走,对方也未纠缠。
在另一家花店工作的三名女生也表示,遇到过类似的推销。“如果是单独上街的女生,或者看起来比较柔弱的两个女生,在这附近逛很大几率会遇到他们推销。”其中一名女生告诉记者,除了天河南商圈,她在龙洞也遇到过类似的推销人员。
在同路段的一家银行门口,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偶尔见过有人在路上推销东西,但没有人向他推销过。
采写 南都记者 魏志鑫 张思琦 实习生 麦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