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礼千寺之325:沈阳•慈恩寺
沈阳•慈恩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巷12号。是沈阳市现存最大的佛教寺院,有“十方丛林”之称。
检查通行码和测量体温后进入寺院,提醒必须全程戴口罩。
慈恩寺始建于唐朝,重建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寺内碑文有载“天聪二年复兴古刹”云云,清顺治元年(1644年)建成大殿、韦驮殿、两廊。后因年久失修而洇没。民国元年(1912年),步真和尚主持重修,先后建山门、天王殿、配殿、钟鼓楼、禅堂、念佛堂、两廊、比丘坛。民国八年(1930年)最后完成大雄宝殿。
山门供奉哼哈二将
现在寺院坐西朝东,寺院占地约12600平方米,建筑分三个纵向片区,中间殿堂区域是三进院落四重殿堂布局,中轴线上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比丘坛)、藏经楼,东西配房是客堂、斋堂,东西配殿是伽蓝殿、大乘殿,还有钟鼓二楼、冰天诗社、祖师殿、方丈室、寮房等。
进山门后就是天王殿
天王殿正中供奉天冠弥勒菩萨,现在寺院所有殿堂都不能进入朝礼,只能门口顶礼。
东西配房是客堂、斋堂
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两边是十八罗汉,后墙两边是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后方是观世音菩萨。
大雄宝殿后面是法堂,也是比丘坛。
法堂后面是藏经楼,据说珍藏两部木版“三藏”经典,是明藏和清藏版本,极为珍贵。其中遗失部分,已重新抄写,破损部分已得到修补。
伽蓝殿有专门给善信做佛像开光的法师,伽蓝殿旁边有一间房间给善信做三皈依。
广东惠州释函可大师在清顺治年间写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如咏叹八旗官庄喂马奴仆的《老人行》,避难出家的《老僧》,被折磨而死的流人的《哭吴岸先》以及揭露满洲贵族的《送梨》等等,无不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的苦难与统治者的残暴。后来函可大师被流放东北,在沈阳慈恩寺成立了“冰天诗社”。函可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冬,赍志圆寂,年仅四十九岁。他的弟子和生前友好没有辜负他对千山的一片深情,当年即把他的遗体迎入千山龙泉寺,顺治十八年(1661年)迎至大安寺。接着又在缨珞峰西麓的双峰寺建塔,康煕元年塔成入塔。塔前石碑上刻有函是、郝浴撰写的《塔铭》、《碑铭》。他的影堂楹联云:“亦儒亦佛,能孝能忠。”这大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函可生前著述颇富,曾有《语录》十卷,《剩诗》三卷等行世。去世后,李呈祥、顾梦游等又为他刊印诗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函可弟子重刻《语录》,改名《千山语录》行世。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弟子今羞等把所搜集的各种牌本和诸家所藏函可诗汇集在一起,以《千山诗集》书名缕版印行。乾隆四十年(1775年),即函可死后一百一十六年,在查缴禁书大兴文字狱的劫难中,上谕:千山僧函可“因获罪发遣沈阳,刻有诗集,恐无识之徒目为流缁高品,并恐沈阳地方或奉以为开山祖席,于世道人心甚有关系”。命地方官“查明据实覆奏”。结果,(千山语录》、《千山诗集》都被列入禁书目录,查抄焚毁;凡函可住过的寺庙及双峰寺所遗碑塔,尽行拆毁;连《盛京通志》中所载函可知事迹也逐一删除。这位清朝以文狱罪的第一个罹难者,殁后百余年亦不得安宁,又遭受另一次文字狱的迫害。
西院有祖师殿
西安大慈恩寺
[建寺沿革]
大慈恩寺位于雁塔区境中心地带、雁塔路南端,距城4公里,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属唐长安城的晋昌坊。由于唐高僧玄奘法师在此译经,大慈恩寺成为闻名于世的佛教寺院。
寺院南临曲江,黄渠水绕寺门而过,环境幽静,堪称长安城东南隅的形胜之地。据史书记载,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其旧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亡母文德皇后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唐会要》卷四十八《寺》条记载:慈恩寺晋昌坊,隋无漏寺废寺。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高宗在春宫为文德皇后立为寺,故以慈恩为名。《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下称《慈恩传》)卷七载:庚辰,皇太子以文德皇后早弃万方,思报昊天,追崇福业……。宣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于是有司详择胜地,遂于宫城南晋昌坊里,面曲江,依净觉故伽蓝而营建也。宋代宋敏求《长安志》卷八《晋昌坊》条载:高宗在春宫为文德皇后立为寺,故以慈恩为名。仍选森泉形胜之所。……寺南临黄渠,水竹深邃,为京都之最。寺的范围,据《长安志》卷八记载,占晋昌坊东部半坊之地。《慈恩传》卷七载:重楼复殿,云阁洞房,凡十余院,总一千八百九十七间。晋昌坊的范围,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1979年勘探资料称:其面积为797.2亩(53万平方米),寺占半坊之地,其面积应是398.6亩(26.5万平方米)。今慈恩寺院,是原寺院的西塔院,原有面积50.4亩(3.36万平方米),今实际面积46.69亩(3.11万平方米)。据载,为建慈恩寺在其西塔院专门建造砖瓦窑厂,遗址位于慈恩寺大殿北道西侧,北距大雁塔基座20米。1983年5月文物部门在整修慈恩寺工程中发现,该窑室共有三座,呈品字形排列在一个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竖坑中。窑室长度分别为3.8米、3.7米、4.5米,宽度为3.2米、3.0米、4.0米。出土的建筑材料有莲花瓦当陶范、凤凰纹刻砖、莲花纹瓦当、磨光筒瓦、铁等。慈恩寺建成后,太子李治令各州诸寺剃度5名僧人,合计300人,并恭请玄奘法师任慈恩寺上座,主持佛事,又请50名高僧为玄奘的助理。玄奘入寺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玄奘与50名高僧由弘福寺乘宝车,京城僧众列队随后,文武百官侍卫陪从,乐队奏乐,长安各界人士夹道欢呼。太宗皇帝、皇太子及后宫妃嫔在安福门楼手持香炉目送。自此,玄奘在“翻经院”译佛经达10年之久,并创立唯识宗,又称“慈恩宗”。译经场规模宏大,为长安佛经三大译场之一,遵太宗之命,所需经费由朝廷供给。玄奘的高徒窥基亦住慈恩寺,著疏释义,宏扬唯识宗学说。当时其弟子中还有日本僧人道昭,是日本慈恩宗的开山祖师。慈恩寺遂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的高等学府、佛教研究中心,盛极一时。许多国内外僧人质疑问难的络绎不绝,一些不远万里来到长安的印度、西域诸国及日本、朝鲜等国僧人也多慕名住在慈恩寺院。此后一千多年来,大慈恩寺与大雁塔,一直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寺院建筑]
唐时大慈恩寺建筑共有13座庭院、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十分壮观。著名画家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等绘有许多壁画,更使殿堂气势轩昂庄严。唐代诗人岑参有诗句描述:“竹外山低塔,藤间院隔桥。”当年慈恩寺院的独特建筑风格由此可知大概。对于寺院建筑的总体布局、十余院的功能及各院的建筑特色,除现有的一个院落(即当时的西塔院)外,其余早已荡然无存。依据有关资料记载,寺院当时的主要建筑为:【翻经院】 玄奘法师译经之处,此院建筑极为庄严,《慈恩传》卷七记载:“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础铜,金环华铺,并加珠丽。”【元果院和太真院】 当时,慈恩寺院广种花木,其中以牡丹最为盛名,有早开的紫牡丹,也有迟开的白牡丹,都是珍贵上等品种。据宋钱易《南部新书》载:“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牡丹,奔走车马。慈恩寺元果院牡丹,先于诸牡丹半月开;太真院牡丹,后诸牡丹半月开。”有诗人描写寺中牡丹盛况:“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东楼】 唐刘得仁《慈恩塔下避暑》诗:“座久东楼望(一作上),钟声振(一作送)夕阳。”唐代曹松还写有题为《慈恩寺东楼》诗。可见寺内有东楼。【南池】 唐韦应物《慈恩寺南池秋荷咏》诗:“对殿含凉气,裁规覆清沼。”殿应是指慈恩寺主要殿堂,南池面对大殿,池中有莲花,由于佛教认为弥陀的净土以莲花为象征,故指净土曰莲。因此,佛教寺院多植莲花。【碑屋】 唐显庆元年(656年),在佛殿的东南为放置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修建的房舍,人称碑屋。《慈恩传》卷九记载:“碑至,有司于佛殿前东南角别造碑屋安之。其舍覆拱重栌,云楣绮栋,金华下照,宝铎上晖,仙掌露盘,一同灵塔。”由此可见,当年碑屋的华丽,非同一般。据说,唐高宗爱好书法,擅长楷、隶、行、草,尤精飞白。这块碑作行书,又用飞白势作“显庆元年”四字,并穷神妙。【戏场】 唐代中叶后,慈恩寺是长安城中著名的戏场所在。据宋钱易《南部新书》戊载:“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具次荐福、永寿。”又据唐代张固《幽闲鼓吹》载:“宣宗嘱念万寿公主,盖武皇世有保护之功也。驸马郑尚书(即郑颢)之弟尝危疾,上使讯之,使回,上问公主视疾否?曰:‘无’。‘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西塔院】 即今存的寺院,当时称塔院或西塔院。当年寺院的建筑装饰,相当讲究,其中最有特色的为佛教题材的壁画。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中,记载当时的名品有:塔内东西间,尹琳在西面画有菩萨骑狮子,东面画有骑象。塔下南门西壁,尉迟画的千钵文殊。塔北殿前窗间,吴道子画有菩萨。殿内杨庭光画有经变。大殿东廊以北第一院有郑虔、毕宏、王维等白画。西廊壁间有阎立本的画。中间及西廊有李果奴画的行僧。塔的东南中门外,有张孝师画的地狱变。院内东廊第一房间南壁,韦蛮画有松树,中三门里两面,有尹琳画的神。这些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历代风雨沧桑中,早已荡然无存。今慈恩寺院的建筑和布局,为明天顺二筚(1458年)后陆续修建形成的。寺山门朝南,两侧有钟、鼓楼相对峙,东边钟楼内悬挂铁钟一口,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十月铸造,重1.5万公斤,上铸有“雁塔晨钟”字样。钟为寺院召集众僧之号令,“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的佛殿,为大雄宝殿。初建于明天顺二年至成化二年(1458~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曾大修。殿内供有泥塑三身佛像及弟子阿难、迦叶像,东西两侧塑有18罗汉及玄奘像等。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存有《碛砂版大藏经》《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一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佛座一方。此石采自蓝田玉山,敲之铿锵有声,清脆悦耳,故名为“青响石”。
第二次登顶珠峰后,我做了啥?170天,参观了93处核心文化地
在过去的170天里,风雨兼程,行走我国15省,参观了93处核心文化地,书写短文50余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所散发出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做到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文化,而走出去亲身体验是了解我国伟大文明文化最好的方式。这次旅行,参观内容丰富,不能详尽道来,总体上来,包括:
1,地球演化史中的几个时期的一些古生物化石;
2,旧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及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史前文化考古遗址:东北地区的赵宝沟—红山文化系统,太行山—嵩山以西的仰韶文化系统,太行山—嵩山以东的后岗一期文化系统以及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系统;
3,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文明文化发展史;
4,佛教文化艺术及宗派发展;
5,我国古代木构建筑及彩塑、壁画等艺术;
6,汉代的重要考古遗址;
7,世界遗产丝绸之路东段“长安——天山廊道”相关的遗产点;
8,世界遗产长城的几处特殊段;
9,古代瓷器、青铜器、玺印、铜镜、碑刻、书画等艺术;
10,亚洲文明发展史;
11,民俗文化。
具体所去的地方为:
宁夏南寺、贺兰山巴彦笋布尔峰登顶
宁夏贺兰山岩画/岩画博物馆
宁夏西夏王陵(西夏国王陵)
西夏王陵
宁夏银川拜口寺双塔(西夏建筑)
宁夏银川镇北堡
宁夏博物馆(西夏国文物、昭武九姓)
广东开平碉楼(集居住与防御为一体的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
广东韶关丹霞山(丹霞地貌 世界自然遗产)
丹霞山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南越王宫城遗址(汉代南越国历史文化)
广州市六榕寺(禅宗圣地)
广州市大佛古寺(禅宗圣地)
广州市光孝寺(禅宗圣地)
光孝寺
上海市博物馆(青铜器、国外古代钱币)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战国墓)
江西省博物馆(瓷器、青铜器)
黑龙江省博物馆(肃慎、扶余、渤海等古代少数民族发展脉络)
猛犸象化石
江西省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刘贺墓)
河北省博物馆(中山国、汉代中山靖王墓)
金缕玉衣
河北省博物馆“亚洲文明展”(亚洲古代各帝国历史文化及文明发展脉络)
河北省赵州桥(隋朝的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单孔石拱桥)
赵州桥
福建南靖、永定土楼(世界文化遗产)
厦门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省博物馆
福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武夷山
吉林省博物馆(高句丽国、契丹国等历史文化)
吉林市博物馆/陨石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
吉林冻雨
冻雨风景
吉林延边长白山天池(鸭绿江、松花江、图们江发源地)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贵族墓、好太王碑等(世界文化遗产)
高句丽贵族墓
鸭绿江、集安口岸(中朝边境)
辽宁省博物馆(金国、辽国历史文化及国字号文物展)
辽宁省博物馆“唐宋八大家”古代书法绘画展
北宋佚名摹顾恺之洛神赋图
沈阳辽代无垢净光舍利塔
沈阳清昭陵(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之墓、世界文化遗产)
清昭陵
辽宁朝阳辽代南北双塔(出土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舍利及七宝舍利塔等国宝)
辽宁朝阳北塔博物馆(北塔出土珍贵文物及三件国宝)
出土金塔
辽宁朝阳市博物馆(玉猪龙、C形龙等大批红山文化真品玉器)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牛河梁考古遗址(中华民族的始祖“女神”、中华第一玉龙、C形龙)
红山文化C形龙
辽宁朝阳凤凰山、云接塔、佛宝寺(供奉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舍利)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国最早的玉和龙)
中华第一龙
辽宁阜新海棠山喇嘛教石窟(罕见的藏传佛教石窟)
辽宁锦州北镇庙
辽宁锦州义县奉国寺(辽代建筑瑰宝大雄殿)
大雄殿彩塑
辽宁锦州辽代崇兴寺双塔
辽宁锦州义县万佛堂石窟(北魏元景造像碑,隶书向楷书的转变)
辽宁葫芦岛九门口水上长城(唯一的水上长城 世界文化遗产)
九门口水上长城
河北秦皇岛山海关长城入海处——老龙头
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世界文化遗产)
河北山海关长城博物馆(长城历史)
洛阳含嘉仓遗址(世界文化遗产)
含嘉仓遗址
洛阳汉魏故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
洛阳新安汉代函谷关(世界文化遗产)
洛阳定鼎门遗址(世界文化遗址)
定鼎门遗址
三门峡灵宝秦函谷关(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地)
咸阳彬县宋代开元寺塔
陕西终南山(道家圣地)
咸阳彬县大佛寺石窟(世界文化遗产)
大佛寺石窟
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世界文明遗产)
西安汉代未央宫遗址(世界文化遗产)
西安大雁塔(世界文化遗产)
大雁塔
西安小雁塔(世界文化遗产)
西安大兴善寺(佛教密宗祖庭)
西安香积寺(佛教净土宗祖庭)
西安草堂寺(佛教三论宗祖庭)
草堂寺
西安大慈恩寺(佛教唯识宗祖庭)
西安净业寺(佛教律宗祖庭)
净业寺
西安大华严寺(佛教华严宗祖庭)
西安护国兴教寺(玄奘舍利塔,世界文化遗产)
陕西太白山姜子牙封神地——拔仙台登顶
登顶拔仙台
陕西靖边匈奴第一城——统万城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最早的“中国”何尊)
陕西汉中张骞墓(世界文化遗产)
张骞墓
陕西靖边市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窑洞文化)
陕西石峁遗址(4000多年前的巨大石城)
石峁遗址
陕西靖边丹霞
山西省博物馆(晋国历史文化)
晋祠(宋元明清时期建筑 圣母殿为《营造法式》先例》
晋祠圣母殿
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唐代瑰宝,我国最古老的木质建筑)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唐代瑰宝,保存最完好的唐代木构建筑,世界文化遗产)
佛光寺唐代彩塑
山西太原双塔寺(明代塔)
山西运城广仁王庙(唐代木构建筑)
山西运城永乐宫(元代木构建筑极品无极殿、我国壁画极品)
永乐宫无极殿
内蒙古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衣冠冢)
成吉思汗像
内蒙古萨拉乌苏遗址(古动物/人类化石、旧石器)
甘肃张掖大佛寺(西夏时期建筑、最大卧佛、国宝金经《大般若经》)
甘肃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大佛
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中国石窟鼻祖)
甘肃武威白塔寺 (凉州会盟地)
登顶甘肃平凉崆峒山(道家圣地,六盘山余脉,属于陇山)
崆峒山
甘肃临夏炳灵寺石窟(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