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乔志杰简介(乔志杰)

乔志杰简介(乔志杰)

83只产品未备案、挪用财产投资 这家百亿私募接罚单

近日,曾号称资产规模300亿、冲击新三板、中国第一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永安信天津公司(以下简称“永安信”)接到证监会开出的罚单。违规行为除了投资者人数超过200人上限、存在将固有财产、他人财产混同于基金财产从事投资之外,最让人惊讶的是公司旗下83只私募投资基金未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的规定进行备案。

根据处罚决定书,针对永安信天津公司的上述三项违规行为,乔志杰作为永安信天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对乔志杰给予警告,对三项行为责令改正,并合计处以9万元罚款。此外,还对乔志杰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企查查显示,永安信(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11日,法定代表人为乔志杰,注册资本1000万元。永安信(北京)投资发现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0%。

新京报记者 张姝欣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李项玲

83只产品未备案、挪用财产投资 这家百亿私募接罚单

近日,曾号称资产规模300亿、冲击新三板、中国第一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永安信天津公司(以下简称“永安信”)接到证监会开出的罚单。违规行为除了投资者人数超过200人上限、存在将固有财产、他人财产混同于基金财产从事投资之外,最让人惊讶的是公司旗下83只私募投资基金未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的规定进行备案。

根据处罚决定书,针对永安信天津公司的上述三项违规行为,乔志杰作为永安信天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对乔志杰给予警告,对三项行为责令改正,并合计处以9万元罚款。此外,还对乔志杰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企查查显示,永安信(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11日,法定代表人为乔志杰,注册资本1000万元。永安信(北京)投资发现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0%。

新京报记者 张姝欣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李项玲

【边疆时空】杨建林 张海斌 十六国时期“宁西将军云中王”石铭初释

原文题目:《新见十六国时期“宁西将军云中王”葬母石铭初释》

杨建林

包头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内蒙古考古学理事,主要从事明长城、内蒙古地方考古及历史研究,主持自治区社科、文旅融合研究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张海斌

包头博物馆馆长、二级研究馆员,内蒙古考古学会副会长、内蒙古文物鉴定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北部边疆文物考古研究,主持国家、自治区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考古报告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

内容提要:201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新发现一方十六国时期的石铭,经考证为389年贺兰部首领贺讷与染干为其母亲辽西公主的葬事而立,是目前所见贺兰部唯一存世遗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贺兰部是十六国时期北方民族中的重要一支,与拓拔部关系密切,其部族首领甚至可以影响拓跋鲜卑部落联盟的政治。通过该石铭,确认史学界一直存疑的贺兰部世居领地在百灵庙。该石铭可能与百灵庙沙凹地墓地有关,证明该墓地为贺兰部墓葬,而非学界普遍认为的东汉晚期至檀石槐迄轲比能鲜卑大联盟时期的鲜卑墓葬。石铭所反映出的贺兰部的多元文化,是十六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实物见证。

关键词:内蒙古;十六国时期;贺兰部;石刻;鲜卑考古

2014年,包头市文物管理处、达茂旗文物管理所张海斌、王新文、乔志杰等同志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百灵庙镇红格塔拉种羊场发现一块十六国时期的石刻,因其记载内容为“宁西将军云中王某某”“建威将军马邑公某某”葬母事宜,且《魏书》中有类似石刻记载,名为“石铭”,故取名“‘宁西将军云中王’葬母石铭”(下文简称“石铭”)。该石铭现藏于达茂旗博物馆,是目前所见贺兰部唯一存世遗物,也是内蒙古阴山以北地区第一次发现十六国时期石刻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一、石铭形制及录文

石铭发现于种羊场废旧平房的基础之中。该平房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石铭当于其时被作为料石填入基础中。石铭刻于青灰色石灰岩条石之上。条石粗糙,近似长方体,长90厘米、宽40厘米、厚16.5-17厘米,下半部分断裂残缺(图一)。一面刻字。刻字面上部未加工;中部粗略凿平,顶端刻划一条横线,其下竖刻铭文;下部残缺,推测在铭文底端也应刻有横线。现存刻字面积长42-47厘米、宽40厘米,可辨别铭文9列68字。字形质朴,方中带圆,字体介于隶楷之间(图二)。录文如下:

宁西将军云中王纳□苪」○○○○○○○○○○翼□(似有残缺)」

建威将军马邑公[染]干」

奠母㘸车五十[棬]十(漫漶,字数不清)」

□马百匹羊五百口(漫漶,字数不清)马□(残缺)」

万礼牛五千羊万□□」

[俞]贤骨豆□□□」

[又]尽来大小五万人怨」

动于天○○○○○○□□八千」

○○○○丑岁十二月十九日」

图一 石铭

二、铭文释读

铭文第一列为“宁西将军云中王纳□苪”,第二列为“建威将军马邑公[染]干”,在第一、二列中间下端,尚有两字,其中位于上部的“翼”字清晰可辨。这两列的行文方式相同,均是对立铭人官爵、名字的记述,记述方式为“将军名号+爵位+人名”。将军名号有宁西将军、建威将军,爵位有云中王、马邑公,人名有纳□苪、[染]干。

宁西将军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宁东、宁西、宁南、宁北”四宁将军之一,最早出现于前赵,刘耀拜符洪为“宁西将军、率义侯,徙之高陆,进为氐王”。其后,前燕拜贺赖头为“宁西将军、云中郡公”,前秦“加鄯善王休密驮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西域诸军事、宁西将军”。北魏时期,长孙石洛、高湖、李顺、窦瑾、韩备、万振、陆真先后获得“宁西将军”称号。南梁亦授阿罗真、佛辅父子为宁西将军。之后,宁西将军不再出现于史籍。可见,宁西将军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将军名号,据此可将该石铭的时代确定在魏晋南北朝。

图二 铭文

建威将军最早出现于西汉,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拜定襄太守韩安国为建威将军”。此后,新莽时期的王晏、东汉的邓寻也获封建威将军。魏晋南北朝时,各个政权多设此官。三国魏、吴,晋,十六国时成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及北魏,南朝宋、齐、梁均设置。南朝时为“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五威将军之一。魏、晋、宋为四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定为第四品中,二十三年改为从四品。

“云中王”“马邑公”不见于史籍,但前燕曾有“云中郡公”的封号。前燕光寿元年(357年),“匈奴单于贺赖头率部落三万五千降于儁,拜宁西将军、云中郡公,处之于代郡平舒城”。匈奴单于贺赖头既拜宁西将军,又封云中郡公,是否石铭中的“宁西将军云中王纳□苪”?下文详解。

两个人名中,纳□苪中间一字漫漶不清,在魏晋南北朝史籍中未找到相似人物。[染]干的“染”字左下部分残缺,但右上部分比较清晰,根据笔画走势,推测应为“染”字。染干,魏晋南北朝时有两人。一为南凉王傉檀子。411年,傉檀败于沮渠蒙逊,“以子染干为质”。除为质于沮渠蒙逊之外,傉檀子染干的其他事迹史籍无载。傉檀、沮渠蒙逊以及与之相关的南凉、北凉,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天的青海、甘肃一带,傉檀子染干的相关活动应该不会出现在今天的达茂旗百灵庙。另一人为贺兰部首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舅父。贺兰部是匈奴种落之一,最早以“贺赖部”之名见于汉文史籍,西晋时入塞,与拓跋鲜卑关系密切,其部族首领甚至可以影响拓跋鲜卑部落联盟的政治。

关于贺兰部入塞后至部落离散前的主要活动区域,田余庆认为,“贺兰部落主要驻在阴山以北至意辛山一带,即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境内塔布河及其西北。但是部落活动,有时及于代北地区”。胡玉春认为,“贺兰部降服前燕之前应该驻扎在广宁郡或代郡东部塞外集宁以东到沽源、张家口一带的阴山北麓”。宝音德力根、包文胜认为,“3-4世纪贺兰部的根据地在阴山以北,约今内蒙古达茂旗以西以北地区,与高车—铁勒诸部杂处”。不管何说为准,与贺兰部染干相关的遗物出现在今天的达茂旗百灵庙是极有可能的,也即铭文中的[染]干与贺兰部染干的关联度非常高。

铭文第三列文字起首“奠母葬”三字,表明了立铭事由,即纳□苪、[染]干二人因母亲的葬事,刻写此铭。铭文第三列后半部分及第四至八列,记述了葬礼耗费的车、马、羊数量,收到的牛、羊等礼金,以及参加葬礼的人数。因母亲的葬事而立铭,在《魏书》中有记载:“文帝皇后封氏,生桓、穆二帝,早崩。桓帝立,乃葬焉。高宗初,穿天渊池,获一石铭,称桓帝葬母封氏,远近赴会二十余万人。有司以闻,命藏之太庙。”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440年至465年在位)初年,在开凿天渊池的时候出土一方石铭,记述了北魏追封的桓帝(拓跋猗)葬母之事。田余庆考证出桓帝葬母事发生在296年,立碑所在地天渊池在“平城与方山之间如浑水流经之处”。可见,刻石记录母亲葬事,在十六国时期可能并不鲜见,此类石刻称为石铭。

铭文最末一列为落款日期,“丑岁十二月十九日”。这种生肖纪年法的周期为12年,很难提供明确的纪年信息。解决石铭的年代问题,还需从与立铭人[染]干关联度很高的贺兰部染干入手。根据《魏书》的记载,染干家族一直是贺兰部的首领,到了其祖父纥,“始有勋于国,尚平文女”。“平文”即北魏追封的平文帝拓跋郁律,316年至321年在位。在拓跋郁律的领导下,拓拔联盟西取乌孙故地,东并勿吉以西地区,一时雄于北方。贺兰部大概在此时加入拓拔联盟,此后一直与拓跋郁律一系保持着联姻关系。

染干的父亲野干,娶了拓跋郁律次子拓拔什翼犍的女儿辽西公主。染干的姐姐嫁给了拓拔什翼犍的儿子拓跋寔,生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魏书》中称为“献明皇后贺氏”。染干兄妹四人。兄,贺讷,北魏元勋;姊,献明皇后贺氏;弟,卢,在拓跋珪平定中原的时候立有战功,封爵“辽西公”。染干,《魏书》中有时称为“贺染干”;卢,《晋书》及《宋书》中称为“贺赖卢”。胡三省在《资治通鉴》“赖卢,讷之弟也”一句下注解说:“按魏书官氏志,内入诸姓有贺赖氏,北方有贺兰氏,后皆为贺氏,盖内入者为贺赖氏,留北方者为贺兰氏。‘兰’‘赖’语转耳。又匈奴诸种亦有贺赖氏。”

姚薇元在《北朝胡姓考》中提到:“胡俗本无姓氏,以部落为号,因以为氏。凡一部为一氏,故胡姓即其部名。”他还进一步考证出“贺赖”“贺兰”本一氏,后均改为“贺氏”。若冠以改后之氏,染干自然会被称为贺染干。至于卢被称为“贺赖卢”,可能由于史籍之间的书写方式不同。如此看来,染干的兄长贺讷,原名为“讷”。我们再回到百灵庙发现的这块石铭。前文已述,它因母亲的葬事而树立,那么铭文起首两列中的立铭人必然是同胞兄弟,且位于第一列的纳□苪定是位于第二列的[染]干的兄长。贺兰部染干同胞兄长名“讷”,“讷”与“纳”字形相同、读音相近,汉文史籍书写者将音译的“贺纳”写为“贺讷”,或将“贺纳□苪”简写为“贺讷”,是极有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石铭中的纳□苪很可能就是贺兰部染干兄长贺讷。

贺讷,居《魏书·列传外戚》之首。其传记中,除追述祖、父之外,本人生平事迹起自376年。该年,代国与前秦交战失利,拓拔什翼犍被其子拓跋寔君杀害,代国灭亡。献明皇后贺氏带着拓跋珪及后来的北魏卫王拓跋仪、秦王(追封)拓跋觚投奔贺兰部,《魏书·贺讷传》中记载为“献明皇后与太祖及卫、秦二王依讷”,说明此时贺讷已为贺兰部首领。这大概是贺讷登上历史舞台之始。随着代国的灭亡,贺讷亦率领贺兰部投附前秦,前秦皇帝苻坚委他“总摄东部为大人”,并拜鹰扬将军。这是《魏书》中记载的贺讷的第一个官职,此后他还从后燕皇帝慕容垂处获得“归善王”,从北魏太祖拓跋珪处获得“安远将军”等官爵,但没有发现与百灵庙石铭中纳□苪“宁西将军云中王”相同或相近的官爵。若要证实纳□苪即贺讷,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前文提到,前燕光寿元年(357年),匈奴单于贺赖头率部落三万五千投附前燕,拜为宁西将军、云中郡公,被迁到了代郡平舒城(今山西省广灵县西平水村)。贺赖头降附前燕,当与慕容垂征讨敕勒(高车)有关。《晋书·慕容儁载记》记载:357年,前燕皇帝慕容儁“遣其抚军慕容垂、中军慕容虔与护军平熙等率步骑八万讨丁零敕勒于塞北,大破之,俘斩十余万级,获马十三万匹,牛羊亿余万”。贺兰部与敕勒(高车)诸部落杂处,受战役波及,遂有贺赖头降前燕之事。《晋书》同卷还记载,“塞北七国贺兰、涉勒等皆降”。更能证明这一点。

“贺赖”“贺兰”本为一家,则贺赖头必为贺兰部首领。根据《魏书》贺讷及献明皇后的传记推断,贺赖头在年龄上要长于贺讷,但是由于史料缺乏,目前学界尚未确定贺赖头与贺讷的关系。田余庆指出,“与贺赖徙平舒约略同时,贺兰部贺野干出居拓跋部东部大人,此二事似乎有所关联,只是无资料直接证明贺野干与贺赖头的实际关系”。胡玉春推测,贺讷与贺赖头“或为兄弟叔侄”。不管怎么说,在贺讷之前,确有贺兰部首领从前燕获得过“宁西将军、云中郡公”的官爵。作为前燕的延续、制度大体承袭前燕的后燕,再将这一官爵转授予贺讷,是有可能的。

再回到贺讷为首领时的贺兰部。376年,代国灭于前秦,其部众被前秦皇帝苻坚一分为二,黄河以西归铁弗匈奴刘卫辰统领,黄河以东归独孤部刘库仁统领。苻坚又委任贺讷“总摄东部为大人”,将其迁居大宁(今河北张家口)。苻坚的以上部署,目的是“以独孤制拓跋,以贺兰制独孤,以幽州的氐人监控贺兰,掌握代北全局”。贺讷父亲野干曾任代国东部大人,此时贺讷又任前秦东部大人,可见十六国时期不同国家委任同一部落的不同首领为同一官职的情况是存在的。此可为贺讷承接贺赖头“宁西将军云中郡公”之官爵的一个旁证。在大宁期间,贺讷“行其恩信,众多归之”,实力与刘库仁相当,苻坚假讷鹰扬将军385年,拓跋珪母子结束了在独孤部长达9年的寄居生活,再度投奔贺兰部。

此时的贺兰部,除了与独孤部在晋北争夺之外,似乎又回到了阴山以北的故地。386年正月,贺讷等人在牛川拥立拓跋珪为代王。二月,拓跋珪返回故都盛乐,四月改称魏王,建立北魏。立国后,拓跋珪借助贺兰部及后燕慕容垂的力量,于386年至387年消灭了独孤部及由独孤部支持的拓拔窟咄,解决了北魏南部的危险。之后,拓跋珪将目光投向北魏的北方,于388年击破库莫奚,388年至389年开始征讨高车诸部。贺兰部与高车诸部杂居,拓跋珪征讨高车,唇亡齿寒,必然会引起贺兰部的反对。最先反对的,是与拓跋珪早有仇隙的染干。

389年“春正月甲寅,(拓跋珪)袭高车诸部落,大破之。二月癸巳,至女水,讨叱突鄰部,大破之。戊戌,贺染干兄弟帅诸部来救,与大军相遇,逆击走之”。这年六月,后燕“范阳王德、赵王麟击贺讷,追奔至勿根山,讷穷迫请降,徙之上谷,质其弟染干于中山”。迁徙之事可能并未真正实施,因为第二年四月拓跋珪又在阴山以北的意辛山与贺驎讨贺兰、纥突邻、纥奚诸部落,大破之。贺讷等人西遁,又受到了铁弗匈奴刘卫辰的打击,“卫辰遣子直力鞮寇贺兰部,围之”。窘急之下,贺兰部降于拓跋珪,贺讷被迁徙到了魏国的“东界”,染干可能还留在原驻牧地牛都(川)。在魏国东界时,贺讷又倒向后燕,被慕容垂封为“归善王”。

391年,染干欲谋杀贺讷而取代之,被贺讷发觉,引起兄弟相伐。乘此之机,在拓跋珪的授意下,后燕于该年四月破染干于牛都(牛川),六月破贺讷于赤城。但贺讷被拓跋珪所救,从此专心归附拓跋珪,随其平定中原,拜安远将军。染干则被后燕迁至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自391年后,贺兰部被离散,“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

再来讨论石铭的落款日期“丑岁十二月十九日”,继续沿着石铭是贺讷、染干为其母亲辽西公主的葬事所立这条思路探讨。辽西公主的生卒年,史籍阙载,但是她去世于385年之后,是肯定的。因为385年拓跋珪母子再度投奔贺兰部时还得到了辽西公主的庇护。385年之后,389年为己丑年,401年为辛丑年。401年,贺兰部已被离散,贺讷归附拓跋珪,染干被后燕迁往中山,二人不会同时出现在辽西公主的葬礼上。那么,辽西公主应当去世于389年,也即石铭落款日期为389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

389年,对于贺兰部来说,是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二月,贺讷兄弟在救援高车诸部时被拓跋珪击败。六月,又遭到后燕打击,遂投降后燕。后燕可能将前燕曾授予贺赖头的“宁西将军、云中郡公”这一官爵转授予贺讷,且提高一格,封为“云中王”,同时封染干为“建威将军、马邑公”。从391年左右贺讷再次倒向后燕时被封为“归善王”来看,后燕确有将贺讷封王的想法。389年后燕将贺讷封为“宁西将军、云中王”,其目的与前燕一样,希望借助贺兰部的力量抑制拓拔部,这大概也是拓跋珪在390年大力打击贺兰部的原因之一。经过390年拓跋珪、刘卫辰的先后打击,贺兰部实力大减,又被拓跋珪离散迁徙,穷急之下,贺讷再度投奔后燕。此时后燕可能已不重视这股力量,所以将贺讷封为似乎含有贬义的“归善王”。

389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之前,辽西公主去世。十九日,举行了盛大葬礼。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诸部落的这种大型葬礼,也是部落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往往隐含着某种政治深意。比如,397年,沮渠蒙逊两位伯父被后凉统治者吕光所杀,宗姻诸部万余人前来会葬,沮渠蒙逊乘机策动脱离后凉独立,后来建立了北凉。360年,拓跋什翼犍妻慕容氏去世,铁弗匈奴刘卫辰参加葬礼,顺便求婚,拓跋什翼犍以女妻之,刘卫辰从前秦倒向代国。前文提到的,296年,拓跋猗葬母,远近赴会二十余万人。田余庆便推测:“我认为正是桓帝本人,有意借葬母机会为自己或为自己所属的拓拔支系包括同母弟穆帝制造声势,显示力量,而且还有意突出葬母而显示外家的实力,以图压制兰妃所生思帝后人的影响。”

石铭所记的贺兰部的这次葬礼,也应该有着很深刻的政治意义。石铭记载,葬礼上“尽来大小五万人”,这些人中不仅包括贺兰部众,应当还有附近纥突邻、纥奚等高车诸部前来会葬者。从第二年四月拓跋珪联合后燕“讨贺兰、纥突邻、纥奚诸部”来看,在这次葬礼上,与会诸部应该达成了某种协同合作协议。若识读无误,石铭“尽来大小五万人”之后几字为“怨动于天”。葬礼上出现“怨”字,很奇怪。但结合贺兰部的历史,便好理解了。386年,贺兰部扶持拓跋珪复国,不到三年,拓跋珪便将矛头指向了贺兰部。“怨动于天”四字,既是贺兰部强烈愤懑的表达,也可以理解为贺讷兄弟在这次集会上的战争动员。

三 余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石铭所记人名、官爵、事件、时间等,或可与魏晋南北朝史籍所载相印证,或可从史籍中得到解释,将该石铭认定为389年贺兰部首领贺讷与染干为其母亲辽西公主的葬事而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通过该石铭,还有助于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一)贺兰部在阴山以北领地的问题

从现有史料来看,3至4世纪,贺兰部在阴山以北有一块比较固定的领地。这是史学界共识,分歧在于这块领地在哪里。前文已述,大概在385年左右,贺兰部回到阴山以北,此后直至390年四月,一直驻牧于这一带。今天在达茂旗百灵庙发现贺兰部于389年埋葬重要人物的石铭,足以证明达茂草原在贺兰部的领地范围内,而且其统治中心在百灵庙。这一发现也进一步支持了前引田余庆、宝音德力根、包文胜诸先生在贺兰部传统领地认识上的远见卓识。

在贺兰部的领地上,有一个重要的地理坐标—意辛山。《魏书·太祖纪》记载,390年“夏四月丙寅,行幸意辛山,与贺驎讨贺兰、纥突邻、纥奚诸部落,大破之”。胡三省在《资治通鉴》的相关记载中注解说:“意辛山在牛川北,贺兰部所居也。据北史,踰阴山而北,即贺兰部。”在《魏书·刘库仁传》中,意辛山写作“意亲山”,《资治通鉴》胡注:“意亲山盖即意辛山,亲、辛语相近。按魏书帝纪,道武登国五年,四月,幸意辛山,与贺驎讨贺兰、纥突邻、纥奚诸部,大破之,六月还幸牛川。则意辛山在牛川之北。”

无疑,胡三省关于意辛山的注解是准确的。389年十二月十九日,贺兰部借埋葬辽西公主之际,在其领地(今达茂旗百灵庙)举行大集会,3个月之后,发生了拓跋珪联合后燕在意辛山大破贺兰、纥突邻、纥奚诸部的事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且在备战期,贺兰部不可能进行大范围迁徙。那么,意辛山定在贺兰部领地之中,且离百灵庙不会太远,当为其附近某一座山峰。《中国历史地图集》将意辛山标注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哈达廷敖包一带,明显偏东;宝音德力根、包文胜推测意辛山可能是今蒙古国南戈壁省汗博格达山,又似乎太远。

(二)与石铭相关的墓葬问题

既然在百灵庙发现了埋葬辽西公主的石铭,那么这里必然存在着辽西公主的墓葬。遗憾的是,由于村民盖房取石,石铭经过搬迁,发现地并非其原树立地。但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运输条件下,村民取石的范围不会太大,应该不会超出百灵庙盆地。也就是说,辽西公主的墓葬极有可能在百灵庙盆地。在百灵庙盆地中,1935年,日本学者江上波夫等人在今天河东阳光雅苑小区附近发现了一处墓地,称为“百灵庙砂凹地墓地”或“百灵庙墓地”。

据倪润安梳理:1935年至1944年,江上波夫、稻生典太郎、岛五郎、铃木诚等先后4次对这处墓地进行调查或发掘。该墓地遭破坏较严重,人骨和器物四处散落,墓葬分布比较密集,江上波夫估计墓葬总数当在11座以上。被清理的8座墓葬中没有发现明确的墓穴和棺椁痕迹,均为单人葬,多见小孩墓。1954年,江上波夫公布了他头两次调查所发现的6座墓葬的资料。随葬品及采集品中,陶器有壶、罐,玉石有玉珠、翡翠珠、玛瑙、绿松石珠等,铁器有刀、镞等,铜器有钏、指环、五铢钱、浅皿等,另外还有漩涡纹残金耳饰、织物、骨珠、玻璃珠等。关于百灵庙墓地的时代,江上波夫认为是东汉至魏晋时期的鲜卑遗存。

宿白认为是拓拔西迁进入内蒙古草原初期的遗迹,时代已到了东汉晚期,又说该遗迹也有可能是檀石槐迄轲比能时期东部鲜卑的遗迹。自宿先生之后,学界基本将这处墓地的时代定在东汉晚期至檀石槐迄轲比能鲜卑大联盟时期。在其族属关系上,大部分学者继承宿先生观点,或认为是拓跋鲜卑初居“匈奴故地”遗存,或认为是檀石槐迄轲比能时期东部鲜卑的遗迹。许永杰认为,百灵庙沙凹地、察右后旗的二兰虎沟、托克托县的皮条沟三处墓地,在族属上可能是东部鲜卑中的宇文鲜卑。其文化因素的构成主要两种,一种与可能属于慕容鲜卑的遗存接近,一种可能与匈奴活动有关。

此次在百灵庙盆地发现埋葬贺兰部重要人物的石铭,为我们重新认识百灵庙沙凹地墓地提供了线索。虽然目前尚不能在二者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但是我们趋向于认为百灵庙沙凹地墓地为贺兰部遗存。原因有三:1.正如前文分析,3-4世纪,百灵庙一带是贺兰部的政治中心,在这里发现的这一时期的墓葬,应该和贺兰部有着莫大的关系。2.百灵庙沙凹地墓地(阳光雅苑小区)距石铭发现地红格塔拉种羊场仅6千米,石铭出于该墓地的可能性较大。而且从墓地出土的珠宝金玉来看,应是一处贵族墓地,符合贺兰部首领贺讷家族墓地的规格。

辽西公主极有可能葬于其中。3.从墓葬文化因素上来看,百灵庙沙凹地墓地早期拓拔鲜卑文化因素有鍑形陶罐、广口陶罐,汉文化因素有平底陶罐、铜钱,檀石槐鲜卑文化因素有双耳陶壶、中口陶罐、漩涡纹耳饰。这种复杂的文化因素恰好与贺兰部的多元文化结构相符。贺兰部为匈奴后裔,与高车诸部杂居,与拓跋鲜卑联姻,又接受了汉文化熏陶,文化上是多元的。在内蒙古中部,同百灵庙沙凹地墓地时代及文化因素相近的墓葬,除了上文提到的二兰虎沟墓地、皮条沟墓地外,还有察右后旗三道湾二期、赵家房村等墓地。在二兰虎沟、三道湾、赵家房村墓地中,均发现了匈奴文化因素。那么,百灵庙沙凹地墓地也可能含有匈奴文化因素,只是墓地破坏较早,且发掘资料较少,未能识出。

(三)石铭所反映出的民族融合的问题

《宋书·索虏传》在叙述北魏开国历史时,记录其葬俗为:“死则潜埋,无坟垄处所,至于送葬,皆虚设棺柩,立冢椁,生时车马器用皆烧之以送亡者。”这种用车马器用祭奠的葬俗,在百灵庙石铭中有反映,即“奠母㘸车五十[棬]……马百匹羊五百口”。贺兰部与拓拔部居地相邻,世为婚姻,彼此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百灵庙石铭所反映出的史籍记载的拓跋鲜卑的风俗习惯,一方面支持了上文关于石铭年代及族属关系的讨论,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一时期北方各民族间的融合正在加强。

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时代。北方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杂居相处,共同经历割据混战的苦难,彼此之间增进了了解,民族界线越来越小,社会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百灵庙石铭显示,贺兰部吸收了汉文化,采用汉字。其首领具有“宁西将军云中王”“建威将军马邑公”的官爵,这是魏晋以来中原王朝的官制,当然,贺兰部首领的这个官爵可能来自于后燕的委任,但足以说明此时北方各民族对华夏文化制度的吸收与认同,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

总之,百灵庙发现的这块石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及考古学价值,对研究贺兰部历史、拓拔代国史、北魏开国史、十六国时期部分历史地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等都大有裨益。若将它和百灵庙沙凹地墓地联系起来,能为鲜卑墓葬研究确定一个有准确历史纪年及族属关系的考古学坐标。

附记:刘焕涛摄影。文章写作中,得到了达茂旗文物保护中心王新文、乔志杰,包头市王若飞纪念馆贾慧敏等同志的极大帮助,在此谨致谢忱!

【注】文章原载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2年第2期。为方便手机阅读,注释及参考文献从略。

责编:李静

中医药产业发展联合体成立大会近日举行

近日,由帝一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乔志杰先生牵头聚合佛山市桦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正元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深圳中南培训中心、佑润制药(广州)有限公司、正德尚医管理有限公司、大医孙思邈(广州)制药有限公司、任同仁老药铺(香港)中医药有限公司等有志于弘扬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中医药各行业近39家相关企业机构成员,在深圳罗湖区东乐大厦隆重举办了首届“中医药产业发展联合体”成立大会暨联创主席单位颁牌仪式。

会上,联合体荣誉主席乔志杰做了激情发言,联合体秘书长张清龙先生宣读了联合体发展章程和对未来的执行方案。于会成员企业对中医药产业事业发展各抒己见,立志要为中华医药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企业力量,并一致认同“中医药产业发展联合体”成立的必要性和前瞻性。于会全体成员在联合体公约上均签名见证并全场共同齐声宣读“中医药产业发展联合体”共识宣言后,大会在全体人员齐唱国歌后圆满落幕。

据联合体荣誉主席乔志杰介绍,目前民营中医药产业从业个体没有行业话语权,“无家可归”;民营中医药产业个体因运营范畴不同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中医医疗社会服务存在“西医医院逻辑”的结构性产业问题;国家医疗产业服务结构从治疗向预防转型中,中医药治未病理念有待加强,以及中医医疗服务模式需全面战略调整。中医师资资源绝对短缺和中医师培养教育存在制度性缺憾问题,须要在社会面和制度层面逐步解决。眼下之所以成立该“中医药产业发展联合体”宗旨是:团结中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等各行从业个体,联合上游中药研发产业、中药饮片种植和销售产业、中医师培养输出产业,下游中成药生产产业、中医医疗机构连锁产业、中医康复产业及院外术后康复产业,整合为一体的一个产业集群,抱团取暖,互补长短。重塑中医药产业社会和商业结构,坚持“预防大于治疗”、“中医绿色医疗”为核心理念,解决中医诊疗的底层服务逻辑,搭建自己的中医诊疗服务全产业链生态布局。以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互补和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动力,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市场壁垒效应,并设计和形成以产业集群为主体的资本模型、运营管理制度性模型,助推各成员单位快速发展,逐步缔造出该产业运营新市场战略模式和行业发展新方向,最终会赋能各成员企业的个体经营发展。

中医药产业发展联合体的成立,将重点建设自有体系的中药饮片种植销售产业、自有体系的中成药生产工业、自有体系的中医师培训和整合体系、自有体系的社区中医馆诊疗连锁机构、自有体系的中医康养医院或专科诊疗医院、自有体系的中医术后康复医院等产业,各大体系之间形成良好的业务配合机制、融合机制、区域市场的合力拓展机制和营收机制。最终打造成独一无二的中医药产业集群,逐渐形成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改变区域性医疗资源不平衡及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的现有社会需求痛点,争取实现我国社会新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引导性行业领头羊企业,成为我国全民医疗健康产业新基建!

为了共同发展,建立长期稳定、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促进各成员单位为多方位、多层次合作的坚实平台,该“中医药产业发展联合体”应运而生。 以“依托联盟,链接资源,优势互补,业界引领,创新价值”作为联合体发展和协作的宗旨。同时“中医药产业发展联合体”要做到保护联合体内各成员的专利、著作权、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对联合体成员提供包括政策、技术、法律、信息、金融、培训、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服务,体现的是“全流程、全要素”的理念,积极开展开展有助于共同体成员发展的公益事业。

据悉,本次成立的中医药产业发展联合体下设中医药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中医药文化发展股份公司、中医药产业运营集团公司和下游控股的各项目公司,并优先设计成员企业和集团公司上市资本模型。成员单位加入联合体始终坚持免费加入,相互赋能,共同奉献,各抒所长,化零为整的产业聚合原则。具体如下:

(一)免费加入;(二)成员单位商业产品可认捐在联合体内推广销售,获利优先捐赠单位分配,剩余部分由联合体成员平均分配;(三)副理事长单位(额定现金认捐,拥有中医药文化发展公司注册股权);(四)帝一国际资本为成员单位设计项目资本模型及资本融资赋能;(五)成员单位免费享受一次由帝一国际提供的专业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六)成员单位商业项目在联合体内进行资源推介整合;(七)成员单位认捐商业产品获得中医药文化发展公司额定股权,商业产品由联合体平台成员销售获利,成员单位平均分红;(八)中医药产业基金直投成员单位可行性项目机会;(九)联合体举办行业展会,成员单位可免费参展。展会部分运营纯收入成员单位具有平均分红权;(十)副理事长单位除享有成员单位权益外,另赠送联合体成员单位上市额定期权股份;(十一)副理事长单位可享受由帝一国际提供全年企业战略咨询服务;(十二)成员单位在联合体总部拥有独立品牌及项目展示空间,预约制客户洽谈独立茶室。据了解,此次联合体联创主席单位正元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首都,专注大中型体检中心、综合医院运营投资管理,其核心运营团队均为医疗产业及律师金融界资深人士,有着近十年以上的行业运营管理经验;联创主席单位南山十二院.华南森林生态康养产业基地,由佛山市桦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管理,主营中医药生态文旅康养业务,目前基地建设已完成投资额近5亿元人民币,完成配套1000多间康养套房,未来发展规划全国连锁基地预计总投资接近50亿元规模;联创主席单位正德尚医管理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院外术后中医康复产业,在广东惠州地区预投资建设超20000平米的院外康复基地,并战略规划全国发展连锁中医康复医院基地;联创主席单位深圳中南培训中心,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是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职业资格认证指定培训机构,专注各种职业教育委培、健康管理师及中医非药物疗法技能培训机构;联创主席单位佑润制药(广州)有限公司,专注中医大健康产品研发与生产,拥有专业产品科研团队和庞大的产品体系,年营收额已突破亿元大关;联创主席单位大医孙思邈制药有限公司,专注上游中草药种植加工和近100个国药准字品种的中成药产品生产和销售;联创主席单位任同仁老药铺社区中医馆连锁公司,该老药铺品牌起源于公元1798年(清.嘉庆三年),传承古法中成药炮制工艺224年之久,属中华医药老字号企业。现专注搭建实体社区中医馆连锁+移动互联网线上营销的精准社区中医诊疗生态为主营业务架构,业务模式下沉到社区最后500米。依托自有开发的社区化线上中医问诊社群系统工具,整合全国近千名中医专家,配套近200种古法中成药产品(如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脾肾双补丸等)体系,以连锁经营方式实现中医诊疗服务标准化、全国连锁平衡化输出服务,普惠大众。

目前,首批联创主席单位正筹备成立正德中医药文化发展集团(深圳)有限公司,主要用于该联合体商事运营管理业务。同时据了解,“中医药产业发展联合体”未来发展会员构成主要针对于:(一)中药饮片种植深加工和销售企业;(二)植物制剂类、药食同源类健康产品生产企业;(三)中成药生产企业、药品销售企业;(四)中医康复理疗产业机构、医疗器械类生产和销售企业;(五)中医药类保健食品研发机构;(六)中医师、中医康复理疗师培训教育机构;(七)民营或国营中医院、综合医院;(八)国营社康及民营中医馆、中医门诊机构;(九)存量民营或国营养老院、康养基地;(十)存量生态旅游度假酒店、旅游景区;(十一)专注大健康产品销售运营平台型企业。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不光是社会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在文化复兴中,中华医药的再次复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逐步加强全民中医药文化信仰和传承是关键所在。放眼目前国内外医疗体系和医疗技术科学,已遇到了重大发展瓶颈,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来,中医药发挥的积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医疗地位,使得全球各个国家政界和医学界发现生命科学的发展走向已不得不回头重新审视传统中华医药文明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已故世界科学界泰斗钱学森曾提出,“生命科学的最顶级科学是中医药”。中医药到底该如何发展?中医药文化到底该如何传承以及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也更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方法性问题,战略性问题。希望本次中医药产业发展联合体的成立,能为我们国家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和中华医药文化复兴注入新的活力,也希望该联合体能创造属于中华医药的奇迹,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