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极乐香是什么预兆是好香吗(极乐香是什么预兆)

极乐香是什么预兆是好香吗(极乐香是什么预兆)

聊天 | 20年前过年的风味

倒计时10天 :2020的除夕

上个礼拜没有写推送,因为整个一月我都忙着重新装修收拾我南京的家,一边穿梭在各大家装购物APP,一边在微信上的家庭小群里运筹帷幄,所以对今年的这个春节我真的蛮期待的,难得产生了一些归心似箭的情绪。

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年没什么意思,早就没了记忆中的年味儿,无非就是挤过春运的人潮,和家人呆在一起,度过一个必定会长胖的假期。但我想年味儿其实是需要自己花心思张罗的,可能是一年中最值得用上“仪式感”这三个字的时候。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印象里小时候的年味,在此之前先跟你们分享我今年带着爸妈跨年的经历,算是为今年的春节做了小小预热。

跨过2020

来了上海这么些年,一家人还从没有一起来过外滩,我笑说大俗即大雅,在2020这么个大时代,我们一家人就去外滩跨年吧。

我们在家里简单准备了跨年晚餐,吃了蛋糕,配上自己煮的热红酒。

给我爸分配了一些把丁香扎进橙子皮里的小活儿

他觉得这一切都很新奇

吃饱饱趁着外滩交通管制还没有开始我们坐车抵达跨年的目的地——外滩的和平饭店,就是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的外滩边一溜儿建筑里唯一的那个绿顶的房子,从没有走进去过,心里觉得它既老派又神圣,在这样一个交织了上海前世今生的地标建筑里跨年听起来蛮浪漫。

我们要参加的是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团的跨年晚会,很多人都知道这支乐手年龄60岁到90岁的世上独一无二的爵士乐团,成立于上个世纪,到今年正好满40周年了,虽然没机会看到第一代乐团的演出,但很高兴这么棒的老年乐团传承了下来,现在看到的是第二代的成员。

宾客满座,很多人都是带着家人,或者干脆一条长桌全家十几口人一同庆祝。

听到了很多上世纪的经典名曲,从邓丽君到歌剧《猫》的主题曲,比起这些音乐本身,更让我感动的是随着时间越来越走向午夜,老年爵士乐团的表演情绪越发的热烈,照片里这位走到台下来蹦蹦跳跳摇着沙锤的爷爷今年85岁了,全年无休每天9点准时来到和平饭店演出。

最后一支曲毕,倒数十秒钟。

大家来到舞池中央。

钟声响起,彩球落下,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喊

新年快乐!

就这样,午夜时分我们走出和平饭店,三个人一起呼吸着新纪元到来后第一口空气。

第二天爸妈回南京的路上我收到妈妈发来的一条信息,她很少发长于10个字的简讯给我,但这次有好长一段,大意就是很开心经历了她人生中第一次的跨年体验,她觉得很有意义。

20年前的年味儿

其实和很多人一样,小时候很爱过年的,但长大了以后渐渐的不喜欢了。印象里小时候的年才叫年,我大概十岁以前都是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我们一大家子过年有二十几口人要团聚在一起,那种欢天喜地的热闹劲儿感觉现在只有电视里才有了。

从一个小朋友的视角,过年要买的年货里最重要的东西是旺旺大礼包,而且要买很多,因为家里会来的小朋友很多每人都要有一袋。一直到我二十多岁回南京过年,那时候外公还在,他仍然会记得给我买旺旺把我当成小朋友,而我也仍然可以一口气一个人吃下一整袋的旺旺雪饼。

在大家还没有汇聚到家里来之前,外公外婆会一起坐在桌前打上一个钟头的拜年电话,外婆负责翻电话簿,指着给外公看然后拨号码,印象里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里,一打就会接,我在旁边听着有时候也凑上去说几句新年好。

然后就是去家楼下大院里摘我们自己种的小橘子和葡萄,作为团圆饭的饭后水果,而每年团圆饭的构成几乎都是一样的,就是每家人做自己的拿手菜,二姨一定会做面筋塞肉,三姨会拌最厉害的素什锦,我们家倒是每年都不太一样因为我妈妈好像没什么拿手菜。

开动前每家的小朋友要作为代表说一段喜庆的祝酒词,这事儿我是最头疼的,因为我爸妈最年轻排位老五我总是要最后说,简单的吉祥话都被前面的哥哥姐姐说完了,所以呐从小就背负了一些想梗的压力,当然也培养出了一些总能硬着头皮上的勇气。

此处配图:手机里唯一一张20多年前小小的我

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一件事,就是看外公写毛笔字,过年时屋里点上一些檀香,外公悠悠闲闲的写字,经常一写就是一下午,满屋子就是淡淡的木调檀香和笔墨味儿,我就坐在旁边静静呆着,这种一片祥和的感受回忆起来都还觉得很舒心。

对了我们过年的余兴还有每家的小朋友要表演节目(看,做我们家的小朋友真的压力不小),弹琴的跳舞的都有,我按着顺序仍然是最后一个表演的,压轴总是很难糊弄过去,记得唯一艳压四方的一个节目是我小小年纪一口气背了整首的《将进酒》,因为这是外公最喜欢用来练字的诗,我读着读着就背下来了。

这么想来,还真是很怀念20年前的年味儿。

檀香,悠长的人间味

如果记忆中过年的风味一定要用一个真实的味道来形容,对我来说就是小时候院子里的橘子树和外公房间练字时飘出来的檀香味道。

檀香真是很奇妙的东西,木头本身有丰富的香气,而在焚烧时会产生更为特殊的香味,闻起来淡淡的很舒服,韵调悠长,怪不得古代的风雅文人抚琴时一定要焚香,空城计里的一炉香、一把琴就可敌十万铠甲。

后来我在中药材里也看到过它,记得中医在帮我调理的药材里特意添了一味檀香,她说檀香可以静心怡情,缓解你平日的压力。

虽然现在很少见到人们在家里放上香炉点上檀香,但这些迷人的木质调香味依然被很多人喜爱,我自己会收集不同的木质檀香调香氛,如果让我推荐你一款,我会希望你试试Atelier Cologne欧珑的檀香深韵,这支是最接近我脑海里淡淡檀香宁静悠长的香味。

我觉得它会是木质调爱好者的极乐香,因为它层次太多了,檀香深韵的香气构成原料是澳大利亚檀香、意大利佛手柑、中美洲愈创木,辅以墨西哥青柠、印度藏红花、印度莎草纸、德克萨斯州雪松、马达加斯加香草、白麝香。绝不是那种浓重的单一味觉的檀香味,熟悉欧珑的会知道它们所有香氛都是柑橘基调,永远是淡淡的,没有侵略性的香气,而且很中性男生女生都可以使用。

很惊喜今年欧珑的新春限定礼盒是一支100ml的新年版檀香深韵加一支30ml自选香氛和皮套,30ml的我自己挑了家里刚刚空瓶的赤霞橘光和鲜橘色皮套,这样就配出了一个完美的新春礼盒。

红瓶的檀香深韵瓶身镶刻了金色的荷花,两只放在一起又合(荷)又吉(桔),取意吉祥。欧珑的代言人周董还为这次的檀香深韵新年限定特别拍摄了视频,欢迎去官微围观,这只新春礼盒已经可以在国内线下专柜、官方天猫和机场免税店买到,数量有限可能需要拼拼手速~

如果你们在春节旅行时去到机场免税店或者欧珑专柜闻香,我想分享多几个我自己喜欢的欧珑的味道,除了檀香深韵也一定到时候试试它们。(品牌给了一个小福利在任意国内欧珑专柜出示这条微信可以领一支1.7ml的随身装,2月29日之前噢,先到先得✌️)

从左到右分别是赤霞橘光、流金木香、鸢缘情画和无极乌龙。赤霞橘光在我心里代表永恒的夏天只要出去旅行我都会带上它,流金木香是欧珑比较冷门的一支小众香它可以叠搭任意香水增加身上的木质气息,鸢缘情画很复杂它带着淡淡烟感的叛逆花香很适合做约会香氛,最后无极乌龙承包了我所有的周末咖啡阅读时光☕️

所以说美好的香气总能让人找到每件事情独有的风味。

/

今年过年打算在家里多呆上几天,和家人好好庆祝新春,也多和家乡的老友们玩耍,我想我会重新爱上过年的味道。

对于那些此刻心里确实没那么归心似箭,甚至对春节有些些抵触的人,我想借用Billions里Bobby的太太Lara说服他去参加他自己生日宴会时说的一句话:

If we don't mark the milestones, we're just passing with the time.

留言里和我分享你今年的春节计划吧,我会选一位送出欧珑30ml檀香深韵,让你闻到我心目中非常值得的人间味。

***** by spice *****

怎么拜财神爷说什么好 给财神爷上香说的吉祥话

语言中也不能有刺,语言带刺,将来受盲聋喑哑的果报,这些都有因果的。桃花象征男女,不能供佛。佛门要清净,佛门里边不准谈男女的事情,一谈男女,这个佛门就不清净了。怎么拜财神爷说什么好?今天,wed114结婚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给财神爷上香说的吉祥话。

怎么拜财神爷说什么好

如果非固执一定得点三支,就应该以虔诚的心愿,恳切默祷:

第一支香,供养十方三宝,

第二支香,供养父母师长,

第三支香,供养一切众生。

上香也有一定的姿势,一般善友普通都是把香拿在胸前,那是不合威仪的,正确的方法是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香,用拇指顶著香脚,使它保持平衡,再恭恭敬敬的举起,放在两眉的中间,香不能翘上,也不能垂下来,要让它跟脸的角度成为九十度的比例。

插香的次序:应先插中间一支,而后再顺序左、右各插一支我们所烧的香,是世间普通的香,不能称为上香,唯有一种栴檀木香,最名贵,所以称为上香。根据《法华经》中说:最上等的栴檀香,六铢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六铢等于一两的四分之一)值三千大千世界的代价。经中又说:此香一焚,四十里外,无处不闻,非常珍贵,是上乘之香。不管多贵重,这都是世香,佛教徒不重物质,重视的是出世香!

花表禅定 供花庄严佛堂非常好。佛法以花表禅定,因为修行的功德都是从禅定中慢慢开放出来的。我们天天修禅定。有刺的花不能供佛,刺会刺人,玫瑰花有刺就不能供,刺表瞋恨心,修行人要安定团结,亲切和气。心里有刺,自己也很痛苦,还会影响身体健康,结果身体里也会生刺,身体里的刺就叫骨刺。

语言中也不能有刺,语言带刺,将来受盲聋喑哑的果报,这些都有因果的。桃花象征男女,不能供佛。佛门要清净,佛门里边不准谈男女的事情,一谈男女,这个佛门就不清净了。所以在咱们佛学苑里严格规定不准谈恋爱,因为男女恋爱是很不清净的,也是痛苦的根源,这就是佛门跟世俗生活的区别。

佛前供灯,灯表智慧。点蜡烛也可以,但如今蜡烛质量非常糟糕,成分很污浊,点了以后气味很大,对身体有危害。供电灯也很好,因为电灯比蜡烛还要亮,而且没有气味。

佛言,布施是财富正因。财神会让乐善,好施的人发财。财神是天上的菩萨,神灵,他们不会在乎世间之香,也不会在乎你的吉祥语,在乎的是我们凡人是否行善。行一善,行一施,财神菩萨知道了非常高兴,比你上100只香还要高兴,改善财运的效果还要好。

我们现在看到的千万富豪,大企业家,无不是前世今生修了大善业,大布施所致。

所以,你看到很多人磕头,烧香,不灵验,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积善业。因为天佑有德之人,善有善报。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心如人心,试想,如果你是神,你是让乐善好施之人发财,还是让无善无德但对你恭敬,给你烧香说吉祥语的人发财。#p#副标题#e#

拜财神爷上香口诀和求财语

善良香: 常常诵经文, 感受佛之善。 不受三途苦, 常行十善道。

忍耐香: 忍辱波罗蜜, 坚忍求正觉。 时刻要警惕, 莫逆众生心。

增功香: 修道勤精进, 一心专念佛, 净业修三福, 积功才累德。

刀兵香: 娑婆本来苦, 贪嗔痴横行。 三日刀兵起, 一心念观音。

增福香: 斋戒得清净, 六度菩萨行, 修持如佛教, 福慧即临门。

出行香: 见人人总好, 看事事皆圆。 恒顺众生者, 菩萨护行人。

抽丁香: 一念恶因起, 地狱已标名。 药师佛前忏, 还令得清净。

冰雹香: 众生众业感, 非时风雨雹。 天灾时发难, 念佛得消除。

催路香: 有事急切催, 起程心不怖。 观音有灵感, 念念平安路。

止行香: 有恶行快止, 有善行快行。 三途恶道果, 全由你心成。

出尘香: 身在尘中坐, 心恒住清凉。 尘劳本来苦, 念佛开心光。

天地香: 礼念天中天, 赞扬地藏愿。 是否发大心, 警惕魔捣乱。

长生香: 寿相是非相, 布施无住相。 学佛出三界, 是为长生相。

归家香: 有人回家乡, 离去时迷忘。 回家知家好, 飘泊梦一场。

消灾香: 无始劫罪恶, 念佛得消除。 深信因果者, 修持转罪业。

平安香: 诸佛常护念, 平安又吉祥。 众善当奉行, 精进坐道场。

增财香: 十日进财兆,布施得福报。 佛门如法求, 求财财就到。

催丹香: 信愿常念佛。 感应佛菩萨。 圆成菩提果, 道人练成丹。

成材香: 学佛成材喜, 亲朋沾法益。 劝人都念佛, 共往极乐去。

公正香: 待人公, 做事正。 分外莫做, 本分行事。

凶信香: 福祸唯人招, 前因有后果。 一声阿弥陀, 灭罪十亿劫。

明心香: 心性从不灭, 唯在净与污。 因果轮回法, 心明不拔无。

疾病香: 有疾临身上, 宿业内外感。 念佛超度之。 敦伦尽本分

施舍香: 不住相布施, 布施一切人。 舍一得万报,上报四重恩。

催供香: 礼拜要真诚, 供养如礼供。 行普贤十愿, 是则为真供。

救苦香: 施人食与药, 放生修福德。 燃灯并造幡, 当学药师佛。

增寿香: 信行普贤行, 渴仰求菩提。 善得胜寿命, 果报无人及。

亲友香: 亲朋好友来, 喜笑又颜开。 不随俗务转, 尽分不挂怀。

超生香: 超脱生命事, 唯有学佛道。 此刻不精进, 惹得愚人笑。

敬师香: 师父教导我, 永脱生死门。 做人不忘本, 常念报师恩。

奇678

奇「奇」072

2022-03-03 10:43·超百科s

奇思,◆1.指忠心。○《楚辭‧九辯》:“閔奇思之不通兮,將去君而高翔。”○[王逸]注:“傷己忠策無由入也。”◆2.不尋常的構思。○[宋][陸游]《中丞蔣公墓志銘》:“公天資警邁,七歲賦《牧童》詩,有奇思,遂精詞賦。”○[明][李東陽]《明故刑部郎中奚君墓志銘》:“喜臨[晉][唐]書,為詩文往往有奇思。”

身奇,◆猶身體。○[明][湯顯祖]《紫釵記‧曉窗圓夢》:“別後無書知不美,沒來由折了身奇,陪了家計,博得那一聲將息。”○元王晔《桃花女》第三折:“坐車兒倒背我這身奇,手帕兒遮幪了我面皮。”參見“身己”。

自奇,◆1.自負不凡。○[唐][韓愈]《歸彭城》詩:“食芹雖云美,獻御固已癡。緘封在骨髓,耿耿空自奇。”○[宋][蘇軾]《孔長源輓詞》之一:“少年才氣冠當時,晚節孤風益自奇。”○[明][高啟]《贈薛相士》詩:“顧影每自奇,磊落七尺長。”◆2.謂自得奇趣。○[宋][張孝祥]《再和<雨入廬山>》:“借雨尋山故自奇,幕中佳客肯相隨?”

正奇,◆古代兵法術語。正,用兵常法(如對陣交鋒);奇,用兵變法(如設計邀截、襲擊)。○[元][耶律楚材]《懷古一百韻寄張敏之》:“校獵溫馳射,行營習正奇。”○《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南陽][臥龍]有大志,腹內雄兵分正奇。”參見“奇正”。奇正,◆古時兵法術語。古代作戰以對陣交鋒為正,設伏掩襲等為奇。○《孫子‧勢》:“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孫子‧勢》:“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李筌]注:“邀截掩襲,萬途之勢,不可窮盡也。”○[張預]注:“戰陳之勢,止於奇正一事而已。及其變而用之,則萬途千轍,烏可窮盡也。”○《舊唐書‧突厥傳上》:“臣少慕文儒,不習軍旅,奇正之術,多媿前良。”

有奇,◆有餘。○《漢書‧食貨志下》:“而罷大小錢,改作貨幣,長二寸五分,廣一寸,首長八分有奇。”○[顏師古]注:“奇,音居宜反,謂有餘也。”

新奇,◆新穎奇特;新鮮奇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新奇者,擯古競今,危側趣詭者也。”○[唐][許瑤]《題懷素上人草書》詩:“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灕纚半無墨。”○[明][方孝孺]《與王修德書》之四:“夫文辭於學者至為淺事。以道言之,正不必求其新奇。惟發人所未嘗言之理,則可謂之新;非眾人思慮之所及,則可謂之奇。”

無奇不有(无奇不有),◆什麼希奇的事物都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上海]地方,無奇不有,倘能在那裏多盤桓些日子,新聞還多着呢。”○[孫犁]《秀露集‧第一個洞》:“花樣翻新,無奇不有。”

四正四奇,◆古陣法名。○《風后握奇經》:“經曰:八陣,四為正,四為奇。”原注:“天、地、風、雲為四正,龍、虎、鳥、蛇為四奇。”

數奇(数奇),◆指命運不好,遇事多不利。○《漢書‧李廣傳》:“大將軍陰受上指,以為[李廣]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顏師古]注:“言[廣]命隻不耦合也。”○[唐][劉禹錫]《贈尹果毅》詩:“問我何自苦,可憐真數奇。”參閱[宋][周密]《齊東野語‧數奇》。

神奇,◆神妙奇特。○《莊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後化為神奇,神奇後化為臭腐。”○[成玄英]疏:“故情之所美者,則謂為神妙奇特。”○《世說新語‧方正》“盧志”[劉孝標]注引《孔氏志怪》:“華豔當時顯,嘉異表神奇。”○[唐][柳宗元]《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序:“今臣竊取[魏][晉]義,用[漢]篇數,為[唐]鐃歌鼓吹曲十篇,紀[高祖]、[太宗]功能之神奇。”○[宋][陸游]《書志》詩:“三尺粲星辰,萬里靜妖孽。君看此神奇,醜虜何足滅!”

三奇,◆I術數家以乙、丙、丁為天上三奇,甲、戊、庚為地下三奇,辛、壬、癸為人間三奇。“三奇”出現於年、月、日,順布為吉。○[明][沈鯨]《雙珠記‧母子分珠》:“三奇六甲未應通,雨偏侵漏屋,風不助冥鴻。”○[清][錢謙益]《星士陳叟生子》詩:“三奇六合人誰曉,湯餅筵前問乃翁。”◆2.中醫指人的精、氣、神。《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二‧龜鹿二仙膠》“上用鉛罈,如法熬膠”﹝集注﹞引[李中梓]曰:“人有三奇:精、氣、神,生生之本也。精傷無以生氣,氣傷無以生神。”◆II三個陽爻。○[漢][焦贛]《易林‧剝之旅》:“三奇六耦,相隨俱市,王孫善賈,先得利寶,居止不安,大盜為咎。”

清奇,◆1.詩文的一種風格。謂清新奇妙的境界。○[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有“清奇”一品。○[唐][李山甫]《山中依韻答劉書記見贈》:“[謝公]寄我詩,清奇不可陪。”○[明][楊慎]《詞品‧石次仲<西湖辭>》:“[次仲]辭在[宋]未著名,而清奇宕麗如此。”○[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三一:“‘清奇’一品的‘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氣之秋’……他都能深深地領會。”◆2.美妙奇異。○[唐][呂岩]《敲爻歌》:“三清客,駕瓊輿,跨鳳騰霄入太虛‧似此逍遙多快樂,遨遊三界最清奇。”○《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天生體態腰肢細,新詞唱徹歌聲利。出口便清奇,揚塵簌簌飛。”○[楊朔]《畫山繡水》:“本來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風致,[桂林]山水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態,自然是絕世少有的。”◆3.清秀不凡。○[元][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摺:“生的來清奇面似雪,膚體白如霜。”○《水滸傳》第九十回:“[宋江]看那和尚時,六旬之上,眉髮盡白,骨格清奇。”

奇字,◆1.[漢][王莽]時六體書之一,大抵根據古文加以改變而成。○《漢書‧揚雄傳下》:“間請問其故,乃[劉棻]嘗從[雄]學作奇字,[雄]不知情。”○[顏師古]注:“古文之異者。”○《隋書‧經籍志一》:“[漢]時以六體教學童,有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鳥。”◆2.泛指古文字。○[傅尃]《周鼎》詩:“腹中奇字隱約見,刻畫屈曲蟠虯龍。”參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

奇中,◆謂意想不到地說准、猜中。○《史記‧封禪書》:“[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宋][蘇軾]《東坡志林‧單驤孫兆》:“其術雖本於《難經》、《素問》,而別出新意,往往巧發奇中。然未能十全也。”○[清][薛福成]《庸盦筆記‧軼聞‧桂林劉仙岩》:“﹝[劉仙]﹞即隱於菴旁巖穴中,煉神服氣,久之為人決休咎,多奇中。”

奇致,◆新奇的意趣或情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向秀]於舊注外為解義,妙析奇致,大暢玄風。”○《南史‧蕭範傳》:“愛奇翫古,招集文才,率意題章,亦時有奇致。”○[郁達夫]《夜偕陳世鴻氏松永氏宿鼓山》詩:“暗雨濕衣襟,攀登足奇致。”

奇志,◆不平凡的志向。○[三國][魏][曹植]《魏德論》:“於時上富於春秋,聖德汪濊,奇志妙思,神鑒靈察。”

奇勛(奇勋),◆見“奇勳”。

奇相,◆1.非凡的相貌。○《金史‧后妃傳下‧睿宗貞懿皇后》:“後教之有義方,嘗密謂所親曰:‘吾兒有奇相,貴不可言。’”◆2.[江]神名。○《廣雅‧釋天》:“[江]神謂之[奇相]。”○[王念孫]疏證:“《史記‧封禪書》索隱引[庾仲雍]《江記》云:‘[奇相],帝女也,卒為[江]神。’”[晉][郭璞]《江賦》:“[奇相]得道而宅神,乃協靈爽於[湘娥]。”

奇僞,◆稀奇、精巧、华美。○《太平经·三合相通诀》:“今使明君有教,言人有能撫手盡得天下縣官金銀奇僞之物,不以過汝,盡以與汝,其人極樂得之也,力而不及物,繫其兩手弊盡之,猶不能致也。”○又《校文邪正法》:“天者,不樂人與其錢財奇僞之物也,但樂人共理其文,不亂之耳。”

奇水,◆謂無雲而降之雨。○[宋][陶穀]《清异錄‧奇水》:“雨無雲而降,非龍而作,號為奇水。”

奇數(奇数),◆I1.謂出敵不意的戰術。○[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奇正》:“分之以奇數,制之以五行。”○[宋][王禹偁]《大閱賦》:“出游兵以定兩端,握奇數而制四面。”◆2.指星相卜祝之術。《後漢書‧王昌傳》:“時[趙繆王]子[林]好奇數,任俠於[趙][魏]閒,多通豪猾,而[郎]與之親善。”◆3.猶奇計,奇謀。《三國志‧吳志‧薛綜傳》:“如但中人,近守常法,無奇數異術者,則群惡日滋,久遠成害。”◆II單數。與偶數相對。○[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三篇:“[吳敬梓]著作皆奇數,故《儒林外史》亦一例,為五十五回。”徐遲《哥德巴赫猜想》三:“老師說:‘你們都知道偶數和奇數,也都知道素數和合數。我們小學三年級就教這些了。’”

奇容,◆美好的仪容举止。○宋柳永《柳腰轻》词:“慢垂霞袖,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宋杨泽民《木兰花》词:“奇容壓盡羣芳秀,枕臂濃香猶在袖。”

奇人,◆I異人,非常之人。○《後漢書‧隗囂傳》:“[望]聞[烏氏]有[龍池]之山……其傍時有奇人,聊及閑暇,廣求其真。”○[唐][劉肅]《<大唐新語>序》:“勒成十三卷,題曰《大唐世說新語》,聊以宣之開卷,豈敢傳諸奇人。”○[郭沫若]《南京印象》:“[李鐵夫]是值得認識的一位奇人……是[孫中山]先生的一位老朋友。”◆II閑散之人。○《韓非子‧十過》:“有奇人者,使治城郭之繕。”○[王先慎]集解:“奇,餘也,謂閒人。奇音羈。”◆2.坎坷不遇之人。[唐][顧況]《游子吟》:“聖主雖啟迪,奇人分堙沈。”

奇情,◆非常的情操。○[晉][陶潛]《讀史述‧管鮑》:“[管生]稱心,[鮑叔]必安。奇情雙亮,令名俱完。”

奇民,◆謂不親事生產之民。○[漢]代指諸侯。○《史記‧平準書》:“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貨,以致富羨,役利細民。其沮事之議,不可勝聽。”○[司馬貞]索隱:“奇,[包愷]音羈。諸侯也,非農工之儔,故言奇也。”

奇門(奇门),◆見“奇門遁甲”。

奇利,◆餘利。○《管子‧禁藏》:“人有五十石,布帛麻絲,旁入奇利,未在其中也。”

奇行,◆不合法度的行為。亦指不同於凡俗的行為。○《管子‧任法》:“世無請謁任舉之人……無偉服,無奇行,皆囊於法以事其主。”○[尹知章]注:“偉服奇行,皆過越法制者。”○《戰國策‧趙策二》:“且服奇而志淫,是[鄒][魯]無奇行也。”○[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姬傳][姚太史]云:‘詩文之道,凡志奇行者易為工,傳庸德者難為巧。’理固然也。”○[劉師培]《文說》:“瑰意奇行,超然高舉,紲馬[閬風],驂螭西極。”

奇古,◆奇特古朴。○《新唐書‧文藝傳下‧李商隱》:“[商隱]初為文瑰邁奇古。”○[元][劉祁]《歸潛志》卷八:“南渡後文風一變,文多學奇古,詩多學《風》《雅》。”○[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陽羨][任禮堂]過[雲間]……見石刻‘山舟’二字,跡類飛白,甚奇古。”

奇服,◆1.新奇的服裝;新奇的服飾。○《周禮‧天官‧閽人》:“奇服怪民不入宮。”○[漢][賈誼]《新書‧服疑》:“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貴賤。”○[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奇服曠世,骨像應圖。”○[唐][李復言]《續玄怪錄‧楊恭政》:“箱中有奇服,非綺非羅,製若道人之衣。”◆2.比喻高潔的志行。○《楚辭‧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王夫之]通釋:“奇,珍異也。奇服,喻其志行之美,即所謂修能也。”○[清][方文]《送蕭賡九北歸》詩:“偏我與爾好奇服,四海茫茫罕知遇。”

奇度,◆非凡的氣度。○《晉書‧劉曜載記》:“﹝[劉曜]﹞幼而聰慧,有奇度。”

奇道,◆出奇制勝之道。○《史記‧吳王濞列傳》:“兵屯聚而西,無佗奇道,難以就功。臣願得五萬人,別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長沙],入[武關],與大王一會,此亦一奇也。”○[宋][蘇洵]《權書上‧攻守》:“大兵攻其南,銳兵出其北,大兵攻其東,銳兵出其西者曰奇道。”○[明][唐順之]《條陳海防經略事疏》:“以募兵為權宜,以調兵為奇道。募兵則遠募不如近募,調兵則多調不如少調。”

奇出,◆謂剩餘的產品。○《管子‧輕重戊》:“金幣者,人之所重也;柴者,吾國之奇出也。以吾國之奇出,盡[齊]之重寶,則[齊]可並也。”○[郭沫若]等集校引[豬飼彥博]云:“奇,餘也。”一說,奇出猶今言特產。○[馬非百]注:“奇,特也;出,出產也。奇出,猶今言特產。”

奇車(奇车),◆不合制度的車。○《禮記‧曲禮上》:“國君不乘奇車。”○[陸德明]釋文:“奇邪不正之車。○[何]云不如法之車。”

奇才,◆1.異常的才能。○《史記‧商君列傳》:“[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宠礼》:“王珣、郗超並有奇才,爲大司馬所眷拔。”◆2.亦作“奇材”。才能非常之人;才能出眾之人。○《淮南子‧主術訓》:“夫釋職事而聽非譽,棄公勞而用朋黨,則奇材佻長而干次。”○[高誘]注:“奇材,非常之材。”○[章炳麟]《辨詩》:“非奇材劍客,則命世之將帥也。”○[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你無疑的是個奇才,古今來沒有人能比得上你。”

奇兵,◆I出乎敵人意料而突然襲擊的軍隊。○《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舊唐書‧劉黑闥傳》:“[建德]署為將軍,封[漢東郡公],令將奇兵東西掩襲。”○[宋][陳亮]《酌古論‧李靖》:“正兵,節制之兵也;奇兵,簡捷之兵也。”○[蕭華]《紅軍不怕遠征難》詩:“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II佩刀佩劍之類的兵器。○《韓非子‧愛臣》:“是故不得四從;不載奇兵。”○[王先謙]集解:“《淮南‧墬形訓》[高]注:‘奇,隻也。’奇兵,佩刀劍之屬。”◆2.指小指。《全唐詩‧酒令‧招手令》:“潛虯闊玉柱三分,奇兵闊潛虯一寸。”原注:“玉柱,中指也;潛虯,無名指也;奇兵,小指也。”

奇筆(奇笔),◆1.謂奇妙的書法。○《新唐書‧張旭傳》:“[旭]因問所藏,盡出其父書,[旭]視之,天下奇筆也,自是盡其法。”◆2.指新奇的文筆。○[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易安]《聲聲慢》一闋,連下十四疊字……然此不過奇筆耳,並非高調。”

靈奇(灵奇),◆1.神異,神奇。○《藝文類聚》卷八四引[漢][朱仲]《相貝經》:“[皇帝]、[唐堯]、[夏禹]三代之貞瑞,靈奇之祕寶。”○[南朝][宋][謝靈運]《佛影銘》:“[法顯道人],至自[祇洹],具說佛影,偏為靈奇。”○[唐][柳宗元]《與呂溫論<非國語>書》:“甚者好怪而妄言,推天引神,以為靈奇,恍惚若化,而終不可逐。”○[康有為]《大同書》癸部第二章:“況又有五勝三明之妙術,神通運用,更為靈奇。”◆2.特別靈巧。○《天雨花》第二二回:“船中卻又無貨物,駕駛靈奇吃水輕。”◆3.奇異秀麗。○[南朝][梁][蕭統]《和武帝游鍾山大愛敬寺》:“茲岳信靈奇,嘉木互紛糾。”○[唐][丘丹]《奉使過石門觀瀑》詩:“靈奇既天造,惜處窮海甸。”○[清][侯方域]《書黃之久畫後》:“焉知其不常登蜃樓以觀日,習潮音而聽濤湧,而後以其靈奇恍惚之況,寓之于畫耶?”◆4.指奇異秀麗之景色。○[趙樸初]《鷓鴣天‧游昆明西山》詞:“登絕頂,攬靈奇,天光虹彩晃[滇池]。”◆5.卓越優異。○[唐][高適]《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詩:“故交負靈奇,逸氣包謇諤。”○[郁達夫]《雜感詩》之一:“俊逸靈奇宰相才,[卞和]抱璞古今哀。”◆补证条目■神异;神奇。○方令孺《灵奇》:“可是这灵奇的迹,灵奇的光,在我的惊喜中我正想抱紧你,我摸索到这黑夜,这黑夜的静,神怪的寒风冷透我的胸膛。”

居奇,◆囤積奇貨以待善價。○《史記‧呂不韋列傳》:“﹝[子楚]﹞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裴駰]集解:“以[子楚]方財貨也。”○[清][趙翼]《扈從木蘭途次雜詩》:“隨營有行市,居奇者何人?車駝捆載來,物以罕見珍。”○[鄭觀應]《盛世危言‧鐵路》:“如有鐵路,則農民無甚賤甚貴之苦,奸商亦無所施其居奇之技。”○[歐陽予倩]《越打越肥》:“奸商與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相勾結,私運仇貨,又復居奇屯積,操縱市面。”參見“奇貨可居”。

精奇,◆精彩奇妙。○[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詣[王輔嗣]。見[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與論天人之際矣!’”[唐][蔣防]《霍小玉傳》:“發聲清亮,曲度精奇。”○[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十一章:“其新理、新器、新術日出而無可涯量,精奇而不可思議。”○[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一個師父》:“只記得三師兄曾經不得已而分給我幾個(麻線或白頭繩打的結子),有些實在打得精奇。”

海外奇談(海外奇谈),◆指毫無根據的荒唐的言論或傳說。○[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臺省‧臺疏譏謔》:“[瑞]為牘,令兵馬司申之於給事[鍾宇淳]。○[宇淳]批其牘尾曰:‘海外奇談。’”[清][張南莊]《<何典>序》:“無中生有,萃來海外奇談。”○[瞿秋白]《論翻譯》:“這明明白白的欺侮[中國]讀者,信口開河的來亂講海外奇談。”

宮奇(宫奇),◆即[春秋][虞國]大夫[宮之奇]。○[晉獻公]曾向[虞]借道攻[虢],[虞君]應允,[宮之奇]以“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為喻相諫,[虞君]終不聽,因而率族奔[曹]。三月後,[晉]滅[虢],[虞]亦被襲而滅。舊題[漢][黃憲]《天祿閣外史》卷四:“諸侯之懈德,未有甚于[魏王]也。色荒于宮,禽荒于田,吾數諫而不聽。是效[宮奇]之愚而不為[百里奚]之智也。”○[漢][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宮奇]在[虞],[晉]不加戎。”

工奇,◆精巧奇特。○[明][方孝孺]《答張廷璧》:“故聖賢君子之文發乎自然成乎無為,不求工奇而至美。”

高奇,◆高超傑出。○[漢][王充]《論衡‧累害》:“貞良見妒,高奇見噪。”○[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袁陽源]才氣高奇。”○《宋史‧王安石傳》:“[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其說。”○[清][梅曾亮]《<桑弢甫先生集>序》:“先生以孝義奇偉之性,發為詩文,高奇清曠,有自得之趣。”

風奇(风奇),◆謂風流出眾。○《再生緣》第五四回:“眉長目朗精神足,骨格風奇品格高。”

非奇,◆不佳;不妙。○《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聞一多]《樂府詩箋‧焦仲卿妻》:“古音奇佳相近,奇事猶佳事也。”

道奇,◆一種[美]製汽車的牌號。○[李國文]《月食》:“這輛老道奇改裝的長途汽車,[伊汝]一眼就看出來了。”○[黃濟人]《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洛陽之戰》:“此人不會打仗,只會貪污,謊報損失,盜賣武器,連[美]制道奇大卡車亦在他出售之列。”

出奇,◆1.謂出奇兵,用奇計。○《孫子‧勢》:“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漢][揚雄]《解嘲》:“[陳平]出奇,功若[泰山],響若坻隤。”○[晉][潘岳]《馬汧督誄》:“[安平]出奇,破[齊]克完。”○[宋][岳飛]《奏鄧州捷狀》:“分遣[王萬]、[董先]軍兵,出奇突擊,敵眾大潰。”○[清][昭槤]《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兵自[永昌]、[騰越]兩處出口,由[宛頂]、[木邦]一路作為正兵,其餘或分兩路三路,由[猛密]等處並進,俾得聯絡聲援,出奇設疑,使賊疲於奔救。”◆2.特別,不平常。○[唐][韓愈]《與華帥李尚書書》:“﹝[愈]﹞懦弱昏塞,不能奮勵出奇,少答所遇。”○[宋][蘇轍]《三國論》:“先據勢勝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廣收[信][越]出奇之將,以自輔其所不逮。”○《老殘游記》第二回:“他卻嫌這鄉下的調兒沒什麼出奇,他就常到戲園裏看戲。”○[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可見要造文字,相貌先得出奇,我們這種只有兩隻眼睛的人,是不但本領不夠,連相貌也不配的。”○[楊朔]《模範班》:“他走進院,四處聽不見人聲,只有幾個母雞咕咕地叫,正是生蛋的時候,冠子顯得出奇的紅。”

不當奇(不当奇),◆不算稀奇,一般。○《金瓶梅詞話》第五三回:“[安主事]道:‘這一套曲兒,做的清麗無比,那人定是一個絕代才子!況加唱的聲音嘹亮,響遏行雲,卻不是雙絕了麼?’[西門慶]道:‘那個也不當奇!今日有[黃安]二位做了賢主,[劉公公]做了地主,這纔是難得哩。’”

奇觀(奇观),◆罕見的景象;奇異少見的事情。○[漢][王充]《論衡‧別通》:“人之游也,必欲入都,都多奇觀也。”○[宋][秦觀]《顯之禪老許以草庵見處》詩:“橡葉岡頭釋馬銜,區中奇觀得窮探。”○[明][袁宗道]《龍湖》:“青樹紅閣,隱見其上,亦奇觀也。”○[華山]《山中海路》四:“於是,在那連峰積雪下面,出現了雄偉壯麗的奇觀。”

奇「倚」099

2022-04-06 08:39·超百科s

角倚,◆猶掎角。對峙之勢。○[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沁水》:“[丹水]又逕二石人北,而各在一山,角倚相望,南為[河內],北曰[上黨],二郡以之分境。”

倚乘,◆站着乘車。○《禮記‧曲禮上》“婦人不立乘”[唐][孔穎達]疏:“立,倚也。婦人質弱,不倚乘,異男子也。男子倚乘,婦人坐乘,所以異也。”

注倚,◆猶倚重。○[宋][蘇軾]《謝呂龍圖書》之三:“伏惟為朝廷自愛,上副注倚之心,下慰輿人之望。”○《宋史‧呂晦傳》:“帝方注倚[安石],繾其章。○[誨]求去,帝謂[曾公亮]曰:‘若出誨,恐[安石]不自安。’”○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下:“上委信宰輔,言發計從,就中於元輔恩禮稍異。白敏中赴邠寧行營,上幸興福樓送之。自樓上投下朱書御札一封與敏中,言君臣注倚之分。”

倚著(倚著),◆依靠;依附。○[唐][高適]《東平路中遇大水》詩:“農夫無倚着,野老生殷憂。”○[唐][杜甫]《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詩之一:“我生無倚著,盡室畏途邊。”○[唐][杜甫]《遣悶》詩:“倚著如[秦]贅,過逢類[楚]狂。”倚着(\倚著),◆見“倚著”。

倚注,◆依賴器重。○《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評曰”[裴松之]注引[魚豢]曰:“至於[植]者,﹝豈能興難?﹞乃令[楊脩]以倚注遇害,[丁儀]以希意族滅,哀夫!”[唐][白居易]《祭中書韋相公文》:“惟公忠貞大節,輔弼嘉謨,倚注深恩,哀榮盛禮,伏見冊贈制中已詳。”○《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五年》:“患難之際,倚注此類,欲冀中興,難矣!”

倚杖,◆1.依賴。○[晉][干寶]《晉紀總論》:“倚杖虛曠,依阿無心者,皆名重海內。”○《晉書‧趙胤傳》:“[南頓王][宗]反,[胤]殺[宗],於是[王導]、[庾亮]並倚杖之。”○[清][薛福成]《書益陽胡文忠公與遼陽官文恭公交歡事》:“今用事者,胸無成見,依人而行,況以使相而握兵符,又隸旗籍,為朝廷所倚杖,每有大事,可借其言以得所請。”◆2.拄着手杖。○[南朝][宋][鮑照]《代東武吟》:“腰鐮刈葵藿,倚杖牧雞豚。”○[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詩:“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唐][杜甫]《春歸》詩:“倚杖看孤石,傾壺就淺沙。”

倚仗,◆依賴;依靠;仗恃。○《三國志‧魏志‧王肅傳》:“官寡而祿厚,則公家之費鮮,進仕之志勸。各展才力,莫相倚仗。”○《魏書‧崔浩傳》:“[慕容垂]乘父祖世君之資,生便尊貴,同類歸之,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元][劉致]《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都是無廉恥賣買人,有過犯駔儈徒,倚仗着幾文錢百般胡做。”○[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大小頭兒們更是倚仗[何世雄],大吃二喝,胡嫖亂賭。”

倚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案此言二人品貌極不相稱。後以“倚玉”謂高攀或親附賢者。○[唐][李白]《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詩:“登龍有直道,倚玉阻芳筵。”○[唐][韓愈]《和席八十二韻》:“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唐][黃滔]《元薛推先輩啟》:“雖慚陋質,粗抱丹心。既得地以戴丘,倍推誠而倚玉。”○[明][李贄]《雨後訪段嚴庵禪室兼懷焦弱侯舊友》詩之二:“興來聊倚玉,老去欲抽簪。”

倚用,◆依賴信用。○[唐][劉禹錫]《故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帝方倚用,天不假年。”

倚異(倚异),◆謂信從異說。○《漢書‧穀永傳》:“歸咎乎無辜,倚異乎政事,重失天心,不可之大者也。”

倚移,◆輕盈柔順貌。○《周禮‧考工記‧弓人》“菑栗不迆”[鄭玄]注引[漢][鄭司農]曰:“迆,讀為‘倚移從風’之‘移’。”○[賈公彥]疏:“讀從[司馬相如]《上林賦》云‘倚移從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作“旖旎從風”。○《說文‧禾部》:“移,禾相倚移也。”○[段玉裁]注:“相倚移者,猶言虛而與之委蛇也。”

倚陽(倚阳),◆見“倚佯”。

倚席,◆博士、經師的坐席倚於一側,指不設講座,廢棄學術。○《北堂書鈔》卷一○一引《典略》:“﹝[樊淮]﹞乃上疏曰:‘今學約少,遠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講,太學多治產業。’”○《後漢書‧儒林傳序》:“自[安帝]覽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李賢]注:“倚席,言不施講坐也。”○[明][李東陽]《修復茶陵州學記》:“百餘年來,師不倚席,士不廢業。”

倚聞(倚闻),◆猶側聞,從旁聞知。○[宋][岳珂]《桯史‧八陳圖詩》引[喻汝礪]詩:“倚聞獻馘[平江]宮,坐使四海開春容。”

倚望,◆1.謂父母倚門望子。○[唐][岑參]《送楊千牛趁歲赴汝南郡覲省便成婚》詩:“[汝南]遙倚望,早去及春盤。”參見“倚門”。2.依賴敬仰。○[唐][白居易]《李愬贈太尉制》:“方深倚望,奄忽淪謝。”○[宋][范仲淹]《與韓魏公書》:“伏惟純德至誠,天下倚望。”◆3.徙倚悵望。○唐皇甫冉《华清宫》诗:“東郊倚望處,瑞氣靄濛濛。”○[明][梁少白]《小桃紅‧過湘江吊屈大夫》套曲:“雲慘江昏徒倚望,遺範空追想。”◆4.一種蟹類動物。○《太平御覽》卷九四三引《臨海水土物志》:“倚望常起,顧睨西東,其形如彭螖大,行塗上,四五進,輒舉兩螯八足起望,行常如此,唯入穴中乃止。”

倚託(倚託、倚托),◆依靠;仗恃。○[宋][歐陽修]《義勇指揮使代貧民差役奏狀》:“凡一家三兩丁者,一人上州教閱,一人供送,一人在州縣執役或遠地輸納稅租,所存但有衰老,或有全無倚託者,廢業忘家,不勝其苦。”○《水滸傳》第三三回:“那知府複姓[慕容],雙名[彥達],是今上[徽宗天子][慕容貴妃]之兄,倚托妹子的勢要,在[青州]橫行。”○[明][張居正]《召辭紀事》:“上諭云:‘……先生到家事畢,即望速來,國家事重,先生去了,朕何所倚託?’”[清][蔣士銓]《臨川夢‧寄曲》:“我孑然一身,並無倚托。”

倚天拔地,◆倚天而立,拔地而起。極言魁偉雄奇。○[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至[杜陵],負其倚天拔地之才,更欲駕《風》、《騷》而上之,則有所不能。”○清张元《白云山歌》:“倚天拔地五千仞,背臨絶壑根紆蟠。”

倚市門(倚市门),◆亦省作“倚市”。◆《史記‧貨殖列傳》:“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案此有二解:(1)謂經營商業。○[日]人[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云:“刺繡文,工之事;倚市門,商之事。”○[唐][白居易]《策林二‧息游惰》:“勞逸既懸,利病相誘,則農夫之心,盡思釋耒而倚市,織婦之手,皆欲投杼而刺文。”(2)謂娼妓賣笑。○[宋][蘇軾]《次韻僧潛見贈》:“公侯欲識不可得,故知倚市無傾城。”○[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三》:“往詢二婦,皆呻吟不能起。其一本倚市門,嘆息而已。”倚市,◆見“倚市門”。

倚石,◆1.聳立的石頭。○《初學記》卷五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上有倚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對。”○[宋][張淏]《雲谷雜記‧艮岳》:“[艮嶽]倚石排空,周環曲折,有[蜀]道之難。”◆2.靠在石上。○[唐][白居易]《上香爐峰》詩:“倚石攀蘿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紗巾。”○[唐][陸龜蒙]《漁具詩‧舴艋》:“倚石遲後侶,徐橈供遠山。”

倚殺(倚杀),◆謂傾斜。

倚人,◆謂怪僻而不合於世俗的人。○《莊子‧天下》:“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陸德明]釋文:“倚,本或作‘畸’。”○[成玄英]疏:“住在南方,姓[黃]名[繚],不偶於俗,羈異於人,游方之外,賢士者也。”

倚傾(倚倾),◆傾斜。○《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磐石振崖,嶔巖倚傾。”○[李周翰]注:“嶔巖倚傾,不齊貌。”○[三國][魏][曹植]《九愁賦》:“披輕雲而下觀,覽九土之殊形。顧[南郢]之邦壤,咸蕪穢而倚傾。”

倚牆(倚墙),◆傾側的危墻。○《淮南子‧說山訓》:“胡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牆之傍,不可以立。”

倚強(倚强),◆1.要強,好勝。○[宋][楊萬里]《歲暮歸自城中一病垂死病起遣悶》詩:“老至猶倚強,疾在自不悟。”◆2.倚恃、憑藉強力。○《玉嬌梨》第三回:“且聞逆奴狼子野心,倚強恃暴,素輕[中國]。”

倚旁,◆依據,根據。○《宋書‧何承天傳》:“始以不孝為劾,終於和賣結刑,倚旁兩端,母子俱罪,[滕](法吏[葛滕])籤法文,為非其條。”

倚門者(倚门者),◆指妓女。○[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三》:“有人於酒筵遇一妓,舉止尚有士風。訝其不類倚門者,問之,即其小女也。”倚門婦(倚门妇),◆指妓女。○[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愧西雜志四》:“計娶其婦,報之已甚矣;而又視若倚門婦,玷其家聲,是已甚之中又已甚焉。”

倚門賣笑(倚门卖笑),◆舊指妓女賣淫。○[清][朱燾]《北窗囈語》:“即所作詩文與不知甘苦者漫焉相質,是何異女子之倚門賣笑,弛體自媒乎?”[清]周友良《珠江梅柳記》:“妾等生不逢辰,早年淪落,倚門賣笑,入室含悲。”亦作“倚門賣俏”、“倚門獻笑”。○《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看這自由自在的模樣,除非去做娼妓,倚門賣俏,攛哄子弟,方得這樣快活像意。”○《西湖佳話‧西泠韻跡》:“雖倚門獻笑,為名教所非宜;而惜旅憐鰥,亦聖王所不廢。”倚門獻笑(倚门献笑),◆見“倚門賣笑”。

倚門(倚门),◆1.《戰國策‧齊策六》:“[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後因以“倚門”或“倚閭”謂父母望子歸來之心殷切。○[唐][張說]《岳州別姚司馬紹之制許歸侍》詩:“天從扇枕願,人遂倚門情。”○[宋][曾鞏]《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狀》:“竊計臣老母之心,聞臣而來,倚門之望,固已深切。”○[清][錢謙益]《母劉氏仍前贈制》:“古之賢母,望倚門而辭伏劍者,無不教其子以作忠也。”◆2.靠着門。○[唐][溫庭筠]《菩薩蠻》詞:“時節欲黃昏,無憀獨倚門。”○[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一:“輦下市肆有丐者不得乞,因倚門大罵。”○[清][嚴有禧]《漱華隨筆‧翁蓼野》:“﹝[蓼野]兄弟﹞流離[楚][粵]間,其伯姊遣人要歸,倚門哭之。”◆3.舊指妓女接客。○[清][唐孫華]《維揚舟中作》詩之二:“空谷未聞傾國貌,褰帷都作倚門妝。”○[清][汪中]《經舊苑吊馬守真文》:“婉孌倚門之笑,綢繆鼓瑟之娛,諒非得已。”參見“倚門賣笑”。

倚麻,◆○《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谓迂曲的蓬草若生长在麻丛中,也能长得很直。后遂以“倚麻”为典,比喻环境影响或培育熏陶。○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赠二君子》诗:“鷃翼嘗披隼,蓬心類倚麻。”

倚輪(倚轮),◆一隻車輪。○《穀梁傳‧僖公三十三年》:“[晉]人與[姜戎]要而擊之[殽],匹馬倚輪無反者。”○[范寧]注:“倚輪,一隻之輪。”

倚樓(倚楼),◆倚靠在樓窗或樓頭欄干上。○[唐][杜甫]《江上》詩:“勳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宋][黃庭堅]《南鄉子‧重陽日宜州城樓宴集即席作》詞:“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元][黃庚]《西州即事》詩:“一雨洗空碧,江城獨倚樓。”

倚酒三分醉,◆仗着酒醉故意胡鬧。○《紅樓夢》第四四回:“[賈璉]見了人,越發‘倚酒三分醉’,逞起威風來,故意要殺[鳳姐兒]。”

倚結(倚结),◆倚仗結交。○《周書‧文帝紀上》:“[齊神武]聞[秦隴]克捷,乃遣使於[太祖],甘言厚禮,深相倚結。”

倚禍,◆隐伏的灾祸。○《北齐书·魏收传》:“門有倚禍,事不可不密;牆有伏寇,言不可而失。”■参见“倚伏”。

倚官仗勢(倚官仗势),◆見“倚官挾勢”。

倚閣(倚阁),◆擱置,暫停。○[宋][蘇軾]《論積欠六事並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近者詔旨,凡積欠皆分為十料催納,通計五年而足。聖恩隆厚,何以加此。而有司以謂有旨倚閣者,方得依十料指揮,餘皆併催。”○[宋][劉克莊]《浪淘沙》詞:“詩酒新來俱倚閣,孤負梅花。”○《元典章‧兵部一‧逃亡》:“如能出首復業,與免本罪,將元拋事產,盡行給付,軍役存恤三年,私債亦依民例,權行倚閣。”

倚歌,◆1.謂倚靠物體而歌。○[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禹]﹞夢見赤繡衣男子,自稱[玄夷][蒼水]使者,聞帝使[文命]於斯,故來候之。非厥歲月,將告以期,無為戲吟,故倚歌[覆釜]之山。”按,“倚歌[覆釜]之山”,猶言倚[覆釜]之山而歌。2.謂以樂器為歌聲伴奏。○[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清溪廟神》:“﹝女﹞乃令婢子歌《繁霜》,自解裙帶,繫箜篌腰,叩之以倚歌。”○[唐][鄭嵎]《津陽門詩》:“[玉奴]琵琶龍香撥,倚歌促酒聲嬌悲。”○[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清][吳蘭修]《黃竹子傳》:“乃更為[吳]聲,生每擫笛倚歌,以遲聲媚之。”◆3.古代樂歌的一種。其伴奏有鼓吹而無弦樂。○《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六‧青陽度》解題引《古今樂錄》:“凡倚歌悉用鈴鼓,無弦有吹。”按,《清商曲辭‧西曲歌》中的《青陽度》、《女兒子》、《來羅》、《夜黃》等篇均為倚歌。

倚蓋(倚盖),◆傾斜的傘蓋。古代有“天傾西北”的說法(見《淮南子‧天文訓》),後因以“倚蓋”比喻天的形狀。○《晉書‧天文志上》:“天之居如倚蓋,故極在人北。是其證也。極在天之中,而今在人北,所以知天之形如倚蓋也。”○[唐][劉禹錫]《望衡山》詩:“東南倚蓋卑,維嶽資柱石。”○[明][謝肇淛]《五雜俎‧天部一》:“渾儀倚蓋,旅轉不差;黍管葭灰,晷刻靡爽。”

倚負(倚负),◆靠傍;依靠。○[清][惲敬]《游廬山記》:“憩[棲賢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勢相倚負。”○《醒世姻緣傳》第二十回:“這是兩個出尖的光棍,其外還有幾個膿包,倚負這兩個兇人。”

倚附,◆1.憑藉。○《書‧君陳》“無倚法以削”[唐][孔穎達]疏:“無得倚附法制,以行刻削百姓。”◆2.攀附;勾結。○《南史‧循吏傳序》:“守宰多倚附權門,互長貪虐,裒刻聚斂,侵擾黎甿。”○《宋書‧二凶傳》:“而賊[劭]乘藉冢嫡,夙蒙寵樹,正位東朝,禮絕君後,凶慢之情,發於齠齔,猜忍之心,成於幾立。賊[濬]險躁無行,自幼而長,交相倚附,共逞姦回。”○《明史‧崔景榮傳》:“當是時,[魏忠賢]盜國柄,群小更相倚附。”◆3.依傍。○[宋][葉適]《寶謨閣直學士贈光祿大夫劉公墓志銘》:“余既錄公終始大節,而又知其自少年高識,特立無倚附。”

倚伏,◆語本《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倚,依托;伏,隱藏。意謂禍福相因,互相依存,互相轉化。○[漢][班固]《幽通賦》:“叛迴冗其若茲兮,北叟頗識其倚伏。”○[唐][李頎]《別梁鍠》詩:“不見古時塞上翁,倚伏由來任天作。”○[明][李贄]《與焦弱侯書》:“此非反人情之常也,蓋禍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見倚伏之機,故寧處憂而不肯處樂。”○[清][曹寅]《游仙詩三十韻和汪蘿山》之五:“塵世難量倚伏機,靜驅貓犬閉柴扉。”◆犹祸福。○唐骆宾王《帝京篇》:“古來榮利若浮雲,人生倚伏信難分。”○宋朱熹《水调歌头》词:“富貴有餘樂,貧賤不堪憂。誰知天路幽險,倚伏互相酬。”◆隐伏;埋伏。○《魏书·序纪·文帝》:“始祖與隣國交接,篤信推誠,不爲倚伏以要一時之利,寬恕任真,而遐邇歸仰。”○唐胡皓《大漠行》:“三軍遥倚伏,萬里相馳逐。”

倚耳,◆向後傾側的耳朵。古人以此為美。○《楚辭‧大招》:“曾頰倚耳,曲眉規只。”○[王夫之]通釋:“倚耳,耳向後若倚,不哆張也。”○[蔣驥]注:“耳貼後也。”

倚兒不當(倚儿不当),◆形容滿不在乎的樣子。○《醒世姻緣傳》第九七回:“我好生躲避着他,要是他禁住我,你是百的快着搭救,再別似那一日倚兒不當的,叫他打個不數。”

倚待,◆立等。○[宋][葉廷珪]《海錄碎事‧文學上》:“[荊州]信云:‘倚待[謝朓],執筆便成,文無加點。’倚待如立俟也。”

倚翠,◆1.女子美好的眉色。○[唐][高適]《秋胡行》:“妾本[邯鄲]未嫁時,容華倚翠人未知。”◆2.親近女性。○[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摺:“小子[白衙內],平生好倚翠,拐了[郭念兒],一日七箇醉。”

倚草附木,◆1.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權勢的人。○《水滸傳》第九回:“[洪教頭]道:‘大官人只因好習槍棒,往往流配軍人都來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槍棒教師,來投莊上,誘些酒食錢米。’”○《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人多倚草附木,成行逐隊來皈依他。”◆2.謂精靈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西游記》第四十回:“你知道那倚草附木之說,是物可以成精。”○《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你那鬼在家裏,便好倚草附木,作浪興波,使他做箇替身,即好托生去了。”

倚薄,◆1.交迫;迫近。○[南朝][宋][謝靈運]《過始寧墅》詩:“拙疾相倚薄,還得靜者便。”○[唐][杜甫]《宿青草湖》詩:“寒冰爭倚薄,雲月遞微明。”○[宋][王安石]《次韻舍弟賞心亭即事》之二:“孤城倚薄青天近,細雨侵凌白日昏。”◆2.謂生活困迫。○[唐][杜甫]《贈李八秘書別三十韻》:“沉綿疲井臼,倚薄似樵漁。”

倚辦(倚办),◆1.立能辦成,謂治事敏捷果斷。○[唐][白居易]《授裴武太府卿制》:“有通敏之識,有倚辦之才。”◆2.倚以辦事。○《金史‧侯摯傳》:“從來掌兵者多用世襲之官,此屬自幼驕惰不任勞苦,且心膽懦怯,何足倚辦。”○[明][沈德符]《野獲編‧列朝二‧工匠見知》:“終上之世,[雷]長冬曹,無事不倚辦。”

倚拜,◆先屈一膝下拜行禮。或云身倚所持之節和戟下拜行禮。

倚愛(倚爱),◆倚賴愛重。○《後漢書‧吳漢傳論》:“[吳漢]自[建武]世,常居上公之位,終始倚愛之親,諒由質簡而彊力也。”○《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八》:“帝素倚愛[元行欽],[鄴城]軍亂,即命為行營招討使。”

無偏無倚(无偏无倚),◆謂筆直而無偏斜。○《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當中卻有一條無偏無倚的蕩平大路。”

騰倚(腾倚),◆謂或騰躍或倚立。語本《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白鹿麇麚兮,或騰或倚。”○[唐][張說]《舞馬詞》:“帝皁龍駒沛艾,星蘭驥子權奇,騰倚驤洋應節,繁驕接跡不移。”○《宋史‧樂志一》:“鼓吹十二案,其制:設氈床十二,為熊羆騰倚之狀,以承其下。”

太師交倚,◆指有荷叶样靠背的交椅。○宋岳珂《桯史·优伶诙语》:“伶指而問曰:‘此何鐶?’曰:‘二勝鐶。’遽以朴擊其首曰:‘爾但坐太師交倚,請取銀絹例物,此鐶掉腦後可也。’”按,倚,同“椅”。

卻倚(却倚),◆1.向後靠。○[漢][班固]《西都賦》:“捨櫺檻而卻倚,若顛墜而復稽。”◆2.謂既相持又相依。○[章炳麟]《中華民國解》:“與[匈奴]、[西域]相卻倚,聲教遠暨,復受漢族之稱。”

親倚(亲倚),◆1.親近而依附。○《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卑][爰疐]﹞謀欲藉兵兼并兩昆彌。兩昆彌畏之,親倚都護。”○[顏師古]注:“倚,依附也。”◆2.親信而倚重。○《金史‧完顏守貞傳》:“[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詔罪己。○[守貞]惶恐,表乞解職。詔曰:‘卿達機務,朕所親倚,而引咎求去,其如思助何。’”○《明史‧金幼孜傳》:“使自[瓦剌]來,帝召[幼孜]等傍輿行,言敵中事,親倚甚。”

傾倚(倾倚),◆1.傾斜,歪斜。○《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清][劉大櫆]《游黃山記》:“行百武,見大石穨然傾倚,若不勝杯杓者,名之曰醉石。”◆2.倚靠。○[漢][李尤]《讀書枕銘》:“傾倚偃息,隨體興居。”◆3.歸附。○[宋][蔡襄]《祀南郊》詩:“皇帝寬仁,四國傾倚。”

切倚,◆亦作“切踦”。◆廝磨偎倚。形容十分親昵。○《呂氏春秋‧先識》:“[中山]之俗,以晝為夜,以夜繼日,男女切倚,固無休息。”○[高誘]注:“切,磨;倚,近也。”○《淮南子‧齊俗訓》:“今之國都,男女切踦,肩摩於道。”

偏倚,◆1.有所偏重或偏向。○《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宋][朱熹]集注:“無所偏倚,故謂之中。”○[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明鏡空空,故物無遁影,然一為妖氣所翳,尚失真形,況私情偏倚,先有所障者乎!”[魯迅]《墳‧科學史教篇》:“凡此者,皆所以致人性於全,不使之偏倚,因以見今日之文明者也。”◆2.不整齊。○[明][歸有光]《夏懷竹字說序》:“[章甫]為人滑稽,與伶人伍,衣裳偏倚,步履邪施,忽去忽來,見者咸輕之。”

辟倚,◆邪僻不正。○《管子‧法禁》:“卑身雜處,隱行辟倚,側入迎遠,遁上而遁民者,聖王之禁也。”○[郭沫若]等集校引[劉績]曰:“辟倚,皆邪不正。”

梁倚,◆相倚相靠。○[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奔虎攫挐以梁倚,仡奮舋而軒鬐。”

交倚,◆即交椅。○[宋][曾三异]《因話錄》:“交倚謂之繩床,夷狄所製,[歐公]不御。”

禍福倚伏(祸福倚伏),◆謂禍與福常相因而至。語出《老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司馬貞]索隱:“案,倚者,立也;伏,下身也。以言禍福遞來,猶如伏立也。”○[張守節]正義:“倚,依也。言禍福相因,吉凶不定。”○[明][李贄]《與焦弱侯書》:“此非反人情之常也,蓋禍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見倚伏之機,故寧處憂而不肯處樂。”

禍福相倚(祸福相倚),◆猶言禍福倚伏。謂禍與福相因而生。○[清][李漁]《凰求鳳‧墮計》:“歡娛未幾,被閒愁,無端侵入雙眉,要起沉痾,須分寵愛,難禁禍福相倚。”參見“禍福倚伏”。

負倚(负倚),◆依恃;依仗。○《漢書‧翟方進傳》:“[趙明]依阻[槐里]環隄,[霍鴻]負倚[盩厔][芒竹]。”○《明史‧張翀傳》:“或承恩漸鄰於[飛燕],或黠慧不下於[婉兒],內以移主上之性情,外以開近習之負倚。”

不偏不倚,◆1.《禮記‧中庸》[宋][朱熹]題解:“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原謂中庸之道適得其中而無偏頗之弊,後常用於指不偏袒任何一方。○[魯迅]《華蓋集續編‧送灶日漫筆》:“在現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論,本來是一種夢想;即使是飯後的公評,酒後的宏議,也何嘗不可姑妄聽之呢。”○[馬南村]《燕山夜話‧王道和霸道》:“歷來也有一部分人,對於王道和霸道兩派之間的鬥爭,采取所謂不偏不倚的態度,企圖找到一條折衷的道路。”◆2.指位置准確,沒有偏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那頂帽子,不偏不倚的恰好打在藩臺臉上。”

阿倚,◆諂諛邪僻。○《宋史‧鞠詠傳》:“時[王欽若]復相,[詠]嫉[欽若]阿倚,數睥睨其短,[欽若]心忌之。”

倚衡,◆1.靠在車前橫木上。○《論語‧衛靈公》:“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明][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論‧答陳才卿書》:“若知此心此理端的在我,則參前、倚衡自有不容捨者。”◆2.《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裴駰]集解引[如淳]曰:“騎,倚也。衡,樓殿邊欄楯也。”○[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衡,車衡也。騎音倚,謂跨之。”按,“騎衡”後作“倚衡”,有兩解,一解據[如淳]說,謂倚靠在樓殿邊欄干上。○[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三》引[袁盎]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北齊][顏之推]《觀我生賦》:“繄深宮之生貴,矧垂堂與倚衡。”○[唐][劉禹錫]《觀市》:“是日倚衡而閱之,感其盈虛之相尋也速,故著於篇云。”一解據[韋昭]說,謂跨在車前橫木上。○[唐][陸龜蒙]《漁具詩‧釣車》:“高多倚衡懼,下有折軸速。”

奇「踦」021

2021-11-28 08:12·超百科s

踦踦,◆I行走困頓貌。○[清]楊揆《病兵吟》:“路長官馬力苦疲,徒步牽馬行踦踦。”◆II特立,獨立。○[唐][盧仝]《月蝕》詩:“西方攫虎立踦踦,斧為牙,鑿為齒,偷犧牲,食封豕。”原書注:“音几。”

跛踦,◆行步不穩貌。○[漢][焦贛]《易林‧泰之復》:“跛踦相隨,日暮牛罷,陵遲後旅,失利亡雌。”○[明][唐順之]《與與槐謝翰林書》:“每遇人事迎送繁擾,跛踦從事則不免仍有厭心耳。”○[清][魏禧]《姜貞毅先生傳》:“每陰雨,公股足骨發痛,步趾微跛踦。”

踦跛,◆兩足着地時重心偏於一邊。○[清][褚人穫]《堅瓠十集‧周鐵墩傳》:“余素不耐觀劇,然不厭觀[申氏]家劇。每坐間,輒自提掇,毋踦跛,毋弇鄙,毋輕薄。”

踦犢(踦犊),◆行走不穩的小牛。○[明]徐霖《繡襦記‧慈母感念》:“寒沙夕照荒村裏,舉目不堪愁思。我兒,你怎如踦犢跳驤也得隨母歸。”

踦戶(踦户),◆倚門。○[清][周亮工]《書影》卷五:“往跡之,見三匠踦戶語,[戚]告以故,咸隨[戚]歸。”

踦閭(踦闾),◆倚門,緊挨着門。○《公羊傳‧成公二年》:“二大夫出,相與踦閭而語,移日,然後相去。”○[何休]注:“閭,當道門。閉一扇,開一扇,一人在外,一人在內曰踦閭。”○[清][陳維崧]《滿江紅‧題尤悔庵小影次韻》詞:“正男兒失路述生平,踦閭語。”○[清][黃遵憲]《和鍾西耘庶常津門感懷詩》:“鸞聲閣道碾安車,元老相從話踦閭。”

踦屨(踦屦),◆單隻的鞋。○[漢][賈誼]《新書‧諭誠》:“昔[楚昭王]與[吳]人戰。○[楚]軍敗,[昭王]走,屨決眥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及至於[隋],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屨乎?’[昭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踦屨哉!思與偕反也。’自是之後,[楚國]之俗,無相棄者。”○《新唐書‧外戚傳‧楊國忠》:“自再興師,傾中國驍卒二十萬,踦屨無遺,天下冤之。”

踦零錢(踦零钱),◆[宋]時的一種雜稅。○《宋史‧儒林傳四‧楊泰之》:“知[果州]。踦零錢病民,[泰之]以一年經費儲其贏為諸邑對減,上尚書省,按為定式。”

踦履,◆單隻的鞋。○[宋][王安石]《謝朱炎傳聖旨令視事表》:“踦履無用,誠弗忍於棄捐;朽株匪材,尚奚勝於器使。”

踦偶,◆踦,單數;偶,雙數。比喻參差不齊。○[章炳麟]《秦政記》:“人主獨貴者其政平,不獨貴則階級起。○[唐][宋]雖理,法度不如[漢][明]。平也,亦有踦偶,非斠然一概者。”

踦頗(踦颇),◆偏頗;片面。○[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論小學書流別》:“世人分別小學書,謂《爾雅》主義,《說文》主形,《切韻》主音,是固然矣。然小學本以義訓為主,《說文》開卷元訓始,丕訓大,非說義乎?《廣韻》篇首東訓春方,又訓東風菜,又非義乎?故知以義專屬《爾雅》者,乃踦頗之說,非篤至之論也。”

踦跂,◆I行走困難貌。○《國語‧魯語下》:“我先君[襄公],不敢寧處,使[叔孫豹]發帥敝賦,踦跂畢行,無有處人,以從軍吏,次於[雍渝]。”○[韋昭]注:“踦跂,跘蹇也。”◆II蜷曲貌。○[唐][柳宗元]《斬曲几文》:“且人道甚惡,惟曲為先。在心為賊,在口為愆,在肩為僂,在膝為攣。戚施踦跂,匍匐拘拳。古皆斥遠,莫致於前。”集注引[任淵]曰:“踦,曲也。跂,有[跂踵國],其人行,腳跟不着地。上舉綺切。下丘弭切。”

跂踦,◆跛行,行走不便。○[漢][焦贛]《易林‧恒之漸》:“蒼耳東從,道頓跂踦。日辰不良,病為祟禍。”○[漢][班固]《白虎通‧致仕》:“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去避賢者,所以長廉恥也。”

踦挐,◆一方抵撐,一方拉引。拼搏爭持貌。○[漢][班固]《奕旨》:“夫博懸於投,不專在行,優者有不遇,劣者有僥倖,踦挐相凌,氣勢力爭,雖有雌雄,未足以為平也。”

踦校,◆一隻腳;殘缺。喻指殘缺不全的器物。校,通“骹”,器物的腳。○[漢][王充]《論衡‧實知》:“如知一不通二,達左不見右,偏駮不純,踦校不具,非所謂聖也。”

踦牂,◆跛足母羊。○[明][楊慎]《雨夕夢安公石張習之覺而有述因寄》詩:“軼塵追騕褭,缺岸倚踦牂。”

踦隻(踦只),◆運氣不好;倒霉。○《漢書‧段會宗傳》“亦足以復[雁門]之踦”[顏師古]注引[漢][應劭]曰:“踦,隻也。○[會宗]從[沛郡]下為[雁門],又坐法免,為踦隻不偶也。”○[宋][蘇舜欽]《哀穆先生文》:“然由賦數踦隻,常罹兵賊惡少輩所辱困。”

踦重,◆偏重。○《戰國策‧趙策四》:“今[韓][魏]與[齊]相疑也,若復不堅約而講,臣恐與國之大亂也。○[齊][秦]非復合也,必有踦重者矣。復合與踦重者,皆非[趙]之利也。”

切踦,◆見“切倚”。

長踦(长踦),◆亦作“長蚑”。亦作“長跂”。◆蠨蛸的別名。○[晉][崔豹]《古今注‧魚蟲》:“長蚑,蠨蛸也。身小足長,故謂長蚑。”○[唐][元稹]《蜘蛛》詩:“縫隙容長踦,虛空織橫羅。”○[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長跂》:“長跂,蠨蛸也。身小足長,故謂長跂。”

汪踦衛國(汪踦卫国),◆[汪踦],[春秋][魯國]的一個兒童,在參加抗擊[齊國]的戰鬥中犧牲。○[魯國]破格以成年禮葬之。踦,亦作“錡”。事見《左傳‧哀公十一年》及《禮記‧檀弓下》。後因以“汪踦衛國”作為兒童救國的典型事例。○[魯迅]《花邊文學‧小童擋駕》:“即使到了緊要關頭,也還是什麼‘[木蘭]從軍’、‘[汪踦]衛國’,要推出‘女子與小人’去搪塞的。”

奇「觭」005

2022-02-08 08:58·超百科s

觭重,◆偏重。○《戰國策‧趙策四》:“[齊][秦]非復合也,必有觭重者矣。復合與觭重者,皆非[趙]之利也。”○[鮑彪]注:“角一俯一仰曰觭,言有一重。”○[吳師道]補正:“《公羊傳》‘踦閭’,[何休]說:開一扇,閉一扇,一人在內,一人在外曰踦,《說苑》‘切踦’,即倚字,義皆訓偏。”觭,一本作“踦”。

觭日,◆單日。○《新唐書‧逆臣傳中‧朱泚》:“時四方無事,天子觭日視朝。○[泚]以偶日往。”參見“奇日”。

觭夢(觭梦),◆怪異的夢。○《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夢之法: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陟。”○[鄭玄]注引[杜子春]曰:“觭讀為奇偉之奇,其字當直為奇。”○[清][袁枚]《祭妹文》:“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觭介,◆單獨,偏於一面。○《莊子‧天下》“不以觭見之”[唐][成玄英]疏:“觭,不偶也……無涯無緒之談,隨時放任而不偏黨,和氣混俗,未嘗觭介也。”

觭偶,◆奇偶。單為奇,雙為偶。引申為抵牾不合。觭偶之辭,為當時辯論主題之一。○《莊子‧天下》:“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成玄英]疏:“獨唱曰觭,音奇。對辯曰偶。”

奇「敧」010

2021-11-10 11:43·超百科s

敧側(敧侧),◆偏在一邊;傾斜。○[北周][庾信]《小園賦》:“猶得敧側八九丈,縱橫數十步。”○[宋][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後作》詞:“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敧側。”

敧倒,◆歪斜翻倒。○《西游記》第三七回:“香爐敧倒香灰迸,燭架歪斜燭焰煙。”○《西游記》第四三回:“菩薩唸動真言,把凈瓶敧倒,將那一海水,依然收去,更無半點存留。”○[清][龔自珍]《乞糴保陽》詩:“相彼蚴蟉梅,風雪壓敧倒。”

敧器,◆即欹器。古代一種傾斜易覆的禮器。置於座右以戒滿。○[唐][劉禹錫]《奉和吏部楊尚書即事述懷贈答十韻》:“誡滿澄敧器,成功別大鑪。”敧,一本作“欹”。詳“欹器”。

敧傾(敧倾),◆傾斜。○[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連拳偃蹇,崙囷踡嵼,傍敧傾兮。”

敧缺,◆猶交錯。敧,通“倚”。○[唐][李適]《答宋十一崖口五渡見贈》詩:“崖磴互敧缺,石林上攢叢。”

敧歪,◆傾斜。○《西游記》第三八回:“彩畫雕欄狼狽,寶妝亭閣敧歪。”

敧危,◆傾斜高聳。○[明][蔣一葵]《長安客話‧畿輔雜記‧駐蹕山》:“[昌平]西南二十五里有山,高可十餘丈,石皆壁立,嶟沓敧危,如墜如挽。”

敧邪,◆1.傾斜,不正。○《釋名‧釋綵帛》:“綺,敧也。其文敧邪,不順經緯之縱橫也。”○[宋][周邦彥]《西平樂》詞:“喬木依前,臨路敧斜。”◆2.引申為不正當。○[漢][陸賈]《新語‧懷慮》:“身無境外之交,心無敧斜之慮。”

敧斜,◆見“敧邪”。

斜敧,◆見“斜攲”。

奇「犄」006

2021-12-28 08:50·超百科s

犄角,◆1.分布兵力於不同處所,以便牽制或夾擊敵人或互相支援。○[南朝][梁][江淹]《北伐詔》:“某官某甲等,並率義勇之眾,牙制犄角之機。”○[唐][杜甫]《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寇形勢圖狀》:“大軍不可空勤轉輸之粟,諸將宜窮犄角之進。”○《水滸傳》第九一回:“﹝[宋江]﹞便令[關勝]、[呼延灼]、[公孫勝]領五千軍馬,鎮守[衛州],再令水軍頭領[李俊]、二[張]、三[阮]、二[童],統領水軍船隻,泊聚[衛河]與城內相為犄角。”○[明][張煌言]《上行在陳南北機宜疏》:“第兵有犄角,則敵勢始分。”◆2.對峙;並立。○[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中:“公大創一館,榜曰‘臨轘’。既成,命[謝希深]、[尹師魯]、[歐陽公]三人者,各撰一記……三子相犄角以成其文,文就,出之相較。”○[清][吳偉業]《哭志衍》詩:“詞場忝兩[吳],相與為犄角。”○[梁啟超]《論立法權》:“若其所以防之者,則以立法、司法兩權相為犄角。”◆3.角落。○《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只要遇着一個大量,合他老人家坐,說了入彀……說太陽從西邊兒出來,他老人家也斷不肯說從西南犄角兒出來。”◆4.指獸類相對而生的兩角。○[老舍]《趕集‧微神》:“沒長犄角就留下須的小動物,向一塊大石發了會兒楞,又顛顛着俏式的小尾巴跑了。”

嘴犄角,◆嘴角。○[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十:“三個人站成一排,眯起眼睛對報喜牌看來看去,像是母親在欣賞剛生出來的嬰兒一樣,嘴犄角閃着甜蜜蜜的微笑。”

眼犄角兒(眼犄角儿),◆方言。眼角。如:他早上起來沒洗臉,眼犄角兒挂着一坨眵目糊。

犄牾,◆牴牾。矛盾,抵觸。○《官場現形記》第四一回:“後任帳房要到前任手裏買這本帳簿……倘然有些犄牾,就是拚出價錢,那前任的帳房亦是不肯輕易出手的。”

犄角旮旯,◆見“犄里旯旮”。

犄里旯旮,◆方言。猶言角角落落。○[老舍]《龍鬚溝》第二幕:“我犄裏旯旮都找到了,臨完……不知道他得上學嗎?”亦作“犄角旮旯”。

奇「騎」127

2022-02-16 09:32·超百科s

重騎(重骑),◆謂二人共騎一馬。○《舊唐書‧程知節傳》:“[行儼]先馳赴敵,為流矢所中,墜於地。○[知節]救之……乃抱[行儼]重騎而返。”

雲騎(云骑),◆1.眾多的騎兵。○《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雲騎亂[漢南],[宛][郢]皆掃盪。”○[呂向]注:“雲騎,言多如雲也。”○[南朝][齊][謝朓]《永明樂》詩之六:“絡絡結雲騎,奕奕泛戈船。”○[唐][李白]《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留別崔侍御》詩:“太尉杖旄鉞,雲騎繞[彭城]。”◆2.古代武官名。○《隋書‧百官志上》:“[天監]六年,置左右驍騎,左右游擊將軍,位視二率。改舊驍騎曰雲騎,游擊曰游騎。”○《宋史‧兵志一》:“﹝[建隆]﹞二年,改左右雄捷、左右驍武軍並為驍捷,左右備征為雲騎。”

騎氣(骑气),◆1.如騎兵陣的雲氣。○《史記‧天官書》:“騎氣卑而布。”○[宋][陸游]《別曾學士》詩:“騎氣動原隰,霜月明山川。”○[錢仲聯]校注:“騎氣謂雲氣如騎兵之陣。”◆2.謂乘雲氣飛行。○[宋][張耒]《吳大夫墓志銘》:“殆古所謂得道逍遙,御風騎氣之人歟?”

羽騎(羽骑),◆羽林軍的騎兵。○《文選‧揚雄<羽獵賦>》:“羽騎營營,昈分殊事。”○[張銑]注:“羽騎,羽林之騎。”○[唐][陳子昂]《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序》:“蜺旄羽騎之殷,戈翻落日;突鬢蒙輪之勇,劍決浮雲。”○[明][梁有譽]《燕京感懷》詩:“材官羽騎多如雨,夜夜旄頭倚劍看。”○[清][陳夢雷]《秋興》詩之三:“驛路秋殘飛羽騎,荒城日落起寒煙。”

羽林騎(羽林骑),◆《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羽林掌送從,次期門,[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名曰[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後以“羽林騎”泛指禁衛軍。○[北周][王褒]《從駕北郊》詩:“森沉羽林騎,肅穆虎賁弓。”

游騎(游骑),◆1.擔任巡邏突擊的騎兵。○《陳書‧侯安都傳》:“[徐嗣徽]、[任約]等引[齊]寇入據[石頭],游騎至于闕下。”○[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九:“狄陷[岳陽],游騎至[平江]。”○《水滸傳》第九二回:“只見[花榮]等五將,領游騎從西哨探過東來。”○《花月痕》第四五回:“對面忽來一隊游騎,車夫望風而遁,當頭一個少年望着[碧桃],便跳下馬搶了,飛鞭而去。”◆2.武官名。○《隋書‧百官志下》:“吏部又別置……武騎、屯騎、驍騎、游騎、飛騎、旅騎、雲騎、羽騎八尉。其品則正六品以下,從九品以上。”

遊騎無歸(游骑无归),◆外出之馬,無所歸宿。比喻遠離根本,不得歸宿。○《明儒學案》卷十二引[明][王畿]《答吳悟齋書》:“[文公]分致治格物為先知,誠意正心為後行,故有遊騎無歸之慮。”

遊騎(遊騎),◆指流動突襲的騎兵。○《晉書‧苟晞傳》:“初,[越]疑[晞]與帝有謀,使遊騎於[成皋]間獲[晞]使,果得詔令及朝廷書,遂大構疑隙。”○[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三:“[渾公]先與[羌]軍和好,使其遊騎引之,取路於[東原]而入。”○[明][何景明]《隴右行送徐少參》:“[熟羌]賣馬嘗入塞,將軍遊騎不出邊。”

逸騎(逸骑),◆奔跑的馬。○[晉][葛洪]《抱樸子‧崇教》:“列丹飆於豐草,騁逸騎於平原。”○[元]戴良《和陶歲暮答張常侍》:“長蛇驚赴壑,逸騎渴奔泉。”○[明][孫柚]《琴心記‧夜亡成都》:“追來逸騎何躞蹀,這箇冤家難對答。”

星騎(星骑),◆帝王的使者。○[宋][蔡襄]《詔貢士》詩:“星騎翩翩鶴詔來,旋聞歡語沸春雷。”

校騎(校骑),◆騎兵部隊。○《漢書‧揚雄傳上》:“舉烽烈火,轡者施披,方馳千駟,校騎萬師。”○[顏師古]注:“校騎,騎而為部校者也。”○《文選‧揚雄<羽獵賦>》作“狡騎”。

香騎(香骑),◆美女的坐騎。○[唐][張籍]《寒食內宴》詩之一:“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毬。”

香輪寶騎(香轮宝骑),◆見“香車寶馬”。

省騎(省骑),◆臺省官員的騎從。○[唐][孟郊]《與王二十一員外涯游昭成寺》詩:“[洛]友寂寂約,省騎霏霏塵。”

生騎(生骑),◆精銳的騎兵。○[唐][康駢]《劇談錄‧李朱崖知白令公》:“時[犬戎]列陣平川,以生騎數千伏藏山谷。”○[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請為都統,領兵數萬,陳於平川。以生騎數千,伏山谷為奇兵。”

善騎(善骑),◆好騎手。○《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太子﹞始欲騎馬,未習其事,[俞靈韻]為作木馬,人在其中,行動進退,隨意所適,其後遂為善騎。”

人騎,◆人马。(1)指军队。○《汉书·冯奉世传》:“於是遣奉世將萬二千人騎,以將屯爲名,典屬國任立、護軍都尉韓昌爲偏裨,到隴西,分屯三處。”○《旧唐书·张濬传》:“大順元年六月,濬率軍五十二都,兼邠寧、鄜、夏雜虜共五萬人騎,發自京師。”■(2)指骑马的差役。○《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操怒,謂融曰:‘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虚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今送與劉表,視當何如。’于是遣人騎送之。”○南朝宋张演《续光世音应验记·徐义》:“脚少間,去行百餘步,隱道側藂草中。裁得藏身,便聞相追尋聲,人騎四出,秉火蓋野,其所隱甚微,而竟得免脱。”○唐唐临《冥报记·唐眭仁蒨》:“後徙家向縣,於路見一人,如大官,衣冠甚偉,乘好馬,從五十餘人騎,視仁蒨而不言。”

輕騎簡從(轻骑简从),◆見“輕騎減從”。

輕騎(轻骑),◆1.輕裝的騎兵。○《六韜‧五音》:“夜半,遣輕騎往至敵人之壘。”○[漢][班固]《西都賦》:“陳輕騎以行炰,騰酒車以斟酌。”○《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十年》:“[舉]先遣輕騎挑戰,賊見其眾少,爭出寨西擊之。”○《三國演義》第二四回:“且說[張飛]自以為得計,領輕騎在前,突入[操]寨,但見零零落落,無多人馬。”◆2.單騎。○《後漢書‧西羌傳‧滇良》:“[金城]太守[郝崇]追之,戰於[荔谷],[崇]兵大敗,[崇]輕騎得脫,死者二千餘人。”○《舊唐書‧劉黑闥傳》:“[高祖]遣[淮陽王][道玄]、[原國公][史萬寶]討之,戰于[下博],王師敗績,[道玄]死于陣,[萬寶]輕騎逃還。”○《續資治通鑒‧南宋理宗紹定六年》:“[呼圖]以[蒙古]兵強,即以輕騎挈妻子奔[蔡州]。”◆3.輕捷的馬隊。徐遲《草原上的鑽機》:“許多車輛飛奔來去。輕騎得得而過。”◆4.裝有內燃發動機的兩輪車。是一種靈便快速的交通工具,也用於軍事和體育競賽。

千騎東方,◆○《玉台新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壻居上頭。何以識夫壻,白馬從驪駒。”■后因以“千騎東方”指代新婿,亦指身份显赫者。○明沈璟《古轮台·闺怨》套曲:“人何處,常浪遊。知道你功名遂否?怎能够千騎東方居上頭。”

千騎(千骑),◆1.形容人馬很多。一人一馬稱為一騎。○[南朝][梁簡文帝]《採菊篇》詩:“東方千騎從驪駒,更不下山逢故夫。”○[宋][王安石]《西帥》詩:“一丸豈慮封[函谷],千騎無由飲[渭橋]。”○[清][嬴宗季女]《六月霜‧蓉謫》:“儘自詡東方千騎,夫婿與人殊。”◆2.[唐]武官名。○《新唐書‧兵志》:“及[貞觀]初,[太宗]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以從田獵……[武后]改百騎曰千騎,[睿宗]又改千騎曰萬騎。”參閱《通典‧職官十》。

千乘萬騎(千乘万骑),◆形容車馬之盛。○《史記‧梁孝王世家》:“得賜天子旌旗,出從千乘萬騎。”○[唐][杜甫]《憶昔》之一:“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雲笈七籤》卷三十:“駕自然之雲,乘八光之龍,千乘萬騎,白日升仙矣。”

騎坐(骑坐),◆乘坐。○[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驛局》:“某衙門差使,每日大約需馬若干,至間有大人差出,騎坐頗多,雖額馬猶苦不足。”

騎竹馬(骑竹马),◆古時兒童常相與騎竹馬為戲,後因用作詠兒童生活與友誼的典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唐][白居易]《喜入新年自詠》:“[大曆]年中騎竹馬,幾人得見[會昌]春。”○[前蜀][韋莊]《途次逢李氏兄弟感舊》詩:“曉傍柳陰騎竹馬,夜隈燈影弄先生。”亦省作“騎竹”。○[唐][杜甫]《清明》詩之一:“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清][王夫之]《石崖先生傳略》:“與兩從兄,自鬥草騎竹,以至就外傅,皆未嘗一語失敬愛之度。”

騎竹(骑竹),◆1.《後漢書‧郭伋傳》:“[伋]前在[并州],素結恩德,及後入界,所到縣邑,老幼相攜,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後因以“騎竹”為稱美州郡地方官吏施行仁政。○[唐][劉禹錫]《送裴司徒令公自東都留守再命太原》詩:“愛棠餘故吏,騎竹見新童。”○[宋][危西麓]《風流子‧郭縣尹美任》詞:“看父老裊花,苦遮去轍,兒童騎竹,爭問歸期。”○[元][趙孟頫]《送柳湯左懷孟總管》詩:“老子分符稱太守,諸兒騎竹候前茅。”亦作“騎青竹”。○[唐][杜甫]《李司馬橋成承高使君自成都回》詩:“已傳童子騎青竹,總擬橋東待使君。”◆2.《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載:[費長房]從仙人[壺公]入深山學道,後“[長房]辭歸,翁與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則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長房]乘杖,須臾來歸”。後因以“騎竹”指仙家出行。○[宋][趙彥瑞]《念奴嬌‧中秋》詞:“歸來一笑,[葛陂]還訪騎竹。”◆3.見“騎竹馬”。

騎魚(骑鱼),◆見“騎赤鯉”。

騎手(骑手),◆擅長騎馬的人。○[老舍]《青蛙騎手》第四幕:“青年騎手都何在?為何不見風馳電掣馬壯人歡?”[張承志]《春天》:“散會以後,騎手們紛紛上馬離開。”

騎士(骑士),◆1.騎兵。○《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沛公]麾下騎士適[酈生]里中子也。”○[唐][陸龜蒙]《讀<陳拾遺集>》詩:“尋聞騎士梟[黃祖],自是無人祭[禰衡]。”○[清][顧炎武]《錢法論》:“商賈緡錢四千而一算,三老、北邊騎士軺車一算,商賈軺車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是關市之入以錢。”◆2.[歐洲]中世紀封建主階級的最低階層,是領有土地的軍人,為大封建主服騎兵軍役。曾被宣揚為具有忠誠、熱情、勇敢等品質的人。○[巴金]《家》三十:“‘好一個中世紀的騎士!’[覺慧]看了信,譏笑似地贊了一句,忍不住心裏暗笑,他想:‘看你怎樣奮鬥罷。’”[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啊!多情的騎士,有才學的青年。”

騎師(骑师),◆擅長騎術,從事賽馬競技的人。

騎省(骑省),◆1.官署名。○[唐]兩省皆有散騎常侍,故稱之為騎省。○[唐][王維]《春日直門下省早朝》詩:“騎省直[明光],雞鳴謁[建章]。”○[趙殿成]箋注:“謂散騎之省。出[潘岳]《<秋興賦>序》,[唐]時兩省皆有散騎常侍,故亦謂之騎省。”○[唐][張籍]《和盧常侍寄華山鄭隱者》:“寄知騎省客,長向白雲閑。”◆2.指[潘岳]。語本[晉][潘岳]《秋興賦序》:“寓直於散騎之省。”○[唐][錢起]《閑居酬張起居見贈》:“向夕野人思,難忘[騎省]文。”○[清][褚繼曾]《<小螺庵病榻憶語>後序》:“夫蛾眉易逝,[騎省]有金鹿之悲;鶴舞含愁,[蘇臺]留紫玉之跡。”

騎上老虎(骑上老虎),◆猶言騎虎難下。○《紅樓夢》第五五回:“我這幾年生了多少省儉的法子,一家子大約也沒個不背地裏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騎上老虎了,雖然看破些,無奈一時也難寬放。”

騎人,◆骑士;骑兵。○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姥曰:‘去已久矣,不可復及。’於是騎人息意而反。”

騎青竹(骑青竹),◆見“騎竹”。

騎馬尋馬(骑马寻马),◆比喻已經有了好處,還要去謀另外的好處。○《官場現形記》第二一回:“如果收了我的實收,他自然照應我。彼時間騎馬尋馬,只要弄到一筆大大的銀款,賺上百十兩扣頭,就有在裏頭了。”○《文明小史》第二十回:“你不要得福不知了,有了這個館地,我勸你忍耐些時,騎馬尋馬……一個月總得幾塊錢的束脩,也好貼補貼補零用。”亦作“騎馬找馬”。○[老舍]《駱駝祥子》一:“他得一邊兒找事,還得一邊兒拉散座,騎馬找馬,他不能閑起來。”

騎馬布(骑马布),◆月經帶的俗稱。○[尚鉞]《預謀》八:“誰不知道你們這些吸血鬼連老百姓老婆的騎馬布都舐光凈了。”○[古華]《芙蓉鎮》第二章:“你的野老婆把你的心都挖走啦!她的騎馬布你都可以用來圍脖子啦!”亦作“騎馬帶子”。○[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七:“解開那並沒有來啥的,沒有一點血污的騎馬帶子。”騎馬帶子(骑马带子),◆見“騎馬布”。

騎馬(骑马),◆1.供乘騎的馬。○《史記‧匈奴列傳》:“獻橐他一匹,騎馬二匹,駕二駟。”○[李根源]《籌辦怒俅邊務委員任宗熙等委札》:“該委員等准各給騎馬一匹,每匹月給馬乾銀五元。”◆2.乘馬。○[唐][韓愈]《歸彭城》詩:“乘間輒騎馬,茫茫詣空陂。”○[清]徐鑅慶《役夫嘆》詩:“官人騎馬我步行,步行爭比馬行速。”

騎鹿(骑鹿),◆見“騎白鹿”。

騎龍弄鳳(骑龙弄凤),◆1.比喻成仙。○《後漢書‧逸民傳‧矯慎》:“足下審能騎龍弄鳳,翔嬉雲閒者,亦非狐兔燕雀所敢謀也。”○[李賢]注:“《列僊傳》曰:‘[簫史],[秦繆公]時,善吹簫,公女[弄玉]好之,以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十年,吹鳳皇聲,鳳來止其屋。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一旦皆隨鳳皇飛去。’又曰‘[陶安公],[六安]冶師。數行火,火一旦散上,紫色衝天。須臾赤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與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龍。”至時,[安公]騎之而去’也。”◆2.比喻騰達。○[明][陳與郊]《義犬》第一齣:“騎龍弄鳳之兆,這有何妨。”

騎龍(骑龙),◆典出《史記‧孝武本紀》:“[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以“騎龍”謂皇帝去世的典故。○[清][李調元]《恭擬高宗純皇帝輓詩》之四:“病哭騎龍日,扳髯少一人。”◆补义条目■指飞黄腾达。也借指科举及第。○宋王庭珪《蝶恋花·赠丁爽丁旦及第》词:“桂樹新生都幾許。兄弟騎龍,雙入蟾宫去。”○宋张孝忠《玉楼春·泛北湖次唐教授韵》:“欲招騎龍帝鄉人,來詠叉魚春岸句。”

騎兩頭馬(骑两头马),◆猶騎墻。○[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摺:“你既歸[漢],便當背[楚],卻騎不得兩頭馬的。”○[朱光潛]《我是怎樣學起美學來的》:“在這樣‘騎兩頭馬’的生活中我也吸取了一點有益的教訓,就是做學問光讀不寫不行。”○《续金瓶梅》第十九回:“爲人臣子,有死無二,除此二着之外,再無箇騎兩頭馬的道理。”

騎軍(骑军),◆騎兵部隊。○《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二》:“帝以騎軍追擊之,[梁]步軍合戰。”○[明][歸有光]《馬政志》:“時[河東]騎軍有馬萬一千餘匹,歲番戍邊,率十年而一周。”

騎京魚(骑京鱼),◆見“騎鯨”。

騎將(骑将),◆騎兵將領。○《史記‧傅靳蒯成列傳》:“[陽陵侯][傅寬],以[魏]五大夫騎將從,為舍人,起[橫陽]。”○[唐][王維]《燕支行》:“[衛][霍]才堪一騎將,朝廷不數貳師功。”

騎虎(骑虎),◆猶言騎虎難下。○[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摺:“俺[呂布]兄弟打了[董卓]一拳,已做騎虎之勢不兩立了。”○[清][嚴長明]《至回心石舍晚遲媼神洞》詩:“欲退諒不能,竟進無乃魯。懷疑方據狐,厥勢已騎虎。”○[沙汀]《淘金記》十一:“他現在成了騎虎之勢,想下台都下不了啊。”◆补证条目■犹言骑虎难下。○宋岳珂《桯史·梓潼神应》:“逆曦將叛,前事之數月,神思昏擾,夜數躍起,寢中叱咤四顧,或終夕不得寢,意頗悔,欲但已。其弟晛力慫恿之,曰:‘是謂騎虎,顧可中道下耶?’”騎虎難下(骑虎难下),◆比喻行事雖遇困難,然迫於大勢而不可能中止。語本《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明史‧袁化中傳》:“懼死之念深,將鋌而走險,騎虎難下。”○[茅盾]《子夜》十:“都成了騎虎難下之勢,我們只有硬着頭皮幹到那裏就是那裏了!”◆补证条目■比喻行事虽遇困难,然迫于大势而不可能中止。○清赵翼《廿二史劄记·唐明宗纪》:“勢當騎虎難下之時,不得不爲挺鹿走險之計。”騎虎之勢,◆犹如骑在虎背上难以下来的局面。○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今之時勢,義無旋踵,騎虎之勢,可得下乎?”○《金史·完颜纲传》:“代之而不受,召之而不赴,君臣之義已同路人,譬之破桐之葉不可以復合,騎虎之勢不可以中下矣。”○王朝柱《李大钊》:“他说曹章陆卖国当诛,学生凭着冲动行事也很是不妥,两相交恶,至使蔡先生成骑虎之势。”

騎鶴化(骑鹤化),◆道教稱安坐而死。○[明][陶宗儀]《輟耕錄‧夫婦入道》:“坐抱一膝而逝,方外者流謂之騎鶴化。”○[清][東軒主人]《述异記‧鶴化寄藥》:“[九峰山人]頗有所得,晚年無疾,騎鶴化去。”

騎鶴(骑鹤),◆1.謂仙家、道士乘鶴雲游。○[唐][賈島]《游仙》詩:“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宋][張孝祥]《水龍吟‧過浯溪》詞:“待相將把袂,清都歸路,騎鶴去、三千歲。”○[清][李調元]《龍洞》詩:“昔者[李道人],騎鶴來棲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騎鶴,日日跨獅。”◆2.猶言騎鶴上[揚州]。○[宋][陳師道]《送澤之過維揚》詩:“顧我老無騎鶴興,羨君行及看花天。”○[金][元好問]《雪後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賣刀買犢未厭早,腰金騎鶴非所望。”○[清][黃遵憲]《游箱根》詩:“纏腰更騎鶴,辟俗還食肉。”

騎行(骑行),◆騎馬行進。○[明][歸有光]《錢一齋七十壽序》:“翁遊京師最久,輕裝卻傔從,騎行往返,常不及二十日。”○[清][鈕琇]《觚賸‧金銀變化》:“數月後騎行夜歸,路間有物,光燄閃鑠,驚馬不前。”

騎官(骑官),◆1.宮中值夜警衛。○《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六年》:“[魏主]增置勳府庶子,廂別六百人;又增騎官,廂別二百人。”○[胡三省]注:“勳府庶子及騎官,皆宿衛者也。”◆2.星宿名。○《史記‧天官書》:“房南眾星曰騎官。”○《魏書‧術藝傳‧張淵》:“庫樓炯炯以灼明,騎官騰驤而奮足。”原注:“騎官二十七星在氐南。騎官典乘,故曰騰驤也。”

騎夫(骑夫),◆馬夫。○[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黔游日記一》:“又騎西半里,擔夫又已去。蓋村人恐余止其家,故亟換之行;而又無騎換,騎夫不肯前,余強之暗行。”

騎鳳(骑凤),◆指[弄玉]、[簫史]乘鳳事。傳說[春秋]時[秦]有[簫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慕之,[穆公]遂以女妻之。○[史]教[玉]吹簫作鳳凰聲,後鳳凰飛止其家,夫妻俱乘鳳凰飛去。見[漢][劉向]《列仙傳》。○[清][舒位]《古意四首寄海珊》之一:“何處然犀求玉鏡,又看騎鳳奏瓊簫。”

騎鬥(骑斗),◆騎馬作戰。○[宋][蘇轍]《郭綸》詩:“[郭綸]本蕃種,騎鬥雄[西戎]。”

騎從(骑从),◆I騎馬跟從。○《史記‧項羽本紀》:“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晉書‧王導傳》:“帝親觀禊,乘肩轝具威儀,[敦][導]及諸名勝皆騎從。”◆II騎馬的隨從。○[唐][元稹]《觀兵部馬射賦》:“夏官司馬,閱騎從於南宮。”○[宋][蘇軾]《黃州》詩:“使君厭騎從,車馬留山前。”○[明][都穆]《都公譚纂》卷上:“後[廣孝]再過,乃屏去騎從,以指扣門。”

騎傳(骑传),◆猶騎置。○[清][鄭珍]《江邊老叟詩》:“戊戍騎傳經[孱陵],魚蝦為谷罛網耕。”

騎乘(骑乘),◆I1.騎馬駕車。○《呂氏春秋‧不苟論》:“君將賞其本乎?賞其末乎?賞其末,則騎乘者存;賞其本,則臣聞之[郤之虎]。”○《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2.騎馬或其它動物。《後漢書‧東夷傳‧三韓》:“不貴金寶錦罽,不知騎乘牛馬,唯重瓔珠,以綴衣為飾,及縣頸垂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濟]去,叔送至門。○[濟]從騎有一馬,絕難乘,少能騎者。○[濟]聊問叔:‘好騎乘不?’曰:‘亦好爾。’”◆II指車馬。○[晉][葛洪]《抱樸子‧崇教》:“指摘衣服之鄙野,爭騎乘之善否,論弓劍之疏密。”○[宋][王禹偁]《三黜賦》:“去無騎乘,留無田園。”

騎長(骑长),◆騎兵長官之一。○《漢書‧靳歙傳》:“所將卒斬車司馬、候各四人,騎長十二人。”○[顏師古]注引[張晏]曰:“騎之長。”

騎操(骑操),◆指騎兵訓練。○[明][歸有光]《太僕寺新立題名記》:“舊設少卿二名,一巡京營及各邊騎操之馬,一巡近京州縣寄養之馬。”

騎步(骑步),◆謂跨坐在巖石上向前移動。○《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又有三池、盤石阪,道狹者尺六七寸,長者徑三十里,臨崢嶸不測之深,行者騎步相持,繩索相引。”

騎兵(骑兵),◆騎馬作戰的軍隊或士兵。○《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楚]騎來眾,[漢王]乃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今為校尉,可為騎將。”○[清][張問陶]《題沈硯畦射獵圖》詩:“縛褲還思作騎兵,顛狂不是書生派。”○[楊朔]《鐵騎兵》:“一連活動在[左雲]附近的八路軍騎兵冒着風雪,朝南轉移。”

騎白鹿(骑白鹿),◆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常騎白鹿或乘白鹿所駕之車。見[晉][葛洪]《神仙傳‧衛叔卿》、《魯女生》。後因以“騎白鹿”指仙人行空之術。○[唐][韋渠弁]《步虛詞》之十八:“無煩騎白鹿,不用駕青牛。”○[明][吳廷翰]《南山雜詩》之四:“谷口吹紫簫,仙人騎白鹿。”亦省作“騎鹿”。○[明][何景明]《三清山人歌》:“騎鹿時見南斗君,聞笙夜候[緱山]鶴。”

旁騎(旁骑),◆偏騎,在側翼作戰的騎兵。○《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下》:“吾又能以旁騎略爾樵采。”

名騎,◆有名的骑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濟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

馬騎燈(马骑灯),◆亦作“馬騎鐙”。◆即走馬燈。○[宋][金盈之]《醉翁談錄‧京城風俗記‧正月》:“上元,自月初開[東華門]為鐙字……又有鐙毬、鐙槊、絹鐙籠、日月鐙、詩牌絹鐙、鏡鐙、字鐙、馬騎鐙。”

馬騎(马骑),◆1.坐騎。○《大唐秦王詞話》第十六回:“巨斧半輪月,長槍掉尾蛟;馬騎翻海獸,出陣果英豪。”◆2.指騎兵。○《英烈傳》第七十回:“因集馬騎步卒,一齊直趨[臨洮府]正東五里[紫蘭灘]安營。”

羅騎(罗骑),◆巡行的騎衛。○《漢書‧賈山傳》:“從車羅騎,四馬騖馳,旌旗不橈,為宮室之麗至於此。”

龍騎(龙骑),◆1.指天子的坐騎。○[南朝][梁簡文帝]《侍游新亭應令》詩:“鳳管留虛谷,龍騎藉春荄。”○[南朝][梁][丘遲]《侍宴樂游苑送張徐州應詔詩》:“輕荑承玉輦,細草藉龍騎。”借指皇帝。○[唐][宋之問]《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青門路接[鳳凰臺],素[滻]宸遊龍騎來。”◆2.威武勇猛的騎兵。◆3.龍拉的車騎,仙車。○[唐][李白]《草創大還贈柳官迪》詩:“鸞車速風電,龍騎無鞭策。”

連騎(连骑),◆多形容騎從之盛。○《戰國策‧秦策一》:“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炫熿於道。”○[晉][葛洪]《抱樸子‧守塉》:“出連騎以遊畋,入侯服而玉食。”

累騎,◆两人共一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仲容借客驢箸重服自追之,累騎而返。”

精騎(精骑),◆精銳的騎兵。○《史記‧匈奴列傳》:“右賢王大驚,脫身逃走,諸精騎往往隨後去。”○《新唐書‧李愬傳》:“既引還,賊以精騎尾擊。”○[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一‧王劉二奇士》:“率精騎萬人,南赴[金陵]。”

解騎(解骑),◆1.下馬。○[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吾與諸女坐北牖石榻上,時君少年,亦解騎來看。”◆2.會騎馬。○[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俄某與三四人追及,審視正其妻也。但妻不解騎,是日亦無由至郊外,且疑且怒。”

劍騎(剑骑),◆1.帶劍的騎士。○[晉][袁淑]《效曹子建樂府<白馬篇>》:“劍騎何翩翩,[長安]五陵間。”○[唐][王勃]《拜南郊頌》:“戈船泛月,劍騎橫霜。”◆2.喻勇武。○[南朝][梁][陸倕]《石闕銘》:“劍騎穹廬之國,同川共穴之人。”

疾騎(疾骑),◆快馬。○[宋][蔡襄]《修貢亭》詩:“騰虯守金鑰,疾騎穿雲嶺。”

急騎(急骑),◆快馬。○[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一‧善謔》:“又[萊]人某者,以散官居旗,常狎一婦,婦齧其舌,持赴刑部,令急騎追之。”

候騎(候骑),◆擔任偵察巡邏任務的騎兵。○《史記‧匈奴列傳》:“﹝單于﹞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司馬貞]索隱引[崔浩]曰:“候,邏騎。”○《後漢書‧光武帝紀》:“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陣數百里,不見其後。”○[唐][王維]《使至塞上》詩:“[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鶴騎(鹤骑),◆仙人的坐騎;仙人騎乘的鶴。○[唐][王勃]《八仙徑》詩:“[代北]鸞驂至,[遼西]鶴騎旋。”○[清][蒲松齡]《代孫樹百迎揚州府貼堂同知束啟》:“伏以鳧舄飛來,金帶新開芍藥圃;鶴騎戾止,銀鉤夜靜[廣陵]潮。”

行騎(行骑),◆行走的馬。○[唐][武元衡]《奉和聖制重陽日即事》詩:“綺陌擁行騎,香塵凝曉空。”○[唐][白居易]《經溱洧》詩:“落日駐行騎,沈吟懷古情。”○[清][黃鷟來]《冬日送程與山歸新安》詩:“落日一相送,遠立行騎沒。”

官騎(官骑),◆1.王室的騎兵。○《史記‧秦始皇本紀》:“[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後漢書‧中山簡王焉傳》:“詔[焉]與俱就國,從以虎賁官騎。”○[李賢]注引《漢官儀》:“騶騎,王家名官騎。”◆2.泛指官府的騎兵。○《晉書‧王祥傳》:“賜安車駟馬,第一區,錢百萬,絹五百匹,床帳簟褥,以舍人六人為[睢陽公]舍人,置官騎二十人。”○[唐][王維]《酬慕容上》詩:“挾轂雙官騎,應門五尺僮。”

弓騎(弓骑),◆騎馬射箭。○[南朝][齊][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今欲專士女於耕桑,習鄉閭以弓騎。”

風騎(风骑),◆猶飛騎。乘馬疾行。○[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六:“明日軍出,諸寨屏匿如無人。不十里,﹝[馬景]﹞果風騎卻走,[歧]人納之。”

鬥騎(斗骑),◆騎兵。○[唐][高適]《贈別王七十管記》詩:“歸旌告東捷,鬥騎傳西敗。”一本作“鬥騎”。

都騎(都骑),◆對他人坐騎的美稱。○[金][朱自牧]《送鄜州節判任元老罷任東歸》詩之二:“都騎駸駸指[汶陽],關門應識棄繻郎。”

東方千騎(东方千骑),◆1.《玉臺新詠‧古樂府〈日出東南隅行〉》:“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本為詩中女主人公[羅敷]誇其夫婿顯貴出眾之詞,後因以“東方千騎”、“東方騎”指代新婿。○[南朝][梁簡文帝]《采菊篇》:“東方千騎從驪駒,豈不下山逢故夫。”○[唐][褚亮]《詠花燭》:“言是東方騎,來尋南陌車。”◆2.泛指身分煖赫者。○[唐][白居易]《洛下閑游》詩:“曾在東方千騎上,至今躞蹀馬頭高。”東方騎(东方骑),◆見“東方千騎”。

單騎(单骑),◆一人一馬;獨自騎馬。○《後漢書‧袁紹傳》:“值廢立之際,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宋][秦觀]《郭子儀單騎見虜賦》:“何單騎以見虜,蓋臨戎而示情。”○[錢基博]《吳祿貞傳》:“[祿貞]單騎抵[延吉],計軍實而申儆之。”

從騎(从骑),◆1.騎馬的隨從。○《史記‧魏公子列傳》:“市人皆觀公子執轡。從騎皆竊罵[侯生]。”○[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十一:“[司馬溫公]……官宮祠,乘馬或不張蓋,自持扇障日。○[程伊川]謂曰:‘公出無從騎,市人或不識,有未便者。’”◆2.隨從的騎兵。○《三國志‧魏志‧公孫瓚傳》:“[瓚]乃自持矛,兩頭施刃,馳出刺胡,殺傷數十人,亦亡其從騎半,遂得免。”○[唐][韓翃]《祭岳回重贈孟都督》詩:“從騎盡[幽][并],同人皆[沈][謝]。”

春騎(春骑),◆春水盈滿,舟行迅疾如跑馬,因以“春騎”喻舟船。○[宋][黃庭堅]《送舅氏野夫之宣城》詩之二:“晚樓明[宛水],春騎簇[昭亭]。”○[明][高叔嗣]《分水嶺晚行》詩:“遠水通春騎,孤城起暮笳。”

車騎馬(车骑马),◆戰馬,軍馬。○[漢][晁錯]《論貴粟疏》:“今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復卒三人。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復卒。”

車騎(车骑),◆1.猶車馬。○《禮記‧曲禮上》:“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史記‧張儀列傳》:“大王之威行於[山東],敝邑恐懼懾伏,繕甲厲兵,飾車騎,習馳射,力田積粟,守四封之內,愁居懾處,不敢動搖,唯大王有意督過之也。”○[宋][梅堯臣]《依韻和劉察院送客回過潩水馬上有作》:“車騎踏春堤,翛然思如濯。”○[清][顧炎武]《河上作》詩:“車騎如星流,衣裝兼橐駝。”○[董必武]《初到承德寓避暑山莊》詩:“年年避暑到山莊,扈駕車騎警蹕忙。”◆2.用作對人的敬稱。○[宋][蘇軾]《與蒲誠之書》之四:“聞車騎已在二曲,即見風采,喜慰可知。”○[宋][沈遼]《七言奉送潤守之永靜》:“今年[江]南秋已半,出送車騎[江]之陽。”◆3.戰車戰馬。猶今之騎兵。○《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匈奴]聚兵[樓煩]西北,[漢]令車騎擊破[匈奴]。”○《漢書‧惠帝紀》:“七年冬十月,發車騎、材官詣[滎陽],太尉[灌嬰]將。”○[顏師古]注:“車,常擬軍興者,若近代之戍車也。騎,常所養馬,并其人使行充騎,若今武馬及所養者主也。”◆4.將軍的名號,即車騎將軍。○《漢書‧佞幸傳‧淳于長》:“及[長]當就國,立嗣子[融]從[長]請車騎。”◆5.用以指代曾為車騎將軍者。○[唐][李益]《塞下曲》:“請書塞北[陰山]石,願比[燕然]車騎功。”○《資治通鑒‧漢靈帝中平六年》:“殺大將軍即車騎也,吏士能為報讎乎?”[胡三省]注:“時[苗]為車騎將軍。”◆6.古代星名。即豺狼座中的三星。○《星經‧車騎》:“車騎三星在騎官南。”○[隋][李播]《天文大象賦》:“頓頑司於五聽,車騎參於八屯。”

步騎(步骑),◆步兵和騎兵。○《六韜‧軍用》:“陷堅陳,敗步騎。”○《舊唐書‧李密傳》:“[密]乃自將步騎二萬拒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七章:“忽見一支隊伍大約有兩三百人,步騎都有。”

邊騎(边骑),◆1.守衛邊疆的騎兵。○《史記‧大宛列傳》:“益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敦煌]者六萬人。”○《漢書‧匈奴傳上》:“行未到,會三騎亡降[漢],言[匈奴]欲為寇,於是天子詔發邊騎屯要害處。”○[唐][權德輿]《送張將軍歸東都舊業》詩:“白草辭邊騎,青門別故侯。”◆2.侵犯邊疆的敵騎。○《宋史‧王榮傳》:“率兵戍[遂城],邊騎來寇,擊敗之,擒千餘人。”○《宋史‧兵志九》:“又神臂弓、馬黃弩乃中國長技,宜多行教習,以扞邊騎。”

百騎(百骑),◆1.眾多的騎從。一人一馬合稱騎。○[漢][東方朔]《與公孫弘借車書》:“是以[東門先生]居蓬戶空穴之中,而[魏公子]一朝以百騎尊崇之。”○[唐][盧綸]《送馬尚書郎君侍從歸覲太原》詩:“玉人垂玉鞭,百騎帶櫜鞬。”◆2.[唐]初禁軍之一。○《舊唐書‧王毛仲傳》:“初,[太宗][貞觀]中,擇官戶蕃口中少年驍勇者百人,每出遊獵,令持弓矢於御馬前射生,令騎豹文韉,著畫獸文衫,謂之‘百騎’。”○《新唐書‧兵志》:“及[貞觀]初,[太宗]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以從田獵。”○《通典‧職官十》:“[大唐]之初有禁兵,號為‘百騎’,屬羽林。”

白騎(白骑),◆1.即白馬。○[唐][李賀]《蝴蝶飛》詩:“東家蝴蝶西家飛,白騎少年今日歸。”參見“白馬”。2.指[鮮卑]的騎兵。○《三國志‧蜀志‧馬超傳》“領[騰]部曲”[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典略》:“北備[胡]寇,東備[白騎],待士進賢,矜救民命。”

奇「畸」034

2021-12-12 09:13·超百科s

畸躬,◆指獨行脫俗的人。○[魯迅]《集外集拾遺‧<哀范君三章>之一》:“奈何三月別,竟爾失畸躬!”

畸孤,◆孤獨,孤單。○[宋][蘇軾]《鶴嘆》詩:“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長脛閣瘦軀。”

畸鬼,◆謂只重禱祀鬼神而不自我修飭。○《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故事阻者不夷,畸鬼者不仁。”○[盧辯]注:“恃禱祀而不自修也。”一說,即倚魁,指怪僻之行。○[劉師培]《古書疑義舉例補‧兩字並列均為表象之詞而後人望文生訓之例》:“畸鬼者,即《荀子》之‘倚魁’,亦即《詩‧大雅》‘詭隨’之倒文也,畸鬼二字,係表象之詞。”

畸行,◆超俗的、非凡的行為。○《文子‧道原》:“矜偽以惑世,畸行以迷眾,聖人不以為世俗。”○[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祝翁》:“翁其夙有畸行與?泉路茫茫,去來由爾,奇矣!”[方宗誠]《<古文簡要>序》:“國家興亡治亂之由,以及忠臣、義士、孝子、貞婦之畸行苦節……苟非有文以紀之,則又何以昭法戒,而使後之人多識多聞以畜其德?”

畸蹟(畸迹),◆特殊的事跡。○[魯迅]《墳‧摩羅詩力說》:“所著長詩,有《英雄約諾斯》一篇,取材於古傳,述其人悲歡畸跡。”

畸角,◆角落;邊僻處。○《紅樓夢》第二三回:“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裏,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乾淨。”○《老殘游記》第十三回:“求你老包涵些,賞個炕畸角混一夜。”○《<冰心選集>自序》:“為要顯示這發展過程的全面,即或是占着一層臺階的最低下最畸角的一塊小石頭,人們也不肯把它挖出丟掉。”○[葉聖陶]《游了三個湖》:“在最容易忽略的畸角裏或者屋背後也沒有一點兒垃圾。”

畸節(畸节),◆獨特的節操。○[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四:“蓋畸節異行,事近矯飾,未可為風厲天下之恒典也。”

畸客,◆指高行脫俗之人。○[清][姚鼐]《祭張少詹曾敞文》:“荒園廢寺,絜攜交朋。畸客窮士,受禮不能。”

畸零,◆1.謂整數以外零餘之數。○[唐][元稹]《論當州朝邑等三縣代納夏陽韓城兩縣率錢狀》:“人戶輸納,元無畸零,蹙數所成,盡是姦吏欺沒。”○《宋史‧高宗紀五》:“以諸路稅賦畸零,增收錢專充上供。”○《明史‧食貨志一》:“鰥寡孤獨不任役者,附十甲後為畸零。”○[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監禁》:“不足五名之數,名曰畸零。”◆2.孤特;孤單。○[清][惲敬]《讀<貨殖列傳>》:“其旁出者,為刺客,為滑稽,為日者,為龜策,皆畸零之人。”徐遲《哥德巴赫猜想》三:“他成了一個踽踽獨行,形單影隻,自言自語,孤苦伶仃的畸零人。”◆3.指土地零散、不規則,不能劃成井田者。泛指小塊零星土地。○《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我丈人拿着本子《九章算法》,問他幾塊怎樣畸零的田湊起來應合多少畝。”○[清][龔自珍]《論私》:“地有畸零華離,為附庸閒田,地有私也;日月不照人床闥之內,日月有私也。”

畸流洽客,◆高行脫俗、廣見博聞之士。○[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又如畸流洽客,領異拔新,時出一編,人所未睹。”

畸流逸客,◆指高行脫俗的隱逸之士。○[清][厲鶚]《<吳禮部詩話>跋》:“﹝[明][胡元瑞]﹞嘗跋此冊及《敬鄉錄》云:‘遍舉郡邑,凡有聞者,緝其製作履歷,粲若指掌,下逮畸流逸客,片語隻詞,亦博采旁証。’”

畸民,◆高行拔俗之人。○[清][魏源]《<皇朝經世文編>敘》:“故鳩聚本朝以來,碩公、龐儒、俊士、畸民之言,都若干篇。”參見“畸人”。

畸僻,◆猶怪僻。○[清][鈕琇]《觚賸‧蔣山傭》:“常言生平最憎者舟輿,而炊粱跨衛,乃此身安處。其持論畸僻,往往類此。”

畸輕畸重(畸轻畸重),◆見“畸重畸輕”。

畸窮(畸穷),◆非常貧窮。○[明][劉基]《雁門太守行》:“正獄除煩苛,平賦寬畸窮,黎民拜恩惠,吏卒服至公。”

畸人,◆I指有獨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莊子‧大宗師》:“[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成玄英]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無有,而疏外形體,乖異人倫,不耦於俗。”○[宋][陸游]《幽事》詩之二:“野館多幽事,畸人無俗情。靜分書句讀,戲習酒章程。”○[清][孫枝蔚]《飲酒和陶韻》之十九:“幽谷有畸人,忍饑不肯仕。鄰國聞其名,豈曰少知己。”○[郭希仁]《從戎紀略》附《錢君定三傳》:“察形勢,訪奇傑,[燕][趙]畸人俠客,翕然與游。”◆II神奇的人;仙人。○[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縱。”○[郭紹虞]集解:“畸,奇異也……真,《說文》云:‘仙人變形而登天也。’變形言鍊形而為氣。此言畸人乘真,謂畸人乘其真氣而上昇也。”○[清][李漁]《巧團圓‧原夢》:“身輕似翔,塵飛不颺,畸人慣走屏風上。”○[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二篇:“又或易調改絃,別敘畸人異行,出於幻域,頓入人間。”

畸日,◆單日。即逢一、三、五、七、九等的日子。跟“雙日”相對。○《新唐書‧李遜傳》:“故事,天子以畸日聽政,對群臣。”

畸尚,◆猶孤高。○[清][方文]《寄陳襄雲》詩:“君獨抱畸尚,窮困我相若。所惜未謀面,平生欣有托。”

畸士,◆猶畸人。獨行拔俗之人。○[宋][周密]《<癸辛雜識>序》:“余臥病荒間,來者率野人畸士,放言善謔,醉談笑語,靡所不有。”○[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一‧畸士》:“鼎革之際,不乏畸士。”○[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十:“詩往往有畸士賤工脫口而出者。”參見“畸人”。

畸態(畸态),◆猶言畸形病態。○[瞿秋白]《十月革命前的俄羅斯文學》:“他往往取材於平民之間的謠諺,譏笑當時[俄國]社會的畸態。”

畸翁,◆孤單的老人。○[宋][陸游]《夏日》詩之十一:“幽花婭奼開還歛,小蝶翩翾去復留。貪睡畸翁俱不領,被人錯喚作閑愁。”

畸羨(畸羡),◆剩餘。多指剩餘之物。○[漢][賈誼]《新書‧銅布》:“挾銅之積,以臨萬貨,以調盈虛,以收畸羨,則官必富而末民困矣。”一本作“奇羨”。

畸形,◆1.指生物體某部分發育不正常。○[魯迅]《南腔北調集‧搗鬼心傳》:“人有怪胎,也有畸形。”○[巴金]《春》十一:“只有她自己的一雙卻已經變成高聳的、畸形的東西了。”◆2.借指社會現象等的反常狀態。○[鄒韜奮]《學校與商場》:“還有一種是因為畸形社會制度之內在的矛盾,受了教育也往往得不到出路。”○[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一:“[漢口]市區,因為有租界和敵產的掩護,始終不曾被炸,倒反而呈現出一時畸形的繁榮。”

畸形兒(畸形儿),◆發育不正常的小兒。泛指思想性格不正常的人。○[郁達夫]《蜃樓》八:“自己終竟是一個時代的畸形兒,再加上以這惡劣環境的腐蝕,那就更加不可收拾了。”○[郭沫若]《前茅‧黃河與揚子江對話》:“近來還出了一群畸形兒。他們怕見流血,他們怕采取直接行動去驅除那些‘毒菌’。”

畸异(\畸異),◆見“畸異”。

畸異(畸異),◆亦作“畸异”。◆超凡脫俗;奇特。○[清][王韜]《弢園文錄外編‧補尪起廢藥痼議》:“闒冗畏事者為歷練,而英敏不羈、畸異之士概無由進。”○[朱自清]《小艙中的現代》詩:“在溷濁而緊張的空氣裏,一個個畸异的人形憧憧地趕過了。”

畸餘(畸余),◆指未被侵占的殘餘土地。○[清][惲敬]《遜庵先生家傳》:“先生之知豈出此,抑謂據阨死拒,割裂畸餘,可稍延[明]朔?”

畸重,◆偏重;過於嚴厲。○《明史‧恭閔帝紀》:“嘗請於[太祖],遍考禮經,參之歷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條,天下莫不頌德焉。”○《明史‧后妃傳一‧太祖孝慈高皇后》:“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賞。當陛下怒時,恐有畸重。’”

畸重畸輕(畸重畸轻),◆偏重偏輕,不合常規。○[清][薛福成]《籌洋芻議‧約章》:“兩國議和不能無約,約章行之既久,恐有畸重畸輕之事,以致兩國之有偏損也。”○[鄭觀應]《盛世危言‧鑄銀》:“﹝紋銀﹞有減水,有折色,有庫平、[湘]平之異……畸重畸輕,但憑市儈壟斷。”○《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江蘇<農村工作>增刊》:“試驗的時候,必須注意根據不同的土質和條件,分別進行試驗,才能避免畸重畸輕的毛病。”亦作“畸輕畸重”。○[清][黃六鴻]《福惠全書‧編審‧編審餘論》:“丁與糧,無畸輕畸重之弊。”○[李大釗]《民彝與政治》:“而一一權其畸輕畸重之度,尋一至當之境而止。”

魁畸,◆見“魁奇”。

零畸,◆整數以外的餘數。○[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一章:“大地各國言天度地度者,率以三百六十為數,極零畸而整。”

偏畸,◆偏於一端;不公平。○[清][葉燮]《原詩‧內篇上》:“然又往往溺於偏畸之私說。其說勝,則出乎陳腐而入乎頗僻;不勝,則兩敝,而詩道遂淪而不可救。”○[郭孝成]《蒙古獨立記》:“政治上之權利,決無偏畸。”

左畸,◆軍旅的左部。○《國語‧吳語》:“[董褐]將還,王稱左畸曰:‘攝少司馬[茲]與王士五人,坐於王前。’”[韋昭]注:“[賈][唐]二君云:‘左畸,軍左部也。’”

奇「椅」043

2022-04-12 12:17·超百科s

東坡椅(东坡椅),◆一種有靠背可以摺疊的椅子。○[明][沈德符]《野獲編‧玩具‧物帶人號》:“古來用物,至今猶繫其人者……無如[蘇子瞻]、[秦會之]二人為著。如胡床之有靠背者,名東坡椅。”

高椅,◆高高的山梧桐樹。○《文選‧潘岳<在懷縣作>詩之一》:“靈圃耀華果,通衢列高椅。”○[呂延濟]注:“椅,桐類也。”

金交椅,◆1.指帝王的坐具。○[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車駕幸五岳觀》:“正月十四日車駕幸[王嶽觀]……執御從物,如金交椅、唾盂、水罐、果壘、掌扇、纓紼之類。”◆2.比喻顯要的位置。○[魯迅]《三閑集‧葉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許多青年﹞為革命戰鬥了,其中的一部分,是抱着種種的希望,死在戰場上,再看不見上面擺起來的是金交椅呢還是虎皮交椅。”○[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二:“十年前他當廠長時,每一道工序都培養出一兩個尖子,全廠共有十二個人,一開表彰先進的大會,這‘十二把尖刀’都坐在頭一排的金交椅上。”

羅漢椅子(罗汉椅子),◆交椅。俗稱太師椅。○《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早見公公婆婆,在堂中安了兩張羅漢椅子,端端正正坐在那裡。”

馬架椅(马架椅),◆一種簡單的竹製躺椅。○[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六章:“一屋子的人立刻忙做一團,好一陣,總算把老漢搶救過來,放在一隻破馬架椅裏。”

沙發椅(沙发椅),◆即沙發。○[茅盾]《子夜》一:“二姊,不要慌張!爸爸胸口還是熱的呢!在這沙發椅上不是辦法,我們先抬爸爸到那架長沙發榻上去罷。”

逍遙椅(逍遥椅),◆坐椅名。○[洪深]《女人女人》第一幕:“[方老太太]此刻坐在逍遙椅上做針線,起勁地一針針地為甥孩們捺着鞋底。”

椅背,◆1.猶椅披。○《金史‧儀衛志下》:“﹝皇太子﹞椅用金鍍銀圈、雙戲麒麟椅背,紅絨絛結。”◆2.椅子的靠背。○[巴金]《沉默集‧靜夜的悲劇》:“我把頭朝後一仰,將背向椅背上一靠,我只想休息。”

椅袱,◆用棉、緞之類做成的椅子套。○《紅樓夢》第三回:“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着半舊的彈花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凌力《梦断关河》:“所有绣花桌袱椅袱都以荷红为底色;就连窗下贵妃榻上胡乱扔着的绣花靠垫,也是明丽的桃红色。”

椅榻,◆古代的坐臥具。○《新五代史‧晉臣傳‧景延廣》:“[延廣]所進器服、鞍馬、茶床、椅榻皆裹金銀,飾以龍鳳。”

椅檀,◆椅木和檀木。泛指良材。○[宋][曾鞏]《劉景升祠》詩:“迺獨采樗櫟,不知取椅檀。”

椅桐,◆椅樹和梧桐樹,或專指椅樹。○《詩‧鄘風‧定之方中》:“樹之榛栗,椅桐梓漆。”○[朱熹]集傳:“椅,梓實桐皮;桐,梧桐也。”○[晉][左思]《蜀都賦》:“木蘭梫桂,杞櫹椅桐。”○[晉][司馬彪]《贈山濤》詩:“苕苕椅桐樹,寄生於[南岳]。”○[唐][李白]《贈饒陽張司戶燧》詩:“寧知鸞鳳意,遠託椅桐前。”

椅子,◆有靠背的坐具。○[南唐][尉遲偓]《中朝故事》:“[崇文]曰:‘君非久在卑位也。’指己座下椅子謂之曰:‘此椅子猶不足與君坐。’”○《朱子語類》卷八七:“今卻在車上用椅子坐。”○[曹禺]《雷雨》第三幕:“[四鳳],你把那張好椅子拿過來。”

醉翁椅,◆一種躺椅,坐上去可以前後搖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三回:“四五個鴉頭,把他扶了出來,坐在醉翁椅上,抬到上房裏去。”○[張友鶴]校注:“醉翁椅,一種半臥式的躺椅,前後兩腳之間釘有弧形的木條,坐在上面,可以搖動。”

椅梧,◆椅樹和梧桐樹。○[南朝][宋][顏延之]《秋胡詩》:“椅梧傾高鳳,寒谷待鳴律。”○[宋][秦觀]《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九:“果欲鳴鳳至,還當種椅梧。”

奇「崎」017

2021-11-08 09:07·超百科s

崛崎,◆陡峭;峭拔。○《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南山]峨峨,巖陀甗錡,嶊崣崛崎。”○[李善]注引[張揖]曰:“崛崎,斗絕也。”○[呂向]注:“嶊崣、崛崎,嶮貌。”此指山勢。○[唐][朱逵]《懷素上人草書歌》:“轉腕摧鋒增崛崎,秋毫繭紙常相隨。”此指書法。

峻崎,◆高峻險要。○[唐][元結]《九疑圖記》:“彼如[嵩][華]之峻崎,[衡][岱]之方廣。”

麗崎(丽崎),◆綺麗峻偉。○[漢][蔡邕]《琴操‧箕山操》:“山川麗崎,萬物還普。”

崎峭,◆參差峭拔。○[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吳興園圃》:“池南豎[太湖]三大石,各高數丈,秀潤崎峭,有名於時。”○[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古北口潮河川》:“[古北口]控兩關中,崖壁崎峭,道路扼隘,距都城不二百里,尤為鎖鑰重地。”

崎傾(崎倾),◆1.傾側;傾危。○《楚辭‧王褒<九懷‧昭世>》:“忽反顧兮西囿,睹軫丘兮崎傾。”○[王逸]注:“山陵嶔岑,難陟歷也。”○[南朝][宋][顏延之]《拜陵廟作》詩:“發軌喪夷易,歸軫慎崎傾。”◆2.謂弓背折腰。形容敬畏拘謹。○[晉][夏侯湛]《抵疑》:“不識當世之便,不達朝廷之情,不能倚靡容悅,出入崎傾,逐巧點妍,嘔喁辯佞。”

崎嶇(崎岖),◆1.形容地勢或道路高低不平。○[漢][張衡]《南都賦》:“上平衍而曠蕩,下蒙籠而崎嶇。”○[唐][元結]《宿無為觀》詩:“[九疑]山深幾千里,峰谷崎嶇人不到。”○《水滸傳》第六八回:“員外初到山寨,未經戰陣,山嶺崎嶇,乘馬不便,不可為前部先鋒。”○[峻青]《鄉音》:“這二把手小車,在這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走着,發出一陣陣刺耳的尖叫聲。”◆2.困厄,歷經險阻。○《史記‧燕召公世家》:“[燕]外迫蠻貉,內措[齊][晉],崎嶇彊國之間,最為弱小。”○[唐][白居易]《贖雞》詩:“與爾鏹三百,小惠何足論。莫學銜環雀,崎嶇謾報恩。”○[宋][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3.跋涉,奔波。○[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王褒]地胄清華,才學優敏。後雖入關亦被禮遇,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宋][王安石]《諸葛武侯》詩:“崎嶇[巴][漢]間,屢以弱攻強。”○《清平山堂話本‧藍橋記》:“[藍橋]便是神仙宅,何必崎嶇上玉京?”[清][陳維崧]《八聲甘州‧南耕齋中食鰣魚作》詞:“謝汝崎嶇萬里,把浪花舞破,來慰晨飢。”○《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仇一姓不仇一族論》:“[明]之亡也,孤臣義士,崎嶇山海間,奔走國事,而迄無所補。”◆4.猶輾轉。○《南齊書‧文學傳論》:“或全借古語,用申今情,崎嶇牽引,直為偶說。”○《梁書‧文學傳‧任孝恭》:“家貧無書,常崎嶇從人假借。”◆5.形容情意纏綿或感情委婉曲折。○《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六‧西烏夜飛五》:“感郎崎嶇情,不復自顧慮。臂繩雙入結,遂成同心去。”○[南朝][梁][沈約]《少年新婚為之詠》:“我情已鬱紆,何用表崎嶇?”[唐][孟郊]《旅次湘沅有懷靈均》詩:“《騷》文衒貞亮,體物情崎嶇。”◆6.形容人意向詭秘。○[唐][杜甫]《別張十三建封》詩:“眼中萬少年,用意盡崎嶇。”○[楊倫]箋注:“崎嶇乃倜儻之反,謂人情叵測也。”

嶇崎(岖崎),◆崎嶇。道路險阻不平。○[北周][庾信]《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馬援]亡於[武溪],尸柩返於[槐里];[梁鴻]死於[會稽],妻子歸於[平陵]。嗚呼哀哉,嶇崎遠矣。”○[唐][李敬方]《遣興》詩:“何必勞方寸,嶇崎問遠公。”

崎戵,◆见“崎嶬”。

崎曲,◆曲折。○[晉][陶潛]《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詩之一:“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南朝][梁][江淹]《橫吹賦》:“超遙衝山,崎曲抱津。”

崎危,◆險峻貌。○[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三‧懿徽二宗事相類》:“[唐懿宗]於苑中取石造山,崎危詰屈,有若天成。”

崎峗,◆1.險峻貌。○《鏡花緣》第八九回:“林幽森黯淡,峰亂矗崎峗。”◆2.指險峻的山。○[唐][鄭嵎]《津陽門詩》:“龍宮御榜高可惜,火焚牛挽臨崎峗。”

崎險(崎险),◆險阻。○[元][石德玉]《紫雲亭》第二摺:“比俺娘那熬煎增十倍,恰才這些崎險艱難好做一回。”○[明]徐復祚《投梭記‧拒奸》:“深山裏,崎嶮屈曲路難通。”

崎嶮(崎崄),◆見“崎險”。

傾崎(倾崎),◆傾側,傾斜。○[戰國][楚][宋玉]《高唐賦》:“磐石險峻,傾崎崖隤。”○《南史‧王瑩傳》:“王三日出禊,[實]衣冠傾崎,王性方嚴,見之意殊惡。”

崎崟,◆1.山不平處。○[唐][杜甫]《上後園山腳》詩:“小園背高岡,挽葛上崎崟。”◆2.高峭貌。○[清][納蘭性德]《擬古》詩之十四:“松生知何年,崎崟倚天碧。”

崟崎,◆高峻奇特。亦指高峻奇特的山石。○[明]徐渭《發嚴州捨舟登陸遠眺江中怪石》詩:“仰睇崟崎側,惟見蒼翠矯。”○[郭沫若]《游黃山》詩:“森羅萬象絕崟崎,縱欲形容徒費辭。”

僧卻崎(僧却崎),◆梵語的譯音。僧尼五衣之一。為一種覆肩掩腋衣。○[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僧卻崎,覆左肩,掩兩腋,左開右合,長裁過腰。”原注:“[唐]言掩腋。舊曰僧祇支,訛也。”

奇「錡」005

2021-11-08 19:57·超百科s

蘭錡(兰锜),◆兵器架。蘭,通“闌”。○《文選‧張衡<西京賦>》:“武庫禁兵,設在蘭錡。”○[李善]注引《魏都賦》[劉逵]注:“受他兵曰蘭,受弩曰錡。”○[張銑]注:“蘭錡,兵架也。陳列於甲第之門。若今戟門。”○[唐][李德裕]《唐故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劉公神道碑銘》:“禁旅總蘭錡之兵,古上卿之寄也。”引申指顯赫的門第。○[清][錢謙益]《<江田陳氏家集>序》:“[陳氏]一門歷三百年,簪纓不絕,蘭錡相望。”

木錡(木锜),◆木製的兵器架。○《金史‧禮志三》:“神門列戟各二十有四,植以木錡。”

甗錡(甗锜),◆形容山巖欹斜有如傾側的甗。○《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陀甗錡,推崣崛崎。”○[郭璞]注引[司馬彪]曰:“甗,甑也;錡,欹也。上大下小,有似欹甑也。”

崎錡(崎锜),◆1.不安貌。○《文選‧陸機<文賦>》:“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雖逝止之無常,固崎錡而難便。”○[李善]注:“崎錡,不安貌。”◆2.引申為曲解附會。○[卷庵]《蔽廬叢志序》:“崎錡訓詁,恒遲回於‘虎伏禾’之文;墨守六書,復牽就於‘馬頭人’之義。”

汪錡衛國(汪锜卫国),◆見“汪踦衛國”。汪踦,春秋鲁国的一个儿童,在参加抗击齐国的战斗中牺牲。

奇「齮」004

2021-11-13 00:15·超百科s

齮嚼,◆咬嚼。比喻吟詠玩味。○[宋][王令]《謝李常伯》詩:“平生苦嗜詩,此篇況驟馳。喁哦夜不休,齮嚼午忘飢。”

齮齧(齮啮),◆咬噬。○《正法華經‧應時品》:“饑餓之時,普皆諍食,疲瘦羸劣,鬥相齮齧。”

齮齕(齮龁),◆1.咬噬。○[宋][洪邁]《夷堅乙志‧張淡道人》:“良久,草或食盡,或齮齕過半。”◆2.毀傷;陷害;傾軋。○《遼史‧耶律曷魯傳》:“我國削弱,齮齕于鄰部日久。”○《明史‧韓雍傳》:“為中官所齮齕,公論皆不平。”○[蘇曼殊]《嶺海幽光錄》:“奈何今也有志之士,門戶齮齕,狺狺嗷嗷。”

齮扼,◆陷害。○《明史‧孫承宗傳贊》:“[承宗]以宰相再視師,皆粗有成效矣,奄豎斗筲,後先齮扼,卒屏諸田野,至闔門膏斧鑕,而恤典不加。”

奇「陭」001

2022-02-13 09:56·超百科s

陭氏,◆[漢]縣名。屬[上黨郡]。故城在今[山西省][安澤縣]南。○《漢書‧地理志上》:“[上黨郡]……戶七萬三千七百九十八,口三十三萬七千七百六十六。縣十四……[陭氏]、[陽阿]、[穀遠]。”○[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沁水》:“出[上黨][涅縣][謁戾山]……南過[穀遠縣]東,又南過[陭氏縣]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沁水》:“[沁水]又南逕[陭氏縣]故城東。”

奇「剞」002

2022-04-12 12:22·超百科s

剞氏,◆見“剞劂氏”。

剞閭(剞闾),◆傳說中的西方部落名。○《穆天子傳》卷二:“戊戌,天子西征。辛丑,至於[剞閭氏],天子乃命[剞閭氏]供食六師之人於[鐵山]之下。壬寅,天子祭於[鐵山],祀於郊門,乃徹祭器於[剞閭]之人。”

奇「攲」005

2021-11-10 11:41·超百科s

攲側(攲侧),◆傾斜。○[唐][杜甫]《過南岳入洞庭湖》詩:“攲側風帆滿,微暝水驛孤。”○[清][劉大櫆]《浮山記》:“峭壁倚天,古藤盤結;石楠女貞,相與攲側被之。”

攲傾(攲倾),◆傾斜。○[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滱水》:“東南流,逕[興豆亭],北亭在南原上,攲傾而不正,故世以攲城目之。”○[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初夏見寄次韻》:“閒心放羈靮,醉腳從攲傾。”

攲斜,◆1.邪曲不正。○[漢][陸賈]《新語‧懷慮》:“[管仲]相[桓公],詘節事君,專心一意,身無境外之交,心無攲斜之慮,正其國如制天下。”◆2.傾斜。○[唐]徐凝《古樹》詩:“古樹攲斜臨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花。”○[朱自清]《北河沿底夜》:“暗裏流動着小河,兩岸攲斜着柳樹。”

斜攲(\斜欹\斜敧),◆亦作“”。亦作“”。◆1.傾斜;歪斜。○[宋][孫光憲]《浣溪沙》詞:“烏帽斜欹倒佩魚,靜街偷步訪仙居。”◆2.斜靠。○[南唐][陳陶]《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之六:“今來樹似離宮色,紅翠斜攲十二樓。”○[宋][李清照]《蝶戀花》詞:“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敧,枕損釵頭鳳。”敧,一本作“欹”。○[王統照]《沉思》:“他似是仍然看見她的充實、美滿、如雲石琢成的身子還斜欹在那個沙發上。”

低攲,◆低垂傾斜。○[宋][蘇舜欽]《獨步游滄浪亭》詩:“花枝低攲草色齊,不可騎入步是宜。”

奇「鵸」001

2022-03-28 09:25·超百科s

鵸鵌,◆傳說中的鳥名。(1)有三頭六尾的鳥。(2)有五彩而赤文的鳥。

奇「琦」010

2022-05-25 09:30·超百科s

琦辭(琦辞),◆奇異的言辭。○《荀子‧非十二子》:“好治怪說,玩琦辭。”○[楊倞]注:“琦讀為奇異之奇。”○[章炳麟]《秦獻記》:“其七人或直言無撓辭,不即能製作,造為琦辭,遺令聞於來葉。”

琦行,◆高尚的行為。○《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呂向]注:“琦,美也。”

琦魁,◆亦作“琦傀”。◆非凡;怪異。○[明][歸有光]《秦伯至德》:“好名喜異,人之所同患,使天下相率慕之,而為琦魁之行,則天下將有不勝其弊者。”○[章炳麟]《國粹學報祝辭》:“抑今之學者,非碎與樸是憂……憂其琦傀以近讖也。”

琦巧,◆奇巧,巧技。

瑰琦,◆瑰麗奇異。○[晉][皇甫謐]《<三都賦>序》:“﹝作者﹞盛稱其本土險阻瑰琦,可以偏王。”○[宋][周煇]《清波雜志》卷六:“[東坡]薦[黃]自代之詞,瑰琦之文,妙絕當世。”○[康有為]《中國顛危誤在全法歐美而盡棄國粹說》:“而後生新學,驟睹[歐][美]學說之富且瑰琦也,浸淫灌注之,不暇思其流弊也。”

瑰意琦行,◆卓越的思想和不平凡的行為。○[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章炳麟]《四惑論》:“雖瑰意琦行之士,鮮敢越其範圍。”亦作“瑰意奇行”。○[劉師培]《文說‧宗騷》:“瑰意奇行,超然高舉。”

奇「碕」012

2021-11-10 12:24·超百科s

碕岸,◆曲折的河岸。○[晉][左思]《吳都賦》:“碕岸為之不枯,林木為之潤黷。”○[宋][王安石]《示弟平甫》詩:“高[淮]夜入忽倒流,碕岸相看欲生觜。”○[清][黃鷟來]《滄浪亭》詩:“天碧柳四圍,孤亭對碕岸。”

碕角,◆山嘴子。○[清][嚴如熤]《三省邊防備覽》卷十二:“於碕角轉灣之處,依險鶻起。”

碕嶺(碕岭),◆綿延起伏的小山。

碕嶔(碕嵚),◆綿亙高峻貌。○[明][何景明]《石磯賦》:“其山脩亙偉靴,萃郁碕嶔。”

碕潭,◆彎曲的水潭。○[清][魏源]《嵩麓諸谷詩》之四:“壓頭萬丈翠,倒作碕潭影。”

碕灣(碕湾),◆河岸、河水的彎曲處。○[元][鄧文原]《周曾秋塘圖卷》詩:“慘淡枯荷折葦間,芙蓉秋水轉碕灣。”

彎碕(弯碕),◆1.[三國][吳][昭明宮]東門名。○《文選‧左思<吳都賦>》:“閽闥譎詭,異出奇名,左稱[彎碕],右號[臨硎]。”○[李善]注:“[彎碕]、[臨硎],閽闥名也。○[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碕]、[臨硎]二門。○[彎碕],宮東門;[臨硎],宮西門。”◆2.彎曲的河岸。○[宋][王安石]《初夏即事》詩:“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元][錢岳]《講經堂》詩:“潮打彎碕半欲摧,老禪稱土築高臺。”

灣碕(湾碕),◆彎曲的水岸。○《娛書堂詩話》卷上引[宋][王安石]《初夏》詩:“石梁茅屋有灣碕,流水濺濺度兩陂。”一本作“彎碕”。

碕礒,◆1.山石不平貌。○《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嶔岑碕礒兮,硱磳磈硊。”○[洪興祖]補注:“碕礒,石貌。”○[南朝][梁][江淹]《赤虹賦》:“迤邐碕礒兮,大極之連山。”○[唐]徐彥伯《淮亭吟》:“山碕礒兮隈曲,水涓漣兮洞汩。”◆2.奇特;不平常。○[清][方文]《噉椒堂詩》:“錫名曰噉椒,厥義何碕礒。”

碕仄,◆彎曲逼窄。

石碕(\石圻),◆曲折的石岸。○《楚辭‧劉向<九嘆‧離世>》:“遵江曲之逶移兮,觸石碕而衡游。”○[洪興祖]補注:“碕,曲岸。”○[南朝][宋][鮑照]《代苦熱行》:“湯泉發雲潭,焦煙起石圻。”○[唐][宋之問]《早入清遠峽》詩:“寂歷環沙浦,蔥蘢轉石圻。”

礧碕,◆纍積盤曲的樣子。○[唐][陸龜蒙]《怪松圖贊》序:“身大數圍而高不四五尺,礧碕然,蹙縮然,榦不暇枝,枝不暇葉,有老龍攣虎跛,壯士囚縛之狀。”

奇「掎」021

2021-12-15 09:20·超百科s

抵掎,◆1.排擠攻擊。○[唐][柳宗元]《貞符》:“焚坼抵掎,奔走轉死之害不起,而人乃克鳩類集族,歌舞悅懌,用祗于元德。”◆2.抵制。○[梁啟超]《瓜分危言》第四章:“[俄]人既扼[滿洲]之衝,舉[大河]之北為囊中物,則列國不能不起而抵掎之。”

掎拔,◆提引而出;挺拔。○《文選‧木華<海賦>》:“掎拔五嶽,竭涸九州。”○[李善]注:“掎拔、竭涸,言水既除,掎拔而出,竭涸而乾也。掎,引也。○《廣雅》曰:‘拔,出也。’”○《晉書‧慕容寶慕容盛等載記論》:“掎拔而傾山嶽,騰嘯而御風雲!”

掎奪(掎夺),◆指摘擯棄。○《後漢書‧崔寔傳》:“俗人拘文牽古,不達權制……故言事者,雖合聖德,輒見掎奪。”

掎扢,◆中傷;傾軋。○[明]《見隻編》卷中:“[趙][張]兩相國,始皆見迕[江陵],各以翰院外補州同。及兩公入相,昔之掎扢之者,莫不改顏易面,奔候門牆。”參見“掎齕”。

掎汩,◆猶牽動。○[唐][柳宗元]《愚溪對》:“[秦]有水,掎汩泥淖,撓混沙礫。”

掎角,◆1.分兵牽制或夾擊敵人。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掊之。”○[孔穎達]疏:“角之謂執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陳子昂]《上西蕃邊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將邊疆,惟倚[金山]諸蕃,共為形勢。”◆2.謂分兵互相呼應。○《舊唐書‧德宗紀下》:“宜令諸道各出師徒,掎角齊進。”○[清][昭槤]《嘯亭雜錄‧書光顯寺戰事》:“當是時,先[修親王]屯[歸化城],[順承郡王]屯[賀蘭山],互相掎角。”○[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從[松山]和[乳峰山]兩處撤退時,留下了幾千人馬和十幾門大炮在幾座營寨中,以便與[松山城]互為掎角,抗擊[清]兵。”◆3.偏斜,不正相對。○[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桑柘》:“栽後二年,慎勿採、沐。大如臂許,正月中移之。率十步一樹,正欲小掎角,不用正相當。”

掎鹿,◆1.拉着鹿。○[三國][魏][曹植]《鞞舞歌‧孟冬篇》:“噬不盡紲,牽麋掎鹿。”◆2.猶逐鹿。喻群雄爭奪天下。○[南朝][梁][何遜]《行經孫氏陵》詩:“逐兔爭先捷,掎鹿競因機。”○《史記‧陳涉世家》[唐][司馬貞]述贊:“天下匈匈,海內乏主,掎鹿爭捷,瞻烏爰處。”

掎躡,◆牵制;跟踪。○《魏书·僭晋司马叡传》:“叡以其司空王導爲前鋒大都督,尚書陸曄爲軍司;以廣州刺史陶侃爲江州,梁州刺史甘卓爲荆州,使其率衆掎躡敦後;以太子右率周莚率中軍三千人討沈充。”

掎契,◆見“掎挈”。

掎挈,◆1.亦作“掎契”。指摘。○《荀子‧富國》:“有掎挈伺詐,權謀傾覆,以相顛倒,以靡敝之。”○[楊倞]注:“掎摭其事,挈舉其過,伺候其罪,詐偽其辭。”○《荀子‧議兵》:“掎契司詐,權謀傾覆,未免盜兵也。”○[楊倞]注:“契,讀為‘挈’,持也。掎挈,猶言掎摭也。”○[宋][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一書》:“及長,得執事之文章,口誦而心記之,觀其根極理要,撥正邪僻,掎挈當世,張皇大中。”◆2.牽制。○[明][王廷相]《慎言‧御民》:“善繼政者因之,故有所損益而民心不駭,有所變革而民信然。突然大變,掎挈於勢而為之者,昧道也,亂道也,儒之迫者乎!”

掎裳連袂(掎裳连袂),◆見“掎裳連襼”。

掎遮,◆猶扼守。

掎蹠(掎跖),◆強引為依據。

掎摭,◆1.指摘。○[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論文書》:“吾既拙於為文,不敢輕有掎摭。”○[唐][顏真卿]《<孫逖文公集>序》:“宰相[張九齡]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字。”○[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同是憲章[少陵],而所造各異,駸駸乎一代之盛矣。○[錢牧齋]信口掎摭,謂其摹擬剽賊,同於嬰兒學語。”◆2.摘取;取得。○[唐][韓愈]《石鼓歌》:“[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宋][范成大]《上元紀吳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掎摭成俳體,咨詢逮里甿。”○[清][魏源]《擬進呈<元史新編>序》:“至於進士科舉,罷自國初。中葉屢舉屢輟,動為色目人所掎摭。○[順帝]末年始一大舉行,而國將亡矣。”

掎止,◆從後截獲。○《國語‧魯語下》:“使[叔孫豹]悉帥敝賦……與[邯鄲勝]擊[齊]之左,掎止[晏萊]焉。”○[韋昭]注:“從後曰掎;止,獲也。”

掎擿,◆指摘,挑剔。○《舊唐書‧張柬之傳》:“請所有掎擿先儒,願且以時消息。”

角掎,◆語出《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孔穎達]疏:“角之謂執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執其角,拖其足。後以“角掎”比喻前後夾擊。○[宋][喻汝礪]《八陣圖》詩:“[馬隆]三千相角掎,[西羌]茸茸落牙觜。”

劫掎,◆形容琴音飛揚高昂。

虛掎(虚掎),◆猶虛發。射不中。○《文選‧班固<西都賦>》:“鳥驚觸絲,獸駭值鋒,機不虛掎,弦不再控。”○[劉良]注:“機,弩牙也。掎,發也。不虛發,言必中也。”

奇「旖」006

2022-02-09 08:49·超百科s

旖旎鄉(旖旎乡),◆猶言溫柔鄉。○[元][彭壽之]《八聲甘州》套曲:“機謀主仗風月景,局斷經營旖旎鄉。回首數年間,多少疏狂。”

旖旎山,◆用香料製作的假山。○[宋][陶穀]《清异錄‧旖旎山》:“[高麗]舶主[王大世],選沈水近千斤,疊為旖旎山,象[衡岳]七十二峰。”

旖旎風光,◆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采或自然风景。○《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一霎時局已到齊,真正是翠繞珠圍,金迷紙醉,説不盡温柔景象,旖旎風光。”○袁鹰《湖州八记》:“熏风一吹,就会绽放出艳艳的笑魇,如同当年姜白石在湖州所写的‘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籍’的旖旎风光。”

旖旎,◆1.旌旗從風飄揚貌。引申為宛轉柔順貌。○《文選‧揚雄<甘泉賦>》:“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李善]注引[服虔]曰:“旖旎,從風柔弱貌。”○[唐][李白]《愁陽春賦》:“蕩漾惚恍,何垂楊旖旎之愁人。”○[清][孫枝蔚]《清明日泛[舟城]北》詩:“新煙何旖旎,黃鳥鳴春深。”◆2.溫存柔媚。○[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一箇箇旖旎風流濟楚,不比其餘。”○[凌景埏]校注:“旖旎,溫柔。”○《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京娘]﹞心生一計,于路只推腹痛難忍,幾遍要解。要公子扶他上馬,又扶他下馬,一上一下,將身偎貼公子,挽頸勾肩,萬般旖旎。”○[清][王韜]《淞濱瑣話‧盧雙月》:“閨房之樂,亦旖旎亦豪爽,迥與[京兆]畫眉異趣。”◆3.多盛美好貌。○《楚辭‧九辯》:“竊悲夫蕙華之曾敷兮,紛旖旎乎都房。”○[王逸]注:“旖旎,盛貌。”○[漢][劉向]《九嘆‧惜賢》:“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五:“因乃喜[海北]香……時時擇其高勝,爇一炷,其香味淺短,乃更作,花氣百和旖旎。”○[清][趙翼]《酬錢璵沙》詩:“老樹着花逾旖旎,曉星如月漸稀疏。”○[陳毅]《廣州花市》詩:“旖旎春如錦,看花人更紅。”

風光旖旎,◆风景柔和美好。○秦牧《花市》:“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赵学文《张大千外传》:“附近是久负盛名的‘十七里海岸’,怒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海滨公路通幽,苍松翠柏环抱,到处风光旖旎。”

撒旖旎,◆見“撒滯殢”。

奇「漪」020

2021-11-30 09:42·超百科s

漪漪,◆1.水波蕩漾貌。○[宋][蘇軾]《裙靴銘》:“百疊漪漪,風縐六銖。”◆2.形容花木搖曳如水波。○《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引[清][李香林]《題竹》詩:“干霄修竹自漪漪,十載相違每繫思。”

碧漪,◆清澈的水波。亦泛指綠水。○[唐][李賀]《河南府應試十二月樂詞‧四月》:“金塘閒水搖碧漪,老景沉重無驚飛,墮紅殘萼暗參差。”○[元][吳師道]《趙子固畫梅》詩:“千樹[西湖]浸碧漪,醉拈玉笛繞花吹。”○[明][柴紹炳]《卓烈婦》詩:“清瀾碧漪翠漣漣,珠墜[滄浪]光耀天。”

碧漪漪,◆形容水流碧綠清澈而有微波。○[清][吳嘉紀]《過漂母祠》詩:“高情臺下水,千載碧漪漪。”

澄漪,◆清波。○[唐][方干]《題仙岩瀑布呈陳明府》詩:“聚向山前更誰測,深沈見底是澄漪。”○[宋][梅堯臣]《清池》詩:“競此長科斗,凌亂滿澄漪。”

黛漪,◆碧綠的波紋。○[聞一多]《紅燭‧紅豆之二一》:“深夜若是一口池塘,這飄在他的黛漪上的淡白的小菱花兒,便是相思底花兒了。”

風漪(风漪),◆1.微風吹拂水面形成的波紋。○[唐][孟郊]《獻襄陽于大夫》詩:“風漪參差泛,石板重疊躋。”○[清][趙翼]《清明前二日壽菊士招同棕亭再可立堂諸公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詩:“[紅橋]南北渺風漪,處處名園互鉤絡。”◆2.借指竹席。○[宋][范成大]《謝龔養正送蘄竹杖》詩:“一聲霜曉謾吹愁,八尺風漪不耐秋。”○[宋][陸游]《乙夜納涼》詩:“八尺風漪真美睡,故應高枕到窗明。”

寒漪,◆清涼的水波。○[明][何景明]《淇門》詩:“秖餘[淇]上竹,綠色映寒漪。”

迴漪(回漪),◆回旋的水波。○[南朝][梁][沈約]《上巳華光殿》詩:“[河宗]海若生蛟螭,浮梁徑度跨迴漪。”

連漪(连漪),◆猶漣漪。○[南朝][齊][謝朓]《奉和隨王殿下詩》之十六:“連漪映餘雪,嚴城限深霧。”○[隋][李巨仁]《賦得方塘含白水詩》:“疊浪輕鳧影,連漪寫鴈行。”

淪漪(沦漪),◆見“淪猗”。

漪淪(漪沦),◆微波。○[元][貢師泰]《游西山次周伯溫韻》:“耦耕雜畎畝,獨釣當漪淪。”○[聞一多]《死水》詩:“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濛漪(蒙漪),◆細小的水波。○[唐][許敬宗]《奉和執契靜三邊應詔》:“熏風交閬闕,就日泛濛漪。”

明漪,◆明凈的漣漪。○[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精神》:“明漪絕底,奇花初胎。”○[朱自清]《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裏又逗起縷縷的明漪。”

青漪,◆碧綠的河水。○[宋][蘇轍]《汝州謝雨文》:“青漪繞屋,喬木環渚。”

清漪,◆《詩‧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猗。”後以“清漪”謂水清澈而有波紋。○[南朝][齊][謝朓]《泛水曲》:“日晚厭遵渚,採菱贈清漪。”○[宋][蘇軾]《渚宮》詩:“臺中絳帷誰復見,臺下野水浮清漪。”○[清][孫枝蔚]《吊迷樓故址和彭駿孫》:“琪樹經年開錦繡,珠簾入夏映清漪。”○[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小池一角清漪如畫。”

文漪,◆多變的波紋。○[宋][梅堯臣]《泗州郡圃四照堂》詩:“射堋寬闊習武事,鏡沼清淺吹文漪。”○[清][黃鷟來]《雨中感懷》詩:“清流含文漪,密藻動輕鯈。”

漪渙(漪涣),◆指粼粼波光。○[清][魏源]《貴溪象山龍虎山諸詩》之三:“艤舟肅心神,臨流照漪渙。”

漪瀾(漪澜),◆水波。○《文選‧左思<吳都賦>》:“理翮整翰,容與自翫。彫啄蔓藻,刷盪漪瀾。”○[劉逵]注:“漪瀾,水波也。”○[南唐][馮延巳]《清平樂》詞:“冰散漪瀾生碧沼,寒在梅花先老。”○[郭沫若]《游里加湖》詩:“汽艇破漪瀾,湖山四壯觀。”

漪流,◆微波起伏的流水。○[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

漪如,◆水波瀲灩貌。○[清][唐甄]《潛書‧善游》:“陟高山而遠望,游長川而安流;望之蒼然,臨之漪如,斯亦天下之美觀,人情之所樂。”

奇「欹」023

2021-11-19 02:00·超百科s

偏欹,◆偏斜;傾斜。○[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石淡黃色,而筍潔白如玉,若橫截之,紋極圓,無少偏欹,儼如世之圖太極者。”

傾欹(倾欹),◆1.傾斜,歪斜。○《舊唐書‧杜審權傳》:“大廈傾欹而未已,沉痾綿息以無餘。”○[宋][蘇舜欽]《游山》詩:“北渡千丈橋,柱裊闌傾欹。”○[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三‧宋四聖御押》:“[唐]末五季諸人押字,莫不怪詭飄揚,傾欹放蕩。”○[郭沫若]《虎符》第一幕:“投者須端坐,不能傾欹。”◆2.傾覆。○[明][梁辰魚]《浣紗記‧寄子》:“堪悲,家國漸傾欹,我身無葬地,汝尚何依?”[明][張四維]《雙烈記‧乞休》:“他見前車既覆,後載還來,定爾傾欹。”

東倒西欹(东倒西欹),◆同“東倒西歪”。◆[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三摺:“行不動,山巖下歇息;立不住,東倒西欹。”

水芝欹器,◆荷花狀的欹器。

仙人欹器,◆[北朝][西魏][文帝]時所造的攲器。

斜欹,◆見“斜攲”。

欹案,◆1.即懶架。讀書時用來托書的架。○[南朝][梁][劉孝綽]《〈昭明太子集〉》:“臨書幌而不休,對欹案而忘怠。”○[元][陸友]《研北雜志》卷下:“[曹公]作欹案,臥視書,[周美成]又謂之倚書床。”一說為臥具的一種,如今之躺椅。參見“欹床”。2.斜靠床椅。○[唐太宗]《帝京篇》:“對此乃淹留,欹案觀墳典。”◆3.謂披覽。○[清][黃宗羲]《余恭人傳》:“使[宣子]欹案之功,不牽於閨闥。”

欹側(欹侧),◆1.傾斜;歪斜。○[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聞義里》:“自此以西,山路欹側,長阪千里,懸崖萬仞,極天之阻,實在於斯。”○[唐][杜甫]《閬水歌》:“[巴]童蕩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清][納蘭性德]《虞美人》詞:“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2.歪倒搖晃貌。○[唐][杜甫]《瘦馬行》:“絆之欲動轉欹側,此豈有意仍騰驤。”○[宋][王安石]《和王勝之雪霽借馬入省》:“投韁馬鬣任欹側,欲出操箠手還抽。”

欹床,◆古代的一種臥具。○[明][胡侍]《真珠船‧臥視書》:“《三國志》:‘[曹操]作欹案,臥視書。’[曹]智人想便甚,但欹案之制不傳。○[沈括]《忘懷錄》有欹床,云如今倚床,但兩向施檔齊高,令曲尺上平,若臂倚左檔,則右檔可几;臂倚右檔,則左檔可几。臂左右互倚,令人不倦。仍可左右蟠足,或枕檔角欹眠,無不便適。其度坐方二尺,足高一尺八寸,檔高一尺五寸,木製藤繃,或竹為之。又云尺寸隨人所便增損。余意欹案之制,或當不大殊。”

欹垂,◆傾斜下垂。○[唐][陸龜蒙]《戰秋辭》:“揭編茅而逞力,斷緯蕭而作勢,不過約弱欹垂,戕殘廢替,可謂棄其本而趨其末,舍其大而從其細也。”

欹倒,◆歪倒。○[宋][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詩:“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宋][葉適]《北齋》詩之一:“前廳久傾壓,後舍岌欹倒。”

欹架,◆即欹案。○[明][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器用》:“[陸法言]《切韻》曰:‘[曹公]作欹架,臥視書。今嬾架即其制也。’則此器起自[魏武帝]。”參見“欹案”。

欹偏,◆偏向一邊;偏袒。○[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勸孝歌》:“你道他作事糊塗,說話欹偏。要曉得老年人的性情,倒像了個嬰年。”

欹仆,◆傾倒;跌倒。○[明][李東陽]《求退錄序》:“表裏俱虛,標本皆病,故用藥愈難而取效亦不易。若復彊勉匍匐,進而不止,欹仆顛踣之患難保必無。”

欹器,◆古代一種傾斜易覆的盛水器。水少則傾,中則正,滿則覆。人君可置於座右以為戒。○《荀子‧宥坐》:“[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楊倞]注:“欹器,傾欹易覆之器。宥,與‘右’同。言人君可置於坐右以為戒也。”○[北周][庾信]《周祀宗廟歌‧皇夏》:“欹器防滿,金人戒言。”

欹傾(欹倾),◆1.歪斜;歪倒。○[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連拳偃蹇,侖菌踡嵼,傍欹傾兮。”○[唐][元稹]《連昌宮詞》:“舞榭欹傾基尚在,文窗窈窕紗猶綠。”○[宋][王禹偁]《省試三杰佐漢孰優論》:“鼎去一足,則有欹傾之虞。”○[清][吳偉業]《浣溪沙》詞:“細撥薰爐香繚繞,嫩塗吟紙墨欹傾。”◆2.形容道路崎嶇。○[唐][杜甫]《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詩:“登頓生曾陰,欹傾出高岸。”○[宋][范成大]《四十八盤》詩:“詰曲不前如宦拙,欹傾當面似交難。若將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萬盤。”

欹區(欹区),◆同“崎嶇”。◆喻處境困難。○[宋][蘇轍]《還潁川》詩:“欹區寄[汝南],落泊反[長社]。”

欹曲,◆1.彎曲;歪斜。○[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黔游日記二》:“坐橋上仰觀之,崖隙欹曲,泉如從雲葉間墮出。”◆2.猶曲折。○[唐][元稹]《翰林承旨學士記》:“每自誨其心曰:以若之不俊不明,而又使欲惡欹曲攻於內,且決事于冥冥之中,無暴揚報效之言,不忿行私,易也。”

欹突,◆傾斜突兀貌。○[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黔游日記二》:“又西二里,為茶庵,其北有山,欹突可畏。”

欹危,◆1.傾斜危險貌;傾斜欲墜貌。○[宋][陸游]《永秋》詩:“小彴欹危度,鄰園曲折通。”○[清][吳偉業]《歸雲洞》詩:“萬載長欹危,撐拄良亦苦。”◆2.歪斜不平貌。○[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詩之二:“稠花亂蕊裹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宋][歐陽修]《和丁寶臣游甘泉寺》:“欹危一徑穿林樾,盤石蒼苔留客歇。”◆3.危難。○[唐][元稹]《答胡靈之》詩:“潦倒沉泥滓,欹危踐矯衡。”○[宋][蘇轍]《和子瞻新居欲成》:“過此欹危空比夢,年來瘴毒冷如冰。”○[清][鄭燮]《淮安舟中寄舍弟墨》:“囊中數千金,隨手散盡,愛人故也。至于缺阨欹危之處,亦往往得人之力。”

欹斜,◆歪斜不正。○[漢][陸賈]《新語‧懷慮》:“[管仲]相[桓公],詘節事君,專心一意,身無境外之交,心無欹斜之慮,正其國如制天下。”○[唐][高適]《重陽》詩:“豈有白衣來剝喙,亦從烏帽自欹斜。”○[宋][蘇轍]《再賦葺居》之三:“南北高堂本富家,百年梁柱半欹斜。”○[清][納蘭性德]《錦堂春‧秋海棠》詞:“夜來微雨西風裏,無力任欹斜。”○[朱自清]《兒女》:“桌子上是飯粒呀,湯汁呀……加上縱橫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塊花花綠綠的地圖模型。”

欹削,◆傾斜陡峭。○[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江右游日記》:“余從石岡直南徹谷底,復阻石棘而出,因西逾[象牙]、[獅子]間,脊欹削幾不容足。”

欹仄,◆同“欹側”。◆傾斜;歪斜。○[唐][柳宗元]《永州萬石亭記》:“步自西門,以求其墟,伐竹披奧,欹仄以入,綿谷跨溪,皆大石林立。”○[宋][蘇軾]《乞賜度牒修廨宇狀》:“使宅樓廡,欹仄罅縫,但用小木橫斜撐住。”○[元][王禎]《野航》詩:“小橋欹仄已中斷,野航一葉通人行。”○[清][楊思聖]《入棧紀行》詩:“步滑屢欹仄,衣濕何時乾?”

奇「猗」022

2021-11-30 09:42·超百科s

猗猗,◆1.美盛貌。○《詩‧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毛]傳:“猗猗,美盛貌。”○[宋][蘇軾]《鴉種麥行》詩:“畦西種得青猗猗,畦東已作牛毛稀。”○[明][何景明]《花崖梧桐》詩:“桐生何猗猗,其葉何油油。”○[鄭澤]《長沙謁烈士詞》詩:“會見蘭宇旁,猗猗竹林長。”◆2.柔美貌;美好貌。○[漢][焦贛]《易林‧坤之巽》:“白駒生芻,猗猗盛姝。赫誼君子,樂以忘憂。”○[晉][石崇]《楚妃嘆》詩:“猗猗[樊姬],體道履信。”○[晉][鄭豐]《答陸士龍》詩之二:“猗猗碩人,如玉如金。”

淪猗(沦猗),◆亦作“淪漪”。◆微波;水生微波。○《詩‧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淪猗。”○[毛]傳:“淪,小風水成文,轉如輪也。”○[陸德明]釋文:“猗,於宜反,本亦作漪,同。”○[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夫水性虛而淪漪結,木體實而花萼振。”○[景耀月]《己酉正月三去祖國愀然賦此》詩:“孤懷成黯淡,河水自淪漪。”

猗嗟,◆嘆詞。表示贊嘆。○《詩‧齊風‧猗嗟》:“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毛]傳:“猗嗟,歎辭。”○[唐][張說]《大唐中散大夫鄭府君神道碑》:“猗嗟君子,世濟其美。動如義市,居成仁里。”○[宋][王禹偁]《著作佐郎贈國子博士鞠公墓碣銘》:“猗嗟我公,高才下位。”○[宋][葉適]《劉子怡墓志銘》:“猗嗟若人,孰可忘兮!”

猗蘭(猗兰),◆1.[漢]殿名。相傳[漢武帝]誕生前,父[景帝]夢赤彘從雲中而下,入[崇蘭閣],因改閣名為[猗蘭殿]。後[武帝]生於此殿。見舊題[漢][郭憲]《洞冥記》。○[唐][楊炯]《幽蘭賦》:“[楚襄王][蘭臺]之宮,零落無叢,[漢武帝][猗蘭]之殿,荒涼幾變。”借指帝業。○[唐][杜甫]《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仙李蟠根大,[猗蘭]奕葉光。”○[楊倫]箋注:“《漢武故事》:‘帝以七月七日旦,生於[猗蘭殿]。’”◆2.古琴曲《猗蘭操》的省稱。○[明][王守仁]《龍潭夜坐》詩:“臨流欲寫《猗蘭》意,[江]北[江]南無限情。”○[明]徐霖《繡襦記‧試馬調琴》:“再彈一曲《猗蘭》如何?”參見“猗蘭操”。3.喻情操高潔之士。○[清][杜岕]《將之吳門述懷呈荔軒》詩:“書此誌遠遊,取琴重為彈。皪哉匡時略,諒弗棄猗蘭。”○[清][劉獻廷]《感興》詩之一:“長松萎空山,猗蘭秀空谷。”

猗蘭操(猗兰操),◆古琴曲名。多抒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之情。○《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二‧猗蘭操》[宋][郭茂倩]題解:“一曰《幽蘭操》……《琴操》曰:‘《猗蘭操》,[孔子]所作。○[孔子]歷聘諸侯,諸侯莫能任。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乃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託辭於香蘭云。’”

猗靡,◆1.隨風飄拂貌。○《文選‧枚乘<七發>》:“眾芳芬鬱,亂於五風;從容猗靡,消息陽陰。”○[李善]注:“林木茂盛,隨風披靡。”○[晉][成公綏]《嘯賦》:“藉皋蘭之猗靡,蔭脩竹之嬋娟。”◆2.婀娜貌。○《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於是[鄭]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縞……扶輿猗靡,翕呷萃蔡。”○[張銑]注:“言美人等披麗服,扶[楚王]之輿,倚靡相隨貌。”○《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的容與以猗靡兮,縹飄姚虖愈莊。”○[顏師古]注引[孟康]曰:“言夫人之顏色的然盛美,雖在風中縹姚,愈益端嚴也。”○《文選‧潘岳<西征賦>》:“較面朝之煥炳,次後庭之猗靡。”○[呂向]注:“猗靡,美貌。”◆3.猶纏綿。○[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四:“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三國][魏][阮籍]《樂論》:“故猗靡哀思之音發,愁怨偷薄之亂興,則人後有縱欲奢侈之意,人後有內顧自奉之心。”○[唐][李白]《感遇》詩之一:“可憐[浮丘公],猗靡與情親。”

猗那,◆1.柔美、盛美貌。○《詩‧商頌‧那》:“猗與那與,置我鞀鼓。”○[馬瑞辰]通釋:“猗、那二字疊韻,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儺’(見《檜風》)、“阿難”(見《小雅》)。草木之美盛曰猗儺,樂之美盛曰猗那,其義一也。”○《孔叢子‧連叢子上》:“﹝楊柳﹞巨本洪枝,條脩遠揚,夭繞連枝,猗那其旁,或拳句以逮下土,或擢跡而接穹蒼。”○《淮南子‧修務訓》:“今鼓舞者,繞身若環,曾撓摩地,扶旋猗那,動容轉曲,便媚擬神。”○[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一:“明日映天,甘露被宇。蓊鬱高松,猗那長楚。”◆2.《詩‧商頌‧那》是[殷商]的後代[宋國]祭祀[商]朝的建立者[成湯]的樂歌。首句是“猗與那與”,後以“猗那”借指祭祀祖先的頌歌。○[宋][歐陽修]《讀<徂徠集>》詩:“陳詩頌聖德,厥聲續猗那。”○《宋史‧禮志十一》:“方作猗那之頌,永嚴昭穆之容。”○[清][劉大櫆]《沈椒園詩序》:“古之君子,未有不願為清廟猗那,而顧願為寺人[孟子],愾[周]道,憂《黍離》者也。”◆3.表示贊美之辭。○《文選‧班固<典引>》:“亦猶於穆猗那,翕純皦繹,以崇嚴祖考,殷薦宗祀配帝。”○[李周翰]注:“於穆、猗那皆美也。”○[唐][張說]《恒州刺史張府君墓志》:“孝乎事親,忠乎事君,猗那叔父,亦足有云。”

猗抳,◆見“猗狔”。

猗狔,◆亦作“猗柅”。亦作“猗抳”。◆1.猶婀娜。柔美貌。○《文選‧宋玉<高唐賦>》:“東西施翼,猗狔豐沛。”○[李善]注:“猗狔,柔弱下垂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上》:“紛溶萷蔘,猗柅從風。”○[顏師古]注引[郭璞]曰:“猗柅猶阿那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掉指橋以偃寋兮,又猗抳以招搖。”○[顏師古]注引[張揖]曰:“猗抳,下垂貌。”◆2.引申為溫柔貌。○[王闓運]《瞿學士吳氏墓志銘》:“孝婉猗狔,和於婢使。”

猗違(猗违),◆猶依違。遲疑不決。○《國語‧晉語三》:“威兮懷兮,各聚爾有,以待所歸兮。猗兮違兮,心之哀兮。”○[汪遠孫]《國語發正‧晉語三》:“猗、依一聲之轉,‘猗兮違兮,心之哀兮’,言欲歸[重耳]而不能決,故心哀也。”○《漢書‧孔光傳》:“又[傅太后]欲與[成帝]母俱稱尊號,群下多順指,言母以子貴,宜立尊號以厚孝道。唯[師丹]與[光]持不可。上重違大臣正議,又內迫[傅太后],猗違者連歲。”○[顏師古]注:“[如淳]曰:‘不決事之言也。’猗違猶依違耳。”○《新唐書‧王珂傳》:“[全忠]擊[楊行密]不能克,諷[荊]、[襄]、[青]、[徐]等道請己為都統以討[行密],帝猗違未報。”○[宋][陸游]《親舊見過多見賀強健戲作此篇》詩:“道貌安能希睟盎,世緣但可付猗違。”

猗偉(猗伟),◆《漢書‧武帝紀》:“猗與偉與!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業休德,上參[堯][舜],下配[三王]!”[顏師古]注:“猗,美也。偉,大也。與,辭也。言美而且大也。”後以“猗偉”為美偉贊嘆之辭。○[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鐸>出世辭》:“[越]人於是得三大自由……民氣彭張,天日騰笑,孰善贊頌,庶猗偉之聲,將充宙合矣。”

猗萎,◆飄拂貌。○《文選‧郭璞<江賦>》:“隨風猗萎,與波潭沱。”○[李善]注:“猗萎,隨風之貌。”○[晉][郭璞]《山海經圖贊‧文玉玗琪樹》:“翠葉猗萎,丹柯玲瓏。”

猗蔚,◆草木繁茂貌。○《世說新語‧言語》“[道壹道人]好整飾音辭”[劉孝標]注引《沙門題目》:“譬若春圃,載芬載敷;條柯猗蔚,枝榦扶疏。”○[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猗蔚溪澗,森疏崖巘。”

猗移,◆委曲順從貌。○《列子‧黃帝》:“吾與之虛而猗移,不知其誰何。”○[楊伯峻]集釋:“[馮登府]曰:‘猗移,即委蛇。’《釋文》云:‘猗,於危切。猗移,委移,至順之貌。’”[宋][朱熹]《調息箴》:“容與猗移,靜極而噓。”

猗著,◆依靠;依附。猗,通“倚”。○《光赞经·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师如幻品》:“自曉了身無有顛倒,亦不猗著所見,所見於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猗著於六波羅蜜,不著七空三十七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亦不依猗薩芸若慧,舍利弗謂須菩提,般若波羅蜜以何等故廣説三乘,則爲菩薩摩訶薩獲菩薩之辯,越一切世而無所著乎?”

鬱猗(郁猗),◆美盛貌。○[晉][郭璞]《山海經圖贊‧西山經‧桃枝》:“叢薄幽藹,從容鬱猗。”鬱,一本作“蔚”。

猗頓(猗顿),◆[戰國]時大富商。○《孔叢子‧陳士義》:“[猗頓],[魯]之窮士也。耕則常飢,桑則長寒。聞[陶朱公]富,往而問術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當畜五牸。’於是乃適[西河],大畜牛羊於[猗氏]之南,十年之間其滋息不可計,貲擬王公,馳名天下。以興富於[猗氏],故曰[猗頓]。”○《史記‧貨殖列傳》:“[猗頓]用盬鹽起……與王者埒富。”後以“猗頓”為富戶的通稱。○[唐][章孝標]《上浙東元相》詩:“黎庶已同[猗頓]富,煙花卻為相公貧。”○[清][嚴允肇]《哀淮人》詩:“官吏責富戶,朘削如仇讎。財賦一以空,[猗頓]皆[黔婁]。”

陶猗,◆古代富商[陶朱公]([范蠡])和[猗頓]的並稱。後泛指富人。○[晉][葛洪]《抱樸子‧擢才》:“結綠玄黎,非[陶][猗]不能市也。千鈞之重,非[賁][獲]不能抱也。”○[明][方孝孺]《壽善堂記》:“惟年之修短出於天,天所不與,雖有[陶][猗]之富,[趙][孟]之貴,不能延其年於須臾。”○[清][楊繩武]《六朝論》:“至於沉末之品,凡瑣之材,雖有[陶][猗]之資,不敢妄參乎時彥。”

猗卓,◆[戰國]時大富商[猗頓]和[卓氏]的並稱。○[猗頓]經營鹽鐵,[卓氏]以鐵山鼓鑄,皆富擬王侯。後以“猗卓”為富戶的通稱。○[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六:“吾[崑山][顧瑛]、[無錫][倪元鎮]俱以[猗卓]之資,更挾才藻,風流豪爽,為東南之冠。”○[明]徐復祚《一文錢》第一齣:“小生又百道營求,千方省儉,遂至財帛如山,門庭如市,[陶][白]難稱獨步,[猗][卓]甘拜下風。”參閱《史記‧貨殖列傳》。

猗與(猗与),◆嘆詞。表示贊美。○《詩‧周頌‧潛》:“猗與[漆][沮],潛有多魚。”○[鄭玄]箋:“猗與,歎美之言也。”○[漢][班固]《東都賦》:“猗歟緝熙,允懷多福。”○[南朝][梁][沈約]《梁宗廟登歌》之五:“猗與至德,光被黔首。”○[清][劉獻廷]《輓韓老伯母洪太夫人》詩:“猗與太孺人,才德寔兩全。”○[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我的種痘》:“﹝萬花筒﹞是一個小小的長圓筒,外糊花紙,兩端嵌着玻璃,從孔子較小的一端向明一望,那可真是猗歟休哉,裏面竟有許多五顏六色,希奇古怪的花朵。”

奇「羇」004

2021-11-17 08:55·超百科s

孤羇,◆猶孤旅。單身旅居在外。○[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客居京城中,十日營一炊。逼迫走[巴]蠻,恩愛座上離。昨來[漢水]頭,始得完孤羇。桁掛新衣裳,盎棄食殘糜。”

旅羇,◆久居他鄉。○[唐][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詩:“青雲未得平行去,夢到[江]南身旅羇。”参考“掎”------掎掣,◆牽制。○《新唐書‧祝欽明傳》:“時左僕射[韋巨源]助后掎掣帝,奪政事,即傅[欽明]議,帝果用其言,以皇后為亞獻。”

窮羇(穷羇),◆客中貧困的處境。○[宋][曾鞏]《祭亡妻晁氏文》:“我扶我翼,共處窮羇。”

負羇(负羇\負羈),◆手执马络头。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后遂为随从和执贱役的套语。

奇「綺」091

2022-01-27 09:09·超百科s

朱樓綺戶(朱楼绮户),◆富麗華美的樓閣。○[明][張居正]《贈國子馬生行》:“不見當年[許][史]家,朱樓綺戶青雲逼。一朝寵失門祚衰,堂前一一生荊棘。”

雲綺(云绮),◆如雲如綺。比喻綺麗的景觀。○《隋書‧食貨志》:“初造[東都],窮諸巨麗……穨巖塞川,構成雲綺。”

園綺(园绮),◆“[商山]四皓”中的[東園公]和[綺里季]的並稱。○《三國志‧魏志‧管寧傳》:“臣重自省揆,德非[園][綺]而蒙安車之榮。”○《晉書‧賀循傳》:“[燭之武]乘縋以入[秦],[園][綺]彈冠而匡[漢],豈非大雅君子卷舒合道乎!”[宋][司馬光]《又和六日四老會》詩:“聊附[鄒][枚]客,敢希[園][綺]賢?”[清][顧炎武]《關中雜詩》:“尚留[園][綺]跡,終古重山阿。”參見“商山四皓”。

虛綺(虚绮),◆浮華艷麗。○[清][鄭文焯]《鶴道人論詞書》:“總之,體尚清空,則藻不虛綺;語必妥溜,斯文無撮囊。”

纖綺(纤绮),◆纖巧華麗。○[王闓運]《湘綺樓論唐詩》:“[昌谷]五言不如七言,[義山]七言不如五言。一以澀鍊為奇,一以纖綺為巧,均思自樹其幟。”

鮮綺(鲜绮),◆鮮艷盛美。○[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摩沓婆]死,匿不發喪,更服鮮綺,來至論會。”○[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羯若鞠闍國》:“容貌妍雅,服飾鮮綺。”

霞綺(霞绮),◆1.艷麗多采如錦綺的雲霞。○[晉][庾闡]《游仙》詩之八:“瑤臺藻構霞綺,鱗裳羽蓋級纚。”○[前蜀][韋莊]《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之三:“晚日舒霞綺,遙天倚黛岑。”○[明][劉基]《次韻和新羅嚴上人<秋日見寄>》之二:“[龜臺]落日明霞綺,[鰻井]寒潮長石依。”◆2.艷麗多采如雲霞的錦綺。○[唐][白居易]《病中辱崔宣城長句見寄兼有觥綺之贈因以四韻總而酬之》:“信題霞綺緘情重,酒試銀觥表分深。”

文綺(文绮),◆1.華麗的絲織物。○《六韜‧盈虛》:“[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綺不衣。”○《三國志‧吳志‧華覈傳》:“美貌者不待華采以崇好,艷姿者不待文綺以致愛。”○《南史‧循吏傳序》:“左右無幸謁之私,閨房無文綺之飾。”○《明史‧太祖紀三》:“壬申,罷天下歲織文綺。”◆2.比喻華麗的文辭。○[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或全任質素,或雜用文綺。”

談綺(谈绮),◆綺麗的語言。○[清][黃景仁]《十四夜趙舍人秉淵招集酒後偕步燈市》詩:“眼芒旋落酒暈奇,談綺烘成燭花巧。”

散綺(散绮),◆展開美麗的綢緞。比喻絢麗的雲霞。語本[南朝][齊][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餘霞散成綺,澄江淨如練。”○[元][姚燧]《江梅引‧謝王子勉提刑送江梅》詞:“暮霞散綺[楚]天外,幾片輕飛。”○[明][屠隆]《綵毫記‧夫妻玩賞》:“春來[雲夢]天似水,水邊樓閣參差,十二雕闌霞散綺。”

輕綺(轻绮),◆1.薄而有紋彩的絲織品。◆2.喻輕靡綺麗的文風。○[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晉]世群才,稍入輕綺,[張]、[潘]、[左]、[陸],比肩詩衢,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劉師培]《南北文學不同論》:“三[張]二[陸],文雖遒勁,亦稍入輕綺矣。”

清綺(清绮),◆猶清麗。○《三國志‧魏志‧衛覬傳》尚書右丞[河南][潘勖][裴松之]注引《潘岳別傳》:“[岳]美姿容,夙以才穎發名。其所著述,清綺絕倫。”○[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魏文]之才,洋洋清綺。”○《北史‧文苑傳序》:“[江]左宮商發越,貴於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清][龔自珍]《調笑》詞之一:“遲起,遲起,孤負江山清綺。”○[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七篇:“以[吳承恩]詩文之清綺推之,當非所作矣。”

青綺門(青绮门),◆即[青門]。○[長安]古城門名。古代常用為送別之處。○《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長安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霸城門],民見門色青,名曰[青城門],或曰[青門]……《廟記》曰[霸城門]亦曰[青綺門]。”○[唐][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詩之一:“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亦省作“青綺”。○[北周][庾信]《終南山義谷銘》:“[青綺]春門,溝渠交映。”○[唐][蘇頲]《幸新豐及同州敕》:“[左翊]之地,近入黃圖;[新豐]之邑,甫鄰[青綺]。”

青綺(青绮),◆1.青色細綾。古時青年、學子以之為常服。○[南朝][梁武帝]《長安有狹邪行》:“忽遇二少童,扶轡問君宅。我宅[邯鄲]右,易憶復可知。大息組絪縕,中息佩陸離。小息尚青綺,總轡遊[南皮]。”◆2.借指英年之士。○[南朝][宋][鮑照]《河清頌》:“班白行謠,青綺高詠。”○[明][夏完淳]《青樓篇與漱廣同賦》:“樓頭壇板憐青綺,巷裏銀燈拂絳紗。”◆3.見“青綺門”。

綺組(绮组),◆1.絲綢的綬帶。○《後漢書‧班固傳上》:“紅羅颯纚,綺組繽紛。”○[李賢]注:“綺,文繒也。組,綬也。”○《晉書‧武帝紀》:“二月乙亥,禁彫文綺組非法之物。”◆2.比喻華美的文辭。○[唐][溫庭筠]《謝紇干丞相表》:“某材謝楩柟,文非綺組。”○[清][龔自珍]《<阮尚書年譜>第一序》:“文章之別,論者夥矣,公獨謂一經一緯,交錯而成者,綺組之飾也。”

綺注(绮注),◆猶錦注。稱別人對己關注之敬辭。○[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附覆廖尚書魏山長書》:“日來接誦來函,諸叨綺注。”

綺帳(绮帐),◆1.華麗的帷帳。○《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秋歌七》:“蘭房競妝飾,綺帳待雙情。”○[南朝][梁武帝]《東飛伯勞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羅幃綺帳脂粉香。”○[唐][駱賓王]《帝京篇》:“小堂綺帳三千戶,大道青樓十二重。”◆2.芙蓉花之別名。○[清][厲荃]《事物异名錄‧花卉‧芙蓉》:“綺帳。○《廣事類賦》注:‘芙蓉,一名綺帳。’”

綺札(绮札),◆詞藻華麗的書信。○[唐][盧照鄰]《樂府雜詩序》:“雲飛綺札,[代郡]接於[蒼梧];泉湧華篇,[岷]波連於[碣石]。”

綺雲(绮云),◆美麗如綺的彩雲。○[南朝][梁][江淹]《學梁王<兔園賦>》:“乃有綺雲之館,赬霞之臺。”○[唐]陳子良《春晚看群公朝還人為八韻》:“綺雲臨舞閣,丹霞薄吹臺。”

綺園(绮园),◆美麗的花園。○[唐][黃滔]《遇羅員外袞》詩:“綺園難貯林棲意,[班][馬]須持筆削權。”○《紅樓夢》第七六回:“蠟燭輝瓊宴,觥籌亂綺園。”

綺語(绮语),◆1.佛教語。涉及閨門、愛欲等華艷辭藻及一切雜穢語。十善戒中列為四口業之一。○[南朝][梁武帝]《答<菩提樹頌>手敕》:“但所言國美,皆非事實,不無綺語過也。”○《法苑珠林》卷八八引《成實論》:“雖是實語,以非時故,即名綺語。或是時以隨順衰惱無利益故,或雖利益,以言無本,義理不次,惱心說故,皆名綺語。”◆2.指纖婉言情之辭。○[清][李漁]《憐香伴‧香詠》:“貧尼少時也學拈毫,自摩頂以來,十年不作綺語了。”○[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近人為詞,習綺語者,託言[溫][韋]。”○[瞿秋白]《餓鄉紀程》四:“或是竟順流忘反,成綺語淫話的爛小說生涯。”◆3.華美的語句。○[唐][韓愈][孟郊]《城南聯句》:“綺語洗晴雪,嬌辭哢雛鶯。”○[宋][蘇軾]《登州海市》詩:“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徐特立《國文教授之研究》第二章:“綺語:意義薀藉或新奇,讀之有餘味者。詩歌等文用之,小學教科書選用宜極少。”

綺衣(绮衣),◆1.文繒所製之衣。○《史記‧匈奴列傳》:“服繡袷綺衣。”○[司馬貞]索隱:“服者,天子所服也。以繡為表,綺為裏。”◆2.華麗的衣服。○[唐][上官儀]《八詠應制》之一:“羅薦已擘鴛鴦被,綺衣復有蒲萄帶。”○[唐][張文恭]《七夕》詩:“映月迴雕扇,凌霞曳綺衣。”

綺豔(綺豔),◆見“綺艷”。

綺艷(\绮艳),◆亦作“綺豔”。◆華美艷麗。多指文風。○《周書‧庾信傳》:“﹝[徐陵]、[庾信]﹞既有盛才,文並綺豔,故世號為‘徐庾體’焉。”○[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韓愈》:“[齊][梁]綺豔,毫髮都捐,有冠冕珮玉之氣,宮商金石之音,為一代文宗。”○[明][胡應麟]《詩藪‧古體下》:“[晉]《白紵辭》綺艷之極,而古意猶存。”

綺燕(绮燕),◆1.美麗的燕子。○[宋][柳永]《夜半樂》詞:“度綺燕,流鶯鬥雙語。”◆2.見“綺宴”。

綺宴(绮宴),◆亦作“綺燕”。◆華美豐盛的筵宴。○[宋][張孝祥]《點絳唇‧餞劉恭父》詞:“綺燕高張,玉潭月麗玻璃滿。”○《宣和遺事》前集:“他([宋徽宗])是天子……去三十六宮二十四苑閒遊,有多少天仙玉女,況鳳燭龍燈之下,嚴粧整扮,各排綺宴,笙簫細樂,都安排接駕。”

綺筵(绮筵),◆華麗豐盛的筵席。○[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之一:“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宋][李清照]《慶清朝慢》詞:“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明][陸圻]《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再生緣》第二一回:“綺筵富貴擺中堂,獸炭圍爐暖氣融。”

綺繡(绮绣),◆彩色絲織品。○《淮南子‧主術訓》:“絺綌綺繡,寶玩珠玉。”○[高誘]注:“五采具曰繡也。”○《史記‧田叔列傳》:“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無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綺繡耳,將奈之何?”[晉][葛洪]《神仙傳‧介象》:“[吳王]徵至[武昌],甚尊敬之,稱為[介君],詔令立宅,供帳皆綺繡。”○[清][高士奇]《記桃核念珠》:“所刻羅漢,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織綺繡,或衣袈裟水田絺葛。”

綺霞(绮霞),◆美麗的彩霞。○[南朝][梁][何遜]《七召》:“綺霞映水,蛾月生天。”○[唐][唐彥謙]《牡丹》詩:“開日綺霞應失色,落時青帝合傷神。”○[宋][張元幹]《蘭陵王》詞:“綺霞散,空碧留晴向晚。”○[明][何景明]《十六夜月》詩:“美人越崇京,高樓結綺霞。”

綺席(绮席),◆1.華麗的席具。古人稱坐臥之鋪墊用具為席。○[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惠休<怨別>》:“膏鑪絕沈燎,綺席生浮埃。”○[南朝][梁][陸倕]《石闕銘》:“乃焚其綺席,棄彼寶衣。”○[唐][皇甫松]《天仙子》詞:“[劉郎]此日別天仙,登綺席,淚珠滴,十二晚峰高歷歷。”◆2.盛美的筵席。○[唐太宗]《帝京篇》之八:“玉酒泛雲罍,蘭殽陳綺席。”○[明][無名氏]《精忠記‧聞訃》:“多應是加官受賞拜丹墀,因此上無暇修書,何須憂忠,不久定有歸期,重開綺席,那其間骨肉仍歡會。”○[清][金農]《伎席詠落梅》之二:“離笛含愁綺席春,橫[汾]咫尺隔芳津。”

綺紋(绮纹),◆見“綺文”。

綺文(绮文),◆1.亦作“綺紋”。美麗的花紋。○《晉書‧天文志上》:“﹝宗人四星﹞族人有序,則如綺文而明正。”○[南朝][宋][鮑照]《三日游南苑》詩:“清潭圓翠會,花薄緣綺紋。”○《舊唐書‧盧懷慎傳》:“[懷慎]清儉,不營產業,器用服飾,無金玉綺文之麗。”◆2.美妙的文辭。舊題[宋][尤袤]《全唐詩話‧李道昌》:“[陸龜蒙]和云:‘靈氣猶不死,尚能成綺文。’”

綺談(绮谈),◆美艷的言辭。○[清][鈕琇]《觚賸‧河東君》:“有名妓[徐佛]者……其弟子曰[楊愛],色美於[徐],綺談雅什,亦復過之。”○[清][胡楷]《<履齋示兒編>志》:“詩之評,字之正,人物之綺談,奇聞奧旨,靡所不載。”

綺態(绮态),◆美麗的姿態。○《文選‧陸機<日出東南隅行>》:“綺態隨顏變,沈姿無乏源。”○[呂向]注:“綺美之態,隨舞容而有沈深之姿。”○[唐][黃滔]《陳皇后因賦復寵賦》:“於是摛妍詞,貌濃黛,侔錦宇,陳綺態。”

綺歲(绮岁),◆青春;少年。○《南齊書‧蕭穎胄傳》:“食葉之徵,著於弱年;當璧之祥,兆乎綺歲。”○[明][陸完學]《<長安客話>序》:“大抵[仲舒]綺歲,雅志編摩,壯歷周流,學益弘博。”○[清][趙翼]《題<吳梅村集>》詩之一:“才高綺歲早登科,俄及滄桑劫運過。”

綺碎(绮碎),◆形容文風浮艷繁瑣。○[唐][楊炯]《<王勃集>序》:“積年綺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詞林增峻。”

綺思(绮思),◆美妙的文思。○[南朝][梁簡文帝]《贈張纘》詩:“綺思曖霞飛,清文煥飆轉。”○[唐][羅隱]《廣陵李僕射借示近詩因投獻》詩:“閒尋綺思千花麗,靜想高吟六義清。”○[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第四章:“只有綺思柔語,而絕無一句下流卑污的話。”

綺樹(绮树),◆美麗茂盛的樹木。○[漢][陳琳]《宴會詩》:“玄鶴浮清泉,綺樹煥青蕤。”○[南朝][梁][江淹]《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金陵]之蕙枝。”

綺疏(绮疏),◆1.《後漢書‧梁冀傳》:“窗牖皆有綺疏青瑣,圖以雲氣仙靈。”○[李賢]注:“綺疏謂鏤為綺文。”○《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彤雲斐亹以翼櫺,皦日炯晃於綺疏。”○[李善]注:“[薛綜]《西京賦》注曰:‘疏,刻穿之也。’刻為綺文,謂之綺疏也。”○[五代][張泌]《南歌子》詞:“綺疏飄雪北風狂。”○[清][趙翼]《題嶺南物產圖六十二韻》:“紅蕉宜綺疏,幽蘭稱空谷。”◆2.指雕刻成空心花紋的窗戶。○《後漢書‧梁冀傳》:“窗牖皆有綺疏青瑣,圖以雲氣仙靈。”○[李賢]注:“綺疏謂鏤為綺文。”○《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彤雲斐亹以翼櫺,皦日炯晃於綺疏。”○[李善]注:“[薛綜]《西京賦》注曰:‘疏,刻穿之也。’刻為綺文,謂之綺疏也。”○[五代][張泌]《南歌子》詞:“綺疏飄雪北風狂。”○[清][趙翼]《題嶺南物產圖六十二韻》:“紅蕉宜綺疏,幽蘭稱空谷。”

綺飾(绮饰),◆華麗的妝飾。○《後漢書‧劉虞傳》:“及遇害,[瓚]兵搜其內,而妻妾服羅紈,盛綺飾,時人以此疑之。”○[南朝][梁簡文帝]《七勵》:“琱紛瑤席,綺飾瓊珮。”

綺室(绮室),◆華麗的居室。○《後漢書‧宦者傳序》:“嬙媛、侍兒、歌童、舞女之玩,充備綺室。”○[李賢]注:“綺室,室之綺麗者。”○《後漢書‧仲長統傳》:“妖童美妾,填乎綺室;倡謳伎樂,列乎深堂。”

綺食(绮食),◆美盛的食品。○[南朝][梁][何遜]《擬輕薄篇》:“象床杳繡被,玉盤傳綺食。”○[唐][李白]《扶風豪士歌》:“雕盤綺食會眾客,[吳]歌[趙]舞香風吹。”

綺詩(绮诗),◆指描寫男女愛情的香艷詩。○[清][余懷]《<板橋雜記>後跋》:“[秀鐵面]亦訶[黃魯直]作為綺詩,當墮泥犁地獄。”

綺情(绮情),◆美妙的情致。○[南朝][梁][沈約]《繡像贊》:“綺發綺情,幽摛寶術。”

綺錢(绮钱),◆1.錢形圖案之窗戶雕飾。○《文選‧謝朓<直中書省>詩》:“玲瓏結綺錢,深沉映朱網。”○[李善]注引《東宮舊事》:“窗有四面,綾綺連錢。”◆2.指刻鏤有錢形圖案的窗戶。○《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四二》:“朝日照綺錢,光風動紈素。”○[唐][許敬宗]《奉和秋日即目應制》:“玉露交珠網,金風度綺錢。”◆3.青苔的美稱。青苔形似錢,故稱。○[南朝][梁][沈約]《詠青苔》:“長風隱細草,深堂沒綺錢。”

綺年(绮年),◆華年;少年。○[北周][宇文逌]《<庾信集>序》:“綺年而播華譽,齠歲而有俊名。”○[清][黃景仁]《送何數峰之輝縣》詩之一:“輦[洛]才名動綺年,識君風雪古[幽][燕]。”○[沈宗畸]《長歌行題<昭容集>》:“肯為春愁怨綺年,每因家難傷孤露。”

綺幕(绮幕),◆美麗的帷帳。○[唐][元稹]《月三十韻》:“綺幕殘燈斂,妝樓破鏡飛。”

綺靡(绮靡),◆1.美好;艷麗。○[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賦》:“綺靡菱蓋,悵望蕙枝。”○[唐][韋紓]《賦得風動萬年枝》:“參差搖翠色,綺靡舞晴空。”○[宋][王安石]《散髮一扁舟》詩:“愛此露的皪,復憐雲綺靡。”◆2.侈麗;浮華。○[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設多圖虛國》:“服用鮮素,裳衣綺靡。”○《資治通鑒‧晉武帝泰始三年》:“百工作無用之器,婦人為綺靡之飾。”○[清][李漁]《慎鸞交‧訂游》:“果然是衣冠勝地,文獻名邦,只嫌他風俗綺靡,華而不實。”◆3.指風格浮艷柔弱。○[晉][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五:“清廟之瑟,朱絃而疏越,一倡而三嘆,豈若後世務為哇淫綺靡之音哉。”○[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蔣振生書法論》:“學[褚]求其蒼勁處,學[歐]求其圓潤處。以怒張木強為[歐],綺靡軟弱為[褚],均失之。”

綺夢(绮梦),◆美夢。○[瞿秋白]《亂彈‧代序》:“‘[乾][嘉]以降’不久,昆曲的清歌曼舞的綺夢,給紅巾長毛的‘叛賊’搗亂了。”○[郁達夫]《贈姑蘇女子》詩:“一春綺夢花相似,二月濃情水樣流。”

綺媚(绮媚),◆美麗可愛。○[漢][王粲]《神女賦》:“婉約綺媚,舉動多宜。”○[南朝][梁簡文帝]《箏賦》:“矩制端平,雕鎪綺媚。”

綺美(绮美),◆猶華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李嘉祐》:“﹝[李嘉祐]﹞與[錢郎]別為一體,往往涉於[齊][梁],綺美婉麗,蓋[吳均][何遜]之敵也。”

綺羅筵(绮罗筵),◆即綺筵。華美豐盛的筵席。○[唐][聶夷中]《詠田家》:“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宋][賀鑄]《小重山》詞:“傷心不照綺羅筵。孤舟裏,單枕若為眠。”○[明][郭登]《送岳季方還京》詩:“多情只照綺羅筵,莫照天涯遠行客。”

綺羅人(绮罗人),◆指富貴中人。○[宋][張元幹]《瑞鷓鴣》詞:“總解滿斟偏勸客,多生俱是綺羅人。”○[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此怪大佳,其意識在綺羅人上。”

綺羅叢(绮罗丛),◆富貴者叢集之處。亦指繁華浮艷的生活環境。○[唐][馮贄]《雲仙雜記‧竊花》:“[霍定]與友生游[曲江],以千金募人竊貴侯亭榭中蘭花插帽,兼自持往綺羅叢中賣之。”○[宋][張元幹]《感皇恩‧壽》詞:“綺羅叢裏慣,今朝醉。”○[明][沈鯨]《雙珠記‧元宵燈宴》:“綺羅叢粉黛容嬌,珠翠簇麝蘭香盛。”○[清][陳維崧]《燕歸慢‧虎邱遇劉元玉因憶東皋舊事賦感》詞:“[蘇臺]原是綺羅叢,被牧笛、吹來幾陣風。”

綺羅(绮罗),◆1.泛指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衣服。○[漢]徐幹《情詩》:“綺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唐][秦韜玉]《貧女》詩:“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由傷。”○[明][張四維]《雙烈記‧引狎》:“謾話綺羅,休說珍羞,端不趁儂心苗。”○[清][唐孫華]《戲為友人代憶》詩之四:“生小調絲竹,由來足綺羅。”◆2.指穿着綺羅的人。多為貴婦、美女之代稱。○[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衢,綺羅盈府寺,代子求官,為夫訴屈。”○[前蜀][韋莊]《江亭酒醒卻寄維揚餞客》詩:“滿坐綺羅皆不見,覺來紅樹背銀屏。”○[清][侯方域]《南省試策三》:“人主好聲色,則[燕][趙]之粉黛,[吳][越]之綺羅,不問而進太子之前矣。”◆3.形容詩風華麗柔靡。○[宋][吳坰]《五總志》:“﹝[賈島]﹞嘗於[宣城]謁[紫微],不遇,乃曰:‘我詩無綺羅鉛粉,宜其不售也。’”[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詞至[東坡],一洗綺羅香澤之態,寄概無端,別有天地。”◆4.指華美的帷帳。○[明]徐渭《嘉靖辛丑之夏婦翁潘公先以三絕見遺癸丑冬檢舊札見之因賦七絕》:“華堂日晏綺羅開,伐鼓吹簫一兩迴。”◆5.指繁華的生活。○[魯迅]《無題》詩之二:“[六代]綺羅成舊夢,[石頭城]上月如鉤。”

綺樓(绮楼),◆華美的樓閣。○[唐][韋應物]《擬古詩》之四:“綺樓何氛氳,朝日正杲杲。”○[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畿輔‧禁歌妓》:“國初[臨川]人[揭軌]以舉明經至京,宴南市樓。有詩云:‘詔出金錢送酒罏,綺樓勝會集文儒。’”

綺麗(绮丽),◆1.華美艷麗;鮮明美麗。○[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之一:“感心動耳,綺麗難忘。”○[唐][濟既濟]《枕中記》:“性頗奢蕩,甚好佚樂,後庭聲色,皆第一綺麗。”○[清][李漁]《憐香伴‧齋訪》:“俗尚繁華,綺麗成風。”○[峻青]《秋色賦‧海濱仲夏夜》:“說到風景,它雖沒有特別令人觸目的綺麗景色,但在平凡中卻顯示出偉大。”◆2.形容辭藻華麗。○[漢][劉楨]《公宴》詩:“投翰長嘆息,綺麗不可忘。”○[唐][李白]《古風》之一:“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清][袁于令]《西樓記‧庭潛》:“須是禁他做綺麗詞。”○[朱光潛]《文藝雜談‧談書牘》:“[唐]朝古文運動是對[六朝]綺麗的一種反動。”

綺里季(绮里季),◆1.[漢]初隱士。“[商山]四皓”之一。○《史記‧留侯世家》載:四皓隱居[商山],[漢高祖]徵召,不應。後[高祖]欲廢太子,[呂后]用[留侯]計,厚禮卑辭,迎請四皓,使輔太子。一日[高祖]置酒,太子侍,四皓從太子。○[高祖]曰:“羽翼成矣。”遂輟廢太子之事。亦省作“綺季”。○[三國][魏][嵇康]《琴賦》:“于是遯世之士,[榮期]、[綺季]之儔,乃相與登飛梁,越幽壑,援瓊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唐][李商隱]《商於》詩:“割地[張儀]詐,謀身[綺季]長。”◆2.泛指隱士。○[明][萬泰]《留別董西來》詩:“且喜[何郎]能似舅,不妨[綺季]未稱臣。”

綺里祠(绮里祠),◆祭祀[綺里季]的祠廟。○[唐][賈島]《贈李金州》詩:“[綺里祠]前後,山程踐白雲。”參見“綺里季”。

綺里(绮里),◆複姓。○[漢]初有隱士[綺里季],為“[商山]四皓”之一。見《史記‧留侯世家》。後亦用作[綺里季]之省稱。○[唐][李白]《贈韋秘書子春》詩之二:“[留侯]將[綺里],出處未云殊。”參見“綺里季”。

綺刻(绮刻),◆美麗的雕刻。○[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淯水》:“﹝[石樓]﹞柱圓圍二丈有餘,石質青綠,光可以鑒,其上欒櫨承拱,雕簷四柱,窮巧綺刻,妙絕人工。”

綺井(绮井),◆藻井。飾以彩紋圖案的天花板。形似井口圍欄,故稱。○《文選‧曹植<七啟>》:“綺井含葩,金墀玉箱。”○[張銑]注:“又於屋間為井形,中有蓮花下垂也。”○《文選‧左思<魏都賦>》:“綺井列疏以懸蔕,華蓮重葩而倒披。”○[李周翰]注:“屋上綺井,以板為井形,飾以丹青如綺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屋上覆橑,古人謂之綺井,亦曰藻井,又謂之覆海。今令文中謂之鬥八,[吳]人謂之罳頂,唯宮室祠觀為之。”

綺節(绮节),◆七夕之別稱。○[南朝][梁武帝]《七夕》詩:“妙會非綺節,佳期乃良年。”○[明][夏完淳]《秋懷》詩之五:“佳期非綺節,妙會乃涼夕。”○《淵鑒類函‧歲時‧七月七日》:“綺節,是夕乃羅織之節也。”參見“七夕”。

綺季祠(绮季祠),◆即[綺里祠]。○[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水過[清源寺],山經[綺季祠]。”參見“綺里祠”。

綺季(绮季),◆見“綺里季”。

綺懷(绮怀),◆猶言風月情懷。○[清][黃景仁]《寫懷》詩:“華思半經消月露,綺懷微懶註蟲魚。”○《花月痕》第四一回:“早歲綺懷銷欲盡,為君又惹恨綿綿。”

綺戶(绮户),◆彩繪雕花的門戶。○[唐][元稹]《生春》詩之十七:“何處生春早,春生綺戶中。”○[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詞:“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元][張憲]《白苧舞詞》:“璚窗綺戶鎖風色,桃樹日長蝴蝶飛。”

綺合(绮合),◆各色錦綺會合在一起。比喻文采燦爛。○《文選‧陸機<文賦>》:“或藻思綺合,清麗芊眠。”○[呂延濟]注:“綺合,如綺綵之合文章也。”○《宋書‧謝靈運傳論》:“縟旨星稠,繁文綺合。”

綺構(绮构),◆華美的建築物。○[唐][王勃]《臨高臺》詩:“瑤軒綺構何崔嵬,鸞歌鳳吹清且哀。”○[明][何景明]《大梁行》:“萬馬千乘空雲屯,綺構朱甍不復存。”

綺閣(绮阁),◆華麗的樓閣。○[晉][葛洪]《抱樸子‧知止》:“仰登綺閣,俯映清淵。”○《北史‧常景傳》:“夫如是,綺閣金門,可安其宅;錦衣玉食,可頤其形。”○[明][陳子龍]《月夜游劍池作》詩:“群傖澒洞作風塵,綺閣雕欄愁殺人。”○《花月痕》第四五回:“沉沉綺閣幌雙重,頻卜歸期未有期。”

綺紛(绮纷),◆縱橫交錯。○《文選‧班固<西都賦>》:“提封五萬,疆埸綺紛;溝塍刻鏤,原隰龍鱗。”○[呂延濟]注:“綺紛、刻鏤、龍鱗,皆地之畦疆相交錯成文章。”

綺錯(绮错),◆1.謂如綺紋之交錯。○《後漢書‧班固傳上》:“周廬千列,徼道綺錯。”○[李賢]注:“綺錯,交錯也。”○[唐][宋之問]《龍門應制》詩:“東城宮闕擬昭回,南陌溝塍殊綺錯。”○[清][葉廷琯]《吹網錄‧張角置三十六方》:“屯坊列署,三十有二。星居宿陳,綺錯麟比。”○[梁啟超]《新民說》六:“歐[洲]地形,山河綺錯,華離破碎,其勢自趨於分立。”◆2.形容文辭雕飾華麗。○[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陸機]﹞尚規矩,不貴綺錯,有傷直致之奇。”○《新唐書‧上官儀傳》:“[儀]工詩,其詞綺錯婉媚。”○[清][黃宗羲]《謝莘野詩序》:“[莘野]之詩,敘喪亂而悽戾,逢公燕而綺錯,能備五聲者也。”

綺窗(绮窗),◆雕刻或繪飾得很精美的窗戶。○《文選‧左思<蜀都賦>》:“開高軒以臨山,列綺窗而瞰江。”○[呂向]注:“綺窗,彫畫若綺也。”○[唐][李商隱]《瑤池》詩:“[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宋][劉子翬]《聞箏作》詩:“月高夜鳴箏,聲從綺窗來。”○[清][黃景仁]《減蘭‧中秋夜感舊》詞之二:“綺窗人靜,露寒今夜無人問。”

綺船(绮船),◆畫舫。裝飾華麗的游船。○[唐][王勃]《采蓮賦》:“飛木蘭之畫楫,駕芙蓉之綺船。”

綺才(绮才),◆美才。○[清][鈕琇]《觚賸‧顏吳才媛》:“[芳在]妹[宛在],綺才蘭質,不遜[柔仙]。”

濃綺(浓绮),◆濃艷綺麗。○[明][胡應麟]《詩藪‧古體下》:“勝國歌行,多學[李長吉]、[溫庭筠]者,晦刻濃綺,而真景真情,往往失之目前。”

綠綺琴(绿绮琴),◆古琴名。傳說[漢][司馬相如]作《玉如意賦》,[梁王]悅之,賜以綠綺琴。後即用以指琴。○[晉][張載]《擬四愁詩》:“佳人遺我綠綺琴,何以贈之雙南金。”○[前蜀][韋莊]《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地覆青袍草,窗橫綠綺琴。”○[明][劉基]《旅興》詩:“願以綠綺琴,寫作《行路難》。”

綠綺(绿绮),◆1.古琴名。○[晉][傅玄]《琴賦》序:“[齊桓公]有鳴琴曰號鍾,[楚莊]有鳴琴曰繞梁,中世[司馬相如]有綠綺,[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2.泛指琴。○[唐][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詩:“[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宋][賀鑄]《小梅花》詞:“愁無已,奏綠綺,歷歷高山與流水。”○[明][王玉峰]《焚香記‧辭婚》:“數歸期,舊情新敘在何時,欲將綠綺舒心曲,流水高山付與誰。”○[清][孫枝蔚]《房興公新姬》詩:“棋局纔收間點茶,能彈綠綺恥箏琶。”◆3.綠色的絲綢。○[唐][杜甫]《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峽》詩:“落霞沈綠綺,殘月壞金樞。”○[宋][周密]《西江月‧延祥觀拒霜擬稼軒》詞:“綠綺紫絲步障,紅鸞彩鳳仙城。”

羅綺(罗绮),◆1.羅和綺。多借指絲綢衣裳。○[漢][張衡]《西京賦》:“始徐進而羸形,似不任乎羅綺。”◆2.指衣着華貴的女子。○[唐][李白]《清平樂》詞:“女伴莫話孤眠,六宮羅綺三千。”○[宋][柳永]《迎新春》詞:“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清][李漁]《玉搔頭‧弄兵》:“看羅綺千行,列成屏架。”◆3.喻繁華。○[明][夏完淳]《楊柳怨和錢大揖石》:“到今羅綺古[揚州],不辨[秦]灰十二樓。”○[黃小配]《<廿載繁華夢>序二》:“最憐羅綺地,回首已荒煙。”

精綺(精绮),◆精美華麗。○《南史‧齊文惠太子長懋傳》:“﹝太子﹞性頗奢麗,宮內殿堂,皆雕飾精綺,過於上宮。”○[清][陳維崧]《念奴嬌‧春日讀京少梧月新詞寄題一闋並呈尊甫慎齋給諫》詞:“鸚鵡雕籠,蟂磯古廟,字字俱精綺。”

結綺閣(结绮阁),◆[南朝][陳後主][至德]二年,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閣高數丈,並數十間,窗牖、壁帶之類皆以沉檀香木為之,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其服玩之屬,瑰奇珍麗,窮極奢華,近古所未有。○[後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居[結綺閣],[龔][孔]二貴嬪居[望仙閣],並覆道交相往來。見《陳書‧皇后傳‧後主張貴妃》。○[唐][歐陽詢]《道失》詩:“不下[結綺閣],空迷[江令]語。”亦省作“結綺”。○[唐][劉禹錫]《金陵五題‧臺城》詩:“[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宋][王安石]《金陵絕句》之二:“[結綺][臨春]歌舞池,荒蹊狹巷兩三家。”○《剪燈餘話‧秋夕訪琵琶亭記》:“[結綺][臨春]萬戶空,幾番揮淚夕陽中。”

結綺(结绮),◆見“結綺閣”。

角綺(角绮),◆[漢]初隱士[角里先生]和[綺里季]的並稱。○[宋][曾鞏]《送鄭州邰資政》詩:“衣冠驚[角][綺],賓友重[鄒][枚]。”參見“商山四皓”。

交綺(交绮),◆指窗。○《文選‧張衡<西京賦>》:“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王念孫]曰:“交綺,即窗也。”見《讀書雜志餘編‧文選》。

黃綺(黄绮),◆1.[漢]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黃公]、[綺里季]的合稱。○[晉][陶潛]《飲酒》詩之六:“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唐][李白]《東武吟》:“書此謝知己,吾尋[黃][綺]翁。”○[明][萬壽祺]《入沛宮》詩:“我亦遠隨[黃][綺]去,[東山]重唱《采芝歌》。”◆2.黃色的有花紋圖案的絲織品。○《元史‧禮樂志二》:“琴十,一絃、三絃、五絃、七絃、九絃者各二……俱以黃綺夾囊貯之。”

華綺(华绮),◆華麗。○[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下:“[義熙]中,以[謝益壽]、[殷仲文]為華綺之冠。”○《周書‧武帝紀下》:“﹝帝﹞身衣布袍,寢布被,無金寶之飾,諸宮殿華綺者皆撤毀之。”○[隋][李諤]《上隋高祖革文華書》:“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鑽仰墳素,棄絕華綺。”

工綺(工绮),◆精緻華麗。○[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自[漢]至[魏],詞人才子,文體三變,一則啟心閒繹,托辭華曠,雖存工綺,終致迂迴。”

疊綺(迭绮),◆1.層疊的羅綺。形容華麗的衣裳層疊繽紛。○[唐][王維]《送李睢陽》詩:“黃紙詔書出東廂,輕紈疊綺爛生光。”◆2.比喻文詞綺麗優美。○[清][鈕銹]《觚賸續編‧桃花園》:“故或隻語生香,江花獨燦。亦有數章疊綺,[蜀]錦紛披。”

雕盤綺食(雕盘绮食),◆精美的器皿及食物。○[唐][李白]《扶風豪士歌》:“雕盤綺食會眾客,[吳]歌[趙]舞香風吹。”

丹綺(丹绮),◆紅色而有花紋的絲織品。○[唐][王勃]《秋夜長》詩:“纖羅對鳳凰,丹綺雙鴛鴦。”

錯綺(错绮),◆縱橫交錯。○[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游五臺山日記》:“山樹與石,競麗錯綺,不復知升陟之煩也。”○[清][鈕琇]《觚賸‧河東君》:“長君華館連雲,腴田錯綺。”

奇「寄」137

2022-03-17 15:02·超百科s

主寄,◆猶主客,主從。

重寄,◆重大的托付。○《史記‧龜策列傳》:“盛德不報,重寄不歸。”○[宋][張元幹]《滿庭芳‧為趙西外壽》詞:“絲綸,膺重寄,遙防遷美,本鎮恩隆。”○[清][錢謙益]《陝西布政使司右參議賈鴻洙授朝議大夫制》:“屬有甄陞,俾當重寄。”

遠寄(远寄),◆謂寄情於世外。○[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好酣飲,逾多不亂,至於任懷得意,融然遠寄,傍若無人。”○[南朝][陳][張君祖]《答庾僧淵》詩:“沖心超遠寄,浪懷邈獨往。”

隱寄(隐寄),◆隱瞞寄托(田地)。○[宋][葉適]《朝議大夫知處州蔣公墓志銘》:“更造板籍,隱寄、飛寄、影占、偽跋悉釐改。”

意寄,◆1.寄以心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餉米千斛,修書累紙,意寄殷勤。”◆2.猶寄托。○[宋][朱熹]《跋周元翁帖》:“筆扎精妙,意寄高遠。”

遺寄(遗寄),◆1.指帝王臨終遺命;遺詔。○《宋書‧謝晦傳》:“稟顧於西殿,受遺寄於御床。”○[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太祖]升遐,綢繆遺寄。”◆2.指帝王臨終時的顧命大臣。○《南齊書‧張敬兒傳》:“凡廢立大事,不可廣謀,但[袁][褚]遺寄,[劉]又國之近戚,數臣地籍實為膏腴,人位並居時望,若此不與議,復誰可得共披心胸者哉?”◆3.死者臨終時囑咐身後寄交某人之物。○[唐][孟簡]《詠歐陽行周事》:“所歡使者來,侍兒因復前。抆淚取遺寄,深誠祈為傳。”

興寄(兴寄),◆指寄托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唐][陳子昂]《修竹篇》序:“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歎。”○[明][李東陽]《壽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公九十詩序》:“平生所著意見及典籍格言,歷代奏議,日取而閱之,雖興寄沖漠,而愛君體國之念,猶耿耿不能忘也。”

心寄,◆推心相托。○《資治通鑒‧齊東昏侯永元元年》:“吾病如此,深慮不濟;安六軍,保社稷者,捨汝而誰!何容方更請人以違心寄乎!”[胡三省]注:“心寄,謂推心以託之也。”

象寄,◆見“象寄譯鞮”。

事寄,◆猶言職權範圍。○[明][沈德符]《野獲編‧內閣三‧兩殿兩房中書》:“至[正德]、[嘉靖]間,則兩房事寄已踞[文華]上矣。”○[明][沈德符]《內監‧東廠印》:“自方印頒行之外,事寄稍關錢糧及軍務機要者,俱得給關防。”

生寄死歸(生寄死归),◆視生如寄,視死如歸。表示豁達之辭。○《淮南子‧精神訓》:“[禹]南省,方濟於[江],黃龍負舟,舟中之人,五色無主。○[禹]乃熙笑而稱曰:‘我受命於天,竭力而勞萬民。生,寄也;死,歸也。何足以滑和?’視龍猶蝘蜓,顏色不變,龍乃弭耳掉尾而逃。”○《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我這病多分不起,生寄死歸,不足介意。”○明朱之瑜《庚寅年陷难告天文》:“之瑜一身不足惜,深明於生寄死歸,劉文高等七人其何辜,乃使之爲善蒙禍?”

任寄,◆委任;付托。○[南朝][梁][江淹]《王僕射加兵詔》:“[南昌縣]開國公[儉]忠款昭著,任寄隆深。”○《南史‧蔡徵傳》:“[後主]器其才幹,任寄日重。”○[宋][孔平仲]《續世說‧寵禮》:“[隋][高熲],[西魏]賜姓[獨孤氏],[隋文帝]以為左僕射,任寄隆重,朝臣莫比,呼為[獨孤]而不名也。”○[明][沈德符]《野獲編‧禁衛‧錦衣衛鎮撫司》:“錦衣衛……為二十二衛禁軍之首,不復隸都督府,至[永樂]而任寄漸重,及[英][憲]兩朝,委以心膂。”

人生如寄,◆亦作“人生若寄”。◆謂人生短促,猶如暫時寄寓世間。○《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北史‧韓鳳傳》:“更可憐人生如寄,唯當行樂,何用愁為。”○[晉][陶潛]《榮木》詩:“人生若寄,憔悴有時。”如寄,◆好像暫時寄居。比喻時間短促。○《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權寄(权寄),◆謂掌握的實權。○《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三年》:“[王儉]常曰:‘我雖有大位,權寄豈及[茹公]邪!’”

親寄(亲寄),◆親近倚重。○《南史‧宋建安王休仁傳》:“[泰始]初,四方逆命,[休仁]親當矢石,大勳克建,任總百揆,親寄甚隆,四方輻湊。”

請寄(请寄),◆猶請托。○《史記‧酷吏列傳》:“[都]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謂寄無所聽。”○《漢書‧鮑宣傳》:“請寄為姦,群小日進。”○[顏師古]注:“請寄謂以事私相託也。”

情寄,◆信任和倚托。○《隋書‧蘇威傳》:“公德行高人,情寄殊重,大孝之道,蓋同俯就,必須抑割,為國惜身。”○《北齐书·恩倖传·韩宝业等》:“蒼頭始自家人,情寄深密,及於後主,則是先朝舊人,以勤舊之勞,致此叨竊。”

期寄,◆期望。○《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方式範當時,流聲史籍,豈容屢秉撝謙,以乖期寄。”○《周書‧王思政傳》:“自此之後,[太祖]期寄更深。”

民寄,◆民望所寄。舊時指地方官。○[明][劉基]《浙東肅政廉訪司處州分司題名記》:“公以通濟之才,筮仕於朝,出任民寄,以最績奏聞。”

流寄,◆謂飄泊外鄉。○《明史‧楊翥傳》:“[楊士奇]微時,流寄窘乏,[翥]輒解館舍讓之,而己教授他所。”

客寄,◆1.寄居異鄉。○《易‧旅》“旅,小亨,旅貞吉”[唐][孔穎達]疏:“旅者,客寄之名,羈旅之稱,失其本居而寄他方。”○[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摺:“何日西歸,困天涯一身客寄,恨無端歲月如馳。”○[明][崔時佩][李日華]《西廂記‧回音喜慰》:“飄零四海愧無居,一生客寄,半生將至。”◆2.指在外寄宿。○[宋][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二書》:“晝則奔走在道,夜則無所客寄焉。”

靜寄(静寄),◆優閑地寄寓、依托。○[晉][陶潛]《停雲》詩:“靜寄東軒,春醪獨撫。”○[宋][陸游]《漁隱堂獨坐至夕》詩:“三尺桐絲多靜寄,一樽玉瀣足幽欣。”

寄坐,◆謂居客位。比喻地位不穩且無實權。○《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但為寄坐,豈得久安!”○《北史‧魏紀五論》:“自茲之後,[魏]室土崩,始則制屈強胡,終乃權歸霸政。主祭祀者不殊於寄坐,遇黜辱者有甚於弈棋。”○《資治通鑒‧晉懷帝永嘉四年》:“大司馬擁十萬眾屯於近郊,陛下便為寄坐耳。”○[胡三省]注:“言大權非己出,託位於臣民之上,勢同寄寓也。”○[宋][洪邁]《容齋隨筆‧小貞大貞》:“人君居尊位,倒持太阿,政令有所不行,德澤有所不下,身為寄坐,受人指麾,危亡之形,且立至矣。”

寄足,◆立足,落腳。引申為托身、存身。○[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京邑有舊廬,不容久食宿,臺閣多官員,無地寄一足。”○《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一回:“[士隱]送[雨村]去後,回房一覺,直至紅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寫兩封薦書與[雨村]帶至神京,使[雨村]投謁個仕宦之家為寄足之地。”

寄資(寄资),◆[宋]代近臣預友俸祿的一種名目。○[宋][司馬光]《王中正第一札子》:“近歲以來,左右之臣既戀權勢,又貪祿位,遂求闇理資序,豫支俸給,名曰寄資,以欺誑外人,此豈祖宗之意邪?”

寄主,◆1.沒有實權的君主。○《管子‧明法》:“故治亂不以法斷而決於重臣;生殺之柄不制於主而在群下,此寄生之主也。”○《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不羞寄主之禮,願為式微之賓。”○[蔡東藩]《兩晉演義》第二二回:“先帝不顧重輕,使三王在內總兵,大司馬擁勁卒十萬,逼居近郊,陛下不過做了一個寄主,將來禍難,恐不可測,不如早為設法,先發制人。”◆2.寄存物件的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知縣道:‘寄主今在此,可還了他,果然盜情與你無干,趕出去罷。’”◆3.被寄生物所附的生物,例如人是蛔蟲的寄主。也叫宿主。

寄重,◆猶借重。○[郭沫若]《集外‧七請》:“抒情用進步的話來說便是表現意識,他當寄重於主觀的情調,這和小說之寄重於客觀的認識者不同。”

寄治,◆1.謂假托公義之名。○《漢書‧劉向傳》:“大將軍秉事用權,五侯驕奢僭盛,並作威福,擊斷自恣,行汙而寄治,身私而託公,依東宮之尊,假甥舅之親,以為威重。”○[顏師古]注:“寄,託也。內為汙私之行,外託治公之道也。”◆2.地方官署僑居他地。○《宋書‧州郡志一》:“[宋]末失[淮北],僑立[兗州],寄治[淮陰]。”○《新唐書‧元載傳》:“初,[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寄治[涇州],[大曆]八年,[吐蕃]寇[邠寧],議者謂三輔以西無襟帶之固,而[涇州]散地不足守。”○[蔡東藩]《後漢演義》第八五回:“[孫權]命[瑜]領[南郡]太守,屯兵[江陵];[程普]領[江夏]太守,寄治[沙羨]。”◆3.暫時治理。○[宋][岳飛]《奏李興吳琦轉官狀》:“[蘇堅]權[河南府]事,令擇一縣,寄治府事,招收軍馬措置事宜。”

寄止,◆猶寄住,寄居。○《周禮‧地官‧遺人》“野鄙之委積,以待羇旅”[漢][鄭玄]注:“羇旅,過行寄止者。”○《後漢書‧列女傳‧姜詩妻》:“妻乃寄止鄰舍,晝紡夜績。”○[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穀水》:“[洛陽]無主人,鄉里無田宅,寄止靈臺,或十日不炊。”

寄政,◆謂把軍令寄寓在庶政之中。○《國語‧齊語》:“君若欲速得志於天下諸侯,則事可以隱令,可以寄政……作內政而寄軍令焉。”○[韋昭]注:“寄,託也。匿軍令,託于國政,若有征伐,鄰國不知。”

寄韻(寄韵),◆寄寓情韻。○[清][侯方域]《倪雲林十萬圖記》:“《萬松疊翠》、《萬橫香雪》二圖,寄韻設色,並極神秀。”

寄應(寄应),◆謂在寄居地參加科舉考試。○[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鄉貢》:“爾來鄉貢漸廣,率多寄應,故不甄別於榜中。”○《續資治通鑒‧宋太祖開寶五年》:“己巳,詔:‘諸道舉人,自今並於本貫州府取解,不得更稱寄應。’”

寄意,◆寄托心意。○[晉][陶潛]《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宋][周密]《齊東野語‧紹熙內禪》:“[汝愚]([趙汝愚])[永州]安置,至[洪州]而卒,[朱熹]為之注《離騷》以寄意焉。”○[明][唐順之]《西峪草堂記》:“夫嵬才傑士,其所寄意,必於奔漰洶湧之川、巑岏崔巍之峰、泱漭千里之野,極世間險怪瑰偉超曠之觀,然後足以饜其耳目,而發其跌宕濩落不羈之氣。”○[清][周亮工]《書影》卷六:“[逸少]([王羲之])好鵝,亦是偶然寄意。”○[唐弢]《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裏》:“反復詠嘆,寄意深遠。”

寄遺(寄遗),◆謂致送禮品。○[清][孫枝蔚]《代書寄呈大兄伯發》詩:“昔在承平日,萬里如門閭,行人無阻塞,寄遺歲不虛。”

寄養(寄养),◆1.不在自己家裡撫養。○《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郎君,兒生非是家人,死非家鬼,雖門望之主,不是耶孃檢校之人。寄養十五年,終有離心之意。”◆2.多指把子女托付給別人撫養。○《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其時本莊有一個小廝兒,祖家姓[言],因是父母雙亡,寄養人家,就叫名‘寄兒’。”○[巴金]《家》七:“他的父母早死了。他寄養在伯父的家裏。”○[午星]《一個紅軍女游擊戰士》:“這孩子出世後,便沒有同我和[渙競]見過一面,倘若他還活着,現在該是二十歲了。我們只記得他是被寄養在[宜春]南鄉一帶的。”◆3.謂暫安置某處供養。○《朱子語類》卷一三○:“[太祖]初定天下,將諸軍分隸州郡,特寄養耳。”◆4.謂將牲畜、家禽等分派或托付別人代養。○[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二》:“[江]北俵馬之役最稱苦累,而寄養之戶尤多敗困,要其所以,則侵漁多而費用繁也。”○[洪深]《香稻米》第三幕:“這個雞是[陳金福]寄養在我們這裏的,腳上的紅布條子是做的記認。”

寄言,◆1.猶寄語、帶信。○《楚辭‧九章‧思美人》:“願寄言於浮雲兮,遇[豐隆]而不將。”○[唐][元稹]《遣興》詩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東西跳。”○[明][袁宏道]《祝雨》詩:“寄言行雨兒,莫下山頭去。”◆2.謂把某種思想感情寄托在詩文之中。○[三國][魏][嵇康]《琴賦》序:“是故復之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宋書‧謝靈運傳論》:“自[建武]暨乎[義熙],歷載將百,雖綴響聯辭,波屬雲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麗之辭,無聞焉耳。”

寄學(寄学),◆1.古指在州縣官學就學的外地士人。○[宋][王溥]《唐會要‧學校》:“[會昌]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內士人寄客脩明經、進士業者,並宜隸於太學,外州縣寄學及士人,並宜隸各所在官學。”◆2.[明]代童生,通過捐納或經提學考試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稱為“寄學”。○[俞樾]《茶香室續鈔‧儒士觀場》引[清][張穆]《顧亭林年譜》:“[天啟]五年乙丑,年十三歲,時有納穀寄學之例。○[蠡源公]以先生天資穎異,合早取科名,遂為先生應例。”又引[清][車守謙]語云:“[明]時寄學,亦經提學考取歲試後,准作附生。”

寄宿生,◆在學校住宿的學生。○[丁玲]《母親》:“寄宿生慢慢多了起來,寄宿生更比較勤奮,都是些好勝的姑娘。”

寄宿舍,◆1.由國家或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為職工或學生提供的公共宿舍。◆2.泛指離家在外臨時居住的房舍。徐特立《與姜濟寰先生書》:“寄宿舍距工廠約二三里,一日往返四次,費一小時餘。”○[沙汀]《意外》:“一間簡陋的寄宿舍小樓房,靠壁面對面安頓了兩張床鋪,中間當窗夾着一張方桌。”

寄宿,◆1.借宿;借住。○《戰國策‧趙策一》:“今日臣之來也暮,後郭門,藉席無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叢。”○[唐][高適]《寄宿田家》詩:“今夜早應還寄宿,明朝拂曙與君辭。”○[明][唐順之]《賑濟移文》:“外來趁食之人,各於神廟寺觀寄宿,如寺觀難容,每人家安插二人、三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六回:“天氣不早了,恐怕多耽擱了,來不及出城,所以我先來知照一聲,倘來不及出城,便到這裏寄宿。”○[胡適]《談新詩》:“[杜甫]的《石壕吏》,寫一天晚上一個遠行客人在一個人家寄宿,偷聽得一個捉差的公人同一個老太婆的談話。”◆2.學生在學校宿舍裡住宿。如:寄宿生;寄宿學校。參見“寄宿生”。

寄興(寄兴),◆1.猶興寄。指文藝作品的深刻寓意。○[唐][元稹]《敘詩寄樂天》:“得[杜甫]詩數百首,愛其浩蕩津涯,處處臻到,始病[沈][宋]之不存寄興,而訝[子昂]之未暇旁備矣。”◆2.寄寓情趣。○[宋][劉過]《賀新郎》詞:“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但寄興、焦琴紈扇。”○[明][汪廷訥]《獅吼記‧敘別》:“因此陶情詩酒,寄興煙霞。”

寄形,◆寄托形體。○《雲笈七籤》第一○二:“女顯其道,為王仰嘯,天降洪雨,注水至丈,於是化形隱景而去。仍更寄形[王氏]之胞,運未應轉,方又受生,還為女身。”

寄心,◆寄托心意。○[漢][劉向]《說苑‧談叢》:“枝無忘其根,德無忘其報,見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於三者,吉祥及子孫矣。”○[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晉][陶潛]《扇上畫贊》:“美哉[周子],稱疾閑居,寄心清尚,悠然自娛。”○[唐][崔曙]《對雨送鄭陵》詩:“寄心海上雲,千里常相見。”○《雲笈七籤》卷一○五:“或有棲遁冥契而不獲登山者,寄心啟願,精意向真,亦與身詣名山者無異。”

寄象,◆1.古時指能通傳南方與東方語言的翻譯官。後泛指翻譯。○《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孔穎達]疏:“‘達其志,通其欲’者,謂帝王立此傳語之人,曉達五方之志,通達五方之欲,使相領解。其通傳東方之語官謂之曰寄,言傳寄外內言語;通傳南方語官謂之曰象者,言放象外內之言。”○[明][歸有光]《王天下有三重》:“聖法道,道法天,君子之道。所以考三王而不謬,建天地而不悖,質鬼神而無疑,俟後聖而不惑者此也。不然……以相諭則不得其志,亦寄象鞮譯之音而已,何重于王者之文!”[章炳麟]《程師》:“學之成驗,定於校試,校試固不能無偏重輕。藉令試之殿廷,然諸校錄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則目錄之士耳!”◆2.寄托物象。○[南朝][宋][鄭道子]《神不滅論》:“悟夫理精於形,神妙於理;寄象傳心,粗舉其證,庶鑒諸將悟,遂有功於滯惑焉。”

寄物,◆1.寄存之物。○[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拿獲》:“若逃人實無窩家,捕壯必令誣扳,或本地之殷戶及素與仇嫌者,或鄰封之富翁及逃人曾履其境者,捕壯知官必訊,預授其家門戶之向址,而又稱其在某處有某寄物以實之。”◆2.托物寄興。○《宋史‧文苑傳一‧朱昂》:“姑藏器以有待,因寄物而長謠。”

寄味,◆寄托情趣。○[宋][蘇軾]《答程全父推官書》:“僕焚毀筆硯已五年,尚寄味此學,隨行有《陶淵明集》,陶寫伊鬱,正賴此耳。”

寄委,◆寄命委政。謂以國家大政相委托。○[宋][范仲淹]《謝降官知耀州表》:“微臣以國有急難,當忘家忘身之報。自膺寄委,罔敢遜避。”○[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七:“[熙甯]初,先帝患四方士大夫年高者多疲老不可寄委,罷之則傷恩,留之則玩政,遂仍舊宮觀名。”○[宋][葉適]《兵部尚書趙公墓志銘》:“陛下始緣都城楮賤米貴,牽挽用臣。今雖楮稍重而賤之源猶在,糴漸平而貴之根自若,懼終不足寄委。”

寄望,◆寄托期望。

寄屬(寄属),◆謂委以重任。○[宋][曾鞏]《左右正言制》:“左右之臣,以言為職。事有得失關於理體,利害繫於人情,或方兆於幾微,或已施於命令,論皆可及,誼無不從。選用特殊,寄屬惟重。”

寄書鴻(寄书鸿),◆即寄書雁。○[元][陳基]《江上客舍》詩:“曉來江上雨濛濛,煙火蕭條客舍中。風急最憐巢幕燕,春寒猶滯寄書鴻。”參見“寄書鴈”。

寄室,◆謂借住別家。○《南齊書‧東昏侯紀》:“郊郭四民皆廢業,樵蘇路斷,吉凶失時,乳婦婚姻之家,移產寄室,或輿病棄屍,不得殯葬。”

寄食,◆依附別人生活。○《戰國策‧齊策四》:“[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唐][鄭谷]《漂泊》詩:“十口漂零猶寄食,兩[川]消息未休兵。”○《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萬]家﹞家事盡消,兩子寄食親友,流落而終。”○[清][沈覆]《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至明年壬戌八月,接[芸]書曰:‘病體全瘳。惟寄食于非親非友之家,終覺非久長之策。’”[魯迅]《朝花夕拾‧范愛農》:“他後來便到一個熟人的家裏去寄食,也時時給我信,景況愈困窮,言辭也愈凄苦。”

寄生草,◆1.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三、三、七、七、七、七、七(七句)。可用作小令,也可用於套曲中。○《紅樓夢》第二二回:“這一出戲……是一套北《點絳唇》,鏗鏘頓挫,韻律不用說是好的了;只那詞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極妙,你何曾知道。”○[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第二章:“﹝[寶玉]﹞聽《寄生草》之曲,而悟立足之境;讀《胠篋》之篇,而作焚[花]散[麝]之想。”◆2.中藥桑寄生的別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四‧桑上寄生》:“此名寄寓他物而生,如鳥立于上,故曰寄生、寓木、蔦木。俗呼為寄生草。”

寄生,◆1.依附他人而生活;亦指自己不勞動靠剝削別人而生活。○《管子‧八觀》:“有地君國,而不務耕耘,寄生之君也。”○[瞿秋白]《餓鄉紀程》三:“於是我表姊的寄生中之寄生生涯,精神苦痛不可言喻。”○[巴金]《<憩園>法譯本序》:“不勞而獲的金錢成了家庭災禍的原因和子孫墮落的機會。富裕的寄生生活使得一個年輕人淹死在河裏,使得一個闊少爺病死在監牢中,使得兒子趕走父親,妻子不認丈夫。”◆2.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外。亦指依附於他物而生長的生物。○《詩‧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于松柏”[毛]傳:“蔦,寄生也。”○《漢書‧東方朔傳》:“﹝[郭舍人]﹞乃覆樹上寄生,令[朔]射之。”○[顏師古]注:“寄生者,芝菌之類,淋潦之日,著樹而生,形有周圜象窶數者,今[關中]俗亦呼為寄生。非為蔦之寄生寓木宛童有(林)﹝枝﹞葉者也。”○[晉][曹攄]《贈石崇》詩:“浮萍依水,寄生附林。”○[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四‧松頂生蘭》:“有蘭寄生,長松杈椏間,可徑丈,葳蕤四垂。”◆3.寄居生存。○[漢][東方朔]《七諫‧初放》:“便娟之脩竹兮,寄生乎江潭。”○[晉][陶潛]《讀<山海經>》詩之七:“粲粲三珠樹,寄生[赤水]陰。”◆4.猶托生。舊時迷信。指人或家畜家禽死後轉生世間。○《雲笈七籤》卷一○二:“[丘曾]前生萬劫,已奉靈寶,功德未備,致寄生轉輪,至于今日。”◆5.古代戰馬身上的一種裝備,其形如扇如帚,樹於馬尻具裝之上,以障蔽騎乘者的背部。○《南齊書‧東昏侯紀》:“帝於殿內騎馬從[鳳莊門]入[徽明門],馬被銀蓮葉具裝鎧,雜羽孔翠寄生,逐馬左右衛從,晝眠夜起如平常。”○《南史‧齊紀上‧高帝》:“時朝廷器甲皆充南討,帝軍容寡闕,乃編棕皮為馬具裝,折竹為寄生,夜舉火進軍。”◆6.引申為戎裝。○[明][王志堅]《表异錄》卷五:“蟲為寄生,軍裝亦名寄生。”

寄深,◆寄托重大的責任。○[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武皇]晏駕,寄深負圖,公仰惟國典,俛遵遺託。”○[南朝][梁][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世祖][武帝]情等布衣,寄深同氣。”

寄身,◆猶托身。○[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晉][盧諶]《答魏子悌》詩:“寄身蔭四嶽,託好憑三益。”○[唐][李華]《吊古戰場文》:“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愬?”徐特立《與姜濟寰先生書》:“近日寄身工廠,心有所寄,一切都忘。”

寄任,◆1.指所委托的重要職任。○[隋][江總]《為沈君理讓僕射領吏部表》:“必大廈之棟梁,總其寄任;亦巨川之舟楫,未有綿力薄材。”○[宋][范仲淹]《潤州謝上表》:“臣之所言,殊未盡意。重煩上聽,再貶遠方,削天閣之班資,奪神州之寄任。”○[宋][曾鞏]《奏乞復吳中復差遣狀》:“欲乞召至左右,使典司獻納,或委以藩鎮,使剸治煩劇,必能上副憂勤,不負寄任。”◆2.托付重任。○《資治通鑒‧唐代宗大曆二年》:“六月,甲戌,[鴻漸]來自[成都],廣為貢獻,因盛陳利害,薦[旰]才堪寄任。”○[宋][王讜]《唐語林‧政事上》:“況全[蜀]重地,數十年間,碩德名臣,方可寄任。”○[宋][蘇軾]《與汪道濟書》之二:“某見報移[汶]上,而敕未下。老病不堪寄任,方欲力辭,未知得免否。”

寄取,◆犹言寄放、暂置。“取”为词缀,无义。○唐元稹《寒食日毛空路示侄晦及从简》诗:“我昔孩提從我兄,我今衰白爾初成。分明寄取原頭路,百世長須此路行。”■一作“記取”。

寄目,◆觀看;注視。○[唐][韓愈]《新修滕王閣記》:“﹝[愈]﹞倘得一至其處,竊寄目,償所願焉。”○[元]張翥《木蘭花慢‧次韻陳見心文學孤山向梅》詞:“登臨、不堪寄目,但青山隱隱月紛紛。”○[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豬嘴道人》:“[巘]望見,兀兀如癡,寄目不暫瞬。”

寄命,◆1.以重任相委托。○《論語‧泰伯》:“[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晉][葛洪]《抱樸子‧行品》:“勞謙沖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書‧侯景傳》:“夫敵國相伐,聞喪則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豈有萬乘之主,見利忘義者哉。”○[清][錢謙益]《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李淑元祖母莊氏贈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節;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2.猶寄身,托身。○《藝文類聚》卷七引[漢][杜篤]《首陽山賦》:“聞西伯[昌]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耇,遂相攜而隨之,冀寄命乎餘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終餘年。”○[唐][張九齡]《和黃門盧監望秦始皇陵》:“黔首無寄命,赭衣相追逐。”○[宋][曾鞏]《邪溪祈雨文》:“今麥苗將槁,稻種未布,而春既盡矣,若又不雨至於十日,則麥必盡死,稻不可種,民將安所寄命乎?”[清][黃景仁]《洞庭行贈王大歸包川》詩:“蠻煙瘴雨土卑濕,留我寄命於此鄉。”◆3.寄存之命。喻短暫的生命。○《晉書‧皇甫謐傳》:“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無不之,故氣屬于天;寄命終盡,窮體反真,故尸藏于地。”

寄名符,◆1.舊時迷信,恐小兒夭折,常寄名於道觀為徒,道士所授之符籙,稱寄名符。○《紅樓夢》第七四回:“那[王善保]家的帶了眾人,到了丫鬟房中,也一一開箱倒籠抄揀了一番,因從[紫鵑]房中搜出兩副[寶玉]往常換下來的寄名符兒。”參見“寄名”。2.迷信者為死後在冥中得到保佑而寄名於神佛作僕役或門徒的憑證。○[李棟][王雲高]《彩雲歸》二:“當[黃維芝]把寄名符遞到病人眼前,病人拚了最後的力氣,把它用力抓在手裏,拋出了最後的兩顆渾濁的淚珠之後,眼神就慢慢暗淡了。”

寄名,◆1.舊時迷信,為求孩子長命而認他人為義父母,用其姓氏命名;或拜僧尼為師而不出家,謂之寄名。○[清][黃生]《義府‧寄名》:“今俗有生子不利,而寄名於他人者。其事已起[漢]世。按《後漢‧何后紀》:后生[辯],養於[史道人]家,號曰[史侯]。注云:‘[靈帝]數失子,不敢正名,寄養道人[史子眇]家’,即其事也。按‘道人’二字亦如此,注謂‘道術之人’。今俗亦有寄名於僧道者。”◆2.猶掛名,列名。○[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熊執易]為補闕,上疏極諫,竊示僚友[歸登]。○[登]慘然曰:‘願寄一名。雷霆之怒,恐足下不足以獨當也。’”○《明史‧程啟充傳》:“身不出門閭,而名隸行伍,是謂寄名。”○[清][陳夢雷]《東行口占》之一:“籍削寄名歸卒伍,魂銷憑夢返家園。”◆3.引申為托名,假名。○《雲笈七籤》卷六:“太玄者,[孟法師]云是[太玄都]也。今為[老君]既隱[太平之鄉],亦未詳此是何所。必非攝跡還本,遣之又遣,玄之又玄,寄名‘太玄’耶?”◆补证条目■旧时迷信,为求孩子长命而认他人为义父母,用其姓氏命名;或拜僧尼为师而不出家,谓之寄名。○《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待周歲送到上刹,寄名出家。”○周振鹤《苏州风俗·岁月》:“观音生日,既生小儿,则于观音座下,皈依寄名,可保长寿。”

寄論(寄论),◆謂隨聲附和,言無定論。○[漢][王符]《潛夫論‧交際》:“論士必定於志行,毀譽必參於效驗;不隨俗而雷同,不逐聲而寄論。”

寄留,◆猶寄放,留居。○[唐][王度]《古鏡記》:“兩月前,有一客攜此婢從東來,時婢病甚,客便寄留,云:‘還日當取。’”○《元典章‧臺綱一‧體察》:“據追問到錢物,應給主者隨即面視給主,合還官者發付合屬官司,各取明白收管,毋得寄留。”○[王願堅]《支隊政委》:“因為傷勢較重,組織上決定把他‘寄留’在老鄉家裏養傷。”

寄靈(寄灵),◆暫時放置靈柩。○《紅樓夢》第十四回:“那[賈珍]因見發引日近,親自坐車帶了陰陽司吏,往[鐵檻寺]來踏看寄靈所在。”

寄理,◆謂在外地居官治事。○[明][王世貞]《與徐子與書》:“不佞寄理[吳興],幸不為吏民所厭惡。”

寄款,◆1.寄托忠誠之心。○[晉][陸機]《思親賦》:“悲桑梓之悠曠,愧蒸嘗之弗營;指南雲以寄款,望歸風而效誠。”◆2.指匯寄錢款。

寄口,◆依靠別人生活。○[明][湯顯祖]《牡丹亭‧訣謁》:“我[柳夢梅]在[廣州]學裏,也是個數一數二的秀才,捱了些數伏數九的日子。如今藏身荒圃,寄口髯奴。思之思之,惶愧惶愧!”

寄居官員(寄居官员),◆見“寄居官”。

寄居官,◆指本為朝廷官員,而今返里家居的人。亦稱“寄居官員”。○[宋][趙昇]《朝野類要‧稱謂》:“寄居官,又名私居官。不以客居及本貫土著,皆謂之私居、寄居。其義蓋有官者,本朝廷仕宦也。”○《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潭州]也有幾個寄居官員,見[崔寧]是行在待詔,日逐也有生活得做。”

寄居,◆1.居住在他鄉或別人家裡。○《漢書‧息夫躬傳》:“[躬]歸國,未有第宅,寄居丘亭。”○[三國][魏][曹植]《仙人篇》詩:“俯觀五獄閒,人生如寄居。”○[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摺:“自來[西洛]是吾鄉,宦遊在四方,寄居[咸陽]。”○《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徐太學]自是寄居的人,早晚思量回家,要留着結下路親眷,十分不肯。”○[清][嚴有禧]《漱華隨筆‧吳仲纓》:“貧老無子,寄居荒村以歿。”○[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愫方]﹞伶仃孤獨,多年寄居在親戚家中的生活養成她一種驚人的耐性。”◆2.即寄居蟹。○《藝文類聚》卷六一引[晉][庾闡]《揚都賦》:“鸚螺蛻骨,寄居負敖。”○[唐][段成式]《酉陽雜俎‧鱗介篇》:“寄居,殼似蝸,一頭小蟹,一頭螺蛤也。”◆3.寄居官之省稱。○《朱子語類》卷一二七:“後三四日,虜果至,[王]乃走城中,百姓相率推一大寄居作首而降虜。”參見“寄居官”。

寄禁,◆寄押,監禁。○[宋][蘇轍]《乞放市易欠錢狀》:“市易之法,欠戶拖延日久,或未見歸者及無家業之人,皆差人監逐,遇夜寄禁。”○[宋][洪邁]《容齋四筆‧國初救弊》:“[江州]司理院自正月至二月,經過寄禁罪人,計三百二十四人。”

寄籍,◆1.謂離原籍,而在寄居地落戶。○[唐][李翱]《嶺南節度使徐公行狀》:“公諱[申],字[維降],[東海][剡]人,[永泰]元年寄籍京兆府。”○[宋][王洋]《贈向揚州》詩:“野人本住[蓬萊]側,寄籍[淮]甸老阡陌。”○[章炳麟]《艾如張董逃歌序》:“是時[青島]、[旅順]既割,天下土崩,過計者欲違難異域,寄籍為流民。”◆2.猶寄名。○[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六‧老僧》:“昔侍御與貧道為方外交,其公子方在襁褓,寄籍[釋]氏,為我弟子。曾幾何時,皆成古人!”參見“寄名”。

寄懷(寄怀),◆1.寄托懷抱。○[晉][陶潛]《九日閑居》詩序:“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宋][陸游]《出游歸鞍上口占》:“寄懷[楚]水[吳]山外,得意[唐]詩[晉]帖間。”○[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寄懷既遠,吟詠必多。”○[陳毅]《三十五歲生日寄懷》詩序:“一九三六年,余游擊於[贛]南[五嶺]山脈一帶,往來作戰,備極艱苦。八月值余三十五歲生辰,賦此寄懷。”◆2.真誠相待。猶言推心置腹。○《宋書‧謝景仁傳》:“汝始親庶務,而任重事殷,宜寄懷群賢,以盡弼諧之美。”

寄畫(寄画),◆謂借重籌劃。○[宋][梅堯臣]《送王樂道太丞》詩:“幄中欲寄畫,才智莫有君。”

寄鶴,◆养鹤。多指隐逸生活。○唐项斯《华顶道者》诗:“養龍於淺水,寄鶴在高枝。”○唐郑谷《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纪》诗:“寄鶴眠雲叟,騎驢入室賓。”

寄觀(寄观),◆謂憑藉外物進行觀察。○《宋書‧王僧達傳》:“臣非惟寄觀世路,謬識其難,即之於身,詳見其弊。”

寄公,◆古指失國後寄居別國的諸侯。後亦泛稱失位而流亡者。○《儀禮‧喪服》:“寄公者,何也?失地之君也。”○《禮記‧喪大記》:“君拜寄公國賓于位。”○《晉書‧禮志中》:“曩者[王司徒]失守播越,自稱寄公。”

寄附,◆1.猶寄贈。○[唐][白居易]《元九以綠絲布白輕褣見寄》詩:“貧友遠勞君寄附,病妻親為我裁縫。”◆2.暫時附屬。○《明史‧廣西土司傳二‧思明》:“於府治設教授一員,量給廩生六名,其寄附[太平府]者,悉歸本學,嗣後續增其祭祀廩餼之用,則地方可安,文教可興。”◆3.猶依附。○[劉半農]《琴魂》:“你那時的歌聲真好啊!簡直是她的靈魂,和全世界的玫瑰花的香味,一起寄附在你的聲浪之中了!”◆补证条目■犹依附。○明叶权《贤博编》:“有小松虬結,委曲盤旋,如兔絲女蘿寄附喬木者。”

寄父,◆義父。○[張天翼]《大林和小林》第十九章:“[小林]和[喬喬]是沒有家的,只有一個寄父,叫做[中麥]。”

寄放,◆1.暫時存放。○《水滸傳》第二二回:“眾人登場了當,屍首把棺木盛了,寄放寺院裏,將一干人帶到縣裏。”○《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排插後面還寄放着一個說煞說不清的[安公子],還得合他費無限的唇舌。”○[洪深]《香稻米》第三幕:“這三隻雞不是我的,是[陳金福]托我拿來寄放在你們這裏的。”◆2.猶寄托。○[郭沫若]《虎符》第一幕:“有時候我們婦女的希望,差不多就完全寄放在自己的兒女們身上。”

寄飯(寄饭),◆指暫被雇為僕,以求衣食。這種僕人有自由身分,跟對主人有人身依附關係的奴婢不同。○[巴金]《春》一:“[綺霞]又只是在這兒寄飯的,所以她的運氣比[鳴鳳]好。”○[巴金]《和讀者談<家>》:“她的性格跟[鳴鳳]的不同,而且她是一個‘寄飯’的丫頭。所謂‘寄飯’,就是用勞動換來她的飲食和居住。她仍然有權做自己的主人。”

寄發,◆付邮;寄出。○孙顺其《平凡的足迹》:“写完后,自己感到是人云亦云,没啥新意,就没有寄发。”

寄兒(寄儿),◆義兒,乾兒。○《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憶昭樓洪楊奏稿》:“為首者,系[青浦][周立春]之寄兒[王]姓也,年約十七、八。”

寄調(寄调),◆舊體詞曲必須依照一定的調式進行寫作,稱寄調。亦借指寫作上模仿其他作品的形式。○[李廣田]《馬凡陀的山歌》:“《公共汽車抒情詩》是寄調[西蒙諾夫]的《等待着我罷》。”

寄地,◆1.寄放妻兒財貨的地方。○《國語‧鄭語》:“公說,乃東寄帑與賄,[虢][鄶]受之,十邑皆有寄地。”按,帑,通“孥”。○《國語‧鄭語》:“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孥與賄焉,不敢不許。”○[韋昭]注:“妻子曰孥。賄,財也。”◆2.暫時由他人代管的地方。○《戰國策‧韓策一》:“公何不以[秦]為[韓]求[潁川]於[楚]?此乃[韓]之寄地。”○[鮑彪]注:“此本[韓]地,[楚]取之,故云。”○[清][惲敬]《西楚都彭城論》:“是故[三秦]者,[項王]之寄地也。”

寄當歸(寄当归),◆當歸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藥,諧音取應當歸來之意。○《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遂與母相失”[裴松之]注引[晉][孫盛]《雜記》曰:“初,[姜維]詣[亮],與母相失,復得母書,令求當歸。○[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又《吳志‧太史慈傳》:“[曹公]聞其([太史慈])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但貯當歸。”後因以“寄當歸”為催促歸去之典。○[宋][辛棄疾]《瑞鷓鴣‧京口病中起登連昌觀偶成》詞:“山草舊曾呼遠志,故人今又寄當歸。”

寄打,◆暫緩應受的責打。○《水滸傳》第九回:“小人於路感冒風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寄春君,◆梅的別稱。○[元][龍輔]《女紅餘志‧梅》:“[南華]封梅為寄春君。”

寄拜,◆謂依托某人,結為親屬。○[沈從文]《紳士的太太一年以後》:“紳士太太為紳士養了第五個少爺,寄拜給廢物三姨太太作乾兒子。”

懷寄(怀寄),◆寄托心志。○[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下:“[文勝]託詠靈芝,懷寄不淺。”

孤寄,◆1.猶托孤。○《漢書‧元后傳》:“﹝[安陽侯]﹞[舜]既見,太后知其為[莽]求璽,怒罵之曰:而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富貴累世,既無以報,受以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顏師古]注:“孤寄,言以孤寄託之。”◆2.獨身寄居他鄉。○[清][納蘭性德]《金縷曲‧寄梁汾》詞:“別來我亦傷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壯懷都廢。”

高寄,◆志懷高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時復託懷玄勝,遠詠《老》《莊》,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唐][陸龜蒙]《幽居賦》:“彼護落而無容,且蕭條而高寄。”○[清][戴名世]《蓼莊圖記》:“先生尋還京師,然抗懷高寄,嘗書[蘇文忠]詩於壁曰:‘惟有皇城真堪隱,萬人海裏一聲藏。’”

飛寄(飞寄),◆胥吏貪污田賦的一種方法。○[宋][葉適]《朝議大夫知處州蔣公墓志銘》:“更造板籍,隱寄、飛寄、影占、偽跋悉釐改。”○[明][宋濂]《當涂王公墓志銘》:“猾胥[潘立道]操[金華]一邑田賦之柄,飛寄詭遁,並緣為奸利,公廉其罪狀以聞,寘于法。”

恩寄,◆1.指長上對下屬的信任托付。○《梁書‧良吏傳‧何遠》:“[遠]與[恢]素善,在府盡其志力,知無不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南朝][陳]徐陵《為梁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僶俛恩寄,號靦惟深,而敕諭分明,信誓殊重。”◆2.特指帝王的授職。○[唐][白居易]《蘇州刺史謝上表》:“今奉恩寄,又付郡符,獎飾具載於詔中,慶幸實生於望外。”

辭寄,◆言词兴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譽》:“許掾嘗詣簡文,爾夜風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語。襟懷之詠,偏是許之所長。辭寄清婉,有逾平日。”

部寄,◆指中央各部之職。○[明][宋濂]《<章氏家乘>序》:“﹝[章仔鈞]﹞生一十五子,六十八孫,支系敷蕃,布于東西。或入坐廟朝,或出膺部寄,或宰百里之邑,或秉節鉞,分鎮邊陲。”

標寄(标寄),◆謂寄托高超,不以俗務為懷。○《宋書‧王惠傳》:“兄[鑒],頗好聚斂,廣營田業,[惠]意甚不同,謂[鑒]曰:‘何用田為?’[鑒]怒曰:‘無田何由得食。’[惠]又曰:‘亦復何用食為!’其標寄如此。”

邊寄(边寄),◆防守邊疆的任務。○[唐][孫逖]《授王斛斯太僕卿仍兼安西都護制》:“門下:[安西]都護[王斛斯],將略稱多,忠誠克著,頃膺邊寄,頗洽人心。”○《宋史‧任中正范雍等傳論》:“[雍]任邊寄而覆軍敗將,幾不自保。”○《續資治通鑒‧元武宗至大四年》:“今第當選重臣知治體者,付以邊寄,兵且勿用也。”

北門之寄(北门之寄),◆謂負軍事重任。○《舊唐書‧李自良傳》:“[德宗]以[河東]密邇胡戎,難於擇帥,翌日,[自良]謝,上謂之曰:‘卿與[馬燧]存軍中事分,誠為得禮;然[北門]之寄,無易於卿。’”[宋][岳珂]《桯史‧吳畏齋謝贄啟》:“上方勤西顧之憂,公特任[北門]之寄。”參見“北門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