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五味和五脏的对应(五味和)

五味和五脏的对应(五味和)

中华老字号五味和,美味的载体,精神的符号

1903年,在杭州庆春街小福清巷口,一家前店后坊式的糕饼店开业了,五味和就此诞生,取五味调和、千变万化、不可胜尝之意。伴随百年风雨,历经分分合合,现在的五味和已发展成为在全国都能排得上名的大型食品企业,产品涵盖月饼、粽子、绿豆糕、八宝饭、蛋黄酥、酱油、米醋、黄酒、黄豆酱等,旗下有糕点的五味和品牌、酱油的湖羊品牌两个中华老字号,醋的双鱼品牌则是浙江省著名商标。

(五味和正门)

春团、夏糕、秋饼、冬糖,春卤、夏糟、秋醉、冬酱,无论糕点还是调味品,杭城百姓一年四季都会用到五味和的产品,五味和这个百年老店,随着岁月的积淀,早已深入杭州百姓生活,成为百姓舌尖的记忆、心中的美好。

酱香醋柔,凝结着百姓对美食的共同记忆

杭州人的“冬天”,是从做酱鸭开始的。选用的酱油直接决定酱鸭的风味特色,五味和出品的软袋包装的湖羊牌鲜洁酱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畅销至今,被杭州人亲切地称为“蓝袋鲜”“蓝湖羊”,因其价廉物美成为做酱鸭的人都爱选用的本土酱油。有人曾说:“用湖羊酱油腌制酱鸭,不仅肉和骨头,就连蒸出的汤汁都毛香哩。”中国烹饪大师胡亮做招牌杭州酱鸭,专门要找五味和为他定制酱油。

(酱园)

如果说酱油的好在咸鲜,那醋的酸则各有特色,如山西老陈醋的浓和郁显出北方的豪放热烈,而浙江玫瑰米醋的清和柔则代表着江南的秀丽婉约。吃饺子配陈醋,吃河鲜、海鲜则要选玫瑰米醋。五味和出品的双鱼牌玫瑰米醋,传承百年的手工酿制工艺,在江南春季梅雨、夏季高温的独特气候条件下,用大米为原料,靠空气中的野生菌群,酿出清亮透彻、艳如玫瑰、酸味柔和、略带鲜甜的玫瑰米醋,成为杭州百姓鱼虾蟹等水产烹饪、蘸食的好搭档。

(传统手工玫瑰醋发酵)

百年传承,积淀为百姓对美好的精神符号

每年中秋,家人一起吃一块五味和月饼,对很多老杭州人来说都快成了一种仪式;每年春节,配一碟湖羊酱油腌制的酱鸭,成为各类聚餐的冷盘必选;每年国庆,菊黄蟹肥倒一碟双鱼玫瑰米醋配点糖和姜末,就能在家里吃到心满意足的鲜美;每年端午,拎一盒五味和粽子走亲访友,送上一份礼轻情意重的祝福。

“五味和传承至今,始终不变的是以诚为本的理念,讲求真材实料、精工细作。同时紧跟时代脚步,不断追求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经营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这是五味和能延绵百年生存下来的关键。”浙江五味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竞这样说。

(日式高盐稀态工艺发酵罐)

20世纪70年代,物资贫乏,重油、重糖的糕点是消费者的最爱,“糕点好吃的诀窍就是舍得放糖”。但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消费者需要的糕点是轻油、少糖,因此做短保质期的产品,让新鲜的糕点在最短时间送达消费者,就成为当下五味和工艺技术和营销创新的努力方向。

企业发展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被消费者抛弃。“以前五味和苏式月饼,用油纸、靠手工来包装,前几年改为了塑料薄膜和塑托,采用机械化包装,卫生指标、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如果不是这样改,这个产品也许就被市场淘汰了。”李总感叹道。

(液态深层工艺发酵罐)

如今,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对于老字号企业而言,把握年轻一代新新消费群体的喜好是企业面对的新课题。李总认为:“不管时代如何变,保证产品真材实料、精工细作始终是根本。其次,在信息化时代要学会借助互联网,创造与年轻人直接互动的机会,以更快速地响应年轻人的喜好。但作为老字号品牌来说,最独特的价值、最重要的责任,还是在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让老字号品牌成为活化的历史、延绵的记忆,以及代表一方百姓之喜好的精神符号。在纷繁变化的当下,老字号品牌应更加坚守自己的匠心和初心,努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努力让老字号品牌长久的传承下去。”

月饼:从“出圈”到归真

来源:经济日报

月饼江湖,鏖战正酣。以市面上比较火爆的两款“医院月饼”为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研制的月饼,已被炒到1288元一盒的天价。贵州省人民医院职工食堂研制的云腿月饼因为“味道实在是太好了”,老百姓排长队购买自不在话下,甚至市面上还出现了仿冒产品,逼得这款“网红月饼”最终用上了三维码防伪识别技术。

今年,成都中医药大学以《黄帝内经》中“五色有五味,五行入五脏”的中医理论为制作理念,五味调和,烘焙出“金性为白入肺,牛奶椒盐五仁味;木性为青(绿)入肝,绿茶雪丝椰蓉味;水性为黑入肾,紫芋海盐芝士味;火性为红入心,樱花金沙奶黄味;土性为黄入脾,台式清香茉莉味”五色五味的月饼。

“相比去年印上校徽的月饼,今年五色五味月饼订购量实现了翻番,现在我们的面包房已经停止接单了,做不过来。”成都中医药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朱文涛告诉记者,当前这款月饼仅供教职工、学生订购已是供不应求,明年学校计划让月饼“走出校门,走向市场”。

面对今年如此火爆的“医院月饼”行情,朱文涛有自己的见解:“人们不仅是期望品尝一块月饼,更是一种对健康养生的追求,医学院校出品的月饼给人靠谱的感觉。”朱文涛说,现在大家普遍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医院出品的月饼有营养科把关,注重食材的新鲜、无添加等特性,慢慢就做出了口碑,销量高也在情理之中。

一年又一年,小小的一块月饼被赋予了层出不穷的创意。小龙虾、干贝、螺蛳粉……酥香的饼皮下可谓“包罗万象”,这是口味的创新;盲盒、抽屉、竹篮……精美的外观让观赏价值一再提升,这是包装的创新;私人定制、限量发售、独家货源……洞悉消费者的喜好,抓住年轻人猎奇的心理,这是销售模式的创新。万变不离其宗,越来越多的月饼正在回归初心,纯正的口感、健康的食材成为食客们选购月饼的评判标准。

要说“玩”月饼,“饼二代”李洋很有发言权。小时候,李洋是父亲身后的“小尾巴”,跟着开办月饼厂的父亲学习制作、销售月饼。李洋现在的身份是云南嘉华食品有限公司的经销商,嘉华是云南烘焙行业的知名品牌。

“刚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我为了‘玩’月饼,没少和父亲吵架。”李洋是一名“90后”,10年前20出头的他刚入行时,觉得自家工厂里的月饼“很土气”。“首先,我改掉以红、黄为主的包装,加入暗黑风、七彩色。其次,方形、圆形这两种形状不用了,哪种模具新潮就做哪种形状。再次,当下流行吃什么,就把口感加进去。”

然而,当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月饼成批量推向市场时,却卖不动。李洋不好意思地笑了:“年轻不懂事,好像把月饼给‘玩’坏了。”李洋说,当自己真正“吃得懂”月饼时,已经30岁了。他花了整整10年时间与父亲一起做月饼、跑市场,渐渐明白了月饼在父亲心中承载的是老一辈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文化底蕴的认可。

月饼是中秋节的文化符号,圆形或方形的外观代表着团圆和收获。不少人怀念“儿时的味道”,是因为传统月饼的口感蕴含着浓浓的节庆氛围,而中秋佳节正是亲朋好友重聚的日子,即使千山万水也难以阻挡游子们渴盼回家的心情。正因如此,月饼的价值不在于外包装的豪华精美,而在于我们怎样呵护、传承、弘扬月饼承载的中秋文化。

梅贵洪是今年中国(四川)中秋食品博览会暨月饼文化节的展场负责人,这个展会已经举办21届了,谈及月饼销售市场的变化,他说:“10年前,展会现场可谓人山人海,五六百家企业把近2万平方米的展厅填得满满当当,销售额最高的一家企业日均可达100万元,盛况空前。客观地讲,随着网购兴起,线下销售的份额有逐年收窄的趋势,但逛展的回头客还是很多,有顾客说,‘只要你们办,我们就来’。”

古往今来,传统节日里蕴含着丰富的食文化,不同的美食往往会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文化价值、情感内涵和情感需求。如今展会上的回头客们除了对中秋文化有着深深的情结,还更加注重月饼的口感,因为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销售,只要质量过硬、品牌够响,产品就能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常青树”。

艾媒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年月饼数据消费报告》正好印证了李洋和梅贵洪的看法,2020年,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近85%的消费者表示会继续选购月饼,这一数据较2019年提升了11.2%。而口味和口感、节日氛围驱动、绿色健康成为大家选购月饼时最先考虑的因素。

如今,月饼已经不再需要豪华包装撑“面子”,文化内涵成为月饼最有底气的“里子”。不难看出,不论是火到“出圈”的“医院月饼”,还是传统月饼,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环保包装的重视让月饼“返璞归真”,重回美味可口的实质和对美好佳节的情意寄托。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中秋了,带盒月饼回家与家人分享吧。(经济日报记者 刘 畅)

“酸入肝、酸伤肝”,五味和五脏的关系,不是那么简单

“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中医理论认为,五味对应五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五味不仅是五脏的主要营养来源,还能调节相应脏腑。日常饮食搭配恰当,五味调和,可使脏腑、筋骨、气血得到滋养,有利机体健康运转。若饮食中过度偏嗜某种味道,则会造成相应脏腑功能的损伤失调,进而诱发疾病。可以说,口味是衡量与监测脏腑健康的“试金石”。

酸多伤肝。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生津、开胃等功效,食之得当,对人体有益,但若嗜酸过度,就会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同时,中医五行理论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过食酸味食物后会使肝气偏盛,“木克土”后而影响脾脏安危。最典型的症状是,酸味食物吃多了,胃会泛酸。

苦多伤心。苦味能清心除烦、泻火通便,吃少量苦味食物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在中医看来,如果偏嗜苦味,多为心火内盛的表现,常见的症状还有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口角生疮、舌尖红等。

甘多伤脾。中医中的“甘”就是我们常说的“甜”。适当食用甘味食物能益气补血,但过食容易形成痰湿体质。痰湿被看作是“百病之源”,因为痰湿极易困脾,脾气虚使得水谷精微不能运化,进而出现肥胖、大便黏滞不畅、舌苔厚腻等问题。同时,痰湿体质的人群还容易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

辛多伤肺。辛入肺,可以宣肺通鼻,调治鼻塞、流涕等病症,但若偏嗜辛辣,容易导致肺气宣发太过,造成气机耗散。这就是为什么喜食辛辣的人时常会感到头昏脑涨、疲惫的原因。过食辛辣还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多,引起胃脘灼热之证(表现为灼热、烧心)。

咸多伤肾。咸味食物和药物有催吐、润肠通便、滋补的作用。比如,中药肉苁蓉味甘微咸,临床常用其治疗肾阳亏虚、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手足发冷、肠燥便秘等。但吃得太咸则会损伤肾脏,从而造成肾气亏损或者肾功能失调,如腰疼、性欲降低、生殖力降低等。

可见,“吃得合不合口”对调摄养生很重要。这里给大家一些饮食上的参考建议:1.什么口味的食物都应该适当吃一些,不要偏好某种味道或不吃某种口味。2.利用“五味对应五脏”的规律做饮食保健,比如,秋季主“收”,是润肺的季节,饮食就要“减辛增酸”,减少辛伤肺的风险,增加“酸”的收敛固涩作用。3.辨证地选择“味道”。针对不同体质,可以在口味均衡的基础上根据医生建议,适当增加某种口味的比例。比如,大枣等甘味食物有补益气血的功效,气血亏虚的人,每天可适量吃些枣;苦味食物能清心除烦,夏季心火旺盛的人可吃些苦瓜减轻烦躁感。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