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宣仁庙开放了吗(宣仁庙)

宣仁庙开放了吗(宣仁庙)

清代皇城祈雨庙“宣仁庙”,故宫外八庙之一,现作为文物保存至今

宣仁庙位于东城北池子大街2、4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风神庙。清雍正六年(1728年)敕建,以祀风神。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

其规制仿中南海时应宫,赐号(应时显佑),庙曰"宣仁"。庙内有清世宗雍正皇帝御书"协和昭泰"匾额。前殿祀风伯,后殿祀八风神。

它与位于其南、并排而坐的凝和庙(俗称云神庙),与位于紫禁城西侧、北长街大街路西的昭显庙(俗称雷神庙),与位于中南海紫光阁北面的时应宫(现已无存,宫内供奉龙神),合并为清代皇城祈雨庙。

该庙街门坐东朝西,殿宇均坐北朝南 ,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前殿、正殿及后殿。山门前有座琉璃砖在影壁,绿琉璃瓦顶调大脊。山门三间,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悬"敕建宣仁庙"石额。各殿均为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顶。现在该庙琉璃影壁、山门、钟鼓楼及几层殿均保存,只是年久失修,显得破旧。

走进遗址,其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山门前是一道一字影壁墙,山门三间,山门上方嵌有石刻匾额“敕建宣仁庙”,山门两侧砌着八字影壁;穿过山门,东西两侧,坐落着钟、鼓各一座楼亭,二门三间;再步入,前殿三间,后殿五间,后殿两旁为耳房,殿堂两侧为住持房——其营建规制为道庙。

雍正六年,皇帝谕旨:“风雨时若,百物繁昌”,自雍正元年敕建时应宫,虔祝龙神,几年以来,有祈必应,其“福庇苍生”的实例,历有明验。而风神,“巽顺和煦,茂时有物”,也应该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以答洪庥”。

考据古籍,历来就有祭祀“风神”的典礼。著在皇城内择地建庙,因时祷祀,“以展朕为民祈福之诚”。于是经大臣们遵旨议定:考据古籍,风师为箕星,箕星为苍龙之第七宿(我国古代将天上的众多恒星分为28群,称为二十八宿),位置在东北。所以,致祭方向,“自宜就其星位”。其庙宇规制,仿时应宫式营建。

同年,雍正皇帝钦定风神封号“应时显佑风伯之神”,钦定庙名“宣仁庙”。另有史料记载,宣仁庙前殿供奉风伯之神,后殿供奉八风之神。岁以万寿圣节并立春后丑日致祭以及夏历每月初一、十五摆祭器,每日香灯,在都城道士内遴选住持。

当年内每次遭遇旱、涝天象时,皇帝都要派亲近大臣前往拈香祈雨或祈晴,待上天赐福后,再派亲近大臣去报谢。

雍正七年敕建凝和庙、昭显庙,营建规制悉仿宣仁庙。宣仁庙与其他三座神庙,因建在紫禁城周边属皇城内,而且是专为皇家服务的场所,所以它们是皇家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过境迁,当年的皇家祈雨庙改为它用。宣仁庙作为职工宿舍已有几十年,它的历史文化、历史遗迹也早已随着清王朝灭亡后的时间流逝而支离破碎。今天宣仁庙腾空进行全面的整修,对今人了解和认识这段鲜为人知的宫廷史文化,不无裨益。

探索故宫周边景点奥秘:揭开故宫周边鲜为人知的景点历史渊源!

皇宫周围确实历史建筑很多,我只是介绍了其中一部分,上回我们介绍完,故宫北面后,下面我介绍一下故宫东面,看似故宫东面好像没有其他三个方向历史建筑多,其实不然,只是没有他们名气大而已,下面我介绍一下,北京东面历史建筑,你可以在游览完名气大的建筑后,这些你也可以看看,都是北京历史的一部分。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1、普度寺

普度寺,位于南池子大街东侧,距故宫东华门仅数百米。这座现存规模不大也鲜为人知的寺庙,其实见证了明清两代数百年皇城风云的故事。该寺庙原为明皇城东苑,也称为皇太孙宫,明朝夺门之变等等众多历史事件也发生在这。清朝初这里改为睿亲王府(即摄政王多尔衮的王府),主要为了方便参与朝政,睿亲王府也成为当时大清帝国实际的政治与权力中心,后来多尔衮死于喀喇城,并被夺走爵位,从此王府荒废没落。康熙三十年(即1694年) , 康熙帝将荒废的睿亲王府改为供奉护法神大黑天的玛哈嘎喇庙。乾隆四十年(即1775年),乾隆帝将该庙赐名“普度寺”。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皇史宬

在北京还有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那就是皇史宬,皇史宬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拱券无梁殿建筑,该建筑通体由砖石砌成,无一钉一木,称为“石室”。在该石室内,存放着大量铜皮鎏金雕龙樟木匮,也被称为“金匮”,这也就是所谓的“金匮石室”。这里坚固耐用,室温基本恒定,利于防火、防盗、防潮、防虫。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那么这个地方是做什么的呢,最初明朝皇室想宫外保存一份皇帝的御像,嘉靖皇帝下令在紫禁城东侧南池子附近,修建一处皇家档案库,后命名为“皇史宬”。之后,清朝皇室又在这里存放了圣训、玉牒等资料,这里也被称为表章库。皇史宬分南北两院,由正殿、东配殿、西配殿、御碑亭、宬门等建筑组成,是我国现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皇家档案库建筑群。

3、宣仁庙

宣仁庙最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当时为了纪念杨慎的父亲而建。杨慎是何许人也呢,他是明代三才子之首,这么解释可能大家还是不知道,下面看看这首歌词就知道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词是由杨慎创作的千古名词《临江仙》中一段。这里曾成为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文学家和知名之士参观交流,明末清初这里多次破坏和毁灭,但都经过重建和修缮,形成今天的样子,杨慎的书房也是宣仁庙里最重要的建筑,这里陈设有杨慎的文化作品和生活用品。

清朝雍正年间该庙勇于供奉风神,所以,此处也被称为风神庙。

4、嵩祝寺及智珠寺

嵩祝寺位于东城区北河沿大街25号,清朝乾隆年间,该寺连同东侧的法渊寺以及西侧的智珠寺形成三寺并立的格局,三座寺庙是在明朝番经厂、汉经厂旧址修建,明朝永乐年间选址在此为皇家御用印经厂,主要用来印刷汉文和梵文经文。后来,嵩祝寺已经损毁大半,而法渊寺主体建筑已荡然无存,只余北部少量房屋,唯独智珠寺保存较为完整,并对外开放。

智珠寺坐北朝南,共有六重殿宇。第一进为山门和钟鼓楼,第二进为天王殿,第三进为重檐四方殿,第四进为净身殿,第五进为后殿,殿后有二层楼,两侧建有配殿和廊庞,规模浩大,结构严整。

5、翰林院遗址

翰林院,最早是从唐朝开始设立,当初只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北京是从元代才开始设立翰林院,元代的翰林院在今天北京的钟楼西北,现已无迹可寻。明朝永乐年间,在今天东长安街以南和正义路以西建成翰林院,后来清朝依旧在明代旧址上重建了翰林院。这个地址也是目前公安部所在地。

好了今天先介绍到此,希望朋友们喜欢,也请朋友们多多留言,多多关注、多多转发,也祝你们每天开开心心,在游览风景同时品味历史的味道。

探索故宫周边景点奥秘:揭开故宫南面神秘面纱!

探索故宫周边景点奥秘:揭开故宫周边几片海的神秘面纱!

探索故宫周边景点奥秘:揭开景山公园、南锣鼓巷等景点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