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8字怎么写才正确(8字怎么写)

8字怎么写才正确(8字怎么写)

田字格里怎么写数字?4、8、9都容易写错。家长们快收藏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田字格。

很多小学生最开始都是用田字格来写数字,那么田字格里的数字怎么写?给大家分享一下现在教材的最标准的田字格写法。

网上有很多的打印材料都是不标准的,尤其是4.8和9。8和9不封口,4的竖线在中间虚线那里。很多孩子在描红的时候用了错误的材料后来就改不过来。找到最标准的数字写法,一定要注意哪里贴哪条线,哪里不贴线。

因为教材原因这个和很多家长小时候学的不一样,一定要接受现在最新的写法材料。等孩子上了小学会发现,很多汉字的笔顺也和家长小时候不一样了。

1.“1”像粉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来。

2、“2”像小鸭。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

3、“3”像耳朵。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虚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线。

4、“4”像小旗。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5”像钩子。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最后,在上面画一横线。

6、“6”像哨子。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孤形,碰左线、底线,向上碰右线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中线。

7、“7”像锄头。从左上角到右上角画一横线,再折线向下,到底线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

8、“8”像娃娃。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最后,线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不封口。

9、“9”像勺子。在上格画一个四面碰线的附近向下角附近向左下面一真线到底线中间。

10、“10”像粉笔和鸡蛋。“10”占两格,左边一格写“1”。右边一格画一格碰上、下、左、右四边线的椭圆

"刘凤禧小篆"七、八、九

小篆书法产生于秦代,是秦始皇“书同文"政策的产物,故也叫"秦篆"。它是中国汉字的一大进步。它作为秦朝的官方文字,在西汉也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在民间并未得到大力推广应用。由于它书写复杂,过于规整,因而很快被今文字隶书所取代。

小篆这种文字虽然使用时间短,又没有得到大力推广,然而,它所具有的特有艺术魅力,却使得它注定成为《阳春白雪》这种曲高和寡的特有书法艺术形式。

虽然它曲高和寡,但它的艺术魅力非常迷人,对各种文化程度的人群都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非常多的欣赏人群,其中也不乏有相当數量听《下里巴人》曲子的追捧者。

为了使中国小篆这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艺术走向大众,使传统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刘凤禧小篆"作为中国小篆书法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在作品章法允许的情况下,创作时一般都注有隶书释文。对于较長的文学创作题材,不易全注释文的,在落款时除写出该题材的标题外,往往还标注出本文中的一句或更多的字句,以为提示。

“刘凤禧小篆"对長篇文学作品创作时,如《千字文》、《道德经》等,则利用中国书画传统款式册页(主要用于收藏),并且别出心裁地自创一种章法,即每页先用铅笔按设计打成表格,上篆下隶每字相对应,使之互为辨识。据悉这一章法形式还是初見,应该是"刘凤禧小篆"章法独创。

"刘凤禧小篆"创作的书法册页,包括其它款式的作品,都采取了以繁体字隶书标释。这种方式,无疑使《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中国小篆书法艺术,和人民大众靠近了一步。

虽然说释文隶书采取的繁体字,还有许多人不认识,但是今文字隶书繁体字却是由小篆中脱胎耒的,这是汉字发展的线索。在前边《“刘凤禧小篆"四、五、六》中提到过,直接由现行的简化字去认识小篆,中间缺失一截阶梯,让人觉得好没来由,对篆字本身意思也不好理解。

"刘凤禧小篆”的几篇短文发表后,很快得到小篆书法爱好者的关注。但是其中也有杂音。一位先生说它是“江湖体",还有一位说"勉强算画字",意即"画字"勉强夠格。在下看来,他们不过是沐猴而冠者也!

"刘凤禧小篆"植根于中国传统书法小篆,它只是中国小篆书法的一种书写风格而已。评论中除了点点杂音,更多的是朋友们的称颂和点赞。"刘凤禧小篆"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

“刘凤禧小篆”是中国小篆书法艺术的一种风格尝试,它无意于标新立异。这里说句不知高低的话,"刘凤禧小篆"师古不囿,敢为人先。只不过是在中国传统小篆的总法度内,加上一些个人趣味而已。但是,它毕竟还是"孩童",正是蹒跚学步、呀呀学语时期,虽然生命力强盛,但仍需大人的陪伴和培育,需要大人的精心呵护。欢迎朋友们出于善意的指教!

下面是"刘凤禧小篆"创作的册页局部图片,另有几幅作品图片

(1),《刘凤禧篆隶千字文》册页局部

(2),"刘凤禧小篆"册页《乐府诗二首》局部

(3),“刘凤禧小篆"册页《道德经》,共六帙,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