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长春居士是谁的号(长春居士)

长春居士是谁的号(长春居士)

清朝帝王们念念不忘的白月光,莞莞类卿和兰因絮果,哪个更遗憾?

前言

曲尽繁华一似梦,谁作主对花落长相念?清朝皇帝们中的真情至爱,也终悲作离人愁。康熙的白月光赫舍里,雍正的白月光乌拉那拉,乾隆的白月光富察,嘉庆的白月光喜塔腊,她们用一生的温柔和善良,照亮了江山辉煌的紫禁城。

落英缤纷,江山如此多娇。纵使这深宫恩爱终难长,一世白头共白衣,也曾照亮过万家灯火。

一,康熙与赫舍里:深宫中的意外真情

赫舍里皇后的初次出现,是在康熙十七年,皇太后为康熙选妃的时候。她与其他几名妃子一同被送入宫中,成为康熙的侧福晋。

然而,最初的几年时间里,在康熙的后宫中,赫舍里并不算特别引人注目。毕竟身为满洲八大家族之一的博尔济吉特氏后裔,赫舍里的家世并不显赫。

但渐渐地,赫舍里端庄温顺的性格,和她那双灵动聪慧的丹凤眼,还是让她在众福晋中脱颖而出。康熙也开始倾心于这位小他九岁的妃子,甚至亲自为她取名“赫舍里”,意为“善良柔顺”。

然而,赫舍里的命运之舟并非一帆风顺。康熙二十年,她为康熙诞下第一个儿子胤礽,本以为可以稳坐皇子生母的宝座,却不想这个儿子只活了一个月便夭折了。一时间,赫舍里的处境岌岌可危。

就在这危急关头,康熙的感情,成了赫舍里唯一的后盾。康熙不但没有因赫舍里所生儿子早夭而疏远她,反而更加疼爱和宠幸赫舍里。

他派人将宫中最漂亮的景致都画下来,做成《描红图》,送给赫舍里解闷。他还亲自教她书法、绘画,使她的才艺日益增长。

终于,在康熙二十四年,赫舍里为康熙诞下了胤礽的同母弟弟胤祉,也就是后来的雍亲王。赫舍里也因此正式封为皇后。自此,她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和康熙过上幸福美满的二人世界了。

康熙与赫舍里感情十分和睦,正所谓“猫儿抓老鼠,老鼠爱糖吃”,皇帝需要化解朝堂上的压力,赫舍里就陪他下国际象棋;皇帝喜欢翻箱倒柜寻古玩,赫舍里就充当他最好的帮手。

夫唱妇随,两人经常一起习画,康熙还亲自指导赫舍里习字。赫舍里聪明勤奋,竟然真的学会了康熙最喜欢的“行书”。看着赫舍里裹小脚在宫廷间蹦跳追逐,康熙心花怒放。

也正是有了赫舍里这样贤淑的皇后在侧,康熙的后宫才保持了少有的安定祥和。赫舍里温柔善解人意,对后宫其他妃嫔从不计较,反而处处维护她们的利益,因此深受后宫妃嫔的爱戴。

然而好景不长,赫舍里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康熙三十四年,赫舍里病重,康熙害怕失去挚爱,亲自为她看病,日夜守在她床前。终于,在康熙的精心照料下,赫舍里渐渐痊愈,两人的感情也更加牢固。

就这样,康熙与赫舍里白头偕老,一直到赫舍里六十一岁的时候,在一次突发重病后离世。临终前,赫舍里只想再见康熙一面,但康熙于边疆视察尚未赶回。终究,这对深宫夫妻连最后一面都未能诀别,令人唏嘘不已。

康熙对赫舍里的思念之情,一直延续到他驾崩的那一天。他留下遗诏,希望能与赫舍里合葬,“朕与孝惠章皇后,同穴而葬”。这句遗言,道尽了他对赫舍里一往情深的死不渝爱。

二,雍正与乌拉那拉氏:一生的挚爱幻化作遥不可及的白月光

雍正与乌拉那拉的婚姻,承载了两个人从少年到成人的全部青春记忆。

十二岁的乌拉那拉氏,就被康熙皇帝选为少年郡王胤禛的福晋。胤禛就是后来登基为帝,改名为雍正的康熙第四子。

彼时的乌拉那拉聪明伶俐,长相端庄可人。她的父亲是功勋卓著的名臣费扬古,母亲也出身名门,这样的家世,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胤禛与乌拉那拉一见钟情,两小无猜地生活在一起。婚后不久,乌拉那拉便为胤禛诞下了他们的长子弘晖。一时间,这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胤禛和乌拉那拉更是恩爱非常。

好景不长,在弘晖八岁那年,这可爱的皇孙不幸猝然夭折,年仅八岁的生命就此凋零。胤禛和乌拉那拉悲痛欲绝,乌拉那拉更是自责不已。

一个注重传宗接代的皇室妃嫔,没有生育出皇子无疑是莫大的灾难。乌拉那拉一下子失去了原本稳固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然而,胤禛并没有因此疏远乌拉那拉,反而更加疼爱和宠幸她,努力安慰她伤痛欲绝的心灵。

也正因为有胤禛这样全心全意地支持,乌拉那拉渐渐度过了儿子早夭的阴影。与此同时,康熙诸皇子争夺皇位的风波也渐入白热化。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中,乌拉那拉始终如一地陪伴在胤禛身边。终于,他们等来了胤禛登基为帝的好消息。

雍正登基后,乌拉那拉被尊为皇后。然而由于要守孝三年,乌拉那拉的正式册封仪式一直推迟。

对此,雍正颇感歉疚,视其为对妻子的亏欠。终于,在雍正三年孝期满后,他为乌拉那拉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封后大典,以补偿多年前的遗憾。

皇后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幸福辉煌。乌拉那拉的健康每况愈下,雍正十分担心。为了能够好好照顾生病的妻子,雍正经常亲自往返于皇宫和乌拉那拉暂住的畅春园,只为能多在她身边照看片刻。

终于,在雍正九年的一个寒冬,乌拉那拉还是没有熬过截骨的疾病,以皇后之尊离开了人世。雍正悲痛欲绝,立即罢朝五天以示哀悼。他甚至想要亲自为乌拉那拉守丧,最后在大臣们的反对下才未能如愿。

乌拉那拉的棺椁停放在畅春园,雍正要将她永远留在两人曾共度时光的地方。临终前,他留下遗诏,希望能与乌拉那拉合葬,实现他们冥冥中重逢的心愿。

哪怕已经注定,雍正对乌拉那拉刻骨铭心的挚爱,也终将化作天上最亮的那颗白月光,永世长存。

三,乾隆与富察皇后:守候在长春仙馆的暖阳

乾隆与富察皇后的姻缘,让两颗心在寒窗辛苦的宫廷生活中找到了依靠。

乾隆,原名弘历,是雍正皇帝的第二子。雍正即位之初,为了保全这位看重的皇子,便赐他与出身一般的富察氏成婚。富察氏温柔贤淑,加之多才多艺,小夫妻二人也算是志趣相投。

两人共同生活在雍正赐给他们的长春仙馆中。这个远离宫廷纷争的小园林,见证了他们最澄澈灿烂的少年光阴。每日清晨,富察氏起早为乾隆添茶倒水,整理衣冠。天气好时,两人便漫步园中,或读书作画,或下棋作诗,尽享这难得的安宁时光。

乾隆现在回想起长春仙馆的日子,只觉得那是他最快乐的岁月。他甚至取名“长春居士”,以纪念这一段无法复刻的经历。

公元1735年,雍正驾崩,39岁的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帝。富察氏也随之成为皇后。然而,皇权的获得并未带来帝王家庭的真正幸福。

乾隆两位被视为皇储的儿子,先后在未成年时夭折。这对富察皇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的身体状况也越发虚弱。乾隆不忍心见贤妻再受折磨,便提出让她移居有着温暖回忆的长春宫静养。

四,万万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公元1750年,在陪伴乾隆东巡回銮的路上,富察皇后病情恶化,匆匆离世。时年仅三十七。乾隆悲痛欲绝,为她上谥号“孝贤”。且因两位皇子在丧仪上哀伤不够,臣服帝训斥处分。

富察皇后生前最爱的女儿固伦公主,也成了乾隆的掌上明珠。看着女儿嫁为贵妃,乾隆实在舍不得,便直接在宫中为她建造了公主府,方便她时常回家看望父皇。

人事已非江山依旧在,每每提笔挥毫,乾隆都会追忆起富察皇后温婉的笑靥。这最初的爱,已随白月光褪去颜色,化作了永不磨灭的回忆。

如果说嘉庆对喜塔腊皇后的感情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必定是——歉疚。

喜塔腊皇后,出身并不高贵,是乾隆为保护太子嘉庆而选中的妃子。在这段被安排的婚姻中,喜塔腊以一种近乎母性的关爱,帮助着还是深宫王爷的嘉庆度过了许多个不眠夜。

嘉庆登基为帝后,喜塔腊也随之被尊为皇后。然而乾隆老人家还握有实权,对这个不起眼的儿媳并不看好,转而又给嘉庆选了门当户对的钮钴禄氏。嘉庆对此无可奈何,只能任由局势发展,暗自等待改变的那一天到来。

结语

历史的长河里,成双入对的帝王与皇后,都幻化作天上最亮的那两颗星。他们曾经在人世间彼此扶持、相知相惜的点点滴滴,仍在我们的记忆长河中闪烁。

以上便是一篇关于清朝帝后真爱之梦的故事。昔日宫廷盛世如花美人薄命,却也留下了一段段凄美传奇,风花雪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有情人在,就永远有坚贞不渝的真情,值得被铭记与歌颂。

现场|汉服乾隆“是一是二”,故宫特展推乾隆朝君臣书画

清人入关后取缔汉服衣冠,并强令汉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从者斩”,然而,到乾隆朝,乾隆对于汉家衣冠的热衷却有增无减。

昨天起正式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的“几暇怡情——乾隆朝君臣书画特展”却可看到乾隆命令宫廷画家所绘的乾隆所着汉服衣冠图。澎湃新闻昨天从故宫获悉,此次展览遴选院藏乾隆朝君臣书画100余件,有90%保留着清宫文物原貌,又有一半以上是首次面世。整个展览分为四个单元:乾隆宸翰、宗室书画、词臣书画、君臣唱和,旨在以乾隆及围绕在他身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宗室、词臣的书画为主线,展现乾隆“几暇怡情”的风雅情怀。此次展览展期两个月,至6月30日结束。

展览现场

世人对于乾隆的书画多有讨论,乾隆自幼接受满、汉、蒙、藏多元文化教育,崇尚汉族文化,注重文化修养,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通。不仅如此,他性尚风雅,对文人士大夫饱含闲情逸致的文翰墨缘颇为推崇,在治国理政之余,即“几暇怡情”,以翰墨为事,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乾隆对书画的喜好,为宫廷书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绘画方面,他所倡导的“四王”山水画、常州派花鸟画以及人物画都有突出的成就。书法方面,宫廷书法仍然以传统的帖学为主导,形成庞大的馆阁书势。朝中宗室、词臣亦辅佐乾隆左右,奉敕、应制、唱和进行书画创作,彰显社会承平、文化昌盛。

展览期间,还配合推出《几暇怡情——乾隆朝君臣书画特展》展览图录。此套图录收录包含此次展览及相关文物在内的上百件文物藏品,每件作品均配有基本信息及详细说明,重点作品又配有高清局部大图,内容丰富,设计匠心,印装精美。力争向广大书画爱好者展示乾隆朝君臣书画的整体风貌和艺术成就。

展览的第一部分为乾隆宸翰,主要展出的是关于乾隆的书法或绘画。如清人绘《乾隆是一是二图像轴》,此图纸本,设色,无作者款印。图绘乾隆身着汉人服饰,一腿半趺坐于床榻之上,右手执笔,左手持纸卷,脸扭向右侧,一幅文士装扮。其身后点缀室内环境的山水画屏风上,悬挂一幅同样容颜的半身画像。此幅构图是仿清宫旧藏的一开宋代人物册页,乾隆很欣赏此类新颖别致的构图,谕令丁观鹏等宫廷画家共创作了五幅与之相类似的图画,并且将宋代人物册页中的文士换成了他的形象。以这种画中画的形式表现皇帝的肖像,在西洋画中是没有的,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也仅乾隆一人。

《乾隆是一是二图像轴》

《乾隆是一是二图像轴》局部

郎世宁所绘的《少年弘历采芝图》,画幅右上弘历自题:“何来潇洒清都客,逍遥为爱云烟碧。筠篮满贮仙岩芝,芒鞋不踏尘寰迹。人世蓬莱镜里天,霞巾彷佛南华仙。谁识当年真面貎,图入生绡属偶然。长春居士自题。”下钤“宝亲王宝”白文方印、“长春居士”朱文方印,迎首钤“乐善堂”白文椭圆形印。图绘身着汉族衣冠的青年男子,一手执如意,一手轻扶梅花鹿,神情淡定的样子。

《少年弘历采芝图》

《弘历熏风琴韵图》局部

《弘历熏风琴韵图》中,乾隆身着汉装端坐榻上,膝上横琴,双手轻抚,琴声袅袅而起,余音不绝。画作描绘了乾隆仰慕文人雅兴,向往和迷恋汉族士人超脱世外的生活。

乾隆 《仿钱选观梅图轴》局部

此图为乾隆仿元代钱选画所作,画面右上有乾隆自识:“戊寅嘉平月仿钱选法。”该画作于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八),乾隆时年四十八岁。该画及其所临仿的底本《元代钱选观梅觅句图》均著录于《石渠宝笈》。

乾隆《仿赵孟頫杂画并书册》

这是乾隆临摹的赵孟頫的杂画,绘于乾隆十七年,他以墨笔在金粟笺上绘制兰花、水仙、竹子、太湖石等,赵孟頫也是乾隆特别喜欢临摹的书法家和画家之一。

展览的第二部分“宗室书画” 则展出了乾隆的叔叔允禧的《盘山十六景图册》。

此册纸本,设色,本幅16开。允禧(1711-1758),清代宗室,康熙帝二十一子,乾隆的叔叔,自幼便淡泊名利,无心政治,专心于笔墨丹青文人雅事。

画页皆为细笔青绿作品,绘画内容涉及盘山的诸多地点,如静寄山庄、千相寺、万松寺、天成寺等,每张画中景物刻画细致详实,房屋多为灰瓦屋顶,唯有静寄山庄画页中有黄琉璃瓦屋顶,可知是乾隆的盘山行宫。每开画页均有对题,诗页除了有允禧书乾隆御制诗外,还有允禧书唱和诗,为允禧应制所作。

《盘山十六景图册》

《盘山十六景图册》

《盘山十六景图册》

弘旿《洋菊图册》此册画心十六开,共绘制了十四种珍贵的菊花,画风工整妍丽。

爱新觉罗·弘旿(1743-1811),清朝宗室、画家。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孙,爱新觉罗·胤秘第二子。封固山贝子,两次缘事革退,复赏封奉恩将军。能诗,工书、画,以三绝称。弘旿工画,师董邦达,自署瑶华道人,名与紫琼道人胤禧并。论者称其“山水得董、黄之妙谛。”永珠既夺爵 ,以弘旿孙绵勋袭贝子。子孙递降,以镇国公世袭。

永瑆 《书嘉庆御制养心殿记册》

把君臣唱和单独列为一个单元,是因为这部分展品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们是少有的君臣之间唱和往来书画题材的互动作品。作品中展示了君臣之间命题、唱和的风雅,颇有文人汇聚酬唱之味。“重华宫茶宴联句”“西园雅集”“千尺雪”等题材作品,反映了乾隆

好古通今,仰慕古代文人艺文交游的闲情逸趣。乾隆召集朝中诸臣与其唱和往来,也是其几暇之余,畅抒情怀的一种方式。

第三部分的“词臣书画”与第四部分的“君臣唱和”,展出的都是乾隆身边的词臣、画家等的作品。

词臣书画的产生是皇家宫廷书画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词臣多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随时应诏或奉敕进宫行文论诗,绘画书写,为皇帝和宫廷生活提供服务。本次展览所选词臣书画家皆为乾隆朝具有高文化素养且享有高职位的官员,其书法是当时宫廷书风兴盛的“馆阁体”代表,具有端庄、圆润、工稳、富丽的风格,其绘画恭谨、端雅,与宫廷生活趣味相协调。词臣辅佐乾隆朝稽古右文,崇儒兴学之举,更伴乾隆几暇遣兴。

把君臣唱和单独列为一个单元,是因为这部分展品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们是少有的君臣之间唱和往来书画题材的互动作品。作品中展示了君臣之间命题、唱和的风雅,颇有文人汇聚酬唱之味。“重华宫茶宴联句”“西园雅集”“千尺雪”等题材作品,反映了乾隆好古通今,仰慕古代文人艺文交游的闲情逸趣。乾隆召集朝中诸臣与其唱和往来,也是其几暇之余,畅抒情怀的一种方式。

张照 《书乾隆御制读昌黎集诗轴》

此轴绢本,行书。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天瓶居士,江南娄县人,历官三朝,为乾隆“五词臣”之一。工书法,书名甚著,为海内共推。为《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编纂者之一。刻有《天瓶斋帖》。该作书《读昌黎集》诗一首,为乾隆即位前诗作,收入《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十四。书法结体师米芾,笔势挺拔俊迈,书风沉雄浑厚,为张照行书代表风貌。诗塘为乾隆御笔《题张照书旧作口号》一首,载《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三十四,书于乾隆四十年(1775),此时张照已去世三十余载。乾隆对张照书法有极高评价,认为“张照书过于董其昌,非虚誉也。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

沈德潜《瀛台侍宴并杂著诗册》

张若蔼 《临明朱竹书画卷》

张若霭(一七一三—一七四六),字晴岚,工书善画。此卷共十二段,画家临写了明季八家所画朱竹,画中坡石、朱竹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卷尾有张若霭款“乾隆丙寅初夏臣霭奉敕临此卷”。此图作于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

董邦达 《三希堂记意图轴》

此轴纸本,设色。董邦达(1699-1769),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工书善画,是乾隆一朝被《石渠宝笈》著录作品最多的画家,曾参与编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西清古鉴》诸书。此轴上端,乾隆章草书《三希堂记》。画心有董邦达水墨画王羲之掣笔事,画以水墨为主,略有淡设色,笔墨清朗,人物生动,另有词臣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汪由敦、裘曰修奉敕和诗恭跋。

于敏中 《临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册》

此外还展出如乾隆《临宋人西园雅集图卷》,该卷纸本,墨笔。画以“宋人西园雅集图”为底本进行临仿,描绘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李公麟、晁补之、秦观、李之仪、张耒、刘泾、蔡肇、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应王诜之邀,于西园雅集的场景。引首乾隆御题“仿佛其人”,画心亦有多段御题,皆书自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卷尾乾隆自识:“乾隆丁卯清和月下浣之五日,仿宋人西园雅集图于圆明园之画禅室并书记。”钤“乾隆宸翰”“几暇怡情”印,另有董邦达款:“翰林院侍读学士臣董邦达奉敕恭补树石。”知乃君臣合绘之作。乾隆《盘山千尺雪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