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龟身是什么神兽?龙头龟如何摆放?
本文来自玉雕名家官网
在玉雕艺术或传统建筑中,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一种神兽雕件:它有着龟的身躯和龙的头首,以一种‘龙头龟身’的形象存在。很多人也好奇,这种龙头龟身的动物是什么神兽?龙头龟又该如何摆放呢?
传说中的龙头龟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古文志》中就曾记载说:“龙生九子,必有一鼍”。作为龙子神兽,龙头龟天性喜好负重,兼有祥瑞、震慑和长寿之意,是吉祥与长寿的象征。我们都知道神龟是一种托升、负重的神物,传说中它既能镇守一方土地,又能增添的气运,让人步步高升;而龙更是尊贵和祥瑞的写照,它同龟一样有着化煞气、平步青云的象征,作为龙头,更是地位、权威的表示。龙与龟结合一体的龙头龟,自然就有了富贵长寿、尊贵权威、镇宅化煞,以及青云直上等诸多美好寓意。
故宫太和殿的丹陛上,就用一尊龙头龟摆件,在彰显天家的尊贵与昌盛,而我们在家宅之中,同样能够摆上一尊龙头龟,用来帮助我们镇宅辟邪、带来长久的福运。那么这种龙头龟的摆放有什么讲究呢?首先,龙头龟的摆放最好放在家中整体靠后的中间位置,这样的摆放能够很好地发挥镇宅的作用,方便龙头龟的吐纳。当然,如果你想利用龙头龟来为自己吸纳钱财,也可以将它放在家中的财位上,可起到催财的作用;而如果是家中遇到了不顺、是非,或者犯小人的时候,也可以将龙头龟放在客厅之中,能够起到化解凶气、镇宅兴家的作用。
好了,关于龙头龟的介绍就先到这里,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就来关注玉雕名家头条号吧!我在这里,等你来交流!
驮碑的赑屃
文/殷艳丽
每每去一些名胜古迹、庙宇宫陵游览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石碑。那些石碑大多被石雕的一只乌龟模样的动物驮着,人们俗称“乌龟驮碑”,但其实这驮碑的动物并不是乌龟,而是古代的一种神兽,它的名字叫“赑屃”(赑bì屃xǐ),是龙的九子之一。
赑屃又名霸下。它的面貌一般是龙头,龟身,有的头上有角,身后有麒麟尾,有的却长得和乌龟差不多。尤其唐宋年间留下的老赑屃,经常和乌龟没什么特别的不同。但虽如此,还是有两个细节是不同的:乌龟是没有牙齿的,赑屃有,经常还龇着一口整齐的牙,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赑屃背后的鳞片数量也和乌龟不一样。
赑屃的地位还是挺高的,龙生九子有许多种说法,但是每一种说法中,赑屃都很荣幸的位列其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负重,背东西。所以这个词引申出来有强壮有力和稳健的意思。
但是赑屃原本也不是这么老实。在上古时代,它经常驮着三山五岳,在神州的江河湖海中兴风作浪,为祸人间。结果遇到了大禹治水,大禹将其收服。从此,它就跟着大禹推山开河,挖渠疏沟,造福人间了。在大禹治理了洪水以后,大禹怕它闲下来又去作怪,就搬来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型的石碑,让它驮着,上面记载着治水的功绩,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赑屃是龟蛇结合的一种神兽,和中国司北方的神兽——玄武属于同支。玄武在古书上被认为是龟,或者是龟和蛇的结合。所以现在多看到的玄武是一条蛇缠着一只龟。蛇是龙的形体意象的起源,在一些地方直到现在还认为蛇是龙。赑屃稳健有力,担负天下的寓意,使其成为了一直被压在石碑下的动物。和别的神兽一样,人们认为摸摸它们是会沾些福气的。
中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赑屃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在曲阳北岳庙内,有一道《大明诏旨》碑,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年)颁布的一系列法令之一。此碑的碑座就是赑屃,但赑屃却是断颈的,关于这个断颈的赑屃,有一个传说。据说,驮《大明诏旨》碑的赑屃因背负着皇帝所下的诏令而沾沾自喜,对其他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因此,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跑到北岳庙门前的莲池里喝水。有一天晚上,它又照常跑出去喝水,恰好有一个人赴宴回家路过此地,见驮碑的“王八”在此喝水,很是惊奇,于是,随手捡起一根大棍子,乘着酒劲,使足全身的力气向赑屃颈部打去。棍子断为两截,赑屃的颈部也和棍子一起断了。第二天早晨,这个人酒醒之后,回想起头天晚上梦一般的经历,他不敢确定真假,于是,就到北岳庙看个究竟。果然,那个碑座赑屃的脖子断了。后来,洪武皇帝听说了之后,也责怪此赑屃骄傲自满,下令不准给它修复。直到现在,这个赑屃的脖子还是断的。
民间传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而且在人间各司一职。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跟前的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之用,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赑屃,龙之子,是中国独特文化的一个表现,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沉积的结果。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创作出来的文明结晶,值得我们珍惜。
壹点号素年瑾时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龙头龟背麒麟尾的神兽
明代铁质龙首龟身麒麟尾龙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龙龟贝壳上“寿”字,周围篆刻文字已看不清楚
鳌,乃女娲感激之灵。传说中鳌为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龟龙。龙头龟背麒麟尾是龙的第一个儿子,叫做赑屃(音毕喜)。人们俗称:龙龟。
龙龟是属于吉祥四灵,是中国镇国之宝为「龙、凤、龟、麟」之一,龙龟有神灵大龟之称,寓意为世人挡灾煞,减祸害。同样具长寿吉祥,镇煞迎福的喻意。其力量除了制伏太岁,岁破及种种有形之煞气外,也可广纳“正财”福禄。龙龟为解灾化煞、增强人缘、多逢贵人最强之风水宝器。可以摆放在书桌上或者书架中,化解小人,多招贵人。龙可以化小人、增加贵人运与人缘,龟代表长寿与健康,还可化阴煞、斗三煞,最重要的还可增加财气。适合放在三煞方,可以化解口舌争端,加强人缘,头要朝内,放在女士床头,可以把老公招回来。
龟的摆设有风水作用。一般放在老人的卧室和办公室的写字台上,特别是在工作中如果不顺,受到小人排挤或上司不喜的情况下,择其时日,在办公桌上放一只龙龟,则会得到贵人相帮和上司的赏识,工作上会很顺利,除了在公司摆放之外,同时在家里客庭里也摆放一只,可以相得益彰,发挥更大的作用。
龙龟亦放在财位,可催财,若放在三煞位或水气较重之地最有效,风水学有云:“要快发,斗三煞”。水气重之风水位主是非口舌,龙龟在位能化口舌兼加强人缘。有部分龙龟的背部是活动的,可以掀起放入茶叶及米粒五谷,增强吉祥效果。
龟与龙一样,均属于吉祥的“四圣”之一,而且又是长寿的象征。龟能吸取山川灵气,所以特别长寿,因此,在老人家的睡房里摆放龟形装饰物品,甚为适宜,因为象征健康长寿。
龟也能化煞,不要认为龟行动缓慢而且没有什么威力,但它却懂得忍辱负重,在遇到危险时,便会把头尾及四肢缩入坚厚的龟壳里,使得再凶猛的敌人也对它无可奈何,因此终能度过难关。所以,在遇到一些很特殊很凶险的形煞时,若用狮子坐镇来硬拼,倒不如用龟来化解,以柔制刚为宜。这样才符合风水学“凶煞宜化不宜斗”的原则。
海南博鳌会址的龙首龟身麒麟尾龙龟
2006年9月16日位于海南博鳌东屿岛亚洲论坛会址的“鳌”雕塑举行落成开光仪式,由著名道教大师主持开光.“鳌”状为龙头龟身麒麟尾,系用大理石精雕而成,并用金边镶嵌,蔚为壮观。其面向三江入海口,“鳌”头能喷出烟雾般的喷泉,鳌雕塑与会址形状浑然一体,呈现了博鳌独有的文化特色。【鳌石碑文】传说中的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通灵动物,在南海兴风作浪,为祸百姓。后观音驯服此鳌,鳌之原身化为这座神奇的东屿岛。
现代仿制铜龙龟
图文/翼雲
《山海经》中五种龟形灵兽,一种是龙族后裔,一种是御火神兽
各位小主大家好,我是希夷你姨,一个沉迷于神话传说不能自拔的大叔。
龟形神兽在各种文艺作品中已经很常见,动漫中的忍者神龟;《西游记》通天河的老鼋,还有驮着蓬莱仙山的巨龟。
因为寿命长,它们向来和神仙就走的比较近。
在《山海经》这本书里,也有很多龟形神兽,它们有的是龙族的后裔,有的是御火神兽,还有被认为可以通天绝地的三足龟。
文/希夷
符号帝国独家原创
鸟头蛇尾的旋龟杻阳山下有怪水,之所以叫怪水,是因为这条河每到了夜里,就会汇聚成一个巨型的水龟,在山谷中沿着河道缓慢爬行,整条河的水都被吸聚在这只龟身上,水中的动植物就在它的身体中游泳。
怪水中有一个精灵,名字叫做旋龟。它长着鸟儿的头和蛇的尾巴,中间的部分与一般的龟没有两样。神奇的是,它可以变成木头,似乎充当着森林之王的角色,每当它发出伐木一样的声音,整个森林中的树木都会跟着动起来。
旋龟力大无比,据说在洪荒初古,为了帮助大禹治理洪水,它经常把挡住水道的大山背到别的地方去。
堤水龙龟堤山上有很多马,山下有堤水,水中有一种上古灵兽,龙族和灵龟的后裔,名叫龙龟。它长着龙头龟身,尾巴像蛇。龙龟是水火之兽,既可以御水,也可以御火。它时常在天气干旱的时候吐水,缓解旱情;在寒冷的季节吐火,平衡天气的严寒。
作为龙族的后辈,龙龟义务承担起了调节气候和管理山川的任务。所以民间都尊它为神兽,定期都会祭拜和供奉。
身长两米,到现在还有普通的乌龟也就十厘米左右的体长,一个碗都装得下。最大的是海龟,有的可以长到几百斤。山谷时期的深泽,就生活着一种巨型龟,它们能长到两米多长,在普通的河中,不由自主就成了霸王。
它就是蠵(音西)龟,到现在还有。它们有着钩形的嘴巴,背上呈现锯齿状,在我国的东海、南海还有太平洋一带都有它的身影。
大禹与三足龟洛书河图处于洛水,与洛水相交的有一条河,叫做伊水。在远古时期,这条河中生活着一种上古灵兽,它是一种灵龟,但是天生只有三只脚,所以被称为三足龟,据说吃了它的肉,就不会生大病,可以治肿胀的症状。
传说三足龟有绝地天通的本事,上可如九霄,下可通黄泉。大禹死后,据说即使变成了一只三足龟,附体在灵龟的身上,继续自己的生活和修行。
良龟是什么龟?良在象形文字中就是一个风箱的样子,良龟就是指那种身体比较方正,上下比较厚,像一个木箱一样的乌龟。还有一种说法,良龟的名称来源于它们背上的花纹,因为它们看上去就像是一块块良田。
所以良龟也可以叫做“田龟”。它们多生活在东海,基本是一种人畜无害的动物。
龟形御火怪兽以上那几位,都是属于龟这个种群动物的特殊品种。然而还有一个“跨界分子”,它是即公山上的怪物,样子长得像龟,一身白毛,脑袋是红色的,是一种上古世界的御火灵兽。它的名字叫做蛫(音龟)。
石雕龙龟|居家做生意必备摆件之一
石雕龙龟|居家做生意必备摆件之一说到石雕龙龟,在这里不得谈谈龙龟的渊源。石雕龙龟是我国四大吉祥雕刻之一,我们四大吉祥物是石雕龙风、石雕麒麟、石雕狮子、龙龟雕刻,龙龟雕刻能排上我们四大吉祥雕刻,可见龙龟的化煞作用还是很强大的。
在古代豪宅的后花园我们经常看到龙龟雕刻的身影,它的作用就是化煞,防小人,给福宅带来吉祥安康的好兆头。
传说中的龙龟,是龙头龟身的瑞兽,是古神龙的九子之一。它背驮河图洛书,通天文知地理懂人事,尽揭天地奥妙,祥瑞非常。龙龟头为龙,寓意赐福苍生,龟身解煞气防小人,在风水中,被称誉为圣品,是居家做生意的必备摆件之一。
作为镇国四灵之一的龙龟,又有着仁寿的寓意,在家摆放一尊龙龟,可以佑护家人平安长寿、挡灾减祸。
风水学说中的各种屋内摆件挂饰,摆放的位置,对聚气生灵的风水意义重大。就比如这龙龟,摆放位置是非常讲究的。龙龟属玄武位,含镇压驾驭之意,所以应将龙龟摆放在大厅后方,面对门口或者窗,可以挡煞气辟邪聚财进宝,而如果龙头朝内,则有庇佑添寿赐福之意。如果主人是经商的,还可以在家以及办公室各放一只龙龟,可以让事业风生水起。
另外,在摆放龙龟的时候,在龙龟内放一些譬如五行豆、五帝古钱、玉钱、财神符等吉祥物,这样更能给吉宅添福添寿,带来好的兆头。
当然,对龙龟的雕刻手法不同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有些龙龟的贝壳上雕刻着赐福图文,有些背上背负着元宝,有些脚踏着钱币,形态多样,不仅是风水宝器,也是非常精致的艺术品。
驮碑的赑屃
文/殷艳丽
每每去一些名胜古迹、庙宇宫陵游览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石碑。那些石碑大多被石雕的一只乌龟模样的动物驮着,人们俗称“乌龟驮碑”,但其实这驮碑的动物并不是乌龟,而是古代的一种神兽,它的名字叫“赑屃”(赑bì屃xǐ),是龙的九子之一。
赑屃又名霸下。它的面貌一般是龙头,龟身,有的头上有角,身后有麒麟尾,有的却长得和乌龟差不多。尤其唐宋年间留下的老赑屃,经常和乌龟没什么特别的不同。但虽如此,还是有两个细节是不同的:乌龟是没有牙齿的,赑屃有,经常还龇着一口整齐的牙,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赑屃背后的鳞片数量也和乌龟不一样。
赑屃的地位还是挺高的,龙生九子有许多种说法,但是每一种说法中,赑屃都很荣幸的位列其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负重,背东西。所以这个词引申出来有强壮有力和稳健的意思。
但是赑屃原本也不是这么老实。在上古时代,它经常驮着三山五岳,在神州的江河湖海中兴风作浪,为祸人间。结果遇到了大禹治水,大禹将其收服。从此,它就跟着大禹推山开河,挖渠疏沟,造福人间了。在大禹治理了洪水以后,大禹怕它闲下来又去作怪,就搬来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型的石碑,让它驮着,上面记载着治水的功绩,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赑屃是龟蛇结合的一种神兽,和中国司北方的神兽——玄武属于同支。玄武在古书上被认为是龟,或者是龟和蛇的结合。所以现在多看到的玄武是一条蛇缠着一只龟。蛇是龙的形体意象的起源,在一些地方直到现在还认为蛇是龙。赑屃稳健有力,担负天下的寓意,使其成为了一直被压在石碑下的动物。和别的神兽一样,人们认为摸摸它们是会沾些福气的。
中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赑屃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在曲阳北岳庙内,有一道《大明诏旨》碑,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年)颁布的一系列法令之一。此碑的碑座就是赑屃,但赑屃却是断颈的,关于这个断颈的赑屃,有一个传说。据说,驮《大明诏旨》碑的赑屃因背负着皇帝所下的诏令而沾沾自喜,对其他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因此,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跑到北岳庙门前的莲池里喝水。有一天晚上,它又照常跑出去喝水,恰好有一个人赴宴回家路过此地,见驮碑的“王八”在此喝水,很是惊奇,于是,随手捡起一根大棍子,乘着酒劲,使足全身的力气向赑屃颈部打去。棍子断为两截,赑屃的颈部也和棍子一起断了。第二天早晨,这个人酒醒之后,回想起头天晚上梦一般的经历,他不敢确定真假,于是,就到北岳庙看个究竟。果然,那个碑座赑屃的脖子断了。后来,洪武皇帝听说了之后,也责怪此赑屃骄傲自满,下令不准给它修复。直到现在,这个赑屃的脖子还是断的。
民间传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而且在人间各司一职。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跟前的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之用,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赑屃,龙之子,是中国独特文化的一个表现,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沉积的结果。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创作出来的文明结晶,值得我们珍惜。
壹点号素年瑾时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