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地惊现“怪蛇”:头形似斧头,雌雄同体;一查不得了……
春天来了,
杭州余杭各种神奇动物都“出动”了。
这不,仓前的小王最近也有个新发现!
点开图片小编也是被吓了一跳,
这条黄色的虫子模样甚是奇特,
头部像把斧子,尾部像蛇尾,
身上还有细细的纹路!
大伙儿也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有说像变异的蚯蚓,有说这蚂蟥,
这虫子到底什么来头?
原来这天下午,参加志愿活动的小王
在仓前街道太炎邻里堂党群驿站工作,
正巧在一间会议室里休息。
忽然地板上,
一条黄色的东西正在扭动,
小王定睛一看,不得了!
这是什么又丑又怪的东西?!
这到底是什么品种的昆虫?
是否对人体有害呢?
小编通过查阅资料,
原来这个神奇的动物
名叫笄蛭涡虫(jī zhì wō chóng),
又称“天蛇”!
虽称“天蛇”,其实属涡虫纲
别看名叫“天蛇”,
但它是却是一种较为劣等的陆生扁形动物,
雌雄同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蛇喜爱在淡水和湿冷的土壤层中衣食住行,
大多数情况下是晚间觅食。
尽管相貌较为可怕,
但它不容易寄生在人体内,
对人类沒有伤害。
别看小小的一只虫,
它生存能力极强,
就算被刀切成两半,
也能凭借强大的再生能力
让切为两半的身体变为两个新的个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天气转暖,
余杭的小动物们也都“复苏”了,
像最近发现的蓝尾石龙子。
还有可爱的小麂,
也从侧面说明余杭这块宝地人杰地灵,
自然环境优越!
来源:天天看余杭(ttkyh2014)
来源: 浙江新闻频道
罕见!广东一小区惊现黄金大蟒蛇,2米长、碗口粗……
来源:南海公安
“警察同志,
我家进了一条黄色大蛇,
快来帮帮忙,
我害怕不敢进屋了。”
近日19时许
家住罗村某小区的张女士(化名)
打扫家中客厅时
与“不速之客”——
一条2米长碗口粗的黄金大蟒蛇
打了个照面
这可把张女士吓得不轻
急忙逃出屋外
并报警求助
罗村派出所民警王燕军立即带领辅警到场处置,并联系消防部门请求专业协助。由于张女士家中杂物较多,王燕军一时找不到大蛇所处的具体位置,为了防止有人员意外被蛇咬伤,他先将居民疏散出屋外,自己则找来工具寻找大蛇的踪影。
经过认真细致的查找,警辅人员终于在张女士客厅墙角一张闲置的茶几内,发现了一个黄色的蛇脑袋。手电筒一照,此时这条黄色的大蛇似乎感知到人类的存在,扭动下露出了它藏在杂物后那腕口粗的身体,而它的嘴里正朝外吐着红色的“蛇信子”。
这么粗的长蛇,在没有专业工具的加持下贸然抓捕,很容易被蛇伤到。于是,警辅人员决定等消防队员赶到后,再商量捕蛇方案。
“这是条黄金蟒蛇!”消防人员到场观察后,立即换上防护装备,手持专业的捕蛇工具夹,看准时机,一人用夹子夹住大蛇的“七寸”(即蛇颈),一人夹住大蛇的尾部,这条2米长的黄金蟒蛇顿时“束手就擒”。终于,在大家合力处置下,大蛇被妥善放入编织袋中,整个过程没有人员受伤。
随后,民警将大蛇交由消防队员带回处理,并耐心安抚张女士情绪,叮嘱其要定期检查、修补家中的洞、坑、缝隙,及时清理家中杂物及房屋前后的杂草。
进入冬季前
蛇类仍十分活跃
家中发现蛇,在不确定其毒性
及危险性的情况下
人员要及时撤离房内
并把房屋的门窗关闭好
防止蛇外窜
迅速请求消防等部门帮助
同时,蛇类的嗅觉非常灵敏
对刺激性强的味道
一般都会避让和绕行
生石灰、大蒜、醋、硫磺等物品
对驱蛇有一定效果
倘若不慎被蛇咬伤
如何进行自救呢?
01
保持镇定,不要到处乱跑,要坐着或者躺着,以免加快血液循环,中毒更深。
02
尽可能记住蛇的特征,如果有机会,拍下蛇的照片,便于医生辨别蛇的种类,确认是否有毒,对症下药。
03
如果在城区被蛇咬了,要尽快到附近有医治蛇伤条件的医院救治,先不要自己处理伤口。
如果是在野外,可以这样处理:①用干净的水冲洗伤口,比如矿泉水、纯净水。②有条件的话,用绷带、绳子或者把衣服撕成布条,在中毒部位近心端结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最合适。然后尽快到医院注射相应抗蛇毒血清。
素材来源|罗村派出所
治疗胃病不能忽视的4招
小编导读:补、消、温、清四种治法,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较常应用。那除了以上四法,治疗脾胃病还经常用到哪些治法呢?张声生教授对此也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升法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升是指趋上、升陷的治法。张声生教授在调理脾胃方面遵循“补中益气”“升清降浊”“升阳益胃”等治疗原则,特别强调“升阳”的重要性。
张声生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之本在于脾胃虚弱、升降失调,病之标在于湿热寒邪作祟。治病当治其本,治宜升阳益胃、升清降浊,用羌活、柴胡取升阳之用,黄连更加黄芩助升阳药降浊,用半夏、干姜以温胃,达辛开苦降之功效,用党参、白术、茯苓助肺气、养脾胃。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痞满而痛者,用白芍。
慢性肠炎久泻之病机,主要在于脾虚湿盛,升降失调,使清阳之气下陷地中。虽然久泻病机尚有肝邪乘侮、湿热交阻及肾阳不振等因素,但以脾虚湿盛最为常见。用柴胡、荆芥、防风、羌活升阳祛风、止泻;黄连、黄芩助升药降浊并燥湿;党参、白术、茯苓健脾化湿以止泻。
降法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降是指润下、降逆的治法。张声生教授治疗脾胃病常用降气和胃法治疗脾胃病胃气上逆证,常用药有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竹茹、黄连、丁香、柿蒂等。其中旋覆花、代赭石又可平肝,生姜、半夏偏于化痰,竹茹、黄连兼可清热,丁香、柿蒂常用止呃。
胃气上逆证,尚有寒热虚实之别。寒证宜用温中散寒,可加干姜、肉桂;热证宜用清热和胃,配以芦根、茅根;虚证当补脾益气,予党参、茯苓配伍;实证当行气导滞,厚朴、砂仁常用。
降气和胃法,有时还需配合肃降肺气的药物,因肺主一身之气,肺失肃降,胃气则不和顺,常用的药物有苏叶、枇杷叶等。苏叶辛温解表、散寒、止呕,入肺、胃二经,如外感风寒、内有湿滞,苏叶和藿香、白芷和陈皮配伍,方如藿香正气散。如湿热呕吐,舌苔黄腻,脉滑数,薛生白《湿热病篇》中苏叶、黄连小剂量同用,每获良效。
枇杷叶苦微寒,肃肺化痰,清肺和胃,亦每配入降气和胃方中。如胃气上逆属热者,以上方配芦根、茅根,亦用《金匮》橘皮竹茹汤。芦根、茅根既能清肺胃之热,又能生津止渴,用于久病伤津、呕吐、呃逆之虚热证。老年习惯性便秘常用济川煎,可在肉苁蓉、当归、泽泻、牛膝、枳壳等润下降泄之品中佐用升麻,升麻配牛膝,一升一降,使清阳得升,浊阴自降。
和法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和法是通过和解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和法适用于脏腑气血不和,或寒热混杂,或虚实互见的病证。故凡邪在少阳、募原,以及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失调、营卫不和等致病时,都可以和法治之。
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无论脾胃自病,还是他脏影响,均可导致脾胃生理功能异常,在病理表现上常见有脾胃虚弱、脾胃气滞、脾胃不和、胃热脾寒、脾胃湿热、胆胃郁热、肝气犯胃等证。脾胃因其特殊的生理特性及病机特点,治疗上当以调和脾胃为基本治疗原则。
张声生教授治疗脾胃病常用的和法:调和脾胃,如枳术汤;调和肝胃,如四逆散;调和肝脾,如当归芍药散;调和胆胃,如大柴胡汤;调和胃肠,如半夏泻心汤;和解少阳,如小柴胡汤。其应用规律是:寒热并用;升降并用;扶正祛邪并用;表里双解。
化法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化法包括化湿、化痰、化瘀。张声生教授认为许多脾胃病反复发作,皆与痰湿有关,而痰湿的产生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在痰湿的形成中,脾土的强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
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共处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同时足阳明胃为十二经之长,为多气多血之脏,胃络受损则痰瘀易于互结。脾胃病初病,即可影响脾胃气机升降,气机停滞不行则气滞,气滞不行日久则津液停聚,聚则为痰;气有郁滞,则血亦随之停积,变为瘀血,终致痰瘀互结。病势缠绵日久,邪气久羁,气血皆伤,则可导致血瘀凝痰,阻滞经络。张声生教授在治疗慢性难治性脾胃病时,尤重视祛瘀逐痰。
临床化瘀活血法多选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养血活血法:选用当归、丹皮、丹参、生地黄、赤芍、鸡血藤等,具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血脉充盈,流行畅达则瘀血自能疏通。
2、活血祛瘀法:多选用川芎、蒲黄、红花、五灵脂、郁金、三七、益母草、泽兰、苏木、延胡索、乳香、没药等,具有活血、行血、通瘀作用,瘀血去则新血自生。
3、搜剔通络法:多选用僵蚕、全蝎、地龙、白花蛇等虫类药,深入隧络,搜剔逐邪,攻剔痼结之痰瘀,以通经达络、宣通气血,但虫类药大多有一定毒性,有破气耗血伤阴之嫌,用量宜轻,不宜久服,注意“衰其大半而止”。而化痰浊多选用半夏、天南星、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等类药,该类药具有燥湿、清热化痰之功效。
血瘀痰凝皆与气滞不行相关,张声生教授在祛痰瘀的同时非常重视调气。气行则津布,气运则血行。顺气既包括益气固本、扶正以祛痰瘀,又含有理气以助津血运之意,故首先应辨别气之虚实。气虚者,可加用生黄芪、党参、白术等补气之品,既推动津血运行,促使痰瘀活化,又可达到祛痰瘀而不伤正的目的;气滞血瘀者,祛瘀的同时可佐以香附、木香、砂仁、苏梗、佛手行气之品,使气机条达,津血运行通畅。如此逐瘀通络,气血并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