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黄金易园八字排盘系统(黄金易园)

黄金易园八字排盘系统(黄金易园)

八字天干蕴藏的秘密:天干之象的含义

八字天干蕴藏的秘密:天干之象的含义(易园三分地)

《皇极经世》云:十干,天也。

天者,乾也。乾为天,天是无形的。由此可知,古人早就把天干看作是无形的、一种气态的。此“气”不是空气之“气”,而是一种流行于天地万物之间的肉眼看不见的隐态能量;犹如现代物理学所言的电能、场能、电磁波之类。

因天干是“气”,如电磁波类,故其具有穿越障碍物,可自由通达任何方所之性能,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天干具有调动、引动之性能。天干好比是人的精神、灵魂,没有形质,却可支配有形有质的肉体进行各种运动。

天干为阳,主动,光明,公开,积极,强硬,压力,物质。

空间结构上代表上面,外面,表面。

人际关系上代表上级,外人,外戚,外单位。

人体组成上代表外貌,外表,外伤,皮肤,头,五官,肢体,右半身。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个天干,而其中又细分为阳干和阴干: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天干之象代表的含义:

【甲木】

甲木之象:其形为直,代表雷,大树,首领,树林,木头,栋梁,电杆,高楼,神位,公门。

在人体为:头,头面,头发,眉,臂,肢体,肝胆,筋脉,经脉,神经。

甲木性格:宽仁,卓立,磊落,高贵;上进积极,是天生的领导人才,国家社会有用的栋梁,耿直,暴躁。

甲木人象:元首,统帅,董事长等人物甲日生者甚多。

【乙木】

乙木之象:其形为曲,代表风,禾苗,蔬菜,庄稼,乔木,花木,绿地,花园,公园,山林,软木条,藤条,绳索,栏杆,毛笔,织物,丝线,手作。

在人体为:头发,颈,脊柱,手腕,脚腕,胆,经脉。

乙木性格:朴实,善良,柔情,儒雅,仁慈;感觉纤细,有审美能力,在文学,艺术方面有优异才能,手指灵活,适于手艺性行业。

乙木人像:文人,画家,秀美女子、钢琴师,提琴手,园艺师乙日生者甚多。

【丙火】

丙火之象:其形为大,代表太阳,光芒,光明,温暖,色彩,靓丽,花朵,装饰,名气,信息,传媒,影视,书画,文章,演说,表演,表面,电,电器,帝王,权力,城门,剧场,宫室。

在人体为:眼睛,大脑,肩膀,神经,血压,小肠。

丙火性格:激情,心思,多言,正面,体恤;活泼豪放,不拘小节,宅心仁厚,光明向上,干劲十足,不服输,喜欢追名逐利,缺乏耐心,欠坚定和毅力。

丙火人像:鉴定师、眼科医生、热情漂亮女子丙日生者居多。

【丁火】

丁火之象:其形为小,代表星星,星光,灯火,香火,鲜花,灵光,内心,思想,文明,文化,文字,文章,玄学,神学,书籍,报刊,荣誉,名望,电,电子,网络。

在人体为:眼睛,心脏,血管,神经。

丁火性格:文雅,多思,智慧,神秘,敏锐;能燃烧自己温暖别人,内才优异,能做精密细致的工作,灵感丰富,多艺术细胞,能吃苦耐劳,在运气最低微的时候也能熬过去。由于情感丰富,很多悲剧人物生于丁日。

丁火人像:媒体、画家、演艺人员丁日生者颇多。

【戊土】

戊土之象:其形为方。代表彩霞,大地,凸起物,山丘,高坡,护岸,河提,寺庙,仓库,停车场,房地产,城池,政府,砖瓦,涂料,收藏品,古董,旧物。

在人体为:鼻,皮肤,肌肉,胃。

戊土性格:忠厚,老成,厚实,生硬,慢性子,有容量,有涵养;适应能力好,不管环境如何,都能与任何人成为知己,也容易甩掉任何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是名人最多的日干。

戊土人像:狱吏、和事老、屠宰人、胖子、老实人戊土日生者居多。

【己土】

己土之象:其形为平。代表云,田园,庭院,房屋,墓地,平原,农业,土产,果实,牧业,水泥,涂料,粉尘,斑点,肮脏,沟渠。

在人体为:腹部,皮肤,脾脏,胰腺。

己土性格:含蓄,谨慎,细心,多疑,度量狭小,有规律;多具有双重性格,时而退隐于山林,时而活跃于社会。

己土人像:产妇、农艺、木工、打字员、秘书、服务员等多为己日出生。

【庚金】

庚金之象:其形为棱角,代表霜,五金,金融,顽铁,铁器,利器,钢材,车,机械,制造业,矿石,矿山,警察,军队,医院,手术,大路。

在人体为:大骨骼,牙齿,骨钙,肺,大肠,嗓音,肚脐。

庚金性格:刚强,威武,暴躁,固执,干练,开朗;是处事社交能手,抱有权力至上,物质万能思想。

庚金人像:政治家,实业家,外交家、检察官、导演、武术家多出生于庚日。

【辛金】

辛金之象:其形为致密,代表月,金融,金子,金银饰品,玉器,晶体,钻石,珠宝,镜子,钢针,剪刀,钱币,乐器,钢笔,精细加工,医药,法律。

在人体为:鼻腔,喉咙,呼吸道,肺部,小骨骼,筋骨,耳朵。

辛金性格:柔润,灵动,阴沉,骄傲,执着,好面子;能够排除障碍,完成任务,重逻辑推理分析,理科方面有专长。

辛金人像:议员、法官、律师、女警、少女、灵媒、娼妓等多在辛日出生。

【壬水】

壬水之象:其形为无规则,代表云海,液体,水彩,大海,水泽,江河,湖泊,石油,水产,浴业,贸易,运输,航运。

在人体为:血液循环系统,膀胱,口。

壬水性格:智谋,好动,任性,智能优秀。有容通性,度量非凡,心肠慈悲,做事前常缺乏细密计划,容易与人同流合污。

壬水人像:军事家,语言家,说客,船工,渔夫,宗教家多壬日生的。

【癸水】

癸水之象:其形为圆润,代表雨露,霜雪,泉水,墨水,结晶,眼泪,池塘,水产,浴业,后面,玄学,智业,谋略。

在人体为:津液,精液,经血,肾脏,骨髓,脑,眼睛。

癸水性格:聪明,智谋,机敏,温柔,多情,善感;敏感,好幻想,心计多,喜变动,有时候想的比做得多;正直而有洁癖,对事务能仔细思考,研究心强,记忆力强,遇到逆境也不会气馁停顿,是很能够自己拓展命运,勇往直前多才多艺的人。

癸水人像:博士,隐士,谋士,哲学家,宗教家,侦探等癸日出生者最多。

天干代表的信息容易表现为人的具体的行为,明白而直观。具有明显性,意外性,直接性和突发性等鲜明的特点。另外,天干还代表远距离的信息。比如命局年干为比劫,表示有远方朋友,年干为财星,表示求财会在远处,官星在年干,表示有机会到外地做官,或者在外地会遭遇官司、烦恼之事。

这就是天干之象代表的含义。也是天干代表信息蕴藏的秘密。

试解鲁王生辰时间之谜

明鲁王朱檀生于洪武三年(1370)二月,当年四月初七受封鲁王。目前关于他的生辰日有两种说法,一是“二月十七”,一是“二月丁丑”,来源不同。

第一种说法来自古籍《毓庆勋懿集》(明代郭良辑)卷一开篇“御书”《太祖高皇帝书》:“皇帝赐书舅子兴都督,朕命尔固守西边,往往人来,皆言调守有方,我甚忻喜,奈何事繁,不及问劳。今差把都奉御持书就报:尔妹今岁二月十七日得一儿甚佳,其名旺舅。其儿长成,藩辅国家,诸舅岂不光显也哉?书至,竭忠守土,以成骨肉之亲,想宜知悉。 洪武三年三月十一日”。

第二种说法来自明朝《太祖实录》卷49:“(洪武三年二月)丁丑,皇帝十子檀生,宁妃郭氏出也。”

易经研究者认为,生辰八字作为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出生信息,堪称人生的说明书,四柱中(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最重要的是日柱,特别是日柱中的天干代表着命主本人,与其他各字相互作用,对人的命运产生各种影响。但如果生辰信息不准确,则给详细分析命主人生际遇带来很大障碍。

以下,结合专业人士指导,对鲁王生辰信息试做分析。

首先,鲁王出生的年月很明确,洪武三年二月,即“庚戌年、己卯月”。经“黄金易园网”万年历查询,1370年阴历二月十七日(阳历3月22日)是丙子日,恰是“丁丑”日的前一天。那么,到底是明太祖书信中的二月十七日准确呢?还是《太祖实录》中史官记载的二月丁丑(十八日)准确?或许就在丙子与丁丑之交的晚上出生导致两种说法出现。假如生于上半夜,则太祖所讲更准确;假如生于下半夜,则实录史官所讲更准确。

下面,分别列出这两种八字格局,即:“庚戌 己卯 丙子 ??”或“庚戌 己卯 丁丑 ??”

那么,如何推断出生时辰呢?只能采用倒推法,这就要基于几点史实来展开:

1、从人生际遇来看,他贵为亲王,因故英年早逝;

2、从性格特点来看,他好文礼士,善诗歌,多才多艺;

3、从逝世年份来看,他薨于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年(1389)。

试作综合分析:

1、排出大运:“庚辰、辛巳、壬午……”,一运管十年,逝于1389年,虚岁20岁,命断于“辛巳”大运中。

2、排出流年:1岁庚戌1370年,2岁辛亥1371年,3岁壬子1372年,4岁癸丑1373年,5岁甲寅1374年,6岁乙卯1375年,7岁丙辰1376年,8岁丁巳1377年,9岁戊午1378年,10岁己未1379年,11岁庚申1380年,12岁辛酉1381年,13岁壬戌1382年,14岁癸亥1383年,15岁甲子1384年,16岁乙丑1385年,17岁丙寅1386年,18岁丁卯1387年,19岁戊辰1388年,20岁己巳1389年

3、如按照日柱为“丙子”:

年 月 日 时

庚 己 丙 ?

戌 卯 子 ?

(1)八字中日坐正官、月支正印,官印相生,贵为王爷,确为又富又贵之命;

(2)去世前一年19岁是戊辰年,由于他年支“戌”,月支“卯”,辰戌相冲+卯辰相害,所以这年状况会非常不好。

(3)去世时20岁流年“己巳”与大运“辛巳”都见“巳”火,此年有比肩相争之象,而与巳相冲最甚者为“亥”,那么时支很可能为“亥”;其次可能为“寅”,因为寅巳相害(但若是丙子日寅时的话,则早于史官记述1天多,误差未免太大,本文不予采信)。由此,推测生于“丙子日亥时”的可能性大。根据“日上起时法”推出时干为己,则时柱为己亥。即四柱八字可能为:“庚戌 己卯 丙子 己亥”。

4、如按照日柱为“丁丑”:

年 月 日 时

庚 己 丁 ?

戌 卯 丑 ?

(1)日主偏旺,粗判喜用神:喜水金,怕火木。

(2)丁火主礼,性急情恭,契合他好文礼士的性格。

(3)结合去世时的“辛巳大运”、“己巳流年”以及去世日1389年“十二月十六(丁丑月 庚戌日)”的地支藏干,2个丙火劫财、3个丁火比肩,“男怕比肩劫财、女怕伤官见官”,呈现兄弟姐妹争夺之象,或因钱财或因官位甚至帝位。

(4)同上,他去世时20岁流年“己巳”与大运“辛巳”都见“巳”火,此年有比肩相争之象,而与巳相冲最甚者为“亥”,那么时支很可能为“亥”(但若是丁丑日亥时的话,则晚于太祖记述近1天,误差未免太大,本文也不予采信);其次可能为“寅”,因为寅巳相害。由此,推测生于“丁丑日寅时”的可能性大。根据“日上起时法”推出时干为壬,则时柱为壬寅。即四柱八字可能为:“庚戌 己卯 丁丑 壬寅”。

结合常理,容易产生时辰记录前后两日差别的最大原因往往是出生时间在上半夜或下半夜,而不太可能超过一天,所以在以上分析中,分别排除了“丙子日的寅时”和“丁丑日的亥时”两种可能,而保留了“丙子日的亥时”和“丁丑日的寅时”这两种可能。

由于历史太过久远,记载出现错误也是常见的,对于私修《毓庆勋懿集》和官修《太祖实录》哪个更可信也不宜定论,甚至不排除有被篡改的可能。所以,以上分析仅供研究、探讨。在命主圹志等权威资料出现之前,暂且形成两条初步结论,那就是鲁王生辰八字的两种可能:

1、“庚戌 己卯 丙子 己亥”,即:二月十七日21:00-23:00;(可能最大)

2、“庚戌 己卯 丁丑 壬寅”,即:二月十八日3:00-5:00。

一家之言,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涪陵扛起支撑“一区”辐射带动“两群”重大使命

重庆日报网

两江福地 神奇涪陵 摄/杨润渝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走深走实的重大行动和国家战略,是重庆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主城都市区发展的新要求,为21个区进行了定位导向,其中,涪陵被赋予了建设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的重任。

新机遇、新使命,就要有新担当。在这“千帆竞流”的发展浪潮中,涪陵区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创新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不断增强区域性公共服务辐射功能,奋力扛起了支撑“一区”、辐射带动“两群”的重大使命。

畅通道 建枢纽

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涪陵位于主城都市区东部,因长江和三峡库区与渝东北城镇群紧密相连,因乌江和武陵山区与渝东南城镇群唇齿相依,区位十分独特。正因为如此,涪陵成为主城都市区东向唯一的重要战略支点。

“要成为一个支点,起到支撑‘一区’、辐射带动‘两群’的作用,首先就离不开交通互联互通这一基础要件。”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涪陵区正加强谋划,着力畅通道、建枢纽,在“通”上求突破,在“快”上下功夫,在“联”上做文章,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努力变节点城市为枢纽城市。

“首先是要在通道上求突破,加快打通东南西北四向通道,全面加强与川渝鄂黔湘的枢纽城市、节点城市、邻近城市战略合作。”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一大批事关涪陵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项目已得到支持,东南西北四向大通道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东向大通道方面,渝万(州)高铁项目可研即将审批,渝武(汉)高铁涪陵至宜昌段已开展设计招标;沿江货运铁路、沿江高速北线、白涛至丰都三合高速公路纳入上位规划。

南向大通道方面,渝怀二线涪陵至秀山段、梓里至白涛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渝万高铁支线涪陵至武隆段,已启动研究论证;涪陵至柳州铁路进入预可研阶段;江东经白涛至白马高速启动研究论证;武隆平桥至涪陵大顺高速纳入全市高速公路网规划,已完成可研初稿。

西向大通道方面,南川经涪陵至两江新区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石渝高速涪陵至巴南段扩能加宽工程、南岸迎龙经龙潭至梓里高速纳入全市高速公路网规划;涪陵龙头港至两江新区快速路进入勘察设计阶段;正加快推进重庆至涪陵市域铁路前期工作等。

北向通道方面,广安至涪陵货运铁路已完成预可研编制,涪陵至垫江高速启动研究论证。另外,在加强内部循环方面,鹅颈关至涪陵西快速将在年内建成通车,马武至龙潭一级公路将在明年上半年全线通车;涪陵绕城高速全段开展前期工作,新增3座长江大桥纳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龙头港互通至龙桥快速通道、南沱至罗云快速通道等项目已完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

“这些项目对涪陵畅通与重庆主城区、渝东南、渝东北快速联接具有重要作用。”该负责人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地或建成,涪陵四向通道通行效率将大幅提升,经涪陵前往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或“两群”将更加快捷,主城都市区“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将成为现实。

以今年即将启动的两江新区至涪陵区快速通道为例,该项目总投资约170亿元,是重庆主城连接涪陵、规划的唯一城市快速路。该项目西起于两江新区快速路六横线与三环高速互通立交,向东穿越明月山,于洛碛镇处依次跨越渝利铁路、渝万铁路和长江,最终止于涪陵区龙头港。线路全长约44.5公里,主线双向六车道。

其建成后,以江北机场为起点、涪陵老城区为终点,两地距离可缩短为85.5公里,比通过沿江高速经绕城高速、长涪高速经沪渝高速到达分别缩短约30公里、31公里。

仅仅拥有通道还不够,如果不能成为一个枢纽,那么就无法肩负起支点的重任。为此,涪陵区还着力在“枢纽”上做文章。

未来,涪陵将依托龙头港,加强与果园港、万州港的合作,加快推动铁路进港区,大力发展铁公水多式联运,与内陆城市共建无水港,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常态化开行涪陵至广西钦州铁海联运班列,共同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物流枢纽。

同时,围绕涪陵北站客运枢纽,在引入渝万高铁、渝武高铁、渝万高铁支线涪陵至武隆段基础上,向北争取广涪城际铁路主线经过涪陵,构建川东地区通往粤港大湾区、海西新区的快速通道。争取重庆东站至涪陵江南市域铁路,并利用渝利铁路开通公交化列车,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的高频次、低成本快速通达,提升对周边区县的辐射能力。

最终,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为涪陵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奠定基础。

强产业 筑根基

建设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

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对建设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的涪陵来说,产业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不仅要为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还要发挥对“两群”的辐射带动作用,这必然要求涪陵产业发展要做大做强,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为此,历来是重庆工业重镇的涪陵,已是智珠在握、胸有成竹。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涪陵未来产业发展的路径已经明确,将结合已有基础,紧盯未来方向,坚持做长长板、补链成群,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

其中第一招就是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中培育五大支柱产业,每个支柱产业培育2-3个百亿级骨干企业,培育2-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和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力争未来3年再造一个千亿工业。

说这样的话,涪陵有底气。去年,涪陵完成规上产值1589.9亿元,增长11.6%;工业投资175.2亿元,增长13.3%;工业税收72.9亿元,增长2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7%,快于全市3.5个百分点,总量493亿元,排名重庆区县第一,已形成了新材料、食品医药、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五大支柱产业。

在这一雄厚的工业基础上,涪陵开始精准化的补链成群,持续壮大优势产业。前段时间,针对上有蓬威石化年产60万吨PTA,下有使用聚酯产品的食品包装及纺织企业的现状,涪陵着力引进PET(聚酯)项目打通产业链中间环节。借助浙江省对口支援涪陵区的平台,引入了行业领先企业浙江正凯集团。

今年初,由浙江正凯集团投资建设的重庆万凯一期年产6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使涪陵成为全球单套产能最大的食品级PET高分子生产基地,不仅填补了西部市场产能空白,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打通本地石化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成为涪陵补链成群、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又一个缩影。

在对现有产业的提质增效方面,涪陵也没有放松,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持续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在“点”上抓单台设备改造、推动企业“机器换人”,在“线”上抓生产线升级、装备成套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在“面”上抓系统集成、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不断推动老企业跟上步伐,焕发新生。

目前,涪陵区已成功创建市级智能工厂4个、数字化车间20个,数量居全市首位。未来,涪陵将力争使每个规上工业企业都有数字化生产线,重点龙头企业至少有一个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建成一批智慧工厂和智慧园区,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的示范基地之一。

除了继续推动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外,涪陵还将着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涪陵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涪陵将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站前经济,利用渝万高铁、渝武高铁、渝利铁路汇聚涪陵北站,抓好泛高铁区域联动发展,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提档升级,做活楼宇经济、互联网经济、总部经济。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推动涪陵港与涪陵综保区、高新区协同发展,高水平发展港口物流、港航服务、临港产业,打造临港经济区,推动实现“以港兴城”“港城共融”。

同时,抢抓新基建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依托华为(涪陵)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云平台和产业链协同平台,推动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强化数据资源应用,打造区域性大数据中心。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涪陵将成为重庆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支撑‘一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两群’产业协同发展起到重要的支点作用。”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说。

提能级 拓空间

建设百万人口现代化城市

推进主城都市区发展,有利于提升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在更广范围内配置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延伸辐射半径,扩大辐射范围,为建设产业升级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试验田、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奠定基础。

涪陵作为主城都市区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要发挥支点作用,就必须加快“扩容提品质”的步伐,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一方面支撑主城都市区发展,共同构建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另一方面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两群”共同发展。

为此,涪陵提出,加快建设100万城市人口的现代化城市,主动承接主城区功能疏解和“两群”人口转移。

“基于这一目标,我们正加快编制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涪陵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于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三个方面,涪陵正加快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涪陵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紧密衔接,积极争取扩大建设用地保障,为未来城市人口集聚和产业拓展备足空间,切实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与之同步的是,涪陵加快了城市能级和品质的提升步伐,在共建共享上下功夫,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巩固提升以“两线三片一城”为重点的城市核心组团。其中,新城区突出功能完善、形象凸显,高品质打造城市中轴线,加速集聚人气、商气,建成涪陵高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对外开放门户和创新开放中心;老城区则突出有机更新、品质提升,增强文化内涵、历史底蕴,进一步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功能,打造城市高品质生活服务中心。并促进产城景融合发展,推动城周山体绿化“彩化”,精心打造北山等城市组团。

去年,涪陵鹅颈关的涪南路建设在涪陵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家纷纷感叹:“涪陵江南城区终于有了一段双向八车道的迎宾路,不仅看上去很大气,开车也很舒服。”这不过是涪陵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

2019年是涪陵区城市提升的攻坚之年,涪陵区共建成城市道路约8.9公里,实施2座立交桥,涪南路(鹅颈关隧道至鹅颈关立交)综合改造工程基本建成,对外交通进一步改善;涪丰北线一期、乌江大桥西桥头立交一期完工投用,组团间交通联系将更加紧密;通江路、插旗支路一期完工投用,高天路一期基本建成,站前大道二期、鹤凤大道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乌江一路开工建设,使组团内部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涪陵区还大力提升城市品质。两江四岸是涪陵的城市客厅,是集中体现涪陵城市颜值、气质的特色窗口。为让市民更好欣赏城市风光,领略乌江、长江两江交汇的壮丽美景,打造开放共享的滨江公共空间,营造便捷共享的滨江游憩带,涪陵区在与江南锦绣洲广场隔江对望的江东组团最佳地块、黔水澄清的最佳观景位置建设了一座大型市政广场。2019年底,涪陵新的“打卡”地——两江文化广场正式建成投用。

涪陵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加快了区域性教育高地和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去年,青少年活动中心装修完成投用、长江师院三区工程完工、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装修完成陆续投用。开展了合作办学、合作办医,打造“名校 ”联合体、品牌医联体,建设特色职业教育基地,提升与先进发达地区合作水平。

“通过优质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务、空间品质吸引人才,吸引企业,创造繁荣,正引领涪陵从城镇化‘上半场’追求效率、追求速度,转向‘下半场’以业兴城和以城兴业并重。”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涪陵区累计实施城市道路、公共空间、公共配套和重点开发等项目92个,完成投资97.8亿元,城市品质颜值不断提升。

下一步,涪陵将进一步加快“扩容提品质”步伐,将涪陵建设成为百万人口现代化城市,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网络化城市群的协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促开放 抓创新

打造“经济圈”开放创新中心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大开发促进大开放,加快提升开放区位、拓展开放空间,助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重庆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支点。

作为主城都市区东向支点的涪陵,则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对外开放战略支点的重要部分和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对外开放水平直接影响着主城都市区开放水平和“两群”对外开放程度。

为此,在打造主城都市区东向重要战略支点的过程中,涪陵将对外开放作为重中之重,紧扣区域开放创新中心定位,全力促进开放平台升级优化、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加快对外开放方面,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建好用好开放平台。”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涪陵正高起点建设涪陵综保区,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态,加强与重庆自贸区协同联动,与其他保税区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加快推动“中国榨菜城”建设,发挥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榨菜)的带动作用;高规格打造国家水运开放口岸,加快涪陵港服务贸易、中转业务以及期货交割仓库等功能建设等。

去年底,三峡库区腹地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庆涪陵综合保税区(一期)顺利通过国家海关总署验收,标志着涪陵综合保税区正式进入封关运营新阶段。

截至目前,涪陵综合保税区已签约引进项目14个,协议总投资约118亿元,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约36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约75亿美元,涵盖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贸易三大业态,初步形成了以聚豪食品调味品生产、重庆中宝生物植物提取等项目为主的食品医药加工产业集群。

未来,涪陵区将着力构建起“1 3 5 X”(1个国家水运开放口岸,3个核心开放平台,5个开放主战场,一批骨干开放产业和重点开放企业)开放发展新格局,推动涪陵加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形成主城都市区东向开放支点。

在抓好开放的同时,涪陵不断积聚创新要素。高标准建设国家高新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环长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等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开展重点产业集群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实施“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千家”科技型企业助推计划,加快构建“一个支柱产业一个创新中心,一个骨干企业一个研发平台”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成为主城都市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国内最悠久的汽车发动机进排气门产品制造商,如今每年从三爱海陵数字化车间走向世界各地的进排气门产品达2.2亿只,但在其车间里你却几乎看不到人影,只有井然有序的生产线全速运行,各类自动化设备的灵活运转,这一切依靠的就是智能化和创新。

除了推动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外,涪陵更着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位于涪陵高新区的互爱科技产业园,以智能科技为引领的产业正在加速集聚,这个“互联网+产业”新孵化平台,一期已入驻文化、游戏、区块链、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业55家,自2017年10月开园运营至今,营业收入超8.2亿元。

“二期建设完成后,我们将再引进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领域的优质企业,将企业数量增至100家,将带来超1000人的行业人才,助推本土智能产业孵化,逐步形成集群发展新模式。”该负责人表示。

优生态 强本底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涪陵拥有独特的山水自然禀赋,保护好生态环境、筑牢绿色本底,将为涪陵高质量发展、集聚人口等提供支撑,已然成为涪陵建设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的必选项。

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涪陵将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认真做好构筑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三篇大文章”,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方面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积极融入长江、乌江生态廊道建设,深度参与三峡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共建流域联席会商和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确保长江、乌江涪陵段水质保持优良,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10天以上。

去年底,中化涪陵化工南岸浦厂区全面停产曾在全市引起了轰动。这个位于长江边上、始建于1966年的企业,由一个地方小化肥厂逐渐发展壮大为化肥生产能力150万吨的国家重点磷复肥骨干企业,生产规模居国内磷肥生产企业前十强,2018年工业总产值约23亿元,利税7559万元。

然而,为了保护好长江两岸生态环境,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涪陵仍然决定对这个拥有53年历史、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最终环保技改搬迁,消除环保风险,践行中央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

一组数据足以看出涪陵加快生态建设的决心。2019年,涪陵区拒绝引进污染重的项目11个;累计关闭非法和老旧码头25座;投入5000万元关闭禁养区养殖场634家;关闭规模15万头生猪当量;全面取缔中小型水库肥水养鱼;近3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平方公里。

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涪陵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积极创建国家级、市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加快构建以榨菜、中药材为主导的“2 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提档升级文化旅游产业。

“花经济”“花品牌”“花文化”是涪陵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重庆高山第一花乡、林下花园、大木花谷”享誉全国。其中,绣球花作为涪陵重点打造的“花卉王牌”,现有绣球花原生品种4个、育种及展示基地3个、城市滨江及山体花园多带遍种,拥有国内最大的绣球花主题花园。

5月15日,在涪陵北山公园,以“绣球花儿开·情定武陵山”为主题的首届重庆涪陵绣球花节拉开序幕。涪陵区委书记以花为媒,在绣球花公园为涪陵产品代言,现场直播带货,并推介涪陵优秀文旅资源,展示了涪陵“大山大水、大开大合、大收大藏”的人文底蕴和壮美风景,成为涪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接二连三”的最新努力。

涪陵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涪陵将深入挖掘白鹤梁题刻、北山点易园、816工程等历史、人文、科学价值,持续推动白鹤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力创建中国水文博物馆,启动建设巴王陵遗址博物馆,高水准建设武陵山旅游区、北山旅游区,高品质打造816小镇、美心红酒小镇、大顺简约山居,积极共建“大三峡、大武陵”黄金旅游环线,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在开放和交流中推动涪陵文旅“借船出海”。

赵童 刘玉珮 图片除署名外由涪陵区委宣传部提供

水水扯红楼梦第十一回 冬至日中有蹊跷 九月半上对一致

《红楼梦》第十一回中,有两处提到了日期。

一处是王熙凤讲到的:九月半。九月半一般应该是阴历九月十五日的意思。

凤姐儿说道:“你只管这么想着,病那里能好呢?总要想开了才是。况且听得大夫说,若是不治,怕的是春天不好。如今才九月半,还有四五个月的工夫,什么病治不好呢?咱们若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这也难说了;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你,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能够吃得起。好生养着罢,我过园子里去了。”

另一处是书中讲到的: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里的十一月三十日,应该也是阴历十一月三十日。

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这两个日期,其实如果一致的话,倒是可以知道那一年到底是哪一年?

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按照以往的研究观点,不止一位学者对“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节的年份进行过详细研究,得出的结果也是各持其说。主要有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崇祯十五年(1642),顺治十七年除夕(1660),康熙二十七年(1688),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乾隆十年(1745),嘉庆十八年(1813)共7种说法。可是不少人认为1642年和1813年这两个年代与小说的写作背景年代不相符合。

但是上述日期中,通过万年历转换查询,康熙二十七年(1688),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乾隆十年(1745)这两个11月30日对应的不是冬至。

还有一个说法是通过台湾中研院的两千年中西历转换查询,雍正乾隆年间,即公元1722年(雍正即位)至1795年(乾隆退位)。可以查出1722年至1795年间所有的12月21日,22日,23日是阴历十一月三十的有三个:乾隆十年(乙丑)十一月三十日(丁酉)为1745年12月22日,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十一月三十日(丁丑)为1764年12月22日,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十一月三十日(丁巳)为1783年12月23日。

但是通过“黄金易园两千年阴阳对照万年历”查询,这三个日期的冬至日均相差1天。

那么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来比较一下。

万历二年(1574)11月30日冬至,是公历12月22日;阴历9月15日,是公历10月9日,节气为寒露。

崇祯十五年(1642)11月30日冬至,是公历12月21日;阴历9月15日,是公历10月8日,节气为寒露。

顺治十七年(1660)11月30日冬至,是公历12月31日;阴历9月15日,是公历10月18日,无节气。

嘉庆十八年(1813)11月30日冬至,是公历12月22日;阴历9月15日,是公历10月8日,无节气。

曹雪芹逝世于1763年,所以又排除了1813年。那么就剩下1574年,1642年和1660年三个年份。

小编认为,1660年这个年份比较靠谱。

《红楼梦》这部书其实隐秘了很多清朝皇室的秘史,曹雪芹只是很隐秘地写了出来。而1660年这个年份为什么比较靠谱,主要理由还是从曹家的历史开始讲起。

第一,曹家和康熙建立起亲密关系的历史,就在1660年附近。康熙皇帝于1654年出生,但是在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曹家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成为皇帝的家奴。也就是因为转成了皇帝的家奴,所以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约1619年—1684年,字完璧(取“完璧归赵”之典),原名曹尔玉)的妻子孙氏,在康熙出生以后,有机会成为康熙的保母,一品夫人。

第二,曹家的王府包衣,是哪家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的。原来,顺治七年(1650年)冬,爱新觉罗·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再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的两个月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清世祖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由于摄政王多尔衮死后被认定犯了大罪,顺治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这也就是从王府包衣到内务府包衣的由来。

第三,《红楼梦》书中在第十六回,提到太上皇,是这样写的: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小编曾在《从贾元春的身份来说《红楼梦》假借明朝年代考》中,提到《明史》中唯一在世被尊为“太上皇”的,只有明英宗北狩回来后,被明代宗景泰帝尊为太上皇,别无其他。但是如果把年代定义到清朝顺治年间,多尔衮在顺治五年(1648年)末,变成了皇父摄政王。

那么皇父同“太上皇”,是不是也可以等同。这样一分析,是不是感觉1660年的11月30日冬至日是比较靠谱的。

另外,小编也想,既然曹雪芹这么注重节气日,那么为什么1660年9月15日,他没有注明是寒露日呢?是不是有一种可能,1660年的9月15日,根本就没节气。

不知道小编虾扯的对不对,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