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红妆女是什么意思(红妆女)

红妆女是什么意思(红妆女)

纪念|情深不困,忆许渊冲先生

王诤

在度过了自己的百岁生日近两个月后,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今晨仙逝。了解他,或是但凡接触过他,看过他接受访问或出镜讲话的人们,恐怕都会和我一样,惊诧于一位耄耋老人,何以在人生的夕阳晚景,依旧葆有如此丰沛的情感?记得他上董卿老师的《朗读者》,提到自己开始翻译诗词是在1939年,翻译的第一首诗便是林徽因的《别丢掉》。而动因呢,却是当时“喜欢一位女同学”。

讲到“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老人在节目中鼻头一酸,眼眶竟然红了,完全是他翻译过的《牡丹亭》题记中的况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样子。彼时彼刻,到底是林徽因、徐志摩间的天人永诀,还是自己过往的爱而不得令许渊冲感伤难抑,确切的答案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吧——反正,许渊冲的夫人照君就坐在台下。镜头扫过,夫君的坦荡和炽烈,虽令夫人微微嘟起了嘴角,看上去倒也不以为意,那旁人又缘何置喙呢?

许渊冲 受访者家属供图

但不管如何,许渊冲毕生的译介志业是因情而起,当是确凿无疑。今年三月底,去北大“畅春园”拜访许先生,老人拿出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和昆明天祥中学编写的《许渊冲画册》兴致勃勃,记得他找到一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友人合影,蜷着的手指在照片中每个人的脸孔上划过,最后停在他身旁一位清癯端庄、满头银丝的女士那里。

她便是西南联大梅贻琦校长的女儿梅祖彬。许渊冲回忆说那是1942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前,出演德克的英语剧《鞋匠的节日》,“当时我是男主角,梅校长的女儿梅祖彬演我在戏里的夫人。我演的是鞋匠,追求一位女店员(梅祖彬饰演)。梅祖彬身高一米七四,是西南联大个子最高的女生。一开始她还不想和我配戏,结果我和她比,我的身高是一米七五,正好比她高一厘米。”犹记得他说到这,手指着照片中两人差可相匹的个头,哈哈大笑。

梅祖彬女士就是当年许渊冲翻译《别丢掉》相赠的女生吗?我没有问,也从来没有在可考的文字中见到相关的记述。这其实无关紧要,天地阴阳,铄劲成雄,熔柔制雌,而况开风气之先的西南联大,更不会将“男女大防”列为成年学生的雷池禁区。仪表堂堂,风华正茂的许渊冲喜欢哪个姑娘,递过纸条、写过情诗,甚至当面表白,都是昔年的孟浪,暮年的追怀,人生回味诸般里最甜的那一桩。

西南联大校友在京聚会。许渊冲(二排左一),梅校长的女儿梅祖彬(二排左二)。

那次拜访,还有一件事既能见得许渊冲的“狂”,又能得见他的情趣。《西厢记》中有一句最著名的‘露滴牡丹开’,略懂床帏之私,这句话的别有深意,自有会意。许渊冲的表叔,翻译家熊式一译的是,“露水滴下来,牡丹盛开”。后来许渊冲再去译《西厢记》,认为露水代表张生,牡丹代表的是崔莺莺,“这一句描绘的是他们美好的爱情,是在写男女之事,有这个意象但不能明说,又要人能理解到这层意思。我的译本就译成,‘The dew drop drips/The peony sips with open lips.’drips、lips还押着韵,翻得简直绝了!现在我敢吹这个牛,后人要超过我也很难、很难。”

自视甚高,那是他有著作等身的成就可标榜,有苦心孤诣自成体系的翻译论说可资凭,更有那迟来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为背书。更何况,又有谁会把一个老人的骄傲,真正视作狂妄?他越是真的骄傲,越是让人觉得,他是真的可爱啊。

许渊冲先生老顽童的一面,更在他和西南联大同班同学杨振宁晚年雅集中可见一斑。据媒体报道,2004年左右,杨振宁和翁帆新婚不久,老同学许渊冲做东小聚。席间,许渊冲递给弟子、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的王强两页纸,让王强去念给杨振宁听。上面是打印出来的《一树梨花压海棠》诗的英、法译文。杨振宁有一点耳背,王强走到他身边先用英文、再用法文大声念了一遍,举座皆乐。

许老90岁时,清华大学约了三位90岁老人一起过生日,有王希季(1921年生,“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何兆武(1921年生,历史学家),还有杨振宁翁帆夫妇等,大家一起吃了个饭。

乐在切题而又无伤大雅。《一树梨花压海棠》本是北宋词人张先和苏轼,两位老友间的酬酢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且看,许老是怎么译的?“The bridegroom is eighty and eighteen the bride. White hair and rosy face vie side by side. The pair of love-birds lie in bed at night. Crab-apple overshadowed by pear white.”一样是译得节节押韵,而“rosy face”一句,更能使人联想到他当年将“不爱红装爱武装”译作“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的才思敏捷。在“文革”期间,受到红卫兵胁迫,他曾不情愿地把这浑然天成的译句改成了,“They love to be battle-dressed, and not rosy-gowned.”也算译得上佳了。

《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借乾隆送陈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别推崇的境界,“情深不寿,强极必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其中,“情深不寿”四个字,怕早已深深刻进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心怀,成为他们尤其是岁过中年,修身养性的律令。但许渊冲似乎从来不愿意遮掩自己的情感,不管是对待初恋,还是术业上的论敌,他都敢于直抒胸臆。他活了100岁,今晨在睡眠中“走得很安详”,更是对“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七情与脏腑致病,中医劝诫的反动。

夫人照君的卧室依旧保持原样,两位的形象还印在靠枕上。 王诤 摄

在许老府上,我曾看到夫人照君的卧室,基本保持逝者生前的样子,床铺的枕头上甚至还套了层塑料薄膜。据媒体报道,2018年,照君去世,许渊冲在葬礼上嚎啕大哭。第二天,97岁的老人一个人在家,依雷打不动地坐在电脑前做翻译。照君曾如此评价夫君,“许先生很爱美的,一生都在追求美,唯美主义。”或许爱美的人,都不愿意暧昧地活着。在这个年轻人动辄“躺平”,中年人不假猥琐“我命油我不油天”的时代,许渊冲留给我们除了煌煌译著,更是他音容宛在的真性情。

在今年4月出版的《许渊冲百岁自述》一书中,他曾专门在“西南联大”章中辟出一节谈“一代人的爱情”。“当时西南联大有四个出名的单身教授:外文系的吴宓、经济系的陈岱孙、哲学系的金岳霖、生物系的李继侗。他们的恋爱故事在学校内广为流传。据说陈岱孙和周培源在美国留学时同爱上了一个女同学;回国后,这个女同学成了周培源的夫人,陈岱孙就终身不婚,但却成了周培源家的常客……和陈岱孙一样,金岳霖确实爱上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因为愿破坏朋友的婚姻,宁可自己牺牲。这就是叶公超说的宗教精神,哲学家金岳霖和经济学家陈岱孙都在恋爱中付诸实行了。”

“他们这一代人的言行对我们下一代产生了不少的影响。”末了,许渊冲写道。

《许渊冲百岁自述》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栾梦

16位古装美人掀开红盖头,谁惊为天人,谁让你想反手盖回去?

都说女人出嫁是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大事,所以一定要仪式感满满,古代不仅有凤冠霞帔,还要八抬大轿开路,风光无限。新嫁娘们就是最美丽的风景,造型师也是挖空心思,红事用纯白的也不在少数。

而且,大婚戏通常都是一部影视剧的小高潮,或是男女主情投意合、喜结良缘,或是反派强娶豪夺,上演抢婚大戏,无论哪一种,对于观众来说,都是满满的看点。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欣赏一下,16位古装美人的婚嫁造型大礼包,掀开盖头那一瞬间,谁最让你惊艳?

‬古早凤冠组

先带大家看看古早凤冠组,这时候的造型师还比较尊重历史,没有太多天马行空的设计。

蒋勤勤《苍天有泪》里萧雨凤简直是她的颜值巅峰,尤其是这套经典大婚造型,自己掀开盖头往外看这一眼,简直绝了!

怎么会有人顶着这么浮夸的凤冠,梳着空气刘海还这么惊艳四座?

剧里朱茵也穿过这套造型,完全被蒋勤勤比下去了,脸太瘦了反而撑不起造型。

同样是这套凤冠,王艳的低眸一笑显得更加含蓄动人,谁看了不说一句美娇娘?

比起前面两位大家闺秀,赵薇的小燕子那就是离经叛道,活泼又刁钻,吹开盖头的时候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不愧是你。

同样是《还珠格格》,刘丹的香妃就显得楚楚可怜又循规蹈矩,不过说实话,现在看还是觉得这个蒙丹好丑,刘丹红颜薄命也是让人唏嘘

‬饰品替代凤冠组

接下来再看看一些没带凤冠,但是也结结实实认真做了造型的角色。

《上错花轿嫁对郎》不得不提,因为这部剧就是因为阴差阳错结错婚开始的,所以婚嫁场景都是名场面。

杜冰雁的扮演者小李琳,掀开盖头的时候谁没被她标致的颜惊艳过?挂在额头上的这串额饰也太漂亮了

其实赵丽颖在《蜀山战纪》里的大婚造型也用过额饰,不过相比起来眉毛太抢镜了,不如从前的弯弯细眉来得动人。

陈红在《大明宫词》里用的额饰替代凤冠,相比之下,虽然造型素了一些,但是眉毛至少对了。

同样是《上错花轿嫁对郎》,黄奕的李玉湖发髻就更复杂一些,没有戴发冠所以用了红色饰品替代,有一说一,我觉得不够隆重但很巧妙。

‬凤冠流苏组

随着时间推移,不少造型师都用起了流苏,不仅能半遮半隐,还能显得更加灵动飘逸。巩俐这套拨开流苏就很让人印象深刻。

高圆圆在《倚天屠龙记》里这套也大差不差,不过凤冠和流苏都更精致,毕竟后面还有黑化名场面

张含韵在《兰陵王妃》里也有类似造型,不过凤冠部分做了变化,这部剧整体服饰都有点高丽风,有些影响张含韵颜值。

除了流苏遮面以外,流苏作为点缀的造型也很常见,比如唐嫣《轩辕剑》宁珂这套大婚造型,作为边饰很完美

景甜这套把流苏用到了极致,不仅凤冠上有流苏,盖头上也缀上了流苏,有一说一,皮肤白确实很适合红色。

相比之下,《燕云台》最后大婚的流苏就显得很累赘加碍眼,上窄下宽显得很没有美感。

同理白鹿最近《玉楼春》这套,其实道具是精致的,但就是显得很局促,流苏摇起来反而碍眼。

天马行空组

可能是造型师觉得一定要别出心裁,每部剧里都开始天马行空起来。

刘亦菲《神雕侠侣》里这个高耸入云的盘发就很离谱。看上去很像扣了个盘子在脑门上…

不过再丑也不会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刘亦菲的婚服丑,这套是真实的最辣眼睛,不知道造型师怎么想出来挂个蚊帐在头上的!

鞠婧祎《云汐传》这个自掀盖头气势很潇洒,但是发型又是永远不变的中分+发髻,看上去头重脚轻的…

同理景甜这个,不懂为什么要束这么高一个发髻…可能是为了尊重历史?

赵丽颖明兰这个发冠,精致是精致,但看上去也显得有点秃然,感觉放了一盆火灵芝在头上

AB这套是用了额饰和流苏,但是总觉得脸颊边的流苏一点也没灵动起来,看上去平平无奇

她还有一套我愿称之为满头开花的,不知道造型师是不是想花想疯了!

杨幂素素这套掀盖头,我愿称之为简陋,露出大脑门的朴素中分,真心不好看…

其实,现在很多古装剧里大婚场景已经不用红盖头了,很多都选择扇面,以扇遮面的古装美人惊艳的也不少。

宋轶苏檀儿这套红色和金色搭配,除了那个喜字有点出戏,还是挺漂亮的。

张芷溪甄宓这套虽然发型比较素,但是很适合她的气质。

个人觉得大婚造型确实挺天上地下的,有的人挖空心思往繁复上做,有的剧组又不怎么上心随便盖个红盖头就完事了。

除了造型好,其实真正让人心动的还是颜值和演技的加成。比如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蒋勤勤和赵薇那两张经典名场面,一个媚眼如丝、一个娇俏可爱。

你最喜欢哪种大婚造型,谁最让你一眼惊艳呢?

我是@嗑颜少女说娱乐,关注我,一起吃瓜看美人!原创不易,求点个赞!图源网络[比心]

红妆下的独特风情,才是本真的林青霞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若要用这首《木兰辞》来形容一位女星的话,放眼影视圈,非林青霞莫属。

若挑选谁来演绎花木兰的飒飒英姿,受到迪士尼青睐的“神仙姐姐”刘亦菲,想必也难和30年前的林青霞抗衡。

观众眼中的林青霞,仿佛定格在《东方不败》中,那个一生大红男装于水中仰饮壶中酒的身影,肆意张狂,潇洒风流。

很美,但不完美。

当她脱下“战袍”,著上旧时女裳,于窗前梳理云鬓,镜前帖上花黄,回归女妆时,才是最本真的林青霞。

刀马旦背后,其实是风情万种的大青衣。

为长发而哭泣的台湾玉女

从7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台湾电影复苏和香港电影最繁荣的时代,林青霞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因此被称为娱乐圈的大姐大,她当之无愧。

这个大姐大,在少女时代也曾是温柔可人的小家碧玉,惹人怜爱。

1973年,当电影《窗外》的化妆师假借化妆之名,将她一席长发剪掉时,她伤心的放声哭泣。从片场到家中,一路声泪俱下,连带着将导演宋存寿都埋怨上了。

那一年,她19岁,她不想做假小子,她想要回那乌黑秀丽的长发,长发飘飘才是美丽女孩应有的形象嘛。

因为电影《窗外》,林青霞和未来情感纠葛20年的秦汉相识。

同时,因为电影的成功,让她一出道就脱颖而出。经历了《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十多部琼瑶电影后,林青霞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最早的琼女郎和玉女之一。

在台湾电影界发展的近10年里,林青霞尝试过在《金玉良缘红楼梦》中反串贾宝玉,转型过惊悚、喜剧、警匪等多种风格。逐渐从青春活力的懵懂少女,成长为独立干练的气质美女。

那时的林青霞还不是赫赫有名的刀马旦,但她独特的气质,早就镌刻在旁观者心中。

濯清涟而不妖般的清丽,同样迷人。

港片大青衣的烦恼

在林青霞前往香港,主演徐克的《新蜀山剑侠》的那一刻,应是她的电影古装刀马旦时代的开始。从《新蜀山剑侠》,到《刀马旦》,再到《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徐克将林青霞一步步雕刻成了刀马旦。继而在《新龙门客栈》、《白发魔女传》、《东邪西毒》、《六指琴魔》中,步入巅峰。

身着男装的林青霞,有着同时期女明星所没有的英气,让一眼惊艳,而后入迷。

而褪下男装,换上红妆的林青霞,则是不折不扣的大青衣。

戏外举手投足,尽显风情。

她知性而独立,有着大姐大的英气,也有千娇百媚的秀气,从她的时装电影中亦能管中窥豹。

她可以是《滚滚红尘》中颠沛却坚强的沈韶华,也可以是《暗恋桃花源》中柔情似水的云之凡,这些角色更贴近现实中的她。

成熟的林青霞早已不再为一席长发而苦恼,即使《警察故事》中一头假小子式的短发,她也是落落大方。

但她有了新的小女人式的烦恼,一直对自己相貌不自信,还因为下巴有沟被嘲讽显男相而苦恼。当说起这些的时候,林青霞的小女人姿态有着独特的魅力。

亦舒对林青霞赞誉有加,同时也道出了林青霞的另一面,“与青霞在一起得十分小心翼翼,背后我叫她“玻璃霞”,因为这人十分多心而且小心,一碰就会碎似的。”

大青衣加上小女人,或许才是最本真的林青霞。

正如她在书中所述,“拍过一百部戏,演过一百个角色,其实,最难演的是自己。”

她知性而坚强,也脆弱而敏感,两者可以拼合的浑然天成,散发着独属于林青霞的美。

为爱痴狂的小女人

仿佛宿命,当在《窗外》遇到秦汉后,感情在一次次的电影合作中升温,林青霞就像电影《窗外》的女主角江雁容那样,为了爱情飞蛾扑火,轰轰烈烈,长达20多年。

1994年,是林青霞有些灰暗的一年。这一年,年仅40岁的她和秦汉彻底分手,而后宣布息影,转身嫁给了港商邢李源,生儿育女。

当所有的变故一并发生时,让人不禁暗自揣测,唏嘘不已。

在和秦汉的这段感情里,林青霞是卑微的,彼时秦汉已有妻室;

林青霞是无悔的,但外人看不起秦汉时,他一直不离不弃;

林青霞是痴心的,保守的林青霞,愿意身着泳装拍摄组照,取悦秦汉;

林青霞是弱势的,她在外地拍戏受伤时,希望恋人来看他,秦汉却让她买好机票再说;

然而林青霞又是大气的,当分手多年后秦汉在节目里说她不如Selina漂亮时,林青霞一笑置之,并极力维护他。

林青霞将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这段爱情,在电影中她是洒脱不羁的江湖儿女,在现实她是为爱痴狂的小女人。

正是如此,林青霞的形象才是丰满的。女神如她和世俗女子一般无二,为事业奔忙,为外界忧烦,为爱情痴狂。

不同的是,哪怕回归本真,红妆之下的她,依旧风姿绰约。为了事业,她可以拼尽全力,会为了爱情,她可以奋不顾身。

时至今日,纵然60多岁的她已经年老色衰,在综艺节目里与年轻后辈共处不显半分疲态,在街头和男子热吻落落大方,她还是那个林青霞。

事业和情感两线交织,勾勒出真实的林青霞。

少女时如葡萄酒般甘甜柔和,中年时如鸡尾酒般丰富清冽,老年时如白酒般绵长醇烈。

戏里戏外,林青霞始终不负风华绝代的美誉。

美人红妆色正鲜:古代女子妆容的华丽变迁,红妆花钿复清雅

引言: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美人的美好外貌有一部分是由于妆容上面的原因。关于化妆的问题,其实不只是现代女性会注重,在古代的时候,女子的妆容也是十分有讲究的,甚至是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一样的妆容变化。

在平常观看一些影视剧以及翻阅过中国各朝各代的妆容资料,你就会发现在女子妆容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朝代分别是汉朝、唐朝以及宋朝。通过这几个朝代的对比就会很明显的看出在各朝各代古人生活习惯与审美观念的变迁。

图 ▏古代女子妆容

一、我见自犹怜,汉朝女子妆容的千娇百媚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朝的气势磅礴,恢宏壮大,因此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十分的大的。而且在汉代的时期也出现了许多至今都是妇孺皆知的美女形象,比如说“沉鱼落雁”中的落雁之貌王昭君、“闭月羞花”中的闭月之颜貂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等等,正因为这些诸多因素导致汉代时期的女子妆容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在汉代初期的时候,政局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发展时期,妇女们的妆容便相对比较朴素质朴,那时候在汉代妇女中,盛行着一种妆容。该妆容大体是单以妆粉扑面,不施任何的粉黛。

史书记载:“武帝召宫人梳回心髻…做白妆、青黛眉、有郁髻。”

这一段史书记载中提到的白妆,就是当时风靡一时的妆容。但到了后期逐渐的有了一些红妆出现。比较之前的白妆,红妆不仅要擦粉,还需要略施朱红,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擦胭脂。而汉代女性的眉毛即是用黛浅画双眉,眉型细长,微微有一点点的的弧度,被称为远山黛。这个妆容相传是始创于汉武帝的妃子赵合德,这样子的红妆被称为慵懒妆。

图 ▏女子妆容

在汉代的时期,由于文化上较为含蓄,因此,在女性的面妆上也喜欢小巧,以及令人怜爱的妆容。至于点唇的样式,汉代妇女常常唇化做一个倒扣的樱桃,因此也有了“樱桃小嘴”的说法,而这个唇妆也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做梯形唇妆。

但又为了使得脸部的妆容更加的有魅力,汉代时期,妇女们常常喜欢在脸颊以及酒窝处做一些小小的装饰,特别是在上面点上红点。在最早时期在面颊酒窝处点红点,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一种宫廷妃子的特殊标记。

相传妃子在月事来临之际,不能接受皇帝的临幸,由于难以启齿,便会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点。然后在面颊点红点的脸妆就逐渐的传到了民间,成了一种潮流和时尚。汉代初期,政局动荡不安,统治者推崇“黄老之学”,修身养性导致当时女性的审美总体呈现一种简洁朴素的形象。

因此出现了白妆,但到了后来,由于后宫妃子的一些行为举止,使得慵懒妆以及点面妆容流传开来。由此可见,汉代时期女子妆容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来自于统治阶层的推崇。但却恰到好处的突显出了汉朝女子的千娇百媚。

图 ▏美女容妆

二、美人红妆色正鲜,唐朝文化和审美使得妆容开始奢靡浓艳

在唐朝女子的妆容上其实是可以看到汉代的影子的,但也有唐朝的特色。唐朝时期,因为经济文化空前繁盛,社会的风气十分开放,再加上在汉魏时期的丝绸之路开通,唐朝在外交方面也变得十分的发达,广交四方的少数民族,大胆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甚至在唐朝的首都长安,居住人数中,除了汉人,还有大量的波斯人,胡人,回鹘人等。在文化上面也多多的掺杂了一些蛮夷的特色,女子在日常妆容上面追求时髦,而选择一些奇异的装束,使得唐朝的女子妆容出现了从古至今从未有过的盛况。

他们日常化妆的顺序大概是敷铅粉、抹敷脂、涂鹅黄、画黛眉、点口脂、描面靥、贴花钿。也正是因为这些复杂的顺序,导致唐朝妇女的妆容显得奇特华贵、雍容浓艳。细看唐朝的面庄,会发现唐朝的妇女特别喜爱涂胭脂,有时候会在脸上大面积涂满胭脂,直至耳根后面。

图 ▏唐朝女子妆容

他们认为将胭脂抹成圆形,占脸上的大部分是一种面部圆润有福气的表现。而且也有史书记载过,到了夏日,杨贵妃在园子里游行时,常常会因为太热而留下染有红色的香汗。可见当时这种酒晕胭脂装饰在唐朝风靡一时的。

唐朝妆容在眉型上面有许许多多的奇怪之处,首先先说一下,唐朝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阔眉。由于盛唐时期,唐朝国力繁盛,国富民强,唐朝的女性也从来不以羸弱和病态为美,而更加追求健康以及丰满的形态,所以在面妆上面也开始会流行一些粗阔浓重的眉妆。

正如元稹的诗里面说到的“莫画长眉画短眉”,然而短眉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就是蛾翅眉,这个眉型就是极为的短小却粗阔,末端是向上扬的,像极了一个飞蛾或者是蝴蝶的翅膀。但到了唐朝的末期,由于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之前一片繁盛之景象。

图 ▏唐朝女妆

唐朝的妆容上面也发生了变化,从阔眉变成了细长的眉型,在《长恨歌》里面有一段这样子的描写“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这样的细长的如柳条一般的眉毛就叫柳叶眉,也是唐中后期的典型眉型。除了这三种眉型,唐朝时期还有许许多多变换的明星,比如小山眉、三峰眉、倒晕眉等等。

对于唐朝的妆容的考察,其实也可以借鉴一下日本的艺伎,日本艺伎常常喜欢用比较重的粉铺在脸上。其实唐朝的妆容也是如此的,唐朝妇女喜欢将铅粉涂抹在脸上,凸显出一种“一白遮三丑”的经典白面。

再然后就是涂鹅黄,也叫鹅黄,据说鹅黄最早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佛教的传入以及盛行,百姓就开始掀起了一股崇佛的热潮,的妇女则受到了佛身涂金的影响,便开始创作出了在自己的额头上涂满金色的妆容,到了后面慢慢的就演变成了黄色。

图 ▏唐朝女子妆容

而对于鹅黄,其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涂抹式,一种是黏贴式,涂抹式就是将黄色的颜料涂在额前。但到了后面,因为涂抹式过于的复杂,就演变成了选择一些黄色的,材料制成薄薄的片状剪出花钿的形状,贴在额前,便有了贴花钿的步骤了。

唐朝时期,由于杨贵妃自身对于贴花钿的喜爱,因此,唐朝民间妇女也开始掀起了贴花钿的热潮。但到了唐朝花钿的色彩已经不局限于黄色而出现了红色,翠绿色等等。比如温庭筠的一诗中“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就很清晰的点明了唐朝妇女常喜欢用翠绿的花钿贴于额前。

唐朝时期,女子的妆容时而奢靡浓艳、时而雍容华贵、时而娇媚奇特,但这一切的种种全都是由于这个包罗万象的唐朝给予他们的自信与自由,才造就了这样一个具有鲜明特色以及代表性的唐朝女子妆容。

唐朝元稹 《恨妆成》 :“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柔鬟背额垂 , 重鬓随钗敛。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最恨花落时,妆成独披掩。”

图 ▏唐朝女妆

三、薄施朱色面透微红,宋朝女子的妆容逐渐变得清新高雅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话应当适合于中国古代的妆容变化,若说唐朝的妆容“浓抹”让人感觉到雍容华贵,那宋朝时期的妆容一定就是“淡妆”,而且也总是让人感觉到清雅明丽。宋朝时期由于吸取了唐朝时期开放风气的教训,而变得极为保守。

宋朝的时候重文轻武,文人拥有文人的清高之气,常常讥讽一些写艳词的词人,以及一些行为不端庄的“鼓子花”。这样子的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以及女性妆容的变化,因此宋朝的时候,女性的妆容不似唐朝时候那样恣意大方,变得淡雅清新,显示的极为素洁的样子。

李清照《丑奴儿》中写道:“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女子妆容不在以白面粉颊为潮流,在抹粉上面,宋朝也更加强调朴素淡雅的自然肤色,不会选择将厚厚的铅粉涂抹在脸上,以轻薄为美,而且好“三白妆”。

图 ▏宋朝女妆

“三白妆”顾名思义就是额前、鼻尖、下巴三处地方涂抹上粉,展现素雅的面容。宋朝女子在抹粉的时候习惯顺带遮住唇色,让唇色显得白皙淡雅,然后用带有花瓣香味的膏状体涂抹在唇的内一侧,而那个就是典型的宋朝椭圆体唇妆。这样子的妆容既不会显得过于病态,又会有一些淡雅的感觉,很符合当时宋朝的审美风格。

宋朝也不以丰盈饱满为美了,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到了宋朝以“清瘦”为美,所以他们继承了唐中后期的远山黛,柳叶眉的眉型。然而,在胭脂的使用上,虽然不同于唐朝时期的酒晕胭脂妆,但宋朝的女子对胭脂的需求也是十分大量的。因此,在宋朝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贩卖胭脂为生的商家,而且还有一些十分有名的品牌。

在宋朝女子妆容中有一个比较新奇的地方,此时的女子不再用云母片和蝉翼,将其染成红色或者黄色做成花朵状,剪成花朵形状贴在额前。从宋高宗的《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里面就可以看出,宋朝的时候在一些重要的场合里面,皇亲国戚以及宫里的女官都会以珍珠为花钿贴在额前、两颊上,还有的会点缀在鬓角处以及酒窝处,而这个妆容被称为珍珠面靥妆。

图 ▏宋朝女妆

除此之外,在婚嫁的时候,女子们也会以珍珠做装饰,既显得高雅,又不失清新。总结来看,宋朝时期的女子妆容,正如当时的政治一样“重文轻武”,因此变得清新而又高雅。

结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管是汉朝的千娇百媚,还是唐朝的雍容华贵,亦或是宋朝的清新淡雅,都不能否认当时女子对美的追求。而且比如说汉朝的赵飞燕推崇红妆、以及唐朝的杨贵妃推崇花钿;再比如说唐朝政治清明、思想开化,宋朝重文轻武、文化清雅。

可见,在很多时候,仅仅只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甚至是与统治者的一些推崇有关,导致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各色各样的女子妆容,但也因此从妆容细微之处给人们带来了当时历史的一些真实考证。

参考文献:

《中华古今注》

《资治通鉴》

《东京梦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