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凉州文化 | 置郡武威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击匈奴,打败了匈奴休屠王、浑邪王,“断匈奴右臂”,将河西纳入汉朝版图。为宣示汉王朝的武功军威,汉廷在休屠故地置“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郡治姑臧(今武威市区)。汉姑臧城基本沿用了匈奴休屠王所筑的“盖城”,其规格“东西七里,南北三里”(汉代1里合今400余米)。张骞“凿通”西域后,武威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通都大邑”。三国时,曹魏将汉代凉州的黄河以东大部地区与关中地区合并为雍州,以汉代凉州的黄河以西地区为主体建立了新的凉州,武威姑臧成为凉州的治所,从此,“凉州”成为武威专属的州名。
西汉时期,为确保河西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央王朝在东起黄河,西至敦煌的地区,沿河西走廊北缘筑起了一道长城,每隔五里和十里修筑烽燧,驻守戍卒。现武威境内有多处汉长城烽燧遗址,是汉朝赫赫边功的实物见证。
为确保对河西走廊的控制,西汉王朝在武威一带移民屯田,兴修水利。武威畜牧业发达,时有“凉州畜牧甲天下”之称,汉魏以降,武威一直是重要的军马产地之一。
从汉武帝时期到西汉末年的百余年间,武威乃至河西地区少有战乱人民安居,出现了“边城晏闲,牛马布野”的和平繁荣景象。位于今武威城区西南15千米处的磨嘴子汉墓出土了汉代壁画、《仪礼》简、王杖(鸠杖)和“王杖十简”、王杖诏书令简、大型彩绘铜饰木轺车、推算天文。
历数的木质仪器式盘以及有铭文的毛笔砚台等,这些文物体现出武威在初入中央王朝版图的百余年间丰富的文化积淀。
汉王朝在河西的经营,让河西走廊变成了千里通衢,商旅往来,驼铃悠悠,丝绸之路通过武威向西方延伸,将中原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等地区紧密地串在了一起,不仅成就了武威的早期繁荣发展,而且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摘自《国家人文地理 武威》)
文章转载自“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