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化气格(化气)

化气格(化气)

道家所谓“炼精化气”的气是什么东西?

道家所谓“炼精化气”的气是什么东西?中国医学所谓的“气血”的气和“中风”的风,是否都同道家所讲的这个“气”字一样?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汉代以后的中国医学,大都把气流的风和人体呼吸的气混而为一,这也是有问题的。不过这些问题都是个别的专论,现在从本题范围去讨论它,一时也讲不完。

曾经提到,暂且借用现代科学术语的“生命能”,作为解释气的概念。换言之,也就是要学习静坐和修证健康长寿术的人们,不要把人体口鼻呼吸的气,以及大气中的空气,就当作道家或密宗所谓的气。否则,统统落在生理的感受范围,错把神经和肌肉的反应当作是“真气”的流行,那是一个严重的误解。

退而言之,如果只把肺部的呼吸和生理反应的作用,当作炼气的成果,那么综罗道家、密宗、瑜伽术等的各种大同小异的炼气方法,至少有几十种甚至一百种之多。虽然无可否认的,人体生理上的口鼻呼吸,以及部分其他器官和皮肤呼吸的作用,是修炼的基本动作和工具,但不能误认为这就是静坐养生或道家丹法的真谛。

照道家养生的修炼方法,真正达到“炼精化气”的程度,那是什么景象呢?这便须要留意道家所流行的两句术语,所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三花”与“五气”,都是比喻的代名词。三花即是“精”“气”“神”。“五气”,便是心、肝、脾、肺、肾;或另用五行的代号,即是金、木、水、火、土等;至于印度的瑜伽术中,却以上行气、下行气、中行气、左行气、右行气等叫做五气。名词不同,实际上都是共通的。聚顶的顶,当然是指头顶的“百会穴”,也就是道家所谓的“泥洹宫”,密宗所谓的“顶轮”和“梵穴轮”的连带关系。

不过朝元的“元”,却有不同的说法:有些根据医学经脉穴道的观念,便说这个“元”是指“关元穴”的部位,也就是一般所谓的“下丹田”,有些人却认为这个“元”是指“会阴穴”,也就是密宗和瑜伽术所谓的“海底”。谁是谁非,从来就无确证,除非真是修炼到家的神仙肯出来当场指证,或许可息此一争端。不过,从学理和中国文字学的诠解,以及经验的求证。我们认为这个“元”字与本源的源字通用。

换言之,所谓“元”,便是指原来的本位现象而已,所谓“五气朝元”,也就是说人体内部的腑脏之气,各归原来的本位,充满、和谐、均衡而没有窒塞。我们简略地从学理上解释过这两句话的意义以后,再从实证的现象来作说明。

“三花聚顶”的景象:静坐到达精化为气的阶段。奇经八脉的通畅情况,犹如以往所说,已一步步获得了实证。从此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贴,若存若亡。此时,唯一还有感觉的便是头脑的反应。再渐渐的静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现象。

到此忽然会进入几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头顶“泥洹宫”“百会穴”部分,感觉如天窗的开启,如阳光的透射,豁然开朗而呈现无比的清凉之感。犹如乘虚而下的一股清虚之气,下降而遍洒及于全身。道家丹经所谓的“醍醐灌顶”,便是形容这种境界。

不过,到此程度,最怕的是学理不明,观念不清,内心如果存有丝毫的幻想,或潜意识中存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可能便会心神出窍;如果再配合其他的幻觉;便有许多类似神秘性的景象出现了。对此种种境象,必须要一一扫除,不落筌蹄才为究竟。

“ 五气朝元”的景象:由于以上所讲“三花聚顶”景象的呈现,或者在同一时间,或在稍息之后,忽然感觉呼吸之气自然地完全停止,周身绵软,不藉后天的呼吸而温暖怡适,平时所谓的内呼吸(丹田的呼吸这时也自然的停止了。只是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偶然的需要极其轻微的呼吸一次。此时有如在风和日丽的景象中,微风不动,水波不兴,身心内外,天地人物,无一而非安于“中和”的本位,更不知道有我身的存在或无我身的存在,这些平时的感觉和思想,统统都自然地去得无影无踪了。

静坐或修道的实际工夫,如果真能做到如上所讲“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情况。那么,炼精化气的基础工作,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不过,这种基础,可不能偶一而止的,必须要“持盈保泰”,恒常如此,而且可以自由作主的要如此便如此才算数。倘使在静坐的过程中,偶然有过一次类似经验、瞎猫撞到死老鼠、一见永不再见,那就不足为是。但从此要进到“炼气化神”的境界,就必须和“道”的观念结合,并非只属于静坐工夫的范围了。

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

人体要气血平衡,才会精神抖擞,百病不侵,健康不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看气血是否平衡。

那么,什么是气呢?

从中医角度来讲,人体的气有肝气、肺气、肾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 其实,气很简单,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它们共同推动着身体内能量的转化和新陈代谢。

中医有“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之说。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变成了身体里的邪火。气虚,人就会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血虚,人就会心悸失眠、形体消瘦、皮肤干燥、面色萎黄。

一个气血平衡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吸收了,该排泄的排泄了,该气化的气化掉了,他的身体就会不胖不瘦。一个气虚之人,身体内气的运动不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没吸收,该排泄的没排泄,该气化的没气化掉,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脂肪是什么?脂肪就是体内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

肝上没被气化掉的垃圾叫脂肪肝。

血管里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高血脂。

肚皮上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小肚腩。

所以,气虚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而肥胖则是判断一个人气虚最明显的指征。

气有四虚

胖人气虚,为什么会气虚呢?原因不外乎四种:一是气虚,二是阳虚,三是痰湿,四是湿热。

气虚,就是说,这个人身体内的气本来就不足,气化功能弱,不能气化掉身体内的脂肪,古人给这类胖子取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叫“脂人”。

阳虚,指人的阳气虚弱,从而引起气化功能变弱,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肥人”。

痰湿,指人体内的气本来不虚,可是由于身体内有痰和湿,这两样东西一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引起了身体气虚。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说文解字》中说:“凝者曰脂,释者曰膏”,意思是说,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松软的肥肉叫膏,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

湿热,指身体内的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从而造成了气虚。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灵枢·卫气失常》中说:“肉人者,上下容大。”这类胖子圆乎乎的,浑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

人有四胖

大体如下: 胆小的胖子气虚;怕冷的胖子阳虚;肿眼泡的胖子有痰湿;急躁易怒的胖子有湿热。

1、胆小的胖子气虚

看一个胖子是不是气虚,首先应看他胆量如何,一般来说胆小的胖子气虚。

气是人体的动力,动力不足,人就会变得心虚胆小,不爱说话,不爱运动,不爱冒险,整天没精打采,气喘吁吁,说起话来,总是怯声怯气。

看一个胖子是不是气虚,还应该特别注意舌头。气虚的胖子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

舌头两边有明显的齿痕。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所致。舌体胖大的原因是水太多,水将舌体泡大了,水为什么会多呢?这是因为气虚,气化功能较弱,不能将水湿代谢气化出去。所以,如果一个胖子的舌头有齿痕,那么,这个胖子十有八九属于气虚型。

最后,判断是不是气虚型胖子,还要看他的精神状态,一般气虚型胖子气短懒言,容易疲乏,还经常头晕健忘。

“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就弱,血行迟缓,人就会气短懒言,容易疲乏。气虚推动无力,血液无法充分到达脸上,所以这类人总是白白胖胖的。正如古人所说“其人肥白,多属气虚”。

治疗方法:党参性味甘平,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多吃小米、猪肚、胡萝卜和香菇,因为这些都是补气的食物。

2、怕冷的胖子阳虚

有一类胖子特别怕冷,大热天还要穿上秋衣秋裤,这一类胖子多为阳虚。

其次,看一个胖子是不是阳虚,还要看大小便。阳虚的胖子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另外,阳虚型胖子有的还会出现阳痿。

治疗方法:张仲景著名的方子——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又叫八味肾气丸,由八味药组成,分别是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肉桂、附子。

如果去掉后面两味药,就成了六味地黄丸,因为它比六味地黄丸多了肉桂和附子,所以,人们又叫它桂附地黄丸。其功能为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大家一定知道加湿器是如何加湿的吧!水放在一个容器里,一般情况是出不来的,如果通上电加热,水蒸气就会像雾一样蒸腾而上。附子和肉桂这两味药,就相当于给加湿器接通了电流,它能将寒冷的肾水加热气化。

附子性味辛甘,大热,肉桂性味辛甘,温,它们一进入人体之后,就能产生热能,将寒冷的肾水加热,变成肾气,这样,人的全身就开始逐渐温暖起来。

经常按摩后背督脉上的长强、命门和百会三个穴位。督脉总督一身阳气, 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能使阳气生发。

3、肿眼泡的胖子有痰湿

有一类胖子的气本来很足,但因为身体内有痰湿,阻碍了气的升降出入,于是,气渐渐弱了下去,人则渐渐胖了起来。

如何来判断一个胖子的体内是否有痰湿呢?

首先,应该看他是不是肿眼泡。体内有痰湿的胖子额头油光可鉴,眼睛下挂着两个大大的肿眼泡。“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如果一个人的体内痰湿堆积,脾的运化失调,脾气就会不升,脾气不升,人的眼睑就会浮肿。

看一个胖子体内有没有痰湿,还应看他的腰和腹。气虚的胖子虽被称为“脂人”,却属于“均一性肥胖”,人胖腹不大,形体匀称。阳虚的胖子虽被称为“肥人”,却是上下皆肥。有一类胖子,他们身小腹大,脂肪都集中在了腹部,一圈又一圈,被人戏称为“游泳圈”。如果一个胖子戴上了游泳圈,腰腹肉肥下垂,那么他多半体内有痰湿。

看一个胖子有没有痰湿,还要看他是不是经常胸闷痰多。“肺为贮痰之器”,一个人体内有痰湿,肺失宣降,人就会胸闷痰多。历史上的司马昭就是这样一个人。三国后期,司马昭独揽大权,生活日益奢侈,每天大鱼大肉,身体内便形成了痰湿,经常痰多胸闷。结果,正在他准备登基之时,忽然中风不语,一命呜呼。

解决方法:吃冬瓜、赤小豆、荷叶和山楂,枇杷叶也不错。这些食物能化湿、宣肺、利尿、健脾,吃的时间长了,身体内的痰就化开了,气血就通畅了。同时还要坚持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最好是散步,每天1小时,5公里。

三分调,七分养;三分靠医生,七分靠自己。

4、急躁易怒的胖子有湿热

有一类胖子,古人称为“肉人”,我们称为结实型的肥胖,与虚胖相反。他们性格急躁,动不动就发火。其实,这类胖子的急躁易怒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他们的体内有湿热。

湿就是身体内的死水,死水与痰结合,就成了痰湿,死水与热结合,就成了湿热。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湿热型的胖子呢?

首先可以观察一下脸色,如果体内湿热过盛,面部就会出现油垢,一眼望去,脸就像一张油光纸,又油又亮,用手一摸,感觉有一层油似的。除此之外,脸上还经常会长出一些痤疮、粉刺,痤疮很多情况是因为体内湿热郁积,排不出去,最后在脸上激发出来,这也是我们平时说的痘痘。

看一个胖子有没有湿热,还应看他的饭量。湿热型的人都食欲旺盛,很能吃,但能吃并不表示脾胃功能正常,相反是处于“胃强脾弱”的病理状态。体内有湿热会影响到胃,胃有湿热,中医称为“胃热湿阻”,胃受热之后,其功能就会亢进,这时人的饭量就会大增,动不动就会感到饥饿。然而,胃纳过旺,就势必加重脾运化的负担,脾有“运化水湿”的作用,脾的负担过重容易造成“水湿内停”。所以,中医又将这类胖子称为“胃热湿阻型肥胖”。

分辨湿热型胖子,还要看舌。湿热型胖子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体内的热越盛,舌苔就越黄,就好像煮饭的时候火太大,饭就煮焦了,成了焦黄色的锅巴,如果再不关火,锅巴就会烧成了黑色。所以舌苔的颜色越深,证明你体内的湿热越严重。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大小便来判断自己是否有湿热,大便太干燥或者太湿,都是体内湿热的表现。如果身体里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黏滞,小便短赤。湿热体质的人,怕湿怕热,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是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难以适应。

看一个胖子体内是否有湿热,还应看他的眼睛,湿热内蕴,热灼血络,这时人的两眼内就会有红赤的血丝,不痛不痒,西医说这是免疫系统的反应。其实,这就是体内有湿热的表现。

总的来说,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为湿热内蕴之象。面垢油光、长痘、舌苔黄腻、脾气急躁、眼睛红赤、大便太干燥或者太湿都是湿热型胖子的表现。

解决方法:开一些龙胆、石膏、泽泻一类清热化湿的药,吃一些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等清热祛湿的食物,千万不要吃辛辣燥烈之品,如辣椒、羊肉等。

还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小方法可以作为日常调理来使用,那就是每天按摩手肘部的曲池穴: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1~2次。这样做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

不同原因造成的气虚,有不同的调理方法;不同的胖子,有不同的养生之道,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国医高手,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陈思

⊙运营编号:YNZY0002

一个古方:滋肾丸,3味药,清热泻火、滋阴化气,可解决很多问题

金元时期,长安有个叫王善夫的富商,小便不通,腹部坚硬如石,腿脚肿胀出黄水,难受得吃不下睡不着,苦不堪言。

家人请来名医李东垣。大名医一问,立断病因:

你这是吃得太好了,山珍海味积热损伤了你的肾水,导致膀胱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引起呕哕。

说毕,给病人开了黄柏、知母,肉桂,做成如芡实大的丸子,每次服二百丸,开水下。

王善夫服过后,只一会儿,前阴便如刀刺火烧一般,尿跟着就如山洪暴发般出来了。肿胀一消散,王善夫瞬间神清气爽。

这是李东垣治疗小便不利的典型病案。

如今有些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也会小便不利。在正常情况下,膀胱里有了尿液,会顺利地通过膀胱“开口”和尿道排出,但有的人却排尿费力,尿流很细,尿程很近,甚至无法排出尿液。

大量尿液“囤积”在膀胱里,成为尿潴留,非常痛苦。

显然,造成小便不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排尿路径上有了阻塞,或是膀胱缺乏收缩能力。而慢性前列腺炎就是造成此种状况的祸首之一。

李东垣给病人使用的这个方子,来源于他所创制的滋肾丸。

组成:黄柏、知母、肉桂。

主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焦血分也”。意为病因为热邪侵袭,病位在肾与膀胱的病症。

对慢性前列腺炎属肾虚湿热者,表现为腰痛,小便灼热,小便不利,甚则尿不出来,以及阴囊潮湿等,有疗效。

本方得到后世医家殊多赞誉。原因在于:

李时珍认为知母是气分药,黄柏是血分药,二药相须而行,如虾与水母,谁也离不得谁。

知母苦寒,入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清肺热的功效突出。由于肺金为肾水之母,母清则子安,所以对肾经的虚热治疗,效果也好。为滋阴降火要药。

黄柏也是苦寒之药,入肾、膀胱经,主要作用在清下焦湿热,补肾水之不足,治膀胱及命门之火。

两者相配,可谓经典药对,清下焦之火而不伤正,具滋阴清热之效。

三味中,肉桂辛甘大热,纯阳燥烈,为脾肾阳虚、寒凝诸痛、气血虚寒等症之要药。方子为什么要加它呢?

《内经》有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若服淡渗之药,其性乃阳中之阴,非纯阴之剂,阳无以化,何能补重阴之不足也?”

肉桂的使用,便是潜阳以降肾火,既可直接引火归源,又可潜敛热药于下焦,更好地发挥其“一团烈火,火旺则阴自消”之效。

同时,膀胱为津液之腑,需气化才能出。肉桂的辛甘之性,可以增强气化功能,从而利小便。

也就是说,肉桂用在此,可暖中下二焦,散寒止痛。其色红入血,又能鼓舞气血生长。最终与知母黄柏清除下焦之热邪,恢复人体正常的排尿功能。

本方药虽3味,但选药恰当,配伍精妙,寓意深刻,被后世医家誉为清热泻火、滋阴化气的代表方剂。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肝硬化腹水、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以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尿崩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睾丸鞘膜积液、前列腺肿大、小儿顽固性遗尿、脑外伤后尿潴留、急性前列腺炎等证属湿热蕴结膀胱的病症。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喝水都会胖?送你七味中药,温阳、健脾、利水,给你肚腩减减肥

人至中年之后,身体开始慢慢发福,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肚腩越来越大。

今天,就想和你来聊聊减肥的话题。

那为何人至中年,就会出现发福的问题呢?

中医认为,人随着年龄的渐长,体内的阳气也慢慢地由盛转衰,阳气具有温熙、推动的作用。若是阳气日渐亏虚,体内的代谢功能就会降低,消耗也会随之减少,人也就容易出现发胖的情况。

对此,《黄帝内经》中早就有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而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若是这个时候不注意调理,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等油腻的食物,加重了脾胃负担,须知脾为生痰之源啊!一旦超过脾胃的健运能力范畴,就容易生湿生痰,痰湿就容易困于脾胃;

其次,人至中年,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生活压力也日趋增大,自己拼尽了全力,为的只是可以让家人过上普通的生活。是啊,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一个是容易的。然而,长期的情志疏泄不畅,肝气郁滞就容易伤及肝脏,肝木易克脾土,同样会影响到脾胃的转运功能。

此外,我们前文就讲了,人随着年龄的渐长,阳气是逐渐衰退的,须知,脾肾阳气不足,脾胃运化的能力就会有一定的影响,水谷精微停滞化为痰湿,痰湿堆积于体内,而造成形体肥胖。故有素来便有“肥人多痰”之说。

然,大家也不难发现,中年发福的主要原因不外乎阳气的亏虚不足,还有就是脾失健运,痰浊的滋生。

值得一提的是,脾虚不仅会导致我们体内滋生痰湿,同样还会导致我们的肌肉松弛,中医讲,脾主肌肉啊!所以,这也就是人至中年之后,肚腩又大又松的原因之一了。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方子是由真武汤加减化裁后而得,而真武汤出自《伤寒论》。

真武汤加减:炮附子、补骨脂、黄芪、党参、白芍、白术、茯苓。

温阳化气:炮附子、补骨脂、黄芪、党参

附子是一味大辛大热的药材,

上入心经而善温通心脉,以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

中入脾经,可温补脾阳,以增脾胃健运的动力,而化滋生的痰浊。

下入肾经,可回补命门之火,以壮先天肾阳,温熙一身。

此外,附子本性燥烈,这里用的是炮附子,既保留了附子温熙一身之药性,又使其温而不燥,以免过度伤津耗液。

炮附子

补骨脂,一听这个名字大致就能猜到是有利于我们筋骨的一味药材。

然,强健筋骨的药材,大都入肾经,肾主骨啊!

事实也正是如此,补骨脂主入肾经,善温补肾阳,肾本为先天之本,肾阳更是命门之火,肾阳得温补,整个人的阳气自然也随之充实起来了。

补骨脂

黄芪和党参都是以补气见长的药材。

中医讲,气可生阳。加之黄芪、党参均为甘温的药材,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既能健脾益气,以助化散痰湿,又可以温熙脾胃,滋生脾阳而助推动温熙之效。

值得一提的是,黄芪还有升阳的功效,一些人因阳虚所致的脏器下垂,诸如胃下垂、子宫下垂均可服用黄芪以助改善。

黄芪

党参

滋阴养液:白芍

补足了阳气之后,也当适当地补上一些阴液,

这是为何呢?

原因有二:

其一,温阳的药材大都辛热燥烈,诸如我们这里用的附子和补骨脂,即便是我们前文说了炮附子的药性要比附子来得缓和一些,但这并不改变其燥烈的本性啊!然,辛热燥烈之性就容易伤津耗液,这就好比你无法在干旱得冒烟的土地上找到一滴水。所以,这个时候适当地补上一点阴液,是让我们的身体别太过干涸。

其二,中医认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说的是单单补阴或是补阳,很难全都进补进去,但若是在补阳的时候加上一些滋阴的药材,那么补阳的效果就会更好,反之亦然。中医称之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因此,这里用上了一些白芍,白芍主入肝经血分,味偏酸涩,是故补益之中,兼具收敛之效,实为补敛并俱之良药。

白芍

健脾燥湿:白术、茯苓

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健脾。

而论及健脾,首推白术。

白术主入脾经,善治脾虚所致的诸证。可以说,脾胃虚弱的人服用上一些白术,脾虚的症状大都可以改善。

所以大家可以去看,好多治疗脾虚的方子里大都会用到白术。

白术

茯苓,大家都不陌生了吧!

茯苓既善健脾,又长于燥湿,将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给邪以出路。

此外,茯苓甘淡性平,无寒热之偏,是故,适用于大多数的人群。

茯苓

方子讲到这里暂时是讲完了,然而,医非神医,药非神药,想要健康的身体,单单靠药物还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暴饮暴食、以及嗜食膏粱厚味、甘美油腻之品等不良饮食习惯,最易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而致肥胖。因此,防治肥胖症的最好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3餐,定时适量。

此外,坚持适当的运动也是防止肥胖的重要措施,老年人更应当重视。经常坚持参加适当运动,特别是户外运动,既可强壮筋骨,又可丰富生活,舒畅心情。但在运动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由少到多,持之以恒,适度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