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我与地坛》: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你就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春节期间,得空重读《我与地坛》。
史铁生因青年时代于身体方面遭遇极大的不幸——双腿截瘫而痛苦不已。于是,家门附近的地坛公园,成了他倾诉苦闷的唯一去处。
这倾诉是无声的,而这无声的倾诉,最终转化为对于人生的思考。地坛让史铁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关乎生、关乎死,以及不幸为何会降临在自己头上等等。
从最初对于生命的厌弃,到决心努力活下去的转变;从活着是为了写作,到写作是为了活着的彻悟。在地坛这座古园中,史铁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而作家苦思十几年得来的人生智慧,我仅通过短暂的阅读即可攫取,如同不劳而获。想到这点,无比惭愧,敬仰与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十五年来,尽管乘坐轮椅,史铁生对于地坛的角角落落,业已了如指掌,否则关于那些园中景致、四时的变化,甚至气味,以及常到园中人物的描写怎能如此生动、细致?
我不禁想到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后花园”,以及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此二者都是以儿童视角回忆自己小时候熟悉的地方,读之同样如临其境。但史铁生不同,他写地坛不在于地坛本身。如果说“后花园”之于萧红,是快乐的源泉;“百草园”对于鲁迅,是童年的乐土,那么我想,地坛就是史铁生思想的温床。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地坛里的长期思考,给了史铁生二次生命。
他曾不止一次提到上帝。我的理解,这个上帝并非宗教意义上狭义的上帝,而是冥冥中左右命运的一种力量。没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为何而生,到哪里去,每个人都可能为此惶惑,感到迷茫,史铁生当然也不例外。 因此最初的他,和我们每个人面临不幸时的表现一样。可了解过后来的史铁生,又让我想到人们常说的那句话:
上帝关上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起初我觉得,这话用在史铁生身上恰如其分,然而仔细思考,又感觉不完全对。前半句没问题,他的不幸来得荒谬,没有道理。青春年少,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最狂妄的年龄”。是啊,那是一个人最该意气风发、与他人一争高下的生命阶段。然而,所谓的“上帝”却令他忽地残废了双腿——关闭了这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
可后来打开那扇窗的却不再是上帝,而是史铁生自己!他对生命的释然,有赖于地坛园中多年的苦思。感恩他能将这苦思的结晶汇集成篇,写进《我与地坛》,用以激励和影响无数幸运或不幸的人们。因此我以为,那句话完全可以改写为: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你就得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从最初的“想不开”,到后来“感恩于自己的命运”,这是何等壮丽的生命蜕变!我想,其间过程一定万分艰辛,他思想上的脱胎换骨和浴火重生,令四肢健全的我们难以企及。
针对自己的不幸,史铁生想到这世界本就应该有差异——设若没了苦难和不幸,幸福与美好又何以展现它的优越呢?如老子于《道德经》中所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不是简单的自我安慰,而是对现实世界残酷性的清醒认知。一如鲁迅笔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史铁生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这也不是简单的自嘲,而是身处不幸,却能依旧保持乐观、豁达,体现出可贵的强者精神。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你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吗?
拿破仑,作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在他的带领下,法国几乎单挑欧洲所有帝国,强行推动整个欧洲的文明发展进程。
尽管最终因滑铁卢战役的失败被流放,并且不久后病逝于圣赫勒拿岛,但他的威名却成了所有法国人延续至今的骄傲。
那么在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战略家眼中,同时期的中国又是怎样一个国家呢?在相关资料之中我们了解到,拿破仑曾提到过:
“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
可你知道后半句,拿破仑又说了什么吗?
十九世纪的中国当拿破仑在欧洲打得热火朝天时,中国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乾隆皇帝下令闭关锁国以后,整个国家与外界的所有交流被限制在十分极端有限的空间里面。
好在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清朝在中西方的贸易之中,凭借丝绸、茶叶等各种特色产业,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无论历史发展多么悠久,国土面积又有多大,都无法改变军事力量,以及社会认知严重落后于世界各国的情况。就这样一个国家,还想要一直占据出超高地位,欧洲各国显然不会同意。
最终,坚船利炮彻底大开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更是让中国所有贸易优势丧失殆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也趁机做了洋人在中国境内的代言人。
以慈禧太后为例,和法国拿破仑相比,完全就是两个极端。大权在握以后,慈禧不想着励精图治,改善国家的窘境,最快时间内改变国家面临的危机,反而还嚣张地发布所谓《对万国宣战诏书》。史学家们至今难以理解,究竟是谁给慈禧这个勇气?
如果慈禧真的言行合一,那么我们尚且可以将其归为爱国,但历史认知有缺陷,因此才导致失败。只是慈禧在和西方列强战斗以后又说了什么呢?
“以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卑躬屈膝的态度,至今令人诟病。
反观拿破仑,不仅真正和欧洲各国联军战斗,甚至最终差点取胜。或许正是因为历史的发展必然性并不站在拿破仑这一边,所以才导致最终的结局是另一幅模样。
拿破仑的评价那么拿破仑的后半句评价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拿破仑表示:
“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但不要打扰,让他一直沉睡”。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是以拿破仑的战略思想入侵中国,绝不会像西方各个国家一样直接侵略中国,而是不断同化、不断影响,最终以幕后身份彻底取得统治权。
如果真的让拿破仑做到了这一点,我们难以想象,中国后续的发展又会是什么样子。
可能有人会想,在控制傀儡政权对中国发号施令的时候,必然会引发中国境内各阶级以及地方军阀的反抗。可大家又是否想过,这样的“内讧”,西方列强想要干预和入侵,是不是变得更加简单?
由此可见,拿破仑的军事战略思想,仅仅只用一句话便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恨的是,当时绝大多数国人只听到前半句以后便兴奋至极,再不管后半句究竟说了什么。在这些“学富两车半”的读书人心里面,只要中国觉醒,那么西方列强就只能等死。
好在每一个时代之中,有活在自我臆想里的人,同时也有不少愿意为理想奋斗一生的人。尤其是那个动乱的年代,无数先辈愤慨于中国的危难以及国人的麻木,他们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努力将中国唤醒。相比于一些等待雄狮醒来的人而言,他们一直在行动。
一次又一次的苦难疼痛之后,中华民族终于逐渐觉醒,沉睡的雄狮,也不再受困于牢笼之中,任人欺压。曾经在中国土地上肆意妄为的所有外国人,也逐渐变得越来越老实,再也不敢有任何多余的想法。
事实上,即便已经过去百余年的时光,拿破仑的话语依旧对我们有着深刻的警示作用。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可以为某些成就感到骄傲,但决不能因此止步不前。
尤其是在现如今信息交流如此发达的年代,我们有必要看清其他国家又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和他们还有多大的差距?也唯有如此,未来的发展之中,祖国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