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百笔画顺序(百笔画)

百笔画顺序(百笔画)

中国笔画最多的姓氏,有30笔画,多数人都不会念、不会写!

中国姓氏文化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根据统计,中国现在有姓氏2.3万多个,其中单字姓有近7000个,所占全国人口比例的95%以上,复姓和双字姓9000多个,三字姓和四字姓有7000左右,五字姓至十字姓有近700个。中国唯一的十字姓全称为: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一口气念下来差点没给憋疯。

总体而言,中国人口姓氏以单姓和复姓为主,也比较容易记忆。中国这些姓氏中,每一个姓氏都是独一无二存在,能写出一本研究著作来。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姓氏,多数人是念不出来,更是写不出了。

这个姓氏在单姓中笔画是最多的,如果不练习个几十上百遍,根本难写正确。这个就是就是有个两千多年历史的爨(cuàn)姓。

爨作为姓氏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战国策·魏策》记载,魏国有位叫爨襄的将军,封地在今天山西省夏县附近,由此爨襄被称作史书有记载的爨姓第一人。 在陕西省岐山县有个爨家庄,全村千口余人皆姓爨。爨姓因为太稀奇,所以在起名时候也是一件比较烦恼的事情,如果有小孩上学犯错被老师罚写姓名的话,可是有的写了。

因为书写麻烦,曾有爨姓之人以“炊”代姓,后由改回,经考证,现在很多姓如寸、川、村、串等,基本都是从爨姓改过来的。爨字有三十笔画,书写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其实还是可以找到窍门的,其实从上到下就是‘兴林大火’四个字。”多练习自然会熟悉起来。

根据统计,现在爨姓的居住分布情况比较广泛,在陕西、河南、云南、四川、东北地区都有分布,合计起来有1万多万人口。今天在北京头沟区斋堂镇有一景色奇异的小山村,名叫“川底下村”,原名爨里安口,至今村口石崖上还刻有一个很大的“爨”字。此后为了便于书写传播,按照北京人的说法,写成了“川底下”。

川底下村面积在5平方公里左右,村中完整保存着70多套明清时代四合院民居,近年来经过开发,已经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著名旅游景点。

​来源:文史群英会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汉字本义 │“百”家争鸣

《易经》上对人类早年缔造符号,有八个字的表述,叫“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近在身体上找符号,远在物象上找字号,这就是象形文字最早期的来源。

(142)百

字形演变:

本义溯源:

“百”作为一个数词,古人往往将其与数字一起组成合文,比如:

上面的数字很明白,关键是下部的圈以及其中的三角表示何意。其实,下部画的是老年男性口部的一圈白胡子,三角形像是嘴唇,外面的一圈代表胡子。以胡子之多来表示“百”的概念。

金文相比甲骨文开始出现变化:

小篆讹写成了从一从白。《说文解字》因此误解为:“十十也。从一白。数,十百为一贯。相章也。” 其实从甲骨文看,百的初文与“白”没有关系。

小篆“百”

隶书在小篆基础上笔画化,并影响了楷书字形:

隶书“百”

楷书“百”

由此可知,“百”的本义:以男人胡须之多来表示数量多之“百”的概念。

衍生含义:

延伸了解: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

其他汉字解释:

家 、 国 、 河 、 海 、 争 、 胜 、 多 、 少 、 东 、 南 、 西 、 北 、 丹 、 青 、 春 、 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