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今天67岁了!
来源:我们的太空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一年后的10月8日,我国首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它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同时也是整个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中国航天,从此扬帆起航。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6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几代航天人的接力奋斗下,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大向强,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升空,我们有了自己的人造卫星。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嫦娥奔月由神话成为现实。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战线始终牢记党中央、习主席关怀,激励深入贯彻航天强国战略,踔厉奋发、勇于追梦,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浩瀚太空闪耀着问鼎苍穹的追梦足迹,回响着复兴圆梦的时代强音。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及月面巡视勘察。2019年,玉兔二号随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这只小兔子至今仍在月球上努力工作。
2020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正式开通。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顺利着陆火星,在火星上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从月球挖回了月壤。
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几代中国航天人用了整整30年,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任务。
历史镌刻着我们的征途,仰望星空,东方红一号仍在绕地球飞行,中国空间站正在太空中平稳运行,遥远的月球在等待着中国人的到来,今天是中国航天67岁生日,我们一起感谢那些为之奋斗的人,我们一起期待新时代的中国航天人,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写下更灿烂的篇章。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科学家预言2779年,人类可能会消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从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古时候由于人类的科技不够发达,所以古人一直都认为我们的地球就是唯一的世界,认为月球和太阳都在围绕地球转动,由于古代人的出行速度有限,所以古人一辈子也走不出方圆百里的范围,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发明了很多先进的交通工具,比如说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火箭等等,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使得人类能够快速的到达任何地方,现在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很快,人类走地球之后,一直都想要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在宇宙中除了地球生命之外,是不是还存在外星生命?带着这些疑问,人类走上了探索宇宙的道路。
人类能够在短短几千年的时间内站到地球食物链的顶端,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在地球漫长的岁月中,地球上的生物一共经历了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每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是对生命的一种选择,人类就是在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之后诞生的,虽然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人类文明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吗?有很多人认为,人类或许也和其它生物一样,只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在突然而来的天灾中,人类也可能会灭绝,曾经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就表示,如果人类继续放任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地球上的环境很可能会被加热到一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程度,这就会导致人类灭绝。
现在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目前温室效应非常严重,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已经开始融化了。根据央视发布的报告指出,夏季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不断加速,由于北极变暖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目前大规模的冰川融化是在一步一步地升级之中。其中格陵兰岛的冰川融化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化速度。其中阿尔卑斯冰川的融化已经创下了新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从1850年以来,阿尔卑斯冰川的体积就大约减少了60%。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川融化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而且北极冰川融化之后会加快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北极冰川都是白色的。
白色能够反射太阳光的热量,如果北极冰川全部融化之后,地球吸收到太阳光的热量会加大,从而导致南极冰川快速融化,如果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全部融化,那么海平面至少上升60多米,到时候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很多城市都会被淹没在海水中,比如说越南的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将会被淹没在海水中,泰国的曼谷和新加坡也将淹没在海洋中,孟加拉国由于地势非常低,整个国家都会被淹没在海水中,欧洲国家也不能够幸免,比如说伦敦、威尼斯水城、土耳其海峡这些都不复存在。非洲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是最小的,这是因为非洲整个地势较高,受到的影响没有其它几个板块影响范围大,像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这些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严重。
马尔代夫、冈比亚这两个国家会消失,中国也有很多城市会淹没,比如说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台湾、香港、澳门、大连、青岛、唐山、三亚、海口这些城市都将成为历史。而且冰川融化并不是最严重的事情,科学家在冰川中发现了远古病毒,这些远古病毒并没有死亡,而是冬眠了,如果冰川全部融化,那么这些病毒就会全部苏醒,对于人类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灾难,曾经在2016年的时候,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一种引发人、动物集体死亡的病菌,被称为炭疽热。其中造成了5名成人和3名儿童相继感染炭疽热,一名12岁的儿童死亡,同时还有2300头驯鹿相继死亡。最后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就是一种远古病菌,在75年前的时候,也曾经爆发过一次炭疽热,导致了大量的驯鹿和人死亡。这说明这些病毒并不会完全死亡。
从种种迹象我们就能够看出,霍金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潮,除此之外,还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将会在2779年彻底消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发表这个预言的科学家叫做理查德哥特,他来自于普林顿大学,这所大学是美国著名的高校,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在这所学校任职,在1993年的时候,理查德哥特在《科学》期刊上面发表了自己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大胆预言:人类会在2779年消失,而且他说的这个消失并不是单单指人类灭绝,也可能是人类进入新的时代,理查德哥特的这番话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经过人们的了解之后发现,他的理论存在一定的依据。
曾经理查德哥特曾经推算出了柏林墙倒塌的时间,并且在他预言的时间内,柏林墙被推倒了。在1969年的时候,哥特和它的朋友艾伦一起游玩,参观柏林墙,当他和朋友正聊得开心时,哥特突然说道这面墙会在24年内被推翻,最后的结果证明,理查德哥特说对了,在1989年柏林墙真的被推倒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柏林墙到底是什么,柏林墙的倒塌是20世纪历史上最具象征性和重要的事件之一,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东西德的统一,同时也象征着冷战的结束。柏林墙的建立源于冷战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分别由苏联和美国盟国占领。
柏林墙的建立始于1961年8月13日,当时东德政府为阻止人民流失和西方干涉,开始兴建一道长约155公里的混凝土墙,将东西柏林彻底分隔开来,这个分隔东西德的墙随后逐渐升级为一道严密的边境,由警察和武装士兵严密监控。简单来说,柏林墙倒塌之后,代表着德国统一,既然理查德哥特能够预言柏林墙的倒塌,那么他预言2779年人类消失,是不是也是真的?根据目前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在人类发展科技的同时,人类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科学家经过计算得出,从11000年前农业开始以来,地球上已经失去了大约百分之50的陆地植物和百分之20的生物种类。
科学家表示,如果按照目前物种消失的趋势发展下去,地球上700多万种植物和动物会有100多万种物种在未来灭绝,如此巨大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会扰乱地球上的每一个生态系统,不过大自然讲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在地球上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地球上的生物经过了多次灭绝,最终只有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够存活下来,从目前的地球生物种类来看,其它生物想要战胜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是不可能的,除非人类灭亡以后,地球上才可能出现新的霸主,虽然人类已经站到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但是在宇宙中依然存在很多未知的危险,这些危险可能会导致人类灭绝。
比如说小行星的撞击,曾经在6500万年前,有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地球上百分之90的生物都灭绝了,当时地球上的霸主还是恐龙,恐龙灭绝之后,人类才开始出现,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力有多大,不过曾经在1994年的时候,科学家发现了彗星撞击木星的事件,当时这个事件被很多科学家关注,在1993年的时候,美国的科学家就发现有一颗彗星运行轨迹非常诡异,后来经过科学家的计算。发现这颗彗星在1992年的时候就被木星巨大的引力撕成了21块碎片。在木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长达500公里的长条。
在1994年7月16日撞向木星,这一天全人类的天文望远镜都对准了这一幕,虽然是碎片,但是这些碎片以200000公里的时速撞击木星,将木星的大气层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根据科学家的计算,这次撞击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60000亿吨TNT炸药产生的能量,比全世界的核武器加起来总威力还要高出700多倍,这一幕让很多科学家非常的震惊,如果这颗彗星撞击了地球,那么后果可想而知,通过这个事件,人类仿佛看到了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场景,如果现在有一颗大质量的彗星撞击地球,那么人类很可能就会灭绝,不过目前科学家对地球周围的小行星轨道进行了预测。目前并没有发现,有朝地球飞来的小行星,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
既然如此,那么2779年人类消失的预言不可能成真吗?有一些人认为,既是人类不会灭绝,那么人类也不可能一直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因为任何一个文明的发展都是需要资源的,对于人类来说,现在人类只能够利用地球上的资源,我们所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等,这些都是地球上的资源,但是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资源,只能够满足人类目前的需求,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需要更加强大的能源,比如说恒星的能源,科学家认为,如果人类的文明能够达到二级文明,那么人类就能够制造出戴森球来,戴森球它是由英国天文学家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种理论,即利用人工手段将恒星能量转化为可用的能源。
戴森球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球形结构,可以完全包围恒星,吸收其能量,同时提供一个巨大的生态环境供人类居住。戴森球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能源,还可以解决人类居住空间的问题。如果说地球只是我们的家园,那么戴森球则是人类迈向星际时代的桥梁。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普通光和热转化为能量,但是由于在任何一个恒星系内,恒星都占到了星系总质量的百分之98以上,所以戴森球的最大难点在于本星系内没有足够的物质去建造它,目前人类的文明等级只有0.7级文明,想要制造出戴森球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再过几百年,那么人类或许能够突破一级文明。
只要人类拥有星际航行的能力,那么人类离开太阳系就指日可待了,目前科学家已经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很多类似地球的行星,比如说开普勒438b、比邻星b、开普勒186f、开普勒62f、格利泽667cc等等,这些星球都和地球非常类似,未来都可能会成为人类移民的首选星球,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类的飞行速度不够快,还无法飞到这些行星上面,所以人类想要实现星际移民,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的提升自己的飞行速度,这样人类才有可能移民到其它星球,所以未来人类可能会从地球上消失,但这个消失并不是指人类灭绝,而是人类移民到其它星球了,小编认为,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只要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说不定人类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宇宙的年龄是怎么估算的?
宇宙的年龄是怎么估算出来的呢?这是通过多种观察和理论方法得出的结论。下面是推测宇宙年龄的主要方法。
·1.测量宇宙膨胀:宇宙的年龄与宇宙膨胀的速度有关。通过观测遥远的星系,测量它们的红移即光的波长向红端偏移,可以得出宇宙膨胀的速率。利用这些观测数据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可以倒推宇宙膨胀开始的时刻,从而得出宇宙的年龄。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和数据,目前认为宇宙的年龄约为138亿年。
·2.测量星团年龄:观测星团中的恒星并测量它们的亮度、色彩和演化状态,可以推断出这些恒星的年龄。通过观测多个星团,特别是年龄较大的球状星团,可以建立星团年龄,与宇宙年龄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宇宙的年龄估计。
·3.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在大爆炸初期产生了背景辐射。通过观测和测量这个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性质和分布,可以推断宇宙在大爆炸后的演化过程,并通过逆向模拟来估计宇宙的年龄。
·4.测量恒星演化:观测恒星的演化过程可以提供关于宇宙年龄的线索。比较恒星的质量、亮度和化学成分,以及它们在恒星演化轨迹上的位置,可以推断出宇宙中恒星形成和演化的时间尺度,从而间接估计宇宙的年龄。
需要注意的是,宇宙年龄的估计是基于多个相互关联的观测和模型,因此年龄估计可能会有所调整。宇宙年龄的测量是宇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和性质。
宇宙到底有多大?看了之后你会明白人类和地球在宇宙中绝不孤单!
80多年前,我们人类以为整个宇宙是由目前已知的银河系所构成的,这个想法在当时颇为合理,因为银河系已经相当庞大。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20万光年,如果你在银河系的一头点亮电筒,这道光以30万公里的秒速前进,也要花上20万年才能抵达银河系的另一端。因为银河系是如此庞大,也难怪当初我们会以为银河系就是宇宙。
不过现在我们知道,银河系也不过是宇宙中大约一千亿个星系的其中之一。星系数目之多,若是它们突然都变成豌豆大小,也足以装满一整个运动竞技场。每个星系里,都有几十亿,甚至几千亿颗恒星,全部加起来,整个宇宙内所拥有的恒星数目多到让大多数人无法想象。
究竟太空有多么广阔无垠呢?打个容易理解的比方,我们都去过海边的沙滩,看到一大片沙子,我们每捧起一把沙子,里面大概包含8百万颗沙粒,而地球上大约有上千兆颗的沙粒,但这和太空比起来仍然不算什么,我们一直约有2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都有近2千亿颗恒星,所以太空之浩瀚,其中所包含的恒星数目比全地球各海滩的沙粒总和数目还要多,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恒星中有很多颗,就像我们的太阳一般,所以会不会有外星人住在环绕这些恒星的行星上?很多时候每当我们仰望天空,都会自问是否有其他类似我们的世界存在,有没有别的行星像我们的一样足以维系生命存活呢?
如果要有生命存在,就必须要有行星存在。回溯到1990年代,我们不曾发现任何环绕其他恒星的行星,不知道我们的太阳系会不会是宇宙中的一个怪胎。现在我们已知行星并非那么罕见,天文学家已经发现很多环绕其他恒星的行星。
说到发现所谓太阳系外行星的数量多寡,无人能超越加州伯克利大学天文学家杰佛里马西,他曾经说过,开始发现环绕其他恒星的行星其实是借助一个诀窍,当你盯着恒星看,恒星一定会受行星引力牵扯而有所晃动,因为行星绕着它转,所以你确实能观察到恒星摇摆。行星越大,恒星的晃动也越大,天文学家还能估计出行星绕恒星转的速度,只要由恒星摆动的频率就可以算出来。
行星环绕运行的速度越快,恒星晃动得越厉害,但这方法也有其限制,它无法侦测像地球这么小行星,只能侦测到的行星,而这些多半是以气体为主的巨大行星,大概都不可能有生命存活。行星的质量越小,对它所环绕的母星影响就越小,就越难被发现。
现在天文学家已经开始搜寻像地球一般的岩质行星,科学家认为这类行星最具有支持生命的条件,已经展开的太空任务,目的即是发掘类似地球的行星,这项任务称为开普勒计划。
开普勒计划相当令人兴奋,它是一座太空望远镜,设计用来寻找绕行像太阳一般恒星的类地行星,望远镜上配置具有超高敏感度的光侦测器,在深太空中进行寻找,寻找像我们生存的这类小世界。
恒星的晃动只能让我们侦测到巨大的行星,开普勒望远镜采用不同的方法,它能侦测恒星广度的改变,因为行星运行过恒星表面时会阻隔若干光线,从这种微小的改变,科学家可以算出行星的大小以及它的轨道位置,然后研究人员就能据此估计出这些行星的表面温度,来判断上面有没有支持生命发展的条件。
少有别的行动像开普勒计划这样让天文学家兴奋不已,虽然它还不能告诉我们自己在宇宙中是否形单影只,但它绝对能告诉我们该到哪里去找寻答案。究竟有没有别的行星能像地球一般支持生命发展?相信很快就会有答案,我们无疑一定能在邻近区域找到许多类似行星,在这么广阔无垠的宇宙里,存在其他外星生命的机率无疑会达到100%,虽然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