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日本人说花姑娘什么意思(花姑娘什么意思)

日本人说花姑娘什么意思(花姑娘什么意思)

日本侵华时,为何要喊中国姑娘为“花姑娘”?究竟是怎么意思?

现在电视剧中有很多都是以抗日时期为题材所拍,其中我们常能看到日本人叫中国的女人为花姑娘,而且都是以一种非常邪恶的语气,可以看出十分具有侮辱性,表现出日本人的图谋不轨,可以说当时对于女人来说是更加黑暗的时代,并且持续了八年之久。日本侵华时,为何要喊中国姑娘为“花姑娘”?究竟是怎么意思?

其实,花姑娘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是比较常用的一个词语,代表中国女性是美丽,善良,大方又善解人意的好姑娘,像花儿一样美丽诱人,且动人。然而后来不知怎么被日本鬼子听到心里去了,在侵华战争的时候,小鬼子们通通称那些可以被随意侮辱的中国女性为“花姑娘”,这个食欲也就慢慢演变成为了具有其他意思的词语了,被日军糟蹋了的成为了一种对中国女性的“蔑称”,这让我们国人看了过后,觉得是非常屈辱和可恨的,也让人难以接受的。

这个原本没有什么含义的词语,在日军的歪曲理解下,变成了一个对女性及其的不尊重和侮辱的词语,而且这其中还牵连出了一段丧权辱国的历史,更加让人从心理上不能接受这个“花姑娘”的词语了。“花姑娘”这个词语,主要还是因为中日双方的文化以及在交流上的不同导致的,原本代表着女子美貌漂亮的词语,但在日本鬼子口中说出来,就变得与原来的意思不相符合了,充满着恶性趣味了。

侵华日军广泛使用随军“慰安妇”,因为“慰安妇”这个名字过于羞辱,但凡有一些羞耻之心的人就说不出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本鬼子开始用“花姑娘”指代“慰安妇”或妓女。

而“花姑娘”这个词汇就代表着不幸和侮辱,因为花姑娘这个中日混合体的词语,通常是那些饥渴的日本兵常说的一句话,“花姑娘”被日本人一说出来就意味着要被侵犯。在抗战时期被日本人玷污的“花姑娘”数不胜数,能幸存下来的“花姑娘”极少!而日本当局更是试图否认他们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兽行,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不能接受的。

阿里嘎多美羊羊桑是什么梗

阿里嘎多美羊羊桑是什么梗

剧情中的美羊羊非常爱慕羚羊王子,美羊羊将快摔倒的羚羊王子扶了起来,对美羊羊说道:"阿里嘎多美羊羊桑"#此时在一旁的沸羊羊也听到了,直男的沸羊羊就此开始了阴阳怪气之路,不断地在美羊羊面前重复这句话来让美羊羊生气,非常搞笑的对话,因此这个视频在网友之间传开了。

@久赴重楼:沸羊羊说的 阿里嘎多美羊羊桑

美羊羊听的 哟西花姑娘,大大滴漂亮

@宫本骤降:沸羊羊:阿里嘎多美羊羊桑~[难过]

@满庭芳:阿里嘎多美羊羊桑思密达[大笑][呲牙]

@梗姐姐的快乐小屋:刚把魑魅魍魉认识 你这又是什么字

@吃瓜群众1:沸羊羊,今天中午吃什么?

@梗姐姐的快乐小屋:吃阿里嘎多美羊羊桑

★参考资料:你们#说呢#各位老铁#针对此事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关注留言和讨论#你的互动是我最大的动力源泉!

★内容精解:四时吉祥愿见者吉祥闻者如意#抱抱@抖音小安#点赞#收藏

视频加载中...

★提交者:八一基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人立场无关。

忘记南京大屠杀,等于二次屠杀

又是一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天,大家或许都在不同地方刷到了“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这些词。

但说实话,如果不是这些字的提醒,可能很多人都想不起来这个特殊的日子。

生活,只是一如既往地毫无波澜,除了南京人。

这一天的南京,全城默哀。

10点一到,城市的上空是响彻整个南京的防空警报声,汽车、轮船、火车在鸣笛,而街道上,是无数低头默哀的市民。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

有人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

有人问,为什么我们总要在这一天掀一次伤疤?

有人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放下伤痛,重新出发?

为什么有人会问出这种问题?

因为那些伤痛已经过去84年,许多人已经无法直接体会到那种无力、绝望与残酷。

但我想,这些问题其实也不难回答。

有无数人,给出了属于他们的答案。

恰恰是因为这些人,我们也有了绝不遗忘的理由。

1

9月19日,9月20日,10月19日......

这几个对于很多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日期,是三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开的日子。

他们是黄刘氏、傅兆增、马秀英。

生老病死,本是人生规律。

但对这些幸存者来说,却十分难得。

84年前,他们避开了刺刀,躲过了炸弹。

相对于那30多万亡灵,他们算是幸运者。

但如果你当面为他们贴上“幸运者”的标签,他们一定不会接受。

父母在他们面前惨死,姐妹被欺辱,兄弟被活埋,家国被焚烧,那种痛苦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记忆里,终其一生。

截至这一天,幸存者的数字,定格在了61人。

这些老人中,有人经常做噩梦惊醒,还有人在等一句道歉。

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说:

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个日本兵,要找花姑娘,当时家里只有奶奶和姑母,日本兵把我姑母拖到房间。我在旁边看到他拿出刺刀朝我姑母大腿戳了一刀,后来又在身上戳了五刀。

姑母躺在血水里,她说太疼了,想喝糖水,等奶奶拿来糖水,姑母已经断气了。

说到这里,老人低下了头。

他说:“每次讲完回去,我都要难过好几天,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小时候的画面。但是我还要一直讲,希望这段历史让更多人知道。”

80多年过去,硝烟已经散去。

但有一群人,他们的往后余生却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

他们说:“希望这段历史让更多人知道。”

我不敢让他们失望。

2

她是第一个起诉日军性侵的人。

如果没有她,日军对慰安妇做过的暴行可能至今都鲜为人知。

一开始,幸存者中没有人愿意去控诉日军罪行。她们认为,被强奸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就像《二十二》纪录片里的那句话:“不讲了,讲得难受。”

可是,万爱花站出来了。

1943年,日军对羊泉村进行扫荡。万爱花躲在一条水沟里,很快就被日军抓住。

那一年,她才14岁,和另外4名少女消失在村庄里。

在日军据点,这些姑娘被惨无人道地强奸了。

一段时间后,她找到机会逃跑了,可后来又被日本兵抓住了。他们揪着她的头发,提了起来,皮鞭打得她死去活来。

这次,她每天都要被日本兵蹂躏,直到她胯骨、肋骨多处骨折,以至于腰身陷进盆骨,颈部缩进胸腔,身高从165厘米萎缩至147厘米,最后终生不育。

整整三年,她不能走路,大小便不能自理。

沉默了半个世纪的她,留下了第一份中国慰安妇受害者的证言。

1992年,万爱花成了第一批到东京法院作证起诉日本政府的“慰安妇”——她脱掉上衣,向所有在场的人,展示伤痕,含泪控诉直至昏倒在地。

这一场面震惊世界。

1998年,万爱花与赵润梅、杨秀莲等16名受害者联合向日本提起诉讼。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

一边是几位风烛残年的老太,一边是整个日本政府。

历时8年,三诉三败。

“我知道,日本人不承认这个错误,就是要拖,拖到我们都死掉。所以我不能死!”万大娘生前,多次这样说。

直到2013年去世,她还是没有等到日本的道歉。

3

他是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第一人。

战争结束时,大家欢庆和平,但还有一些人,正饱受折磨。

他们是战时强制劳工、慰安妇、细菌战受害者......他们有的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无法正常工作,有的身体残缺......

大半个世纪过去,已经没有太多人能想起他们,能看到他们的愤懑、委屈和伤痛。直到童增出现。

1992年,童增带着万言书——《中国要求日本“受害赔偿”刻不容缓》见了人大代表。

就在当年,全国两会接受以万言书为基础的议案,引起社会巨大震动。

饱受战争创伤的老人们都在寻找童增,诉说辛酸和痛苦。为了更好地收集信件,童增辞掉了大学教授的职务,选择去了国家老龄委。

每一封信,都记载着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被毁灭的故事。

写信人李树清,被日本兵抓走并送去日本一个村庄的煤矿里干活,他遭受毒打,食不果腹,最后,与他一起被送去的400多个劳工中,只有130人活了下来......

无声的文字让人仿佛听到了死难者的哀嚎、幸存者的悲鸣还有对正义的呼声。

历遍各人的苦难后,童增再也无法坐而不视。

1995年,他带领着731事件受害人、因日军轰炸失去一条手臂的高雄飞,开始了对日本政府的诉讼。

整整30年,童增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变成了双鬓发白的中年人,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对日的索赔诉讼。

他不断往返于中日之间,收集证据,安排出庭受害者的衣食住行。

遗憾的是,他们遇到的阻力太大了,只取得了刘连仁案件的一审胜诉,大部分案子败诉了。

斗争仍在继续。

终于在2016年,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同意向“二战”中中国受害劳工正式谢罪,并承诺支付接受谢罪的劳工或家属每人10万元人民币。

童增的振臂一呼,终于得到了一个看得见的“好”结果。

这就完了吗?并没有。

那些败诉的案件,那些等不到真相和赔偿便带着遗憾离开的人们,依然压在童增的心上。已经坚守了几十年,他决定继续坚守下去。

4

高文彬,是东京审判的最后一位见证者,也是他揪出了“百人斩”的元凶。

1946年夏,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审判——东京审判开始了。中国作为“二战”的最大受害者,派出了中国检察官代表团前往参加,高文彬是其中一员。

实际上,中国代表团当时的处境极其艰难。由于审判采用的法律是英美法系,并非中国人熟知的大陆法系,再加上审判地点在东京,寻找证据的工作,大都是由中国代表团承担。

高文彬等人终日忙碌在书面证据的准备中。

1947年年底的一天,他看到一张1937年的东京《日日新闻》报,上面刊登着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开展“百人斩杀人竞赛”,最终向井敏明以杀死106人“获胜”,而杀死105人的野田毅失败的原因,仅仅是军刀“刀刃卷边”。

这篇报道中还配着一张令人不寒而栗的照片,两个杀人狂并肩跨立,军刀拄地,脸上是恶魔般的狞笑。

悲愤至极的高文彬,立即将这份报纸复印了3份,一份留在检察处办公室,另两份递交给国民政府。

经过半年的持续搜寻,代表团终于找到这两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

他们站在街边,做着小生意,和常人无异。但他们曾经做过的事,中国人不会忘记。

两人最终被带到南京刑场,处以枪决。

如果没有高文彬,这两个杀人魔可能真的会逍遥法外。

如果没有代表团的17个人,在持续两年的审判中废寝忘食地努力,不知道又有多少战犯逍遥法外。

我想记住他们。

同时记住,那些仍然缺席的正义。

5

直到今天,日本官方都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道歉。

侵略战争,在日本教科书里的描述是“扩张战争”,而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在课本里只有短短的几句话。

连一位日本学者,都觉得无法接受。

1965年,家永三郎起诉日本政府的教科书。

一场30年的诉讼,拉开了序幕,他控诉日本政府歪曲历史,美化“南京大屠杀”,删除了日军强奸、屠杀等侵略事实。

在此期间,日本右翼和极端主义者对家永三郎和家人发出了死亡威胁,甚至夜晚敲锣打鼓、高呼口号,不让他入睡。

也是因为他的关注,国内有更多人知道了日本人篡改历史的丑陋行为。

舆论哗然,引起了很多人关注,最终,日本文部省大臣被免职。

可是,35年的漫长诉讼,拖垮了家永三郎的身体。83岁的家永三郎体重只有39公斤,并且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尽管如此,他还在坚持参加各种演讲和集会,让人们讲述真实的历史。

家永三郎在追寻历史真相的路上,十分孤单,但他说,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就什么都不怕。

每一个坚持追寻真相的人,都在提醒我们:真相尚未被所有人看到,我们怎能遗忘?

6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学术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几乎是空缺的。

人们只知道“南京大屠杀”这一词,却不懂它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

只有南京大学教授——高兴祖,在埋头研究。

1960 年,高兴祖带着7名学生,对南京大学周边人群进行了调查。

1962年,高兴祖完成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的书稿,这是新中国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最早书稿。

直到1979年3月,这本书才最终出版。

彼时,中国学术界的学者们才慢慢发现了更多即将被彻底遗忘的“南京大屠杀”事实。

当年中学历史课本,才开始首次记载了“南京大屠杀”。

那一天起,他成了“南京大屠杀”研究第一人,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别贡献奖章001号获得者。

正是他,通过实地调研、笔录,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比如30万死难者的数字,正是由他不断发掘、整理、统计后才逐渐明晰的。

他无愧于这个名头。

2001年1月8日,原本身体壮硕的高兴祖突然发病逝世。

他的女儿高宁曾说:“父亲活着,似乎就是为了研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

连他的遗愿,都是 “让更多人了解历史,让后人不忘历史”。

为了真相,高兴祖至死不渝,我们又怎么能忘,怎么敢忘?

7

同样,南京大屠杀事件,在西方世界里也是长达几十年,几乎一片空白。

西方人都知道法西斯血洗犹太人,却不知道在同一时间,东方世界发生了同样可怕的事。

是张纯如,将血淋淋的真相,将日本残暴的真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1937年12月,日军长达6周的大屠杀开始了,南京瞬间成为人间炼狱。

她的书,将人们拉回那个恐怖的时空。

他们把遇难者活埋到腰部,让德国犬把他们撕成碎片。

那些残暴的行径,超越了人类能够想象的极限。

光是看文字和图片就让人感到窒息,80多年前,我们的同胞,却真实地遭受着一系列灭绝人性的对待。

书中的大量黑白图片里,是被砍下的头颅、堆砌的尸体、裸体的女性.......

难以想象,张纯如每天听亲历者的描述,看无数真实的图片和史料,该受到多么大的刺激。

她开始严重失眠,脱发,体重下降......但她从未放弃。

张纯如说:“她怕最后一个亲历者离开人世,这段历史就永远被掩盖了。”

《南京大屠杀》一出版,就被译成了15种语言。

她的书让全世界陷入反思,只有日本的反应是暴跳如雷。

她受到了日本右翼势力长期监视,收到过两颗子弹。

在那之后,她的状态几近崩溃,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2004年11月9日,年仅36岁的张纯如,开车驶向荒僻的公路,然后开枪自杀。

知乎上曾经有个问题:“南京大屠杀关我什么事?”

张纯如用生命回答了这个问题。

她舍弃了原本平静光鲜的生活,一头扎进最沉痛的至暗时刻,用生命撕破侵略者的丑陋面纱,只为了留住这段历史。

因为她相信——忘记大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

她用她的生与死,来提醒着我们:

别忘记今天的和平,它浸润着同胞们的鲜血。

8

今天的南京城,一定很挤吧,毕竟有30多万人要回家。

每一年的这一天,对南京人来说都是特别的。

高空中的防空警报,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报纸上黑色的封面,路上默哀的行人......

每一个南京人,都在努力记住。

记住遇难的人,记住幸存的人,记住那些为之奔走的人。

此刻,对于在看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而言,其实也是一样的。

我们或许不是南京人,但我们是血肉相连的同胞。

那些受尽折磨的无辜受害者,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那些为了真相与良知大声疾呼的人们......

他们都是我们应该努力记住的人,也是我们绝不遗忘的理由。

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这一天,我们要牢牢记住。

参考资料:

1. 澎湃新闻《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去世,在世幸存者仅剩61位》

2.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作者:五柳,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用文字记录中国,用文化温暖人心。「国馆」致力于成为一家助力14亿国人读懂中国的精品文化机构。

转载 于《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