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从未谋面下一句是什么(从未谋面)

从未谋面下一句是什么(从未谋面)

从未谋面的贴心人

他们是聆听者,值守在电话机旁,倾听群众声音,守护群众利益;

他们是引导者,对群众的委屈、焦躁、愤怒感同身受,但始终冷静客观,忠实反映群众诉求;

他们是沟通者,一根电话线,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纪检监察机关;

……

“您好,这里是12388举报热线。”每一次开场白的重复,都意味着一次心灵的沟通,周而复始,永不懈怠。

他们是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电话接线员。每一个县级及以上纪检监察机关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或是专职,或是兼职,但不变的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虽然从未谋面,却始终与群众心贴心。

“我记得你的声音”——在电话接通的那一瞬间,我们的心就连在了一起

“丁零零……”

“您好,这里是12388举报热线。请问您有什么问题反映?”

听见郭婷的声音,话筒那头突然兴奋起来:“真的是你,我记得你的声音!我是王娟(化名)啊,我的事情已经全部解决了,谢谢你!”

“不用谢,这是我们的职责……”郭婷笑了。这通电话,让她的思绪又回到了几个月前和王娟的第一次通话——

今年1月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

刚进办公室还没来得及放下东西,郭婷就听到了办公桌上急促的电话铃声,她一把抄起电话,迅速打开了随身携带的记录本,还没来得及开口,电话那头就传来了一名女性愤怒的声音:“太不公平了!我要举报他们!”

话筒里的声音几近嘶哑,郭婷能感受到举报人情绪十分激动。她没有打断,只是耐心地倾听。

“您刚才说得很清楚,我基本了解了情况。有几个细节再向您确认一下。您不要着急,慢慢说。”等到举报人情绪发泄完,郭婷耐心地引导举报人说清举报内容。她的镇定让举报人的情绪缓和下来,语气不再急切。

原来,举报人名叫王娟,不久前参加了重庆市巴南区某局的招考。以第一名成绩进入政审的她,本以为已经十拿九稳,不料却突然收到了“考核不合格”的认定。她认为相关单位存在因人设岗等违规违纪问题。

“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受理了,会有专人进行调查核实。调查需要时间,请您耐心等待。一旦有进展,我们会及时答复您,请您放心。”郭婷说。

放下电话,意味着一个信访件办理的开始。郭婷按程序将举报内容录入信访举报系统,并呈领导审批。1月8日,经过慎重研究,巴南区纪委信访室将该问题转驻区委组织部纪检组调查处理。

等待是难熬的,特别是对举报人来说。等的时间越久,王娟就越着急。她开始频繁地打电话询问查处进度。一开始还能勉强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很快,她就失去了耐心。

“为什么还没处理完,你们是不是串通好了,一起来骗我?你是不是扣压了我的举报件,没有报上去?!”一次,王娟说着说着就在电话那头大哭起来。

郭婷赶紧安慰她:“你不要着急。信访举报处置程序非常严谨,没有人敢扣压你的举报件。目前相关纪检组正在调查,请相信我们。”

听了这话,电话那头的哭声小了。

“你的心情我都理解,但调查需要时间。现在我们正抓紧调查,一定会尽快给你答复……”郭婷的话让王娟逐渐冷静下来。

不久之后,经过驻区委组织部纪检组调查,王娟反映的问题有了结果——4月3日,根据调查结果,巴南区纪委监委出具了一份监察建议书,认为相关单位在招聘中,对王娟作出的“考核不合格”认定与相关规定不符,要求限期纠正。随后,相关单位做了纠正。

“王娟,你反映的问题有结果了,考核结果被纠正为合格。”郭婷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娟。电话那头静了十几秒后,传来了哽咽的声音:“谢谢……谢谢你们……”

……

自始至终,郭婷和王娟都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妨碍她由衷地为王娟感到高兴,为问题的解决感到欣慰。“群众来电话是对我们的信任,在电话接通的那一瞬间,我们的心就连在了一起。”郭婷说。

“我就是信得过你们”——把来电的群众当亲人,群众也会把你当亲人

一通信访举报电话承载了什么,或许是一个诉求的反映,也可能是情感的寄托。

“你好同志,我有事要反映……”不久前的一个深夜,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纪委监委干部刘一达接到了举报电话。

电话来自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听筒那头的声音刘一达已经十分熟悉。此前,他已经多次接到这位老人的电话。

“老大爷,您反映的问题我们这边已经掌握了,之前也和您沟通过了。时间不早了,您早些休息吧。”听到老人依然说的是老问题,刘一达便安慰道。

“我理解,你们白天都忙,所以才晚上给你们打电话啊。”见老人有些执着,刘一达再次耐心地听着老人的倾诉,这一听就是半个多小时。

“我知道处理这事需要时间。但晚上想起来,我憋在心里难受,就想找人说说话。你们态度真好,愿意听我唠叨。”挂电话前老人家的话,让刘一达心头暖暖的。

为确保举报电话一个不漏,刘一达和同事们必须不间断值守,最多的时候,每人每天要接听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电话,有时候甚至忙到没时间上厕所。

这样的忙碌,刘一达在刚接触这项工作时并不曾想到,情绪受到很大影响,有时失落、有时惆怅,压力很大。

看到他情绪不对头,一位前辈笑着对他说了一番话,让刘一达至今不忘:“一达,干我们这行确实不容易,但一定要保持热情。上班时你是一名公职人员,下班换了衣服你和来访的群众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谁没有难处呢?群众打电话过来多半是遇到了难事。把群众当成你的亲人,想想他们遇到难事你会怎么做,相信你会感觉不一样。”

这席话,让刘一达回味良久。

对于信访举报电话接线员来说,一个默默遵守的规则是——“不向下推诿、不态度生硬、不出言不逊、不主动挂断”。上海市纪委监委信访举报电话接线员黄声的体会是,做到这些并不困难,“把来电的群众当成亲人,群众自然也会把你当亲人。”

黄声告诉记者,大部分群众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不清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不了解特定的工作规程。一些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词语,在群众耳中可能就成了“官话”“官腔”,接线员如果照本宣科,群众往往会越听越迷糊、火气越听越大。

比如说,接线员这边强调“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到一些群众耳朵里可能就是“政府不管你的事”;接线员这边强调“应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到群众耳朵里就是“推诿扯皮”了。

接线员经常得耐下心来,用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解释得细一些、把方向指得更明确一些。比如说:“我觉得您说的这个事啊,可能是归某某区某某局管……”然后把相关单位的联系方式都一一告知,有些方向很可能是来电群众从未想到过的。这些业务外信访来电原本可以不受理,然而,如果草草回复就挂断电话,那挂断的就是一份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任。

黄声告诉记者,监察体制改革后,12388举报电话的来电数量明显增加,接线员的工作更加繁忙,应对的情况更加复杂,群众的诉求也更加多样,但在通话中让群众感受到关心,就会经常听到群众这样说——

“我也知道这不是你们纪委该管的事,但我就是信得过你们,就想向你们说说。对你们讲了,我心里才踏实。”

“谢谢你,小姑娘”——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像往常一样,江苏省南京市纪委监委信访举报电话接线员胡梦琪刚刚整理完一位市民反映的问题,耳边又传来一阵急促的铃声。

沙哑的声音夹杂在雨声中,听得出来,对方是一位年迈的老大爷。

由于天气原因,信号不好,再加上老人口音较重,诉求表述不清,两人的电话交流并不顺利。

通过含糊不清的叙述,胡梦琪大概了解,老大爷想来反映问题,却找不到信访接待窗口,现在遇到大雨,只能在路边的凉亭避雨。

“现在的雨很大,您如果有什么问题电话反映给我们是一样的,不用到信访接待窗口去反映。”还没等胡梦琪说完,电话中就传来忙音,再打过去时,已无法接通。

一个年迈的老人,独自走在路上,辨别不了方向,找不到路,车来车往,大雨倾盆,马路湿滑……胡梦琪越想心里越焦急。

经过不懈努力,电话终于拨通了。“您就在那个亭子等等,保持电话畅通,我们会有同志带伞去接您。”胡梦琪像哄小孩一样安慰着老人,让老人在亭子里等候。随后立刻联系上了信访室负责接访的同志,请他们出门寻找老人。

一个小时以后,胡梦琪再次拨打老人电话,这一次听声音,老人的心情似乎轻松了许多,“谢谢你,小姑娘,我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纪委的同志带着雨伞过来接我,还陪我一起到信访接待窗口,耐心听取了我的诉求,并且收下了材料。”

这一句“小姑娘”,让胡梦琪感觉“特别温暖”。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爷爷。”在胡梦琪看来,12388的每一名接线员都是纪检监察战线的一张名片,“我们不但要做问题的记录者,还要做群众的贴心人,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副耳麦,一部电话,倾听的是诉求,温暖的是民心。像胡梦琪一样,江苏省宿迁市纪委监委信访举报电话接线员张群也对一件事印象深刻——

“您好,这里是12388举报热线……”张群话还没说完,便被一句怒吼打断:“你这是什么举报热线,我前期反映的问题,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处理结果?”

“请问您前期反映什么问题?”

“你自己不能查吗!”

耐心地沟通后,张群得知,原来对方半个月前通过12388举报了沭阳县某乡镇一名村干部违规操办孙子满月酒的事。

按照保密工作要求,在核实举报人身份后,张群一边保持通话,一边快速查询办理情况。

“您好,您反映的情况我们已经受理并按照有关程序正在处理,请您耐心等待调查结果。”

“等!等!等!你是吃干饭的吧,你们纪委不作为……”来电人的情绪更加激动。

这样的情况张群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她应对的秘诀就是:心态上做到换位思考,接听时做到耐心倾听,全过程做到不急不躁。

在接下来20多分钟的时间里,张群从政策、程序、纪律、办案流程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解释,对方的情绪也慢慢平复。

“哦,听你这样讲我就懂了。小姑娘,谢谢你。对不起啊,我是个粗人,啥也不懂,之前说的那些话,你别往心里去……”

挂断电话后,张群不禁心头一热。

“我们工作的全部,就在这小小的耳麦里,这个耳麦对接群众,服务群众。温暖别人,也温暖我们自己。”张群说。(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李志勇 陈瑶 通讯员 黄兴华)

虽未谋面,但我已爱你至深

我是saya,也是你的妈妈。

虽然,现在的我们还没有相遇,但我对与你在一起的生活充满期待,甚至常常会使自己的眼睛充满星河。

虽然,我已过30很久,还未遇见能够成为你父亲的那个男人,但是这一切都丝毫无法掩饰,我对于未来的期待。

2020.6.1

2020年,整个世界都仿佛按下了慢放按钮,每个人都隔离在自己的空间里,无形中改变着既有的生活模式。

在这短短的半年间,有人消失了,有人诞生了,有人痛苦地挣扎,有人困惑的追逐,生命就这样随机的活着。

曾经的我,总是觉得人们的悲欢很吵闹,从未想过去参与谁的人生,只想寡淡的活着。

也许,人们只有空旷到仅面对自己时,才会有心力真正的思考“我是谁”。才会去敲开自己内心那一扇封存的门,面对灵魂深处的真实渴望。

我推开心门,发现门里的那个自己一直在望向窗外。

外面是人间烟火,是一场场悲欢离合,是一幕幕不间断的戏... ...

站在门口的我,看着这个小小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么多年,愧对了她。

就在此时,忽然意识到自己并非冰冷的人,也非洒脱的人。

不该刻意远离,而是温暖的回应,大胆的走入人间热闹。

我想了解一个生命从一颗种子到完整的人形,在拥有自己的思维,再到去面对人间重重琐碎,最后消亡于无声无息之间。

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每个人都曾是一颗种子,但却都丧失了生命最初的记忆。

而,作为父母,仿佛是可以让我们有意识的去参与一场生命的登场。

这是你的序曲,亦是我的旧调。

没错,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

我不想说,为了你,我将成为伟大的母亲。

因为选择背后是承担,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我并不伟大。

你并不欠我什么,也无需一定要回应我什么。

我也不想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宏大的期待,那毕竟是你的人生。

望子成龙,只是一种披着羊皮的自私而已,有本事自己去成龙啊。

所以,如果未来你想做一个翻云赴浪的人,那就明确付出的代价,去努力吧。

如果你只是想做一个闲看花开花落的诗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呐?

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走过,那正是你自己将要去寻找的。

我只是给予你的灵魂一具肉身而已,就像我的母亲给予我的一样。

我也许不会给予你丰富的物质,晋级阶级的台阶。

因为这些,我都曾拥有也都曾失去。

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对于我来说,这一切的来来往往都不如自由可贵,都不如成为自己重要。

要说我能给予你什么呐?

我想也先是祝愿吧。

祝愿你,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式挣脱虚无。

祝愿你,不去被迫成为什么角色。

在我看来每天上班都像上刑一样的高管并不比外卖小摊儿的店主快乐。

重要的是,你对于自己做的事情充满了热情与敬畏。

祝愿你,能早一些找到自己的方向与梦想,并为之努力,努力拥有实现它的能力。

祝愿你,拥有改变的勇气,人生会有很多错误的判断,人的愿望也会不断的改变。今天的你和十年后的你也许会拥有不同的生活目标和所爱,那么大胆的去从头开始吧。

有句古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所以:

希望你,善良中带着锋芒,既有温柔的怀抱,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亦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希望你,无论是否有人爱你,都可以活的从容。不被“索爱”的陷阱绑架,不被爱情和婚姻定义,即使没人爱也依然精彩。

一生笃定,先成为独立的人,再去遇见爱。

因为有时,我们为了强烈的梦想和目标,甚至只能放弃爱情甚至家庭,希望你明晰取舍,选择后坚定向前。

有人说,长大就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

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如果你不曾“得到”,何来的“丧失”。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说法:

长大,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后,在去伪存真的过程。

这是一封飞向未来的电子信。

给一个还未拥有姓名的孩童。

FIN.

虽与你从未谋面 但我们早已相识

第一次听到你的名字,是我刚入警营。我打听到所有关于你的故事,熟悉得就如你当时的战友一般。

——题记

金银川垦区公安局烈士简介:

谢鲁新,男,汉族,1957年11月出生,四川省三台县人,1974年参加工作,生前系第一师金银川垦区公安局金银川派出所民警。1989年10月,谢鲁新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被暴徒用猎枪击中,不幸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32岁的生命。

1990年7月28日,谢鲁新同志被自治区党委追认为“革命烈士”;1990年9月28日兵团公安局决定为谢鲁新同志追记个人二等功。

青山埋忠骨 铁血铸警魂!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塔里木盆地北部,巍巍的卡拉铁克山脉以南,绵延的胜利渠以北,新疆兵团第一师金银川镇原359旅718团战斗过的这片热土,一片毫不起眼的公墓中,埋着一副继承了359旅、兵团精神,为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奋不顾身,勇斗歹徒的忠骨,藏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直至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警魂。墓碑那颗闪耀的红星照亮着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精神历程。他就是1990年7月28日,被自治区党委追认为“革命烈士”,1990年9月28日兵团公安局决定追记个人二等功的谢鲁新同志。

革命烈士谢鲁新同志出生在一个老军垦干部的家庭,是军垦二代,他从小耳濡目染的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这精神早就在他的心灵深处牢牢的扎了根。在连队当职工时,他勤勉好学,很快就学会了各种农活。后来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更加坚定了他对老一辈兵团人的认可,坚定了兵团精神的传承。在那里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被任命为中队副政治指导员,后又代理政治指导员。他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圆满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曾带领武警看押中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集体。1985年转业后,不计较职位高低的他,服从分配来到金银川垦区公安局沙井子派出所,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他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三年里他坚持骑自行车到距家8公里远的派出所上班,而他分管的的矿山管区距离派出所足足有30多公里,那里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山路崎岖难行,案件多、秩序乱,是一个典型的老大难管区。但他不畏辛苦,克服重重困难,每日坚持深入管区。依靠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成立了治安办公室,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将这五个单位2000多人口的管区治理得井井有条。管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他也因此受到上级公安部门的嘉奖。

1989年初,被调到金银川派出所工作的谢鲁新,一如既往地全心扑在工作上。10月6日,为了保卫辖区群众的生命安全,谢鲁新在奋勇追击持枪歹徒的过程中,被猎枪击中,不幸身亡。自此革命烈士谢鲁新便被铭刻进金银川的历史,成为这片土地上,舍生忘我的不朽传奇。他是金银川的骄傲,是金银川公安的楷模,更是辖区六万人民群众的英雄。榜样如斯,可那铭刻在他同期战友——那些老民警花白双鬓上的记忆,却时时诉说着:慷慨可陈,不堪追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后来的一辈辈公安干警们更要跟上英雄模范的脚步,学习他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奋不顾身的冲劲,学习他为人民群众的安危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走过谢鲁新烈士墓前,我在心中默默发誓,要继承他的遗志,继续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辖区社会大局稳定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牺牲何畏!我时刻准备着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牺牲一切,哪怕是宝贵的生命。

我曾一次又一次地站在谢鲁新烈士墓前,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慷慨重温入党誓词。1989年10月6日,他牺牲的那天,那一幕幕的英勇壮举,总像影片般在我的脑海中一遍遍闪过。我不禁沉思:同样是凡人肉身,一样是爹妈养大,都吃的是五谷杂粮,是什么让他那样的强大,那样的英勇,那样的奋不顾身?是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更是入警时的铮铮誓言!

他用32岁的生命,践行着当初入警时的初心和誓言。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在面对明知歹徒持枪的危机时刻,在明知自身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时刻,他忘记了家中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人民群众得救了,他却永远倒下了!关键时刻拉得出,危机时刻靠得住,紧要时刻信得过,这就是他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完美诠释!

英雄虽然走了,但他的遗志仍在金银川公安局民辅警的心中。谢鲁新同志以烈士的鲜血铸就了不朽的警魂!不仅是金银川垦区公安局的警魂,更是一师公安、兵团公安的警魂!是忠诚为民的警魂,是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坚定的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警魂,是他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关键时刻拉得出,危机时刻靠得住,紧要时刻信得过的铁血警魂。

自从加入金银川垦区公安局这支光荣的警队就听到了这个英勇的名字——谢鲁新烈士。我们将继承他的遗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他曾经巡逻过、战斗过的地方,继续守护这里的人民群众,守护着我们共同挚爱的热土!

后记

2021年4月1日上午,金银川垦区公安局组织民辅警来到谢鲁新烈士墓前祭扫。垦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阿布力克木·依木热木孜介绍烈士生平,并为烈士献花。在场所有民辅警为烈士献花、默哀,并面对国旗,庄严的重温入警誓词。

烈士未留下一句豪言壮语,但他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激励着每一个后来人。

供稿:邓波 王伟

天然诗意自芬芳 情真意切谱乐章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举起杯,把酒问候,江财深情心中永驻。举起杯,我心如初,信敏廉毅引领风流。”这是歌曲《江财缘》中歌词,把它献给敬爱的母校——江西财经大学。虽然离开校园已多年,但每当想起母校,总是一片真情,情到深处、兴之所至,这种心中深厚情感与少时在黔东南苗乡侗寨天然生活时沉淀的灵动跳跃音符相融合,《江财缘》这首歌便应运而生,表达了对母校绵绵思念与深深感激。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片古朴神秘、如诗如画的生态秘境。那里古树参天、森林覆盖率高达68%,民族村寨星罗棋布,居住着苗、侗、汉、布依等4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80%,保留着苗年、侗年、姊妹节、吃新节、芦笙节、萨玛节等众多民族传统佳节,是世界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地。所到之处、目之所及皆是美景。青山座座、河流交织、湖泊连串,喀斯特地貌自然奇特,苗乡侗寨梯田巧夺天工,历史名城古镇传承千年。黔东南州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3处(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56项78处、国家列入保护的传统村落409个,占贵州省56%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位居全国同级市州首位。黔东南州是“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栖息地”,被誉为歌舞之州、神奇之州、森林之州、百节之州,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地首选地之一”。

除了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我美丽的家乡天柱县更是镶嵌在黔东南锦绣风景上一颗璀璨明珠,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原生态保留着数百年前苗侗百姓风俗习惯,进寨就是客、开口就是歌。完好保存着100多座古代宗祠,特别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刘氏宗祠”兼具西洋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当地吊脚木楼、徽派印子屋及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天柱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明万历二十五年建县起,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来自江苏淮安籍的首任知县朱梓以教育立县,兴建“凤山书院”,尊师重教、尚贤重学理念深入民心、代代相传,天柱县被誉为“文化教育大县”,更是贵州省第一个“无盲”县。近代以来,从天柱走出了北伐名将王天培、抗日名将吴绍周等众多战场勇士,涌现了上世纪60年代中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救火英雄龙均爵,培养了一大批作家、书法家、音乐家等文艺界知名人士,可谓是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在这里,白天牧牛于清水江畔观群鱼赏碧水,夜晚在吊脚木楼上看月亮数星星,爬到三人合围千年红豆杉上喂雏鸟观彩虹,曾有客人留诗“游过天柱县,不再羡桃源”,就是其真实写照。

风景如画的自然环境、淳朴厚重的文化气息、返璞归真的乡情民风、乐善好施的良好民风,塑造了苗乡侗寨百姓坚韧不拔、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记得有一次,家中快要断炊,晚饭米已不够,我母亲听说隔壁邻居已经断粮后,就把仅有的米分了一大半让送给邻居以解燃眉之急,我心里很是不情愿,走得很慢,边走边掉眼泪,母亲见状把我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她说:人要相互关爱,咱们家揭不开锅时,很多邻居都曾给我们送过米,才得以渡过难关,我们要“受人滴水之恩,应该涌泉相报”,不记得失、不讲条件,尽力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从那刻起,我幼小的心灵就种下了“感恩”的种子。记得还有一次,母亲带着我去偏远寨子走亲戚,那家有3个孩子,家里虽穷却十分温暖,勤劳善良。为了招待母亲和我,一家人特意跑到深山里采蘑菇作晚饭,一走就是一整天,斜阳西下时带回来7朵蘑菇。吃晚饭时,桌上摆着苦瓜、豆角、红苕叶以及蘑菇汤,但菜里没有一丁点儿肉或油,亲戚热情地招呼我娘俩多吃一些,并往我们碗里各夹了一块蘑菇。母亲马上说,我娘俩昨天刚在家吃过,就又把蘑菇夹回菜盘里,我见状既想吃又舍不得吃了。晚饭吃完,7朵蘑菇还静静地留在菜盘里。那天晚上,母亲跟我说了很多,虽然亲戚家里穷,但亲戚是没法选择的,不管他们是富是穷,我们都要平等、真诚对待,即便我们帮不了他们什么,多去他们家走一走、看一看,也会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希望。母亲的质朴言行和宽广胸怀,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懂得要推己及人、多为他人着想。

将时间指针拨回入校时,因冥冥之中鸿雁长飞美好约定,我即将离开那个生我养我的美丽侗寨,前往无限向往的江西财经学院。考上江财是我的梦想,也是寨上一件喜事,在这之前,我们寨上还从未有人就读省外大学。为了给我送行,高中班主任约请各位科任老师,带着一群同学,从大老远县城赶来我家,勉励要好好学习,以后报效国家、服务家乡。乡亲们知道我家比较困难,东家几斤粮、西家一两块钱助我奔前程,母亲则卖了家中唯一的一条“半大”猪筹集上学费用,哥哥更是脱下最喜欢的确卡外衣给我……这点点滴滴的关爱,犹如一股股暖流流淌进心间,终身难忘。离开家乡那天,我饱含热泪,怀揣着珍贵录取通知书,带着亲人和乡亲们殷殷嘱托,提着沉甸甸行李来到英雄城蛟湖畔,踏进朝气蓬勃江财校园,开启了宝贵的大学生涯,生命便和江财紧密相连,也是从那刻起,一曲美妙温暖而又朦胧的旋律开始在心中萌芽。

大学是一个充满希望、激情四射的地方,我们可以尽情汲取广博知识的珍贵养分,感受校园活动的多姿多彩。同学们一起和着江财校园里的生动旋律,踏晨光而来、伴夜色归去,在教室里如饥似渴学习,在图书馆里尽情徜徉,在田径赛场上张臂奔跑,释放着青春独有激情与魅力,彼此更是更结下了深厚情谊。知识乳汁给予营养,清澈蛟湖映亮双眸,睿智师长传授思想,“信敏廉毅”校训更是融进了生命。对我这第一个江财侗族学生,同学们从相遇、相识到相知,彼此都感觉相见恨晚,真正体会到56个民族56朵花,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很怀念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奋斗、一起拼搏的金色时光,即使现在天各一方,但心的距离也从未觉得遥远。清晰地记得,老师和同学一起去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下赣江游泳、到梅岭野宿,真可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更清晰地记得,几位大学室友,经常在周六晚自习结束后,坐在学校操场边谈天说地,谈到人生理想时,每个人都很赤诚,有的希望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竭忠尽智,有的希望进入市场经济浪潮中干事创业,而我则希望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至今回想起来,那时的理想弥足珍贵,那种年少情怀总能在遭遇挫折时给予不竭精神动力,赋予搏击未来的勇气信心。我毕业后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工作,赶上了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经多岗位历练,先后到贵州省凯里市委、市政府挂职锻炼两年,参加中央第二批援青在青海工作三年,无论在平凡工作岗位,还是在贫困地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都书写了履历中充实丰满篇章,持续践行着青春年华许下“报效祖国”的誓言。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又像流星闪过美丽夜空,给人无限遐想。别离母校时间久了,总免不了生出浓浓“校愁”。这“愁”,是源自心底挚爱,是发自肺腑思念,更是刻骨铭心眷恋。回忆则像一缕缕和煦春风吹过心房,似一汩汩甘甜清泉淌过心间,如一丝丝温柔细雨滋养心扉,从青丝到华发,时间在变、容颜在改,唯有时空隔不断心心相连,留给一个个温暖场景、一段段精彩回忆。无论过了多久,不管走了多远,只要想起在江财的青春岁月,想起那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激情时光,总会忍不住热泪盈眶。母校精神育养、恩师谆谆教诲、同学校友情谊,激励奋进、陪伴成长、给予力量。感恩伟大的党,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慈爱的母校,感恩父母亲人,让我这个来自偏远山区孩子,有幸走出深山、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丰富的生活。我至今还保存着读江财时佩戴的校徽、用过的学生证、贵州天柱和江西南昌的火车票和汽车票等,这一沓沓发黄的票据,如今已变成斑驳记忆,遥寄着对母校的深深思念。

春夏秋冬蛟湖景,一生一世江财缘。江财,是眼里最美丽的地方,是心中最温情的地方,是毕业时万般不舍的地方,是回校后热泪盈眶的地方。因为江财,从未谋面却一见如故;因为江财,纵使离别却总在心头;因为江财,我们可以一起畅谈那响彻校园风云人物和那如数家珍故事趣闻。她像母亲胸怀,宽广而又温柔;她似母亲眼眸,深情而又明亮;她如母亲双手,温润而又厚实。我在特定时空里走进她、了解她,在离别后理解她、怀念她。从与江财的美丽相遇便紧紧相连,从此笃学奋进、铸德修为、放飞梦想、扬帆远航、幸福相伴,共同走在新时代金光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