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莲拼音字(艺拼音)

莲拼音字(艺拼音)

《说文解字》第51课:说美女“手如柔荑”时,你读对了吗?

老提示:标题中所说的问题,在课程中一定有答案,请关注标题问题的朋友仔细看完。

这是我们这套课程的第51课,依照《说文解字》字序,我们今天要解说的六个汉字仍然是“艸”部汉字,分别是:

(今天要解说的的六个汉字)

1、荑()。这个字两种写法,一个下面是“夷”,一个下面是“弟”,不同版本的《说文解字》印刷体印刷的不一样,但是是同一个字(需要注意,“夷”和“弟”小篆的写法并不一样,后面的课程陆续会讲到,是完全的两个字)。读作tí或者yí。中华书局注音版的《说文解字》只标注了第一个音tí。《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荑,艸也。从艸,夷声。”读这个音时,有几个意思:(1)初生茅草的嫩芽;注意,是专指茅草的嫩芽。《诗经.邶风.静女》里有这样的句子: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毛传》给的解释是:”荑,茅之初生也。“《诗经.卫风.硕人》里写美人手指和皮肤的经典句子,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毛传》说:”如荑之新生。“注意,这里读tí,不读yí。

(手如柔荑)

(2)指所有草木的嫩芽。《集韵.齐韵》:”荑,卉木初生叶貌。“《文选》里郭璞的《游仙诗》七首写”临源挹清波,陵岗掇丹荑“李善给的注解就是这个意思:”凡草之初生,通名曰荑“比如唐代王维写《赠裴十迪》”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3)指“发芽”这个动作。这个是嫩芽的引申义。(4)通“稊”,指一种似稗子的草。

这个字还读yí,读这个音时,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莁荑”,一种草,出自《尔雅.释草》:“莁荑, 蔱蔷。”郭璞给做注,说:“一名白蒉”现在已无法确认这是一种什么草了。另一个意思是指的“芟刈”,意思就是割除田里的野草,引申为削平。

荑()的小篆写法如图:

(荑的小篆写法)

2、(薛)。读作xuē。这是常用字,就是姓薛的薛,前面是古字“薛”。《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也。从艸辥聲。”只说是草,没有说是什么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记得有:“其高燥则生葴䔮苞荔,薛莎青蘋。”裴骃给的解释是“薛,赖蒿也。”也就是说,这种草,在古代叫“赖蒿”,这是薛的第一个意义,至于是现代的哪一种植物,查询所有的资料,都没有一对一准确对应的现代植物。所以这里没办法上图。

第二个意义是指用莎草编制的雨衣。《六韬.龙韬》里说:“蓑、薛、簦、笠者,其甲胄干楯也”第三个意义是指的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的名字,战国的时候为齐国所灭,就在现在的山东省滕县南。

最后一个意义才是姓氏的薛。据《广韵》记载:\"……本自黄帝,任姓之后,裔孙奚仲居薛,历夏、殷、周,六十四代为诸侯。周末为楚所灭,后遂氏焉。“薛的小篆写法是:

(薛的小篆写法)

3、苦。读作kǔ。这个是个常用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苦,大苦,苓也。从艸,古声”它的本义来源于《诗经.邶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毛传》给的解释是“苦,苦菜也。孔颖达疏引陆机曰:“苦菜生山田及泽中,得霜甜脆而美。”苦菜的样子如图:

(苦菜)

苦菜应当算中国最早的野菜了。《穆天子传》卷二里载:“天子于是休猎,于是食苦”郭璞给的注说:“苦,屮名,可食。”于是我们知道了,现在我们说的苦的主要意义,并不是味道的苦,而是指的一种野菜苦菜,苦菜我们现在还吃。

桂馥在《说文义证》里对苓有另外的解释,说:“苓当为蘦(蕶),蘦,大苦也。”《释草》的说法跟这个相同,桂馥说,这里的苦,就是“黄药”,而“蘦”的意思,一般指甘草,似乎不合理,但意思又是苦的相对面,似也可作参考,我们采用了《毛传》的说法,更早一些。

苦的第二个意义才是现在说的味道(它首先是一种草,所以,“苦”是“艹”头),这种味道,象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反。古时称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之一。《诗经.邶风.谷风》里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里的荼可能有两种解释,或者是指苦菜,或者指茶,但不管指的什么意思都是有哲理意义的:“谁说苦菜苦呢,它的甘美滋味就像荠菜一样的。”当然,也有人引申解释这一句说谁说苦菜苦呢,比起心中的苦,根本不算什么,我们先不管。总之,这里的苦,是一种味道。

后来,苦的意义进一步引申,引申为痛苦、困苦、困辱、穷困、悲伤、病痛、劳苦等等,因为苦总是不好的味道,这些意义的引申是合理的。由味道苦而引申出来的其他不好的感受。

再后来,又引申为“深”,比如苦心孤诣,冥思苦想;又引申为耐心,比如苦口婆心;又引申为过度,比如:这指甲剪得太苦了,意思就指甲剪得太狠了。这时,苦慢慢改变了词性,成为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甚、很。比如《三国志.吴主传》“人言苦不可信,朕为诸君破家保之”,意思是人方很不可信。又表示跟实际情况相反,相当于“偏偏”,比如唐李白的诗《公无渡河》“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狂夫要徒步渡河,别人都在看,只有他的妻子来劝他,但是他偏偏要渡河,最后淹死了。苦的意思在汉语的发展中,引申出来的意义相对比较多,主要的是以上这些,另外还有一些,不能尽列了。

另外,苦还是一个姓氏,《通志.氏族略三》里说:“苦氏,越大夫苦成。汉有苦灼,为会稽太守”。

其实,苦还有另外的读音,只是实在不常用,读作gǔ时,通“盬”(读作gǔ),通“麤(读作cū)”,意思是粗劣,因此,在某些篆刻作品里,写到\"苦\"或\"粗\"也写作“盬”或“麤”替代,以改变章法(因为苦简省,而盬或者麤要繁密得多,在调整章法时是个不错的方法)。它还可以读作hù,是指的地名,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地名,到秦时置县,汉时属淮阳国,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东。这后两个音,用得极少,了解就可以了。苦的小篆写法如图:

(苦的小篆写法)

4、菩。这个字有三个读音,读作bèi或者bó,又或读作pú。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第一个音,读这个音时,是一种草的名字,《广韵.有韵》里说:“菩,香草”,桂馥对《说文》的注解是“……苫屋之草,乡人呼黄背草”,也就是说,菩,其实是黄背草。

黄背草为多年生 , 簇生草本。叶舌坚纸质,顶端钝圆,有睫毛。它的样子如图:

(黄背草)

黄背草现在主要的作用是造纸或者用来搭建房屋(这个作用古人一直在用),另外也有药用价值,作用是治闭经、月经不调、崩漏、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耳鸣、高血压、风湿疼痛等等,另外,当黄背草在嫩草期时,它还可以用来当饲料,牛、羊都可以吃,越长老,适口性越差,而且种子的刺会扎伤牛、羊,并且营养价值也越变越低。

读作bó时,音出《集韵》,指的是另一种草,叫麻菩杨。这种草也不能在现在找到对应的草,所以也没有图。有人考证,这个读音可能是错的,只有集韵有,其他辞书均照搬《集韵》,待考。

读作pú时,是现在的常用音,比如“菩萨”,但这个音却是从梵文音译来的,即指菩提,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正觉”,佛教名词,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广韵.正韵》里说:“菩,梵方菩提,汉言王道”,是中国本土所谓的“王道”的梵语称呼。菩的小篆写法如图:

(菩的小篆写法)

5、(薏)。读作yì。这个字古文正字的写法现在已基本不用,代之而用的是“薏”。《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薏(《说文》无此字,代)苢\"。也就是说,其实这个字通现在的“薏”,指的是“薏苡”这种植物。它的样子如图:

(薏苡)

它的果仁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在超市见到的薏米,它的药用价值极高,中医食疗,常用此物,它的样子如图:

(薏米)

关于这种植物,还有一个成语叫“薏苡明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蒙冤。说东汉名将马援(官封“伏波将军”)领兵到南疆打仗,因为水土瘴气的原因,军中士卒生病的很多。马援从当地民间收集到有种用薏苡治瘴的方法,用后果然疗效显著。随后,他平定南疆凯旋时,就带回几车薏苡药种用以种植。谁料等到马援死后,朝中有人诬告他带回来的几车薏苡,是他搜刮来的大量明珠。马援妻和儿子们惶恐畏惧,不敢把马援灵柩运回旧坟地安葬,只买了城西的几亩地草草埋葬了事,宾客们也不敢去吊唁。马严与马援妻子草索相连,到朝廷请罪,皇帝拿出梁松的诬告书相示,才知是挟怨诬告,就上书诉冤,前后六次,辞意哀切,然后才得以安葬。后来这一事件,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说是“薏苡之谤”。

(薏)的小篆写法如图:

(<薏>的小篆写法)

6、茅。这个也算是常用字了,读作má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茅,菅也,从艸,矛声”。下一课我们会学到“菅”字,许慎给的解释很好玩,是“菅,茅也。从草,官声”,用这个字解释另一个字,又用另一个字解释这个字,两字互训,真省事,不过,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给了说明:“统言则茅、菅是一,析言则菅与茅殊。许菅茅统训,此从统言也。”好在,茅这种植物现在还有,容易理解。

茅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全草作牧草和造纸材料,根茎叫茅根,可以入药。它的样子如图:

(茅草)

茅草,也可以称作白茅。茅草可以用来搭建简陋的住处,称茅屋,比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指茅草搭建的居处。

另外,茅还用来借喻道家的“道”。传说西汉茅盈兄弟三人,“得道”于句曲山(后来称三茅山,或者茅山),后世借“茅山”喻“真道”,简称“茅”。

茅还是古国名,在现在的山东金乡县西南,同时茅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二》里说:“茅氏,周公之后也。今济州金乡是其地,子孙以国为氏”可见,这个茅姓跟茅国有关。茅的小篆写法如图:

(茅的小篆写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因此,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相当多的故事,如果展开来详细说,每课六字是个不小的工程,所以,我们的课程中,有些不经常用的意思或用法,即不在课程里解说,如果专门以文字学为研究方向的专门家,可以查看其他更专业的相关书籍,比如《说文》四家的注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现在网上都有得买,价格也并不昂贵,我们此套课程的好处在于通俗,上面所说的这些书则要专业得多,但不见得适合初学者阅读,这也是此套课程的价值吧。

(【说文解字】之5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说文解字》第51课:说美女“手如柔荑”时,你读对了吗?

老提示:标题中所说的问题,在课程中一定有答案,请关注标题问题的朋友仔细看完。

这是我们这套课程的第51课,依照《说文解字》字序,我们今天要解说的六个汉字仍然是“艸”部汉字,分别是:

(今天要解说的的六个汉字)

1、荑()。这个字两种写法,一个下面是“夷”,一个下面是“弟”,不同版本的《说文解字》印刷体印刷的不一样,但是是同一个字(需要注意,“夷”和“弟”小篆的写法并不一样,后面的课程陆续会讲到,是完全的两个字)。读作tí或者yí。中华书局注音版的《说文解字》只标注了第一个音tí。《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荑,艸也。从艸,夷声。”读这个音时,有几个意思:(1)初生茅草的嫩芽;注意,是专指茅草的嫩芽。《诗经.邶风.静女》里有这样的句子: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毛传》给的解释是:”荑,茅之初生也。“《诗经.卫风.硕人》里写美人手指和皮肤的经典句子,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毛传》说:”如荑之新生。“注意,这里读tí,不读yí。

(手如柔荑)

(2)指所有草木的嫩芽。《集韵.齐韵》:”荑,卉木初生叶貌。“《文选》里郭璞的《游仙诗》七首写”临源挹清波,陵岗掇丹荑“李善给的注解就是这个意思:”凡草之初生,通名曰荑“比如唐代王维写《赠裴十迪》”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3)指“发芽”这个动作。这个是嫩芽的引申义。(4)通“稊”,指一种似稗子的草。

这个字还读yí,读这个音时,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莁荑”,一种草,出自《尔雅.释草》:“莁荑, 蔱蔷。”郭璞给做注,说:“一名白蒉”现在已无法确认这是一种什么草了。另一个意思是指的“芟刈”,意思就是割除田里的野草,引申为削平。

荑()的小篆写法如图:

(荑的小篆写法)

2、(薛)。读作xuē。这是常用字,就是姓薛的薛,前面是古字“薛”。《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也。从艸辥聲。”只说是草,没有说是什么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记得有:“其高燥则生葴䔮苞荔,薛莎青蘋。”裴骃给的解释是“薛,赖蒿也。”也就是说,这种草,在古代叫“赖蒿”,这是薛的第一个意义,至于是现代的哪一种植物,查询所有的资料,都没有一对一准确对应的现代植物。所以这里没办法上图。

第二个意义是指用莎草编制的雨衣。《六韬.龙韬》里说:“蓑、薛、簦、笠者,其甲胄干楯也”第三个意义是指的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的名字,战国的时候为齐国所灭,就在现在的山东省滕县南。

最后一个意义才是姓氏的薛。据《广韵》记载:\"……本自黄帝,任姓之后,裔孙奚仲居薛,历夏、殷、周,六十四代为诸侯。周末为楚所灭,后遂氏焉。“薛的小篆写法是:

(薛的小篆写法)

3、苦。读作kǔ。这个是个常用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苦,大苦,苓也。从艸,古声”它的本义来源于《诗经.邶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毛传》给的解释是“苦,苦菜也。孔颖达疏引陆机曰:“苦菜生山田及泽中,得霜甜脆而美。”苦菜的样子如图:

(苦菜)

苦菜应当算中国最早的野菜了。《穆天子传》卷二里载:“天子于是休猎,于是食苦”郭璞给的注说:“苦,屮名,可食。”于是我们知道了,现在我们说的苦的主要意义,并不是味道的苦,而是指的一种野菜苦菜,苦菜我们现在还吃。

桂馥在《说文义证》里对苓有另外的解释,说:“苓当为蘦(蕶),蘦,大苦也。”《释草》的说法跟这个相同,桂馥说,这里的苦,就是“黄药”,而“蘦”的意思,一般指甘草,似乎不合理,但意思又是苦的相对面,似也可作参考,我们采用了《毛传》的说法,更早一些。

苦的第二个意义才是现在说的味道(它首先是一种草,所以,“苦”是“艹”头),这种味道,象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反。古时称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之一。《诗经.邶风.谷风》里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里的荼可能有两种解释,或者是指苦菜,或者指茶,但不管指的什么意思都是有哲理意义的:“谁说苦菜苦呢,它的甘美滋味就像荠菜一样的。”当然,也有人引申解释这一句说谁说苦菜苦呢,比起心中的苦,根本不算什么,我们先不管。总之,这里的苦,是一种味道。

后来,苦的意义进一步引申,引申为痛苦、困苦、困辱、穷困、悲伤、病痛、劳苦等等,因为苦总是不好的味道,这些意义的引申是合理的。由味道苦而引申出来的其他不好的感受。

再后来,又引申为“深”,比如苦心孤诣,冥思苦想;又引申为耐心,比如苦口婆心;又引申为过度,比如:这指甲剪得太苦了,意思就指甲剪得太狠了。这时,苦慢慢改变了词性,成为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甚、很。比如《三国志.吴主传》“人言苦不可信,朕为诸君破家保之”,意思是人方很不可信。又表示跟实际情况相反,相当于“偏偏”,比如唐李白的诗《公无渡河》“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狂夫要徒步渡河,别人都在看,只有他的妻子来劝他,但是他偏偏要渡河,最后淹死了。苦的意思在汉语的发展中,引申出来的意义相对比较多,主要的是以上这些,另外还有一些,不能尽列了。

另外,苦还是一个姓氏,《通志.氏族略三》里说:“苦氏,越大夫苦成。汉有苦灼,为会稽太守”。

其实,苦还有另外的读音,只是实在不常用,读作gǔ时,通“盬”(读作gǔ),通“麤(读作cū)”,意思是粗劣,因此,在某些篆刻作品里,写到\"苦\"或\"粗\"也写作“盬”或“麤”替代,以改变章法(因为苦简省,而盬或者麤要繁密得多,在调整章法时是个不错的方法)。它还可以读作hù,是指的地名,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地名,到秦时置县,汉时属淮阳国,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东。这后两个音,用得极少,了解就可以了。苦的小篆写法如图:

(苦的小篆写法)

4、菩。这个字有三个读音,读作bèi或者bó,又或读作pú。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第一个音,读这个音时,是一种草的名字,《广韵.有韵》里说:“菩,香草”,桂馥对《说文》的注解是“……苫屋之草,乡人呼黄背草”,也就是说,菩,其实是黄背草。

黄背草为多年生 , 簇生草本。叶舌坚纸质,顶端钝圆,有睫毛。它的样子如图:

(黄背草)

黄背草现在主要的作用是造纸或者用来搭建房屋(这个作用古人一直在用),另外也有药用价值,作用是治闭经、月经不调、崩漏、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耳鸣、高血压、风湿疼痛等等,另外,当黄背草在嫩草期时,它还可以用来当饲料,牛、羊都可以吃,越长老,适口性越差,而且种子的刺会扎伤牛、羊,并且营养价值也越变越低。

读作bó时,音出《集韵》,指的是另一种草,叫麻菩杨。这种草也不能在现在找到对应的草,所以也没有图。有人考证,这个读音可能是错的,只有集韵有,其他辞书均照搬《集韵》,待考。

读作pú时,是现在的常用音,比如“菩萨”,但这个音却是从梵文音译来的,即指菩提,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正觉”,佛教名词,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广韵.正韵》里说:“菩,梵方菩提,汉言王道”,是中国本土所谓的“王道”的梵语称呼。菩的小篆写法如图:

(菩的小篆写法)

5、(薏)。读作yì。这个字古文正字的写法现在已基本不用,代之而用的是“薏”。《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薏(《说文》无此字,代)苢\"。也就是说,其实这个字通现在的“薏”,指的是“薏苡”这种植物。它的样子如图:

(薏苡)

它的果仁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在超市见到的薏米,它的药用价值极高,中医食疗,常用此物,它的样子如图:

(薏米)

关于这种植物,还有一个成语叫“薏苡明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蒙冤。说东汉名将马援(官封“伏波将军”)领兵到南疆打仗,因为水土瘴气的原因,军中士卒生病的很多。马援从当地民间收集到有种用薏苡治瘴的方法,用后果然疗效显著。随后,他平定南疆凯旋时,就带回几车薏苡药种用以种植。谁料等到马援死后,朝中有人诬告他带回来的几车薏苡,是他搜刮来的大量明珠。马援妻和儿子们惶恐畏惧,不敢把马援灵柩运回旧坟地安葬,只买了城西的几亩地草草埋葬了事,宾客们也不敢去吊唁。马严与马援妻子草索相连,到朝廷请罪,皇帝拿出梁松的诬告书相示,才知是挟怨诬告,就上书诉冤,前后六次,辞意哀切,然后才得以安葬。后来这一事件,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说是“薏苡之谤”。

(薏)的小篆写法如图:

(<薏>的小篆写法)

6、茅。这个也算是常用字了,读作má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茅,菅也,从艸,矛声”。下一课我们会学到“菅”字,许慎给的解释很好玩,是“菅,茅也。从草,官声”,用这个字解释另一个字,又用另一个字解释这个字,两字互训,真省事,不过,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给了说明:“统言则茅、菅是一,析言则菅与茅殊。许菅茅统训,此从统言也。”好在,茅这种植物现在还有,容易理解。

茅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全草作牧草和造纸材料,根茎叫茅根,可以入药。它的样子如图:

(茅草)

茅草,也可以称作白茅。茅草可以用来搭建简陋的住处,称茅屋,比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指茅草搭建的居处。

另外,茅还用来借喻道家的“道”。传说西汉茅盈兄弟三人,“得道”于句曲山(后来称三茅山,或者茅山),后世借“茅山”喻“真道”,简称“茅”。

茅还是古国名,在现在的山东金乡县西南,同时茅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二》里说:“茅氏,周公之后也。今济州金乡是其地,子孙以国为氏”可见,这个茅姓跟茅国有关。茅的小篆写法如图:

(茅的小篆写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因此,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相当多的故事,如果展开来详细说,每课六字是个不小的工程,所以,我们的课程中,有些不经常用的意思或用法,即不在课程里解说,如果专门以文字学为研究方向的专门家,可以查看其他更专业的相关书籍,比如《说文》四家的注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现在网上都有得买,价格也并不昂贵,我们此套课程的好处在于通俗,上面所说的这些书则要专业得多,但不见得适合初学者阅读,这也是此套课程的价值吧。

(【说文解字】之5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知识点+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6 将相和

《将相和》生字学习

《将相和》知识点

1.生字组词:

召:召唤 召集 召见 召开 号召 征召

臣:君臣 忠臣 臣服 臣子 大臣 使臣

议:议论 会议 建议 提议 无可非议

宫:宫殿 故宫 东宫 天宫 少年宫

献:献花 献礼 献血 贡献 借花献佛

诺:诺言 允诺 许诺 应诺 唯唯诺诺

典:典礼 盛典 经典 典籍 引经据典

抄:包抄 抄写 摘抄 抄袭 抄近道

怯:胆怯 羞怯 怯场 怯弱 怯懦 露怯

拒:拒绝 拒聘 抗拒 拒捕 拒之门外

荆:荊条 荆棘 负荆请罪 披荆斩棘

罪:犯罪 罪恶 判罪 受罪 罪有应得

2.多音字:

将:jiàng(将帅)jiāng(将来)

强:qiǎng(强迫) qiáng(强大) jiàng(倔强)

划:huà(策划) huá(划船)

3.形近字:

臣(君臣)巨(巨大)

议(会议)仪(仪表)

典(典礼)曲(歌曲)

4.词语解释:

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绝口不提:闭口不言及某人某事。造句:对于昨天的争吵,他们俩都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强逼:强迫。

允诺:应许。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完璧归赵: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

瑟:古代弦乐器,像琴。鼓瑟,就是弹瑟。

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负荆请罪: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负,背着。

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5.反义词:

进攻——撤退 胆怯——勇敢

拒绝——接受 热情——冷淡

6.近义词:

着急——焦急 商议——商讨

勇敢——英勇 理由——借口

称赞——称颂 允诺——许诺

举行——举办 隆重——盛大

胆怯——胆小 抵御——抵抗

侮辱——羞辱 必然——必定

7.课文主题思想

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8.课内问题:

1、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答:蔺相如:智勇双全、顾全大局。在关键时刻,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保住了和氏壁,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当与廉颇发生矛盾时,他把赵国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恩怨。

廉颇: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就不敢妄动。他耿直爽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2、这三个故事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这三个故事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3、蔺相如比廉颇更重要,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答:不认同。他们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起的作用不同,但都很重要。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也离不开廉颇的紧密配合。

《将相和》同步习题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2.写出近义词。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按要求写句子

5.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