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之谜(157)|| 李白与两位宰相之后成婚说明他“吃软饭”吗?
李白之谜(157)|| 李白与两位宰相之后成婚就说明李白“吃软饭”吗?
在《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一书里,作者说李白“吃软饭,当上门女婿”,又说,“李白娶太太,主要考虑效益,看重的是政治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李白判断太太好坏的标准,是有用和没用”,是彻彻底底的“现实主义”婚姻观。
不错,李白前后两段正式婚姻,娶的都是唐朝宰相之后。如果说与许氏成婚出于刚出来“闯世界”而身陷窘境,急需用这段婚姻来“解围”的话,与宗氏的结姻则有很大的“缘分”因素。
李白入赘安陆许家,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李白的生活确实陷入了困境。李白出蜀,一年多“散金三十余万”,囊中空空,病困于扬州旅社,作《静夜思》《秋夕旅怀》,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他蜀中的老师赵蕤,作《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楚冠怀锺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书剑飘零,“功业莫从”,遂生“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之叹。又故人难见,幽梦相缠,大有去途渺茫之感。此时,解决生计成了李白的头等大事。所以,“云梦之游”实是一举两得。在好友的牵线和促成下入赘许家,亦是不得已的选择。李白再狂,也要生活呀,也要有狂的资本吧。
二是求仕之路尚无任何起色。李白在写给老师赵蕤的诗中说得极其明白:“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此时,李白茫然失措,大有“穷途末路”之感。个人的奋斗力量十分有限,干谒仕进尚需最起码的资金保证,还得有声名的积蓄。现在,他什么都还没有,还是浪子一个。但是,理想在,为理想而搏的想法还在、劲头还在。
三是确实有“借力”仕进的想法。许圉师虽已过世,但许家多少还有些官场的人脉资源,许家在安陆当地还有些影响力。李白入赘许家虽感“憋屈”,但能借得一些许家的人脉外力,对自己将来的仕进之路肯定有好处。许家是一个不错的求进支点。李白曾在《赠崔侍御》中写道:“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阴。”李白这只“大鹏”想飞得再高,都得“同风”而起,方能“扶摇直上九万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李白想以自己的真诚与耐心赢得他人的援引。
四是男大当婚。李白此时已经二十七岁,早过了成家的年龄,“而立之年”在即。在求仕无望、方向不明的情况下结婚生子,有一个安身之所也算是权宜之计。
五是蓄养声名,暂时隐居以待时机。关于这一点,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里讲得极为清楚。安陆不大,寿山无名,不等于说就不钟灵毓秀,不能说自己就不在此隐居修行,“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亦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此乃养贤之心,实亦勤矣”,且“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李白遂反问道:“即仆林下之所隐容,岂不大哉!”在此隐居,正好“资其聪明,辅其正气,借之以物色,发之以文章”,岂不妙哉?
李白此举被有的人说成“吃软饭”,不仅轻慢,且很是不敬。
李白与宗氏这段婚姻仍是宰相之后,把原因归结为“吃软饭”同样轻率,是对李白此前不懈奋斗的政治理想、仕进受挫的不幸遭遇认知出现了偏差。宗楚客在仕场的曲折经历换来的最后结局,宗氏一家能够无性命之忧、平安度日已是万幸,哪还有“仕场资源”供李白借力图志?此时的李白正是消极避世思想最盛之时,他怎会有耐心与宗家建立“政治共同体”?要知道,此刻,李白刚刚“赐金放还”,建立“经济共同体”没有在安陆那般“窘困”迫切。
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宗氏要的是一段安宁的婚姻,不仅没有“给力”,反倒极力阻止李白的入世之行,比如幽州之行,比如从李璘。李白也没有利用宗家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本,李白与宗氏,似乎就是才子与佳人应该有的一个浪漫邂逅、一段千古传奇。只是,结局并不诗意。
(待续;讲李白我是认真的;版权所有)
文/赵 斌 图/谭昌永、蒋戈
李白故里,四川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