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从文物到“活物”,“黑”科技如何助力博物馆“炫”起来?
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展厅内使用互动设备。 李纯 摄
如何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如何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如何与不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如何亲耳聆听百年前战场的炮声?……有了科技的加持,这些往日因时空所限制的阻隔,如今已成为博物馆中走进历史、品味文明的窗口。
首都博物馆展厅一角。 李纯 摄
从展示的文物,到“出圈”的“活物”,博物馆内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带给人们非凡的历史文化体验,也为博物馆的管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观众导览、文物研究与修复等方面带来了红利。
另一方面,受访专家也指出,“黑科技”的使用不应仅停留在单纯的炫技层面,其核心仍在于对文物展品的文化内涵挖掘到位,将科技手段与人文内涵融合在一起。
科技,让国宝文物“会说话”
如果唐代仕女俑会说话,她也许会告诉今天那些梦回唐朝的“月半”妹们,“即便是在大唐盛世也不都是以胖为美,我的身边就有不少苗条的闺蜜”。凭借科技手段的运用,静静矗立在博物馆展柜中的“她”或许真的可以对你“讲”出这一番话。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展厅内使用互动设备。 李纯 摄
故宫博物院此前举办过一场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等相融合。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自船篷上掠过。沉浸其中,确有一番“人在画中游”的情趣。
又如,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在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360度观察每一处岁月留下的细痕。
再如,广东省博物馆借助VR技术和交互设备,让游客置身于“南澳1号”沉船现场的虚拟场景中,“触摸”船上的文物。在2016年的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同样利用VR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将上下六层、深达7.5米的墓葬尽收眼底。
“科技手段助力博物馆展览,让大家更好地去接触文物、认识文物,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在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考古观察站站长范佳翎看来,科技的发展为博物馆的展陈提升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虚拟现实、互动装置等不同科技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文物本身的单维度限制,让文物国宝“活起来”“会说话”,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文物及其价值,理解文化内涵。
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展厅内使用互动设备。 李纯 摄
改变的还有博物馆的工作方式
科技不仅改变了展品的呈现,也提升了博物馆的服务质量。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是长沙博物馆的智慧导览“三件套”:用互动触摸屏看观展路线、用智慧笔获取文物信息、用导览手机听语音讲解,观众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智能、有人情味的用户体验。
这背后是科技运用催生博物馆工作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行智慧博物馆建设。“智慧”不仅表现在展厅陈设的科技感,也包括博物馆的自身建设,涉及信息档案管理、文物保存展示、修复研究等多个方面。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范佳翎表示,馆藏资源的保管是博物馆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近年来依托互联网、数据库、三维激光扫描等各式各样的高科技手段,博物馆可以对馆藏文物进行更全面、多角度、高质量的信息采集,掌握数字化的馆藏文物信息。如此既是有效的管理手段,也能支撑博物馆对馆藏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展厅内使用互动设备。 李纯 摄
此外,馆藏文物的修复保护也是博物馆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黑科技”在这一方面的加持更是“不得了”。
得益于人工智能辅助拼接技术和纳米材料的使用,碎如“乱码”的唐代《玄武图》壁画得以修复如初;利用红外线成像技术,失传上千年的《齐论》终被读懂;经过X射线成像仪器和荧光光谱仪的“全身检查”,圆明园马首铜像的许多秘密被首次揭晓……
就在今年5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博物馆内还将继续上演一幕幕“博物馆奇妙夜”。
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展厅内使用互动设备。 李纯 摄
炫技只是手段,人文才是目的
诚然,科技让国宝文物“会说话”,但具体的讲述内容还要基于博物馆对文物展品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进行发掘整理。炫技只是手段,“人文+科技”的融合才是最终目的,也是一段时间以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业内观点认为,新技术应当作为展品的延伸,是更为透彻地展示文物历史文化意义的辅助、配套工具,而非主角,更不应冲淡展厅内应有的功能和文化。
在范佳翎看来,随着更多科技手段和设备在博物馆应用,展陈手段可以更加多元和丰富,但如果没有吸引人的内容,再炫酷的技术最终仍是“差点意思”。科技手段与人文内涵真正融合在一起,技术支撑展览主题表达,设备辅助观众内容理解,才是博物馆对科技手段有效的应用。
另一方面,科技本身更新迭代较快,博物馆行业也需要关注那些最新的、前沿的技术手段,留心科技领域的一些最新动态,并将它们更多地应用到博物馆领域中来。“博物馆从业者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既要注重人文积累,也要关注科技动向。”范佳翎说。
谈及今后博物馆在科技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范佳翎也指出,技术、设备总有更新迭代,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博物馆对“有哪些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想给观众讲什么样的故事”等问题的持续思考。基于科学的保护、深入的研究、有效的管理,进一步挖掘文物价值和内涵,与不断更新迭代的科技手段有效融合,面向公众推出更多优质的展览和服务,“这是未来博物馆发展不会变的一个方向”。(李纯)
来源: 中国新闻网
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山脉按照四象五行排布,却也是一个佛教圣地
秋高气爽的时候最适合登高望远,在四川,名山大川比比皆是,佛教有峨眉,道教有青城,川西更是有数不清的更为原始自然的大山,这里从来都不会缺登山的地方。名山通常都有名寺古刹相随,但是,宗教之间一般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一座山头通常只有一个教派存在,虽然宗教之间偶有冲突发生的时候,不过大多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比如以前提到过的南充鹤鸣山,以前是道教的东岳庙,最后却变成了佛教圣地,这就是宗教更替最好的例子,不过同样在四川南充,却有一个地方是道教与佛教和谐共处,这便是位于高坪区的凌云山。
在古代中国讲究风水,虽然不少名山大川都是风水宝地,但是凌云山却更胜一筹,因为它的自然景观恰好就是按照“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顺序排布:左边的青龙山全山基本都是悬崖峭壁,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右边的白虎山则如一尊卧虎,雄踞于莽莽苍苍的松林之中,一阵阵松风吹来,颇有虎啸山林之感;从前山的两侧观看,但见该山宛如朱雀展翅,大有一飞冲天之势;而后面的山峰山顶神似龟背,山前左右山根则好像灵龟两前脚,这刚好与中国古代风水天文所称的“四象五行”所契合,并且浑然天成,形成中国传统风水模式中独特的奇观,令人称奇。
正是因为凌云山是如此一块风水宝地,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争先在这里修筑寺庙宫殿,对于道教来说,古代人认为道家有“仙境”,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些地方多以名山为背景,或者兼有山水,而古时候的凌云山就被称为"玄天观",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除了山顶的凌云古刹便是始建于汉末的千年古刹之外,根据据《南充县志》的记载:东汉明帝时起先后在这里建有:三清殿、玉皇殿、真武宫、元君殿、祖师殿、慈航殿、灵宫殿等等诸多建筑。
“三清殿”顾名思义,就是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道家神尊的地方,也就是一个道教的祠庙,虽然本着尊重的原则,殿内神像不予拍照,不过旁边不远处有小花园,居然是一个按照八卦的形式设计,还是值得去拍照打卡的。
好玩的是,虽然只能通过雕塑想象道家三尊的模样,但是却不可能看到神尊本身,不过当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了三只猫,盯着我们,既不要吃得也不跑,陪着我们玩了好一会儿,虽然只是一个巧合,还是觉得颇有趣味,很多寺庙里面都有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古建筑因为陈旧潮湿,老鼠比较多的原因。
虽然在凌云山很多古刹名寺都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它们大多都没有留存下来,除了真武宫为清道光年间重建的建筑,还算得上是古建筑外,其实很多其他建筑都是后来根据以前的资料复建的,比如老君阁、三清大殿两座等等,这些建筑就都是恢复开发之后才复建。即便如此,这些雕龙画栋的建筑,还是显得十分雄伟,也有着自己存在的历史与价值。
之前提到过凌云山分成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其实这些山峰上本来还有诸多灵异奇石和文物,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它们也在某个特殊时期毁损大半,建筑能否复检,这些东西却不可再生,只不过庆幸还完好保留了一部分,可以供现在前往的游人参观。
上述仅为凌云山的道教部分,佛教部分同样底蕴深厚,坐落在狮子峰上的白山寺就是汉唐时期已经闻名遐迩的果州大佛寺,还有着佛教圣地"小西天"的美誉,不远之处的白山崖墓还是历代高僧禅定圆寂之净地,可以看到古崖墓及舍利塔。不仅如此,凌云山里还有释迦牟尼、观音三十二化身、东方三圣、西方三圣等石窟佛像,雕刻十分精湛,而两尊天然睡佛则浑然天成,堪称世界一绝,一座山竟然同为佛教与道教的圣地,让人不得不为之惊叹。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佛教与道教之外,同属于三教之中的儒教同样也看上了这个地方,只不过与前两者相差甚远,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你们那里有类似的宗教和谐共处的地方吗?欢迎在评论里告诉我呀!
旅行tip:凌云山景区比较大,可以早一点出发选择精华参观,也可以按照游玩目的进行分类,当然连同南充其他景点多玩几天也是可以呀:
佛教文化一日游
游客中心-过龙岭-佛祖涅槃石窟-朱雀英姿-罗汉石窟-圆通殿-观音石窟-马岩山石窟-化光殿-金光殿-白山崖墓-狮子亭-阿弥陀佛石窟-游客中心
道教文化一日游
游客中心-过龙岭-玄门广场-三清殿-玄武神韵-望佛亭-老君阁-真武宫-回音场-白虎雄风-青龙朝圣-游客中心
精品路线一日游
游客中心-过龙岭-观音石窟-佛祖涅槃石窟-朱雀英姿-罗汉石窟-开慧珠-阿弥陀佛石窟-凌云湖-翠云亭-八仙过海石窟-回音场-玄门广场-三清殿-玄武神韵-老君阁-真武宫-游客中心
图/文 由旅游狂魔夏夏夏 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关于作者:目前已经前往过全球500+城市,并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以及斯里兰卡当过国际志愿者,欢迎持续关注,与你分享全世界的吃喝玩乐,喜欢记得点赞评论或分享哦!
娄星区:加强巡查监测 扎实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
红网时刻娄底7月11日讯(娄星分站记者 毛丹)7月10日,娄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彦文带队检查指导防汛工作时强调,要严阵以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全力加强巡查监测,扎实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副区长伍鹤群参加。
李彦文一行首先来到大科街道东方豪苑塌陷点、乐坪街道下水道排放点,详细了解塌方点、积水处置情况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后续处置方案等,要求相关部门、街道、村社区认真做好监测值守工作,强化应急管理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来到大科街道福潭水库,李彦文仔细检查水库大坝、溢洪道等设施运行情况,并与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水库目前水位、汛限水位、日常巡查等情况。他要求,相关部门单位要履职尽责,加大对重点部位、危险地段巡查力度,扎实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接着李彦文一行又前往万宝镇,现场察看磨子石村玄武观滑坡体及大树村白马干渠隐患点处置工作。李彦文要求,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快速反应,积极应对,科学制定方案,全力排除险情,确保万无一失。
推荐10个深圳周末游玩免费的好去处
1、月亮湾公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是深圳市最大的海滨公园,拥有美丽的海景和广袤的草坪。可以搭乘地铁9号线到深圳湾公园站下车。门票免费。
2、坝岗滩: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是一个美丽的海滩,是休闲和观赏海景的好去处。可以乘坐1号线地铁到固戍地铁站,然后步行至坝岗滩。门票免费。
3、白鸽湖文化公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是一个集文化、艺术、历史于一体的公园,有很多展览和活动。可以乘坐公交车到白鸽湖站下车。门票免费。
4、观澜版画村: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是一个集文化、艺术、旅游于一体的古村落,有很多版画和传统文化展示。可以乘坐地铁4号线到龙华站,然后换乘公交车到观澜版画村站。门票免费。
5、日夲酒博物馆: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是一个展示日本酒文化的博物馆,有很多日本酒的介绍和品尝。可以乘坐地铁2号线到蛇口港站,然后换乘公交车到日夲酒博物馆。门票价格请查询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人员。
6、求水山公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是一个爬山和欣赏城市美景的好去处。可以乘坐公交车到求水山公园站下车。门票免费
7、深圳市玄武观: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是一座古老的道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可以乘坐地铁3号线到晒布站,然后步行至玄武观。门票免费。
8、日军侵华碉堡: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日军侵华碉堡,是了解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可以乘坐地铁5号线到翻身站,然后换乘公交车到日军侵华碉堡站。门票免费。
9、欢乐干线: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是一条全长4.68公里的观光轻轨,可以欣赏城市风光和自然风光。可以乘坐地铁4号线到龙华站,然后换乘公交车到欢乐干线站。门票价格请查询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人员。
10、香蜜公园: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是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公园,有很多儿童游乐设施和运动场地。可以乘坐地铁2号线到香蜜湖站,然后步行至香蜜公园。门票免费。
以上景点的具体路线和注意事项已经在表格中详细列出。关于价格方面,部分景点需要门票费用,具体价格请查询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人员。在前往景点之前,建议提前了解景点的开放时间和相关规定,以便更好地安排行程。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您和您的家人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