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仁威祖庙拜什么灵位(仁威祖庙拜什么灵)

仁威祖庙拜什么灵位(仁威祖庙拜什么灵)

千年古庙“仁威庙”——广州市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

千年古庙“仁威庙”--广州市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3年10月1日写于2023年3月22日

仁威庙,又名仁威祖庙。位于广州市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22号,是一座供奉真武帝的神庙。旧泮塘乡内,是一座专门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它是当时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宇。

仁威庙坐北朝南,平面略呈梯形,广三路,总面阔40米,总进深54-60米不等,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多为硬山顶五花封火山墙,碌灰筒瓦,蓝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石墙脚。分前后两部分建筑,前部中路建筑有头门、拜庭、中殿、后殿,两边以青云巷相隔,当中为主体,东西为配殿。后有横贯三路的后巷和斋堂,其后原有后楼,供奉观音,现后楼已改建为混凝土结构的广州市第43中学阅览室。庙内除中路后殿、东、西路第三进地面铺设大阶砖外,其余地面均铺设长条石板。头门外两侧各立一花岗岩龙柱,柱身雕刻有祥云和二龙戏珠图案,并刻“道光八年”字样,柱头雕石狮子。庙前新建约7000平方米的广场,地面用麻石铺装。前为荔湾湖,左边加设入口牌坊,牌坊上刻有“仁威古庙”字样。牌坊高10米、宽12米。广场四周配置植物和园林小景。

史籍记载:据清道光十五年《续修南海县志》记载,仁威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和同治年间(1862——1874年)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修建。清朝乾隆年间重修的,该庙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重建时增设了后二进建筑和东序。

仁威庙初建时称北帝庙。据说,因真武帝司水,故人们称他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来改称仁威庙了。

自宋以来,历代乡民皆“率其私钱”重修或重建。明代天启年间、清代乾隆年间和同治年间都进行过大规模的修建。仁威庙原来只有中路四进房舍,到乾隆年间又增建了东配殿、西

配殿和斋堂,后来又增建了后楼。

历史上泮塘地域涵括了恩洲十八乡。由于当地乡民以打鱼、种植“荠、莲、菇、菱、茭”五秀特产驰名省内,于是人们为了感恩邀福、平祸减灾,特别流行供奉玄武帝君。玄武为蛇龟合体的形象,为中国古代北方之神,与青龙、白虎、朱雀合称为四方元神。因为北方是水住,武帝司水,所以人们称玄武为北帝,唤它为水神。

后来民间广为传颂,古代泮塘乡有兄弟二人,兄名叫仁,弟名叫威,某一天兄弟二人去打鱼,发现一块怪石,就拾回家中奉为神像,居然从此之后他们一路生活顺景,样样活计得心应用,日子富裕又美满,更觉出“神像”妙不可测。这欣喜的怪事在乡间风传开来,闻讯大喜的百姓们奔走相告,信者云集,参拜仁威怪石的人众多,于是乡里乡亲的一呼百应,索性集资修建起“仁威庙”。仁威庙初建时叫北帝庙,里面供奉的是水神玄天上帝,民间认为北帝素有神威才改名。

仁威庙坐北朝南,平面略呈梯形,广三路,总面阔40米,总进深54-60米不等,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多为硬山顶五花封火山墙,碌灰筒瓦,蓝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石墙脚。分前后两部分建筑,前部中路建筑有头门、拜庭、中殿、后殿,两边以青云巷相隔,当中为主体,东西为配殿。

后有横贯三路的后巷和斋堂,其后原有后楼,供奉观音,现后楼已改建为混凝土结构的广州市第43中学阅览室。庙内除中路后殿、东、西路第三进地面铺设大阶砖外,其余地面均铺设长条石板。

头门外两侧各立一花岗岩龙柱,柱身雕刻有祥云和二龙戏珠图案,并刻“道光八年”字样,柱头雕石狮子。仁威庙麒麟石柱

石柱、石狮是庙宇的特有装饰物,这对蟠龙石柱顶上各雄踞一只瑞狮,它昂头挺胸,威武雄壮,石柱上雕刻两条戏珠的蛟龙,上下翻飞于祥云之间,栩栩如生、气势不凡。这对石柱建造于清代道光八年(1828年),是广州现存不可多得的古石雕精品。据说文革中一些人想挖掉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了一米多深想拉倒它,却只丝纹不动,只好作罢。

仁威庙前的这两根华表为清朝道光年间所立,但据当地老人们说,这还并非最早时的那一对,而是在旧华表风化后重新竖立的。这一对华表是广州现存不可多得的古雕刻精品,柱顶各雄踞一只昂首挺胸的石狮,柱身雕刻两条戏珠巨龙,上下翻飞于祥云之间,栩栩如生。

庙前新建约7000平方米的广场,地面用麻石铺装。前为荔湾湖,左边加设入口牌坊,牌坊上刻有“仁威古庙”字样。牌坊高10米、宽12米。广场四周配置植物和园林小景。

头门面阔三间11.6米,进深三间7.2米共九架,前廊三步,后廊双步。正脊饰陶塑人物、亭台楼阁和舞台戏曲人物,石湾文如壁店烧制。上有“同治丁卯”字样。墀头上残存砖雕人物图案。

头门封檐板遍刻人物、瑞兽、吉祥花卉图案,前廊梁架柁墩,木雕装饰华丽,以浮雕、通雕、圆雕、两面雕的手法遍雕三国戏曲历史人物故事图案或渔樵耕读的人物图案,并施鳌鱼托脚,莲花形的斗拱。木雕贴金箔。前廊次间石雕虾公梁及狮子。

木雕题材多是历史戏剧的人物故事:左边是诸葛武侯议兵出岐山,右边是曹操大宴铜雀台/英雄夺锦。两边都有扣人心弦的场面出现。

大门嵌花岗岩石门夹,上悬“仁威庙祖庙”牌匾。

大门嵌花岗岩石门夹,上悬“仁威庙祖庙”牌匾。木门联:“旭日湛珠江源接香浦石门四海同沾圣泽;龙津连泮水派通虹桥荔岸干秋共浴仁威”。木联、牌匾均仿照原有样式、内容重造。

中门上悬木匾“海不扬波”。

仁威庙的牌匾刻着“海不扬波”四个大字,寓意海面上风平浪静。广州市区虽然不直接临海,但南部的番禺等地生活着很多渔民,每年的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珠江三角洲的时候也会对广州造成很大的影响,海不扬波对于沿海地区的人来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两边楹联:“安静河神藏宝剑星旗临北极;馨香陈土物红菱碧藕熟西园"。木联、牌匾均仿照原有样式、内容重造。

庭院两厢有玄武真君的四大护法元帅,分别是天君马元帅华光、仁圣席元帅康席、威灵瘟元帅温琼、伏虎赵元帅公明。

拜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六架卷棚顶。梁架、柁墩雕刻有四只栩栩如生的狮子,遍敷金箔,拜庭前为天井。

天井中置放石雕双龙戏珠皿一尊,清代石雕,花岗石质地,高48厘米,宽28厘米,口径长108厘米,脚长60厘米,皿身正面雕刻有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背面平滑。

这尊石雕酹酒皿正式谓称是“北帝宝莲双龙戏珠酹”简是“北帝宝莲圣杯”。2006年“三月三泮塘仁威庙会”期间圣杯“回归重光”道长黄崇良撰写的“北帝宝莲双龙戏珠酹”宣文。

天井两边设廊,均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四架卷棚顶。两廊、拜庭及头门后檐的封檐板上均遍刻精美敷金木雕图案,内容为人物,佛手、牡丹等花卉。其中两廊封檐板四角为“武松打虎”、“周处屠龙”,“钟馗打鬼”、“仙人指路”等故事图案。

中殿供奉北帝。中殿面宽三间12.1米,进深三间7.4米共九架,以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的梁架结构,采用勾连塔的形式,把中殿梁架与卷棚顶拜庭的梁架有机地连在一起。

正殿与拜庭相接的随梁枋正面刻有八仙人物故事,底部刻有喜鹤梅花图案,寓意“喜上楣梢"。

斗棋、梁架、雀替、驼峰等构件与头门风格一致。驼峰上雕刻龙风呈样、鲤鱼跳龙门等图

案及吉祥纹饰。中殿柱子有石柱、木柱,6个覆盆柱础为沙岩质地,在近年维修中新抹上白水泥。

在北帝神坐前的两件宝物其一是:殿中悬挂“播液发灵”横匾,上款“同治六年仲冬谷旦",下款“蟾步三河敬送"。是同治六年(1876年)南海蟾步(盐步)乡民三河所送。配对联“踏龟蛇永镇北天;降群魔以求庶民”。

头门面阔三间11.6米,进深三间7.2米共九架,前廊三步,后廊双步。正脊饰陶塑人物、亭台楼阁和舞台戏曲人物,石湾文如壁店烧制。上有“同治丁卯”字样。墀头上残存砖雕人物图案。头门封檐板遍刻人物、瑞兽、吉祥花卉图案,前廊梁架柁墩,木雕装饰华丽,以浮雕、通雕、圆雕、两面雕的手法遍雕三国戏曲历史人物故事图案或渔樵耕读的人物图案,并施鳌鱼托脚,莲花形的斗拱。木雕贴金箔。前廊次间石雕虾公梁及狮子。

拜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六架卷棚顶。梁架、柁墩雕刻有四只栩栩如生的狮子,遍敷金箔,拜庭前为天井。天井中置放石雕双龙戏珠皿一尊,清代石雕,花岗石质地,高48

厘米,宽28厘米,口径长108厘米,脚长60厘米,皿身正面雕刻有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背面平滑。

天井

两边设廊,均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四架卷棚顶。两廊、拜庭及头门后檐的封檐板上均遍刻精美敷金木雕图案,内容为人物,佛手、牡丹等花卉。其中两廊封檐板四角为“武松打虎”、“周处屠龙”,“钟馗打鬼”、“仙人指路”等故事图案。

中殿供奉北帝。中殿面宽三间12.1米,进深三间7.4米共九架,以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的梁架结构,采用勾连塔的形式,把中殿梁架与卷棚顶拜庭的梁架有机地连在一起。

正殿与拜庭相接的随梁枋正面刻有八仙人物故事,底部刻有喜鹤梅花图案,寓意“喜上楣梢"。斗棋、梁架、雀替、驼峰等构件与头门风格一致。驼峰上雕刻龙风呈样、鲤鱼跳龙门等图案及吉祥纹饰。中殿柱子有石柱、木柱,6个覆盆柱础为沙岩质地,在近年维修中新抹上白水泥。中殿悬挂大匾一块,木质,上刻行书“措液发灵”,上款“同治六年仲冬谷旦",下款“蟾步三河敬送"。

北帝为新造的铜坐像,为文北帝形象,端坐在石雕须弥坐上,石雕须弥坐为仁威庙旧物,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7.6米共九架,前后双步。梁架、柁峰雕刻简单图案。殿前有天井。天井旁两廊均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内见四架卷棚顶,外观为单坡顶,碌灰简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廊顶垂脊各蹲一只陶塑朱红色蝙蝠。东路面阔三间9.5米。头门进深三间7.5米共十二架。明间设凹肚门,石门额刻行书“辉垣耀斗”。第二进进深三间5.8米共九架。前有天井,旁设两廊,均面阔两间,进深一间,内见四架卷棚顶,外观为单坡顶,碌灰筒瓦,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第三进进深三间8米共十一架。

北帝为新造的铜坐像,为文北帝形象,端坐在石雕须弥坐上,石雕须弥坐为仁威庙旧物,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7.6米共九架,前后双步。梁架、柁峰雕刻简单图案。殿前有天井。天井旁两廊均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内见四架卷棚顶,外观为单坡顶,碌灰简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廊顶垂脊各蹲一只陶塑朱红色蝙蝠。东路面阔三间9.5米。头门进深三间7.5米共十二架。明间设凹肚门,石门额刻行书“辉垣耀斗”。

第二进进深三间5.8米共九架。前有天井,旁设两廊,均面阔两间,进深一间,内见四架卷棚顶,外观为单坡顶,碌灰筒瓦,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第三进进深三间8米共十一架。前有天井,旁设两廊,均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内见四架卷棚顶,外观为单坡顶,碌灰筒瓦,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

此外,庙中的建筑雕饰,集丹青、木刻、砖雕、灰雕、陶塑等各种艺术于一体,其雕饰物形象生动,有三国故事,有岭南风俗,集中了岭南古建筑艺术的精华。整座庙宇造型各异,有方形,有八角形,也有覆盆状的。石柱、木柱的截面也分为方形、八角形、圆形、转角等,游人看去,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走进庙内,仿佛进入一个“黑色”的世界。不过,仁威祖庙的色彩虽以黑色为主,但并不单调,还用了与黑色“相生”的色彩,青砖墙的青色、琉璃瓦的蓝色与黑色“水木相生”,花岗岩石的白色、潮州木雕的金色与黑色“金水相生",这些颜色的搭配既和谐又庄严肃穆,又符合“水神”的五行特性。反而是近年重新装修后增加的一些红色牌匾,与整座古庙的色调不太协调。

仁威庙的牌匾刻着“海不扬波”四个大字,寓意海面上风平浪静。

雕刻艺术是仁威庙的无价瑰宝,人群中有很多对这些艺术品熟视无睹,唯有旅行者、摄影师和建筑艺术爱好者认真驻足观看,并赞不绝口。仁威庙的雕刻作品主要是石雕、金漆木雕和灰塑,金漆木雕主要出现在大门口两侧的横梁和屋檐下,于方寸之间表现复杂的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人物的形态、动作、坐骑,以及故事场景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没有重复之处,尤其是层次感的表达特别到位。仁威庙的灰塑主要出现在屋顶,内容同样是各种故事,这些故事在民间有很大的传播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花卉和动物图案,整体风格都是彩色的,不过并不是大红大紫的风格,而是相对沉稳的色调。

中殿供奉北帝,仁威庙的中殿供奉北帝,全称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简称真武帝、玄武帝、北帝,神话传说玄武在黄帝时降生,入湖北太和山修练,久而得道,玉帝册封为玄武真君,太和山因此更名为武当山,取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意。又说元始天尊乃命玉帝降诏玄武收魔。玄武乃与六天魔王战于洞阴之野,魔王化成苍龟巨蛇,玄武神力摄于足下,锁众鬼于丰都大洞,玉帝赐号为玄天上帝,

《佑圣咒》称玄天上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玄武为龟蛇合体形态,为中国古代北方之神,北方属水,其色黑,故曰玄,龟有甲能捍御,故曰武。与青龙(东方属木)、白虎(西方属金)、朱雀(南方属火)、合称为四方之神。武帝司水,泮塘地处水乡,历年以种荠、莲、菇、茭、菱"五秀"而驰名省内,乡民为感恩邀福于神以不至成灾,对供奉北帝礼奉倍诚,玄天上帝不仅仅统率所有水域的安全,祂还是北极星的化身,可指引船只航行于正确方向,不会迷失于海上。

中殿后进供奉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有称“玉帝”或“吴天上帝”,或“玄穹高上玉皇大天帝”、“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等尊称,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级的神明之一,地位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却是中国最大的神祗,是众神之王。

玉皇上帝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对于天地、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都得管,属下有管理学务的文昌帝君,管理商务的关圣帝君,管理工务的巧圣先师,管理农务的神农先帝,管理地方的有东岳大帝、青山王、城隍爷、境主公、土地公、地基主,管理阴间的有酆都大帝和十殿阎王,而玉皇上帝为神中之神,神中至尊。

在道教的理论中,将天、地、人三界分得很清楚,天有十三层,一层有三万里,天外的地方就称为无极,而天内的天就称为太极。太极的天分为五天,即东、南、西、北、中,玉皇大帝是宇宙中最高无上的神灵,而所有神灵皆须听令于玉皇大帝玉皇大帝。

(三)东殿供奉斗姥

摩利支天被道教吸收后,称作斗姥、斗姆、斗母等,神号全称是“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斗指星斗,姥、姆即母也,斗姥即众星之母,主宰众星。

在道教中,斗姥是个法力无边的女神,能护持信徒吉利平安。据说斗姥是“先天之气”所成的大神,在西天竺国化身摩利支天。形象是四首、三目、八臂,乘七豕所拉之车,诞辰为旧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斗姥主宰天上星辰,台湾道教、台湾民间信仰中,祭拜太岁星君等诸星辰者,多半先礼斗姥。

《斗姥宝诰》是斗姥的重要经典文献,其言:“志心皈命礼。西天竺国。大智光中。真空妙相法王师。无上玄元天母主。金光烁处。日月潜辉。宝杵旋时。鬼神失色。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圣德巨光天后。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

东殿后进供奉“财神”,“财神”是道教俗神,道教赐封并不称为“财神”,而是在所官职上加封神明。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

(五)西殿供奉文昌帝君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轴元开

化文吕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吕帝君。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所以供奉文昌帝君是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行善积德。天帝又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民间一直奉祀不衰。

西殿后进供奉观世音菩萨,西殿后进供奉佛教的观世音菩萨,可见道教之包容。观音菩萨,梵文Avalokitesvara,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四、仁威庙的道教仪式 nchutou.com每年农历正月初,仁威庙为信众做太岁法事。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谢太岁日,感谢太岁保佑自己一年能够健康平安,并把拜太岁时道长给的利是烧化。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仁威庙诞,在庙会期间,乡里活动丰富多彩,像盛大的宗教节EI,人人都会履行参神、进香、唱八音等喋喋不休、孜孜不倦的心灵沐浴。上午:醒狮巡游、会狮、舞狮等表演,20多列醒狮将在泮塘地区穿越横街小巷表演。全队从仁成庙广场出发,途经龙津西路、风水基、荔湾湖公园南门等,再经由中山八路回到广场。巡游全程大约1个半小时:中午:开摆泮塘乡宴,大盆菜宴请各友乡代表;晚上:搭棚唱戏。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的诞日,也即民间所说的“北帝诞”。期间举行庆典仪式和相关的祭祀活动。

雕刻艺术,比起道教文化,这座庙宇最让人称道的是精致的雕刻艺术,包括丹青、金漆木雕、灰雕、木刻等。仁威庙的雕刻工艺复杂精细,金漆木雕部分看起来和潮州有一定的渊源。 各种雕刻的内容以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主。雕刻艺术是仁威庙的无价瑰宝,人群中有很多对这些艺术品熟视无睹,唯有旅行者、摄影师和建筑艺术爱好者认真驻足观看,并赞不绝口。仁威庙的雕刻作品主要是石雕、金漆木雕和灰塑,金漆木雕主要出现在大门口两侧的横梁和屋檐下,于方寸之间表现复杂的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人物的形态、动作、坐骑,以及故事场景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没有重复之处,尤其是层次感的表达特别到位。仁威庙的灰塑主要出现在屋顶,内容同样是各种故事,这些故事在民间有很大的传播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花卉和动物图案,整体风格都是彩色的,不过并不是大红大紫的风格,而是相对沉稳的色调。

仁威庙虽然历史悠久,但现存的建筑以明清时期的设计为主,当时民间庙宇流行富丽堂皇的风格,这是仁威庙能够如此精致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当地人相对有钱,对艺术也有较高的追求,因为所有细致的雕刻和装饰都是需要金钱堆起来的。

现大殿的神案,钟、鼓、炉、鼎都是重新按原貌配置,现仅存三件古物,一是石雕酹酒皿,二是在殿中悬挂quot;播液发灵"横匾,是同治六年(1876年)盐步(当时叫蟾步)乡民所送。在文革中,工厂把它作阁楼板放置物品,故此得以保存下来。另一块百孔千疮的破木匾命运就不同了,它原是当地乡民送的"海不扬波"木匾,文革时被丢弃在荔湾湖风吹雨淋十余载,尽管腐蚀穿孔,但木质仍很坚硬,可见当时取材之讲究了。"海不扬波"、"播液发灵"都是反映了乡民祈求北帝保佑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丰物阜的良好愿望。

在西路大门口上的石匾雕刻有"应辅环枢"和在东路大门口的"辉恒耀斗"的八个大字,书体精美,气势遵劲,据传说是当年花数千金托人恳请宋代才子状元宋湘手书的,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一字千金了。庙门口墀头原有几幅精美的砖雕,可惜在文革破"四旧"中遭受严重破坏,现在还可以从残存的雕刻部份,想像原来的精雕细刻鬼斧神工。金漆木雕是岭南古建筑主要传统工艺。封檐板的木雕,虽然经过几百年风雨侵蚀,但它精美的花卉人物依然神态活现、清析可见,洋溢着南方木雕特有的神韵。

太岁庙

广州市内有三元宫、仁威庙、黄大仙、纯阳观等地方可拜太岁,为什么首选仁威庙?因为,仁威庙是广州市供奉“太岁神”最全的寺庙,庙里共供奉六十位“太岁神”。而拜太岁,作为老百姓传统的民间信仰,就是参拜六十甲子所属的“太岁神”,太岁神有六十位,每一位太岁都有自己的姓名,顺序值年,周而复始。

每个人都有一位“太岁星君”主管一生,称为“本命太岁”;而每年又有一位值年太岁(又称流年太岁)主管人们当年的一切(如人们的健康、工作、事业、婚姻等)。拜太岁主要是拜自己的本命太岁和值年太岁。所以,在广州拜太岁,首选仁威庙!

仁威庙的相关传说

广州西关有座仁威庙,相传始建于宋朝皇祐四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可人们为什么称其为仁威庙呢?原来这里边有一个感人的传说。

宋初年间,村里有一对亲兄弟,一个叫仁,一个叫威,兄弟俩自幼父母病亡,幸得街坊施舍食粮,始得以成人。长大成人的兄弟俩以打鱼为生,虽然贫穷,但相处和睦。他们早出晚归,将捕获到的鱼卖一些,给街坊邻里送一些,深得大家的称赞。

有一坦掘日,兄弟俩像往时一样,披着灰朦朦的晨雾出去打鱼,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平静的海面泛起了大浪,汹涌澎湃,兄弟俩急急收网回航。当他们回到村里时,村子已经一片汪洋大海,逃出生天的人们站在水岸嚎啕大哭,水面处处可见到猪鸡狗等禽兽的尸体,过了两天两夜,洪水才逐渐退去。阿仁和阿威对村里发生的灾害十分难过,他们决定寻找可以镇村的宝物。 终有一日,在他们出海打鱼的海岸上出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呈长方形,仔细看上去似有一条长龙附在石上。

兄弟两让山核人觉得这石头不同寻常,喜出望外,便将大石抬回村里。当他们将大石抬到村头时,大石突然变得异常沉重,五六个人竟也不能移动它。村里人于是纷纷在村头给大石设香跪拜,祈求平安无事。从此,村里真的再也没发生过水灾,人人相安无事,年年五谷丰登。 10年唯穗后的一个晌午,阳光灿烂,天上突然打了一个响雷,将村头那块不同寻常的石头劈开两半。恰巧这天,大家都不见阿仁阿威打鱼回来,第二天是这样,第三天也是这样,可是大家四出寻找,也没找到他们的下落。此后,他们兄弟俩再也没回过村里,大家都认为他们搬走了海龙王的宝石,遭海龙王的惩罚,葬身大海了。

为了纪念他们兄弟俩,大家在村头建了一座庙,并用那被劈开两半的石头做了门柱,以他们兄弟二人的名字给庙取名为仁威庙,从此,仁威庙成了人们烧香拜佛,节日喜庆唱戏聚会的地方。

漫游广州24h | 等待疫情结束,就去见证烟火气的广州吧

在家憋着太难受,不如收藏下这篇文章,经过旅居的生活,广州吸引住了我的脚步,广州的吃喝玩乐,广州的烟火气,一切都让我着迷。

如果你在广州,时间有限,不妨收藏下我眼中最能展现「广州24h的流浪地图」。

广州打开方式太丰富了!等我慢慢上线吧!

今天上线一条,既有体现老广州的西关地区,

也有现代摩登的广州塔!更有小技巧2元游珠江!

泮溪酒家/伍湛记吃早餐 · 仁威祖庙 · 荔枝湾 · 恩宁路 · 铜艺 · 永庆坊 · 陈添记鱼皮 · 上下九 · 仁信老铺 · 沙面 · 吴财记云吞 · 2元游珠江 · 广州塔 · 琶醍酒吧街

◎线路看点:

这条线路,汇集了广州最经典的西关风情,西关大屋的骑楼街、麻石路、趟栊门、满洲窗、油纸伞是一代代“老广”的记忆。恩宁路、上下九、沙面的建筑,那些曾经来来往往的故事,如果你愿意听,一整天都讲不完。

©️打打梨

都说食在广州,其实味在西关,这条线路汇聚了最地道的西关美食,艇仔粥、云吞面、布拉肠、泮塘马蹄糕等西关美食,都刷新你对美食的认知,这“傲娇”的西关美食,可都瞧不上米其林的封星呢!

©️打打梨

除此之外,还能零距离感受到广州与其他一线城市不一样的老城市风貌人情。还用最机智最“便宜”的方式游览了珠江。随便一个地点,都值得逛上一整天!

也许每个来到广州的人都会听到一句老广坊间的说辞“东山少爷西关小姐”,因为,东山向来是权势实力人士的的世居地,出入东山多是官家子弟;而西关是自古广州商业繁华区,现身于此的多数是富商家的小姐们。

明清时期,西关兴建十八甫、开十三行起,西关就是整个广州乃至广东省的商贸中心。

然而,在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十三行被英军轰为灰烬,商贸转移到附近的上九路和下九路,外国人转移到十三行对面的沙面。

我们这条线路,从西关到上下九,再到沙面,算是用另一种方式,解读西关的古往今来。

©️隽永摄影

在中山八地铁站B出口往前走,右拐就是泮塘路,这里藏着大半个广州的老字号!

伍湛记粥品,十年如一日的出品,当天气稍微冷些,看到一碗热腾腾的荔湾艇仔粥在你面前,飘香四溢,这就是在广州的烟火气,幸福至极。

还有凌记的濑粉、津津面馆的云吞面、有口福第一马蹄粉、开记的甜品等等~

泮塘路藏着太多宝藏了,大家都知道佛山祖庙,却少有人知道地道老广才知道的仁威祖庙,就在这里,这是广州人“拜太岁”的首选,听说很灵的。

泮溪酒家、广州酒家也在这条路上,之后就到了荔枝湾公园,荔枝湾涌是广州旧城的缩影,所以想体会老广州,来这里就对了。还可看到趟栊门、普通人家的竹筒屋和大户人家的西关大屋……时代在变,但它的美永远不变。 一河两岸,有着吃不完的小吃。

从荔湾公园出来,你可能会看到这样身着纸扎公鸡模型的卖榄人,“嘀嘀嗒~鸡公榄~有辣有唔辣。”吹着唢呐,走街叫卖。卖的是橄榄,有兴趣可以买来尝一尝。

©️打打梨

俗话说,广州文化看荔湾,荔湾文化看西关,西关文化看恩宁。

©️打打梨

恩宁路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从荔枝湾出来,就到恩宁路,短短一条老街就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

©️打打梨

虽然在岁月的洗礼下,显得有些古旧,今年刚修缮完,能让人想象到当时那个年代的富庶与繁华。作为旧城微改造的成功案例——永庆坊,已经变成广州文青们必打卡的网红地~

这里保留了泰华楼、李小龙故居、詹天佑故居等一批名人故居;粤剧、铜艺、骑楼文化交相辉映,它安静、低调、古旧,是一座城市活着的记忆,是一座城市不可抹去的年轮,是老一辈广州人内心的乡愁和故乡。

©️打打梨

虽然上下九人流量多,店铺林立,但作为经典的广州必来之地,还是要介绍给大家,上下九步行街的标志性建筑是连绵千米的骑楼街。荟萃了岭南文化中的岭南建筑文化、老西关美食文化、岭南饮食文化和岭南民俗风情。

可以在这里买手信和吃吃吃!“广州酒家”的灌汤饺、虾饺、烧卖、萝卜糕;“莲香楼”的莲蓉月饼、鸡仔饼、老婆饼和龙凤结婚礼饼;陶陶居的姜葱鸡、奶黄包……

逛完上下九,就到了沙面,沙面可以说是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作为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

更有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等伟人的足迹,沙面已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沙面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上周刚修缮完的沙面焕然一新,这里是有很多新人在这里拍婚纱照,如果细心留意,这里的故事能讲上一整天!

逛完沙面,就去吴财记吃个云吞面,这在国庆,可是站满了整条巷子!周末基本都得排队,可见人气之高。

吃完美滋滋,就去旁边的黄沙码头,(旁边是黄沙水产市场,想买海鲜的可以买买买啦~),坐2块钱的水巴士,一路看珠江两岸风光。S2线路,到广州塔码头下。

©️半梦爱复古

©️半梦爱复古

全程大概50分钟,沿途风景超美,途径白天鹅、人民桥、解放桥、海珠桥……看见珠江新城就差不多快到广州塔码头了。(要说明的是游船只有周一到周五才有哦)

到广州塔码头下船,看看江景,看看夜幕降临的广州塔,可以去吃附近的粤菜-海晏楼,或者附近四季天地或客村珠影星光城,都有很多美食。

如果你想喝酒,可以乘坐广州有轨电车,到琶醍站,就是广州最热门的酒吧街!

————

❤️Hello我是原inn,谢谢你的关注!我是一名旅游编辑/兼职花艺师/领队,在广州经营一家小小民宿,定期分享一切关于美的东西,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正在发生!❤️

荔湾|仁威庙正式对外开放,入场你需要提前知道这些

仁威庙有限制开放

每日限流1000人

每小时限流200人

据广州市道教仁威祖庙消息,自2020年6月30日起,仁威庙恢复对外开放,进入全程需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限流指引。

为了避免人员聚集,仁威庙实施全天限额与分时限流,每天限额1000人,每小时限流200人。后期视情况调整限额。仁威庙温馨提醒:尽量回避在平日早上或初一十五期间上午人流高峰时段来庙参拜。

每天开放时间:8:10-17:10

小程序预约

根据仁威庙实际情况,入场的居民可在以下小程序平台预约,没有进行预约的须排队进场。

1、识别二维码,进入预约页面;

2、点击“宗教场所预约申请”,并完成实名登录流程;

3、选择预约场所(仁威祖庙)、预约时段,登记预约人信息;

4、完成预约后,在所选时间段到庙“扫码入场”,验证成功并通过体温检测后即可进入。

如果没有进行网上预约的,需排队入场,按照要求请自觉遵守以下规则:

1.请自觉接受健康码査验和体温检测,体温超过37.2℃或出现其他可疑症状的谢绝进入,并按疫情防控流程处置;

2. 自觉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不扎堆聚集,不长时间停留。

3. 当庙内游客信众密度较大时,工作人员将采取相关疏导措施,请予配合。

4. 参拜期间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联系工作人员。

排队自觉保持1米安全距离

有序进场,不推不挤

身体不适的居民需单独观察

【记者 早茶】

【编辑 橙子鱼】

泮塘社区居委会供图

来源:微社区e家通荔湾昌华(微信号:xxsbejtchj )

荔湾|仁威庙正式对外开放,入场你需要提前知道这些

仁威庙有限制开放

每日限流1000人

每小时限流200人

据广州市道教仁威祖庙消息,自2020年6月30日起,仁威庙恢复对外开放,进入全程需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限流指引。

为了避免人员聚集,仁威庙实施全天限额与分时限流,每天限额1000人,每小时限流200人。后期视情况调整限额。仁威庙温馨提醒:尽量回避在平日早上或初一十五期间上午人流高峰时段来庙参拜。

每天开放时间:8:10-17:10

小程序预约

根据仁威庙实际情况,入场的居民可在以下小程序平台预约,没有进行预约的须排队进场。

1、识别二维码,进入预约页面;

2、点击“宗教场所预约申请”,并完成实名登录流程;

3、选择预约场所(仁威祖庙)、预约时段,登记预约人信息;

4、完成预约后,在所选时间段到庙“扫码入场”,验证成功并通过体温检测后即可进入。

如果没有进行网上预约的,需排队入场,按照要求请自觉遵守以下规则:

1.请自觉接受健康码査验和体温检测,体温超过37.2℃或出现其他可疑症状的谢绝进入,并按疫情防控流程处置;

2. 自觉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不扎堆聚集,不长时间停留。

3. 当庙内游客信众密度较大时,工作人员将采取相关疏导措施,请予配合。

4. 参拜期间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联系工作人员。

排队自觉保持1米安全距离

有序进场,不推不挤

身体不适的居民需单独观察

【记者 早茶】

【编辑 橙子鱼】

泮塘社区居委会供图

来源:微社区e家通荔湾昌华(微信号:xxsbejtchj )

荔湾区泮塘五约和仁威祖庙

在荔湾湖边的泮塘五约是一个在进行微改造后变化很大地方,这里多了许多的民宿、工作室、书店和休憩的地方。想拜太岁的朋友就走进仁威祖庙吧。这附近还有荔湾湖、荔枝湾、永庆坊、粤剧博物馆等等逛吃玩乐的好地方(关注我[来看我]分享一直在[耶])。至于吃,大家就完全不用担心了,准备好十个胃逛吃逛吃逛吃就好了[呲牙][呲牙]

千年古庙“仁威庙”——广州市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

千年古庙“仁威庙”--广州市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3年10月1日写于2023年3月22日

仁威庙,又名仁威祖庙。位于广州市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22号,是一座供奉真武帝的神庙。旧泮塘乡内,是一座专门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它是当时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宇。

仁威庙坐北朝南,平面略呈梯形,广三路,总面阔40米,总进深54-60米不等,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多为硬山顶五花封火山墙,碌灰筒瓦,蓝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石墙脚。分前后两部分建筑,前部中路建筑有头门、拜庭、中殿、后殿,两边以青云巷相隔,当中为主体,东西为配殿。后有横贯三路的后巷和斋堂,其后原有后楼,供奉观音,现后楼已改建为混凝土结构的广州市第43中学阅览室。庙内除中路后殿、东、西路第三进地面铺设大阶砖外,其余地面均铺设长条石板。头门外两侧各立一花岗岩龙柱,柱身雕刻有祥云和二龙戏珠图案,并刻“道光八年”字样,柱头雕石狮子。庙前新建约7000平方米的广场,地面用麻石铺装。前为荔湾湖,左边加设入口牌坊,牌坊上刻有“仁威古庙”字样。牌坊高10米、宽12米。广场四周配置植物和园林小景。

史籍记载:据清道光十五年《续修南海县志》记载,仁威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和同治年间(1862——1874年)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修建。清朝乾隆年间重修的,该庙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重建时增设了后二进建筑和东序。

仁威庙初建时称北帝庙。据说,因真武帝司水,故人们称他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来改称仁威庙了。

自宋以来,历代乡民皆“率其私钱”重修或重建。明代天启年间、清代乾隆年间和同治年间都进行过大规模的修建。仁威庙原来只有中路四进房舍,到乾隆年间又增建了东配殿、西

配殿和斋堂,后来又增建了后楼。

历史上泮塘地域涵括了恩洲十八乡。由于当地乡民以打鱼、种植“荠、莲、菇、菱、茭”五秀特产驰名省内,于是人们为了感恩邀福、平祸减灾,特别流行供奉玄武帝君。玄武为蛇龟合体的形象,为中国古代北方之神,与青龙、白虎、朱雀合称为四方元神。因为北方是水住,武帝司水,所以人们称玄武为北帝,唤它为水神。

后来民间广为传颂,古代泮塘乡有兄弟二人,兄名叫仁,弟名叫威,某一天兄弟二人去打鱼,发现一块怪石,就拾回家中奉为神像,居然从此之后他们一路生活顺景,样样活计得心应用,日子富裕又美满,更觉出“神像”妙不可测。这欣喜的怪事在乡间风传开来,闻讯大喜的百姓们奔走相告,信者云集,参拜仁威怪石的人众多,于是乡里乡亲的一呼百应,索性集资修建起“仁威庙”。仁威庙初建时叫北帝庙,里面供奉的是水神玄天上帝,民间认为北帝素有神威才改名。

仁威庙坐北朝南,平面略呈梯形,广三路,总面阔40米,总进深54-60米不等,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多为硬山顶五花封火山墙,碌灰筒瓦,蓝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石墙脚。分前后两部分建筑,前部中路建筑有头门、拜庭、中殿、后殿,两边以青云巷相隔,当中为主体,东西为配殿。

后有横贯三路的后巷和斋堂,其后原有后楼,供奉观音,现后楼已改建为混凝土结构的广州市第43中学阅览室。庙内除中路后殿、东、西路第三进地面铺设大阶砖外,其余地面均铺设长条石板。

头门外两侧各立一花岗岩龙柱,柱身雕刻有祥云和二龙戏珠图案,并刻“道光八年”字样,柱头雕石狮子。仁威庙麒麟石柱

石柱、石狮是庙宇的特有装饰物,这对蟠龙石柱顶上各雄踞一只瑞狮,它昂头挺胸,威武雄壮,石柱上雕刻两条戏珠的蛟龙,上下翻飞于祥云之间,栩栩如生、气势不凡。这对石柱建造于清代道光八年(1828年),是广州现存不可多得的古石雕精品。据说文革中一些人想挖掉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了一米多深想拉倒它,却只丝纹不动,只好作罢。

仁威庙前的这两根华表为清朝道光年间所立,但据当地老人们说,这还并非最早时的那一对,而是在旧华表风化后重新竖立的。这一对华表是广州现存不可多得的古雕刻精品,柱顶各雄踞一只昂首挺胸的石狮,柱身雕刻两条戏珠巨龙,上下翻飞于祥云之间,栩栩如生。

庙前新建约7000平方米的广场,地面用麻石铺装。前为荔湾湖,左边加设入口牌坊,牌坊上刻有“仁威古庙”字样。牌坊高10米、宽12米。广场四周配置植物和园林小景。

头门面阔三间11.6米,进深三间7.2米共九架,前廊三步,后廊双步。正脊饰陶塑人物、亭台楼阁和舞台戏曲人物,石湾文如壁店烧制。上有“同治丁卯”字样。墀头上残存砖雕人物图案。

头门封檐板遍刻人物、瑞兽、吉祥花卉图案,前廊梁架柁墩,木雕装饰华丽,以浮雕、通雕、圆雕、两面雕的手法遍雕三国戏曲历史人物故事图案或渔樵耕读的人物图案,并施鳌鱼托脚,莲花形的斗拱。木雕贴金箔。前廊次间石雕虾公梁及狮子。

木雕题材多是历史戏剧的人物故事:左边是诸葛武侯议兵出岐山,右边是曹操大宴铜雀台/英雄夺锦。两边都有扣人心弦的场面出现。

大门嵌花岗岩石门夹,上悬“仁威庙祖庙”牌匾。

大门嵌花岗岩石门夹,上悬“仁威庙祖庙”牌匾。木门联:“旭日湛珠江源接香浦石门四海同沾圣泽;龙津连泮水派通虹桥荔岸干秋共浴仁威”。木联、牌匾均仿照原有样式、内容重造。

中门上悬木匾“海不扬波”。

仁威庙的牌匾刻着“海不扬波”四个大字,寓意海面上风平浪静。广州市区虽然不直接临海,但南部的番禺等地生活着很多渔民,每年的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珠江三角洲的时候也会对广州造成很大的影响,海不扬波对于沿海地区的人来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两边楹联:“安静河神藏宝剑星旗临北极;馨香陈土物红菱碧藕熟西园"。木联、牌匾均仿照原有样式、内容重造。

庭院两厢有玄武真君的四大护法元帅,分别是天君马元帅华光、仁圣席元帅康席、威灵瘟元帅温琼、伏虎赵元帅公明。

拜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六架卷棚顶。梁架、柁墩雕刻有四只栩栩如生的狮子,遍敷金箔,拜庭前为天井。

天井中置放石雕双龙戏珠皿一尊,清代石雕,花岗石质地,高48厘米,宽28厘米,口径长108厘米,脚长60厘米,皿身正面雕刻有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背面平滑。

这尊石雕酹酒皿正式谓称是“北帝宝莲双龙戏珠酹”简是“北帝宝莲圣杯”。2006年“三月三泮塘仁威庙会”期间圣杯“回归重光”道长黄崇良撰写的“北帝宝莲双龙戏珠酹”宣文。

天井两边设廊,均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四架卷棚顶。两廊、拜庭及头门后檐的封檐板上均遍刻精美敷金木雕图案,内容为人物,佛手、牡丹等花卉。其中两廊封檐板四角为“武松打虎”、“周处屠龙”,“钟馗打鬼”、“仙人指路”等故事图案。

中殿供奉北帝。中殿面宽三间12.1米,进深三间7.4米共九架,以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的梁架结构,采用勾连塔的形式,把中殿梁架与卷棚顶拜庭的梁架有机地连在一起。

正殿与拜庭相接的随梁枋正面刻有八仙人物故事,底部刻有喜鹤梅花图案,寓意“喜上楣梢"。

斗棋、梁架、雀替、驼峰等构件与头门风格一致。驼峰上雕刻龙风呈样、鲤鱼跳龙门等图

案及吉祥纹饰。中殿柱子有石柱、木柱,6个覆盆柱础为沙岩质地,在近年维修中新抹上白水泥。

在北帝神坐前的两件宝物其一是:殿中悬挂“播液发灵”横匾,上款“同治六年仲冬谷旦",下款“蟾步三河敬送"。是同治六年(1876年)南海蟾步(盐步)乡民三河所送。配对联“踏龟蛇永镇北天;降群魔以求庶民”。

头门面阔三间11.6米,进深三间7.2米共九架,前廊三步,后廊双步。正脊饰陶塑人物、亭台楼阁和舞台戏曲人物,石湾文如壁店烧制。上有“同治丁卯”字样。墀头上残存砖雕人物图案。头门封檐板遍刻人物、瑞兽、吉祥花卉图案,前廊梁架柁墩,木雕装饰华丽,以浮雕、通雕、圆雕、两面雕的手法遍雕三国戏曲历史人物故事图案或渔樵耕读的人物图案,并施鳌鱼托脚,莲花形的斗拱。木雕贴金箔。前廊次间石雕虾公梁及狮子。

拜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六架卷棚顶。梁架、柁墩雕刻有四只栩栩如生的狮子,遍敷金箔,拜庭前为天井。天井中置放石雕双龙戏珠皿一尊,清代石雕,花岗石质地,高48

厘米,宽28厘米,口径长108厘米,脚长60厘米,皿身正面雕刻有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背面平滑。

天井

两边设廊,均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四架卷棚顶。两廊、拜庭及头门后檐的封檐板上均遍刻精美敷金木雕图案,内容为人物,佛手、牡丹等花卉。其中两廊封檐板四角为“武松打虎”、“周处屠龙”,“钟馗打鬼”、“仙人指路”等故事图案。

中殿供奉北帝。中殿面宽三间12.1米,进深三间7.4米共九架,以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的梁架结构,采用勾连塔的形式,把中殿梁架与卷棚顶拜庭的梁架有机地连在一起。

正殿与拜庭相接的随梁枋正面刻有八仙人物故事,底部刻有喜鹤梅花图案,寓意“喜上楣梢"。斗棋、梁架、雀替、驼峰等构件与头门风格一致。驼峰上雕刻龙风呈样、鲤鱼跳龙门等图案及吉祥纹饰。中殿柱子有石柱、木柱,6个覆盆柱础为沙岩质地,在近年维修中新抹上白水泥。中殿悬挂大匾一块,木质,上刻行书“措液发灵”,上款“同治六年仲冬谷旦",下款“蟾步三河敬送"。

北帝为新造的铜坐像,为文北帝形象,端坐在石雕须弥坐上,石雕须弥坐为仁威庙旧物,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7.6米共九架,前后双步。梁架、柁峰雕刻简单图案。殿前有天井。天井旁两廊均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内见四架卷棚顶,外观为单坡顶,碌灰简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廊顶垂脊各蹲一只陶塑朱红色蝙蝠。东路面阔三间9.5米。头门进深三间7.5米共十二架。明间设凹肚门,石门额刻行书“辉垣耀斗”。第二进进深三间5.8米共九架。前有天井,旁设两廊,均面阔两间,进深一间,内见四架卷棚顶,外观为单坡顶,碌灰筒瓦,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第三进进深三间8米共十一架。

北帝为新造的铜坐像,为文北帝形象,端坐在石雕须弥坐上,石雕须弥坐为仁威庙旧物,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7.6米共九架,前后双步。梁架、柁峰雕刻简单图案。殿前有天井。天井旁两廊均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内见四架卷棚顶,外观为单坡顶,碌灰简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廊顶垂脊各蹲一只陶塑朱红色蝙蝠。东路面阔三间9.5米。头门进深三间7.5米共十二架。明间设凹肚门,石门额刻行书“辉垣耀斗”。

第二进进深三间5.8米共九架。前有天井,旁设两廊,均面阔两间,进深一间,内见四架卷棚顶,外观为单坡顶,碌灰筒瓦,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第三进进深三间8米共十一架。前有天井,旁设两廊,均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内见四架卷棚顶,外观为单坡顶,碌灰筒瓦,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

此外,庙中的建筑雕饰,集丹青、木刻、砖雕、灰雕、陶塑等各种艺术于一体,其雕饰物形象生动,有三国故事,有岭南风俗,集中了岭南古建筑艺术的精华。整座庙宇造型各异,有方形,有八角形,也有覆盆状的。石柱、木柱的截面也分为方形、八角形、圆形、转角等,游人看去,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走进庙内,仿佛进入一个“黑色”的世界。不过,仁威祖庙的色彩虽以黑色为主,但并不单调,还用了与黑色“相生”的色彩,青砖墙的青色、琉璃瓦的蓝色与黑色“水木相生”,花岗岩石的白色、潮州木雕的金色与黑色“金水相生",这些颜色的搭配既和谐又庄严肃穆,又符合“水神”的五行特性。反而是近年重新装修后增加的一些红色牌匾,与整座古庙的色调不太协调。

仁威庙的牌匾刻着“海不扬波”四个大字,寓意海面上风平浪静。

雕刻艺术是仁威庙的无价瑰宝,人群中有很多对这些艺术品熟视无睹,唯有旅行者、摄影师和建筑艺术爱好者认真驻足观看,并赞不绝口。仁威庙的雕刻作品主要是石雕、金漆木雕和灰塑,金漆木雕主要出现在大门口两侧的横梁和屋檐下,于方寸之间表现复杂的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人物的形态、动作、坐骑,以及故事场景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没有重复之处,尤其是层次感的表达特别到位。仁威庙的灰塑主要出现在屋顶,内容同样是各种故事,这些故事在民间有很大的传播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花卉和动物图案,整体风格都是彩色的,不过并不是大红大紫的风格,而是相对沉稳的色调。

中殿供奉北帝,仁威庙的中殿供奉北帝,全称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简称真武帝、玄武帝、北帝,神话传说玄武在黄帝时降生,入湖北太和山修练,久而得道,玉帝册封为玄武真君,太和山因此更名为武当山,取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意。又说元始天尊乃命玉帝降诏玄武收魔。玄武乃与六天魔王战于洞阴之野,魔王化成苍龟巨蛇,玄武神力摄于足下,锁众鬼于丰都大洞,玉帝赐号为玄天上帝,

《佑圣咒》称玄天上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玄武为龟蛇合体形态,为中国古代北方之神,北方属水,其色黑,故曰玄,龟有甲能捍御,故曰武。与青龙(东方属木)、白虎(西方属金)、朱雀(南方属火)、合称为四方之神。武帝司水,泮塘地处水乡,历年以种荠、莲、菇、茭、菱"五秀"而驰名省内,乡民为感恩邀福于神以不至成灾,对供奉北帝礼奉倍诚,玄天上帝不仅仅统率所有水域的安全,祂还是北极星的化身,可指引船只航行于正确方向,不会迷失于海上。

中殿后进供奉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有称“玉帝”或“吴天上帝”,或“玄穹高上玉皇大天帝”、“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等尊称,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级的神明之一,地位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却是中国最大的神祗,是众神之王。

玉皇上帝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对于天地、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都得管,属下有管理学务的文昌帝君,管理商务的关圣帝君,管理工务的巧圣先师,管理农务的神农先帝,管理地方的有东岳大帝、青山王、城隍爷、境主公、土地公、地基主,管理阴间的有酆都大帝和十殿阎王,而玉皇上帝为神中之神,神中至尊。

在道教的理论中,将天、地、人三界分得很清楚,天有十三层,一层有三万里,天外的地方就称为无极,而天内的天就称为太极。太极的天分为五天,即东、南、西、北、中,玉皇大帝是宇宙中最高无上的神灵,而所有神灵皆须听令于玉皇大帝玉皇大帝。

(三)东殿供奉斗姥

摩利支天被道教吸收后,称作斗姥、斗姆、斗母等,神号全称是“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斗指星斗,姥、姆即母也,斗姥即众星之母,主宰众星。

在道教中,斗姥是个法力无边的女神,能护持信徒吉利平安。据说斗姥是“先天之气”所成的大神,在西天竺国化身摩利支天。形象是四首、三目、八臂,乘七豕所拉之车,诞辰为旧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斗姥主宰天上星辰,台湾道教、台湾民间信仰中,祭拜太岁星君等诸星辰者,多半先礼斗姥。

《斗姥宝诰》是斗姥的重要经典文献,其言:“志心皈命礼。西天竺国。大智光中。真空妙相法王师。无上玄元天母主。金光烁处。日月潜辉。宝杵旋时。鬼神失色。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圣德巨光天后。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

东殿后进供奉“财神”,“财神”是道教俗神,道教赐封并不称为“财神”,而是在所官职上加封神明。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

(五)西殿供奉文昌帝君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轴元开

化文吕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吕帝君。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所以供奉文昌帝君是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行善积德。天帝又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民间一直奉祀不衰。

西殿后进供奉观世音菩萨,西殿后进供奉佛教的观世音菩萨,可见道教之包容。观音菩萨,梵文Avalokitesvara,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四、仁威庙的道教仪式 nchutou.com每年农历正月初,仁威庙为信众做太岁法事。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谢太岁日,感谢太岁保佑自己一年能够健康平安,并把拜太岁时道长给的利是烧化。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仁威庙诞,在庙会期间,乡里活动丰富多彩,像盛大的宗教节EI,人人都会履行参神、进香、唱八音等喋喋不休、孜孜不倦的心灵沐浴。上午:醒狮巡游、会狮、舞狮等表演,20多列醒狮将在泮塘地区穿越横街小巷表演。全队从仁成庙广场出发,途经龙津西路、风水基、荔湾湖公园南门等,再经由中山八路回到广场。巡游全程大约1个半小时:中午:开摆泮塘乡宴,大盆菜宴请各友乡代表;晚上:搭棚唱戏。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的诞日,也即民间所说的“北帝诞”。期间举行庆典仪式和相关的祭祀活动。

雕刻艺术,比起道教文化,这座庙宇最让人称道的是精致的雕刻艺术,包括丹青、金漆木雕、灰雕、木刻等。仁威庙的雕刻工艺复杂精细,金漆木雕部分看起来和潮州有一定的渊源。 各种雕刻的内容以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主。雕刻艺术是仁威庙的无价瑰宝,人群中有很多对这些艺术品熟视无睹,唯有旅行者、摄影师和建筑艺术爱好者认真驻足观看,并赞不绝口。仁威庙的雕刻作品主要是石雕、金漆木雕和灰塑,金漆木雕主要出现在大门口两侧的横梁和屋檐下,于方寸之间表现复杂的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人物的形态、动作、坐骑,以及故事场景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没有重复之处,尤其是层次感的表达特别到位。仁威庙的灰塑主要出现在屋顶,内容同样是各种故事,这些故事在民间有很大的传播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花卉和动物图案,整体风格都是彩色的,不过并不是大红大紫的风格,而是相对沉稳的色调。

仁威庙虽然历史悠久,但现存的建筑以明清时期的设计为主,当时民间庙宇流行富丽堂皇的风格,这是仁威庙能够如此精致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当地人相对有钱,对艺术也有较高的追求,因为所有细致的雕刻和装饰都是需要金钱堆起来的。

现大殿的神案,钟、鼓、炉、鼎都是重新按原貌配置,现仅存三件古物,一是石雕酹酒皿,二是在殿中悬挂quot;播液发灵"横匾,是同治六年(1876年)盐步(当时叫蟾步)乡民所送。在文革中,工厂把它作阁楼板放置物品,故此得以保存下来。另一块百孔千疮的破木匾命运就不同了,它原是当地乡民送的"海不扬波"木匾,文革时被丢弃在荔湾湖风吹雨淋十余载,尽管腐蚀穿孔,但木质仍很坚硬,可见当时取材之讲究了。"海不扬波"、"播液发灵"都是反映了乡民祈求北帝保佑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丰物阜的良好愿望。

在西路大门口上的石匾雕刻有"应辅环枢"和在东路大门口的"辉恒耀斗"的八个大字,书体精美,气势遵劲,据传说是当年花数千金托人恳请宋代才子状元宋湘手书的,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一字千金了。庙门口墀头原有几幅精美的砖雕,可惜在文革破"四旧"中遭受严重破坏,现在还可以从残存的雕刻部份,想像原来的精雕细刻鬼斧神工。金漆木雕是岭南古建筑主要传统工艺。封檐板的木雕,虽然经过几百年风雨侵蚀,但它精美的花卉人物依然神态活现、清析可见,洋溢着南方木雕特有的神韵。

太岁庙

广州市内有三元宫、仁威庙、黄大仙、纯阳观等地方可拜太岁,为什么首选仁威庙?因为,仁威庙是广州市供奉“太岁神”最全的寺庙,庙里共供奉六十位“太岁神”。而拜太岁,作为老百姓传统的民间信仰,就是参拜六十甲子所属的“太岁神”,太岁神有六十位,每一位太岁都有自己的姓名,顺序值年,周而复始。

每个人都有一位“太岁星君”主管一生,称为“本命太岁”;而每年又有一位值年太岁(又称流年太岁)主管人们当年的一切(如人们的健康、工作、事业、婚姻等)。拜太岁主要是拜自己的本命太岁和值年太岁。所以,在广州拜太岁,首选仁威庙!

仁威庙的相关传说

广州西关有座仁威庙,相传始建于宋朝皇祐四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可人们为什么称其为仁威庙呢?原来这里边有一个感人的传说。

宋初年间,村里有一对亲兄弟,一个叫仁,一个叫威,兄弟俩自幼父母病亡,幸得街坊施舍食粮,始得以成人。长大成人的兄弟俩以打鱼为生,虽然贫穷,但相处和睦。他们早出晚归,将捕获到的鱼卖一些,给街坊邻里送一些,深得大家的称赞。

有一坦掘日,兄弟俩像往时一样,披着灰朦朦的晨雾出去打鱼,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平静的海面泛起了大浪,汹涌澎湃,兄弟俩急急收网回航。当他们回到村里时,村子已经一片汪洋大海,逃出生天的人们站在水岸嚎啕大哭,水面处处可见到猪鸡狗等禽兽的尸体,过了两天两夜,洪水才逐渐退去。阿仁和阿威对村里发生的灾害十分难过,他们决定寻找可以镇村的宝物。 终有一日,在他们出海打鱼的海岸上出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呈长方形,仔细看上去似有一条长龙附在石上。

兄弟两让山核人觉得这石头不同寻常,喜出望外,便将大石抬回村里。当他们将大石抬到村头时,大石突然变得异常沉重,五六个人竟也不能移动它。村里人于是纷纷在村头给大石设香跪拜,祈求平安无事。从此,村里真的再也没发生过水灾,人人相安无事,年年五谷丰登。 10年唯穗后的一个晌午,阳光灿烂,天上突然打了一个响雷,将村头那块不同寻常的石头劈开两半。恰巧这天,大家都不见阿仁阿威打鱼回来,第二天是这样,第三天也是这样,可是大家四出寻找,也没找到他们的下落。此后,他们兄弟俩再也没回过村里,大家都认为他们搬走了海龙王的宝石,遭海龙王的惩罚,葬身大海了。

为了纪念他们兄弟俩,大家在村头建了一座庙,并用那被劈开两半的石头做了门柱,以他们兄弟二人的名字给庙取名为仁威庙,从此,仁威庙成了人们烧香拜佛,节日喜庆唱戏聚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