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应有主线”
在一个比较有质量的群里,看到有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得体会。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这类非常个人化的文章一般是难得点开看了,他连续三天发了三篇,我浏览下来,其中两篇只需要几秒看完,另一篇,我却不仅认真读了两遍,还做了笔记,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因为,他提到一个观点,人生,以及人生的每个阶段,要有主线,并且非必要,不增减。
其实,“主线”,无非是说你某段时间里,要重点做什么,重点学什么,重点求取什么。但另一个意思,也在于指导你不能分散精力,要集中打攻坚战。这跟华为的“力出于孔、利出于孔”,大概是一个意思。
认真思考这所谓“主线”,以及想他提出的一年三个主线的观点,结合自己的情况,我就知道每天劳而无功的原因。比如此刻的我,感觉非常困乏,精力严重透支,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把精力用在了30条线上,而不是3条线上。说30条,当然夸张,但东一榔头西一棒确是事实。什么都想做一下,什么也没能集中精力做好做细做深;该“偷懒”的时候没能偷懒,导致休息也不佳。到头来,感觉真是一事无成,虚度人生。
话分两头,说说另一个问题。我日渐感觉到,人也是有品第的,或分层次的,每过一段时间,我就突然想和高一点层次的人说说话。我所感受到的这种层次,举一例而言:许多人都喜欢讲男权、女权,讲结婚与否以及生小孩与否,并且把个人的选择绑架到社会性压迫的语境上,但也一部分人认为,这些事,一方面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另一方面,也量力而为,适可而止,总之,前者是唳气和情绪的奴隶,后者则相当平静得多,知性得多,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只有对自身的适合与否。
再举一例,对政策、对领导,你的态度、观点,当然允许有,以及合适的表达,但一部分人是习惯性反对,不分好歹,并且鸡蛋里挑骨头;另一部分人,则在接触和应对之前,并不持先入之见,而是客观地去看、想,然后作出公正的评价。
这两个例子中,我都是喜欢后者的。我觉得,情绪化的人,层次低,我不愿意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而现实是,太多的人,知书,却并不达理;或者,他们的“知书”,是假知而已,或者仅知其皮毛,或仅有诸如螺丝帽要逆时针旋转才能取出之类的“知识”。知识,不等于道理!读书,如果只是学会了做事的知识和技巧,而没有同时学点做人的道理,没有把自己的修为提高提高,让自己临事冷静客观,那就不对头了。
人的品第、层次,当然不能只从这方面来划分。我自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毛病,是喜欢对人品头论足,类似说人是非,虽然我总会对人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竭力保持客观,但品评他人本身,就是一个不好的品质。古人说,闲谈莫论他人非,我这根深蒂固的坏毛病,却始终改不了。划分人的层次时,如果你说有人喜欢说是非,层次低;另一些人,则一定会守口如瓶,绝不说任何人的任何坏话,层次高。那么,我特定属于层次低那类人了。
关于生活应分主线,以及人有品第与层次之分,这两个话题,如何竟跑到一堆了呢?
因为,在分主线时,你难免不考虑到自己的人生之路,你将要做出的选择,意味着你可能与特定的人或人群长期交往,如果你的选择导致你将长期与你认为层次低的人交往,是否能够接受?如果你认为选择自己认为层次高的人为交往对象比收入、地位等更重要,那么,你的主线,可能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所以,“主线”,不是分出来的,是选择出来的。而其中的一个选择标准,就在于你想与什么样的人共事。因为,你无法独自成就人生,成就事业,你必须在人际交往中最大化自身价值。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主线的选择,就必须慎重起来。
对我来说,若干年以来,都有一个矛盾的选择,一是成为一个能产出论文,也就是思想的学者,一是成为能创造巨大财富的企业家。前者产出思考,间接作用于社会进步,后者用资本,直接帮助他人。都很理想,都想实现。但是,明确不得行!因为,人的精力有限!
眼下,我的打工生涯,似乎遇到了较大的困境,如果情绪化,简直会一走了之;而究竟不可能情绪化,因此,还得为五斗米折腰!但同时,我知道,我的时间紧迫,必须在学养的精进上有相当的投入。这就造成机会成本,时间用不过来,精力无法合理分配。因为,在为五斗米奋斗和花时间尽力提升学养上,我还需要偷懒,让自己暂时放松。宏观上来说,这成了当下的“三条主线”。但这样的主线,是否有指导作用?没有!因为,一天只有24小时,并且,我希望偷懒的时间,除了睡觉,还想再拿出8小时来。剩给另两条“主线”的时间,总共不足8小时,能不能做得好?难!
似乎到了要在其中两条主线上做一个选择的关头了。也就是,离开当前令人排斥的人际交往层次,暂时抽身于学养(也就是能力)的提升,用一年,争取有所突破。然后,再重新寻找自己希望的人际层次,重新开启事业。或者,彻底放弃那美好的念头,甘做五斗米折腰人,努力于习惯内心排斥的日常,平静生活。有余,致于学。
这,需要认真想想,以及掂量勇气所在。
或者,还有第三条路?
不管哪种选择,最终还是需要分出更细的“主线”,可执行的“主线”,不彼此干扰的“主线”,能齐头并进的“主线”。努力探索吧!另外就是,要加紧改正缺点,争取让自己在不同的标准下,都不至于被列为“下下”。
主题教育应知应会小知识问答
01
主题教育起止时间?
答:从2023年9月开始,2024年1月基本结束。
02
主题教育总要求是什么?
答: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03
在主题教育中,主题主线是什么?
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04
主题教育的总目标?
答: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05
主题教育根本任务?
答: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06
主题教育重点任务?
答: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理论学习、干事创业、检视整改。
07
主题教育中五个更加注重是什么?
答:更加注重理论武装、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基固本、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领导指导。
08
我省主题教育的四个实践载体是什么?
答: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乡村振兴。
09
陈刚书记提出的12字要求?
答: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已要严”。
10
省委提出的“五个起来”?
答:政治强起来、思路活起来、工作实起来、纪律严起来、作风硬起来。
11
主题教育着力解决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无物,防止用调研报告代替调研结果,不解决实际问题。
12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3本必读书目?
答: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
来源:互助党校
成为作家:抽丝剥茧“环中环”,浅谈小说和散文的“线索”技法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样,线索在文学作品里的设置,原则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否则就没有创新了。
我们本节课,就简单的介绍小说和散文的几种“线索”技法。
写作课
一、小说创作结构“线索”的三种基本技法
1. 单线结构
以一条基本情节线索贯穿全书,有机地穿插和安排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件,好似一根针线串联着大大小小的明珠一般。
【范例作品1】 《西游记》(吴承恩)
《西游记》的主要部分,是围绕着“唐僧师徒取经”这条主线向前推进的,其中,穿插和组织了八十一难,构成了充满神异色彩的大大小小各种事件,显示了师徒四人不同的个性,从而鲜明地表达了主题。
【范例作品2】《唐·吉诃德》(塞万提斯)
作品以唐·吉诃德“由主观主义到陷入幻觉的骑士的冒险生活”为基本线索,全书上部五十二章,下部七十四章,疏密相间,有张有弛,组织了大大小小的事件,围绕着唐·吉诃德的冒险事业,揭示他以失败而告终的全过程。
2. 复线结构
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基本线索,形成主线和副线,互相交织穿插,构成有机的整体结构。
【范例作品1】 《李自成》(姚雪垠)
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复杂结构,别具一格。它采取了复线发展的结构方法,围绕中轴线,星罗棋布,疏密得体;作者采取分单元集中描写的方法构架全书。我个人认为,《李自成》是够得上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范例作品2】 《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有两条结构线。
一条线索——是以安娜不幸的生活和她与渥伦斯基的关系构成;
最后安娜离弃丈夫和渥伦斯基结合,导致了最终自身的毁灭。
另一条线索——是由吉提和列文的关系构成的;
最后吉提和列文结婚后过着比较幸福的生活。
【划重点】 两条相互映衬的线索,又通过各种纠葛和亲友关系互相联结起来。
全书八部,安排得缜密严谨而又摇曳多姿,有如巍峨灿烂的巨大纪念碑一般,确实是值得学习。
【范例作品3】 《药》(鲁迅)
“鲁大师”的这个作品,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用再啰嗦了,呵呵。
【闭环学习】 作家谈构思(《李自成》)(比较重要的学习模式)
“我在《李自成》的结构问题上,不是采取单线发展的方法。
为要在一部小说中写出明、清之际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我采取复线发展的结构方法。
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革命力量为一方,以崇祯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大地主反动力量为另一方,它们之间的生死斗争是小说中的矛盾主线。
明朝和关外清朝的战争是一条重要的副线,到第五卷后半部,这条副线升为主线,而李自成与明朝残余力量的斗争则降居副线。
张献忠的活动在小说中构成第二条副线,也是贯穿始终的。
另外,以李自成为领袖的这支义军中也有各种矛盾,较重大的矛盾将从第三卷逐步展开。
以崇祯为首的地主阶级内部也到处充满矛盾,错综复杂,斗争一直深入到宫廷内部。
……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如何有机地组织呢?
我为着避免结构琐碎和头绪不清,在开始动笔前决定采取分单元集中描写的方法。
几章(最多的有十几章)为一个单元,单元与单元轻重搭配,努力追求笔墨变化,色彩丰富,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可以互相衔接。但一般得不采取衔接办法,而是突然接入另一件事,以便展开矛盾,好像横云断岭,又好像峰回路转,另换一番境界。尽管故事的进程被隔断了,实际靠着故事发展的内在逻辑给观介留下悬念,笔断而意不断。……”
——姚雪垠:《<李自成>创作余墨》
我认为,《李自成》是大师级的作品,够得上与托尔斯泰等小说家站在一个台阶上。
不过,《李自成》、《安娜·卡列尼娜》都是大部头,对于现在习惯了网文“浅层”阅读模式的人来说,也许不屑一顾吧。
3. “环套环”的结构
由许多相对独立的故事——一环扣一环,后浪推前浪,连缀而成,充满着故事性和戏剧性。有想要写作“谍战剧”和悬疑小说的朋友,尤其要深谙此法,像火得不行的《潜伏》等,都是这种结构模式。
章回小说,也很喜欢采取这种模式。大家最熟悉的作品,莫过于施耐庵的《水浒》了,呵呵。
《水浒》就是由众多的、相对独立的单个故事,前后勾连,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结构成完整的作品。
另外,现代作家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作品,又对我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艺术作了继承和革新。不妨去搜索阅读一下。
4. 现代主义作品的结构新技巧
(我在前面的课程已经讲过了,不再赘述。)
二、 散文的线索技法
1. 以“意”为线索,也就是以主题和我们写作者的认识为线索,串联各个片段。
【范例作品】《春》(朱自清)
作品抒发了“我”对春的热爱和追求,选择了春暖大地、春草柔绿、春龙吐艳、春风迷人、春雨喜人、春景动人等一系列片段,寄寓了“我”向往光明,执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划重点】 这样的结构以“意”相联,做到了多样的统一。
2. 以“寄托之物”作为明显的线索,把生活断片有机地联结起来。
【范例作品】《歌声》(吴伯箫)
作品用“歌声”为线索,以歌声开始,以歌声结束,联结了四首歌,反映了不同的历史画面。
【划重点】 “歌声”就好像一枚针那样,引着作者的思想红线,把通篇串联起来,成为完美的艺术品。
3. 按照人物事件本身发展的时间顺序或“人事风物”的空间场景来组织全篇的。(我们构思时把握“时、空”两个字就好)
【范例作品1】《长江三日》(刘白羽)
全文按照时间的顺序而展开,抒写作者乘江津号穿过巫山三峡的三日行程。
【范例作品2】《荷塘月色》(朱自清)
作品以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组合了不同的空间场景。
开头抒写了去荷塘的动机,接着勾勒荷塘四周的环境,进而又着力写了荷塘和月色,最后又回忆了采莲的生活情趣,抒发了深切的感受。
4. 集中在“一人、一事、一个场面、一丛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澜”,比较单一。
比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仅仅写了家庭生活的一个场景而已。
文学作品“线索”的结构方法不止以上几种,大家还可以在自己的阅读实践里加以总结。下节课,我们学习常用的“确定层次”的结构方法,也就是上一节课讲的“纬”的事宜,今天的“线索”学习是“经”的部分。
期待您点击我头像进空间,提出您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于我们小讲堂工作的改进。如果能够点赞、关注,就更加感激不尽了。
谢谢大家。#妙笔生花创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