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12生肖谁是老大哥(12生肖谁是老大)

12生肖谁是老大哥(12生肖谁是老大)

考古说鼠:十二生肖带头大哥,在历史上是种怎样的存在?

新春佳节,辞旧迎新。不知不觉中,我们即将迎来农历新年,而按照咱们中国人的习惯,我们马上迈入的,便是“鼠年”了。在十二生肖中,鼠位居第一,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带头大哥”了。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关于“鼠”的故事呢?“鼠”在考古领域又有哪些重要的发现呢?

老鼠的卡通形象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不妨从文物考古的角度,来跟大家聊一聊十二生肖的领头大哥——鼠。

早在远古时期,鼠类便曾与人类共存

说起考古发现的动物,大家可能对马、狗、牛、羊、猪之类的印象深刻。毕竟这些种属的动物或是肉食的主要来源,或是祭祀的重要祭品,或是生活中的"好帮手"、"好朋友",都在当时的社会中承担一定的角色。而鼠则是啮齿类的小哺乳动物,由于体型小、身手灵、习性与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发现甚至是捕捉鼠类,都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大家很难想象古人对鼠有怎样的认识和利用。

不过,考古发现还真就容易颠覆我们的认识,确实在一些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不少鼠类,时代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北京猿人生活场景再现

早在北京猿人时期,鼠就出现了。考古队在猿人洞的东坡,就发现了多达25种的鼠类化石。这些鼠类的骨骼大多被烧过且被拆散,因此不排除它们是北京猿人的食物的可能。

到了新时期时代,南到广东阳春、云南元谋,北到内蒙东部、辽宁彰武,中还有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的遗址中都曾发现家鼠、鼢鼠、甚至是松鼠、竹鼠(就是华农兄弟的那种)鼠类骨骼或者化石。

家鼠骨骼模型

古人与鼠之间的斗智斗勇

进入历史时期,随着文献资料的流传,古人与鼠的相互形象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诗经》里有三章"硕鼠",开头分别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和"硕鼠硕鼠,无食我苗",均是呵斥鼠类啃食庄稼。

尽管该章主要是借硕鼠讽刺统治者的贪婪剥削,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鼠类对粮食生产的危害。当然,从逻辑上来讲,自然又是老鼠毁坏庄稼、偷食粮食在先,其后才又用以抨击贪官污吏。

老鼠与麦穗

睡虎地秦简的《法律答问》中,有条文明确规定:

"仓鼠穴几可 (何) 而当论及谇?"

里面所讲的,就是依据粮仓中老鼠洞的多少,对管理者处罚定罪。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早已意识到老鼠对仓廪的危害。既然深受鼠患之害,事后光做惩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何捕鼠、灭鼠才是关键。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至少在秦汉的时期,人们就已经想出许多法子来了。比如,放马滩秦简里还曾有这样一句:

"正月壬子塞穴鼠弗居。"

就是在特定的时候去堵老鼠洞,通过围困的方法消灭老鼠。据推测,挑这些特定的日子,一方面是为了"通神灵",祈求心理安慰,再一方面就是趁鼠年幼,活动能力比较弱。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鼠类的看家本领就是啃食,所以这种方法的效果可能比较一般。

放马滩秦简

在与老鼠的“斗争”中,还有烟熏法。

《诗经·七月》里有"穹窒熏鼠,塞向墐户"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堵住老鼠洞,用烟再熏它。这应该是堵老鼠洞的加强版了。类似这样的做法,在《世说新语》里也有:

"谢虎子尝上屋熏鼠,胡儿既无由知父为此事……时道此非复一过。"

原来,连谢据父子都干过这种熏鼠的事。不得不说,古人为了对付老鼠,也算是绞尽了脑汁。但在对付老鼠的问题上,还有更狠的法子——毒杀。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

"臯塗之山……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稾茇,其叶如葵而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

上面这段文字中,介绍了两种毒鼠的物产,可以作证时人已经掌握了一些毒杀老鼠的方法。而考古发现的周家台秦简中,还有毒鼠的配方:

"取大白礜,大如母(拇)指,置晉斧(釜)中,涂而燔之,毋下九日,治之。"

躲在角落的老鼠

当然,给鼠找天敌,古人也想到了,只不过最初这个角色是狗来承担的。《吕氏春秋·士容篇》讲过一个故事:"齐有善相狗者,其邻籍之以买取鼠之狗。"说明当时有用狗去捉老鼠的,但是狗的质量参差不齐(可能有二哈那种捉鼠效果比较),熟悉狗的人(例如这个能给狗相面的)就派上大用场了。

汉代三台郪江崖墓的画像石上还有狗咬耗子的图像。尽管大葆台汉墓等已经发现了猫的骨骼,但猫广泛在历史文献中出现还是在唐代以后。

狗咬耗子图案的画像石

此外,《淮南子》里也提到了"设鼠者机动",也说明那个时候已经发明了捕鼠的机械,可惜我们目前还见不到相关的文物。

古人的“食谱”中,竟然真有老鼠?

前面说北京猿人的时候,就没有排除吃老鼠的可能性。那么古代存在吃老鼠的习俗么?

还真有!

《战国策》卷五里记载了应侯讲的这么一个故事:

"郑人谓玉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朴。周人怀朴过郑卖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

这则故事的本意虽然是想说读音相同闹出的笑话,但却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周人食鼠的习惯,并且他们还拿到市场上卖。值得一提的是,"腊"是风干的意思,没有风干的鼠肉在周叫"朴",由此可以推测除了风干以外,可能还有别的制作方法。

《战国策》书影

唐代的《朝野佥载》就记载了岭南人喜欢吃"蜜唧",而这种"蜜唧"便是如今广东一带流行的“三吱”,估计很少有人敢于尝试。在被誉为我国饮食四大奇书之一的《养小录》里,记载了一条黄鼠的蒸食技巧:

"泔浸一二日入笼,脊向底蒸,如蒸馒头许时,火候宁缓勿急。取出去毛刷极净,每切作八九块,块多则骨虽杂难吃。每块加椒盐末,面裹再蒸,火候缓而久,一次蒸熟为妙,多次则油走而味淡矣。取出糟食。"

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把黄鼠用泔水浸一两天入笼屉,脊背向下蒸,大约用蒸一锅馒头一样的时间,火候宁慢勿急。取出去毛,洗刷到非常干净,每只切作八九块,块数多了,骨头就碎了,虽然块小但难吃。每块加椒盐末,用面裹起来再蒸,慢火久蒸,最好一次蒸熟,因为蒸多就会使黄鼠的油分流失而导致口味变淡。难以想象,这是吃了多少遍才吃出来的经验。

黄鼠

这种黄鼠可能是出了名的美味,因为在清代的《定边县志》里,不仅介绍了这种黄鼠的基本情况:"北方黄鼠,穴中作窖,若床榻之状,牝牡所居也。天气清和时,出作穴口,见人则前掖如揖状……"最后结尾则来了一句"味极其美",意味深长,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除了黄鼠以外,其他鼠种的吃法也有史可考,比如《清稗类钞•饮食类》中就记载了竹鼠的吃法。

除了记载以外,食鼠也被考古证实。汉景帝的阳陵的陪葬坑里就发现了褐家鼠的骨骼,坑里还有其他的家禽、野生动物甚至是海洋生物,因为这些坑里发现了"大官丞印""太官令印""大官之印"等封泥,"大官"就是少府下属掌管膳食的,所以发现的鼠骨,应该和其他的动物骨骼一样都是皇帝的膳食。

汉景帝陵墓地宫中的动物骨骼

可能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缘故,河北满城发掘的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考古队员在两墓耳室出土的陪葬陶器中都发现了大量鼠骨。经科学分析鉴定:刘胜墓中出土的陶瓮里有岩松鼠、社鼠、黄鼬的全身骨骼,其中岩松鼠130多只,黄鼬4只。窦绾墓出土的陶壶里有社鼠、褐家鼠、大仓鼠等三种鼠类的全身骨骼,估计共有百只左右;陶罐里有社鼠、褐家鼠两种鼠类的全身骨骼,估计有百只左右。

刘胜墓陶瓮里的动物骨骼

此外,在一些极端的条件下,老鼠也是食物的选择。我们知道,苏武牧羊北海边的时候,就"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南史》中说到简文帝被困的时候,他们就拿老鼠、麻雀下手;《资治通鉴》里讲谯登被围的时候,城里的军民也是"皆熏鼠食之";《华阳国志》里李秀在南夷弹尽粮绝,也是"人但焦草炙鼠爲命"。

但必须指出的是,古人食鼠基本都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做出的无奈选择。真正像汉景帝那样有“食癖”的人,终究还是少数。更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细菌、病毒的变异情况今非昔比,对于老鼠这类容易携带、传播细菌、疾病的物种,特别是野生的情况更加复杂!

管住自己的口,或许会成为捍卫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吃货们",还是要以健康为重,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尝试体验古人的口福。

参考资料:

《诗经》《淮南子》《吕氏春秋》《南史》《华阳国志》《世说新语》《朝野佥载》《资治通鉴》《清稗类钞》等

考古说鼠:十二生肖带头大哥,在历史上是种怎样的存在?

新春佳节,辞旧迎新。不知不觉中,我们即将迎来农历新年,而按照咱们中国人的习惯,我们马上迈入的,便是“鼠年”了。在十二生肖中,鼠位居第一,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带头大哥”了。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关于“鼠”的故事呢?“鼠”在考古领域又有哪些重要的发现呢?

老鼠的卡通形象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不妨从文物考古的角度,来跟大家聊一聊十二生肖的领头大哥——鼠。

早在远古时期,鼠类便曾与人类共存

说起考古发现的动物,大家可能对马、狗、牛、羊、猪之类的印象深刻。毕竟这些种属的动物或是肉食的主要来源,或是祭祀的重要祭品,或是生活中的"好帮手"、"好朋友",都在当时的社会中承担一定的角色。而鼠则是啮齿类的小哺乳动物,由于体型小、身手灵、习性与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发现甚至是捕捉鼠类,都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大家很难想象古人对鼠有怎样的认识和利用。

不过,考古发现还真就容易颠覆我们的认识,确实在一些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不少鼠类,时代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北京猿人生活场景再现

早在北京猿人时期,鼠就出现了。考古队在猿人洞的东坡,就发现了多达25种的鼠类化石。这些鼠类的骨骼大多被烧过且被拆散,因此不排除它们是北京猿人的食物的可能。

到了新时期时代,南到广东阳春、云南元谋,北到内蒙东部、辽宁彰武,中还有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的遗址中都曾发现家鼠、鼢鼠、甚至是松鼠、竹鼠(就是华农兄弟的那种)鼠类骨骼或者化石。

家鼠骨骼模型

古人与鼠之间的斗智斗勇

进入历史时期,随着文献资料的流传,古人与鼠的相互形象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诗经》里有三章"硕鼠",开头分别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和"硕鼠硕鼠,无食我苗",均是呵斥鼠类啃食庄稼。

尽管该章主要是借硕鼠讽刺统治者的贪婪剥削,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鼠类对粮食生产的危害。当然,从逻辑上来讲,自然又是老鼠毁坏庄稼、偷食粮食在先,其后才又用以抨击贪官污吏。

老鼠与麦穗

睡虎地秦简的《法律答问》中,有条文明确规定:

"仓鼠穴几可 (何) 而当论及谇?"

里面所讲的,就是依据粮仓中老鼠洞的多少,对管理者处罚定罪。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早已意识到老鼠对仓廪的危害。既然深受鼠患之害,事后光做惩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何捕鼠、灭鼠才是关键。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至少在秦汉的时期,人们就已经想出许多法子来了。比如,放马滩秦简里还曾有这样一句:

"正月壬子塞穴鼠弗居。"

就是在特定的时候去堵老鼠洞,通过围困的方法消灭老鼠。据推测,挑这些特定的日子,一方面是为了"通神灵",祈求心理安慰,再一方面就是趁鼠年幼,活动能力比较弱。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鼠类的看家本领就是啃食,所以这种方法的效果可能比较一般。

放马滩秦简

在与老鼠的“斗争”中,还有烟熏法。

《诗经·七月》里有"穹窒熏鼠,塞向墐户"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堵住老鼠洞,用烟再熏它。这应该是堵老鼠洞的加强版了。类似这样的做法,在《世说新语》里也有:

"谢虎子尝上屋熏鼠,胡儿既无由知父为此事……时道此非复一过。"

原来,连谢据父子都干过这种熏鼠的事。不得不说,古人为了对付老鼠,也算是绞尽了脑汁。但在对付老鼠的问题上,还有更狠的法子——毒杀。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

"臯塗之山……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稾茇,其叶如葵而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

上面这段文字中,介绍了两种毒鼠的物产,可以作证时人已经掌握了一些毒杀老鼠的方法。而考古发现的周家台秦简中,还有毒鼠的配方:

"取大白礜,大如母(拇)指,置晉斧(釜)中,涂而燔之,毋下九日,治之。"

躲在角落的老鼠

当然,给鼠找天敌,古人也想到了,只不过最初这个角色是狗来承担的。《吕氏春秋·士容篇》讲过一个故事:"齐有善相狗者,其邻籍之以买取鼠之狗。"说明当时有用狗去捉老鼠的,但是狗的质量参差不齐(可能有二哈那种捉鼠效果比较),熟悉狗的人(例如这个能给狗相面的)就派上大用场了。

汉代三台郪江崖墓的画像石上还有狗咬耗子的图像。尽管大葆台汉墓等已经发现了猫的骨骼,但猫广泛在历史文献中出现还是在唐代以后。

狗咬耗子图案的画像石

此外,《淮南子》里也提到了"设鼠者机动",也说明那个时候已经发明了捕鼠的机械,可惜我们目前还见不到相关的文物。

古人的“食谱”中,竟然真有老鼠?

前面说北京猿人的时候,就没有排除吃老鼠的可能性。那么古代存在吃老鼠的习俗么?

还真有!

《战国策》卷五里记载了应侯讲的这么一个故事:

"郑人谓玉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朴。周人怀朴过郑卖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

这则故事的本意虽然是想说读音相同闹出的笑话,但却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周人食鼠的习惯,并且他们还拿到市场上卖。值得一提的是,"腊"是风干的意思,没有风干的鼠肉在周叫"朴",由此可以推测除了风干以外,可能还有别的制作方法。

《战国策》书影

唐代的《朝野佥载》就记载了岭南人喜欢吃"蜜唧",而这种"蜜唧"便是如今广东一带流行的“三吱”,估计很少有人敢于尝试。在被誉为我国饮食四大奇书之一的《养小录》里,记载了一条黄鼠的蒸食技巧:

"泔浸一二日入笼,脊向底蒸,如蒸馒头许时,火候宁缓勿急。取出去毛刷极净,每切作八九块,块多则骨虽杂难吃。每块加椒盐末,面裹再蒸,火候缓而久,一次蒸熟为妙,多次则油走而味淡矣。取出糟食。"

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把黄鼠用泔水浸一两天入笼屉,脊背向下蒸,大约用蒸一锅馒头一样的时间,火候宁慢勿急。取出去毛,洗刷到非常干净,每只切作八九块,块数多了,骨头就碎了,虽然块小但难吃。每块加椒盐末,用面裹起来再蒸,慢火久蒸,最好一次蒸熟,因为蒸多就会使黄鼠的油分流失而导致口味变淡。难以想象,这是吃了多少遍才吃出来的经验。

黄鼠

这种黄鼠可能是出了名的美味,因为在清代的《定边县志》里,不仅介绍了这种黄鼠的基本情况:"北方黄鼠,穴中作窖,若床榻之状,牝牡所居也。天气清和时,出作穴口,见人则前掖如揖状……"最后结尾则来了一句"味极其美",意味深长,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除了黄鼠以外,其他鼠种的吃法也有史可考,比如《清稗类钞•饮食类》中就记载了竹鼠的吃法。

除了记载以外,食鼠也被考古证实。汉景帝的阳陵的陪葬坑里就发现了褐家鼠的骨骼,坑里还有其他的家禽、野生动物甚至是海洋生物,因为这些坑里发现了"大官丞印""太官令印""大官之印"等封泥,"大官"就是少府下属掌管膳食的,所以发现的鼠骨,应该和其他的动物骨骼一样都是皇帝的膳食。

汉景帝陵墓地宫中的动物骨骼

可能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缘故,河北满城发掘的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考古队员在两墓耳室出土的陪葬陶器中都发现了大量鼠骨。经科学分析鉴定:刘胜墓中出土的陶瓮里有岩松鼠、社鼠、黄鼬的全身骨骼,其中岩松鼠130多只,黄鼬4只。窦绾墓出土的陶壶里有社鼠、褐家鼠、大仓鼠等三种鼠类的全身骨骼,估计共有百只左右;陶罐里有社鼠、褐家鼠两种鼠类的全身骨骼,估计有百只左右。

刘胜墓陶瓮里的动物骨骼

此外,在一些极端的条件下,老鼠也是食物的选择。我们知道,苏武牧羊北海边的时候,就"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南史》中说到简文帝被困的时候,他们就拿老鼠、麻雀下手;《资治通鉴》里讲谯登被围的时候,城里的军民也是"皆熏鼠食之";《华阳国志》里李秀在南夷弹尽粮绝,也是"人但焦草炙鼠爲命"。

但必须指出的是,古人食鼠基本都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做出的无奈选择。真正像汉景帝那样有“食癖”的人,终究还是少数。更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细菌、病毒的变异情况今非昔比,对于老鼠这类容易携带、传播细菌、疾病的物种,特别是野生的情况更加复杂!

管住自己的口,或许会成为捍卫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吃货们",还是要以健康为重,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尝试体验古人的口福。

参考资料:

《诗经》《淮南子》《吕氏春秋》《南史》《华阳国志》《世说新语》《朝野佥载》《资治通鉴》《清稗类钞》等

十二生肖中谁是老大哥,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

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说法不一,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摄影/林)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

在《陔余丛考》中,他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参见清·赵翼《陔余丛考》)。

十二生肖始于纪元前六世纪,开始的时候和地支一组的数字互相应用,后来才变为纪年的年号。但令人好奇的是在十二生肖中,为什么人人喊打的老鼠能够独占鳌头,领袖群雄呢?

民间传说记载:玉皇大帝召集生肖们开排名大会,猪鼠牛马羊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一齐赶着赴会,牛大哥憨厚,早早启程 结果当然占了首位,本来冠军非它莫属,可是机灵的老鼠在关键时刻,看准时机,悄悄跃上牛背站在牛大哥的头上,结果排名时牛哥无奈就只能让位于鼠老弟了,屈居第二。

传说归传说,但是生肖为何取数十二呢?

《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所说的就只有十一种生肖,缺龙。

此书《言毒篇》:“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就这样,十二生肖就齐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完整,与现今无异。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你能看出这个是什么属相吗?

「饮酒与健康」当十二生肖遇见酒,谁更懂酒?

关于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用十二地支配属十二种动物以纪年的方法。

生肖又叫属相,每一年出生的人,都有相应的属相,十二年后重新轮回。属不同生肖的人,脾气性格各异,喝酒的状态和水平也不尽相同。

当十二生肖聚在一起时,

让我们来看看,

哪个生肖的人最懂喝酒?

01

鼠作为十二生肖之首,被赋予智慧、富足、象征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属鼠的人通常开朗快乐、有特殊的感受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等特征。

要知道鼠老大最爱粮食,并且100%纯粮固态酿造的白酒,直接秒杀其他小酒,更吸引着鼠老大,越喝越成精。

02

牛代表勤劳,属牛的人通常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脚踏实地的干劲等特征。

当耿直的牛老二遇到美味的酱香白酒,喝起来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要么不喝,要么喝个痛快!

03

虎代表勇猛,属虎的人生来就具有胆识,有毅力,只要有目标就会努力去争取。

通常豪爽之人好饮且善于发现好酒。当虎大哥遇见纯粮酱香酒,又怎能错过呢!

04

即使没有红着脸,也要喝到红着眼,这说的就是兔子本身了。兔子是仁慈、文雅以及美好的象征。

属兔的人通常温柔善良、体贴细腻。正是这份细腻,让可爱的兔兔善于发现并爱上独特的酱香美酒,不然怎么会喝到眼红呢!

05

中华民族号称龙的传人,属龙的人一般体格健硕,活力四射,永远不知疲倦,凡是不服输。

中华民族又是善饮的民族,龙行天下,喝遍美酒永不疲倦!

06

蛇代表柔韧,经常听过这样一句话:以退为进,声东击西。这就是酒桌中常见的“聪明人”。

属蛇的人思路敏捷,沉着冷静,总让人杯弓蛇影,是机智蛇老六没错了!

07

马代表奋进,属马的人通常拥有精力旺盛、刚毅果断、耿直热情、一往无前等特征。

喝起酱香酒来,谁都劝不住!单枪匹马,谁也拉不住。

08

羊代表和睦,属羊的人通常拥有正直善良、乐善好施、温和亲切、优雅娴静、宽容耐心等特征。

与他们一起喝酒,那叫一个自在!

09

猴代表灵活,属猴的人通常拥有强烈进取心,亲切,体现在与人融洽相处,好爱社交、老练。不仅才智高而且具有优秀的头脑。

自从猴哥尝过一次酱香美酒后,大圣也不想当了,专做酒桌气氛小王子了,改走谐星路线了。

010

鸡代表恒定,属鸡的人通常拥有精力充沛、善于言谈、讲究效率、果断敏锐、勇往直前、心强好胜等特征。

酒桌上,最守时的,没毛病。

011

狗代表忠诚,属狗的人通常拥有意志坚定、敏捷、有条理、注重现实等特征。

酒桌上,最顾家的非他莫属。电话报备,醉后无后顾之忧考虑周到。

012

猪代表随和,属猪的人通常拥有朴实无华、性情温顺、开朗乐观等特征。

所以酒桌上,他一定是那个最实诚的人。要喝就喝最好的纯粮酱香酒,喝了酒,就是酒桌上最精致的猪猪男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