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靖远丧葬习俗(廿四)——全三、烧七期纸和注意的忌讳
送葬回来,开席待客,这次待客主要是对在丧事中代劳的乡邻、亲朋好友的感谢。吃的时候,孝子身穿孝衫,逐桌逐人敬酒,一桌敬完,跪下磕一个头,这是农村最高的致谢礼节。
送走客人,归还用具后开始安宅,安宅用品:水碗一个、笤帚莣一根、黄米碟、犁铧、木棍、公鸡(出殃用下的)、香、酒、黄表、黄钱。
安宅分两步,先清宅再安土神。
清宅,阴阳画一张符,烧到水碗里,让一个人端上用笤帚莣蘸的洒水,一个人端上米碟撒米,一个人提上犁铧用小木棒敲上响,一个人拿上木棍敲地面响,一个人抱上公鸡打的叫。
阴阳手拿铃铛走在前面念咒语,其余人跟在后面,将院子和所有房屋内全部清一遍,
安土神,按照东、西、南、北、灶神、财门的顺序阴阳诵经,其他人跟上上香、奠酒、化表、烧黄钱。
安宅结束,阴阳画两道符,一道贴设了灵堂的堂屋门口,一道贴在供桌底下(贴到百日),写一张化纸单贴在门背后,化纸单写的是烧七期纸和百日的日期,把犁铧放在供桌下面(放到百日)。
出殃用的公鸡归阴阳所有,拿回家必须杀了吃肉,不能养。做道场设立神坛用的围坛布、踏罡步斗用的红毯子、渡桥用的脸盆、镜子、梳子都归阴阳所有,儿女要拿钱去和阴阳赎回。说法是这些物品已带灵气,使用时能带来吉祥和平安。
全三,下葬的第三天早上进行。用物有香、酒、表、黄钱、供品和铁锹,儿孙穿上孝衫来的坟院,用铁锹将坟堆、坟院重新收拾、整理一下,将下葬时没有整修好的地方再整修一下。整修后之后将供品供下,给土碑前上香、奠酒、化表、烧黄钱,在到坟前烧票子、奠酒、泼散供品。
烧离门纸,从出殡的当天晚上,连续烧三晚纸,第一晚在院门外烧,第二、三晚,一晚比一晚远一点。烧纸时儿孙穿上孝衫,拄上丧杖,拿上票子、香、酒和供品,来的地方,先上香,在烧票子,最后泼散供品。
烧七期纸,从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烧一次纸,共烧七次,最后一次是第四十九天,也叫尽期纸。具体日期按阴阳写的化纸单烧。
烧七期纸和烧离门纸是一样的,一期比一期远一些,第一期比第三晚的离门纸远一些开始,第七期也就是尽期,烧到庄外就行。
在过去,给堂屋的供桌下放一个碗,每天吃饭的时候去给到碗里泼散一点,表达孝心。泼散下的食品到烧纸时带上倒的烧纸处。现在大多数人都不这样做了,但还是有坚持泼散的。
注意的忌讳:
1、从安宅之后院里一百天不能有响声,安宅时打的犁铧、木棒敲地面、让鸡叫,意思就是不能出现大于这些声音的响声。常言是这样说的,除了鸡飞狗叫娃娃吵,风吹雨打关门声外,再不能弄出其它的响声。
2、设了灵堂的堂屋白天开门照阳光,晚上在屋里睡人,必须坚持到一百天,也就是到烧百日纸。说法是屋里阴气重,要照阳光,睡人升阳气。如果家人有事不能在家,在屋里养一只鸡,其目的还是升阳气。
3、儿子一百天不能理发、刮胡子,叫留孝头。
4、儿子有重孝,一百天不能参加别人的婚礼,不能去别人家新宅。说法是怕孝冲。
——未完待续,敬请继续关注
靖远丧葬习俗(廿四)——全三、烧七期纸和注意的忌讳
送葬回来,开席待客,这次待客主要是对在丧事中代劳的乡邻、亲朋好友的感谢。吃的时候,孝子身穿孝衫,逐桌逐人敬酒,一桌敬完,跪下磕一个头,这是农村最高的致谢礼节。
送走客人,归还用具后开始安宅,安宅用品:水碗一个、笤帚莣一根、黄米碟、犁铧、木棍、公鸡(出殃用下的)、香、酒、黄表、黄钱。
安宅分两步,先清宅再安土神。
清宅,阴阳画一张符,烧到水碗里,让一个人端上用笤帚莣蘸的洒水,一个人端上米碟撒米,一个人提上犁铧用小木棒敲上响,一个人拿上木棍敲地面响,一个人抱上公鸡打的叫。
阴阳手拿铃铛走在前面念咒语,其余人跟在后面,将院子和所有房屋内全部清一遍,
安土神,按照东、西、南、北、灶神、财门的顺序阴阳诵经,其他人跟上上香、奠酒、化表、烧黄钱。
安宅结束,阴阳画两道符,一道贴设了灵堂的堂屋门口,一道贴在供桌底下(贴到百日),写一张化纸单贴在门背后,化纸单写的是烧七期纸和百日的日期,把犁铧放在供桌下面(放到百日)。
出殃用的公鸡归阴阳所有,拿回家必须杀了吃肉,不能养。做道场设立神坛用的围坛布、踏罡步斗用的红毯子、渡桥用的脸盆、镜子、梳子都归阴阳所有,儿女要拿钱去和阴阳赎回。说法是这些物品已带灵气,使用时能带来吉祥和平安。
全三,下葬的第三天早上进行。用物有香、酒、表、黄钱、供品和铁锹,儿孙穿上孝衫来的坟院,用铁锹将坟堆、坟院重新收拾、整理一下,将下葬时没有整修好的地方再整修一下。整修后之后将供品供下,给土碑前上香、奠酒、化表、烧黄钱,在到坟前烧票子、奠酒、泼散供品。
烧离门纸,从出殡的当天晚上,连续烧三晚纸,第一晚在院门外烧,第二、三晚,一晚比一晚远一点。烧纸时儿孙穿上孝衫,拄上丧杖,拿上票子、香、酒和供品,来的地方,先上香,在烧票子,最后泼散供品。
烧七期纸,从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烧一次纸,共烧七次,最后一次是第四十九天,也叫尽期纸。具体日期按阴阳写的化纸单烧。
烧七期纸和烧离门纸是一样的,一期比一期远一些,第一期比第三晚的离门纸远一些开始,第七期也就是尽期,烧到庄外就行。
在过去,给堂屋的供桌下放一个碗,每天吃饭的时候去给到碗里泼散一点,表达孝心。泼散下的食品到烧纸时带上倒的烧纸处。现在大多数人都不这样做了,但还是有坚持泼散的。
注意的忌讳:
1、从安宅之后院里一百天不能有响声,安宅时打的犁铧、木棒敲地面、让鸡叫,意思就是不能出现大于这些声音的响声。常言是这样说的,除了鸡飞狗叫娃娃吵,风吹雨打关门声外,再不能弄出其它的响声。
2、设了灵堂的堂屋白天开门照阳光,晚上在屋里睡人,必须坚持到一百天,也就是到烧百日纸。说法是屋里阴气重,要照阳光,睡人升阳气。如果家人有事不能在家,在屋里养一只鸡,其目的还是升阳气。
3、儿子一百天不能理发、刮胡子,叫留孝头。
4、儿子有重孝,一百天不能参加别人的婚礼,不能去别人家新宅。说法是怕孝冲。
——未完待续,敬请继续关注
玄门文化:许多道家符咒为什么需要焚化使用?
修道人书符祭炼之后,除了佩戴、贴镇等方式外,往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符咒焚化(尤其是用符法降妖捉鬼),这是施符的常用方式。
《浙江通志》中记载:“诸暨人邓元真,可以通过道术驱使雷电。宣德年间,经过某处村庄,见一户人家冒出奇怪烟火,并有砂石从天而降。当下心中明了,书符焚烧,天空一声霹雳,雷电震死一狐。”
道家真人耗气力书符,为什么又要将它焚化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召神降神。
那么,为什么将符咒烧化就可以召神降神呢?
《笑道论·延生平符》引《三元品》云:“紫微宫有延生符,爪书八方,则八气应之便成人,毁符以烧着,人随烟化为气,其文四万劫一出。”这说的是将符焚烧后,符咒中的信息随烟气径达天庭,神明皆因此收到信息,而被感召。
书符的主要目的是通神,这无论在书符的过程中、书符材料的选择中、密咒加持中、还是符咒使用中无不如此。
道家法师不能亲自与神明沟通,便借助符咒的灵力作为媒介,请神明下来帮忙,“烧之,令灰扬于青烟之宵”,便可以让所求之神仙感召。
符咒的焚化可在许多地方进行。比如法坛之上,比如做法事的地点。使用起来相对灵活,没有一定之法。
但也有一些忌讳,比如污秽的地方不能焚烧,妇女来月事期间不能持符焚烧等。
除了法坛焚化符咒最常用外,还有一个地方常常用到。那就是炉灶。
在炉灶中焚化符咒的目的,通常是用作驱逐家宅之中的鬼怪。
因为灶神相当于玉帝在人间的使者,专门负责上报家家户户的信息给天庭。
所以每当家宅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疾病困扰、意外灾害、闹鬼不宁,都可在炉灶之中焚化相应符咒,来使信息径达天庭,召感相应神明来帮忙处理。
除了上面的情况,焚符化水饮下,也是一种常用方式。
汉代《太平经》云:“欲除疾病而大开道者,取决于丹书吞字也。”
《夷坚乙志》云:“兵部侍郎张渊道之女,因为鬼怪在家中作祟,一觉醒来后再不能说话。家里人着急,请来洞虚观道士焚香作法,书符使吞之。”
这就是焚化符咒后,将符灰放入水中饮下而起作用。
当然,用朱砂书写的符咒,是不可以吞服的。
上千年的道家符咒文化到了今日,许多早已失传,不免令人扼腕痛惜。
当修持,当精进,当传承。
靖远丧葬习俗(廿四)——全三、烧七期纸和注意的忌讳
(素材均为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导语:
丧事后的仪式和习俗是中国农村社会中一项充满仪式感和传统的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传承孝道和尊重祖先,同时也为逝者送行和保佑生者平安。从送葬、安宅到祭祀,每一步骤都承载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仪式的细节,以及与之相关的禁忌和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独特的文化传统。
送葬回来后,农村的丧事进入了另一重要阶段,那就是待客。
这是一次特殊的答谢仪式,目的是感谢在丧事中帮助的乡邻、亲朋好友。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而孝子身穿孝衫,逐桌逐人恭敬地敬酒。每一桌酒过之后,孝子会跪下来磕一个头,这是表达最高敬意的方式,也是农村最高的感谢礼节。
送走客人后,家中的焦点转向了宅院的安宅仪式。这个环节同样充满了仪式感和传统元素。安宅所需用品包括水碗、笤帚莣、黄米碟、犁铧、木棍、出殃用的公鸡、香、酒、黄表和黄钱。
安宅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清宅和安土神。
清宅开始时,阴阳师会画一张符,将其点燃并放入水碗中,然后一个人会用笤帚莣蘸水,另一个人会用黄米碟撒米,再有一个人提起犁铧,用小木棒敲击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而另一个人则会拿起木棍敲击地面,同时还有一个人抱着公鸡,让其发出叫声。
阴阳师手持铃铛领着众人,在前面念咒语,其他人则跟随其后,一遍遍地清理院子和所有房屋内部。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清除负能量和不洁物。
接下来是安土神的环节,按照特定的顺序依次祭拜东、西、南、北、灶神和财门神。与之伴随的是上香、奠酒、化表、烧黄钱等仪式。安土神的目的是保佑家宅平安和免受邪灵侵扰。
安宅仪式结束后,阴阳师会画两道符,一道贴在设有灵堂的堂屋门口,另一道则贴在供桌底下。此外,还会写一张化纸单贴在门背后,上面标明了烧七期纸和百日的日期。犁铧也会放在供桌下。
这些步骤都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被认为能为家庭带来吉祥和平安。
在丧事的全程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仪式叫做"全三",它在下葬的第三天早上进行。家人会穿上孝衣,带着香、酒、表、黄钱和其他供品前往坟地。他们会用铁锹重新整理坟堆和坟院,确保下葬地点整洁。整修完毕后,他们会供奉祖先,为逝者祈祷。这个仪式象征着对逝者的尊重和记忆。
此外,还有一系列与丧事相关的仪式,如烧离门纸和烧七期纸。
前者是连续烧三晚,从丧事当天晚上开始,在每个晚上离家越来越远。每次烧纸,儿孙都要穿上孝衣,拄着丧杖,携带香、酒和供品,以祭奠逝者。后者是从逝者去世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共烧七次,最后一次称为尽期纸,即第四十九天。这些纸张的烧毁被视为向逝者传达思念之情的方式。
在过去,人们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堂屋的供桌下放置一个碗,每顿饭前都会将一些食物泼散到碗里,以表达孝心。
这些食物会随着烧纸一同带到逝者的身边。尽管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但仍有一些人坚持这一习俗。
然而,在丧事仪式中也有一些忌讳需要遵守。首先,自安宅之后的一百天内,院子里不能发出
大声的响声,除了风吹雨打、鸡飞狗叫和婴儿的啼哭外,绝不能有其他声响。这被视为对逝者的尊重,也是一种传统信仰,认为大声响声可能会扰乱逝者的安宁。
其次,设有灵堂的堂屋需要在白天开门,以让阳光照进屋内。
晚上,家人必须在屋里睡觉,坚持到一百天,也就是烧百日纸的时候。这个习俗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人们认为屋内有阴气,需要阳光的照耀,同时也是为了升阳气。如果家人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家,那么可以在屋里养一只鸡,也是为了升阳气。
此外,儿子在一百天内不能理发、刮胡子,这被称为留孝头,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表达。而儿子在有重孝的情况下,也不能参加别人的婚礼,不能去别人家新宅,以免冲犯孝道。
在中国农村社会,丧事仪式承载着深刻的文化传统和尊重祖先的情感。每一个步骤都经过精心的策划和仪式化的表达,体现了孝道的传承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这些仪式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家庭凝聚力和社群联系的象征。通过遵守这些传统,人们保持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同时也传递着对亲人的深厚情感。
总之,农村丧事的仪式和习俗虽然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减少,但依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亲人的深切感情。
《陈情令》中的文化知识:纸扎、纸钱
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丧葬的情节。
这些丧葬文化,
其实我们很多人是比较忌讳的,感觉阴森晦气。
但是,大家忌讳的,不愿意多谈起的这些丧葬东西,
却非常受外国人喜欢。
比如说纸扎和纸钱。
《陈情令》中就出现了含有这些丧葬东西的场景。
剧中出现的纸扎,也叫糊纸。
是供丧葬祭祀用的明器,用来悼念亡者。
它是用竹篾、高粱杆等扎成各种器皿、家具、动物等,并糊上彩纸。
春秋时期,出现活人陪葬,因为太过残忍,
后来出现用陶俑、木俑代替活人陪葬。
唐代纸扎艺术兴起,宋朝时到了极盛时期,
给亡人祭奠时,开始出现烧这些纸扎制品。
2019年的时候,在法国紧邻埃菲尔铁塔的一家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极乐天堂》的艺术展,展出了咱们中国的纸扎艺术。
这些纸扎都栩栩如生,
这次展览被评为当年夏天“巴黎十大必看展览之一”。
法国人说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想法很浪漫。
这些让我们中国人敬而远之的纸扎,
在外国人眼中是浪漫的艺术品。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把彩扎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纸扎文化不应该成为禁忌,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
外国人把它们当成艺术品,
我们国人更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
说完纸扎,我们再说一下丧葬文化中的纸钱,也叫冥币。
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
经常会看到有人给亡故之人烧纸钱。
有一种说法认为烧纸钱是源于道教烧符箓的仪式
认为烧符咒纸,可以和神灵沟通
烧纸钱也能传递给亡人。
烧纸钱习俗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一开始是“剪纸为钱”,不烧,
后来才慢慢开始盛行烧纸钱。
大家可能想不到,咱们中国烧纸钱,
也被外国人模仿,甚至还出现了烧纸钱的教程。
外国人把冥币纸钱叫“先祖钱”
国外的一些电商平台还售卖中国冥币,
美国一位人类学教授还专门写了一本研究这种文化现象的书
叫《烧钱: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
令人感觉阴森晦气的这些丧葬东西,
其实,都是表达对故去之人的思念
也是最温柔的寄托!
道家符咒—镇祸害法的含义
一、作用:镇病痛缠身、事业不顺、家庭不和、时运不济、身心不安--本符是一道总符。
二、用法:此符置厅堂,能防止不测的祸害和灾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