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额头通天柱面相男孩好吗?(额头通天柱面相)

额头通天柱面相男孩好吗?(额头通天柱面相)

小小布老虎 缝出吉祥意

许多人都有关于布老虎的童年记忆。那虎头虎脑、憨态可掬的布老虎,出自一双双灵巧的手,出自舞动的针线和连缀在一起的斑斓色彩,守护着童年,让生活充满乐趣。

7月21日,记者走进西安市鄠邑区,在户县民间布艺老虎非遗传承人刘随军家中,看到了上百个陈列着的大小不一、颜色造型各异的布老虎和其他布艺制品。刘随军介绍,这里几乎囊括了当地百年来各个时期的布老虎经典造型。

一种传统,承载着古老的民间风俗

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鄠邑区流传着许多关于“虎”的民间谚语。

“虎”是中国民间普遍尊崇的吉祥物。早在距今约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部族的陶器、石器及玉器上,便有类似虎的图画,从中可以看出虎在先民心中的地位。汉代有画虎于门,驱邪镇定之俗。大人经常为孩子以“虎”做伴生物,除了用于驱邪镇定,还有祝福孩子虎头虎脑、长命百岁之意。

布艺老虎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针线艺术,与远古的图腾观念和育儿习俗相伴生。布艺老虎的最初功能是驱邪逐疫、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服饰装饰功能,形式日益多样。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制作技艺,有着深厚的民俗基础。人们把现实中的虎和幻想中理想化了的虎交融在一起,使其具有人的性格、人的感情。人们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老虎勇猛的神态,却让虎头及五官显示出天真稚气,使其格外可爱迷人。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装饰纹样以‘五毒’元素为主,较多运用刺绣手法。‘五毒’是指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寓意以毒攻毒,达到驱除霉运的目的。”刘随军说。

为什么虎鼻子的造型那么长?刘随军介绍,圆柱形鼻子与古代饕餮纹中额鼻间的饰纹一样,有“通天柱”的意思。饕餮纹中额鼻间的饰纹或由“扉棱”演变而来。“扉棱”本来只是纯技术性的铸器连接缝,为凸出的条状,后被渐渐改造为装饰元素。

“过去,由于生活条件差,民间便用布老虎来给孩子驱魔、除病、除灾。在孩子出生前,外婆就开始做布老虎,到了办孩子满月礼的时候,外婆会把布老虎送给外孙(女)。久而久之,送布老虎就成为孩子满月礼的一项重要仪式。”刘随军说。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的种类有站立虎,以及作为服饰类的老虎枕、老虎鞋、老虎帽、虎头袖套、虎头裹肚等。

一项技艺,一代代手艺人心手相传

刘随军家一进门的房间,既是展厅,又是刘随军平时做布艺老虎的操作间。蓝色木质展柜上放置着粗细长短不同的针、针锥、顶针,以及布剪、线剪、美工刀、美工钳等,各种工具应有尽有。

刘随军1961年4月出生于鄠邑区渭丰乡留南村,家族世代制作布艺老虎,传承谱系可追溯到清代咸丰年间。在祖母、母亲的熏陶下,刘随军从小就与布艺老虎结下不解之缘。十几岁时,他开始制作布艺老虎;二十多岁起,他便与妻子正式批量制作并销售布艺老虎,作品有布老虎、虎头帽、虎头鞋等。他向民间老艺人虚心请教,处处留意观摩,吸取精华,不断完善自己作品的样式。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的制作工艺复杂,对制作者技艺要求很高,是兼美术与针线活技法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作用主要材料有纯棉乳白色土布、各色彩色丝线、染料、棉花、锯末等。刘随军精益求精,为制作布艺老虎制定了剪、缝、画、贴、绣、扎等18道工序,为制作虎头鞋也制定了绣眼睛、缝眉毛、扎虎嘴等8道工序。

“制作布艺老虎的人,首先,需要具有美术功底,能在制作布老虎的原料布上画出老虎的图样,并依据老虎皮毛纹路给布样上颜色,画出清晰的虎纹等,使画布具有布老虎的外形。其次,需要扎实的针线活技艺,在画好老虎的布样上,缝布面、镶耳朵、绣眉毛,完成整个老虎外表缝合,然后再在已缝合好的‘老虎’里填上令其饱满的里料。整个工序不仅讲究技巧,而且还需有力气。”刘随军说。

选料、画花样、裁剪、缝制、装填、整形、装饰、匝项圈、固定眉毛嘴巴位置、再画上虎纹……制作每一只布艺老虎,刘随军都恪守着一丝不苟的流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马虎。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刘随军也在不断创新。他借鉴外地布艺老虎的一些特点,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精美。

最开始的传统布艺老虎采用的是粗布原料。为了达到更加美观的效果,刘随军把原料改成了金丝绒,使手感更加柔软,颜色更加鲜亮。“老一辈的人采用墨汁画虎身上的黑色斑纹,到了夏天手心有汗,颜色就会染到手上。我改用不易掉色、更为持久的丙烯颜料,解决了这一问题。”刘随军说。

刘随军画的虎娃画。

艺无止境。为了一生挚爱的布艺老虎制作技艺,刘随军到周边各个县区学习借鉴民间工艺制作技巧,取其精华,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刘随军说:“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将布艺制作坚持下去。”

刘随军将自己的手艺教给了儿子、女儿、儿媳,希望他们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他最大的愿望是民间布艺老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随着民间手工艺品的热销,布艺老虎的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大。我在制作过程中寻找技巧,想办法提高工效、节约时间,将各道工序分解开来,采取流水线作业,最后组合成完整作品。”刘随军说,“目前,如果有两三千只以上的批量订单,我就会请乡邻来帮忙,‘以工代培’。以前,制作一只布老虎要十个小时,现在,两三个月就能生产出一批布老虎。”

刘随军大胆的创新,体现了他对保护这门手艺的决心,也让传统技艺的商业前途变得值得期待。

一个行业,吸引着年轻人传承创新

7月16日一大早,西安工程大学的学生们来到刘随军的布艺老虎作坊开展“守护民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刘随军介绍,每年寒暑假都会有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这里学习观摩。

“这次暑期实践活动,让我了解了民间布艺老虎的历史源流、工艺流程,等等。与非遗传承人刘随军老师的深入交流,让我更加熟悉了布艺制作流程。我是学服装设计的,之后我会把关于非遗的感想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去。”西安工程大学学生杨雨琪说。

2022年,由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深度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项目,为西安非遗文创设计带来了更多新思路。艺术院校学生们对西安市挑选的包括户县民间布艺老虎在内的12项非遗项目进行了二次拓展研究,也为后期文创产品实物的设计制作奠定了基础。

刘随军制作的创意布老虎。

“我当时参与的就是布艺老虎文创的研发,其中包括布艺老虎流程图的创作、布艺老虎文创的制作、布艺老虎纹样展示,以及布艺老虎形象创作四部分。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布老虎的故事,以及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的不断创新。我的作品将布老虎与玩具魔方进行结合,增加了布老虎展示的趣味性,让布老虎的形象更加多样化。”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学生马文津说。

民间布艺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人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老虎形象。

创意布老虎。

为了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刘随军也会进行“私人定制”。比如,去年他在给一家互联网公司大批量制作的布艺老虎额头上,加上了“布说虎话”等字样,充满了俏皮的元素。

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经过刘随军改良的老虎鞋、老虎帽、老虎肚兜等,受到广泛欢迎。这些手工艺品的身上,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体现着一辈辈人的期望与祝福。

“传统技艺的传承,不是简单地模仿,也不是一模一样地复制,而是从精神内涵上去接纳,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并赋予其现代文化气息。这样,才能给予民间布艺老虎以永恒的生命力。”西安市鄠邑区文化馆馆长程君宝说。(记者 李静茹)

小小布老虎 缝出吉祥意

刘随军在为布艺老虎画虎纹。 记者 李静茹摄

经典款布艺老虎。 记者 李静茹摄

刘随军画的虎娃画。 记者 李静茹摄

刘随军制作的虎头鞋和虎头肚兜。 记者 李静茹摄

许多人都有关于布老虎的童年记忆。那虎头虎脑、憨态可掬、色彩斑斓的布老虎,出自一双双灵巧的手,出自舞动的针线。它守护着童年,让生活充满乐趣。

7月21日,记者走进西安市鄠邑区,在户县民间布艺老虎非遗传承人刘随军家中,看到了上百个陈列着的大小不一、颜色造型各异的布老虎和其他布艺制品。刘随军介绍,这里几乎囊括了当地百年来各个时期的布老虎经典造型。

一种传统,承载着古老的民间风俗

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鄠邑区流传着许多关于“虎”的谚语。

“虎”是中国民间普遍尊崇的吉祥物。早在距今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部族的陶器、石器及玉器上,便有类似虎的图案,从中可以看出虎在先民心中的地位。汉代有画虎于门,驱邪镇宅之俗。大人经常给孩子做“虎”玩具,除了用于驱邪镇定,还有祝福孩子虎头虎脑、长命百岁之意。

布艺老虎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针线艺术,与远古的图腾崇拜和育儿习俗相伴而生。布艺老虎的最初功能是驱邪逐疫、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服饰装饰功能,形式日益多样。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制作技艺有着深厚的民俗基础。人们把现实中的虎和想象中的虎交融在一起,使其具有人的性格、人的感情。人们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老虎勇猛的神态,却让虎头及五官显示出天真稚气,使其格外可爱迷人。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装饰纹样以‘五毒’元素为主,较多运用刺绣手法。‘五毒’是指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寓意以毒攻毒,达到驱除霉运的目的。”刘随军说。

为什么虎鼻子做得那么长?刘随军介绍,圆柱形鼻子与古代饕餮纹中额鼻间的饰纹一样,有“通天柱”的意思。饕餮纹中额鼻间的饰纹或由“扉棱”演变而来。“扉棱”本来只是纯技术性的铸器连接缝,为凸出的条状,后被渐渐改造为装饰元素。

“过去,由于生活条件差,民间便用布老虎来给孩子驱魔、除病、除灾。在孩子出生前,外婆就开始做布老虎,到了办孩子满月礼的时候,外婆会把布老虎送给外孙(外孙女)。久而久之,送布老虎就成为孩子满月礼的一项重要仪式。”刘随军说。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的种类有老虎枕、老虎鞋、老虎帽、虎头袖套、虎头裹肚等。

一项技艺,一代代手艺人心手相传

刘随军家一进门的房间,既是展厅,又是他平时做布艺老虎的操作间。蓝色木质展柜上放置着粗细长短不同的针、针锥、顶针,以及布剪、线剪、美工刀、美工钳等,各种工具应有尽有。

刘随军家族世代制作布艺老虎,传承谱系可追溯到清代咸丰年间。在祖母、母亲的熏陶下,刘随军从小就与布艺老虎结下不解之缘。十几岁时,他开始制作布艺老虎;20多岁起,他便与妻子正式批量制作并销售布艺老虎、虎头帽、虎头鞋等。他向民间老艺人虚心请教,处处留意观摩,吸取精华,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样式。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制作工艺复杂,对制作者技艺要求很高,是兼美术与针线活技法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作用主要材料有纯棉乳白色土布、彩色丝线、染料、棉花、锯末等。刘随军精益求精,为制作布艺老虎制定了剪、缝、画、贴、绣、扎等18道工序,为制作虎头鞋也制定了绣眼睛、缝眉毛、扎虎嘴等8道工序。

“制作布艺老虎的人,首先需要具有美术功底,能在制作布老虎的原料布上画出老虎的图样,并依据老虎皮毛纹路给布样上颜色,画出清晰的虎纹等。其次,需要扎实的针线活技艺。制作者在画好老虎的布样上,缝布面、镶耳朵、绣眉毛,完成整个布艺老虎外表缝合,最后在已缝合好的‘老虎’里填上令其饱满的里料。整个工序不仅讲究技巧,而且要有力气。”刘随军说。

选料、画花样、裁剪、缝制、装填、整形、装饰、固定眉毛嘴巴位置、画虎纹……制作每一只布艺老虎,刘随军都恪守着一丝不苟的流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马虎。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刘随军也在不断创新。他借鉴外地布艺老虎的一些特点,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精美。

最开始的传统布艺老虎采用的是粗布原料。为了达到更加美观的效果,刘随军把粗布改成了金丝绒,使手感更加柔软,颜色更加鲜亮。“老一辈的人采用墨汁画虎身上的黑色斑纹,到了夏天手心有汗,颜色就会染到手上。我改用不易掉色、更为持久的丙烯颜料,解决了这一问题。”刘随军说。

艺无止境。为了一生挚爱的布艺老虎制作技艺,刘随军到周边各个县区学习借鉴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技巧,取其精华,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刘随军说:“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将布艺老虎制作坚持下去。”

刘随军将自己的手艺教给了儿子、女儿、儿媳,希望他们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他最大的愿望是让民间布艺老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随着民间手工艺品的热销,布艺老虎的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大。我在制作过程中寻找技巧,想办法提高工效、节约时间,将各道工序分解开来,采取流水线作业,最后组合成完整作品。”刘随军说,“目前,如果有两三千只以上的批量订单,我就会请乡邻来帮忙,以工代培,效率大大提高。”

刘随军大胆的创新,体现了他对保护这门手艺的决心,也让传统技艺的商业前景更值得期待。

一个行业,吸引着年轻人传承创新

7月16日一大早,西安工程大学的学生们来到刘随军的布艺老虎作坊,开展“守护民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刘随军介绍,每年寒暑假都会有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这里学习观摩。

“这次暑期实践活动,让我了解了民间布艺老虎的历史源流、工艺流程等。与非遗传承人刘随军老师的深入交流,让我更加熟悉了布艺产品制作流程。我是学服装设计的,之后我会把关于非遗的感悟融入自己的创作中。”西安工程大学学生杨雨琪说。

2022年,由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深度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项目,为非遗文创设计带来了更多新思路。学生们对西安市挑选的包括户县民间布艺老虎在内的12项非遗项目进行了二次拓展研究,为后期文创产品实物的设计制作奠定了基础。

“我当时参与的就是布艺老虎文创的研发,其中,包括制作布艺老虎流程图的创作、布艺老虎文创的制作、布艺老虎纹样展示,以及布艺老虎形象创作四部分。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布老虎的故事,以及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的不断创新。我的作品将布老虎与玩具魔方进行结合,增加了布老虎展示的趣味性,让布老虎的形象更加多样化。”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学生马文津说。

民间布艺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人们依手头材料的不同,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老虎形象。

为了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刘随军也会进行私人定制。比如,去年他在给一家互联网公司大批量制作的布艺老虎额头上,加上了“布说虎话”等字样,充满了俏皮的元素。

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经过刘随军改良的老虎鞋、老虎帽、老虎肚兜等,受到广泛欢迎。这些手工艺品,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也体现着一辈辈人的期望与祝福。

“传统技艺的传承,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一模一样的复制,而是从精神内涵上去接纳,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并赋予其现代文化气息。这样,才能给予民间布艺老虎永恒的生命力。”西安市鄠邑区文化馆馆长程君宝说。( 记者 李静茹 实习生 刘诗媛 郭智荣 )

小小布老虎 缝出吉祥意

刘随军在为布艺老虎画虎纹。 记者 李静茹摄

经典款布艺老虎。 记者 李静茹摄

刘随军画的虎娃画。 记者 李静茹摄

刘随军制作的虎头鞋和虎头肚兜。 记者 李静茹摄

许多人都有关于布老虎的童年记忆。那虎头虎脑、憨态可掬、色彩斑斓的布老虎,出自一双双灵巧的手,出自舞动的针线。它守护着童年,让生活充满乐趣。

7月21日,记者走进西安市鄠邑区,在户县民间布艺老虎非遗传承人刘随军家中,看到了上百个陈列着的大小不一、颜色造型各异的布老虎和其他布艺制品。刘随军介绍,这里几乎囊括了当地百年来各个时期的布老虎经典造型。

一种传统,承载着古老的民间风俗

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鄠邑区流传着许多关于“虎”的谚语。

“虎”是中国民间普遍尊崇的吉祥物。早在距今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部族的陶器、石器及玉器上,便有类似虎的图案,从中可以看出虎在先民心中的地位。汉代有画虎于门,驱邪镇宅之俗。大人经常给孩子做“虎”玩具,除了用于驱邪镇定,还有祝福孩子虎头虎脑、长命百岁之意。

布艺老虎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针线艺术,与远古的图腾崇拜和育儿习俗相伴而生。布艺老虎的最初功能是驱邪逐疫、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服饰装饰功能,形式日益多样。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制作技艺有着深厚的民俗基础。人们把现实中的虎和想象中的虎交融在一起,使其具有人的性格、人的感情。人们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老虎勇猛的神态,却让虎头及五官显示出天真稚气,使其格外可爱迷人。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装饰纹样以‘五毒’元素为主,较多运用刺绣手法。‘五毒’是指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寓意以毒攻毒,达到驱除霉运的目的。”刘随军说。

为什么虎鼻子做得那么长?刘随军介绍,圆柱形鼻子与古代饕餮纹中额鼻间的饰纹一样,有“通天柱”的意思。饕餮纹中额鼻间的饰纹或由“扉棱”演变而来。“扉棱”本来只是纯技术性的铸器连接缝,为凸出的条状,后被渐渐改造为装饰元素。

“过去,由于生活条件差,民间便用布老虎来给孩子驱魔、除病、除灾。在孩子出生前,外婆就开始做布老虎,到了办孩子满月礼的时候,外婆会把布老虎送给外孙(外孙女)。久而久之,送布老虎就成为孩子满月礼的一项重要仪式。”刘随军说。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的种类有老虎枕、老虎鞋、老虎帽、虎头袖套、虎头裹肚等。

一项技艺,一代代手艺人心手相传

刘随军家一进门的房间,既是展厅,又是他平时做布艺老虎的操作间。蓝色木质展柜上放置着粗细长短不同的针、针锥、顶针,以及布剪、线剪、美工刀、美工钳等,各种工具应有尽有。

刘随军家族世代制作布艺老虎,传承谱系可追溯到清代咸丰年间。在祖母、母亲的熏陶下,刘随军从小就与布艺老虎结下不解之缘。十几岁时,他开始制作布艺老虎;20多岁起,他便与妻子正式批量制作并销售布艺老虎、虎头帽、虎头鞋等。他向民间老艺人虚心请教,处处留意观摩,吸取精华,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样式。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制作工艺复杂,对制作者技艺要求很高,是兼美术与针线活技法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作用主要材料有纯棉乳白色土布、彩色丝线、染料、棉花、锯末等。刘随军精益求精,为制作布艺老虎制定了剪、缝、画、贴、绣、扎等18道工序,为制作虎头鞋也制定了绣眼睛、缝眉毛、扎虎嘴等8道工序。

“制作布艺老虎的人,首先需要具有美术功底,能在制作布老虎的原料布上画出老虎的图样,并依据老虎皮毛纹路给布样上颜色,画出清晰的虎纹等。其次,需要扎实的针线活技艺。制作者在画好老虎的布样上,缝布面、镶耳朵、绣眉毛,完成整个布艺老虎外表缝合,最后在已缝合好的‘老虎’里填上令其饱满的里料。整个工序不仅讲究技巧,而且要有力气。”刘随军说。

选料、画花样、裁剪、缝制、装填、整形、装饰、固定眉毛嘴巴位置、画虎纹……制作每一只布艺老虎,刘随军都恪守着一丝不苟的流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马虎。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刘随军也在不断创新。他借鉴外地布艺老虎的一些特点,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精美。

最开始的传统布艺老虎采用的是粗布原料。为了达到更加美观的效果,刘随军把粗布改成了金丝绒,使手感更加柔软,颜色更加鲜亮。“老一辈的人采用墨汁画虎身上的黑色斑纹,到了夏天手心有汗,颜色就会染到手上。我改用不易掉色、更为持久的丙烯颜料,解决了这一问题。”刘随军说。

艺无止境。为了一生挚爱的布艺老虎制作技艺,刘随军到周边各个县区学习借鉴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技巧,取其精华,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刘随军说:“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将布艺老虎制作坚持下去。”

刘随军将自己的手艺教给了儿子、女儿、儿媳,希望他们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他最大的愿望是让民间布艺老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随着民间手工艺品的热销,布艺老虎的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大。我在制作过程中寻找技巧,想办法提高工效、节约时间,将各道工序分解开来,采取流水线作业,最后组合成完整作品。”刘随军说,“目前,如果有两三千只以上的批量订单,我就会请乡邻来帮忙,以工代培,效率大大提高。”

刘随军大胆的创新,体现了他对保护这门手艺的决心,也让传统技艺的商业前景更值得期待。

一个行业,吸引着年轻人传承创新

7月16日一大早,西安工程大学的学生们来到刘随军的布艺老虎作坊,开展“守护民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刘随军介绍,每年寒暑假都会有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这里学习观摩。

“这次暑期实践活动,让我了解了民间布艺老虎的历史源流、工艺流程等。与非遗传承人刘随军老师的深入交流,让我更加熟悉了布艺产品制作流程。我是学服装设计的,之后我会把关于非遗的感悟融入自己的创作中。”西安工程大学学生杨雨琪说。

2022年,由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深度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项目,为非遗文创设计带来了更多新思路。学生们对西安市挑选的包括户县民间布艺老虎在内的12项非遗项目进行了二次拓展研究,为后期文创产品实物的设计制作奠定了基础。

“我当时参与的就是布艺老虎文创的研发,其中,包括制作布艺老虎流程图的创作、布艺老虎文创的制作、布艺老虎纹样展示,以及布艺老虎形象创作四部分。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布老虎的故事,以及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的不断创新。我的作品将布老虎与玩具魔方进行结合,增加了布老虎展示的趣味性,让布老虎的形象更加多样化。”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学生马文津说。

民间布艺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人们依手头材料的不同,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老虎形象。

为了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刘随军也会进行私人定制。比如,去年他在给一家互联网公司大批量制作的布艺老虎额头上,加上了“布说虎话”等字样,充满了俏皮的元素。

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经过刘随军改良的老虎鞋、老虎帽、老虎肚兜等,受到广泛欢迎。这些手工艺品,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也体现着一辈辈人的期望与祝福。

“传统技艺的传承,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一模一样的复制,而是从精神内涵上去接纳,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并赋予其现代文化气息。这样,才能给予民间布艺老虎永恒的生命力。”西安市鄠邑区文化馆馆长程君宝说。( 记者 李静茹 实习生 刘诗媛 郭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