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唐卡有什么讲究和忌讳(唐卡有什么忌讳)

唐卡有什么讲究和忌讳(唐卡有什么忌讳)

收藏唐卡,必须要注意这五件事!

想要收藏唐卡,快速进入唐卡收藏圈,就必须要熟悉掌握唐卡的种类特点、题材内容、绘制过程、收藏投资状况,才能避免踏入误区。

一、唐卡的种类特点

唐卡的品种有很多,从表现方法看,大致可以分为绘制唐卡、印制唐卡、织锦唐卡、刺绣唐卡、缂丝唐卡、贴花唐卡、拼贴唐卡、珍珠唐卡、镶嵌唐卡等。

绘制唐卡

刺绣唐卡

从绘制技法看,有水墨写意的,有工笔重彩的,也有纯线描的等。

从艺术风格上讲,唐卡的主要特点是中心突出、讲究对称平稳;线描造型准确,工细秀丽;设色鲜明,对比强烈,勾金填彩,富丽堂皇;构图饱满、写实细腻,繁密精绝。上乘的唐卡要数月或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

二、分期流派

唐卡在唐代就已出现,在1000余年的唐卡艺术演变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传承和共融:即印度风格、尼泊尔风格、古格风格、西域风格、汉地风格等。

尼泊尔风格唐卡

三、题材内容

唐卡的题材内容广泛,被称为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有宗教的内容,也有非宗教的内容。大致分为这几类:佛、菩萨、佛母、罗汉、护法、上师或历史人物、教规、神话传说、医药和天文历算、历史故事、建筑、法器图案等。

而最重要的内容为“佛祖”造像——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是各教派共同崇信的佛祖,是显教和密教派共尊之本师。

释迦牟尼

四、绘制过程

唐卡的绘制过程简单地说,包括选材、勾线起稿、布色、渲染、勾复线、金色布设、修饰整理、开光装裱等。绘制之前,寺院或民间画师向活佛问卜,精心选择大吉之日,沐浴净身,焚香祷告,然后一边诵经,一边备料。通常准备工作要历时数周才能完成。

五、收藏投资

目前市场上,明清唐卡数量较多,现存的历代唐卡中绝大部分是明清作品,但并非所有的明清唐卡都是精品,所以藏家在收藏时一定要慎重,记住四点:

1、选择清宫御制或收藏的唐卡。

2、选择题材独特的唐卡。

3、选择刺绣和缂丝唐卡。

4、多看,去博物馆,去西藏的寺庙,去敦煌,去看石刻,熟悉了解藏传佛教的教派历史,熟悉了解唐卡的主要流派和风格,熟悉唐卡的绘制过程,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唐卡,不要轻易出手,不要买赝品,不要买修复过的。

想了解更多唐卡文化,欢迎关注我们、私信交流哦!

千万别再随便买唐卡了

#创作达人挑战赛#​#头条创作挑战赛##唐卡#​​

近期发到评论区让帮忙看一下唐卡的朋友,越来越多了,真的五花八门的啥样的都有。打印喷绘,见怪不怪。尼泊尔更是琳琅满目占比高达80%。

根据聊天,总结出一个原因,全是图便宜请的“工业垃圾”。有花几百块请五路财的,也有3.5百请主尊的。其实有些朋友上当,也真的算是应该的。一个商家400块钱卖你个唐卡,告诉你热贡纯手绘,然后你请了。我帮你算个账,运费十壳子十链子十包装也得100多了,再加上商家100多利润,平台扣点,换算下来,您请的唐卡本身价值就100元。

试问,给您一片画布,让你趴着画两天,费眼睛,费腰。100块钱你会卖吗?更别说热贡画师从小学习了。另外,别忘了,真的唐卡是纯金和矿物质颜料画的。你给的钱,连买金子都不够!所以,这类朋友,千万别买唐卡。隔壁刚来了个串串香,带着朋友撸几串,喝两杯吧。它不香吗?

藏族人供奉的唐卡你了解多少,1300多年不衰退,价格动辄上千万

许多人对唐卡的认知都来源于其几千万,几个亿的竞拍价格。但是唐卡究竟是什么?为何有那么多的人愿意一掷千金只为得到它?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唐卡艺术的收藏价值。

唐卡是什么?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画在纸上或者布上,经过彩缎织物装裱之后的宗教卷轴画。

早年间,因藏民过着游牧生活,居无定所,仅靠固定的寺庙,无法满足众多迁徙不定的信徒的宗教生活需求。于是画在唐卡上的佛像,作为移动的宗教圣物,代替了寺庙中的塑像和墙上的壁画,成为藏民们可以随身携带、祭拜的崇拜物。

藏民们只要将裹成一卷的唐卡铺展开来,系挂在帐篷里祈祷、礼拜,就能有一种精神寄托。

西藏 释迦牟尼佛唐卡 清宫旧藏

所以早期的唐卡,绘制内容多以宗教为主,后随着唐卡艺术的发展,内容也涉及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因此,唐卡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两大类。其中宗教类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而非宗教类包括:历史、传说故事、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

西藏 秘密佛唐卡 清宫旧藏

绣像狱帝主唐卡 清宫旧藏

因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内容包罗万象,所以被后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的起源及发展史

唐卡的历史悠久,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然而关于唐卡的起源,学术界却争论不一,有学者认为,唐卡源自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是随着佛教传入西藏的。也有学者认为,唐卡起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受佛教文化的影响,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但早期的唐卡因年代久远,材质不易保存等多种原因,现已十分罕见。保存下来的唐卡大多是明清时代的作品。所以唐卡到底起源何处,目前已无从考证。

唐卡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盛衰、融合、传承,直至元朝时期,唐卡的发展才逐步稳健,此时期的唐卡艺术风格凸显,并形成了四大画派:勉唐、噶玛噶孜、热贡、钦则画派。

勉唐画派 白度母唐卡

噶玛嘎孜画派唐卡

热贡派唐卡

钦则画派唐卡

到了明清时期,朝廷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采取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领的办法,这种办法极其有效,对西藏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十分有利。这也就促使了当时的唐卡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的唐卡,一是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在四大画派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更多的绘画流派。

明清 大日如来 唐卡

后清朝政府为修建布达拉宫,选拔了一批优秀的画工绘制壁画,后由这批画工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绘制机构,即“拉日白吉社”,社内的画师都是绘制唐卡的优秀人物,很多也是熟稔佛法的高僧。他们拥有高超精湛的技艺,又习得了汉族绘画的优秀技法,创造出了大量精美的唐卡作品。这一时期,也就是18-19世纪,是唐卡绘画的鼎盛时期。

唐卡的艺术特点

每幅唐卡一般都描绘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唐卡的绘制工艺较为精细,工序复杂,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绘制唐卡所选用的颜料大都是矿物质颜料,除了金、银类贵重的有色金属外,还包括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孔雀石、朱砂、藏采、石黄、雄黄、藏青等珍贵的矿物宝石,以及一部分植物类的藏红花、大黄、蓝靛、花青、胭脂等。其中矿物色具有颜色鲜艳自然、对比强烈、久不变色的特点。

制唐卡所用材料

制唐卡所用材料

制唐卡所用材料

制唐卡所用材料

制唐卡所用材料

制唐卡所用材料

唐卡的品种甚多,除了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之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而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不同,又可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国唐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又可细分为绣像、丝面、丝贴、手织等种类。止唐根据所用颜料和背景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彩唐、金唐、朱红唐、黑唐等多种。

唐卡的收藏价值

唐卡在早期并未受到国人的关注,一般只是具有佛教信仰的信徒生产和使用。上世纪80年代,唐卡价格一般在两三百元左右,而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收藏市场后,很多唐卡价格突破千元。

直到2008年,唐卡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使得唐卡从当初只有少数人了解的宗教圣品,摇身一变成了价值连城的藏品,其增值程度之大,价格翻倍之多,令无数中国收藏者感到惊叹。到了2014年,一副永乐年间制的唐卡作品居然拍到3亿元人民币。

绘制唐卡

目前,老唐卡价格仍保持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拍卖纪录。2018年,北京荣宝春拍中,一幅明永乐 宫廷风格织绣莲花手观音唐卡,以1150万元成交;同年,匡时香港秋拍,一幅释迦牟尼佛传故事红卡以689万元成交。屡屡攀升的价格背后,折射的是唐卡本身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唐卡收藏要点

随着唐卡收藏的热度持续上升,在鱼龙混杂的艺术品市中,很多人为了利益,会制作精美的仿品来夺人眼球。因此,在选择唐卡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唐卡的收藏价值不仅表现在其题材的特殊性及丰富的艺术感中,也体现在每一笔精雕细琢的笔触之下,对于唐卡藏品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要选择历史悠久的唐卡。又以清宫御制或收藏的唐卡最佳。在清朝时期,康熙、雍正及乾隆分别册封过班禅和达赖,确立了对西藏的统治地位,尤其是雍正皇帝,更是尊崇藏传佛教。清代宫廷制作了大量的唐卡,主要由中正殿画佛喇嘛绘画,同时让宫廷汉族和西洋画师参与绘制,这就使得宫廷唐卡风格多样,并具有一种汉藏合璧的艺术风格,是唐卡工艺的巅峰体现。

清代唐卡

第二,选择题材独特的唐卡。唐卡表现的题材十分丰富,目前,市面上多数唐卡的内容都是和宗教有关,例如释迦牟尼佛、白度母、宗喀巴大师,且都是单独的一幅。其中也有一些比较少见又非常独特的内容,如绘制着天文历算、藏医药学或者几幅唐卡串联成一个故事的作品相对罕见,更具收藏价值。

释迦牟尼佛唐卡

第三,选择刺绣和缂丝唐卡。刺绣和缂丝唐卡不仅材质珍贵,而且制作难度极大、保存不易,因此,清代流传下来的非常稀少,在宫廷唐卡中也极及罕见。

清代 三面十二臂观音像 刺绣唐卡

唐卡鉴赏

西藏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 清宫旧藏

西藏 哈罗哈罗观世音菩萨唐卡 清宫旧藏

西藏 大持金刚唐卡 清宫旧藏

最后随着唐卡在内地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喜爱和收藏唐卡的人也逐渐增多,唐卡的市价也在不断攀升。相信随着市场的不断培育,未来唐卡的收藏还会继续升温。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吐蕃王朝迅速崩溃,源于末代赞普灭佛?被刺杀?原因真这么简单?

细读吐蕃王朝系列11:末代赞普朗达玛被刺和吐蕃王朝崩溃有多大关系?

公元842年(唐会昌二年),一支利箭射插在了朗达玛的胸膛上。随着他说出那句谜一样的遗言,“如杀我,早三年,抑或迟三年”(《西藏王臣记》),吐蕃王朝轰然崩塌。

这个二百年里疆域扶摇万里,辉煌豪劲的大帝国崩塌的如此彻底,以至其后四百余年间,再没有政权能够统一卫藏,更不用说遥远的阿里和多康了。

帝国的崩盘仅仅因为一支利箭?抑或仅仅因为一个君主的死亡?

这一切似乎有点不符合逻辑。

按常理来说,大体量的国家拥有足够的惯性,即便爆发些“小恙”,也能进行自我修复。就像一个身体强健的男人,很难被一次感冒瞬间击垮。

可朗达玛跌倒后,他背后的大帝国,怎么会崩塌成无数碎片的呢?

朗达玛唐卡

一、谜一样的朗达玛!

朗达玛是吐蕃王朝最怪异的君主,相比于其他赞普的名号,常见“赤”、“赞”、“德”等几个尊称,“朗达玛”的名号是个彻头彻尾的蔑称。

朗达玛的“朗”,在藏语里意为“犏牛”(一种黄牛和牦牛的杂交品种),这和“赞”在藏语指代一种厉害的神灵,自然无法同日而语。

“达玛”据说是来源于梵文,古藏文中意为“法”或者“佛经”,现代藏文转意为“壮年”。

一般来说,吐蕃赞普登基后大臣会赠予其尊号,见于藏史的赞普名基本都是尊号,而其未继位前,还有另外的名字。

既然是尊号,顶着“朗达玛”这么个名字自然不美。毕竟他不是“淮右布衣”朱重八,起于草莽,未发迹前,叫啥名字都没人在意。

朗达玛之前可是排着十几位赞普,怎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尊号”呢?

《贤者喜宴》中写道:“在水阴羊年,赤达玛·乌东赞诞生,其形体似黄牛,复因愚蠢致粗鲁傲慢,所以臣民称其为朗达玛”。

也就是说,朗达玛长得像头牛,所以被称为朗达玛。

另一种说法是,他头上长了两个角,所有给他理发的都被他杀了。

这大概就是藏族传说中,朗达玛是牛魔王转世的由来。

牛魔王转世就够差的了,居然还有人不同意。

《蒙古源流》一书中,认为“朗”应该是藏语“朗钦”的缩略,意思是“象”。

这本书明确记载,郎达玛是印度的一头名叫“阿兰扎斡尔达”的红鼻子大象转世。因为这头大象,生前受到了印度佛徒的伤害,转世而来专门毁灭佛教。

一头印度大象,转世不在印度灭佛!

怀着国际主义的精神,不远万里跑到吐蕃来灭佛!!

这理由实在有点骨骼清奇!!!

那说来说去,朗达玛究竟叫什么呢?

唐史里对他称呼为“达磨”,部分藏史称他为“达尔玛”、“达玛日玛”,敦煌古文献里叫他“乌依冬丹”、或“乌东丹”。

也有史料,将其称为赤达玛·乌东赞,这显然是将两个名号合并使用,并加上了“赤”和“赞”这两个尊称。

由此可见,朗达玛是有尊号的,名为“赤达玛·乌东赞”。

有趣的是,在其同时代或稍晚的史料中,均称呼其为“达磨”或“乌依冬丹”,而到了后世教法史料时代,则异口同声变成了“朗达玛”。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灭过佛呀!

您都灭佛了,后世书写教法史料的高僧们,自然不会给您好脸色。

于是,他就变成了牛魔王转世,又变成“朗达玛”!

《拉龙白多行刺朗达玛图》壁画局部

二、咋就灭佛了呢?

朗达玛这一辈子,似乎一共就干了两件事,一是灭佛;一是被佛教徒杀了。

但他怎么就看佛教不顺眼呢?

按照教法史料的说法,吐蕃赞普赤德松赞去世后,佛教势力因朗达玛信奉苯教,而废长立幼,选择了他的弟弟赤祖德赞(热巴坚)。

王位被抢,让朗达玛心怀愤恨。等赤祖德赞被刺杀后,支持苯教的势力将朗达玛扶上王位,灭佛之事正式发端。

这逻辑看上去非常严密,王位被抢还不仇深似海?别说朗达玛,就是李世民也受不了呀!

但问题是,这是朗达玛和赤祖德赞的兄弟关系,被教法史料倒装了。

在教法史料《红史》、《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中,达玛年长于赤祖德赞。

《贤者喜宴》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赤热巴坚诞生前三年,亦即阴水羊年(803)时,赤达玛·乌东赞生。”

但问题是,年代早得多的敦煌藏文文献《吐蕃赞普世系表》,却是这样记载的:“赤德松赞与没庐妃所生之子,赤祖德赞及乌依冬丹(郎达玛)。”

也就是说,赤祖德赞和郎达玛是一母所生,且郎达玛排在后面。需要注意,史料中王族子嗣排序是绝对不会颠倒的。

同样,唐史的记载,可作为佐证。

《新唐书·吐蕃传》:“(赤祖德赞)赞普立几三十年,病不事,委任大臣,故不能抗中国,边候晏然。死,以弟达磨嗣”。

因此,朗达玛王位被抢,心怀愤恨灭佛,在逻辑基础上就不成立。

《拉龙白多行刺朗达玛图》壁画局部

那是不是朗达玛信奉苯教,本身就特别仇视佛教呢?好像也不是!

在朗达玛还是王子时,他可是个佛教徒!

赤祖德赞执政期间,大肆弘扬佛教,各位王公大臣都已捐建佛寺为荣。身为王弟的朗达玛也不甘人后,他捐建了止拉康寺,其妃则捐建了雅隆如意树寺和普波切寺。

你很难想象,王位被抢、痛恨佛教、信封苯教的朗达玛,会出资捐建佛寺。

另外,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献里,还有一篇佛寺祈愿文。

这篇《赞普祈愿文》是这样记述的:“赞普乌依冬丹(朗达玛)陛下也祈愿,脱离短命业障,获得长生,而愿新建佛寺及佛塔,修葺旧寺,且祈愿神人供塔及日月所存天地之间,佛法长住不灭,而为众生福德之本。”

也就是说,已经当上了赞普的朗达玛,一边灭着佛,一边去佛寺祈祷保佑长生。

这要是真的,朗达玛的智商,实在是硬伤呀!

即便是教法史料也不得不承认。朗达玛登基后的前两年,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汉藏史集》记载:“前两年中,他(朗达玛)按照国王的规矩行事”。《贤者喜宴》也说:“政权交予朗达玛王,两年后被魔伤心,佛教遂遭毁灭尽。”

也就是说,朗达玛前两年干的都挺好。有一天,突然想起来,“哎呀!我还没灭佛呢!”于是,蹦起来一通灭佛!

这推论,似乎有点侮辱读者智商了。

《拉龙白多行刺朗达玛图》壁画局部

三、那朗达玛灭佛前的两年里,吐蕃王朝是不是马上要完了呢?似乎也不是!

朗达玛登上王座后的两年里,什么坏事都没发生,既没天灾,也没人祸。不但一切都挺好,似乎还朝着有利于吐蕃的轨道在发展。

作为嗜血搏杀了一百八十年死对头,唐蕃关系自从821年(唐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长庆会盟”后,一直保持了和平。

这当然不是因为,战争贩子突然都死了,而是两个伤痕累累的大帝国,都打累、打烦了,也打不动了。

《册府元龟》中保留了这段时间,吐蕃对唐友好往来的记录:“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十二月,吐蕃……南诏蛮……各遣使朝贡。开成元年(836年)十二月,以太子少詹事李景儒兼御史中压,充入吐蕃答贺正使。”

“开成二年(837年)十一月,天德奏,吐蕃东北道元帅论夷加羌使信物,乃木夹,到本道,以其书信上闻。开成四年(839年)三月,以太子少詹事李景儒为入蕃使。”

《新唐书》亦载:“开成四年,遣太子詹事李景儒往使,吐蕃以论集热来朝,献玉器羊马。”

而另一个,在西域和吐蕃死磕了几十年的回鹘汗国,却献上一份厚礼,先于吐蕃崩盘了。

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回鹘宰相安允合、特勒柴革密谋作乱,被彰信可汗觉察后将两人诛杀。

另一宰相掘罗勿正率兵在外征战,因为害怕被株连,以马300匹贿赂沙陀酋长朱邪赤心,借沙陀兵共攻彰信可汗。

彰信战败自杀,国人立馺特勒为可汗。就在此年,倒霉的回鹘人遭遇罕见的大范围瘟疫流行。年底,白灾(大雪灾)又至,数以万计的牛羊冻死。从此,回鹘汗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公元840年,已岌岌可危的回鹘汗国再遭重创。

回鹘大将俱录莫贺“引黯戛斯(吉尔吉斯人的祖先)十万骑攻回鹘,大破之,杀馺特勒及掘罗勿,焚其牙帐荡尽”。

经此一败,漠北回鹊汗国覆亡,余众南迁、西徙。

南迁回鹘与唐军发生多次冲突,为唐所败,十数万人回鹘降唐,渐渐被汉人融合。

西迁回鹘部落分裂为三支,一支西投葛罗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

《旧唐书》卷195记云:“……回鹘散奔诸蕃,十五部西奔葛罗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

其中,投奔葛逻禄的回鹘部落翻越葱岭,进入中亚地区。

另外两支,其实都投降了吐蕃,区别仅在投降地点不同。一支是在河西地区投降,唐史称“甘州回鹘”、“沙洲回鹘”、“北庭回鹘”。

“投安西”的回鹘部落,也在吐蕃控制之下。唐史称为“龟兹回鹘”、“安西回鹘”、“焉耆回鹘”。

回鹘汗国的崩盘,对吐蕃无异于天降之喜。整个西域,再没有一个势力能抗衡吐蕃了。

注意这个时间阶段,公元840年,距离吐蕃王朝崩溃只有短短两年了。

上中学时,我们都学过孟子的文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吐蕃王朝的脆亡,便是典型的“国无外患,国恒亡”!

《拉龙白多行刺朗达玛图》壁画局部

四、朗达玛被刺时没儿子,直接导致吐蕃王朝崩溃?

朗达玛被刺时,确实没有儿子。

但赞普去世后,遗腹子继承大位的情况之前就发生过,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就是个隔代遗腹子赞普(《历代赞普生卒年代考二》蒲文成)。

另外,即便时任赞普绝嗣,兄终弟及也是惯例。

朗达玛的老爸赤德松赞,就是接了哥哥牟茹赞普的位置,而朗达玛本人,也是接了哥哥的位置。

所以,朗达玛被刺时有没有子嗣,不能直接导致吐蕃王朝崩溃。甚至,他一直没儿子,对吐蕃王朝说不定还是件好事。

因为,赤祖德赞和朗达玛,有一位大哥藏玛存在。

虽然,大哥藏玛笃信佛教,早早就舍身出家了,但如果吐蕃王室逼急眼了,出家也不可能逃脱责任。

把藏玛找回来还俗生子,然后愿意出家再出家,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度。

另外,也有史料记载,朗达玛还有俩弟弟。不过这是条孤证,不被多数藏史接受。

注意我前面的措辞,“朗达玛一直没儿子,对吐蕃王朝说不定是件好事”。

但可惜,这句话的前提不成立,朗达玛死的时候确实没儿子,死了以后却冒出两个儿子来。这事情就大条了!

当时,朗达玛的侧妃蔡邦氏已有身孕,长妃那囊氏心里很不爽,弄了个枕头绑在肚子上,躲在宫中“安胎”。

蔡邦氏见势不妙,连夜逃出了那囊家族老巢——拉萨河谷地区,直奔自己娘家——山南雅砻河谷。

宫斗大戏就此上场了,蔡邦氏生下一子。因担心被人暗害,夜晚在宫中遍燃灯火,孩子起名叫“沃松”,意为“灯光守护”。

就任赞普大位后,尊号为“赤沃松赞”,也称“光护王”。

那囊氏闻报后,马上把枕头卸了货,抱了个孩子出来,跟吐蕃大臣们说:“我的孩子生在前面,他将来必须是赞普!”

大臣们一看,这孩子确实生在前面,乳牙都长出来。

大相韦•达纳坚当时就不干了,嚎啕大哭痛骂那囊氏,“赞普宗族甚多,而立那囊氏子,国人谁服其令,鬼神谁飨其礼!国必亡矣。”(《资治通鉴》)

言毕,以刀割其面,血流满襟。那囊妃的哥哥一看有人坏事儿,使兵攻杀韦•达纳坚,灭其九族。

吐蕃大臣们面面相觑,心里明白都不吱声。

不过他们也挺逗,异口同声的坚持,这孩子必须叫“云丹”,意为“母后坚认”,也就是“他老妈坚持认定”的意思。

之后,云丹被抱上王座,尊号为“赤德云丹”,唐史称“乞力胡”。(《西藏王臣记》、《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娘氏佛教源流》)

自此,朗达玛被刺后一年,吐蕃大地上二王并立。《西藏王臣记》:“传从此辈时起,圣主聂赤赞普之后裔,则不复统御全藏矣”。

虽然之后,吐蕃王室依旧在传续。但史学界公认,朗达玛是吐蕃王朝最后一任赞普。之后的“吐蕃”,变成了一个地理和族群名词,不再是王朝。

《拉龙白多行刺朗达玛图》壁画局部

五、一个国家有两个王,剩下的事儿,就是选边站队了。

在这种非彼既此的政治氛围下,貌似大家都多了一个选择权,但其实这种单选题,意味着谁都没有选择权。

很快,吐蕃大地上出现了“大政权、小政权;众多派、寡少派;金枝系、玉叶系;食肉者和食糍粑者等,相互进行争夺战。”(《贤者喜宴》)

再往后,就是各种捶,各种互相捶!

终于,把老百姓捶的受不了了。

本来吐蕃王朝时期,常年的征战和供养僧人,老百姓的负担已经很重了。但好在国家律令尚完整严肃,至少能提供最基本的福利——安全。

现在可倒好,今天你杀,明天他抢。老百姓再也不堪忍受,一场席卷吐蕃全境的属民大暴动,如草原烈火般袭来。将整个吐蕃王朝的社会结构彻底打碎,吐蕃崩裂成无数斑驳的碎片。

这些碎片直到四百多年后,才被萨迦派在蒙古人势力的支持下,重新拼接在一起,但那个豪劲无匹的辉煌时代,再也不可能复来。

照片来自于MOT

最后,回到题目的疑问,吐蕃王朝崩溃是因为朗达玛被刺?是因为朗达玛灭佛?还是因为冒出俩遗腹子来?

都是!也不是!!

吐蕃王朝的崩盘源于贪婪和权斗,这两种东西根植于人性之中,任何宗教、体制都难以消弭。

国家强大时,一切都在秩序中运行,欲望也在规则下受到约束。但国家控制能力减弱,每个人心里的魔鬼都迅速泛起,焚天之火再难抑制。

吐蕃王朝如此,任何一个大帝国的黄昏,又何尝不是如此?!

释迦牟尼唐卡赏析

日子再忙,内心也要平静。

生活不易,心中常想一二。

唐卡源于佛教壁画,西藏的绘画艺术随着西藏吐蕃王朝崛起,绘制了大量的精美的壁画,这为唐卡技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考证,唐卡是有由吐蕃的旗幡演变而来。现在保存下来的唐卡多为明清时期的唐卡,由于纸张,丝绸不易保存,所以现在留下的早期唐卡极为少见。

清朝时,为修建布达拉宫选拔了优秀的画师绘制壁画,随后佛教寺院成立了专门的画院,18-19世纪,唐卡绘画达到一个高峰期。当代唐卡发展出众多画派,有勉唐派、噶玛噶举画派、齐岗画派等诸多画派。

这幅释迦牟尼佛唐卡是当代唐卡作品,属于青海热贡勉唐派黑金唐卡。该幅画作,以释迦牟尼为主佛,周边有其他诸佛护佑.

这幅唐卡属于造像唐卡,以释迦牟尼为主佛,采用中心构图,以释迦牟尼为中心,上下左右展开故事情节,画面内容主次分明,结构清晰,造像饱满均匀。唐卡周围的人物、场景庞大,诸佛众多,场景布置均衡,整幅画显得气势磅礴,内容繁多而不杂乱,布局严谨、华美端庄。

要看懂一幅唐卡,需要了解唐卡构图的原则,即具足三根本。是指上师、本尊和护法。本尊是“成就根本”,也就是主佛;上师是“加持根本”,主佛上部;护法是“事业根本”,主佛周边的护法保护。上师和护法以本尊为核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首先本尊释迦摩尼处于唐卡的中央位置,为主要修持对象。是这幅唐卡的主题形象,占据最显著位置。本尊的上部是是圣界,本尊的下方和两侧是护法神,处在凡界位置,他们能镇妖除魔,保护信众,往往面相凶猛,也可是端庄美好。寓意人间有美好亦有险恶。

唐卡居中释迦摩尼坐莲花宝座上,身着袈裟,左手持钵结定印,表“禅定”之意;右臂袒露施触地印,表“成道相”。莲花宝座底部二侧各有一只可爱的白色雪狮子象征无畏,白色表示弃除自身的污垢,象征纯洁。

白色雪狮中央置宝镜金轮代表镜子,金轮下方置果盘内置木瓜。木瓜是古印度供奉寺庙众神中最圣神之物。果盘左侧为海螺内置藏红花正在散发香气,背部后置一块柔软光滑丝绸。该部分为唐卡构图中“五妙欲”,意味:色、声、香、味、触。作为令人愉悦的器物,敬奉佛祖。这五妙欲,妙哉!妙在供奉者虔诚供拜,展现我们凡人的各种欲望,却又置于佛祖宝座底下,对于佛祖则是断欲望的一种姿态。

“五妙欲”下方为“八瑞相”之双鱼、宝伞、八辐金轮。双鱼为金鱼,因为他们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代表幸福和自主,由于繁殖迅速代表多子多孙;宝伞代表智慧;八辐金轮象征佛陀的“八正道”,顺便解释一下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抛开佛学不说,仅仅从字义我们就可以体会释迦摩尼佛祖的积极的价值观,说句时髦话,那是满满的正能量啊!

“五妙欲”、“八瑞相”两侧为众多供养人虔诚叩拜。宝座两边对称排布祥龙、白狮、白象,佛祖顶部装饰大鹏金翅鸟,中间还穿插以工细的缠枝莲花和人物,十分别致。宝座两边两位胁侍菩萨侍立左右,侍立在法座左右的是释迦摩尼十大弟子中的两位,分别是舍利弗尊者和目连尊者,身穿坦右臂橙色袈裟,左手托钵,右手持锡杖,赤足虔诚而立。

唐卡上部五位从左到右是1药师佛 、2不动佛、 3 无量寿佛、4阿弥陀佛、5四臂观音。

唐卡下部五位从左到右是1文殊菩萨、2绿度母、3财宝天王、4金刚手菩萨、5金刚萨埵双身像。加持护卫中的释迦牟尼熠熠生辉。

整幅唐卡调色和谐,构图大气,整体布局沉稳,为勉唐派唐卡中的上品,乃至唐卡界不多见之精品,传世佳作,极具收藏意义。

细细的品味这幅唐卡,给我们带来平安吉祥,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他安住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引导我们进入幸福之境;仔细观赏,净化内心,佛陀端坐莲座,象征着意识的超凡本质,能使我们的身心、语言、心意都能保持洁净;慢慢回味,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气度。只有真正手绘的才能算做有意义的唐卡,才称得上为艺术。佛像的美是充满灵性的,带给人们强大的能量场,让人心生慰藉,得以幸福!

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之中,用心感觉风的温度,看云在空中怎样飘过,倾听雨声,闻闻叶子的味道。

让我们走进唐卡的世界,带你远离喧嚣的世界,安守简单纯朴的生活。

一幅唐卡,一份缘分,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