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双忠公的由来(双忠公)

双忠公的由来(双忠公)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双忠公信仰的研究

双忠公信仰是潮汕地区对唐代名将张巡、许远的合称。黄挺学者较早开始研究双忠公信仰,有《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国家意识和乡土观念—以潮汕双忠公崇拜为例》等文章。他主要分析了历史上潮州地区不同阶层对双忠公的态度, 分析了信仰背后反映的实际诉求。他通过对具有正统意义的双忠公信仰的研究,揭示了国家和乡村社会的内部矛盾。90 年代以来,陈春声教授是双忠公信仰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发表了《宋明时期潮州地区的双忠公崇拜》、《“正统”神明地 方化与地域社会的建构—潮州地区双忠公崇拜的研究》等论文。

关于双忠公信仰,陈春声教授主要探讨了来自北方的官方神祗双忠公如何在潮 州地方化的过程。他梳理了双忠公信仰的起源,指出灵威庙(潮州地区第一座双忠公庙宇)彻底取代佛寺(宋代潮州是以佛寺为主)是在元初,之后在当地 士大夫的解释体系下开始了逐渐地方化的过程,在当地士大夫多年有心无心的 经营下,明代形成了潮阳东山祭祀中心(大忠庙、双忠庙、韩祠),潮阳东山也逐渐成为该地区的文化中心。其研究表明,双忠公信仰的地方化经历了宋至清才最终完成,此历程和潮州士大夫集团的发展、潮州地区融入国家体制的过程一致,体现着地缘政治。

他认为,一个具有正统象征的神明在华南地区的扎根, 不仅需要培养其对国家的认识意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创造灵验故事与乡民 的实际生活利益相联系。他发现自嘉靖年间开始潮州地区便出现了双忠公“显 灵”的记载,且开始建立“双忠行祠”,体现了该信仰进一步的地方化;清代双忠公庙宇建立更多,官方也多次追封张巡、许远,在百姓的生活中更多“显灵” 事件被创造出来。逐渐到后期,双忠公庙宇的建立已经被视为乡村生活,不再被地方县志所记载,双忠公的形象也从地方保护神变成水神等,这和当地水利系统的发展有直接关系。陈春声通过分析认为,虽然从宋至清,双忠公信仰一 直在地方化的过程中,但该信仰的正统性地位从未被撼动过。陈春声教授通过双忠公信仰正统性、地方化两个象征意义,将樟林地区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