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宿世因缘还是夙世姻缘(宿世因缘)

宿世因缘还是夙世姻缘(宿世因缘)

弘忍禅师的传奇身世和宿世因缘,禅宗衣钵的传承:东山法门

#多彩夏日生活#

五祖弘忍,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记载,他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者。

五租弘忍大师

栽松道者曾经问道于四祖道信:"法道可得闻乎?"(您宣扬的佛法我可以听闻吗?)

道信回答说:"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可迟汝。"(你年事已高,就算有幸听闻到佛法,也无法长久住世为众生讲演佛法,度化众生啊。倘若你了却此身再来,我还可以等你。)

栽松道者听了,当即离开了四祖道信,走到河边时,正好碰见有一位女子在洗衣服,于是上前问道:“寄宿得否?”(我可以到您家借宿吗?)

女子回答说:"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我家有父兄,你得去询问他们。)

栽松道人说:"诺我,即敢行。"(只有您先同意,我才敢去啊。)

女子听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栽松道者随即转身离开。

这位女子是周家的小女儿,待字闺中,尚未婚配。自河边洗衣归家后不久,女子竟然怀孕了。父母非常生气,于是将她逐出家门。女子无所归宿,生活无依,白日帮佣,夜宿街头,过起了流浪的生活。

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女子生下了个男孩。女子自觉秽气,于是将孩子扔进了水沟里。第二天,女子心怀不忍,又往水沟边观瞧,竟发现这孩子逆流而上慢慢漂流,而且气息匀称、面色红润。女子大吃一惊,于是从水中捞起孩子。就这样,女子独自拉扯孩子长大,沿村行乞,乡里邻人都称这孩子为"无姓儿"。

孩子长到七岁时,一日,在路上遇到了四祖道信。道信发现这孩子骨相秀异,感叹道:"三十二大丈夫相中,这孩子只缺七种,虽然他的相貌不及佛陀圆满,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假以时日,必然能够继承佛法慧命,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四祖道信大师

于是道信便问小孩:"子何姓?"

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有姓,但不是寻常的姓)

道信问:"是何姓?"

小孩道:"是佛性。"

道信又问:"汝无姓耶?"(你难道没有姓吗?)

小孩道:"性空,故无。"(姓氏只不过是一个因缘假名,其性本空,所以说无姓)

道信听了,暗自高兴,知道这孩子是个法器,于是请求女子答应让这个孩子出家。女子想起过往经历,也明白也许这就是宿世因缘,于是答应了四祖的请求。四祖于是为孩子剃度,并起法名"弘忍"。

永徽三年,道信传衣钵于弘忍,弘忍也就成为了禅宗五祖。因为四方来向弘忍求学的人数众多,弘忍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

梦参老和尚:听了那么多开示,为何还不去做?

文/梦参老和尚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地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是个在家的居士。他为什么能够在卖柴的时候听人家念金刚经,在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了悟了呢?这就是宿世因缘。咱们看到的只是他的现生,没有看见他的前生。我们每位道友,这就是我们过去积累的善业还不够多,因缘还不成熟。

现在我们学戒,大概大家都是从戒学开始学起的,那你们是怎样学的呢?吃饭、穿衣、排泄大小便、睡觉,你们是都可以开悟的,这都是在修行当中。你们作这个观想了吗?咱们在吃饭的时候,大家念念吃饭的偈子,这里面有普贤菩萨、有文殊师利菩萨所教授我们的修行方法,你真正去观想了吗?

我每天跟我们这些男众弟子说,佛菩萨给我们安排,教授我们的方法,随时你都可以开悟的,并不是要听到很多;而是听了要去做。古来闻一句法都是很难的。在我小的时候,我看见哪个法师在讲经,就自己筹备听经的粮食,到常住讲经的地方去,把粮食交了,还要交很多现金,常住才挂你的单。那时听经真的是很难的,在明朝三昧老和尚讲经的时候,见月律师从云南到南京来听三昧老和尚讲经。结果没听到,老和尚上五台山了。他又从南京赶到五台山,可老和尚又回南京了。他就来回地奔波,就是想听经,但没有听到。等他一遇到时,一听他就开悟了。

咱们现在是知道的很多,而做的很少,这怎能了生死?怎能断烦恼呢?古时人每知道一句有益的话,他就要把它做到。咱们看看那些古大德们,他们是积累起来的。咱们现在没有这个善根,那咱们怎么办呢?咱们要从现在就开始积累,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你自然就了生死了。咱们只是看见祖师开悟,没有看见祖师行持。

大家都要求开示,都想求知道。你已经知道的很多了,我们的每位道友,你并不是无知,并不是非要听老师讲,听他讲才知道,而是你们已知道的很多了。缺乏什么?是没有去做。光知道,不去做,你怎么能得到呢?你得不到就解脱不了,你自己不去检查自己。看见自己的过,不但不承认,还给自己的过打掩护,自己先原谅自己。唉呀!我是凡夫,我怎么能学圣人呢?就这样过去了。一句我是凡夫,就把什么都遮了。

现在还有句口头禅,说什么“我业障很重”。真的是这样吗?我刚才跟我们男众弟子说,如果感觉你业障很重,那你一天从早到晚你就应该修行,你就要检查检查你在想些什么。不要连自己都不敢去检查自己。如果你真的从早晨到晚上没有二念,没离开过三宝,那你已了生死了,到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是不会动念的,世间相你不会贪爱的。那才是真正的自己认识自己。

你说我这个老和尚活了快九十五岁,自己还不太认识自己。如果你们说认识自己,那你是在说大话,当你所学的,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时,生死就了一半,临命终时才断定,现在是在认识的过程当中。假使你们的身体像我现在这个样子,你们都会请假了,因为你们也知道支持不下去了,那种难过不只是肉体上,而是心理负担。我现在已把这负担减少了一半,我让心里不再有负担,我把它划分开,身体归身体,心归心。因为心是主,它就会支配你的身体;不能动,让它动,不吃,让它吃,吃饭吃不下,睡觉睡不着,行动不方便。这就是老了,现在我跟你们说,你们也不相信,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老,等你到老了就会知道的。

我在我的老师跟前,那时候慈舟老法师才不到六十岁,我们都抱怨老和尚,唉呀!你怎么老是说自己不行了、不行了。我现在才知道,真是不行了。可是愈到了不行的时候,事情就愈多。现在没有人找你们,可找我的就太多了,不论在家的出家的。你问客堂,你要不见,人家起烦恼,我这么老远的来,就是想看看老和尚,你不见能行吗?那就勉强地见。他说的你根本不爱听,但你还得勉强的听,被动地接受他的意见。每天都是如此,心很烦,但烦也不行。

好像你们看到老和尚不讲课时,好像什么也不干,那你问问客堂就知道了。这个从台湾来的,他就想看看老尚。那个从广东来,也是想看看老和尚。我能说我身体不好,都不见吗?那他口里不说什么,但他心里会不会骂呢?也许不会骂,因为他怕背因果,怕倒霉。那他来找你来干什么呢?或者是家里出了一些不平的事,或者是孩子升学、是生意做不好,给你个条,你就得给他回向。如果他见了你,求了你,你给他一回向,过段时间后,他有好转了,他就会说这个老和尚很好。如果求你一回不灵,他就要骂你了。难道不是这样子吗?但是他灵一回,他又会来找第二回,还会介绍给他的亲友,你去看看老和尚吧,你不顺心的事找他,他给你一念就好了。这些都是一种麻烦。

刚才我问我们的弟子说,我是为你们活着呢,还是为我自己活着?也许你会这样回答说,老和尚你发了菩提心,你就应该为众生活着。但这不是一句话呀,是要用心去付出的,我想我们道友都懂得这个道理。也有很多弟子问我要什么东西?我会要什么呢?我现在是什么都不要的。可我愈不要,他们就愈要给你;可是你想要的,他又偏偏不给。人就是这么的怪,想要的他不给,不需要的他却非要给你不可。诸法也是这个样子的,大家细心地一观察就会发现!一切法都如是理。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一切法无我,我不因为这些生烦恼,本来就没有我,那还生什么烦恼,因为人的活着,本来就是为别人的。我们每位道友都想求法、都想求知识、求深入、求证得、求解脱、求成佛。成了佛就能利益别人,修道就是为了利益别人而活着的,我现在就是这种感觉。有些时候说话,是说起来容易但做着是很难的,我跟你们说的这些话是我一直要求自己要做到的,我也希望大家一起来做,我们一起来成就无上菩提道业。

如果你真的要修,那你就修一个观,观“一光驱除千年暗”,等你把这个修开悟了,那你也就成就了。“千年暗室,一灯即破”,当下狂心顿歇,歇即是菩提。当下就是菩提了,狂心顿歇即菩提。

文章来源:千佛山兴国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