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马祖庙在哪里?(马祖庙)

马祖庙在哪里?(马祖庙)

马祖列岛位于福建闽江口以东海域,这里的渔民用花岗岩修筑房屋

我国东南沿海有美丽的马祖列岛,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东部海域,刚好在闽江口以东。马祖列岛离福州市琅岐岛只有27公里,与黄岐半岛一衣带水,最近处只有9公里多。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黄岐半岛都可以看见海上的马祖列岛。

福建闽江口以东海域马祖列岛周围地图

马祖列岛由南竿塘、北竿塘、高登、大丘、小丘、峭头、黄官屿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南竿塘岛,面积有10平方公里,第二大的是北竿塘岛,面积也有7.5平方公里。

马祖列岛地图

在这两个较大的岛屿上分别建了马祖南竿机场和马祖北竿机场,不过由于马祖列岛实际上是台湾省控制,所以目前只有飞往台湾省的航班。

马祖列岛上的机场

马祖列岛上生活着约3万人口,由于岛上地形以丘陵为主,而且是花岗岩形成的岩岛。所以耕地很少,海岸线也陡峭,岛上居民多以捕鱼为生,这片海域盛产大黄鱼、鲳鱼、鳗鱼、丁香鱼等海鱼。

马祖列岛上的乡镇

妈祖雕像

马祖列岛最大的岛屿南竿塘也叫马祖岛,岛上设有马祖乡。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渔民自古就信仰马祖娘娘,相传妈祖生前入海营救父兄不幸罹难,她的遗体刚好漂流至南竿塘马祖村澳口处。于是当地人在此修建马祖庙,千年来香火鼎盛,马祖列岛也因此而得名。

马祖列岛风光

马祖列岛上的房屋是用花岗岩修建的

如今的南竿塘岛是马祖列岛当中人口最集中的岛屿,由于岛屿四面环海而且经常刮大风,所以岛上居民利用花岗岩块盖房子。一栋栋方方正正的两层独栋小楼沿着山坡修建,屋顶主要是红瓦或者灰瓦,为了防海风还要压上石头。

马祖列岛

在马祖列岛第二大岛北竿塘岛上的芹壁村,也保留着许多石屋。这里的居民大多数都已经搬离,一些石屋经过修复重新改建为民宿,成为旅游住宿的好地方。

北竿塘岛上的芹壁村

芹壁村的石屋

马祖列岛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在大埔聚落,这里不仅石屋保存的完整,就连早期渔民使用的渔网、以及床铺、衣橱、厨具等生活用的家具都保留了下来,有一种属于马祖列岛的古早味道。

马祖列岛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在大埔聚落

马祖列岛

靠海吃海的马祖列岛渔民,他们出海捕鱼维持生活,渔船满载而归的场景,还有一栋栋花岗岩石屋,这些都成为了游客眼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观光。

马祖列岛风光

游客还可以去北竿岛塘岐与后澳之间的海滩,这里沙粒晶莹洁白,纤细光润,绵亘数百米,是一片沙滩游玩的好地方。站在细软的白沙滩上看白沙碧海相映成辉,这么美的马祖列岛,真希望早一点真正回归祖国的怀抱。

马祖列岛

本文由今日头条@狸猫旅行原创,欢迎大家关注,每天都给大家带来精彩有趣的文字。

福建莆田千年古港贤良港,妈祖诞生地

妈祖诞生地-贤良港

 贤良:顾名思义是指有德行,有才能且与人为善的好人。《荀子,王制》中载:“选贤良,举笃散,兴孝俤,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天后祖祠相继被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八闽名祠、福建省对外交流重点保护单位。

 莆田市湄州湾北岸山亭镇港里村,古称贤良港。港内的山峦,其状如螺,质地黄赤,故亦名黄螺港。

祖祠福地。透过牌坊看天后圣殿。

 贤良港风景秀丽,三面环山,大自然造就贤良港成为一个天然的避风港澳。正南面海中距有2,6海浬处是湄洲岛,成为贤良港天生的自然屏障,呵护着一片约几十万公顷的天然港湾,港澳内可停泊数百艘渔航船。

妈祖故居,仿古建筑

大总管第,内有妈祖的寝室以及织布间等。仿古。

贤良港元宵节丰富多彩。因港内寺庙众多,且历史悠久。贤良港现存有远古的“接水亭”,后周的福慧寺、五帝庙、有宋代的灵慈东宫、灵慈西宫,元代吴祖社(现更名昊曦宫)、新兴宮,开山宫,钱楼宫,开元宮,姨妈府(白云洞)等,其神明众多,各具特色。

微莆田邀您加入莆田同城圈,免费吃喝玩乐,共享盛世年华☟☟☟☟☟☟@微莆田网(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莆田:妈祖从这里出去

《福建日报》2023年10月13日第01版

《福建日报》2023年10月13日第02版

《福建日报》2023年10月13日第07版

莆田,傍水而生,因水而美;发源于戴云山脉的木兰溪水,自西北向东,穿城而过,奔涌向海。

说起莆田,有一张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的闪耀名片:妈祖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关心支持海丝文化遗迹保护与传播。他到湄洲岛调研指出:“要丰富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特别是妈祖文化。”

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2021年11月,妈祖信俗入选“福建文化标识”。其间,2016年,妈祖文化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妈祖文化包含着海洋精神”的论述在全国被广泛应用;连续7届成功举办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每届发出的“湄洲倡议”,始终聚焦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议题;湄洲妈祖祖庙也入选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批文物点。

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从2017年7月起,湄洲妈祖先后巡安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国家。为了方便湄洲妈祖乘机搭船,公安部门开设绿色通道,为妈祖首次制作了虚拟身份证。妈祖用这张身份证购票乘飞机、搭邮轮、坐动车,通过全球知名媒体的广泛报道传播,产生了轰动效应。

今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明确了妈祖文化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妈祖,海上丝绸之路光耀千年的明灯。新时期,莆田因妈祖再次走向世界,被世人瞩目。

(一)

莆田是“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千百年来,妈祖文化以湄洲为起点,以海洋为舞台,不断拓展、持续演绎,从沿海到内陆,从中国走向世界,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经由海洋联通世界的重要文化纽带,形成“有海水的地方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有妈祖”的世界性文化现象。

妈祖代表的是中国人建设海洋强国、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内在的文化基因;妈祖故乡莆田所代表的中国东南沿海这一区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枢纽。妈祖是海洋族群信奉的神,区别于农耕文明中的传统海神,在宋代实行“开洋裕国”政策时,作为新的意识形态得到中央政府的承认。妈祖文化在宋代进入主流文化。

福建的港口地理位置优越,不管是上北洋、下南洋,还是郑和下西洋,往往要在闽始发。在中国东南沿海,福建人的海洋文化个性突出。而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闽人通过航海、海洋贸易、迁徙,将妈祖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莆商是闽商的一部分。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苏文菁认为,莆田人造船、开船的历史地位非常高。宋代著名文人苏东坡曾在笔记里写道,他每次要过琼州海峡时,一定要等莆田人何九的船,才愿意渡海去对面。从这可以看出,早在宋代,妈祖故乡人民——莆田人、莆商,对海船的制造和对海洋的掌握就有特别的功力。在国际上,莆田人通过海洋产生的事件也令人瞩目。宋朝时,有个莆田人叫谢文旦,乘船把柚子带到日本。当地人为纪念他,就把这种水果称为文旦柚。

早在唐宋时期,莆田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船舶南下北上的必经之路,也是过往商舶蕃客的重要贸易口岸。

“港口是海丝线路的结点。研究这些结点发现,古码头、古港口周边都有妈祖庙。”福建省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带头人陈祖芬教授曾以989块新中国成立前妈祖宫庙匾额为样本,分析发现“海”字出现频率位列第一,“航”字频率位列第十二,说明人们期盼妈祖保佑的愿景。

“位于莆田母亲河木兰溪沿岸的北湖这一带是妈祖文化早期传播地。”莆田文史学者黄国华研究发现,妈祖出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被历代帝王褒封36次,在莆田境内得到朝廷褒封的有13次,其中前9次在木兰溪中下游一带。

“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流芳。”中国近代知名人士梁启超对妈祖这样赞誉道。

广大航海者在妈祖精神感召下,跨海蹈波,把东起琉球,南至爪哇,西到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的广大区域,连成一条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通道,妈祖也因此成为中外沟通交流的重要文化纽带、情感基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三清殿碑园中的《祥应庙记碑》,是我省迄今发现的最早记录海上贸易的碑记,反映了古时莆田海外贸易远至三佛齐国(今苏门答腊岛)。

在莆田市博物馆内,馆藏一件国家一级文物——《设色星图》。这件创作于明朝的星图发现于涵江霞徐码头天后宫内,以北极星为中心,以三垣、二十八宿为主体,共画有288个星宫,约1400颗星,以及24个方位的罗盘,是研究中国航海和天文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物。作为明朝航海行船的“北斗”系统,《设色星图》印证着镌刻海洋基因的妈祖文化,以莆田为中心,随着商贸、航运、移民、交往等,传播发展。

除了现存文物,北宋名臣蔡襄的《荔枝谱》也记载了宋代莆田海运及商贸之盛况。

伴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出海谋生的华侨华人,修建了大量妈祖庙。目前,全世界五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出去的妈祖庙,妈祖信众达3亿多人。

天下妈祖回娘家。每年农历三月廿三,都有成千上万的信众不远千里前来湄洲朝拜妈祖。在东南亚乃至美洲、欧洲等华人、华商聚居区,新建的妈祖庙还在不断增加,并且得到当地官方的重视和支持。

妈祖以及妈祖所代表的海洋文化就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海洋强国不可或缺的本土文化资源。

湄洲岛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林春盛 摄

(二)

莆田,这座因海而生的海洋城市,借力妈祖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努力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向海而盛。

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捐赠100尊红木妈祖像,是莆田古典家具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陈玉树多年夙愿。目前,他的红木妈祖像经由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到马来西亚、越南、澳大利亚、美国、尼日利亚、巴西、泰国等国家,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

目前,莆田在外华人华侨共有150万人。他们心怀家乡,与老家人合力传播妈祖文化,使其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圈。

妈祖文化架起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带动莆仙文化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莆田作为世界三大油画产业基地之一,油画年产量占全球的30%,其中90%以上销往欧美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不少莆田人就远赴阿联酋迪拜,开始油画生涯。30多年间,油画成为莆田的重要产业。

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莆仙戏《海神妈祖》2018年曾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妈祖的故事更加激发了海外乡亲的爱国爱乡情怀,共情共鸣共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妈祖文化的不断传播,进一步展现海丝文化重要起点莆田海纳百川的特质。

世界技巧锦标赛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技巧赛事。2016年,莆田作为东道主,为37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搭建起体育竞技和人文交流的桥梁和舞台。

由省体育局、莆田市政府主办的“妈祖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每年在莆田举办,妈祖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持续增强。

亚洲体操锦标赛、国际网联男子网球巡回赛、金砖国家少年足球邀请赛……一场场高水平国际体育盛会顺利举办,推进莆田体育、文旅等产业进一步发展、繁荣。

踏浪而歌,奋力追逐“蓝色梦想”。莆田市将海洋经济作为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2023年,莆田创建南日岛省级“四大经济”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做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

融入莆田人血液的妈祖文化,已让向海图强成为推动莆田发展的共识。如今,莆田已和43个国家和地区的53个港口实现通航。东吴港区、秀屿港区、兴化港区在延绵的海岸线上蓄势待发,以拥有全省首个4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的罗屿港口为龙头,初步形成了“LNG、煤、矿、木”特点鲜明的港口集疏运系统。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高端装备、能源、木材加工等一批批重大临港产业正因港而兴、蓬勃发展。

航拍湄洲妈祖祖庙南轴线建筑群。 高亚成 摄

(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海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妈祖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起点,也是中华海洋文明的重要代表,其所蕴含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高度契合。

作为女性海神的妈祖,其仁爱之心、扶弱济贫的品质,与其他国家的男性海神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出中国海洋文化“共享、和平”的特征。

早在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成就了古代航海巅峰,也将妈祖文化远播。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遍访30余国。所到之处,大力宣扬妈祖大爱精神,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并在当地留下了大量的妈祖圣迹、文化等。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为纪念郑和第4次下西洋平安归来,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立于南京天妃宫。这块天妃宫碑是妈祖文化最高规格的文化遗存,见证了妈祖文化的辉煌历史。

国家海洋局会同教育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指出:“积极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等传统海洋文化,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纽带。”

立足新时代,莆田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传统海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写好海洋文化文章?

莆田市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

2016年,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获批在莆田湄洲岛举办,成为深化妈祖文化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为新时代妈祖文化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

连续7年,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成功举办,汇聚全球社会团体和民间人士的力量和资源,把妈祖文化上升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让中国海洋文化与世界海洋文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聚焦妈祖文化,倡行妈祖精神,共叙海洋情怀,共商和平发展,莆田先后举办了12次“湄洲妈祖巡安天下”活动,世界瞩目。

2017年,“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暨中马、中新妈祖文化活动周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举行。这是湄洲妈祖首次巡安东南亚。所到之处,万人空巷。8天7夜,行程上万公里,30多万人次恭迎朝拜。时任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廖中莱特意挑选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交通节点马六甲站参加巡安绕境。2018年,湄洲妈祖再次下南洋,乘坐邮轮,巡安菲律宾,展开中菲妈祖文化周交流活动。6天5夜,行程3000多公里,30多万人次朝拜,掀起“妈祖热”。

妈祖文化倡导友好包容和谐的精神,弘扬妈祖文化,有助于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发展“蓝色伙伴关系”。许多国家已把妈祖文化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美国建有多处妈祖庙;加拿大卑诗省坎伯兰市市长、斯洛伐克驻华大使先后到湄洲岛恭请妈祖;日本每年元宵节都举行妈祖踩街活动;南非开普敦黑人兄弟姐妹因“黑脸妈祖”没有肤色的差别打破语言和种族隔阂而倍感亲切;阿联酋迪拜举办妈祖嘉年华活动等。

海天相连,海纳百川,交流交融。与海息息相关的莆田也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关键时刻,引人注目,令人振奋!

(中共福建莆田市委宣传部推荐,作者:吴伟锋 郑已东 黄凌燕)

来源:福建日报

中国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封诰名称最长的神,就在泉州天后宫

我们都知道海神妈祖是莆田的林墨,但是泉州的天后宫却被认定为国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唯一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妈祖,在我国沿海地区可是最受欢迎的海神了,甚至她的影响都到了贵州,而且妈祖最神奇的是,历代帝王的封号太长了,估计没有人能记住,当然能顺利读下来的也没有几个,到了光绪,妈祖的全部封号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嘉佑敷仁天后之神”。

有人说妈祖的封号达到了64个字,其实是误读,因为它漏了同治和光绪的封诰嘉佑、敷仁。

泉州的妈祖庙为天后宫,位于鲤城区天后路上,旁边就是中山路,距离晋江也就是三四百米的距离。

天后宫由来

天后宫历史悠久,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有三殿、山门、两廊、两亭组成;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赐额“顺济”,取顺风以济之意,遂称为顺济宫。

那么,顺济宫是如何变成天后宫的呢?这不得不说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对妈祖进行的36次诏封。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元世祖下诏“制封泉州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于是妈祖的天妃得以正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圣祖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至此,妈祖庙完成了从顺济宫到天妃宫,再到天后宫的转变。

天后宫见闻

天后宫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22处代表性遗迹点之一,内接城区,外连海港,北枕“三台”(清源山),主体建筑分布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寝殿、东西轩、四凉亭、两斋馆和梳妆楼等。

天后宫山门为1990年重建,但其却是清代晋江县学棂星门移过来的。山门为牌楼式,青龙石柱,木构斗拱,面阔三开间,长23.23米,深3.93米,高9.42米,屋顶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重檐四面坡,歇山顶。大门两侧浮雕麒麟,整体结构华丽壮观。

天后宫的山门是别有洞天,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入,视线一下子就被迎门墙挡住了,绕过来的不是地面,而是一戏台,这种设计在北方是看不到的。戏台正对面则是庄严高大的大殿。

大殿与山门之间,左右各有一株不知几百年的高大的榕树,树下有石碑数通。

大殿即天后宫正殿,虽然其历尽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正殿四周台基均有花岗岩砌筑而成,四面浮雕“鲤鱼化龙”“八骏云火”“鹤舞云中”等图,让庄严的宫殿有了诗情画意。

正殿面阔进深均为五间,九脊重檐四坡顶歇山式建筑,正脊为燕尾脊,主体建筑为木构架结构。门窗弯枋雀替花雕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彩,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兽人物。木架梁柱斗拱通体施以朱红为主调的油漆彩绘。殿前一对青石龙柱,雕刻的盘龙蜿蜒曲折,栩栩如生,据导游介绍,两龙分别为师徒二人所雕,而右柱尤工,盖徒弟所为,又为一美丽的传奇故事。

正殿正中祠妈祖天后神像,左右分别祀广泽尊王和中坛元帅。

德济门遗址

天后宫门口是一片空旷地带,中间黄土残砖,貌似一处废弃的工地。走进才会看到竟然还有三门锈迹斑斑的铁炮,原来此地也是泉州世界文化遗产22个遗迹点之一的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始建于南宋(公元1230年),当时为镇南门,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改称德济门。目前残存的遗址残存南北长36.5米,东西宽49.1米,周长171.2米,是城门遗址。由城门城墙、门道墩台、内外壕沟、拱桥以及瓮城、城门等组成,泉州古城唯一保持的城门遗址。

泉州,作为宋元中国海洋贸易中心,古城内至今依然古韵悠悠,保持着历史风貌的古迹众多,天后宫能够以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闻名,当然离不开历代朝廷的封诰,妈祖作为我国封诰名称最长的神,在我国本地宗教中的特殊地位也可以窥其一斑。

壹点号老靳行色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